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京剧润腔技法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京剧润腔技法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作 为 全 曲第 一 句 , 短 短 五 小 节 就 运 用 了 三 处 倚 音技 巧 . 使 得 旋 律 线 条如 波 浪 般 舒缓 “ 轮” 字前 运 用 了一 个上 单 倚 音 . 让 本 在 C处音高 的“ 轮” 与前一 小节的 “ 一” 处 于 同一 音 高 . 过 渡 也 更 加 自然 。 此 处 的 倚音 应 该 把 握 好 D 的时 值 .不 可 拖 了后 面 主 音 C
甩 音 是 指 在 旋 律 下 行 时 突 然 插 入 反 向 上 行 再 下 行 的 装 饰 技 巧, 谱 面 一 般 无标 记 甩 音 的使 用相 对 自由 , 一 般 由演 唱 者 根 据 旋律、 歌 词 内容 、 情 感 需 要 合理 运 用 , 以 增添 京剧 的戏 剧 效 果 嗖音 , 声 音 从 鼻 腔传 出 , 类似 哭腔 效 果 。声 带 先 放 松 , 然 后 马 上 闭合 , 造成一种“ 顿气 ” 的效 果 此技 法 需 控 制 好 口腔 共 鸣与 鼻
与 戏 曲结 合 , 突 出 京剧 的旋 律 感 。 下 面 , 笔 者 将 波 音 在 歌 曲 第 二 句 的 运 用 进行 分析 . 谱 例如 下
图示 1 -2:
波 音 是 ~种 有 规 律 的 颤 音 , 谱 面 有 标记 。波 音 的节 奏 由慢 到 快, 最 后 那 个 音延 长 , 气 息 要 求 则 是 随 节 奏 而 略 有 波 动 波 音 一 般 可 以分 为 “ 上波音、 下波音” 两 种
的时 值 , 打 乱 整 小 节 的 节 拍 第 五 小 节 的 “ 月” 字十 分复 杂 , 运 用 了复 倚 音 和 上 单 倚 音 复 倚 音 中每 个 音 的 时 值 只 是 单 倚 音 的 二 分之 一 , 因此 , 气 息 冲 击声 带 时 要 灵 活 、 轻 巧 。“ 月” 字 的音 量 应 该 从 弱 起 再 到渐 强 , 第 二 个上 单 倚 音 与 第 二 小 节 类似 , 把 握 好 D 的 时值 , 不要 将 起 着 装饰 作 用 的倚 音 代 替 了 主音 , 喧 宾夺 主 ( 二) 《 梅兰芳》 中波 音 技 巧 的 运 用 纵观全曲 , 运 用 第 二 多 的京 剧 润 腔 技 巧便 是 波 音 。波 音 是 京 剧 中最 典 型 的润 腔 技 巧 . 第 ~ 部 分连 续 九 个波 音 的使 用 . 巧 妙 地

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

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

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一、润腔的含义润腔,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润,是润色、修饰、调节、加工、造型的意思;腔是腔体、腔调、声腔的意思。

合起来解释就是:对声腔进行修饰、润色、造型、加工。

俗话说的“拿腔作调”,实际上就包含有润腔的意味。

关于“腔”的词汇比较多,如唱腔、音腔、腔调、腔体、润腔、连腔、断腔、喇叭腔、橄榄腔、摇棉花腔、高腔、平腔、低腔等等。

“腔”一般指的是声乐中的人声,这个“腔”是口腔的腔,从人的口腔发出的声音叫腔。

不管是说话还是唱歌都出自于“腔”,所以有“唱腔”、“腔调”之说。

歌唱中的腔实际上就是一种唱法,如我国戏曲中的四大声腔:高腔、皮黄腔、昆腔、棒子腔,其实就是四种典型的戏曲唱法。

在戏曲中,应该说有多少个腔就有多少种唱法。

关于音腔的理论,现代音乐理论家沈洽在《音腔论》中对音腔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他认为,凡带腔的音都可称为音腔。

所谓腔,指的是音的过程中有意运用的,与特定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的某种变化。

所以音腔是一种包含有某种音高、力度、音色变化成分的音过程的特点样式。

同时这种音腔是作为一种审美蕴含的音乐手段而存在的。

声乐教育家周亨芳对唱腔有过比较精辟的诠释,她说,唱腔不仅泛指某一唱段或某个旋律的整体而言,实际上它还包含着组成一个唱段或一个旋律的无数音的无数腔体的揭示,换句话说歌唱中的每个音都具有腔的意义,因为歌唱中的每个音都是由歌唱家的某种思维取向下发出的,它是由字头、字腹、字尾所组成的音的活体,这种活体称之为唱腔。

为了获得音的活体,保持音的神韵,发挥音的魅力,在歌唱中必须进行有意识的润腔,把歌曲中的每个音、每个小节、每个乐句、每个乐段乃至整体,进行润色、修饰、调节、控制、加工、造型、处理。

这就是歌曲的润腔肢巧。

民族声乐的润腔方式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它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它对歌曲风格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

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单从润腔方式来说,民族唱法要比美声唱法更多更丰富。

浅谈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

浅谈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
三 、 彩 润腔 色 ( ) 色 变化 润 腔 一 音
音 乐 中所 特 有 的 , “ 唱 ” 有 “ 腔 ” 这 是 中 国 有 吟 必 润 ,
在 民 族声 乐 中 , 由情 绪 变 化 和 音 色 变 化 形 成 的 润 腔 方式 很 多 , 此 简 要 地 说说 以下 几 种 : 在 哭 腔 : 我 国戏 曲唱 腔 和 歌 剧 咏叹 调 以及 一 些 在 创 作 歌 曲 中都 有 大 量 哭 腔 的运 用 。由于 歌 曲情 感 的 需要 , 哭腔 在 乐 句 、 乐段 中 的 特殊 润 腔 , 产 生 非 常 会 感 人 的演 唱 效 果 。在 地 方 戏 曲如 京 剧 、 剧 、 梅 越 黄 戏 、 剧 、 腔 等 剧 种 当 中都 有 动 人 的 哭 腔 唱段 ; 豫 秦 在 歌 曲 《 河 水 》 《 河 怨 》 《 姜 女 》 《 风 阵 阵 愁 江 、黄 、盂 、海 煞 人 》、恨 似 高 山仇 似 海 》 等 这 些 歌 剧 咏叹 调 和 歌 《 曲 当 中 , 有 哭腔 乐 句 和 哭 腔 唱段 。 都

润 腔是 我 国音乐 中特 有 的 现象 。润 , 润 色 、 是 修 饰 的意 思 ; , 腔 调 、 腔 的 意 思 , 起 来 解 释 就 腔 是 声 合
的休 止 , 止 的 妙 用 在 于 表 现 吃 惊 、 休 陶醉 、 悦 、 喜 悲 伤 等 情 绪 ; : 民族 声 乐 中 是 指 声 音 从 小 到 大 , 砸 在 从 弱 到 强 , 淡 到浓 、 低 到 高 , 用 于进 行 曲风 格 的 从 从 多
歌 曲 和 具 有 刚毅 、果 断 和 激 烈 愤 慨 之 情 的 歌 曲 当 中。
( ) 度 、 奏 、 度 变化 的 润 腔 二 速 节 力

浅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润腔特色

浅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润腔特色

浅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润腔特色作者:杨真真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7期摘要:“润腔”是民族声乐演唱的独特手法,在营造音乐表情、传达人物情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润腔”背后所蕴含的学理则较少被研究者提及。

故而本文将借鉴沈洽先生的《音腔论》的观点,在阐明“腔”、“音腔”、“字腔”等概念,解析汉语演唱“依字行腔”规律的基础上,来具体分析民族声乐的“润腔”手法及其表情效果。

关键词:民族声乐;润腔;字腔;音腔众所周知,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讲究“腔随字走”、“依字行腔”。

究其原因,是由于汉语多由单音节词构成,即每个字的发音就是一个音节,汉语演唱的旋律就是由一个个音节构成的。

而当这些单音节词彼此连缀成为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时,并不能像欧洲各民族语言的演唱那样,依靠音节与音节之间的时值长短变化来发挥辨义的作用。

那么这就导致汉语演唱时辨义的“重担”落到了汉字音节的内部。

然而汉字音节内部的重音也不能像欧洲各民族语言那样发挥明显的辨义作用,相反字(音节)的调值却能发挥重要的辨义功能。

这样一来,在汉语演唱中就既不能像欧洲各民族的声乐演唱那样将多音节词内所包含的各个音节拆开来融入到旋律当中,也不能将前后两个音节内部的辅音、元音分别拆开进行相对自由的组合来融合成为旋律。

这样旋律的发展就受到了音节辨义功能的制约,只能在音节内部展开一段段的旋律片段,也就只能“依字行腔”了。

所以,相对来说欧洲各民族语言的声乐演唱,其旋律受语言规律的制约性较小,词的发音是“融化”在旋律当中的;而汉语声乐演唱的旋律则较为明显的受到了语言规律的制约,其旋律是作为片段分布在一个个“字腔”(音节)当中的,所以必须“腔随字走”、“依字行腔”。

既然旋律是作为一个个片段分布在“字腔”(音节)当中,那么对于旋律的艺术处理和修饰,也就必然要在“字腔”(音节)当中来进行。

这种在音节内部对旋律片段加以修饰的演唱技巧,就是为民族声乐演唱所特有的“润腔”技巧。

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润腔技巧

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润腔技巧

浅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润腔技巧作者:李蕊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中国民族声乐的润腔技巧以其华丽、曼妙,韵味动人而受到声乐教育家和声乐学习者的重视,但在目前的声乐教科书中,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还缺乏系统性,只是散见在一些著述中。

声乐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术科学习,其中的技巧性知识往往都是口口相传,师承一脉,故行中有:“宁教你一式,不教你一字”之说。

古人有“若无含韵强抑扬,是为叫曲念曲矣”,所谓的“韵”,即是“声韵、情韵、形韵”的总和,而其“声韵”的悠扬、委婉,含情动人,则是其“润腔”功底的体现,这一点,在戏曲演唱中尤为重要,所以,学习民族声乐的“润腔”技巧,是提高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民族声乐;润腔;技巧一、润腔是民族声乐行腔走韵的根本关于歌唱,兰培尔蒂说:“泛音是它的色彩,节奏是它的心脏搏动,共鸣是它的躯体,母音形成它的思想,子音是它的双手,感情是它生命的血液,想像是它的眼睛和耳朵,思想是它的脚步,愿望是它的翅膀,旋律是它的语言。

”(摘自《音乐手册》)民族声乐的歌唱也离不开这些要求,对于歌唱“语言”的旋律,中国自古就有“打谱”的习惯,即根据记谱要求,通过自己的艺术认知和艺术感受来决定歌唱的实际旋律进行,也称为即兴“润腔”,而如演奏的即兴“加花”一般。

当然,这些都是在不违背作曲家的艺术创作形象的前提下完成的。

“润腔”有丰富和丰满旋律的作用,更有突出“韵味”的作用。

戏曲中演唱的“戏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润腔”的功夫。

张再峰在《怎样唱好京剧》中说:“腔:诗歌与音乐的完美融合,只有全面、深入地领悟了诗歌的深刻内涵和音乐的丰富情感,并将二者浑然天成、完美无缺地演绎出来,才能称为真正的歌唱。

唱腔的音乐特性即唱腔的润饰技巧。

”故梨园行中有“无技不成戏”之说,这“技”之一就是“润腔”了。

关于戏曲的润腔技巧,大致有,腔音、擞音(擞腔、软擞音)、水波浪音(颤音)、虚阻音、疙瘩腔(硬嗽音、喉阻音、叠音、哈哈腔)、小浪头(水擞、水音)、滑音、依音、小擞音(波音)、复波音、小落音、枣核音(橄榄腔弱强弱形态音)、喉头音、直音、顿感音(即断音)、嘴音、腭音、苍音、实阻音(或喉阻音)、寸一点和慢一点、叹着唱、利落收腔、虚声、真假声和混合声、喷口等分类。

润腔在民族声乐及戏曲中的运用

润腔在民族声乐及戏曲中的运用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润腔在民族声乐及戏曲中的运用庞 洁(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摘要】“润腔”,即对音乐的曲调进行润色的手法,也是演唱技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润腔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是巧妙而有内涵的。

笔者将润腔含义及其分类概述,并以作品为例论述润腔在民族声乐及戏曲中的运用。

【关键词】润腔;民族声乐;戏曲;运用;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润腔”在音乐中独特的表现力和技巧创造了中国部分音乐中别具一格的意境和精神,在民族声乐和戏曲艺术中,突出表现了这一技巧精神原则与艺术成就。

一、润腔及其分类(一)润腔的含义“润腔”被分为“润色”和“腔调”(唱腔)。

“润腔”因为其特有的内涵和精神,被运用在民族声乐及戏曲中,也被国人称其为“韵味”,在音乐作品中体现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润腔”二字最早见于《文汇报》上于会泳先生发表的文章,其中有:“演奏者……运用若干润腔因素……”。

在《腔词关系研究》一书中,先生又详实、深层次地论述了“润腔”的内涵。

(二)润腔的分类在于会泳先生的文字中和口头论述中,将润腔分为以下四类。

1.装饰型润腔很多学者将“装饰型润腔”也作为“音高型润腔”,因为其运用各种装饰性的音,如上下倚音、颤音、阻音等,对旋律线条进行修饰的技巧。

在多种演唱形式中,润腔的使用技法主要是根据字声的变化而作的,即要“依字行腔”“字正腔圆”。

2.速度型润腔依据作品的精神内涵、特点和表述情感的具体内容,对旋律的节拍与速度予以随时调整的手法,即为速度润腔,也称节奏润腔。

如在戏曲中常用的“板眼”等。

如把一板三眼记成4/4拍,一板一眼记成2/4拍等,但由于中国民族音乐多使用非周期性匀整节拍和灵活的节拍,而周期性匀整性节拍运用较少,所以重音的节拍点不一定,即使是有板的,其重音也不一定在板上。

由于在中国许多音乐种类中,重音的使用与唱词和作品内涵至关重要,所以,创作者或演唱者对重音的调整和安排,也是成就节奏润腔的技巧。

“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

“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

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 Vol. 31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9 ────────── 收稿日期:2009-04-03“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刘思思(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殊风格,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被称为“韵味”。

韵味的价值是以“独特性”为准绳的,是建立在中国民族歌唱艺术及其生存背景上的。

演唱者的艺术再创造就是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在不改变音符和基本节奏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的发挥。

关键词:民族声乐;润腔;以字行腔;韵味 中图分类号: J 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6-0159-02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Run-cavity” in Chinese Vocal MusicLIU Si-si(Department of Music,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Hebei 063000, China)Abstract: “Run-cavity” is a special aesthetic style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It is called “char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 theory. The value of charm uses “uniqueness” as its criterion. And this “uniqueness” is based on Chinese folk art of singing.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art is to develop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created by the works without changing the rhythm of musical notes and the basic premise of diversification play.Key words: national vocal music; run cavity; with words cavity; charm“润腔”是一个来自中国汉族传统声乐的技术概念,指歌唱发声中一些围绕在旋律基本音周围、时值和音高变化随意性较强的“小音符”。

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分析

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分析

SONG OF YELLOW RIVER2020/ 10良好的人物形象,最终可以借助这种润腔艺术形式提升整体的作品演唱效果。

(二)色彩性润腔艺术我国民族声乐具有十分独特的韵味,并且在演唱当中包含着许多色彩性的润腔艺术,词造就了不同区域拥有独特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从色彩性润腔艺术角度来讲,主要表现在音色和装饰性两种类型的润腔艺术,具体表现如下:1、以音色变化为特征的润腔艺术。

音色与情绪的改变是表现演唱艺术形式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具体就是采取恰当的音色与情绪来诠释与表达歌曲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有效提升整体的艺术表达效果,所以演唱者需要重视情感投入。

而音色变化的润腔艺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哭腔。

在一些地方性民族声乐作品中,乐句或乐段中都有哭腔的应用,力求可以展现出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声乐演唱效果;其二,笑声。

在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灵活地应用笑声,对日常生活中的真笑进行模拟,可以起到修饰乐曲节奏与旋律的作用,借助这种润腔方式可以更好地对乐曲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其三,花腔。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为了可以展现出华彩、华丽的特色,可以采取轻巧、跳跃以及快速连贯的行腔方式,这就是花腔润腔艺术的具体体现,如在《飞歌》等民族声乐作品当中都有花腔润腔艺术的应用,可以展现出地方特色的演唱风格与韵味。

其四,打花舌。

该种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作品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不同于卷舌音,是一种特殊的润腔技法。

比如,在我国许多地区农村中人们在对牲畜进行吆喝的时候常常会运用“打花舌”这一润腔艺术,如《洗菜心》、《清蓝蓝的水》以及《我的家乡沂蒙山》等民族声乐作品中都有“打花舌”这种润腔艺术的应用。

2、以装饰音为特征的润腔艺术。

为了烘托演唱歌曲的旋律,增强其演唱的效果与震撼力,也需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装饰性润腔艺术,力求可以使原来的演唱风格更加具有表现力。

而装饰音这种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强其演唱的整体效果,常用的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其一,倚音。

“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

“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

“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作者:武静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8期【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旋律、词曲、节奏及表述情义方面都具有美感,它实际上也表现出了润腔审美的艺术技巧及审美特点,并且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润腔的艺术价值。

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只要将润腔艺术充分的展现出来,才能够使歌曲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基于此,本文就浅析润腔的概念,并且讨论了民族声乐润腔美。

【关键词】润腔;民族声乐;应用在我国民族声乐表演过程中,润腔是一种独特的演唱风格,民族声乐艺术的美主要包括润腔美。

在民族声乐艺术创造美的过程中,润腔就是辨别声乐艺术是否存在审美价值的标准之一。

行腔中用于润色的为色泽,主要是传递情感,以表达的内容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手法润饰曲调,弥补表演中的不足,使词曲能够完美结合,以此丰富音色。

色泽虽然不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润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浅析润腔的概念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润腔是一种特别的现象,从字面意义中解释润腔,它主要指的是对声腔的修饰及润色。

在民族声乐中,润腔主要分为两类:其一,基本润腔;其二,色彩润腔。

基本润腔主要是声音节奏、连续及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声乐的个性及要素充分展现出来,一般基本润腔的手法为断腔、连腔等;色彩润腔从其结构分析主要有两种:其一,音色变化;其二,装饰性。

就民族声乐来说,因为音色及情愫的变化所产生的润腔具有多种,比如哭腔、花腔及笑腔等等。

装饰润腔的主要作用就是点缀及丰富旋律,使其具有较强的美感及表现力,其主要有颤音、波音等方式,其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即兴性及灵活主动性。

二、润腔旋律的造型美在我国传统的唱腔之中,润腔的一大基本特征便是旋律的造型美,民歌和戏曲中,都展现了它的旋律美。

我国的民歌在逐渐的演变中,润腔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是它却不像是在戏曲中,让唱腔更加的专业化而已。

声、调、韵和句逗,在民歌的旋律中,这四个因素是它的内在基因。

润腔的基本单位就是声与韵的不同组合变换,而旋律能否跌宕起伏则在于字调高低是否升降恰当,变换贯穿于整篇词的节奏便是句逗。

开题报告 浅谈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 “润腔与润色 ”

开题报告 浅谈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 “润腔与润色 ”

浅谈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润腔与润色”开题报告一、拟开展研究的价值、意义民族歌曲,作为伴随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重要文化事项,是人类表达感情的产物、也是人与大自然交流的产物,基于人类发展的间、空间的久远和广阔,民族音乐亦是浩素无比。

华夏大地上诸民族在五千年的交融、发展中,星现给当代人的民族歌曲,色彩滨纷、万紫千红,你不会把西藏高原的山歌听成蒙古草原救歌,不会把江南小调混同于云南情歌,但是它们却统一在“中华民族风格”这个大的界定之中,形成为区别于欧洲歌剧唱法的独特的东方韵味,为了把五千年来在华夏大地上诸多民族用情、用心凝练就的浓浓的心声、把簇簇焕发着奇光异彩的神秘奇葩传承下来、发扬下去,让它开到更久的时间,更远的空间,我们这一代民族声乐工作者们如醉如痴、无怨无悔、一生一世、每时每刻,都在认识着它、赞美着它。

为了使它的脚步更健壮,我们让西洋唱法的基本功为它服务,我们述诸于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研究,使它焕发出耀人的光辉,为它插上了翱翔的翅膀,飞进世界各民族、各角落人们的心中。

二、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究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阶段(11月25日—12月6日):查阅资料文献看论文摘要开始撰写任务书。

第二阶段(12月7日—12月20日):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大纲和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12月25日—2月1日):寻找有关16世纪意大利牧歌表等的相关资料,为文本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四阶段(2月2日—4月1日):论文主要写作阶段,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写作,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各种资料的补充。

第五阶段(4月1日—5月15日):对论文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最终定稿。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法就是根据已选的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总结并整理出有价值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查阅和分析有关民族声乐、润腔、润色等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现状研究,确定论文研究的方向与内容,为研究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

民族声乐演唱中旋律性润腔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旋律性润腔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旋律性润腔分析作者:王顺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8期【摘要】民族聲乐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并且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进程,长时间以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演唱技巧。

润腔手法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赋予了比较生动的色彩,特别是润腔形式的形成,非常丰富,色彩鲜明,是对艺术风格和魅力的一次展现。

因此,本文将对民族声乐演唱中旋律性润腔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旋律性;润腔【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民族声乐演唱中节奏性润腔分析对于合唱来说,这是多声性的一种唱法,我国传统音乐当中有很多音乐,比较好的一个例子就是多声部民歌。

站在声乐演唱角度来分析,中国和西方国家所理解的“多声性”存在差异。

西方国家所说的“多声性”指的是发展历程的丰富性,并且有比较好的创作技法,在各个阶段所展现的创作特点也是存在差异的;我国的“多声性”是指原生的,没有任何技术融入的一种自然流露,我国所形成的多声部民歌并没有得到声乐专业人士的重视。

中国的多声性民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西方国家的音乐则受到教堂的繁衍,西方国家不管是演唱还是审美的特点都非常鲜明。

我国多声性的音乐未得到重视,也就没有在更多演唱技巧方面提出要求,也没有鲜明的特征,缺乏系统化创作的手段。

(一)规律性的节奏润腔分析节奏性的润腔主要是指运用具备伴奏性质的一些合唱声部,在有些时候几个声部一起对同一个节奏型进行作用,有些时候则需要声部间形成规定的节奏型。

无论是哪种,节奏性的润腔都具有比较规整的节奏,按照该规律进行律动,并对作品本身的情感进行很好的展现。

需要重视的是,这一条件下对节奏性的润腔声部和主旋律声部的运用使音响色彩更加地多彩,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对主旋律进行衬托。

例如,图1当中,不只有领唱的声部,同时合唱声部是节奏性伴唱的声部,共同对主旋律的气氛进行衬托。

该类型的规律性节奏型的重复必须对逻辑感进行表现,同时,合唱声部将两小节作为逻辑,将重音放在第二小节的“匡”字上。

浅析润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基本应用

浅析润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基本应用

浅析润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基本应用作者:孟萌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24期【摘要】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润腔”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演唱技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演唱效果,而润腔演唱技巧优势大多来自我国传统声乐中的技巧,因此在民族声乐之中润腔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

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介绍了润腔相关概念的概述,进而分析了在声音造型中、声音表现中润腔技巧的应用特点,最后分析了装饰性润腔在民族声乐的应用技巧。

【关键词】民族;声乐;应用;润腔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00-01“润腔”技巧是民族声乐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演唱技术,其自身具备非常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底蕴,合理运用润腔技巧能够充分体现出民族声乐的特色,因此探究润腔技巧在民声乐中的应用情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润腔相关概念的概述(一)润腔的含义。

“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中极其重要的技术之一,一般情况下,在演唱过程中,根据音乐的旋律合理使用一些特色性及修饰性的独特演唱技巧以及发声方式的不同,同时“润腔”技巧属于中国传统声乐技巧的高度提炼,具备极其浓厚的味道。

“润腔”以其独特的文化性质,在我国民族声乐中合理运用,在美学层面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这一风格在中国美学中称之作“韵味”,对民族声乐的审美性有着重要影响。

(二)润腔的种类。

第一种为音高式的“润腔”技巧,是指在演唱中通过不同的倚音、波音、断音、连音和回旋音等技巧进行修饰,多为正字正音时使用;第二种为音色式的“润腔”,主要是通过共鸣状态的改变来实现音色的改变,如虚阻音、实阻音、嗽音等,多为强调中心词或语气的变化;第三种为节奏速度式的“润腔”,其在使用中主要是用于对歌曲的情绪的表达,如音头迟出、喷口、速度的撤与催等;第四种为力度式的“润腔”,力度主要是指演唱的音量控制,这需要演唱者扎实的功底做基础。

(三)润腔的成因。

其在形成之中和形成地的演唱特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润腔在汉族民歌合唱美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润腔在汉族民歌合唱美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润腔在汉族民歌合唱美学中的作用的论文润腔在汉族民歌合唱美学中的作用的论文源于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润腔,自其产生之始就与韵味一直相互联系着。

润腔是我国戏曲及民歌中经常使用的词,所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说的就是润腔。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及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润腔技法。

学界众多学者更是对润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甚至有的学者将润腔直接称之为“韵味”,可见润腔技法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关于润腔技法的分类,韩勋国、许讲真、董维松、黄丽芬四位学者对此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

在汉族民歌合唱中运用得最为广泛且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活化润腔、节奏性润腔以及装饰性润腔。

其中,生活化润腔又可细分为模仿性润腔、甩腔等;装饰性润腔主要指的是倚音性润腔、波音性润腔等。

汉族民歌合唱是民歌与合唱的结合,其本身就是中西双方思维碰撞、交融的结果。

本文以汉族民歌合唱润腔的韵味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润腔在汉族民歌合唱韵味表现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润腔是体现韵味的有效手段,是彰显汉族民歌合唱民族性韵味的关键。

关于“韵味”,钱志和提出:“它(韵味)应该是音响上给人产生的某种感觉和效果。

这个感觉和效果,即为和谐优美,令人回味。

”(1)“音的高低长短,力度与速度的强弱快慢,艺术表现上的抑扬顿挫,都是产生‘韵味’的重要因素。

演唱中的‘润腔’方法,是增加‘韵味’的重要手段。

”(2)韵味的表现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汉族民歌合唱在节奏、力度、速度、和声上的编排,加之润腔技法的润色,是让汉族民歌合唱产生“韵味”的重要因素。

汉族民歌合唱润腔的韵味主要表现在音色、节奏、和声三个方面。

一、生活化润腔产生的音色性韵味润腔必然产生音色的变化,因为合唱多声部这一艺术特征,很多音色效果是通过声部间配合形成的;有的音色效果,亦是通过不同声部的音色融合或对比才能显现。

当合唱团员运用生活化润腔营造的意境得到听众的认可、听众在演出结束后还会经常回味品评时,韵味也就随之产生。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

作者: 唐博
作者机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出版物刊名: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120-12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民族声乐 演唱 润腔 教学
摘要:"润腔"是民族声乐演唱中重要的技法,民族声乐演唱离不开"润腔","润腔"技巧有着丰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加以重视。

文章对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声音造型的润腔、声音表现的润腔、音乐要素的润腔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对民族声乐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
“润腔” 技巧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是最能体现民族演唱风格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段。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风格以北方和南方民歌区别明显:北方的民歌宽宏大气、声音高亢嘹亮,南方的民歌委婉含蓄、音调平稳流畅。

通常情况,北方民歌乐句紧凑短小,演唱速度快而昂扬,气息灵活,咬字棱角分明,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乐句悠扬婉转,演唱速度一般慢而从容,气息深沉稳定,咬字细巧柔和,假声成分较多。

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特色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唱中的“润腔”技巧。

一、歌唱“润腔”概述
“润腔” 是我国民族声乐中的一个技术概念,通常是指发声中围绕在旋律音而使用的装饰性与特色性的“小音符” 的发声方法与演唱特色,这些小音符多为“填充式”的音型,是它们构成了“润腔”。

在演唱过程中,“润腔”是民族声乐建立在生存背景、审美习惯与歌唱语言的基础之上,它是地方文化的提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1. “润腔”的含义及成因
《中国音乐百科全书》中,“润腔” 是对唱腔加以修饰、加工,
是美化、装饰、润色的特殊技法。

在《中国音乐字典》中,“润腔”是曲调的变化方式,即“加花” ,以增添曲调的色彩。


著名率学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可见“润腔”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歌唱的唱腔是由字头、字腹、字尾所组成的音的活体,在歌唱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润腔,才能够获得音的活体,保持音的神韵。

“润腔”技术是中国民族声乐别具一格的美学特点,它与歌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但不能独立存在。

民族声乐中“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是受地域差别、审美差别、历史文化、地方语言、习俗人情等多方面影响,是在民歌演唱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当地的民间演唱有密切的联系。

音乐学家沈恰在探究“润腔”的形成因素及其发展中提出“声腔论” 的观点,微观分析了汉族传统音乐体系中单体乐音的内部成分、音乐结构和旋律运动形态等特点,指出了“声腔”的发展是“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之一。

中国汉族传统民间声乐在演唱中,每个单体乐音(即声腔)的进行是活动的;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这种“活动”具有随机性和即兴性的特点,它对“润腔”技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 “润腔”的种类
从形态学角度来说,可以将“润腔”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音高式润腔,这是最基本的润腔方式,也称之为“装饰性润腔” ,在乐音的连唱或单个音的前后总是含有多个不同音高的音。

第二种是音色式润腔,歌唱的音色是由发音体的基音、泛音等多种谐音组成,在歌唱“润腔”中,通过改变共鸣状态,形成音色的变.
化。

第三种是节奏速度式润腔,节奏和速度声乐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决定而歌曲的表达情绪。

第四种是力度式润腔,力度是音乐表演中音响的
强度,力度比速度更难掌握,必须用共鸣和气息的调节才能完成。

从演唱技巧来说,发声方法中由于共鸣腔体、真假声比例、气息运用的不同可以将润腔技术分为真、假、夯、泛、收、放等。

真声假声对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来说截然不同,美声唱法需要声音统一,真中带假,假中带真;而民歌演唱中,在民歌首句一般采取声音平直、上扬四度以上的音程,通过润腔技术突显出声音的空旷感强。

夯音润腔多用于民间哭腔和大悲的歌曲处理上,增强歌曲的感染力;泛音润腔是假声中掺杂虚声,多用于短促的高音,表现无可奈何地情绪。

二、声音造型的“润腔”
“润腔” 技法最能体现民族风格特点,是民族声乐演唱中高层次的追求,歌曲韵味中的“美”需要演唱者科学的运用的润腔技巧来体现。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以唱为中心,通过将语言与音乐结合,运用润腔手法进行修饰,从而将民歌艺术的性格气质,风格特色彰显出来。

1. 依字行腔
语言艺术在民歌演唱中十分重要,准确的民歌语言能较好的传达歌曲的内容和感情。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歌唱语言要准确干净,声音要圆润和谐,润腔要科学合理。

要演绎一首优秀的音乐.
作品,语言是最基本的表达感情的工具,咬字吐词的声腔技术必须要坚持“依字行腔” 。

依字行腔中要强调字头声母的发音(俗称“字头”),字头分为五种:齿音,由zh、ch、sh、z、c 、s 开头;唇音,由b、p、m、f 开头;舌音,由d、t 、n、l 开头;牙音,由
j 、q、x 开头;喉音,由g、k、h 开头。

声母的时值短,行腔中要求发音坚定有力,做到“咬准”不“咬死” 。

吐字是字母部分的韵母发音,民族声乐中将吐字的口腔变化分为四种:开口呼、合口呼、撮口呼、齐齿呼。

在行腔吐字中,不同的字其着力部位不同,牵扯到的口型变化就不同,在腔体保持的状态下咬准字头唱响字腹,在气息的支持下依字行腔。

2. 声音造型润腔的方式
“润腔”为歌曲的内容、风格和情感服务,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能力与腔体润色能力。

民族声乐演唱中,由声音造型变化形成的润腔方式主要分为哭腔和笑腔。

(1)哭腔:声乐演唱中表示哭泣的润腔技法。

啜泣和抽泣属于哭腔,啜泣是断断续续的哭泣;抽泣是倒吸气,抽抽搭搭的哭。

哭腔的演唱最能彰显唱功,能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哭腔是演唱中一种色彩性的润腔技巧,它的使用是歌曲悲伤情绪的体现。

民族声乐中的哭腔是歌唱感情哀怨至极的需要,需要演唱者良好的腔体打开与声音驾驭能力。

(2)笑腔:是模拟人们生活中的笑声,通过笑的力量推动在欢快喜悦的旋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和腔体的打开。

律中,通过兴奋的情绪将喉咙和腔体积极的笑起来,使歌唱管道吸开畅通,歌唱声音灵巧愉悦。

笑腔手法的运用使歌曲呈现喜悦欢快的风格,是歌曲内容与情感表达的需要。

三、声音表现的润腔
连音和断音的“润腔” 手法是民族声乐演唱中最基本声音表现形式。

在歌唱中连与断是相反的,它们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依存。

连和断的出现,会使歌曲的表达更清晰,使情感更具对比性。

1. 连腔
连腔是旋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歌曲的基础。

它要求演唱者声音柔和,平滑,连贯统一,气流均匀,在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无缝隙。

歌唱旋律是一个连贯行进的过程,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连腔的训练是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连腔是歌唱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润腔方法。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讲究在连腔的运用中要做到以字行腔,以情带声、以声润腔。

连腔方法的使用能让歌声平滑畅通、情感舒缓绵长,这种润腔手段一般在叙事性、抒情性歌曲中用的最普遍。

2. 断腔
断音润腔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润腔方法,它通过采用顿、截、挫的润腔方法,使歌声产生力度与情感上的对比,使连贯的歌唱进行产生柔中带刚、连中有断的音乐形象。

断腔是声乐演唱中的基本表现方式,它包括气口断腔、截气断腔、.跳音断腔、顿音断腔等。

断腔方法是在吸气、偷气、抢气、补气等方法中形成声音的临时性中断,是间接性的临时换气,利用气口停顿并延长乐句的时值。

在很多时候结合节奏的变化采用连续断腔的形式来表达惊喜、悲伤、愉悦地情感;另外,在一些附点音符和切分音后面的气口,作曲家与演唱者也常使用气口断腔的润腔方法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

四、音乐要素的润腔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长、节奏、速度、力度等,这些要素和谐共存才构成好的音乐作品。

民族声乐作品特性中包含了音乐风格、音乐语言、节奏、旋律、调性等细节属性的音乐要素。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音乐要素的润腔,重视速度润腔和力度润腔。

1. 速度润腔
音乐进行时的快慢程度称为速度。

速度和节奏受歌曲的风格决定,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只有要求演唱者准确的按照作品的速度、节奏来演唱,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创作意图和内在感情。

在民族声乐的速度润腔中,要做到“慢不拖,快不赶”、“ 急不乱,慢不散”。

不同的速度音乐感觉和歌唱状态会有不同,民族声乐教学中必须要求演唱者把握歌曲的速度,理解表达的内容,不急不缓,自然和谐。

总之,音乐的速度是音乐形象和歌唱情绪的关键,忠于作品是我们声乐演唱最基本的要求,重视速度润腔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2. 力度润腔
力度是歌唱者对音的强弱关系的处理,用力度强弱的对比来表现情绪,是歌唱旋律经常使用的润腔技法。

音乐旋律进行时的强弱记号我们称为力度记号,力度记号包括强、中强、极强、渐强,弱、中弱、极弱、渐弱等。

力度润腔能表现声乐作品的感情基调及音乐意境和音乐主题,通过力度润腔能使音乐更加形象、丰满和立体。

比如抒情的《摇篮
曲》是在宁静、安逸的气氛中进行的,力度一定是弱而柔美的,使人想到妈妈哄孩子入睡时轻柔的催眠曲;《义勇军进行曲》则是雄壮有力的,在歌声中演唱者通过结合进行曲的节奏采用刚强有力的演唱,通过重视歌唱力度的准确性表现出歌曲的号召力,唤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决心和信念。

结语
民族声乐中的“润腔”技法体现了民族声乐个性化的音乐风格,它融合了中国戏曲、说唱音乐等中国民族艺术形式中的优点。

“润腔”技巧是真实的塑造音乐形象的歌唱方法,教师通过科学训练
润腔技法,强调歌唱者从“声态“着手,通过塑造声音的形态和情态来塑造良好的声音形象,展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民族声乐的润腔技法,是我国声乐文化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资源,它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舞台演唱和学习借鉴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在借鉴、吸收前人为我们总结的润腔技巧的同时,更要坚持继承与超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