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按课文内容填空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内容填空1、白杨一文的作者是 ,课文采用了的写法,以白杨树来比喻 .全文按照的思路,歌颂了 .2、铁路沿线的一棵棵树好像一把把撑开的 .3、爸爸的微笑,脸色变得.他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那么 ,不 ,也不.”4、“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___________的样子:那样_______的脸,那样_______的牙,那样________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____________,大鼻孔里__________,白沫子沾在_________上.”这是作者对骆驼进行的的描写.写出了“我”看骆驼既看得 ,又看得 ,虽说觉得它长得丑,却 .5、过去, 过去, 过去,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 ,我也不会做了.可是,我是想念童年住在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6、我地想, 地写,又看见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的驼铃声.7、我的发现 . 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 ,只要 , ,就能 .后来,我甚至学会了 ,在 ,在 ,在和 .我的身体是那样 ,那样 , ,凭着和 ,似乎 , .8、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9、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0、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楚国.楚王仗着自己 ,想乘机晏子,显显楚国的 .晏子凭着自己的和,对楚王的侮辱一一进行了反驳.从此以后,楚王晏子了.11、楚王知道晏子 ,就故意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尺高的洞.而晏子说,楚王只好叫人打开城门迎接他.12、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我们知道剧本半截蜡烛的那个小女孩很 ,说话也很 .相声打电话的那个人因为而耽误了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也真得注意点,不仅要 ,还要 ,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别人进行沟通. 13、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您 ,已经送了几十里,您就是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 ,也永远不会忘记 .14、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啊15、我们还记得,, , ,把伤员;的时候, .16、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同朝鲜、、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情谊.17、山洪着,像一群的野马,从山谷里 , .18、老汉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的人们.他像一座山.19、村庄惊醒了.人们 ,却一脚踩进 .是谁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已经在路面上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20、将相和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其中是的发展,、的结果又是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21、既然讲“和”,就说明他们原来是 ,原因是 ,后来“”了,原因是.22、早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传递信息.23、我们现在举行的马拉松比赛,就是为了纪念希腊人 .选择:褒姒、菲迪皮茨、哥伦布24、折花逢驿使,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25、海内存知己,.26、良药苦口利于病, .27、网络可以 ,也可以 ,我们要做到文明上网,就要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光顾不健康网站,有节制上网,不沉溺于电脑游戏,网上聊天之中,不发布虚假信息.28、为了探究一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去搜集信息,然后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___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____.写______报告就是把上面的这几步记录下来.29、“是吗”小胖墩儿起来,立刻两步,一闪身了单褂儿, 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在括号里填写的都是描写的词.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小胖墩儿 .30、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 ,第二句话是写严监生 .从第二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31、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______________.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______________.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一种境界”是指.“颇”的意思是 .32、威尼斯小艇在构造上有与众不同的特点:①长度为________尺,“又________又________”,有点像__________.②制作比较讲究,“船头和船尾向上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船内舒适自在,皮垫子像________一般.33、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4、水面上渐渐________,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________.高大的石头建筑________在河边,古老的桥梁______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________在码头上.________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________地入睡了.35、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从哪三方面来写的1:行船速度快,操纵自如.2; 能穿过极窄拥挤的地方. 3:能平稳极快地急转弯.36、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________37、让_________________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国________38、果实的事业是________的,花的事业是________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_____的事业吧.——印度___________3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阴郁的日子里要_____________,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_______________.——俄国___________五年段语文总复习之按课文内容填空2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的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这种境界使人 ,又叫人 , 愿 , 想坐下一首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以上这段文字选自写的 ,它写出了草原的特点.全文按顺序,描绘了三副动人的画面分别是、和 .表达了蒙古族和汉族的 .2.课文白杨的作者借白杨树来赞美 ,这写法叫 ,白杨树从来就是 ,哪儿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的枝干.不管遇到 ,还是 ,不管遇到还是 ,它总是 ,那么 ,不 ,不 .这句话写出了白杨特点,表现了它精神.3.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的样子:那样 ,那样长 ,那样 .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______________,大鼻孔里着热气,白沫子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它的课题是 ,它是小说的序品.这部小说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文章的语言很美,其中的等句子我最喜欢.4.舟过安仁一诗中 , 两句写了我看到的充满童趣的画面,而 , 则写出了我的所感所悟. ,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 ,其中清平乐是 ,村居是 . 低小, 青青草,吴音好,白发谁家 ,大儿 ,中儿 ,最喜小儿 , .5.童年的发现一文写了九岁时就发现了的规律,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6.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杨氏之子这篇文章选自写的 ,其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和 , 解释下面字的意思.惠乃:诣: 示:曰:未:闻:甚7.再见了,亲人中写了同三个人告别时的情景,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有和, 小金花为志愿军做的事有 ,大嫂为志愿军做的事有 . 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 ,让我们在这再停留片刻. 我们的心8.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 .山洪 ,像一群受惊的 ,从山谷里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了.死亡在洪水的声中 .水渐渐的窜上来, 地舔着人们的腰.9、将相和中将是指,相是指.和的意思是将相不和是因为,将相和好是因为.课文一共写了和3个小故事.从中我知道了蔺相如有着的好品质,而廉颇是一个的人.10、草船借箭围绕课题中的字展开情节, 是草船借箭的起因;是草船借箭的经过;是草船借箭的结果.故事主要写了、和三个人物,但主要是写.他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 .11、课文景阳冈选自我国古典小说 ,原作者是,课文是按顺序写的,表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12、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______________.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一种境界”是指 .“颇”的意思是 .13、小艇长度为________尺,“又________又________”,有点像__________.制作比较讲究,“船头和船尾向上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船内舒适自在,皮垫子像________一般.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毫不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 .两边的建筑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水面上渐渐________,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________.高大的石头建筑________在河边,古老的桥梁______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________在码头上.________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________地入睡了.14、请你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本单元人物的特点.小胖墩:______________ __ 王熙凤:______________ __ 嘎子:_________ _______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 刷子李:_____________ ___ 托德:_______________ _ 上面这些人物中, 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因为;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因为_______________ _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着名作家_______________ 写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课文主要讲了____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丑态.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写的 ,刷子李选自写的,“凤辣子”初见李黛玉选自写的.这几篇课文着重通过、、和心理描写等写人方法,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15、相声打电话用的修辞手法,讽刺了的人.16、课文晏子使楚选自 ,课文是按顺序写的,开头写 ,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次侮辱晏子,晏子,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 .17、课文非洲的色彩从、、和等方面写出了非洲真是一个的世界.18、我知道的古代信息传递的方法有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法主要有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从、、和四个方面去写.19、积累词语以下词语各写五个ABB AABB ABAB ABAC ABCC ABCC 含反义词成语含近义词成语20、默写第五课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练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冰弄成鱼,水弄XXX。
村晚独归人,河边倚栏杆。
2、《祖父的园子》选自《故乡》,作者是XXX。
本文通过作者对故乡里的景物的描写以及作者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月是故乡明》中作者以月为寄托,运用了夜色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4、《梅花魂》通过对身居海外的华侨老人对一幅梅花图和祖国的一些往事的追忆,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中“魂”的意思是精神。
文中梅花的精神是指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自古以来,我国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物有XXX、XXX等。
5、《草船借箭》一文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是XXX,从课文中我们认识了XXX、XXX的故事。
6、《景阳冈》节选自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XXX。
课文是按照“喝酒→打虎→下冈”的顺序记叙的,重点讲了XXX和XXX的故事情节,表现了XXX的性格特点。
7、《猴王出世》是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XXX因敢于挑战天庭,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XXX的勇敢和果敢特点。
8、《红楼春趣》讲述的是XXX的故事。
9、汉字产生于三千多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中以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10、朝的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11、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XXX、XXX等。
12、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是铸刻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又称为铜器铭文。
13、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官军收河南河北,家在长江头。
14、《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XXX获悉长子在朝鲜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消息后极度痛苦的心情以及对XXX遗体的艰难抉择过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第一课《草原》填空题1. 初步感知课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课文描绘了一幅草原风貌和人情美、景色美的画面。
}2.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草原的特点。
{答案:辽阔、碧绿、茂盛、小丘、线条、境界、陈旧、蒙古、豪爽、欢迎、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流入云际}3.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文章主题。
{答案: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蒙汉人民团结友爱。
}第二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填空题1. 课文作者是谁?她的童年是在哪里度过的?{答案:课文作者是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北京度过的。
}2.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印象。
{答案:排队、脖子上挂着铃铛、咀嚼、吞下去、那分明是在微笑、峰、背上的圆盘、峰上的褐色的毛、短短的、租、日历、一页一页撕去、将来、忽然、拆下、杆、绳、套、骑、挤、奶、锅、很美、很亲、很暖、很快乐}3.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文章主题。
{答案:作者回忆童年时对骆驼队的好奇和兴趣,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第三课《海上日出》填空题1. 课文作者是谁?他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
{答案:课文作者是巴金,他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
}2.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日出时的景象。
{答案:光线、太阳、海面、霞光、金边、通红、亮光、水面、反射、耀眼、光芒、天空、彩云、飘动、奇观、伟大、力量、希望、鼓励}3.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文章主题。
{答案:作者通过描绘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课《花钟》填空题1. 课文作者是谁?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和作家。
{答案:课文作者是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和作家。
}2.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花钟的奇妙现象。
{答案:植物、花朵、绽放、时间、不同、颜色、香味、昆虫、吸引、观察、研究、秘密、揭开、科学、美丽、大自然}3. 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文章主题。
{答案:作者通过介绍花钟的奇妙现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全册重点背记篇目)
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
在天底下,,而。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一会儿,走在哪里都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就像只用,不用那样,到处,轻轻。
这种,既使人,又,既愿,又想坐下一首。
在这里,连和大牛都有时候,草原的。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也,除了一些。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
快了,快到了。
忽然,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热闹起来:,,,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直。
哪儿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长出。
不管,不管,它总是,,不,也不。
”1、《草原》A作者老舍,老舍的代表作有:、、。
全文按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 . . 。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和。
B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
2、《丝绸之路》:选自万翰的《》,是一条之路、之路、之路3、《白杨》选自《》,作者。
文章采用、的写法,歌颂了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的事。
作者借,热情歌颂了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同时也借白杨表露,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一一、第一单元
5、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
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6、“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句中“高大的白
杨树是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是指建设者的后代”整句话的含义: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7、信封的书写格式:左上方收信人邮编、上方收信人地址、中间收信人姓名、
右下方寄信人地址寄信人邮编
二、第二单元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
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
的,总会吃饱的;
3、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慢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三、第三单元
1、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
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
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五、第五单元。
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原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一、第一单元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在天底下,(,)。
四面都有小丘,(,)。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就像只用(),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 ),又(),既( ),又想坐下()。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像()向我们飞过来。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的草原()起来:(,,),响成一片。
3、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 ._______ _________。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不但,而且。
4、“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5、.课文《白杨》的作者借白杨树来赞美(),这写法叫()。
白杨树从来就()。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长出()。
不管遇到(),不管遇到(),它总是(),(),不(),也不()。
”6、“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句中“高大的白杨树是指(),“几棵小树”是指()”整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信封的书写格式:左上方()、上方()、中间()、右下方()()二、第二单元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那样(),那样()。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百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百题
(含答案)
第一课:《杨树和小鸟》
1. 在故事中,小鸟住在___中。
答案:杨树
2. 小鸟是___。
答案:小松鼠的朋友
3. 小鸟每天早上都要___。
答案:唱歌
4. 小鸟___死了。
答案:最后
5. 故事中主要讲了___。
答案:杨树和小鸟的友谊
第二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 故事中的小女孩卖的是___。
答案:火柴
2. 故事发生在___。
答案:寒冷的冬天
3. 小女孩身上___。
答案:穿着破旧的衣服
4. 小女孩看到了___。
答案:美丽的梦想
5. 故事中小女孩的命运是___。
答案:悲惨的
第三课:《小白兔和月亮》1. 故事中的小白兔喜欢___。
答案:月亮
2. 小白兔每天晚上都___。
答案:盯着月亮看
3. 故事最后小白兔___。
答案:变成了玉兔
4. 故事中讲了___。
答案:小白兔追逐梦想的故事
5. 故事的主题是___。
答案:追寻梦想的重要性
...(继续填写剩下的题目和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文内容填空题目100道(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文内容填空题目100道(附答案)第一部分:古诗文1. 《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下一句是?答案:明月何时照我还2.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从今若许闲乘月”的上一句是?答案:拄杖无时夜叩门3. 《长相思》中“山一程,水一程”的下一句是?答案:身向榆关那畔行4. 《杂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上一句是?答案:盛年不重来5. 《鸟鸣涧》中“夜静春山空”的下一句是?答案:月出惊山鸟...(共45题)第二部分:现代文6. 《草原》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上一句是?答案:临别赠言7. 《白杨》中“它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的上一句是?答案:它伟岸、挺拔8. 《海上日出》中“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的下一句是?答案:终于冲破了云霞9. 《夹竹桃》中“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的上一句是?答案:它的叶、花、果都有独特的美丽10.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急性子顾客一直催促裁缝,但裁缝却总是慢悠悠地回答”的下一句是?答案:顾客最终只好自己去做了衣服...(共55题)第三部分:综合练101. 《春日》中“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下一句是?答案:等闲识得东风面102. 《书湖阴先生壁》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下一句是?答案:醉里吴音相媚好103. 《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的下一句是?答案:风吹草低见牛羊104. 《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下一句是?答案:被除数=商×除数+余数10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做事要讲究效率,不能拖拖拉拉...(共5题)以上就是全部100道填空题目及答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五年级下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从军行》表达边塞战士们深深爱国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鸣涧》写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中,那个卖矛和盾的楚国人,先吹嘘自己的“盾之坚”,接着吹嘘自己的“矛之利”。
有个人就问他:“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如?”那个楚国人无言以对,因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 _______”。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中,作者说小艇外形像________________,突出“小”;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____。
6.《手指》这篇课文,作者最后概括地说:“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之分了。
”7.一首首诗就是一份份情:“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
”这是战士的壮志豪情;“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
”这是将士的思乡之情;“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
”这是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_ 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真挚的朋友情;“慈母手中线,_ _______________。
”这是伟大的慈母情。
(5分)8.学校开展“品读名著,滋养心灵”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5分)任务一:根据提示,写一写古典名著中与“三”相关的故事。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常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情节曲折生动。
如,《红楼梦》中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等故事,《水浒传》中有“______________ __”等故事,《西游记》中有“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三国演义》中有“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文内容填空题目100道(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文内容填空题目100道(附答案)1. 《春》课文填空题:- 春回到了大地,小草、小花和小树都开始______。
- 春天的风带来了______。
- 人们在春天里播种______,期待收获的季节______。
- 春天是大地的______。
2. 《雨巷》课文填空题:- 课文中描述了一条______。
- 雨巷中有许多______。
- 课文用了哪些形容词来描绘雨巷的感觉______。
- 课文的最后一句是______。
3. 《小燕子》课文填空题:- 课文中的小燕子是______。
- 小燕子在______上筑巢,在______上飞翔。
- 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______上呢?- 课文中的小燕子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______。
4. 《花的秘密》课文填空题:- 花的秘密是什么呢?花的秘密就是______。
- 花朵通过______来吸引昆虫。
- 小草和花朵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他们互相______。
- 课文中的小草告诉我们要______。
5.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填空题:- 课文中的小蝌蚪们在______里寻找妈妈。
- 小蝌蚪们一直在寻找妈妈,它们有时会遇到______。
- 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妈妈,是在______里。
- 课文中的小蝌蚪们告诉我们要______。
6. 《小白菜》课文填空题:- 课文中的小白菜是______。
- 小白菜为了长得更好,需要______。
- 小白菜告诉我们要______,才能茁壮成长。
- 课文中的小白菜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______。
7. 《小河流》课文填空题:- 课文中的小河流一直______。
- 小河流的流动声和______一起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 课文中的小河流告诉我们要______。
- 课文中的小河流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______。
8. 《夏天的故事》课文填空题:- 夏天的故事中,小明和小红一起______。
- 夏天的夜晚是______。
- 夏天的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出现了______。
五年级下册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课文填空(1)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满心的()。
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小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就像(),不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
这种境界既使(),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一首()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好象()着草原的()。
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马上的男女老少(),(),(),像一条()向我们飞过来。
3、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啊!()!4、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没有(),也没有()。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都是()。
5、白杨树从来就()。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长出()。
不管遇到(),不管遇到(),它总是(),那么(),(),也()。
6、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的样子:那样(),那样(),那样()。
它们()的时候,上牙和下牙()地(),大鼻孔里(),白漠子()胡须上。
7、我的发现起始于()。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只要双脚(),轻轻(),就能离开()飞向空中。
后来,我甚至学会了(),在(),在(),在()和()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可以(),()凭者()和(),似乎想去哪里()。
8、老师说,按照()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的过程。
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
我忽然想起了(),()地笑出了声音。
老师狠狠地()。
9、我的脸由于()和()一下子涨得通红。
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了我的笑声。
以为我的笑()。
()她没有容我解释···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和()的风险。
课文填空(2)1、梁国杨氏子九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填空100道题目(解答附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填空100道题目(解答附带)1. 在《青蛙的新家》这篇课文中,青蛙为什么感到孤独?2. 按照《青蛙的新家》中描述的内容,青蛙在新家里住了多久?3. 在《新同桌的秘密》这篇课文中,杨桃为什么不喜欢新同桌?4. 《新同桌的秘密》中提到了哪些杨桃不喜欢的事情?5. 在《新同桌的秘密》中,杨桃最终是如何解决与新同桌的矛盾的?6. 《青蛙的新家》和《新同桌的秘密》这两篇课文中,主人公们都面临了什么困扰?7. 在《一只眼睛的小鸟》这篇课文中,小鸟为什么只有一只眼睛?8. 在《一只眼睛的小鸟》中,小鸟最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9. 《一只眼睛的小鸟》这篇课文中,小鸟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10. 《天天乐》这篇课文中,小燕子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11. 小燕子在《天天乐》中是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艺的?12. 在《天天乐》这篇课文中,小燕子最终实现了什么愿望?13. 《天天乐》这篇课文中,小燕子面临了哪些困难?14. 在《蚂蚁的家》这篇课文中,蚂蚁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15. 蚂蚁在《蚂蚁的家》中是如何解决困难的?16. 《蚂蚁的家》这篇课文中,蚂蚁面临了哪些困难?17. 在《蚂蚁的家》中,蚂蚁最终是如何处理它的家问题的?18. 《蚂蚁的家》这篇课文中,蚂蚁的家最终是由什么材料修建的?19. 《公鸡和小鸟》这篇课文中,公鸡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20. 公鸡在《公鸡和小鸟》中是如何解决困难的?21. 在《公鸡和小鸟》这篇课文中,公鸡面临了哪些困难?22. 在《公鸡和小鸟》中,公鸡最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23. 《公鸡和小鸟》这篇课文中,小鸟是如何帮助公鸡的?24. 在《我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雨为什么不愿意搬家?25. 小雨最终是如何改变自己对新家的看法的?26. 《我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雨在新家遇到了哪些困难?27. 《我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雨最喜欢新家的哪一个地方?28. 在《我的新家》中,小雨最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困难的?29. 《我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雨的新家最终变成了什么样子?30. 在《太阳和月亮》这篇课文中,太阳和月亮为什么总是吵架?31. 太阳和月亮是如何解决吵架的问题的?32. 《太阳和月亮》这篇课文中,太阳和月亮面临了哪些困难?33. 在《太阳和月亮》这篇课文中,太阳和月亮最终达成了什么协议?34. 《太阳和月亮》这篇课文中,太阳和月亮的争吵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困扰?35. 在《太阳和月亮》这篇课文中,人们如何帮助太阳和月亮解决争吵?36. 《太阳和月亮》这篇课文中,人们最终是如何解决太阳和月亮的问题的?37. 在《小猴子捡桃子》这篇课文中,小猴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桃子?38. 小猴子最终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的?39. 《小猴子捡桃子》这篇课文中,小猴子面临了哪些困难?40. 在《小猴子捡桃子》这篇课文中,小猴子最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困难的?41. 在《小猴子捡桃子》这篇课文中,小猴子最终是如何与朋友分享桃子的?42. 《小猴子捡桃子》这篇课文中,小猴子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帮助他的?43. 在《植物的新家》这篇课文中,植物为什么需要新家?44. 植物在《植物的新家》中是如何适应新家的环境的?45. 《植物的新家》这篇课文中,植物需要经历哪些困难?46. 在《植物的新家》这篇课文中,植物最终是如何建立起新家的?47. 《植物的新家》这篇课文中,植物的新家最终是由什么组成的?48. 在《小草的心愿》这篇课文中,小草最大的心愿是什么?49. 小草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心愿的?50. 《小草的心愿》这篇课文中,小草面临了哪些困难?51. 在《小草的心愿》这篇课文中,小草最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52. 《小草的心愿》这篇课文中,小草的心愿最终得到了什么样的实现?53. 在《小猫钓鱼》这篇课文中,小猫为什么想要钓鱼?54. 小猫最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55. 《小猫钓鱼》这篇课文中,小猫需要克服哪些困难?56. 在《小猫钓鱼》这篇课文中,小猫最终是如何钓到鱼的?57. 《小猫钓鱼》这篇课文中,小猫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帮助他的?58. 在《小猫钓鱼》这篇课文中,小猫最终是如何与朋友分享鱼的?59. 《小猫钓鱼》这篇课文中,小猫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回报他的帮助?60. 在《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狐狸为什么要假扮成老虎?61. 狐狸最终是如何被揭穿的?62.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狐狸需要克服哪些困难?63. 在《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狐狸最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64.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狐狸最终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65. 在《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狐狸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对待他的?66.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狐狸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学会勇敢的?67. 在《小兔子的愿望》这篇课文中,小兔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68. 小兔子最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69. 《小兔子的愿望》这篇课文中,小兔子需要克服哪些困难?70. 在《小兔子的愿望》这篇课文中,小兔子最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71. 《小兔子的愿望》这篇课文中,小兔子的愿望最终得到了什么样的实现?72. 在《小猪的困境》这篇课文中,小猪为什么害怕出门?73. 小猪最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74. 《小猪的困境》这篇课文中,小猪需要克服哪些困难?75. 在《小猪的困境》这篇课文中,小猪最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76. 《小猪的困境》这篇课文中,小猪最终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77. 在《小猪的困境》这篇课文中,小猪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帮助他的?78. 《小猪的困境》这篇课文中,小猪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回报他的帮助?79. 在《小兔子种胡萝卜》这篇课文中,小兔子为什么想要种胡萝卜?80. 小兔子最终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81. 《小兔子种胡萝卜》这篇课文中,小兔子需要克服哪些困难?82. 在《小兔子种胡萝卜》这篇课文中,小兔子最终是如何成功种植胡萝卜的?83. 《小兔子种胡萝卜》这篇课文中,小兔子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帮助他的?84. 在《小兔子种胡萝卜》这篇课文中,小兔子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分享胡萝卜的?85. 《小兔子种胡萝卜》这篇课文中,小兔子的朋友最终是如何回报他的帮助?86. 在《小蜗牛找妈妈》这篇课文中,小蜗牛为什么感到孤独?87. 小蜗牛最终是如何找到妈妈的?88. 《小蜗牛找妈妈》这篇课文中,小蜗牛需要克服哪些困难?89. 在《小蜗牛找妈妈》这篇课文中,小蜗牛最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90. 《小蜗牛找妈妈》这篇课文中,小蜗牛最终是如何找到妈妈的?91. 在《小蜗牛找妈妈》这篇课文中,小蜗牛的妈妈最终是如何回应他的?92. 《小蜗牛找妈妈》这篇课文中,小蜗牛的妈妈最终是如何回报他的努力?93. 在《小蜗牛找妈妈》这篇课文中,小蜗牛的妈妈最终是如何接纳他的?94. 在《小鱼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鱼为什么需要新家?95. 小鱼最终是如何找到新家的?96. 《小鱼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鱼需要克服哪些困难?97. 在《小鱼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鱼最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98. 《小鱼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鱼最终是如何建立起新家的?99. 《小鱼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鱼的新家最终是由什么组成的?100. 在《小鱼的新家》这篇课文中,小鱼的新家最终是如何变得温馨的?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填空100道题目。
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7.克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
接繁衍后代,也叫无性繁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利 英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叫“ ”,是 ____国科学家在 年克隆出来的。 1997 课文从 植物 、 、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等方面说明了克隆技术的神奇。
19.“天高云淡, 。 ,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 峰, 。今日长缨在手, ?”这首词作者 是 ,题目是 ,长缨指 ,苍龙指 。 “横断山, 。敌重兵, 。战士双脚走天下, ” 这几句出自《长征组歌》中的 ,这首歌词赞扬了毛 主席 。
20.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 ,飞 向 ,飞向 ,飞 向 。…………哪里有 哪里就有 ;哪里有 ,哪里就 有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 了 ,看到了 ,就像看到 了 。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 ”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 中的真实写照。这副对联是根据 写的对联 “ ”改写的。每当看到人民 子弟兵,我的脑中就会出现这样一些成语(至 少写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作者是现代著 名作家 冰心 ,原名 谢婉莹 , 著有 《繁星》 、《寄小读者》 _____________ 等。“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 行”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之所以用许多笔墨写花儿,是因为 借花喻人,因为花儿与儿童一样充满生机,充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力。写花儿就是为了写儿童,赞美花儿就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赞美儿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100题(提供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100题(提供答案)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中,杨万里所写的《村晚》中描述的景象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 《古诗三首》中,雷震所写的《村晚》中描述的景象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 《古诗三首》中,翁卷所写的《村晚》中描述的景象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 《草原》中,老舍所描述的草原景象是:那里的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片茫茫的草原,看不到边际。
5. 《草原》中,老舍所描述的草原上的花是:五彩斑斓,犹如彩霞一般。
6. 《草原》中,老舍所描述的草原上的河流是:蜿蜒曲折,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
7. 《草原》中,老舍所描述的草原上的小丘是:低矮平缓,线条优美。
8. 《草原》中,老舍所描述的草原上的羊群是:洁白如云,悠然自得。
9. 《草原》中,老舍所描述的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是:热情好客,勤劳善良。
10. 《古诗三首》中,苏轼所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述的景象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第二单元11. 《古诗三首》中,苏轼所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述的景象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2. 《古诗三首》中,辛弃疾所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描述的景象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3. 《古诗三首》中,辛弃疾所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描述的景象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4. 《古诗三首》中,辛弃疾所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描述的景象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5. 《古诗三首》中,辛弃疾所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描述的景象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6. 《古诗三首》中,曾几所写的《三衢道中》中描述的景象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17. 《古诗三首》中,曾几所写的《三衢道中》中描述的景象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年段语文总复习之―――按课文内容填空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的( 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 勾勒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惊叹),又叫人(舒服 ),( 既)愿(久立四望),( 又 )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 )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以上这段文字选自( 老舍 )写的《草原》,它写出了草原( 碧绿、辽阔 )的特点.全文按( 事情发展的 )顺序,描绘了三副动人的画面分别是( 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 和(主客联欢图).表达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2.课文《白杨》的作者借白杨树来赞美(边疆建设者),这写法叫(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白杨树从来就( 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句话写出了白杨(高大挺秀)特点,表现了它(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精神。
3.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胡须上。
我看呆了。
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林海音),它的课题是(<<冬阳·童年·骆驼队>>),它是小说( 城南旧事)的序言.这部小说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文章的语言很美,其中(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等句子我最喜欢。
4.《舟过安仁》一诗中,(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两句写了我看到的充满童趣的画面,而(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则写出了我的所感所悟.(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 词 ),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 题目 ).(茅檐 )低小,(溪上 )青青草,( 醉里 )吴音( 相媚 )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 亡赖 ),( 溪头卧剥莲蓬 ).5.《童年的发现》一文写了( 费奥多罗夫 )九岁时就发现了( 胚胎发育 )的规律,我觉得他是一个( 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 )的孩子.6.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惠 )。
五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1、《草原》作者是(老舍),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族美)表达了(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体现文章的中心的句子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
我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是(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喜欢的原因是(写出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2、《白杨》作者是(袁鹰),课文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文章借(白杨)比喻(人),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的精神。
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我的体会是(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强,适应性强。
边疆建设者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
)3、《古诗词三首》都是描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的),表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我最喜欢(),我能默写下来()。
4、《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体裁是(小说),作者是(林海音),选自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围绕骆驼写了(学骆驼咀嚼),(与爸爸谈驼铃的作用),(春天想帮骆驼剪毛),(夏天询问骆驼的行踪)四件事。
5、《童年的发现》作者是(费奥多罗夫),作者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善于追根究底、求知若渴、有惊人的想象力)的人,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1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内容填空题100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内容填空题100题(含答案)第一课《寒假的一天》1. 寒假的第一天,小明一大早就醒来了,他迫不及待地 __上课__,因为他想跟同学们分享寒假的快乐。
2. 寒假里,小明去了很多地方,他去了动物园、游乐园,还去了爷爷奶奶家,但最让他开心的是 __和爸爸一起去滑冰__。
3. 小明每天都会去公园放风筝,因为他觉得放风筝可以让自己变得 __轻松__ 和快乐。
4. 寒假结束了,小明对同学们说:“我寒假过得很 __充实__,也很开心,希望你们也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寒假!”5. 小明的寒假过得很开心,他觉得这是他 __最开心__ 的一个寒假。
第二课《爷爷的花园》1. 小明的爷爷有一个 __花园__,里面有很多美丽的花草。
2. 爷爷告诉小明,这些花草都需要__精心照料__ 才能长得好。
3. 小明帮爷爷浇花时,他发现一朵花瓣掉了下来,他小心地把它捡起来,放在了一本 __厚厚的书__ 里。
4. 小明觉得花园里的花草都是 __爷爷心血__ 的结晶,他决定好好照顾它们。
5. 小明和爷爷一起在花园里劳作,他们一边劳动一边 __聊天__,让工作变得更有趣。
第三课《阅读的乐趣》1. 小明非常喜欢阅读,他觉得阅读可以让他的 __想象力丰富__,也可以让他学到很多新知识。
2. 小明喜欢看的书有小说、诗歌、科普书等,他觉得每本书都有它的 __特点__ 和魅力。
3. 小明读书时,总是沉浸在书中的故事情节中,他会忘记时间,也会忘记周围的 __一切__。
4. 小明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每当他读完一本好书,他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多 __收获__。
5. 小明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上阅读,因为阅读可以让人变得更 __聪明__ 和有趣。
第四课《小狼的决心》1. 小狼是一只勇敢的动物,它有着追逐 __自由__ 的梦想。
2. 小狼决定离开家,去寻找属于它自己的领地,它想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 __家园__。
3. 小狼在寻找领地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它始终没有放弃,因为它有坚定的 __决心__。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综合知识点(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综合知识点(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分布在银河两侧的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
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__________》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我读过的民间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猎人,名叫_________,他热心________,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_________,自己只留下________的一份。
最后为了救乡亲们,他变成了_______________。
3.《乞巧》一诗是______朝的______写的,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的诗歌还有杜牧的《___________》,秦观的《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季之美》是按照季节顺序来描述景物的。
春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夏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秋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最美的时间是______,最美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
2.《鸟的天堂》一文描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经过的时间是_____,没有看到鸟,只看见了枝叶繁茂的榕树,展示它__________ ;第二次经过的时间是_________,见到了___________的热闹情景。
3.《月迹》一文分别写到了镜中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月亮。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_____、_____的精巧以及_____、_____、_____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_____。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1.《草原》的作者是,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描绘了和,表达了。
本文按的顺序,描绘了、、、这几幅画面。
2.“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点明了。
3.《白杨》一文按照顺序,表面上写,实际上是要写,作者借白杨树的的品质,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的精神,这是的写法。
爸爸的神情一直在变化:出神----——。
4.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
几棵小树指。
爸爸微笑是因为。
5.读了这三首古诗词,我发现他们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的生活。
不同的是代的《牧童》描绘了图,代的《舟过安仁》描绘的的场景,而代的《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画面。
《清平乐·村居》中词牌名是,题目是。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的自传小说《》的序言,作者围绕骆驼队,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这四件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之情。
7.《祖父的园子》选自的《》。
8.《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作家,本文按照的写法,记叙了自己在童年时发现了的规律,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
9.“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10.《杨氏之子》选自朝的《》,本文中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
二是杨氏之子。
11.《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写的。
本课的主要人物是国的和国的,楚王仗着自己,想乘机晏子,显显楚国的。
于是三次侮辱晏子,分别是、、,结果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本文写出了晏子的和他高超的艺术。
12.《再见了,亲人》节选自作家的《》,课文描写了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的动人情景,表现了真挚情谊,赞扬了的伟大友谊。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必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必考)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XXX在这首诗中写道,白天出去耕田,晚上继续在家里织麻布。
他还在桑树的阴影下种瓜。
这是一个劳动勤奋的农民形象。
XXX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孩子在金盆里玩冰的场景。
他用冰敲打金盆,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回荡在林间。
这是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形象。
XXX的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山的美景,山脉映照在寒冷的水面上。
在这个场景中,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回家。
这是一个宁静美好的田园景象。
XXX的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关怀。
她在儿子离家前,密密缝制了一件衣服,以保暖和关爱。
这是一个母爱深沉的形象。
XXX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桂花飘落的季节里,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
在这个场景中,有一只鸟在涧流中唱歌。
这是一个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
XXX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孤城中远望玉门关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有许多战士身着XXX,浴血奋战。
这是一个英勇无畏的形象。
XXX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行者在客栈中,欣赏着青翠的柳树。
他邀请旅伴喝一杯酒,以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
这是一个欢乐祥和的形象。
XXX的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流经白云之间的美景。
在这个场景中,有一个羌族人吹奏着笛子,表达他的思乡之情。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象。
XXX的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市在三月时的烟花盛景。
在这个场景中,有一个孤帆在碧空中悠然飘荡。
这是一个美丽浪漫的形象。
15.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人自夸他的盾牌无人能破,但又夸赞他的矛极为锋利。
有人问他,如果用他的矛来攻击他的盾,会发生什么事情。
他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相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这首诗告诉我们,时间的积累可以带来巨大的成果。
无论是草木还是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3.XXX知XXX,日久见人心。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在长时间的相处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性和能力。
读书不仅需要用心,还需要持之以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学校班级姓名《草原》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3、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4、理解句子: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白杨》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 理解句子: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高大挺秀)直,b 生命力强,c坚强,不软弱,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3〉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
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
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古诗词三首》1、《牧童》诗意:放眼望去,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听见悠扬动听的笛声时断时续地随风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3、《清平乐·村居》词意: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样子格外让人喜欢。
4、《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5、《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小池》、《宿新市徐公店》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词,又叫长短句。
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
(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是。
《童年的发现》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一语双关。
它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又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杨氏之子》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全文意思: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理解句子: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说话婉转,礼貌,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晏子使楚》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2、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再见了,亲人》1、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以谈话的口气叙述,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2、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句子理解: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
“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
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
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3〉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桥》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是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这座桥梁正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句子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将相和》1、本篇课文时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
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其中,“完璧归赵”是事件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负荆请罪”是这件事的结果。
3、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实质原因是廉颇的错误认识。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原因是: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草船借箭》1、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2、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4、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
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
2〉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3〉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4〉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5〉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瑜讲述取箭经过。
5、人物特点: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周瑜:自负,嫉贤妒能,智谋过人,心胸狭窄;鲁肃:忠厚守信;曹操:多疑谨慎。
6、句子理解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