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
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第一篇: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多样、复杂的变化,同样罪犯的构成和改造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涉枪、涉爆、涉黑、涉毒等暴力犯罪和高智商犯罪增多,罪犯顽危抗改、不服管教增多,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但监狱广大民警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信念,坚持用耐心、爱心、恒心在教育挽救一个个失落的灵魂,不达目的不罢休。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干警,我多次负责教育转化顽危犯的攻坚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教育转化顽危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将对教育转化顽危犯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向领导和同志们进行汇报,请予批评。
罪犯张某某,初中文化,因抢劫罪被判刑11年。
刚下队,该犯就与他犯关系不融洽,一言不合就动手,不服管教,和干警唱反调。
在劳动改造中,一贯偷懒耍滑、软磨硬泡,组长安排任务时对组长指指点点,说话含沙射影,组长向干警正常汇报工作,该犯就对别的犯人说组长打小报告,陷害他,弄得干警看见就烦,组长不敢管,其他罪犯不敢惹。
干警与他谈话是一谈好几天,一天不谈就出事。
为此,该犯多次受到监区的批评和处分,但该犯依然如故,不知悔改。
面对这样一名破罐子破摔的顽危分子,我感到如果不处理好张某的抗改抗劳问题,将会对分监区的教育改造工作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一、搜集犯情材料,探究抗改缘由。
我认真研究,了解该犯的犯罪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个性心理特征、抗改历史和改造表现等档案资料,认真做好对张某的个案分析,寻找张某的抗改原由,并寻找适当的交谈突破口。
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该犯刚与其家人接见后的一天晚上,我找其进行了2个小时的促膝长谈,初步弄清了形成目前这种改造现状的原因:家庭条件差,改造信心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犯人不理睬,家人不理睬;心理不健全,心态失衡,行为偏执等等,这为展开工作走出了第一步。
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研究
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研究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
经过深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因素,包括教育机会、心理支持、社会重新融入以及自我改造。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
我们认为,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帮助和支持,可以帮助顽危犯实现自我修复和社会重建。
关键词:顽危犯、成功转化、教育机会、心理支持、社会融入、自我改造引言顽危犯是指很难改正、屡教不改的罪犯,他们对社会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一些罪犯通过适当的干预和支持,最终能够实现成功转化,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本文旨在探讨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1. 教育机会教育是顽危犯成功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机会的提供可以帮助罪犯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减少再犯率。
在监狱中,为罪犯提供必要的教育课程和培训项目非常重要。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基础教育,例如读写和基本数学技能的学习,也可以包括职业培训课程,例如木工、焊接和计算机编程等。
此外,为了更好地支持顽危犯的教育,社会应加强监狱外教育资源的提供,以便他们在出狱后能够继续学习。
2.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对于顽危犯的成功转化至关重要。
罪犯通常面临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焦虑和愤怒等。
为了帮助顽危犯改变消极的心态,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心理专家可以与罪犯进行面对面咨询,帮助他们识别和解决问题,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
此外,群体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与其他罪犯共同参与心理辅导,他们能够互相支持和分享自己的经历。
3. 社会重新融入社会重新融入是顽危犯成功转化的关键步骤。
在罪犯即将解除刑罚或刚刚解除刑罚时,社会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逐渐融入社会。
这包括提供就业机会、提供住房援助和提供适当的社交支持。
通过提供稳定的工作和住房,罪犯能够重建自己的生活,减少再犯的可能性。
此外,社会对于顽危犯的接纳和支持也至关重要。
通过社会的认同和接纳,罪犯能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信心和希望。
教育转化顽危罪犯初探
教育转化顽危罪犯初探作者:杨贵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06期摘要顽危犯的存在,极大的威胁着监狱的监管安全稳定。
本文从顽危犯形成的主要原因入手,分析问题,找准思路,探索了教育转化顽危犯的一些方式方法,并提出“三个准”、“五个要”,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的新途径。
关键词顽危罪犯教育转化监管改造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2.409顽危罪犯,即顽固型罪犯和危险型罪犯的简称。
根据司法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的界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为顽固或危险犯:一是拒不认罪、无理缠诉的。
二是打击先进、拉拢落后、经常散布反改造言论的。
三是屡犯监规、经常打架斗殴、抗拒管教的。
四是无正当理由经常逃避学习和劳动的。
五是有自伤、自残、自杀危险的。
六是有逃跑、行凶、破坏等犯罪倾向的。
七是有重大犯罪嫌疑的。
八是隐瞒真实姓名、身份的。
九是其他需要认定为顽固犯或危险犯的。
顽危犯在监狱押犯中虽然只占极少数,但他们的存在却严重威胁着监管安全,阻碍着改造质量的提高,因此,有效地对顽危犯实施教育管理,促其早日转化,不仅是监管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充分发挥监狱职能,落实好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拟就顽危犯的教育管理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顽危罪犯形成的主要原因(一)直接原因顽危罪犯中大部分人具有较强的反社会意识,犯罪思想顽固,犯罪恶习深,他们中有的系“多进宫”,具有对抗教育管理,伪装改造表现的所谓丰富“经验”,一旦有机可乘就显现本来面目进行反改造活动;有的罪犯认罪不深,服法不诚,把受到法律惩处视为“社会不公”、“他人陷害”、“命运不佳”,对自己的犯罪不从主观上剖析,内心中反省,而是错误地推向客观、推向外因,由此诱发对社会的强烈报复心理,由于在监内受到严格的管理约束,其反社会心理转为对监管改造的直接抗拒,外现为脱逃、行凶、自杀等严重抗改行为;有的罪犯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认识能力低,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心胸狭窄,偏执固执,遇事不冷静,做事不计后果,经常一句平常话,一件平常事引发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还有的罪犯在长期监禁的环境下,逐步形成了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不良心理的支配下,形成了错误的思维定势,进而导致反改造言行的发生。
对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思考
对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思考对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思考顽危犯一般来说都是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且胆大妄为,铤而走险的罪犯。
虽人数不多但危害性极大。
特别是近年来顽危犯人数逐步呈上升趋势,对监管改造形势造成一定压力。
因此,加快顽危犯的转化进程和提高转化质量对于保障监管安全和稳定社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顽危犯的特点、改造表现及认定标准顽危犯主要为两类,一是顽固型罪犯,指主观恶习深、思想偏执、行为固执、对抗改造的罪犯,归属于“重点人物”;二是危险性罪犯,指危险因素短期不能消除或现实危险因素突出的罪犯,又称为“危险分子”。
(一)顽危犯的特点1.思想的偏执性。
这部分罪犯受家庭、社会环境负面影响较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反社会意识形态,仇视社会、抵制改造成为其根深蒂固的支配思想。
2.手段的残忍性。
思想的固执往往导致行为的放纵,这部分罪犯危险性的爆发是随机性的,且不计后果。
3.方式的疯狂性。
部分顽危犯年轻气盛、愚昧无知、素养极差,不知法、不学法、不懂法,入狱后不认罪、不服法、不悔罪,以自伤自残等形式要挟警察,气焰嚣张。
4.行为的纠集性。
除部分性格孤僻、不喜交往的顽危犯外,大多数顽危犯更倾向于在狱内拉帮结伙,纠集团体,相互依附,“团伙”成为顽危犯逆向改造、积累对社会仇恨、图谋报复社会的“温床”,一旦团伙中的个体与外界发生纠纷,往往引发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
(二)顽危犯的改造表现顽危犯的改造表现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拒不认罪,无理缠诉;第二,屡犯监规,不思悔改,抗拒管教;第三,诋毁先进,拉拢落后,集结团伙;第四,伪病逃避劳动,自伤自残;第五,多进宫,仇视社会;第六,组织、煽动群体性事件,寻衅滋事,破坏监管秩序;第七,涉黑、涉恶罪犯或团伙犯的反改造行为有较高的智慧性和较强的隐蔽性。
(三)顽危犯的认定1.顽固罪犯:此类罪犯捕前多数好逸恶劳,行为放荡,由于受不了监管制度的严格约束,过不惯艰苦的生活,适应不了监狱管理,对改造没有信心,便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既不积极参加劳动和学习,又不愿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甚至结成团伙,充当牢头狱霸,欺压他犯,打击积极,疯狂地破坏监管秩序,影响极坏。
罪犯的教育转化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监狱系统对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以一起真实案例为背景,探讨罪犯教育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及转化方法。
案例背景:某监狱内,罪犯张三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入狱后,张三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在监狱教育转化过程中,监狱工作人员通过深入了解张三的犯罪原因、心理状况及需求,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转化方案,最终促使张三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实现了由“罪犯”到“守法公民”的转变。
二、案例过程1. 了解罪犯背景在罪犯入狱初期,监狱工作人员对张三进行了详细的背景调查,包括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心理状况等。
通过调查,了解到张三因家庭矛盾、交友不慎等因素导致犯罪,内心充满怨恨和不甘。
2. 建立信任关系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转化工作,监狱工作人员与张三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人员关心张三的生活,倾听他的心声,使其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同时,工作人员在转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避免对张三产生歧视。
3. 制定教育转化方案针对张三的犯罪原因和心理状况,监狱工作人员制定了以下教育转化方案:(1)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张三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法制教育:组织张三参加法制教育课程,使其了解法律法规,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
(3)职业技能培训:为张三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使其在出狱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
(4)亲情帮教:鼓励张三与家人保持联系,让家人了解其改造情况,共同促进其转变。
4. 实施教育转化方案(1)心理辅导:监狱心理咨询师对张三进行了多次心理咨询,帮助他调整心态,认识自己的错误。
(2)法制教育:张三参加了法制教育课程,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
(3)职业技能培训:监狱为张三提供了烹饪培训,他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名顽危犯的转化记录
一名顽危犯的转化记录曾银波张韧阅7365次在十监区服刑人员中提起方炬(化名)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从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短短一年半时间,多次殴打他犯,顶撞警察,三次严管,三次禁闭。
就是这样一块“顽石”,在监狱警察不离不弃的教育转化下,彻底脱胎换骨。
现在,他安心改造,遵规守纪,表现积极。
斑斑劣迹方炬2004年因贩卖毒品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6个月,2005年3月转入十监区服刑改造。
在他的档案中,清晰地记录了其入监以来的斑斑劣迹。
2006年2月24日,中午收工时,趁人不备,方犯将工作台上的铁片带进监舍。
下午,其他同犯出工后,方犯在床上割腕自杀。
随后,方犯受到严管三个月的处罚。
2006年9月28日,方犯因产品质量不合标准被要求返工,先后两次用劳动工具殴打两名担任质检的同犯。
监区领导对其进行谈话教育时,方犯态度恶劣,辱骂顶撞警察,动手拉扯监区领导。
9月29日,方犯不服从安排,打乱互监组,拒不参加劳动,被扣考核分20分,严管三个月。
2007年3月,监狱与另一监狱进行罪犯对调,方犯被列入调动名单。
在对调过程中,方三次袭警,拒绝调动,鉴于其情绪极不稳定,为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监狱终止了对方的调动,送严管三个月。
严管期结束后,因其毫无转变迹象,经监狱研究批准,对方犯实施禁闭,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两次延期禁闭。
此外,消极怠工,干扰同犯正常劳动,随意离开劳动岗位,溜出车间等违规违纪行为更是方犯的“家常便饭”。
在2006年3月至11月的“罪犯考核处罚登记表”上,方炬每月的考核结论均是“本月未完成改造任务”。
集体会诊针对方炬的表现,在方犯第二次严管期间,十监区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对方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会上,有些民警认为:方犯以前是个“瘾君子”,吸毒的人大多灵魂腐蚀,人格扭曲,丧失了尊严,毫无廉耻。
从方犯在短短时间内两次被严管的事实,以及平时的表现来看,他已是一块“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没必要再在他身上白费力气,不如把他调到别的监狱去,当包袱甩掉算了。
浅析顽危罪犯的转化个案4
目录一、罪犯基本情况 (2)(一)家庭情况 (2)(二)主要简历 (2)(三)犯罪事实 (3)二、犯罪行为表现分析及改造情况 (3)(一)认识扭曲,行为表现为抗拒改造 (3)(二)自我封闭,不适应监内生活 (3)(三)具有悲观情绪,并且放任自流 (3)(四)情绪不稳定,导致存在危险 (4)三、转化顽危犯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4)(一)充分了解犯情 (4)(二)细致入微、持之以恒 (4)(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5)四、顽危犯转化的基本方法 (5)(一)化解对立局面,与其沟通 (5)(二)加强认罪服法教育,树立悔过之心 (6)(三)消除自卑心理,增强改造积极性 (6)(四)摒弃恶习,培养劳动能力 (7)(五)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巩固改造成果 (7)五、结论 (8)参考文献 (9)浅析顽危罪犯的转化个案张婷指导老师李静实践指导老师卢春娥【摘要】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中心工作就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而其中对顽固危险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以理服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是教育转化顽危罪犯的必经之路。
通过民警对一个顽危犯的成功转化,“解剖麻雀”,力求探索一些转化顽危犯的基本规律,总结出经验,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转化体系,以期在实践中得到启示,为教育改造工作指明方向,提高教育改造效率。
【关键词】顽危犯转化个案教育改造一、罪犯基本情况张犯,女,现年40岁,贵州兴义人,初中文化程度,已婚,无政治宗教信仰。
该犯于2009年11月因故意杀人、放火罪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一)家庭情况:(二)主要简历:(三)犯罪事实:1995年5月结婚后,与其丈夫做装潢,在县上开了两个装潢门面,家境富裕,生有两子。
2009年5月发现丈夫在外有情人,夫妻感情不和,日积月累的压抑,对生活失去希望,为了报复丈夫的出轨行为,2009年10月20日晚,趁两个儿子熟睡,将儿子用绳索勒住使其窒息死亡后用被子包裹住尸体,在家中放火烧尸,其婆婆被打晕醒来后趁其不注意而逃出,该犯放火后从家中跑出,跳河自杀未遂,被群众救起,后被公安机关逮捕拘留,2009年11月因故意杀人、放火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送云南第一女子监狱服刑。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
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
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
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
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
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外围摸底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
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
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
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中心工作就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在罪犯教育改造中,重点和难点是对顽固危险罪犯的教育改造。
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以理服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是教育转化顽危罪犯的必经之路。
笔者通过民警对一个顽危罪犯的成功转化,“解剖麻雀”,力求探索一些转化顽危罪犯的基本规律,以期对实践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一、罪犯基本情况某犯,男,现年36岁,湖北宣恩县人,小学文化程度,已婚,无政治宗教信仰,2000年9月因抢劫经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同年10月投入某监狱服刑。
2004年经法院裁定减刑一年。
该犯曾于1984年16岁时因故意伤害被判有期刑3年,1986年又因盗窃被判刑8年,服刑期间曾被减刑3年,1995年和一女青年结婚,次年生一女儿。
家庭情况:该犯6岁丧父,其母58岁,在家务农,其姐38岁已出嫁,因少时玩劣与其他亲属均无往来。
本人主要简历:16岁以前在家读书;16岁—19岁在少管所服刑;19岁—22岁在武汉打工;22岁—27岁因盗窃罪在监狱服刑;27岁—32岁在武汉打工32岁—今因抢劫罪在监狱服刑心理测评:D量表测试:表现为忧郁、对未来悲观,对自己评价过低,缺乏信心。
内心抵触,反叛意识强烈。
动作缓慢不灵活,与人保持心理上的距离,性格偏内向。
二、犯罪动因及现实表现分析世界观错位和犯罪惯性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叛逆性。
该犯认为人生都在追求幸福,只不过是方式、运气不同。
在监内经常小偷小摸,不服管教。
曾被禁闭一次,集训一次,批判多次。
前途丧失信心的悲观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放任性。
该犯多次流露“我谁都不怕,大不了一死。
”认为自己这辈子算完了,就是出狱也52岁了,妻子和小孩也不知下落。
行为放任抵触,为所欲为。
(三)文化程度低,生存能力差的自卑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不适应性。
该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又没有什么技术与特长,劳动技能较弱,加之性格内向,与人语言交流少,封闭压抑,自卑心理严重。
教育转化监狱顽危罪犯的几点思考
教育转化监狱顽危罪犯的几点思考做好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维护狱良好的改造秩序,确保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整体改造质量,切实落实“首要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顽危犯在狱押犯中所占比例虽小,但对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潜在的危害之大,在犯群中的负面影响之深,却绝不可小视。
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扎实做好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更好地掌握教育改造工作的主动权,从而在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深刻认识监狱形势,健全机制是前提直面监狱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准原因,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进一步做好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前提。
一是罪犯脱逃、挟持人质等影响监狱安全的潜在危险性依然存在。
当前,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矛盾凸现、刑事案件持续上升、罪犯构成日趋复杂的形势,给监管安全和教育转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形成了新的压力。
有的罪犯企图采取袭警、挟持人质等手段强行脱逃,有的较深地稳藏了罪恶本性,骗取干警任,伺机报复社会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在狱一刻也没有停息。
有些是因为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防,使其没有了滋长的温床,更没有显山露水的机会;有些是因为经过有效地打击和管制后,未造成后果。
诸如此类,更加有力地证明改造与反改造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二是罪犯自杀,影响监管改造秩序的良好运行。
特别1 / 6是罪犯自杀后,其亲属到监狱无理取闹,向监狱提出不合理要求,达不到目的,就到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缠访,并向不明真相的群众散布谣言,诋毁监狱,有的甚至冲击监狱,大造声势,故意扩大事态。
一些别有用心的罪犯也借机以保护罪犯的生存权为幌子,散布反改造言论,在犯群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起连锁反响,成为引发各种矛盾的诱因,维护监管安全稳定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是罪犯行凶斗殴现象屡禁不止。
监狱是关押改造罪犯的场所,假设大的一个特殊群体,相互之间发生摩擦,产生矛盾,进而拳脚相加,实属难免。
但如果打架斗殴频发,且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就必然会极危与监狱的安全稳定。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
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
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
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
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
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外围摸底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
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
顽危犯的转化工作审批稿
顽危犯的转化工作审批稿一、引言监狱管理工作中,顽危犯的转化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又至关重要的任务。
顽危犯通常具有较强的反改造意识和行为,对监狱的安全稳定和改造秩序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实现监狱的教育改造目标,提高改造质量,保障社会的安全与和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顽危犯的转化工作,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二、顽危犯的定义与特征(一)定义顽危犯是指在服刑期间,多次违反监规纪律,具有较强的反改造心理和行为,且经过常规教育改造手段效果不佳的罪犯。
(二)特征1、反改造心理强烈这类罪犯对监狱的改造制度和教育方式存在抵触情绪,拒绝接受改造,对监狱民警的管理和教育持对抗态度。
2、违规违纪行为频繁他们经常违反监规纪律,如打架斗殴、破坏监管设施、抗拒劳动等,严重扰乱监狱的正常改造秩序。
3、社会关系复杂部分顽危犯在社会上有不良交往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其在监狱中的改造表现。
4、心理问题突出可能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其行为失控,难以融入正常的改造生活。
三、顽危犯形成的原因(一)自身因素1、犯罪心理根深蒂固一些罪犯长期形成的犯罪思维和行为模式难以改变,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改造的能力。
2、文化素质低知识水平有限,法律意识淡薄,难以理解和接受改造教育的内容。
3、性格缺陷如自私、暴躁、偏执等性格特点,使其在与他人相处和面对改造时容易产生冲突和问题。
(二)家庭因素1、家庭关系破裂缺乏亲情的关爱和支持,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导致心理失衡。
2、家庭教育缺失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社会因素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就业困难出狱后可能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绝望,从而失去改造的动力。
(四)监狱因素1、改造方法单一部分监狱的教育改造手段不够丰富和个性化,不能满足顽危犯的特殊需求。
2、民警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民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了改造效果。
浅论教育改造顽危犯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浅议教育改造顽危犯的思考与对策(内容提要)顽危犯,作为特殊的犯罪群体,散布于整体押犯之中,他们不仅自己抗拒改造,而且危及其他服刑人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煽动性,因此,教育改造转化这类罪犯是监狱管理机关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三年的函授学习,就教育改造顽危犯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顽危犯的特征与分类1、思想特征的“四无”。
2、行为特征的“五性”。
3、顽危犯的主要类型。
二、顽危犯的成因1、主观方面的原因:2、客观方面的原因:三、对顽危犯的教育、改造对策1、“强化式”管理。
2、集中式管理,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罪犯行为矫治进一步细化奖惩制度。
3、包夹式管理。
4、加强监管控制,健全监管制度。
5、加强监管教育工作的向外延伸,充分利用社会帮教,促进顽危犯的改造。
6、体现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解决一些能解决的实际困难。
浅论教育改造顽危犯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对策何谓顽危犯?简而言之,即反抗改造的顽固犯与危险犯;具体讲,一是顽固犯,主要是在思想上顽固坚持反动观念和犯罪立场的罪犯,包括:犯罪恶习深,固执地坚持原有犯罪立场和观点,抗拒改造的;或者反社会意识和抗改造情绪持续时间长、反复性大的。
二是危险犯,主要是行动上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罪犯,如:企图自杀、行凶、策划或煽动斗殴、哄监、暴狱、纠集抗改造集团、脱逃或组织逃跑的罪犯。
顽固犯和危险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的罪犯可能两种情况兼有,我们简称为顽危犯。
根据全国监狱机关2001年大量调查统计数字显示,顽危犯占在押犯总数的2.5—5%,这些罪犯作为特殊的犯罪群体,散存于整体押犯之中,他们不仅自己抗拒改造,而且危及其他服刑人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一定的煽动性。
因此,教育、改造、转化这类罪犯,是监狱管理机关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三年的函授学习,就教育改造顽危犯的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顽危犯的特征与分类:顽危犯的特征表现为:“四无”和“五性”。
浅析顽危犯的形成原因
浅析顽危犯的形成原因【摘要】顽危犯是监狱所关押罪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狱内改造中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突发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感染性。
如果这类罪犯管理、教育、改造等工作不得力,将会对其他罪犯的改造造成严重影响,使狱内安全稳定面临极大的挑战。
只有对顽危犯形成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改造,从而有效控制和预防狱内犯罪,提高改造质量。
【关键词】顽危犯;形成原因顽危犯是正在服刑的罪犯中顽固型罪犯和危险型罪犯的合称,是监狱罪犯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主观恶习深、不认罪服法、反改造思想顽固或行为危险性大,而成为影响监管安全稳定的突出因素。
因此做好对顽危犯的管理教育工作,是做好监管改造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
而对顽危犯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矫治方案的前提是科学地认识顽危犯的形成原因。
一、顽危犯形成的主观原因顽危犯形成的主观原因既有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又有心理障碍和个性特征方面的问题,还有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等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上的缺陷(1)入监前存在人格心理问题①行为自制力差,易冲动这种罪犯入狱前情绪属于外露型,遇到不顺心的事和看不惯的人,马上就会显露出急躁、焦虑的情绪。
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脾气就会爆发性发作,发作之后,其心理才会平复,情绪才会得到控制。
②性格内向、自我封闭有的罪犯入狱前性格是封闭型的,不会轻易渲泄自己的情绪。
不少罪犯的人生之路是坎坷不平的。
接连不断的人生挫折、贫寒的家境,严峻的改造现实给他们的思想增加了沉重的压力。
部分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处世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差,意志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
在沉重的人生现实压力面前,生性意志脆弱的他们往往难以承受。
他们缺乏勇气,也没有沉着镇静的心理准备去面对严峻的人生现实。
很容易被一些挫折或变故搅乱情绪,陷入不能自拔的绝望境地。
顽危罪犯教育转化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顽危罪犯,他们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率,我国司法机关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也注重对顽危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以下是一起顽危罪犯教育转化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基本情况(一)罪犯基本信息罪犯甲,男,30岁,初中文化程度,无业。
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甲在服刑期间,多次违反监规纪律,具有较强的反改造心理。
(二)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甲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离异,缺乏关爱和家庭教育,导致其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
2. 社会因素:甲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触到的不良信息较多,容易受到不良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3. 心理因素:甲在服刑期间,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自卑、仇视社会的心理,导致其反改造心理严重。
三、教育转化过程(一)制定教育转化方案针对甲的具体情况,监狱制定了以下教育转化方案:1. 心理辅导:为甲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除自卑、仇视社会的心理。
2. 文化教育:为甲提供初中文化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 技能培训:为甲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再就业能力。
4. 亲情关怀:鼓励甲与家人保持联系,争取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实施教育转化措施1. 心理辅导:监狱心理咨询师定期为甲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甲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 文化教育:监狱组织甲参加初中文化教育课程,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
甲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成绩逐步提高。
3. 技能培训:监狱为甲提供了烹饪技能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甲掌握了烹饪技术,取得了厨师资格证书。
4. 亲情关怀:监狱积极协调甲与家人的关系,鼓励其与家人保持联系。
在家人关爱和支持下,甲逐渐融入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对一例顽危罪犯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陈琛
对一例顽危罪犯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陈琛内容提要:顽危犯,是顽固罪犯和危险罪犯的总称。
在实践中,我们把那些有行凶、脱逃、自杀动向的罪犯称作危险罪犯;把那些一贯不服从管理,逃避学习,不守纪律,消极怠工,严重抗拒改造的罪犯称作顽固罪犯。
一般来说,顽危犯都是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反改造活动明显而持续,富有抗改或作案经验,胆大妄为,铤而走险的罪犯。
虽然人数不多但破坏性、危害性极大。
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场所,引入心理学等手段来促使顽危犯转化思想和消除危险因素,加速其的转化进程和提高转化质量,对于维护监管安全、推进心理矫治工作、稳定狱内改造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顽危犯作为监狱监管、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其转化过程是一个极其细致、极其复杂,多层次、多方位,周期长、动态性的过程。
在转化顽危犯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她们看成罪恶的化身,而是应该把她们看成善恶兼具的正常人。
在掌握顽危犯心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认真、严肃和郑重的态度做好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正。
下面笔者就针对在自我工作实践中的一例较典型的顽危犯案例的形成原因以及转化历程进行心理学分析,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罪犯的基本情况以及改造表现唐犯,44岁,离异,育有一女,捕前系福建某出入境中介服务有限公司国际交流部经理,该犯因提供伪造、变造出入境证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于2009年1月送至监狱服刑。
唐犯入监时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甲亢、功能性双下肢无力,心脏病、骨质增生、脊椎无力,在看守所关押期间曾被送至建新医院进行长达484天治疗,入监13天后又再次入住建新医院治疗42天,但均无明显治疗成效。
回到中队后,唐犯抗拒改造,思想情绪波动大,主要表现为:(一)不服二审判决,不认罪悔罪,抗拒改造,且善于狡辩,一直强调客观因素,认为自己才是被害者,真正的罪犯正在逍遥法外,并准备申诉;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当时提供办理学生入菲律宾籍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假,是提供证件的人更改了材料,这事与我无关,我也是受害者,我何罪之有。
教育改造案例分析:从细节入手,助推罪犯教育转化 —— 顽危犯何某的教育转化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何某,男,1986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无业,四川省人。
2006年9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5000元,2009年4月21日刑满释放。
2011年6月21日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012年1月10日送监狱服刑改造。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1.犯因分析(1)个人成长史。
何某出生在一个比较贫穷的农民家庭,自小父母离异,其跟随父亲生活,其父亲因做生意,疏于对其管教,使其形成我行我素、不受约束的性格。
(2)社会经历。
何某自小父母离异,其跟随父亲生活,初中毕业后便混迹于社会,缺乏是非判断,结交上了一些社会闲杂人员,经常一起干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3)个人因素。
何某只有初中文化,面对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个人追求价值发生偏向,加上法律意识匮乏和对法律置若罔闻,存在侥幸心理,对自身和犯罪行为认识不清,归因不准。
2.入监改造表现何某在服刑改造期间,多次违反监规纪律,其内心充满着对监狱的不满和仇视,恶习较深,思想顽固,与他人关系紧张,经常因琐事发生矛盾,甚至发生肢体的冲突,被监狱两次给予警告处分,并被列入顽危犯进行攻坚转化。
3.心理行为表现通过使用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Epq)测试,何某属于中间性格特征,存在明显的掩饰倾向,所回答的问题欠真实,很少坦露自己的内心体验。
通过罪犯个性分测验,何某人格比较趋于外向,思维较为敏锐。
凡事较自有主见,独立性较强,不太依赖和受制于他人,也不愿意受社会舆论压力的约束,顾忌较少。
不太容易改变或放弃自己的主见,喜欢发号施令,自视清高,有较强的抱负或野心。
犯罪思维模式表现在以下少数方面:惟利是图,自私自利,侥幸心理,胆大妄为,自律不严等。
4.教育转化的难点(1)认知因素:规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辨别能力,思想偏激,将多次犯罪归因于社会和他人,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社会对其漠视,导致自身难以生存才不得不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社会上老实人就吃亏多,别人挣钱没有事情,自己发财就有人针对”“自己违法犯罪完全是别人下了套”“自己服刑是因为背后没有人”等等。
顽危犯转化个例
计划一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短期 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长期计划
计划二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计划三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1
01
措施1: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根据您的需 要自由拉伸文本框大小
02
措施2:
2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根据您的需 要自由拉伸文本框大小
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 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 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尽量将 每页幻灯片的字数控制在200字 以内据统计每页幻灯片。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 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 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尽量将 每页幻灯片的字数控制在200字 以内据统计每页幻灯片。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 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 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尽量将 每页幻灯片的字数控制在200字 以内据统计每页幻灯片。
• 谢谢大家观看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薛燕摘要: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犯罪形成也逐步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犯罪形成、罪犯成分、犯罪内容、罪犯定位都有了新的趋势。
顽危罪犯就是其最突出的一种新的变化,新形式下的新的罪犯定位。
顽危罪犯的形成与转化的决定因素是罪犯的心理需求的变化,主要是针对罪犯的需求、犯罪动机以及罪犯的自我意识转变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
从而成功的重新培植了一颗善良的心,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顽危罪犯、形成原因、转化历程、心理分析引言:服刑21年,横跨三个年代的周成祥成了湖北省监狱系统里年龄最“大”的“监狱人”。
曾三次逃脱,两次伤害致人死亡,加刑31零6个月,后四次被评为省积极改造分子,七次减刑12年,通过自学不仅摘掉文盲帽子,还拿到四个等级证书。
同样还是周成祥,他又创造了罪犯的新生神话。
从一个普通人到服刑人员逐渐一步步的深陷到一名顽危犯,最后通过监狱民警使他有新生的希望。
让我们共同期待“监狱人”的新生。
一、横跨三个年代的罪犯周成祥的犯罪历程及心理变化的概述。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1985年,24岁的周成祥因盗窃罪被湖北省利川县人民法院判刑7年。
自小没认真读过几年书的他养成了偷窃的坏习惯。
在被羁押期间因同室友的怂恿:关到这里的人都要挨打,有的还未判刑就被打死了,我们还是跑吧!自己又因小的时候逃学而尽受父母的打骂,那种滋味刻骨铭心。
所以选择了逃跑,逃跑在外又重抄旧业,“偷了几辆自行车”没过20天被当地派出所抓获。
在被带回的路上周成祥利用民警吃饭之余再次逃跑,经一天的布控被警方送入看守所。
周成祥因犯脱逃罪和盗窃罪他被加刑7年半。
1986年,周成祥被从利川县看守所调到沙洋荷花垸监狱服刑。
临行前室友不忘交代:监狱不看守所还黑,到那里要会耍滑头,不然会被打死。
周成祥对监狱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带着恐惧来到了监狱。
服刑之初,他表现的特别老实,改造中规中矩,劳动上不怕脏、不怕累,多次受到民警的好评。
因表现积极,他被减刑1年零9个月。
然而好景不长,经过三四年的适应,周成祥对监狱有了新的认识:监狱警官虽然不打人,但犯人之间的打架斗殴却时常发生,所以不能太老实,否则会被欺负。
认识的转变让周成祥的胆子变大,他已不满意中规中矩的改造方式,周成祥不断的“变脸”,最终当起了“牢头狱霸”。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曾因积极改造的表现而取得监狱民警信任的周成祥被实批到砖瓦厂柴油室做保管工作。
这在罪犯中自然是个“肥差”一部分人开始讨好周成祥,要给予某种便利;那断时期,因监狱条件不是很好,对很多罪犯没有做要穿囚服的硬性规定,所以最基层的罪犯中衣着往往代表另一种潜在的身份。
有一件事让周成祥无法释怀。
他本应拿到手的第四个表扬(四个表扬可以呈报减刑)只因为监区跑了人,变被取消。
因此他也失去了减刑资格。
胆量的增大,心理的失衡,周成祥又做了一件民警想不到的事情。
1992年9月,他利用管教民警外出之机,将长里1080公斤柴油秘密卖给天门市多宝镇一位村民获得了1400元的“黑色收入”1400元。
有了钱后周成祥变得“潇洒”起来。
周成祥的“潇洒”引起民警的警觉。
1993年8月的一天,砖瓦厂的领导突然决定对周成祥保管的柴油进行盘查。
得知消息,周成祥猛然一惊,但很快安静下来。
他谎称弟弟出了车祸,生命危在旦夕,要民警带他一起去看望弟弟,代班民警没有细想,随即骑上自行车带他去医院。
但民警没想到周成祥抢过民警自行车再次逃出了监狱,但不到一个月,周成祥再次被抓,次此被加刑4年半。
同时,他被列为省监狱局顽危犯。
在1994年和1995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制造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分别伙同其他罪犯将两名罪犯体罚殴打致死。
这两起事件极其恶劣,周成祥大等罪犯也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处罚,分别被加刑10年。
至此周成祥累计被加刑达31年零6个月,累计在禁闭室被关押达4年之久,创造了湖北省监狱系统加刑的最高记录,同时被常年列入湖北省监狱系统顽固犯,危险犯“黑名单”不足四平方米的禁闭室成为我的炼狱所,我到底是新生还是毁灭,随着监狱管理日益规范,周成祥也开始了绝地自救。
在1994到1996年期间,周成祥差不多都是在禁闭室度过的,禁闭室不足四平方米,除了一张床外,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的空间。
唯一让周成祥感到欣慰的是,禁闭室门口有扇通向外面的小窗,除了睡觉外,周成祥大部分时间都看着这扇小窗,他内心期待着他能早日归队。
1996 年底,周成祥从禁闭室出来,回到当初的砖瓦厂劳动改造。
十年弹指一挥间,不说砖瓦厂的变化有多大,就连负责人都换了四位。
当他再次拿起熟悉的劳动工具时,觉得分外地沉重。
周成祥暗自决心从头再来,但时间一长,他的“牢头狱霸”习性又蹿了上来。
有一次,一名罪犯与他发生争执,这立即勾起他的“好斗”欲望,没说几句,就准备出手大人。
幸好,这一幕被带班民警发现。
鉴于周成祥的黑色经历,监区领导还是不放心,有轮流安排干部负责周成祥的帮教工作。
此外,砖厂领导还将周成祥的改造向监狱领导汇报,监狱长、政委也都亲自来做周成祥的帮教工作。
众多的人联合帮教,渐渐把周成祥的改造又扶上了“正位”,而经历了一番曲曲折折的经历后,周成祥拥有一份难得的“感激”这心。
改“归位”后,周成祥那份改造劲重新涌上来,1999年,他第三次被呈报减刑。
时间列车驶入而十一世纪,监狱工作也应来了新的曙光。
虽然已取得三次减刑,但周成祥似乎还觉得缺少点什么。
感觉到生活不是单纯的衣、食、住、行,而是要充实自我无论实知识,还是技能。
周成祥在2001年,给家人寄去第一封家书;2002年,他自己动笔写思想汇报。
见周成祥摘掉了文盲的帽子,监区民警又动起了脑筋,根据他的特长,为他呈报焊接、水电维修、汽车修理等培训班,经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周成祥在三年时间先后拿到了焊接、水电维修、汽车维修三个劳动等级证书。
道2006年通过学习,他不久就可以拿到第四个证书。
在学习和实践中,周成祥的特长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增长了知识,技能更增强了周成祥对生活的信心,以及对今后生活的期待。
2004年监狱成立中心的押犯点,几万吨的砖碴需要从几万平方米的场地清理出来,周成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废旧板车进行改造,不仅在场地上设计了三个彩色球场,而且为监狱节约了三万多元,这让周成祥的心理不在空虚,每天忙碌的狱内帮助工作让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内心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此时不断的找到了真正自我。
除了自身进步外,周成祥还协助民警维护狱内秩序。
仅2004年,他就先后制止其他罪犯违纪8起。
特别是2004年6月18日,在监狱行为矫论中的接受行为矫治的罪犯方某,趁人不注意,爬沙锅篮球架以自杀要挟民警,在危急时刻周成祥的潜意识中以有了深层的改变,不仅要求自己积极改造并帮助民警维护狱内秩序,虽然只是小小的行为但这不仅可以体现出周成祥心理以彻底转变,并能积极发挥自身的价值。
2005年6月,作为省监狱系统顽危犯改造标兵,周成祥出席了省第八届改造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周成祥以不再是过去。
而是现在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力的他,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新的思想心理。
但余刑只有四年的他并不恐惧,通过几年时间追赶,他学到了文化,法律知识,争到“四证”最重要的是,他还培植了一颗善良的心,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这为周成祥今后在社会上立足,以做了充分的准备。
周成祥说,很多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在监狱里实现了。
以上案例分析如下:二、顽危罪犯周成祥形成原因及其心理学分析顽危罪犯其最通俗的意思是顽固而有危险的罪犯,相对普通的罪犯改造难度大,顽危罪犯表现其形式也就其行为反应其心理,通过心理学分析不断攻破其内心的复杂而又扭曲的心理。
所谓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个性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形成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一)、罪犯周成祥多次脱逃行为形成原因及心理分析。
服刑罪犯脱逃心理形成主观因素。
具体地分析有以下四方面因素:1、放荡不羁的生活习惯与严格的管理发生冲突。
他们的行为具有贪婪性、残忍性和疯狂性。
他们在社会上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恶不作,过惯了放荡生活。
而入监后,其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人身自由被剥夺,与社会、家庭隔离,在严格的管制和严密的监管下强迫改造,接受审查。
但当这种心理超过了对短期监禁的忍耐时就会产生脱逃的念头。
2、企图逃避惩罚。
在所有罪犯当中,从他们被拘押之日起,其社会地位和环境就发生根本变化。
人身自由的丧失、环境的刺激、罪责感的压力、严格的管理,对前途、工作、社会地位、家庭的忧虑等,在他们身上造成孤独无援、惊恐不安、心绪紊乱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
,逃避惩罚成为罪犯在实施犯罪到释放前各诉讼阶段始终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逃避惩罚的心理并不因罪犯的被抓获、被判处刑罚而消失,在其违法犯罪的主观思想未得到彻底改造之前,逃避惩罚仍然是罪犯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
3、消极的意志品质。
罪犯在被羁押后一般都会有脱逃的闪念。
但绝大部分罪犯仅仅是一种想法,这是因为他们在分析评价主观条件、看守所安全警戒力量对比和脱逃后的被抓获的比率后而想脱逃但并不敢脱逃。
而少数罪犯则将想法进一步发展为脱逃动机,难以抑制,继而千方百计付之行动。
这类罪犯往往具有动摇和顽固的消极意志品质。
主观方面的因素是罪犯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客观方面的因素则是诱发剂、催化剂,促使其将想法转化为具体行动。
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监管工作有漏洞。
这是促成罪犯脱逃的诱发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普遍认为看守所关押的罪犯余刑大多数只在一年以下,要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矫正其犯罪心理是难度很大的。
二是管理力量薄弱。
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人数少,由于各看守所警力紧张。
另一方面,是人员素质上低,公安机关领导对看守工作不够重视。
三是管理制度松懈。
宽松而漏洞百出的监管环境只会成为强化罪犯脱逃动机的催化剂,客观上为罪犯脱逃创造了良好条件。
2、改造环境不良。
改造环境是影响罪犯脱逃心理形成的重要客观因素。
罪犯是一个个消极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带菌者”,他们聚集在一起,就势必构成一个教育基础最差、起点最低、改造难度很大的消极群体。
在这样的消极群体中,犯罪类型、方式五花八门,犯罪心理千差万别,人生观、道德观、是非观、荣辱观扭曲,真假、美丑、善恶颠倒。
总之,不良的改造环境能刺激罪犯萌生脱逃思想。
3、过度重视劳动改造,忽视思想改造。
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被依法确认的我国罪犯改造工作的重要经验,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监狱、看守所的显著标志。
但是,一些看守所版面追求经济效益,让罪犯承担大部分的生产劳动任务。
罪犯大部分的改造时间和精力都被用去参加生产劳动,无法系统地接受监管改造和教育改造。
三、顽危罪犯转化历程及其心理学分析。
(一)顽违危罪犯改造态度的转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