关于印发麻醉等个专业质控指标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号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2020年8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布了《中华医学会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总共涵盖了172项临床行为指标。
以下是2022年版的指标:
一、术前评估:
1. 麻醉摄入剂控制指标;
2. 确定术前麻醉方案的指标;
3. 评估麻醉风险的指标;
4. 进行术前准备的指标;
5. 编制术前文书的指标;
二、麻醉操作:
1. 应用麻醉药物和附加物质进行麻醉操作的指标;
2. 操作麻醉机以调节麻醉状态的指标;
3. 调节止血器官功能的指标;
4. 实施阻滞静脉操作的指标;
5. 实施神经阻滞行动的指标;
三、术中管理:
1. 确保术中安全的指标;
2. 加强术中呼吸支持的指标;
3. 管理各种术中异常状况的指标;
4. 稳定体内环境,进行病理代偿的指标;
5. 术中应用、监测麻醉持续时间的指标;
四、围术期管理:
1. 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指标;
2. 管理术后疼痛的指标;
3. 管理术后非志愿运动的指标;
4. 管理术后恢复期畸形与功能障碍的指标;
5. 管理术后的面容感觉的指标。
五、其他:
1. 评估术后麻醉质量的指标;
2. 评估及管理麻醉药物副作用的指标。
利用2022年版的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减少手术编程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为自身的医疗管理活动提供一个规范的基本标准,以提高麻醉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确性。
另外,这些指标也可用于考核机构,从而改善整个麻醉治疗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16•【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解读一、质控指标起草的背景和必要性质控指标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质控工作的重要工具。
构建科学、规范的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委陆续制定印发了部分临床专业质控指标,对促进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充实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我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业国家质控中心制定了急诊医学、脑损伤评价、病理、放射影像、门诊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二、主要特点本次发布的质控指标分为制定和修订两个类别,一方面,根据质控组织体系建设情况,指导相关专业质控中心组织制定了脑损伤评价、放射影像、门诊管理等3个专业质控指标,扩大指标体系覆盖面,填补专业空白。
另一方面,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充分汲取既往工作经验,对急诊、病理、医院感染管理3个专业的质控指标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工作需要。
同时,在指标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指标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适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质控组织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管理工作中应用。
后续,我们将根据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进一步扩充和完善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不断健全和优化质控指标体系。
三、指标的应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质控指标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质控指标的定位和内涵,发挥质控指标的工具性作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质控指标开展自我管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地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急诊专业医疗质
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
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5.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6.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 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定义:急诊科每年固定急诊抢救室及监护病房的床位总数与年接诊患者的比例。
计算公式:抢救床位病患比=急诊科固定监护床位数(人) /年接诊患者数(万人)×100%备注:急诊科固定监护床位数包括急诊抢救室床位及监护病房床位总数。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 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1) /2,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Xn/2+Xn/2+1)/2,n 为偶数注:n 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 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版
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计算公式:×100%麻醉科医患比=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100%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100%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100%各类麻醉方式比例=该麻醉方式数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同期麻醉总数×1000‰意义: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定义: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1000‰意义:体现手术和麻醉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七、PACU入室低体温率定义:PACU入室低体温是指患者入PACU第一次测量体温低于35.5℃..PACU入室低体温率;是指PACU入室低体温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体温测量的方式推荐为红外耳温枪..计算公式:PACU入室低体温率=PACU入室低体温患者数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情况;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八、非计划转入ICU率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100%非计划转入ICU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九、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定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内;非计划再次行气管插管术..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是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100%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意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掌握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它问题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十、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100%同期麻醉患者总数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与患者本身病情轻重、手术质量和麻醉质量等密切相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一、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非医疗目的的心脏停跳..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心跳骤停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患者数同期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定义:麻醉中;接受400ml及以上自体血包括自体全血及自体血红细胞输注患者数占同期接受400ml及以上输血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术中自体血输注率=麻醉中接受400ml及以上自体血(包括自体全血及自体血红细胞)输注患者数同期麻醉中接受400ml及以上输血治疗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自体血的应用可以显着降低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十三、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定义:严重过敏反应是指发生循环衰竭和/或严重气道反应痉挛、水肿;明显皮疹;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治疗的过敏反应..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是指麻醉期间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是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例数同期麻醉总例数×1000‰意义: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四、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定义: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他病因者..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10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五、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定义: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是指由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引起的气胸、血胸、局部血肿、导管或导丝异常等;需要外科手段含介入治疗干预的并发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10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六、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定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指新发的、在拔管后72小时内没有恢复的声音嘶哑;排除咽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等原因..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是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占同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同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1000‰意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七、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定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苏醒;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原因可包括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的给予镇静催眠者..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1000‰同期麻醉总例数意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得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得质控指标,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与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
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5。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6。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得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 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得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就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得比例、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得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得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 (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她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她。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4.30•【文号】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我委组织制修定了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现印发给你们,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专业质控组织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使用。
2015年印发的《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同时废止。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推动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附件:1.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2.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3.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4.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5.门诊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6.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患者的门药时间总和 ×100%
患者平均门药时间
同期行溶栓药物治疗的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总数
急性心肌梗死(
)
急性心肌梗死(STEMI)=
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
×100%
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 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占同
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 同急期诊急抢诊救抢室救患室者抢死救亡患总者数总数×100%
意义:反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八、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定义: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是指急诊患者接受急诊手术,
术后 1 周内死亡,除外与手术无关的原发疾病引起的死亡。
ROSC 成功率= 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成患功者总行例心次肺数复苏术总例次数×100%
意义:反映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 十、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 定义:因相同或相关疾病,72 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急诊抢 救室患者总数占同期离开急诊抢救室(出院或转其他区域) 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小时内非计划
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 重返急诊同抢期救离室开患者总数×100%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
诊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急同诊期手急术诊患手者术死患亡者总总数数×100%
意义:反映急诊手术救治成功率。
4
九、ROSC 成功率 定义:ROSC(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成功是 指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呼吸 循环恢复超过 24 小时。ROSC 成功率是指 ROSC 成功总例次数 占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的比 例。同一患者 24 小时内行多次心肺复苏术,记为“一例次”。 计算公式: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近日,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卫计委组织6个相关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
现将重症部分整理如下:近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了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从各专业质控工作的实际出发,从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三个方面,选取了各专业具有一定代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共计83个。
卫计委表示,由于国内各专业尚无统一的质控指标,同一专业或同一种诊疗手段各地区、各医疗机构之间无法横向比较,也无法真实了解全国质量工作的基线水平及开展情况,因此,尽快制定统一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计算公式:ICU患者收治率= ×100%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100%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 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
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 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 年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 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
附件:1.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2.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3.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4.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5.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6.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附件 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 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 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 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 万例次)] ×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 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 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 同期麻醉总数)×100%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全文解读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内容课件
——学习解读国家卫健委《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主讲人:XXX
时间:20XX.XX
学习解读国家卫健委印发《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8
8
学习解读国家卫健委印发《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质控指标体系》的指标应用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项质控指标和各种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自我管
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并按要求做好相关指标信息
的上报工作。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要根据质控工作需要,在国家发布的质控指标基础上,结合辖区内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细化、扩充相关质控指标,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强化指标应用,
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通过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
数占同期全麻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本作品由远近团队制作,欢迎下载使 用,不 得转卖 。
说明:主动保温措施包括:使用充气升温装置等加温设备进行体温保护;使用输血输液加温装置加温 至 37℃后再输注。
意义:术中主动保温有助于降低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四、择期手术麻醉前访视率(AQI-PVR-04)
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 2015〕252号)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欢迎阅读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
1. 2.3.4.5.6.附件1?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 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同期麻醉总数)×1000‰?意义: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定义: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
?一。
?八、非计划转入ICU率?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
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非计划转入ICU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定义
目标体温管理
对复苏成功后仍昏迷的患者实施体温控制, 维持体温32℃-36℃至少 24 小时。
反映的问题
反映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管理的规范性 ,以及患者预后质量。
计算公式
1 2
实施目标体温管理的患者数
实施目标体温管理的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例数。
同期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数
同期复苏成功后昏迷患者总例数。
计算公式
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人数/同期EICU脓毒性休 克患者总人数×100%。
死亡人数与总人数比例
分子为发生在E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包括直接死亡原因为脓毒性休克和/ 或脓毒性休克并发症,以及因合并疾病加重死亡的脓毒性休克病例。
10 脓毒性休克1 小时内抗菌 药物使用率
定义
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 炎症反应,由感染引起,表现为 血压下降、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
障碍。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种用于治疗感染的药 物,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来消除感 染,从而缓解症状并防止疾病恶化 。
使用率
脓毒性休克1小时内抗菌药物使用率 是指脓毒性休克患者在1小时内使用 抗菌药物的比例,反映了抗菌药物 的早期应用情况。
11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 休克患者病死率
定义
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是指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人数与同期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总人数的比例。
适用范围
本指标适用于已设置EICU的急诊科,统计范围包括患者收住EICU、出院或死亡诊断含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 患者。
分级分诊的意义
根据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分诊,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 有效的救治,提高急诊效率和质量。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指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呼吸
循环恢复超过 24 小时。ROSC 成功率是指 ROSC 成功总例次数
占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的比
例。同一患者 24 小时内行多次心肺复苏术,记为“一例次”。
计算公式:
ROSC 成功率=
ROSC 成功总例次数
×100%
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
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100%
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 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 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各级患 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
5
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100%
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 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 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 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 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术后 1 周内死亡,除外与手术无关的原发疾病引起的死亡。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
诊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100%
同期急诊手术患者总数
4
意义:反映急诊手术救治成功率。
九、ROSC 成功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指标,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麻醉相关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速度。
二、术前麻醉评估⑴患者历史记录的完整性⑵术前麻醉顾问评估的准确性⑶过敏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⑷麻醉前准备的合理性⑸术前患者教育的充分性三、麻醉操作⑴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⒊⑴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⒊⑵呼吸管理的严谨性⒊⑶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控制⒊⑷麻醉操作的记录和文档化⑵麻醉风险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⒊⑴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⒊⑵麻醉误咽误吸的风险管理⒊⑶麻醉相关的过敏反应的处理⒊⑷麻醉康复过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四、术后麻醉管理⑴麻醉后恢复室和重症监护室的管理⑵麻醉后镇痛的管理⑶减少术后恶心和呕吐的风险⑷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五、术后康复随访⑴患者康复的评估和随访⑵康复建议和指导的提供⑶康复效果的评估及记录六、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和使用:●麻醉操作记录表●麻醉风险评估工具●气管插管操作步骤指南●麻醉后恶心和呕吐预防方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医疗质量控制:指对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进行监测、评估和改进的管理活动。
●麻醉操作:包括麻醉诱导、维持和解除等过程。
●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手术类型和麻醉药物的使用等因素,评估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
●麻醉后恢复室:用于监测和管理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期间的设施。
●麻醉后镇痛:通过给予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
●术后并发症: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
制指标(2024年版)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护理》
【年(卷),期】2024(24)6
【摘要】2024年5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为进一步充实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业国家质控中心制定了2024年版急诊医学、脑损伤评价、病理、放射影像、门诊管理、医院感染管理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助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总页数】1页(P2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2.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的通知》解读
4.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
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等4项食养指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附件1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指标一、急诊科医患比(EM-SI-01)定义:急诊科医师总数与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之比。
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急诊科医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10000‱说明:本指标中急诊科医师是指在本医疗机构注册,全职从事急诊工作的执业医师。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科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二、急诊科护患比(EM-SI-02)定义:急诊科护士总数与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之比。
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急诊科护士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人次×100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科护士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三、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EM-ME-03)定义:将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1)/2,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 为偶数n 为一定时期进出抢救室患者总数,X 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效率和急危重症救治质量。
指标四、急诊分级分诊执行率(EM-ME-04)定义:急诊(预检分诊)执行分级分诊的患者例次占同期急诊接诊患者总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分级分诊执行率=急诊(预检分诊)执行分级分诊的患者例次同期急诊接诊患者总例次×100%说明:急诊预检分诊要依据科学的标准进行准确分级,目前广泛使用的标准按病情危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四级:I 级为急危患者,需要立即得到救治;II 级为急重患者,往往评估与救治同时进行;III 级为急症患者,需要短时间内得到诊治;IV 级为非急症患者或亚急症患者,在普通诊疗区顺序就诊(下同)。
意义:反映急诊分级分诊的规范性。
指标五、急诊IV级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EM-ME-05)定义: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急诊IV级患者例数占同期急诊就诊IV级患者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IV级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急诊IV级患者例数同期急诊就诊IV级患者总例数×100%意义:反映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管理情况。
关于印发麻醉等个专业质控指标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5.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6.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同期麻醉总数×1000‰意义: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定义: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一..八、非计划转入ICU率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非计划转入ICU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九、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定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内;非计划再次行气管插管术..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是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100%意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掌握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它问题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十、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同期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与患者本身病情轻重、手术质量和麻醉质量等密切相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一、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非医疗目的的心脏停跳..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心跳骤停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患者数/同期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定义:麻醉中;接受400ml及以上自体血包括自体全血及自体血红细胞输注患者数占同期接受400ml及以上输血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定义: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他病因者..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10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五、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定义: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是指由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引起的气胸、血胸、局部血肿、导管或导丝异常等;需要外科手段含介入治疗干预的并发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10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六、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定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指新发的、在拔管后72小时内没有恢复的声音嘶哑;排除咽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等原因..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是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占同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同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1000‰意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七、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定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苏醒;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原因可包括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的给予镇静催眠者..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同期麻醉总例数×1000‰意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附件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四、感染性休克 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在3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基础上加上:低血压对目标复苏效果差立即予以升压药;脓毒症休克或乳酸≥4mmol/L;初始乳酸高于正常患者需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立即测量CVP 和 ScvO2重复测量乳酸水平..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全部完成6h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五、ICU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ICU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意义:反映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六、ICU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定义:进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ICU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机械预防肢体加压泵、梯度压力弹力袜等以及下腔静脉滤器等..意义:反映ICU患者DVT的预防情况..七、ICU患者预计病死率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来预测的可能病死率..患者死亡危险性R的公式: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03仅限于急诊手术后患者+患者入ICU的主要疾病得分按国际标准..ICU患者预计病死率是指ICU 收治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总和与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值..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用来计算患者标化病死指数..八、ICU患者标化病死指数StandardizedMortality Ratio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校准后的病死率;为ICU患者实际病死率与同期ICU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比值..ICU实际病死率为ICU死亡患者数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除外入院时已脑死亡;因器官捐献而收治ICU的患者..意义:反映ICU整体诊疗水平..九、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定义: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数的比例..意义:反映ICU的整体管理及治疗水平..十、ICU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定义: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后48h内再插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例数的比例..不包括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后再插管..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脱机拔管指征的把握能力..十一、非计划转入ICU率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非早期预警转入;或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非计划转入ICU的原因应进行分层分析缺乏病情恶化的预警、麻醉因素和手术因素等..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十二、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定义:转出ICU后48h内重返ICU的患者数占同期转出ICU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转出ICU指征的把握能力..十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定义:VAP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总天数的比例..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意义:反映ICU感控、有创机械通气及管理能力..十四、ICU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定义:CRBS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的比例..单位:例/千导管日..意义:反映ICU感控、血管内导管留置及管理能力..十五、ICU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发病率定义:CAUT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导尿管留置总天数的比例..单位:例/千导尿管日..意义:反映ICU感控、导尿管留置及管理能力..注:本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适用于包括PICU、EICU、CCU等所有重症医学救治单元..附件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急诊科医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急诊科医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 / 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二、急诊科护患比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急诊科护患比= 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急诊科就诊的各级患者总数/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计算公式: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的平均时间..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是指在PCI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在90分钟内..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PCI时间窗内应行PCI 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七、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定义: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是指患者从进入急诊抢救室开始72小时内死亡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同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八、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定义: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是指急诊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术后1周内死亡;除外与手术无关的原发疾病引起的死亡..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100% 意义:反映急诊手术救治成功率..九、ROSC成功率定义:ROSC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成功是指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超过24小时..ROSC成功率是指ROSC成功总例次数占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的比例..同一患者24小时内行多次心肺复苏术;记为“一例次”..计算公式:ROSC成功率=ROSC成功总例次数/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100%意义:反映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十、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定义:因相同或相关疾病;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占同期离开急诊抢救室出院或转其他区域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同期离开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急诊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附件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标本类型错误率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四、血培养污染率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 ×100%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五、抗凝标本凝集率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1/2; n 为奇数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定义: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结果精密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九、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进行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十、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定义: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的合格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十一、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定义: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无室间质评计划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十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定义: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计算公式: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 n+1/2; n为奇数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意义:反映实验室工作效率;是实验室可控的检验中和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十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定义: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报告正确性;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四、危急值通报率定义:危急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危急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情况;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十五、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定义:危急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是否及时;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附件5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定义:平均每100张实际开放病床病理医师的数量.. 计算公式: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 病理医师数/同期该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100 意义:反映病理医师资源配臵情况..二、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供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中使用。
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3.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5.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6.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附件1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同期麻醉总数)×1000‰意义: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定义: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
一。
八、非计划转入ICU率?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
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非计划转入ICU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九、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定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内,非计划再次行气管插管术。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是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100%意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掌握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它问题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十、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同期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与患者本身病情轻重、手术质量和麻醉质量等密切相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一、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非医疗目的的心脏停跳。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患者心跳骤停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计算公式:=(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患者数/同期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定义:麻醉中,接受400ml及以上自体血(包括自体全血及自体血红细胞)输注患者数占同期接受400ml及以上输血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定义: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他病因者。
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10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五、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定义: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是指由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引起的气胸、血胸、局部血肿、导管或导丝异常等,需要外科手段(含介入治疗)干预的并发症。
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10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六、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定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指新发的、在拔管后72小时内没有恢复的声音嘶哑,排除咽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等原因。
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是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占同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同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1000‰意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七、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定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苏醒,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原因可包括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的给予镇静催眠者。
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同期麻醉总例数)×1000‰意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附件2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
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四、感染性休克 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在3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基础上加上:低血压对目标复苏效果差立即予以升压药;脓毒症休克或乳酸≥4mmol/L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立即测量CVP 和 ScvO;初始乳酸高于2正常患者需重复测量乳酸水平。
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全部完成6h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五、ICU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ICU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
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意义:反映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六、ICU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定义:进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ICU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机械预防(肢体加压泵、梯度压力弹力袜等)以及下腔静脉滤器等。
意义:反映ICU患者DVT的预防情况。
七、ICU患者预计病死率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来预测的可能病死率。
患者死亡危险性(R)的公式: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03(仅限于急诊手术后患者)+患者入ICU的主要疾病得分(按国际标准)。
ICU患者预计病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总和与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值。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用来计算患者标化病死指数。
八、ICU患者标化病死指数(StandardizedMortality Ratio)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校准后的病死率,为ICU患者实际病死率与同期ICU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