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马说》—中考真题阅读试题含答案

《马说》—中考真题阅读试题含答案

《马说》2003—2011年中考真题阅读试题1(安徽省·2011)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2)才美不外见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4)安求其能千里安:(5)执策而临之执: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答案:15. (5分)(1)或:有时 (2)见:显现(3)等:等同 (4)安:怎么,怎能(5)执:拿着,举着16. (4分)(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分)18.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3分)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13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 杂说》对比阅读五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 杂说》对比阅读五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杂说》对比阅读五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

枉,委屈。

驾,车马。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3)徐庶见先主见:(4)将军宜枉驾顾之之: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甲】【乙】两文段中统治者和刘备对于人才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犹,尚且(2)才能、才干(3)拜见、叩见(4)代词,代指诸葛亮2.(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3.【甲】文段中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文中的统治者对于“千里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埋没、摧残人才;【乙】文段中的刘备听从徐庶的话,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而且一连去了三次,表现了刘备的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当时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专题26 马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6 马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6 马说(2023·河南洛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节选自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注]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②贵臣:朝廷的重臣。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遇其叱咄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有高猿长啸C.安.求其能千里也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D.策之不以其道.伐竹取道.2.翻译下面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甲】文写千里马,【乙】文写劣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4.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孟浩然发出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苦吟。

如果你是一个不被重用的人才,你会怎么做?【答案】1.A 2.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甲】文写千里马、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批判;【乙】文写劣马,寄寓了为人处世要淳朴、诚信,多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意思对即可) 4.我会努力完善自己,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同时学会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马说》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希望你喜欢。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二(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6分)马说韩愈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来源:学科网]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⑴骈死:⑵见:⑶等:⑷策: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答:8.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来源:学_科_网Z_X_X_K]答:【答案】5.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⑵显露、表现⑶一样(聍待)、等同⑷驱使、鞭打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因为是课内文言文,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

比较简单。

6.⑴(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食料。

⑵(千里马)呜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完成时,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

比如,①中的“食”或”“尽”,②中的“鸣”“通”“意”。

7.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后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句式的把握。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 臣请献一朝之贾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3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

中考试题《马说》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千里马”这一形象,比喻了什么?A. 有才能的人B. 善于发现人才的人C. 有才能的人和善于发现人才的人D. 马匹答案:A2. 下列关于《马说》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马说》是韩愈的一篇散文B. 文章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C. 作者认为只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D. 文章强调了人才的自我展示的重要性答案:D二、填空题3. 《马说》中,作者用“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来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对待,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才能。

答案:千里马常有4. 文中“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惋惜。

答案:策之不以其道三、简答题5.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通过“马”来比喻人才的?答案:在《马说》中,韩愈通过“马”来比喻人才,特别是那些有才能但未被发掘的人。

他指出,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和伯乐的赏识,也无法展现其才能。

这比喻了有才能的人在没有得到适当机会和认可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6. 根据《马说》的内容,你认为作者对人才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人才的态度是重视和尊重的。

他通过《马说》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认为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适当的培养和使用。

同时,他也对那些被埋没的人才表示了同情和惋惜,强调了发现和使用人才的重要性。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排版和格式,我们可以看出《马说》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培养人才。

《马说》阅读及答案

《马说》阅读及答案

《马说》阅读及答案《马说》阅读及答案《马说》阅读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3)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见通现,显露。

(2)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

(3)邪通耶,吗。

2.(1)喂马的人却不懂得以千里马(的食量)而去喂它。

(2)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3)马叫了,也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意对即可)3.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马说》阅读及答案2阅读《马说》,完成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3《马说》-2023年中考课标文言文20篇专项训练

13《马说》-2023年中考课标文言文20篇专项训练

2023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13《马说》1.(原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新颖.()(2)言简意赅.()(3)伯乐.()(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5)骈.()死(6)槽.()枥.()(7)一食.()或尽粟.()一石.()(8)才美不外见.()(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0)执策.而临之()【答案】(1)yǐng (2)gāi(3)lè(4)zhǐ(5)pián (6)cáo lì(7)shísùdàn (8)xiàn (9)sìsì(10)cè【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解答本题,要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法则。

平时要注重积累。

2.(原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奴隶:(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槽枥:(3)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或:(5)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食:(6)才美不外见.见:(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等:(8)策.之不以其道.策:(9)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0)执策而临.之临:【答案】(1)祗,同“衹(只)”,只,仅。

奴隶人,奴仆。

(2)骈,本以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槽枥,马槽。

(3)味美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4)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

(5)同“饲”,喂。

(6)同“现”,显现。

(7)且,犹,尚且。

等,等同,一样。

(8)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道,方法。

(9)才能,才干。

(10)面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下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3.(原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B.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C.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D.故.虽有名马故.曰:教学相长也。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马来比喻什么?A. 人才B. 物品C. 金钱D. 权力答案:A2. 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A. 真正的马B. 有才能的人C. 有地位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B3.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谁?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A4. 文章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里的“食马者”指的是什么?A. 饲养马的人B. 骑马的人C. 识马的人D. 用马的人答案:D5. “马说”一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A. 马的饲养方法B. 人才的埋没C. 马的品种分类D. 马的用途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说”一文中,作者通过______来比喻人才的埋没。

答案:马2. 文中“______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强调了识才的重要性。

答案:千里3.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

答案:韩愈4. 文章中提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这里的“策之”指的是______。

答案:驱使5. 文章通过______的故事,来说明人才被埋没的现象。

答案:千里马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马说”一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文章通过比喻马的才能被埋没,来说明有才能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使用,强调了识才和用才的重要性。

2. “马说”一文中,作者对“食马者”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食马者”的态度是批评的,认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有才能的人,导致人才的埋没。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马说”全文,回答问题:1. 文中“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代表了什么?答案:文中“千里马”代表了有才能的人,而“食马者”则代表了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人才的人。

2. 作者通过“马说”一文,希望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答案:作者希望传达的信息是,社会应该重视和正确使用人才,避免人才的浪费和埋没,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 死于槽枥之间。

骈:(2)虽. 有千里之能。

虽:(3)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4)策. 之不以其道。

策(5)道:2.翻译以下句子。

1)食之不可以尽其材。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沉没和被残害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

(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1.(1)骈:两马并驾(2)虽:即便(3)食:通“饲” ,喂(4)策:用鞭子打(5)道:正确的方法2.1)饲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足发挥自己的才能。

2)莫非果然没有千里马?实际上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 马也(3)执策而临. 之(4)策. 之不以其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马说》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马说》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马说》阅读精练卷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第①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以及被埋没的情形(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显出作者愤愤不平之意。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第②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千里马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句末的反诘句,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第③段:总结全文,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文章中心】本文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马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6.阅读文言文,回答8-10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C.骈死于槽枥之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D.其真不知马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不蔓不枝(《爱莲说》)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答案:B C B。

《马说》中考复习题(含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含答案)

马说中考复习题(附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piáncáolìsùxiànsìzhǐ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①见现显露(或表现)②材才才能食饲喂③邪耶吗,表疑问7.翻译下面的句子。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A. 欣赏B. 批评C. 漠不关心D. 既欣赏又批评答案:D2.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匹能跑千里的马B. 比喻有才能的人C. 一种特殊的马种D. 一个地名答案:B3.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里的“伯乐”是指什么?A. 一个古代的马贩子B. 一个善于识别马的人C. 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D. 一个地名答案:C二、填空题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______文,通过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议论;马的比喻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能跑千里而只是单纯地饲养它三、简答题1. 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只有伯乐这样的识才之人才能发现并培养千里马,即只有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才能识别并利用人才。

2.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的?答案:韩愈通过比喻,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对当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答案:在当代社会,韩愈的“马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正确地识别、培养和使用。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得以发挥其潜力,同时也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思考题1.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千里马”和“伯乐”?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社会现象进行回答。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说”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马说》阅读答案(15篇)

《马说》阅读答案(15篇)

《马说》阅读答案(15篇)《马说》阅读答案(15篇)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5.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甲文采用①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② 的主旨。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二)(一) 《马说》(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三)【甲】《马说》【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马说》阅读练习与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与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与答案马说》世间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的人不常有,而千里马却常有。

可即便是名马,也常被奴隶人所辱骂,死在马槽之间,不能被称为千里马。

千里马每天需要吃一石粟,但那些喂马的人并不知道它们能够跑千里。

即使是千里马,如果食物不足,力量不够,才华也无法表现出来,而且它们也不能和普通马一样被养育,因此它们能跑千里的能力也不会被发掘出来。

如果不按照它们的特点来训练马匹,不给它们足够的食物,也不能理解它们的意图,那么当人们拿着马鞭来指挥它们的时候,就会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呜呼!这是因为人们真的不了解马吗?还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对待马呢?解释:1)“一食或尽粟一石”表示每天需要吃一石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示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能力。

3)“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没有按照马匹的特点来训练马。

4)“执策而临之”表示拿着马鞭来指挥马。

文中第一段描述了即使是千里马,也常被奴隶人所辱骂,死在马槽之间,不能被称为千里马的悲惨处境。

呜呼”蕴含着作者的悲愤情感,他对于人们对待马的无知和不当行为感到痛心和悲哀。

世界上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

虽然千里马很常见,但伯乐却不常有。

因此,即使是有名的千里马,也会被奴隶人驯服,被困在马厩里,无法展现千里驰骋的能力。

千里马每次吃的粮食可能要达到一石。

驯马的人并不知道它能够跑千里,只是把它当做普通马来喂养。

虽然这匹马有千里奔跑的能力,但是它吃不饱,力气不足,才华也不外显。

而且,要让它与普通马一样,也不容易,更何况是要求它跑千里呢?如果用错误的方法对待千里马,喂养不当,鞭打不适当,即使它有千里奔跑的能力,也无法发挥。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会说:"这世上没有千里马!"这是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如何对待千里马。

通过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作者比喻封建统治者对待人才的错误态度。

他们无法识别人才,甚至摧残和埋没人才,这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批判和改变。

词语解释:⑴饲养;⑵用鞭子驾驭;⑶理解;⑷面对。

(完整版)马说阅读答案

(完整版)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试题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才美不外见()(3)策之不以其道()(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试题一答案】1、(1)只是(2)通“现",显现(3)鞭打(4)通晓,明白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样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阿!3、言之成理即可。

不同意。

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

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潜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试题二】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安求其能千里也(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执策而临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答:4、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试题二答案】1、(1)受屈辱(2)怎样(3)通“饲",喂养(4)名“马鞭子”2、驾驭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

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

【试题三】1.解释下列加点字。

比行百余里受大而不苟取殆欲毙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故常奇之B.日啖刍豆数斗c.介而驰D.而秣不择粟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马说》阅读附答案9篇

《马说》阅读附答案9篇

《马说》阅读附答案《马说》阅读附答案9篇《马说》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

(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

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注释】①骥:良马。

后文的“骐”与此同义。

②刍:喂牡畜的草。

求:寻找,寻求。

④烦御:烦劳驾驭。

⑤顿:整顿,这里指拉。

⑥辽:远。

⑦骀(tái):劣马。

⑧试:试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2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策之不以其道不屡策,不烦御B.食之不能尽其材其所以饮水食刍C.而伯乐不常有不舍昼夜而追之D.其真不知马也在当其所能而已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参考答案:10.(1)只是(2)方法(各1分,共计2分)11.A(2分)12.(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2)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二)(一) 《马说》(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策之不以其道()(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三)【甲】《马说》【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秦章。

③谢:谢罪。

④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责备。

⑦大司马:官名。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2分)A.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不以千里称也称异功若丘山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D.然后有千里马然非君之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4.【甲】【乙】两篇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2分)(四)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不饱,力不足()(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之不能尽其材()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2)才美不外见()(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执策而临之()3.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是(),意思是()A.策之不以其道伐无道,诛暴秦B.其真无马耶以乐其志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置酒而招之D.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文言虚词“也”大多放在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

品读全文,结合各段内容谈谈每段段尾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甲】《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

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

③牝pìn:母马。

④牡:公马。

⑤骊: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

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3分)(六)【甲】《马说》【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蚁壤寸而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之不能尽其材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分)(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2分)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甲】文以“千里马”寓(人才)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老马识途)(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分)(七)(一)《马说》(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

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敝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

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大概。

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把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文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4.根据文段(一)和文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3分)两个文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文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文段(二)用的论证方法,强调()。

(八)【甲】《马说》【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选自韩愈《龙说》)[注]①嘘:喷吐。

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

②玄间:苍穹,太空。

③伏:遮蔽。

④水:下雨。

⑤汩:淹没。

⑥信:确实,的确。

1.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A.安求其能千里也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其真无马邪D.无以神其灵矣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一食或尽粟一石()(4)食之不能尽其材()(5)云固弗灵于龙也()(6)薄日月,伏光景()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4.对文中“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B.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C.如同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D.,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5.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A.则B.然C.故D.盖6.《马说》和《龙说》均选自韩愈的《杂说》,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面表格篇目所借之物所喻之人千里马人才《马说》伯乐()食马者()《龙说》龙()云()7.作者借《马说》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需要联系文意,结合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活背景等进行答题。

)(九)1.用“/”划分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限画两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衹(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才美不外见(jiàn)D.食(sì)之不能尽其材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著称)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C.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D.执策而临之(策略)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喻(),以“食马者”喻()。

6.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手法要结合文章的体裁特点加以分析)(十)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与例句相同的项是()A.以其境过清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醒能述以文者D.以中有足乐者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最后一段中的加点词对塑造食马者和下里马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19.文中的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象征什么?(2分答案(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成批地死去)(2)才美不外见(显露,表现)(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等同)(4)策之不以其道(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