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石灰吟》、《示儿》教案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陆游的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古诗《示儿》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 理解古诗《示儿》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陆游的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示儿》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 体会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示儿》的文本、译文、诗人陆游的简介及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陆游吗?他的其他作品有哪些?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示儿》,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示儿》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教师分析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古诗《示儿》,加强记忆。
(2)学生自愿上台背诵古诗《示儿》,互相鼓励。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古诗的喜爱。
6. 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示儿》。
(2)写一篇关于古诗《示儿》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陆游的其他爱国诗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陆游的诗歌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将陆游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七、课堂实践:1. 书写练习:学生根据对本节课所学古诗的理解,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爱国主题的诗歌。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示儿》,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示儿》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示儿》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示儿》诗歌,了解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PPT,展示陆游的生平事迹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1.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
1.3 教师简介《示儿》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示儿》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的主题。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味鉴赏4.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2 学生分享鉴赏心得,感受诗歌的美。
5. 拓展延伸5.1 教师出示相关诗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5.2 学生发表见解,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6. 总结反馈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2 学生谈收获,反思学习过程。
7. 布置作业7.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2 学生领取作业,准备课后完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探讨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字词、句意,了解作者陆游的背景及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示儿》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陆游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2)学会珍惜亲情,尊敬长辈。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 理解古诗《示儿》的字词、句意,分析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示儿》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陆游及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古诗有哪些特点?2. 学习古诗《示儿》:(1)朗读古诗,让学生跟读、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解释生僻字词,翻译古诗。
(3)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 探讨作者情感:(1)让学生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作者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体现的?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示儿》的特点和价值。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古诗《示儿》,并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示儿》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亲情观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古诗《示儿》的文本材料。
2. 关于陆游的背景资料。
3. 相关的古诗鉴赏指导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朗读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课教案设计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主题和意境,了解诗人陆游的背景及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古诗《示儿》。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的深刻领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古诗《示儿》的深入研究,掌握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示儿》,了解诗文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谈论对家庭、亲情的看法,为学习《示儿》做铺垫。
2. 教学古诗《示儿》(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教师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僻字词,分析诗文意境。
(3)引导学生讨论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3. 欣赏与拓展(1)教师展示与《示儿》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引导学生欣赏其他陆游的诗作,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
五、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1.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示儿》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学会尊敬父母。
2.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古诗《示儿》。
(2)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读后感,谈谈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3)选择一首陆游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简要分析其创作风格。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石灰吟》语文教案
《石灰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灰吟》。
(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石灰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格。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与鉴赏。
2. 体会诗人石灰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或视频。
2. 与《石灰吟》相关的背景资料。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石灰吟》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猜测诗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内讨论解决。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有哪些?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想象诗人石灰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格。
(2)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石灰吟》诗意的石灰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格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自己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反思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了诗文内容,是否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石灰吟》的情况,以及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其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2024年《示儿》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示儿》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示儿》。
全文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示儿》的背景及意义,学习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分析诗句的意象和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示儿》,理解诗句的意义,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示儿》,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家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示儿》的背景、意义,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象和寓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陆游生平,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示儿》,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注意停顿、重音等。
3. 讲解:分析诗句的意象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 情感体验:讨论作者为何“悲”,家国情怀体现在哪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背诵《示儿》,并进行诗句解析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示儿》2. 作者:陆游3. 重点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 朗读技巧:停顿、重音等5. 情感:家国情怀、爱国热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示儿》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了解宋代历史,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意象和寓意的理解。
2. 朗读技巧的掌握。
3. 爱国情感的培养。
一、诗句的意象和寓意的理解1. “死去元知万事空”: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看法,认为死后一切皆空。
《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将诗人的爱国情感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战争或爱国英雄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在这段视频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爱国的表现和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示儿》。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重点强调他的爱国情怀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三)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重点理解以下词句:“示儿”:给儿子看。
“元知”:原本知道。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只是悲伤。
“九州同”:全国统一。
“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平定北方。
“家祭”:祭祀祖先。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
(五)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诗人最牵挂的是国家的统一,希望自己在九泉之下能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
)2、提问: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怀着悲愤、遗憾和对国家的深切期望,心情沉重而又坚定。
)3、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六)拓展延伸1、介绍陆游的其他爱国诗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能够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
3. 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石灰的品格和情怀,培养坚毅的品质。
2. 学会珍惜生命,追求真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以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入,激发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3.2 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3.3 解析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5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诗文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4.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关注其诗意、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便学生深入了解诗人和诗文背景。
5.3 诗歌创作素材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素材,如图片、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石灰的制作过程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入诗文的学习。
6.2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示儿》教案
《示儿》教案教案:《示儿》目标:通过阅读《示儿》,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该文的主题和情感,并能够运用相关的文学细节和修辞手法进行作文写作。
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1. 导入(5分钟)介绍课文《示儿》的作者,题材和背景。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2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示儿》,并回答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测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3. 文学分析(2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并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学细节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这些主题和情感的。
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作者使用的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4. 创作写作(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以《示儿》为题材,创作一篇短文。
鼓励他们运用之前分析过的文学细节和修辞手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5. 分享和讨论(15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讨论。
鼓励他们给予彼此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习和进步。
教学资源:1. 课文《示儿》2. 阅读理解题目3. 文学分析导引问题4. 创作写作指导和范文5. 学生写作作品展示板评估方法:1. 阅读理解题的回答质量2. 文学分析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3. 创作写作的创新性和表达能力4. 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质量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其他相似主题或类似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示儿》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
3.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文学作品《示儿》的阅读理解、文学分析和创作写作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辅以分享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观点,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石灰吟》教案4篇
《石灰吟》教案4篇《石灰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四、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五册,古诗文单元《示儿》一首。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2. 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3. 理解《示儿》的全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背诵《示儿》,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陆游的生平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示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3. 讲解课文:逐句分析诗句含义,讲解古诗文知识;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分享学习心得;8. 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示儿》,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示儿》2. 板书内容:a. 作者:陆游b. 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 古诗文知识:韵律、对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示儿》中“元知”、“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含义;b. 背诵《示儿》,并谈谈你的感受;c. 分析《示儿》的韵律特点,举例说明。
2. 答案:a. “元知”:原本知道;“九州”:全国;“王师”:国家的军队;“家祭”:祭祀祖先。
b. 略c. 《示儿》的韵律特点为:七言绝句,平仄对仗。
例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a. 了解陆游的其他作品,进行拓展阅读;b. 探讨古代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示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6
《示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6科目:语文年级:六年级教学设计:《示儿》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示儿》这篇诗歌的内容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示儿》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老师讲述读一首经典诗歌的重要性,并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诗歌。
2. 介绍《示儿》这篇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第二步:诵读诗歌(10分钟)1. 老师朗读全诗,然后让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轮流朗读一到两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分析诗歌(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题材、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意境。
2. 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体验诗歌(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并请每组选择一个学生表演一段《示儿》的诗歌朗诵。
2. 学生观看其他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互动。
第五步:思考并表达(10分钟)1.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a. 诗歌中表达了哪些情感?b. 你对诗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c. 这首诗让你想到了哪些故事或场景?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第六步:总结(5分钟)1. 老师给出诗歌的简要介绍和作者王之涣的背景。
2. 学生回答与学习过程相关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伴互动。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相关作业,如写下对诗歌的感受或绘制与诗歌相关的图画。
3. 测试: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份简单的测试,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王之涣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诗词。
2.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示儿》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示儿》教案优秀
《示儿》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示儿》诗一首。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诵:学生通过跟读、自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深入理解诗意;3.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示儿》,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字词,了解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示儿》,了解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陆游的故事,引入本课《示儿》;2. 朗诵诗歌:学生跟读、自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诗歌解析:讲解诗中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讨论成果;5.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以家国为主题的诗歌,展示并点评;六、板书设计1. 诗歌《示儿》2. 字词解释:等重点内容;3. 作者及背景:陆游、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等;4.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示儿》的诗意,写一篇短文;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对家国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深入了解陆游的文学成就。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诗文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石灰岩、石灰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灰这一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石灰有什么了解?诗人为什么会以石灰为主题写诗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以及诗文的意境。
(2)分享成果: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记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诗文意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 运用诗中的意境,创作一幅石灰画。
3. 调查生活中石灰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石灰吟》的正确朗读与背诵情况。
2. 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3. 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石灰画的创作和生活调查的分享。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石灰岩、石灰窑等与石灰相关的图片。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儿子的教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1.2 引导学生关注诗题《示儿》,提问:这首诗是作者给谁看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3.1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对比手法,“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借代手法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4.1 让学生谈谈对作者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的理解。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感受亲情。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示儿》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2 提醒学生注意家庭亲情,培养爱国情怀。
6. 作业布置:6.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6.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对古诗《示儿》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的情况。
部编版《示儿》教案版
部编版《示儿》教案优秀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 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陆游吗?谁能背诵他的诗句?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词。
(2)学生自主查阅词典,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4.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解释重点词语。
(2)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5. 体会诗人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欣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优美语句。
(2)学生评价诗歌的优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7.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查找其他陆游的诗作进行学习。
8. 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小短文。
9. 板书设计:《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课教案设计
古诗教学课堂《示儿》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示儿》这首古诗;(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仗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亲情,弘扬传统美德;(3)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示儿》;(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2)古诗所表达的深刻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示儿》这首古诗,了解其背景及作者;(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等;(3)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2. 学生准备:(1)预习《示儿》,了解古诗的大意;(2)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示儿》的全文,引起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诗人陆游及其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探究欲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示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古诗,品味词语的生动形象;(3)讨论古诗的意境,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古诗;(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联想古诗所描绘的画面;(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3)讨论如何将古诗中的美好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示儿》的主题;(2)强调古诗中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珍惜亲情;(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示儿》。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
语文古诗《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理解古诗《示儿》的诗意和主题,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示儿》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陆游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示儿》。
2. 理解古诗《示儿》的诗意和主题,分析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示儿》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感受作者陆游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示儿》的文本和注释,以及作者陆游的生平介绍。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复习诗歌的基本知识。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诗《示儿》。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示儿》,理解诗意。
(2)学生自主分析古诗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解答疑惑。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诗《示儿》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跟读、背诵古诗《示儿》。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感悟,谈谈对作者爱国情怀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古诗《示儿》的诗意、意象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石灰吟教案六年级《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这首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感受石灰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石灰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事物,但它们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伟大的精神。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来感受石灰这种平凡物质所展现出的不平凡的品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
(三)理解诗意,感受形象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这句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石灰开采的艰难过程,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敲打才能从深山里取出。
(2)“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等闲”一词体现了石灰面对烈火焚烧时的从容和淡定,毫不畏惧。
(3)“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这里进一步展现了石灰的勇敢和坚定,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惜牺牲一切。
(4)“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石灰的追求和目标,也是它存在的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诗句中,你感受到石灰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石灰是一种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仍然坚强不屈,最终留下清白的物质。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石灰?引导学生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诗人通过描写石灰,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清玉洁
浩然正气是天地间最可贵的正大刚直的气概。
本单元“古诗词专题诵读”的专题是“冰清玉洁“,选取了于谦的《石灰吟》和王冕的《墨梅》。
《石灰吟》是我国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该诗因反应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闻名遐迩、脍炙人口。
王冕的《墨梅》是诗人题在自己画上的一首诗,诗中用梅花的清香比喻自己高洁的人品和气节。
《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导入:提出问题,谁能说一下石灰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
1. 板书:题目,作者,诗文;
2. 释题:《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的诗。
3. 作者简介:(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
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中进士。
先后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大理寺少卿、兵部尚书等职。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4. 小故事:成语两袖清风的来历: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
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
每逢朝会期间,
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
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
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
"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5. 概括讲解: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必须经过山中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
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
诗的语言简洁、生动。
全诗贯注着一种垒落刚正的英雄之气,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
6.大家都知道,读诗要会断句,断句得当,才能将诗读出感情和气势,谁能上来试着断一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请断句的同学按照你的方法来读一下试试,然后按照这里的断句来一遍体会,然后大家自由朗读体会一下。
注意抓字眼、明诗意。
7.请一名同学来讲一下对这首诗的理解。
基本意讲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烈火焚烧”,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
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8.想意境,悟诗情。
①石灰有什么特点?找出诗句。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要留清白)
②“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赞颂了什么精神?(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
③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
的高尚情操。
)
④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⑤朗读这首诗该用什么语气?
(慷慨激昂、豪情满怀)
⑥背诵诗歌。
9.总结。
这首诗是只写石灰吗?学了后你有什么感受?
(诗的3、4句看似写石灰,实则在写人,写人的精神。
诗人赞颂的是石灰不怕牺牲,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
拓展: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表面写对岳飞的赞颂,实则写了对奸臣的痛恨,同时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的愿望)
《示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学生在情境中以陆游子孙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话;联系今天祖国还没统一,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音乐。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题临安邸》诗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和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两首诗。
学生收集陆游的诗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五、板书设计
示儿
宋陆游
临终悲——不见九州同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