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
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研究
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研究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
经过深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因素,包括教育机会、心理支持、社会重新融入以及自我改造。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
我们认为,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帮助和支持,可以帮助顽危犯实现自我修复和社会重建。
关键词:顽危犯、成功转化、教育机会、心理支持、社会融入、自我改造引言顽危犯是指很难改正、屡教不改的罪犯,他们对社会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一些罪犯通过适当的干预和支持,最终能够实现成功转化,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
本文旨在探讨顽危犯成功转化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1. 教育机会教育是顽危犯成功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机会的提供可以帮助罪犯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减少再犯率。
在监狱中,为罪犯提供必要的教育课程和培训项目非常重要。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基础教育,例如读写和基本数学技能的学习,也可以包括职业培训课程,例如木工、焊接和计算机编程等。
此外,为了更好地支持顽危犯的教育,社会应加强监狱外教育资源的提供,以便他们在出狱后能够继续学习。
2.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对于顽危犯的成功转化至关重要。
罪犯通常面临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焦虑和愤怒等。
为了帮助顽危犯改变消极的心态,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心理专家可以与罪犯进行面对面咨询,帮助他们识别和解决问题,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
此外,群体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与其他罪犯共同参与心理辅导,他们能够互相支持和分享自己的经历。
3. 社会重新融入社会重新融入是顽危犯成功转化的关键步骤。
在罪犯即将解除刑罚或刚刚解除刑罚时,社会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逐渐融入社会。
这包括提供就业机会、提供住房援助和提供适当的社交支持。
通过提供稳定的工作和住房,罪犯能够重建自己的生活,减少再犯的可能性。
此外,社会对于顽危犯的接纳和支持也至关重要。
通过社会的认同和接纳,罪犯能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信心和希望。
顽危犯转化方案的新
顽危犯转化方案的新1. 引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例如顽固的罪犯。
这些罪犯通常具有危险性和顽固性,传统的矫正手段难以对其起到有效的改造作用。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和改造。
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顽危犯转化方案,旨在通过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改造,将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2. 背景分析2.1 顽危犯的特点顽危犯这一概念指的是那些具有危险性和顽固性的罪犯,他们通常表现出对现有矫正手段的抵制和反叛。
这些罪犯往往长期囚禁,犯罪行为屡屡发生,且重复犯罪率较高。
传统的惩罚手段已经无法对其产生威慑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转化方案。
2.2 传统矫正手段的局限性传统的矫正手段主要包括监禁、罚款和刑事处罚等,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惩罚罪犯、维护社会秩序,但无法解决顽危犯的长期问题,更难以实现转化和重返社会的目标。
传统手段忽视了对罪犯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改造,而只是简单地将其排除在社会之外。
3. 新的顽危犯转化方案3.1 深度评估新的顽危犯转化方案首先需要对罪犯进行深度评估,包括对其心理、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罪犯的个人背景和行为特征,可以更好地制定出针对性的转化方案,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3.2 广度评估除了深度评估,新的转化方案还要进行广度评估,即对顽危犯所处环境的评估。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罪犯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可能促使其犯罪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3.3 由浅入深的改造方式在转化过程中,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改造罪犯。
首先要建立起与罪犯的信任关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参与到改造过程中。
通过心理疏导、职业培训、教育引导等方式,帮助罪犯重建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心。
3.4 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在转化过程中,定期进行总结和回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总结和回顾,可以对转化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对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思考
对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思考对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思考顽危犯一般来说都是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且胆大妄为,铤而走险的罪犯。
虽人数不多但危害性极大。
特别是近年来顽危犯人数逐步呈上升趋势,对监管改造形势造成一定压力。
因此,加快顽危犯的转化进程和提高转化质量对于保障监管安全和稳定社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顽危犯的特点、改造表现及认定标准顽危犯主要为两类,一是顽固型罪犯,指主观恶习深、思想偏执、行为固执、对抗改造的罪犯,归属于“重点人物”;二是危险性罪犯,指危险因素短期不能消除或现实危险因素突出的罪犯,又称为“危险分子”。
(一)顽危犯的特点1.思想的偏执性。
这部分罪犯受家庭、社会环境负面影响较深,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反社会意识形态,仇视社会、抵制改造成为其根深蒂固的支配思想。
2.手段的残忍性。
思想的固执往往导致行为的放纵,这部分罪犯危险性的爆发是随机性的,且不计后果。
3.方式的疯狂性。
部分顽危犯年轻气盛、愚昧无知、素养极差,不知法、不学法、不懂法,入狱后不认罪、不服法、不悔罪,以自伤自残等形式要挟警察,气焰嚣张。
4.行为的纠集性。
除部分性格孤僻、不喜交往的顽危犯外,大多数顽危犯更倾向于在狱内拉帮结伙,纠集团体,相互依附,“团伙”成为顽危犯逆向改造、积累对社会仇恨、图谋报复社会的“温床”,一旦团伙中的个体与外界发生纠纷,往往引发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
(二)顽危犯的改造表现顽危犯的改造表现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拒不认罪,无理缠诉;第二,屡犯监规,不思悔改,抗拒管教;第三,诋毁先进,拉拢落后,集结团伙;第四,伪病逃避劳动,自伤自残;第五,多进宫,仇视社会;第六,组织、煽动群体性事件,寻衅滋事,破坏监管秩序;第七,涉黑、涉恶罪犯或团伙犯的反改造行为有较高的智慧性和较强的隐蔽性。
(三)顽危犯的认定1.顽固罪犯:此类罪犯捕前多数好逸恶劳,行为放荡,由于受不了监管制度的严格约束,过不惯艰苦的生活,适应不了监狱管理,对改造没有信心,便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既不积极参加劳动和学习,又不愿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甚至结成团伙,充当牢头狱霸,欺压他犯,打击积极,疯狂地破坏监管秩序,影响极坏。
如何教育管理转化好顽危犯
如何教育管理转化好顽危犯顽危犯,即顽固犯和危险分子。
顽固犯是指犯罪劣根性强,不认罪悔改,会意识严重,不服管教,抗拒改造的罪犯;危险分子是指有可能实施犯罪行为的罪犯,具有脱逃、行凶、破坏监管秩序、自杀等危险性。
如何教育管理转化好顽危犯是能否确保监狱改造秩序稳定,形成良好改造风气,发挥监狱职能作用,预防和减少犯罪,达到社会效果的关键。
在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一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中,针对罪犯的素质结构,以及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只有不断加强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科学管理,深入研究,耐心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才能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转化顽危犯,但从罪犯认罪服法,悔过自新,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对顽危犯的教育工作我们平时对顽危犯的教育活动,应从人的政策,充分尊重罪犯的人格,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唤起他们尚未泯灭的良知和起码的道德感,使其醒悟,重新做人;同时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采取因人而异,宽严相济的个别教育方法,达到教育的效果。
(一)满腔热情地对待他们,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以心换心,以情感人。
”触动他们的情感,达到与民警心理相容,情感相通的目的,从而改造他们的思想,促进其自觉改造。
例如罪犯(长汀县人,1974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犯抢劫罪,判刑十一年,2002年12月31日入监)改造三年的表现一直很差,违规不断多次被扣3分以上的大分,脾气暴躁,自控能力差,不愿意参加生产劳动,对减刑无所谓,没有改造目标,一幅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我多次找该犯谈心,发现该犯入监以后,没有接济也没有亲人接见,自己总有严重的胃病,经常痛的难以忍受,这是其消极抗改的原因。
因此我主动与其家人联系,让其在泉州工作的哥哥来队接见,并与医院配合带其外诊。
此事对其触动很大,该犯的胃痛经过治疗逐渐好转,其改造态度也开始转变,终于在2007年被三明中院裁定减刑一年。
(二)利用“角色换位”“将心比心”的办法进行说理教育。
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
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薛燕摘要: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犯罪形成也逐步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犯罪形成、罪犯成分、犯罪内容、罪犯定位都有了新的趋势。
顽危罪犯就是其最突出的一种新的变化,新形式下的新的罪犯定位。
顽危罪犯的形成与转化的决定因素是罪犯的心理需求的变化,主要是针对罪犯的需求、犯罪动机以及罪犯的自我意识转变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
从而成功的重新培植了一颗善良的心,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顽危罪犯、形成原因、转化历程、心理分析引言:服刑21年,横跨三个年代的周成祥成了湖北省监狱系统里年龄最“大”的“监狱人”。
曾三次逃脱,两次伤害致人死亡,加刑31零6个月,后四次被评为省积极改造分子,七次减刑12年,通过自学不仅摘掉文盲帽子,还拿到四个等级证书。
同样还是周成祥,他又创造了罪犯的新生神话。
从一个普通人到服刑人员逐渐一步步的深陷到一名顽危犯,最后通过监狱民警使他有新生的希望。
让我们共同期待“监狱人”的新生。
一、横跨三个年代的罪犯周成祥的犯罪历程及心理变化的概述。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1985年,24岁的周成祥因盗窃罪被湖北省利川县人民法院判刑7年。
自小没认真读过几年书的他养成了偷窃的坏习惯。
在被羁押期间因同室友的怂恿:关到这里的人都要挨打,有的还未判刑就被打死了,我们还是跑吧!自己又因小的时候逃学而尽受父母的打骂,那种滋味刻骨铭心。
所以选择了逃跑,逃跑在外又重抄旧业,“偷了几辆自行车”没过20天被当地派出所抓获。
在被带回的路上周成祥利用民警吃饭之余再次逃跑,经一天的布控被警方送入看守所。
周成祥因犯脱逃罪和盗窃罪他被加刑7年半。
1986年,周成祥被从利川县看守所调到沙洋荷花垸监狱服刑。
临行前室友不忘交代:监狱不看守所还黑,到那里要会耍滑头,不然会被打死。
周成祥对监狱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带着恐惧来到了监狱。
服刑之初,他表现的特别老实,改造中规中矩,劳动上不怕脏、不怕累,多次受到民警的好评。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
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
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
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
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
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外围摸底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
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
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
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中心工作就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在罪犯教育改造中,重点和难点是对顽固危险罪犯的教育改造。
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以理服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是教育转化顽危罪犯的必经之路。
笔者通过民警对一个顽危罪犯的成功转化,“解剖麻雀”,力求探索一些转化顽危罪犯的基本规律,以期对实践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一、罪犯基本情况某犯,男,现年36岁,湖北宣恩县人,小学文化程度,已婚,无政治宗教信仰,2000年9月因抢劫经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同年10月投入某监狱服刑。
2004年经法院裁定减刑一年。
该犯曾于1984年16岁时因故意伤害被判有期刑3年,1986年又因盗窃被判刑8年,服刑期间曾被减刑3年,1995年和一女青年结婚,次年生一女儿。
家庭情况:该犯6岁丧父,其母58岁,在家务农,其姐38岁已出嫁,因少时玩劣与其他亲属均无往来。
本人主要简历:16岁以前在家读书;16岁—19岁在少管所服刑;19岁—22岁在武汉打工;22岁—27岁因盗窃罪在监狱服刑;27岁—32岁在武汉打工32岁—今因抢劫罪在监狱服刑心理测评:D量表测试:表现为忧郁、对未来悲观,对自己评价过低,缺乏信心。
内心抵触,反叛意识强烈。
动作缓慢不灵活,与人保持心理上的距离,性格偏内向。
二、犯罪动因及现实表现分析世界观错位和犯罪惯性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叛逆性。
该犯认为人生都在追求幸福,只不过是方式、运气不同。
在监内经常小偷小摸,不服管教。
曾被禁闭一次,集训一次,批判多次。
前途丧失信心的悲观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放任性。
该犯多次流露“我谁都不怕,大不了一死。
”认为自己这辈子算完了,就是出狱也52岁了,妻子和小孩也不知下落。
行为放任抵触,为所欲为。
(三)文化程度低,生存能力差的自卑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不适应性。
该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又没有什么技术与特长,劳动技能较弱,加之性格内向,与人语言交流少,封闭压抑,自卑心理严重。
浅析顽危罪犯的转化个案4
目录一、罪犯基本情况 (2)(一)家庭情况 (2)(二)主要简历 (2)(三)犯罪事实 (3)二、犯罪行为表现分析及改造情况 (3)(一)认识扭曲,行为表现为抗拒改造 (3)(二)自我封闭,不适应监内生活 (3)(三)具有悲观情绪,并且放任自流 (3)(四)情绪不稳定,导致存在危险 (4)三、转化顽危犯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4)(一)充分了解犯情 (4)(二)细致入微、持之以恒 (4)(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5)四、顽危犯转化的基本方法 (5)(一)化解对立局面,与其沟通 (5)(二)加强认罪服法教育,树立悔过之心 (6)(三)消除自卑心理,增强改造积极性 (6)(四)摒弃恶习,培养劳动能力 (7)(五)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巩固改造成果 (7)五、结论 (8)参考文献 (9)浅析顽危罪犯的转化个案张婷指导老师李静实践指导老师卢春娥【摘要】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中心工作就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而其中对顽固危险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以理服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是教育转化顽危罪犯的必经之路。
通过民警对一个顽危犯的成功转化,“解剖麻雀”,力求探索一些转化顽危犯的基本规律,总结出经验,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转化体系,以期在实践中得到启示,为教育改造工作指明方向,提高教育改造效率。
【关键词】顽危犯转化个案教育改造一、罪犯基本情况张犯,女,现年40岁,贵州兴义人,初中文化程度,已婚,无政治宗教信仰。
该犯于2009年11月因故意杀人、放火罪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一)家庭情况:(二)主要简历:(三)犯罪事实:1995年5月结婚后,与其丈夫做装潢,在县上开了两个装潢门面,家境富裕,生有两子。
2009年5月发现丈夫在外有情人,夫妻感情不和,日积月累的压抑,对生活失去希望,为了报复丈夫的出轨行为,2009年10月20日晚,趁两个儿子熟睡,将儿子用绳索勒住使其窒息死亡后用被子包裹住尸体,在家中放火烧尸,其婆婆被打晕醒来后趁其不注意而逃出,该犯放火后从家中跑出,跳河自杀未遂,被群众救起,后被公安机关逮捕拘留,2009年11月因故意杀人、放火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送云南第一女子监狱服刑。
教育转化监狱顽危罪犯的几点思考
教育转化监狱顽危罪犯的几点思考做好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维护狱良好的改造秩序,确保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整体改造质量,切实落实“首要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顽危犯在狱押犯中所占比例虽小,但对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潜在的危害之大,在犯群中的负面影响之深,却绝不可小视。
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扎实做好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更好地掌握教育改造工作的主动权,从而在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深刻认识监狱形势,健全机制是前提直面监狱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准原因,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进一步做好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前提。
一是罪犯脱逃、挟持人质等影响监狱安全的潜在危险性依然存在。
当前,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矛盾凸现、刑事案件持续上升、罪犯构成日趋复杂的形势,给监管安全和教育转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形成了新的压力。
有的罪犯企图采取袭警、挟持人质等手段强行脱逃,有的较深地稳藏了罪恶本性,骗取干警任,伺机报复社会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在狱一刻也没有停息。
有些是因为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防,使其没有了滋长的温床,更没有显山露水的机会;有些是因为经过有效地打击和管制后,未造成后果。
诸如此类,更加有力地证明改造与反改造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二是罪犯自杀,影响监管改造秩序的良好运行。
特别1 / 6是罪犯自杀后,其亲属到监狱无理取闹,向监狱提出不合理要求,达不到目的,就到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缠访,并向不明真相的群众散布谣言,诋毁监狱,有的甚至冲击监狱,大造声势,故意扩大事态。
一些别有用心的罪犯也借机以保护罪犯的生存权为幌子,散布反改造言论,在犯群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起连锁反响,成为引发各种矛盾的诱因,维护监管安全稳定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是罪犯行凶斗殴现象屡禁不止。
监狱是关押改造罪犯的场所,假设大的一个特殊群体,相互之间发生摩擦,产生矛盾,进而拳脚相加,实属难免。
但如果打架斗殴频发,且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就必然会极危与监狱的安全稳定。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
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
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
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
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
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外围摸底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
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
浅论教育改造顽危犯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浅议教育改造顽危犯的思考与对策(内容提要)顽危犯,作为特殊的犯罪群体,散布于整体押犯之中,他们不仅自己抗拒改造,而且危及其他服刑人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煽动性,因此,教育改造转化这类罪犯是监狱管理机关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三年的函授学习,就教育改造顽危犯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顽危犯的特征与分类1、思想特征的“四无”。
2、行为特征的“五性”。
3、顽危犯的主要类型。
二、顽危犯的成因1、主观方面的原因:2、客观方面的原因:三、对顽危犯的教育、改造对策1、“强化式”管理。
2、集中式管理,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罪犯行为矫治进一步细化奖惩制度。
3、包夹式管理。
4、加强监管控制,健全监管制度。
5、加强监管教育工作的向外延伸,充分利用社会帮教,促进顽危犯的改造。
6、体现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解决一些能解决的实际困难。
浅论教育改造顽危犯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对策何谓顽危犯?简而言之,即反抗改造的顽固犯与危险犯;具体讲,一是顽固犯,主要是在思想上顽固坚持反动观念和犯罪立场的罪犯,包括:犯罪恶习深,固执地坚持原有犯罪立场和观点,抗拒改造的;或者反社会意识和抗改造情绪持续时间长、反复性大的。
二是危险犯,主要是行动上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罪犯,如:企图自杀、行凶、策划或煽动斗殴、哄监、暴狱、纠集抗改造集团、脱逃或组织逃跑的罪犯。
顽固犯和危险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的罪犯可能两种情况兼有,我们简称为顽危犯。
根据全国监狱机关2001年大量调查统计数字显示,顽危犯占在押犯总数的2.5—5%,这些罪犯作为特殊的犯罪群体,散存于整体押犯之中,他们不仅自己抗拒改造,而且危及其他服刑人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一定的煽动性。
因此,教育、改造、转化这类罪犯,是监狱管理机关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三年的函授学习,就教育改造顽危犯的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顽危犯的特征与分类:顽危犯的特征表现为:“四无”和“五性”。
顽危罪犯教育转化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顽危罪犯,他们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犯罪率,我国司法机关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也注重对顽危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以下是一起顽危罪犯教育转化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基本情况(一)罪犯基本信息罪犯甲,男,30岁,初中文化程度,无业。
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甲在服刑期间,多次违反监规纪律,具有较强的反改造心理。
(二)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甲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离异,缺乏关爱和家庭教育,导致其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
2. 社会因素:甲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触到的不良信息较多,容易受到不良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3. 心理因素:甲在服刑期间,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自卑、仇视社会的心理,导致其反改造心理严重。
三、教育转化过程(一)制定教育转化方案针对甲的具体情况,监狱制定了以下教育转化方案:1. 心理辅导:为甲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除自卑、仇视社会的心理。
2. 文化教育:为甲提供初中文化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 技能培训:为甲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再就业能力。
4. 亲情关怀:鼓励甲与家人保持联系,争取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实施教育转化措施1. 心理辅导:监狱心理咨询师定期为甲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甲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 文化教育:监狱组织甲参加初中文化教育课程,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
甲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成绩逐步提高。
3. 技能培训:监狱为甲提供了烹饪技能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甲掌握了烹饪技术,取得了厨师资格证书。
4. 亲情关怀:监狱积极协调甲与家人的关系,鼓励其与家人保持联系。
在家人关爱和支持下,甲逐渐融入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对一例顽危罪犯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陈琛
对一例顽危罪犯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心理学分析陈琛内容提要:顽危犯,是顽固罪犯和危险罪犯的总称。
在实践中,我们把那些有行凶、脱逃、自杀动向的罪犯称作危险罪犯;把那些一贯不服从管理,逃避学习,不守纪律,消极怠工,严重抗拒改造的罪犯称作顽固罪犯。
一般来说,顽危犯都是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反改造活动明显而持续,富有抗改或作案经验,胆大妄为,铤而走险的罪犯。
虽然人数不多但破坏性、危害性极大。
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场所,引入心理学等手段来促使顽危犯转化思想和消除危险因素,加速其的转化进程和提高转化质量,对于维护监管安全、推进心理矫治工作、稳定狱内改造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顽危犯作为监狱监管、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其转化过程是一个极其细致、极其复杂,多层次、多方位,周期长、动态性的过程。
在转化顽危犯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她们看成罪恶的化身,而是应该把她们看成善恶兼具的正常人。
在掌握顽危犯心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认真、严肃和郑重的态度做好针对性的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正。
下面笔者就针对在自我工作实践中的一例较典型的顽危犯案例的形成原因以及转化历程进行心理学分析,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罪犯的基本情况以及改造表现唐犯,44岁,离异,育有一女,捕前系福建某出入境中介服务有限公司国际交流部经理,该犯因提供伪造、变造出入境证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于2009年1月送至监狱服刑。
唐犯入监时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甲亢、功能性双下肢无力,心脏病、骨质增生、脊椎无力,在看守所关押期间曾被送至建新医院进行长达484天治疗,入监13天后又再次入住建新医院治疗42天,但均无明显治疗成效。
回到中队后,唐犯抗拒改造,思想情绪波动大,主要表现为:(一)不服二审判决,不认罪悔罪,抗拒改造,且善于狡辩,一直强调客观因素,认为自己才是被害者,真正的罪犯正在逍遥法外,并准备申诉;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当时提供办理学生入菲律宾籍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假,是提供证件的人更改了材料,这事与我无关,我也是受害者,我何罪之有。
浅析顽危犯的转化工作
浅析顽危犯的转化工作转化顽危犯应遵循的原则监狱法第61条规定:“教育改造罪犯实行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的原则。
”这是教育改造罪犯的总原则,针对顽危犯所固有的特性,我们在对其进行教育转化工作的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系统化原则。
首先是对顽危犯的各类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和分析要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
其次是对顽危犯的包夹监控、包教育包转化的工作要有系统地进行,做到时间上的连惯性和空间上的整体性,纵向的一致性和横向的协调性,干警配备的稳定性等。
(二)、冷处理原则。
遇事不能急躁,处理问题不能偏急,要全面了解事情的整个过程,多找旁证,兼听则明,防止偏差。
对方情绪激动时,不要上火浇油,要心平气和进行冷处理,预防发生“顶牛”或把事件扩大化和僵化,贻误教育良机。
(三)、一分为二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看你从哪个角度、用什么眼光去看待。
顽危犯并非“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也是有“闪光点”和可供改造的一面的。
(四)、否定之否定原则。
运用否定之否定观点,正确对待顽危犯在改造过程中的反复现象,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抓重点,重点抓,促其从强迫改造到半强迫、半自觉改造,直至自觉改造。
转化顽危犯的组织形式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斗,必须精心组织,以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组织形式来实施。
一种形式是监区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其他民警协助。
实行三包,即包控制、包教育、包转化。
一种形式是挂牌攻坚(招标)。
体现能者为之、分层分级、部门联动的工作原则。
一种形式是集中管理。
将所有顽危犯集中在一起,监狱成立顽危犯监区(分监区),集中优势力量,挑选精兵强将,专门从事顽危犯的转化工作。
转化顽危犯的方法:顽危犯是扰乱监管秩序的害群之马,是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做好这些人的转化工作,对稳定监管秩序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监狱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教育改造罪犯,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对所有罪犯进行施教的方法总论,对顽危犯进行教育改造,则必须结合其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浅析顽固犯的转化工作
多创并举换浪子—浅析顽固犯单X的转化工作XX监狱,是吉林省重刑犯监狱。
由于刑期较长,因此有一些顽固不化的罪犯在服刑期间思想波动大,违规、违纪、抗改现象十分突出,一向是监狱和监区重点关注的对象。
更是改造上的“困难户”。
此问题不解决,则不利于监管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
因此,加强顽固犯的转化教育,对提高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确保监管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监区顽固犯单X的转化在一监区服刑人员当中提到单x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该犯于1987年12月21日出生,汉族,小学文化,因犯杀人、抢劫、强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该犯于2006年4月18日入监,被分配到我监区改造,2006年至2010年间曾两次因私藏、使用手机违纪,被关押禁闭,并扣除法律积分300分,该犯思想顽固与民警对抗性较强,还与他犯多次发生口角、殴斗,不愿参加生产劳动,不服从管理教育,给监区的改造工作制造了诸多麻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是一监区的一个难题,鉴于该犯的斑斑劣迹,经过监区全体民警研究决定,将该犯定为顽固犯。
实施教育转化的过程单X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区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监区领导高度重视,为了避免不稳定因素的存在,经过监区全体民警集体讨论通过,成立以王宪伍为组长的“攻坚小组”,教育转化该犯,其他民警集思广益,找寻行之有效的方法,全力配合。
一、外围摸底首先,从监区民警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固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单X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进行调查,以掌握单X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单X的档案,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并初步掌握其顽固的性质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外围摸底了解到单X入监时曾是表现还不错的服刑人员,因此,监区民警找其谈话时,不聊与改造有关的话题。
避免激化改造与被改造之间的矛盾。
教育改造案例分析:从细节入手,助推罪犯教育转化 —— 顽危犯何某的教育转化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何某,男,1986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无业,四川省人。
2006年9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5000元,2009年4月21日刑满释放。
2011年6月21日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012年1月10日送监狱服刑改造。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1.犯因分析(1)个人成长史。
何某出生在一个比较贫穷的农民家庭,自小父母离异,其跟随父亲生活,其父亲因做生意,疏于对其管教,使其形成我行我素、不受约束的性格。
(2)社会经历。
何某自小父母离异,其跟随父亲生活,初中毕业后便混迹于社会,缺乏是非判断,结交上了一些社会闲杂人员,经常一起干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3)个人因素。
何某只有初中文化,面对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个人追求价值发生偏向,加上法律意识匮乏和对法律置若罔闻,存在侥幸心理,对自身和犯罪行为认识不清,归因不准。
2.入监改造表现何某在服刑改造期间,多次违反监规纪律,其内心充满着对监狱的不满和仇视,恶习较深,思想顽固,与他人关系紧张,经常因琐事发生矛盾,甚至发生肢体的冲突,被监狱两次给予警告处分,并被列入顽危犯进行攻坚转化。
3.心理行为表现通过使用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Epq)测试,何某属于中间性格特征,存在明显的掩饰倾向,所回答的问题欠真实,很少坦露自己的内心体验。
通过罪犯个性分测验,何某人格比较趋于外向,思维较为敏锐。
凡事较自有主见,独立性较强,不太依赖和受制于他人,也不愿意受社会舆论压力的约束,顾忌较少。
不太容易改变或放弃自己的主见,喜欢发号施令,自视清高,有较强的抱负或野心。
犯罪思维模式表现在以下少数方面:惟利是图,自私自利,侥幸心理,胆大妄为,自律不严等。
4.教育转化的难点(1)认知因素:规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辨别能力,思想偏激,将多次犯罪归因于社会和他人,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社会对其漠视,导致自身难以生存才不得不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社会上老实人就吃亏多,别人挣钱没有事情,自己发财就有人针对”“自己违法犯罪完全是别人下了套”“自己服刑是因为背后没有人”等等。
顽危犯教育转化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顽危犯教育转化这个话题,我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也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
以下是我对顽危犯教育转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顽危犯在接触顽危犯之前,我对这个群体充满了误解和偏见。
通过深入了解,我认识到顽危犯并非天生不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遭遇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困扰,导致他们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因此,教育转化顽危犯的关键在于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根源。
二、关爱与尊重是前提在顽危犯教育转化过程中,关爱与尊重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顽危犯都有自尊心,他们渴望被理解、被接纳。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
在关爱与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转化工作奠定基础。
三、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针对顽危犯的特点,我们要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要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最后,要结合实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注重家校合作顽危犯教育转化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顽危犯的教育情况,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
同时,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为顽危犯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耐心与恒心是关键顽危犯教育转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顽危犯一定能够走出困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顽危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激发他们改正错误的决心。
同时,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
一名“调皮学生”教育转化案例分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一名“调皮学生”教育转化案例分析一、个案的基本情况小明(化名),男,14岁,籍贯河南,6岁以前由爷爷、奶奶照管、教育,并在河南上的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
由于老人管不住孩子,从而转到武汉读了一年封闭式管理的足球学校,其后转入三角路小学,六年级转入丁字桥小学,紧接着进入我所带的班级。
他性格外向,脑瓜很灵,但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差,脾气暴躁,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学习习惯不好。
因此,学习成绩差并对部分学科极度厌学。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调皮学生”。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爷爷奶奶的溺爱。
6岁以前由爷爷、奶奶照管、教育。
爷爷奶奶对孙子过于宠爱、放任,什么都依他,于是小明在家一直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
所以,他上学后也认为凡事都要依他,谁都得听他的,稍有不如意,就与同学发生冲突。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的父母经常出差,导致他长期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自己洗衣,很明显父母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每当听到班主任的“告状”,大多采用重罚、打骂的方式。
当孩子犯了错误,他们往往先大声训斥,接着就是一顿痛打,很少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
此外,小明的姐姐成绩很好,从而父母渴望将姐姐的成功复制到小明身上,却忽视了他与姐姐的差距,反而使小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社会的负面影响。
社会不良信息的引诱也是导致小明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大街小巷里或明或暗的网吧,报纸刊物对色情暴力毫不避讳的宣扬,成人之间的谈话所表露出来的扭曲的价值观、世界观等等都对他的思想造成冲击。
三、教育策略1.爱心感化学生与耐心转化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总结出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只有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才会并必然受到学生真心实意的爱戴。
”但我最初,并没有额外的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小明。
而是,与其他同学的关注度一样。
但结果是时好时坏,效果不明显。
通过与其家长和同学的沟通,了解到他缺少关爱。
于是,我隔三差五的让他跟我一起走,并与他朋友式的聊天,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的去引导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与思考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
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
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
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
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
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
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外围摸底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
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
见到聂犯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因工作关系今晚到这里看见你,顺便问问。
”……“当时你的表现还不错啊,怎么在这严管呢!”切入谈话后只字不提他的服刑改造情况,而是装作仔细的“听”其“倾诉”,以避开改造与被改造之间的矛盾。
谈话的当时聂犯很是诧异,说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啊!”这让我们之间的谈话距离拉近了许多,此时,笔者借机表明自己的态度:“作为监狱警察,是改造人的人,为每一名罪犯谋出路是职责所在,这里几千多号人啊,不仅仅是你!”这种谈话摸底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即聂犯给了笔者一个直观的初步判断:1、与监区给出的结论一致——聂犯暴力倾向轻微;2、聂犯算是个明白人(至少是未患精神病的),也是个斤斤计较的人;3、教育转化聂犯机率不小。
(三)顽危原因分析通过外围摸底、谈话摸底,对聂犯的顽危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是从聂犯的社会阅历分析,聂犯从吉林随父母辗转至青海,做过工人,因不满足于现状又从青海来到广西的北部湾北海市淘金,从事过多种自由职业,至犯罪时已36岁,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极力表现自己是个不甘示弱的人,争强好胜心理明显;二是从聂犯在青海工作遭遇下岗的情况分析,聂犯之所以背井离乡到千里迢迢的南方淘金,也有社会改革转型期,难以对社会个体面面俱到的原因,因而一定程度造成其心怀对社会的诸多不满,同时也造成了其心理上更加倾向于强烈的绝对公平意识;三是从其成长史分析,聂犯成长于一个几近为移民的家庭,从小父母管束不多,以致于自身行为自控力差,集聚了较为散漫的不良习气,其长期在社会上无正当职业,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狗肉朋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诸多不良习气的影响;四是从其案件情况分析,聂犯由于实施多次盗窃被判刑,可看出其外出谋生并不是真正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的,而是一种懒惰习气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在监狱服刑时,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又想获得较高奖励分,以致于形成与直接管理警察的对抗。
另外,聂犯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其致人死亡的原因是受害人先拿刀动手砍他,只是其夺刀后出手不慎致受害人死亡,主观上并无暴力杀人的故意,且其暴力犯罪并无前科。
从聂犯对本次故意伤害犯罪的认识分析,其暴力痕迹也不明显,这也从《COPA_PI测评报告》的攻击性结果可看出。
因此,其作为危险犯,暴力倾向轻微结论是有一定根据的。
五是从聂犯的婚姻家庭分析,聂犯下岗后离异,生活、婚姻不如人意,父母年迈,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立业,入监服刑后家庭关注不多,自认为是亲情的冷漠,又是判处无期徒刑,因此,该犯对服刑改造早日出监信心不足,加上监狱对罪犯改造的严格考核,该犯时有破罐破摔的念头,以致于不断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
(四)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小组认真分析研究,初步确立如下转化方案:1、信任关系的建立,由笔者负责实施;2、运用激励改造措施,由监区长负责实施;3、帮助该犯确立改造目标,由分监区指导员负责实施;4、改造成绩等信息的反馈,由管教股长负责落实;5、坚决摒弃强硬的处罚措施,由直接管理警察落实;6、预测、追踪,由转化小组分析研究决定;7、对教育转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及时交换意见,调整转化措施。
(五)实施方案情况1、信任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笔者了解到狱政管理科在2天后即将聂犯解除严管措施,并将其调至另一监区改造的情况,这是绝好建立信任关系的良机。
于是,笔者利用晚下监的机会找聂犯谈话,利用该犯渴望解除严管回到监区的强烈愿望,“承诺”可以说服监狱尽早解除(其实这是早就决定的事实),同时要求聂犯对笔者做出的努力给以回报――以良好的改造精神面貌作为回报,“君子协议”达成!此时,不错过机会,利用法律法规、制度说人、说事、说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经与狱政管理科长交流信息情况,2天后聂犯按期解除严管调到了监区改造。
从这取得了聂犯对笔者的信任,也为教育转化聂犯工作跨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聂犯在严管期间情绪极不稳定的情况下让其感觉到警察确实可以信赖,一定程度上消除该犯的诸多偏见,使其隐隐感觉到在监狱服刑改造有希望。
但是,自调回监区服刑后的一次谈话中得知其头脑仍在胡思乱想,主要是“三无人员”身份,使其潜意识觉得在监狱服刑低人一等,对此情况未能正确对待,聂犯在此次谈话中曾试探性的提出“×××,能否给个火机我用用”。
这是在试探笔者的态度啊,当时笔者没等其说完话就递过去给他,从其神情看出非常的感激,其实这一行为确实打动了聂犯,谈话中留给了笔者联系其弟弟聂×、姐姐聂×的联系电话,托笔者以管理警察的名义给家庭成员做点正面工作,笔者也以此信息与上述两人进行了沟通,促成了聂犯年迈的母亲和远在吉林的姐姐于2007年10月11日到监狱探视。
在亲属会见之前,聂犯通过监区警察传话,要求笔者到亲情会见现场见一见其家人,笔者用“你家人千里迢迢到来一次,时间不多,你们好好聊聊吧!”为其着想,不占用其宝贵的时间,给其以宽松的会见氛围。
农历的中秋节,是个传统的团圆节,其实笔者当天确实是没有想起到监区去问候一下聂犯过节的情况,到了第二天晚上值班专门找其谈话,并说出了实情,从该犯神情可看出是感激不尽的。
至此,与教育转化对象的信任关系基本建立起来了。
2、激励改造措施的运用。
聂犯调回监区的当晚,正值监区召开罪犯大会,监区长利用此时机向罪犯传出了这样的信息:“只要你积极改造,拿出你的实际行动,得到你应该得到的。
”其实这也是专门向聂犯说的,只是没有明指其罢了。
事后,监区长对聂犯谈话时其还重复了这句话,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聂犯的劳动工种安排还是采取了“冷处理”措施,没有及时对应其表态,而是观察了五天后才正式安排工种,但不忽视深入的跟踪了解。
如得知该犯的减刑要求情况后,刺激其情绪的活跃:“减刑嘛,这是对罪犯改造表现的认可,能否获得减刑奖励还是看你自己啊”,同时抓住其斤斤计较的弱点,算了一笔刑期长短的明细帐,以此激发聂犯对自由的渴望,提高积极改造情绪。
在谈话中,也大力宣传监狱改造罪犯的理念,“奖励公平、机会均等、权利义务对等”等等,经过几次交谈,激励措施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帮助聂犯确立改造目标。
就监狱、监区的考核奖励具体情况,分监区指导员对该犯作了细致的分析,说话不转弯、不打折,直截了当针对其目前的劳动改造情况而言,“清洁工种是获得奖励分较低的”,“鉴于目前的情况还是先安下心做好这个岗位的事情,获得大家的认可,无期减为有期后,信心就更加足了,这样做起工心情也舒畅”。
这给聂犯觉得是实话实说的。
三、取得的初步效果自从调回监区服刑后,聂犯每月能获得2分以上的奖励分。
首先在监区劳动工场从事清洁劳动,工作上较为主动,内务卫生检查良好,经调整到车逢工后,表现较为稳定,性格比之前开朗,消极情绪明显好转,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2008年3月经监狱研究,认定聂犯得到了有效的转化。
因确有悔改表现,2008年8月减为有期徒刑18年,至今没有违规违纪行为。
四、下一步预测及工作措施经过对聂犯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其个人的成长史、犯罪史、改造史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心理和行为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对警察的管理教育认同感存在选择性;二是可能出现“讨价还价”服刑思想;三是该犯对自身过分的奖励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可能会用过去极端的行为相要挟;四是该犯的无期减刑裁定后可能出现消极的行为。
通过对聂犯的预测分析,我们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的工作:(一)继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层包夹和耳目监控的工作,将其出现不良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继续落实由管教经验丰富、能与该犯拉近谈话距离的科室、监区领导、分监区领导、承包警察负责谈话教育。
(二)对聂犯可能出现“讨价还价”的服刑思想情况,采取迂回措施,向监区领导、承包警察通报情况,由他们以柔性的办法予以解决。
对过分要求得不到满足出现相要胁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在争辩的环境中头脑发热,产生激烈对抗,应采取“冷处理、软着陆”的办法,以理服人,合情、合理、合法地将其逐步软化,斗理斗法斗智不斗气地加以处置。
(三)对其因无期减刑后可能出现行为反复的情况,通过警察的真诚帮助和耐心教育,使之在人性化的改造环境影响下自动放弃消极改造的错误认识。
五、教育转化顽危犯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一)关于长刑期犯的管理问题。
我监狱目前在押犯91.40%在有期徒刑10年以上, 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尽量避免强硬态势,当然也不是某些人认为的“执法妥协”。
试想一个刑期漫长的罪犯在服刑过程中难免没有一点违规的行为,客观的说,要真正认真的按照《监狱罪犯行为规范》的条文执行,照搬条文办事,这既不客观,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