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贸易利益与分配
部门间联系:
后向联系 :某部门同向它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前向联系 :某部门同吸收其产出的部门间的联系。
如在钢铁、机械、汽车三部门中,机械的后向
联系部门是钢铁,前向联系部门是汽车 。
? 从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生产的产品,往往能 起到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新产业成长的作 用。
化,引起了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单纯由价格变动所带 来的利益被称为来自贸易或交换的利益。
二是国际分工效应。 国际分工使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
优势,引起了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单纯由专业化生产本 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被称为来自分工或专 业化的利益。 这两种效应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进而社会无差异曲 线得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
瑟罗:美国经济增长的诀窍 ——不善于发展技
术成熟的行业(生产率一年只增长 1%)。我们 做得最好的是关闭老企业。在美国解雇人比世 界上任何国家都容易,我们很善于除旧布新。 如果在一个技术快速变化的阶段,美国就能发 挥自己的优势,这是我们能干好的事。我们关 闭大企业,解雇成千上万的人。美国电报电话 公司3年解雇了100 万人;作为钢铁重镇,匹 兹堡10 -15 年内解雇了 80 万人。
? 在美中货物贸易逆差中,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 品贸易逆差十分突出。
? 据美国普查局统计, 2002—2007年,美国对华 高技术产品出口虽然从2002年的82·89亿美元 增加到2007年的203·49亿美元,但自中国的高 技术产品进口却增长更快,从200·97亿美元增 加到880·06亿美元,使得美中高技术产品贸易 逆差从2002年的118·1亿美元迅速增加到 2007年的676·57亿美元。
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利益分配一、概述国际贸易谈判是各国之间为了争夺经济利益而展开的博弈。
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分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是谈判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从谈判各方的利益分析、利益分配的原则和实现利益分配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谈判各方的利益分析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主要的利益相关方有贸易谈判参与的国家、企业和消费者。
1.贸易谈判参与的国家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谈判开放发展中国家市场,以便在这些市场上销售自己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出口和就业。
同时,这些国家还希望保护本国产业,限制进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确保本国市场的稳定。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谈判中争取到更多的让步,以便减少其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方面所面临的不平等待遇。
2.企业企业无疑是国际贸易谈判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谈判的成功意味着市场的扩大和市场准入的便利化,这将使得企业有机会扩大销售规模和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谈判失败则意味着市场准入的限制和更高的关税壁垒,这将令企业承受更大的贸易成本。
3.消费者消费者是经济主体中最为广泛的一群,他们的利益当然也是值得考虑的。
对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来说,谈判的成功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这将使得消费者受益。
但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来说,贸易自由化也可能意味着环境污染和劳工权益问题。
三、利益分配的原则国际贸易谈判中利益分配的原则需要考虑到双方的利益,即平衡谈判的各方切实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1.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指的是确保各方在谈判中的平等地位。
谈判的结果必须基于相互协商、合理考虑和寻求平衡的基础上,以维护国际贸易关系的稳定和合理性。
2.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越来越重要的原则。
贸易发展应该是为了推进各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利益来换取贸易发展。
一个可持续的国际贸易体系应该鼓励,甚至奖励那些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企业。
第4章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
◆赫-俄-萨原理: 赫-俄原理中包含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主要内容 是指长期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将导致不同国家的同种要 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后来这一理论又经萨缪尔森发展 成为完整的理论,合称赫-俄-萨原理。
◆前提条件:
•不考虑技术进步; •要素不能跨过流动,且要素存量和要素结构不变; •不考虑贸易壁垒和运输费用; •充分就业; •需求弹性无限大; •无风险市场……
至下章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
中国
劳动丰裕: 工资低 资本稀缺: 利率高
出口布:劳动需求↑→工资↑
分工生产布 进口小麦:资本需求↓→利率↓
美国
劳动稀缺: 工资高 分工生产 资本丰裕: 小麦 利率低
出口小麦:资本需求↑→利率↑ 进口布:劳动需求↓→工资↓
结论:长期大规模的贸易将导致中美两国 的工资水平和利率水平趋于均等。
第四章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
卢建锋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要素收入的变动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回本章
一、贸易利益的国际分配 二、贸易利益的国内分配
一、贸易利益的国际分配
▲若一国贸易条件好转,则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好 处增加,其贸易伙伴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好处相应 减少; ▲若一国贸易条件恶化,则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好 处减少,而其贸易伙伴国从贸易中得的好处则增 加。 ▲一国贸易条件好转同时意味着贸易伙伴国的贸易 条件恶化,因此,该国所取得的贸易利得的增加 是以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利得的减少为条件的。
O Q1 Q0 Q2
Q
图4.3 出口贸易的福利分析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一、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1)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a意味提供了相同的数量,却得到了更高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b意味购买了相同的数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
❆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价格。
❆购买量较少时,产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逐渐降低。
❆对于同一产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偏好不同获得不同效用,从而愿意支付不同价格❆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并不因为产品带来不同效用而有差别。
不管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他们最终支付的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同一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省了钱获得了额外满足。
此“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差价或额外的满足,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盈余”。
❆市场供求曲线中,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代表“消费者盈余”。
❆同理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由供给曲线表示)与实际卖出价格(市场价格)的差别称为“生产者盈余”。
2.进出口福利分析(1)进口国福利分析:❆贸易前,中国小麦价格由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供求均衡点价格P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
此价格高于美国。
❆贸易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
供给量增加了进口小麦,供大于求,出现剩余。
❆为了增加需求,进口商以低价促销,迫于竞争,国内小麦也不得不降价出售。
结果中国小麦市场价格下降,直至新的市场均衡点。
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国际市场价格水平P’。
价格下降导致产品总消费的增加至Qd,国内生产下降至Qs,消费与国内生产的缺口QsQd为进口所填补。
❆对小麦的生产者:自由贸易并非好事,在廉价进口产品冲击下,生产者盈余减少a部分❆对小麦的消费者: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付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的产品,消费者盈余增加了a+b部分,多于生产者的损失。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一、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意味提供了相同的数量,却得到了更高的价格。
()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意味购买了相同的数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
❆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价格。
❆购买量较少时,产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逐渐降低。
❆对于同一产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偏好不同获得不同效用,从而愿意支付不同价格❆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并不因为产品带来不同效用而有差别。
不管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他们最终支付的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同一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省了钱获得了额外满足。
此“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差价或额外的满足,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盈余”。
❆市场供求曲线中,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代表“消费者盈余”。
❆同理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由供给曲线表示)与实际卖出价格(市场价格)的差别称为“生产者盈余”。
.进出口福利分析()进口国福利分析:❆贸易前,中国小麦价格由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供求均衡点价格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
此价格高于美国。
❆贸易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
供给量增加了进口小麦,供大于求,出现剩余。
❆为了增加需求,进口商以低价促销,迫于竞争,国内小麦也不得不降价出售。
结果中国小麦市场价格下降,直至新的市场均衡点。
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国际市场价格水平’。
价格下降导致产品总消费的增加至,国内生产下降至,消费与国内生产的缺口为进口所填补。
❆对小麦的生产者:自由贸易并非好事,在廉价进口产品冲击下,生产者盈余减少部分❆对小麦的消费者: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付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的产品,消费者盈余增加了部分,多于生产者的损失。
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与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与利益分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贸易规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并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规则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与利益分配所带来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规则的背景与重要性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则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基石。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有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开放性,还能够为各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贸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激发经济增长。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获取更多的贸易机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决定了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利益分配。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主要扮演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加工环节的角色。
这些国家通常具有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的优势,从而可以吸引外国投资和外资流入。
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取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输入,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内经济水平。
三、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 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国际贸易规则要求各成员国之间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竞争。
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参与平台,不仅保护了其权益,还促进了其经济发展。
2. 降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规则限制了各国对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壁垒。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遵守这些规则,降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增加出口,扩大市场份额。
3. 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能力提升:国际贸易规则鼓励成员国在技术合作和创新方面进行合作。
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先进国家的合作,可以获得技术的转让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发展中国家利益分配的挑战与机遇1. 利益分配不均: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其利益往往被主导地位的国家所垄断。
国际贸易学课件教程-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11 2022/7/26
(二)国际贸易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中国小麦生产增加钢铁生产减少。而在美国 ,更多的资源则会被用来生产钢铁,同时减少小 麦的生产。各国的生产点都会从原来没有贸易时 的A点向点S1转移。
2022/7/26
19
四、国际贸易对要素收益的影响
小麦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工资率W
小麦
PwˊMPLw
PwMPLw
W2
B
W3
W1
A
钢铁 PsMPLs
C
工资率W
Lw
Lwˊ
劳动总供给 Ls
Lsˊ
2022/7/26
20
(1)在劳动力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小麦行业 的劳动投入Lw增加,钢铁行业的劳动投入Ls 减少。 (2)名义工资上升,但上升幅度小于小麦价 格上升的幅度。用名义工资衡量的劳动收益 率增加,但实际工资是否增加不能确定,取 决于用什么产品价格衡量,或取决于两种产 品价格的权重。因为名义工资上涨幅度低于 小麦价格上涨幅度,所以以小麦价格衡量的 实际工资下降;若用钢铁价格衡量,则实际 工资提高。
Pj aLjW aKj R
其中是要素i( i = 劳动,资本)和产品j( j = 小麦,钢铁)的投入产出比例。
2022/7/26
34
a ij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两国的生产 技术假设是相同的。贸易后的生产调整和要 素流动又最终使两国同样产品中的投入产出 比例(aij)趋于相同。最终两国的产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完全相等。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思想解读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思想解读国际贸易分配的利益,是指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通过国际贸易这个渠道获得的由工人创造的新增的价值,国际贸易的利益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是超过正常国内利润的超额利润。
马克思在《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和《1857 - 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提出了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贸易关系是不平等交换的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关系的不平等性质。
该思想为我们正确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国际贸易关系的性质,为我国面临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转型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一、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性质国际贸易的分配包括生产条件的分配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两个层次,而且生产条件的分配在国际贸易关系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分配关系,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则居于从属的地位。
国际贸易的主体是企业,首先,企业之间的分配表现为通过国际市场和贸易关系实现的企业利益,其次,企业内部的分配则涉及到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而个人消费品的多寡取决于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收益水平和收益总量。
马克思认为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
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
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结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分配的特定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
首先,从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的生产条件来看,其差别表现为综合生产率水平的不同和差距。
从生产自然禀赋条件来看,差异很大且各不相同;从生产要素的后天条件来看,各国的劳动力素质水平不同,科技创新的能力不同,管理水平相差悬殊,交通运输条件也千差万别,各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看,发达国家后天的生产要素素质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远优于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发达国家在服务的结构和内容上远优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的便利方面和水平上要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其次,从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方面来说,发达国家也普遍居于优势地位。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3.图示:
S a P’ b
D
O
Q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a
2
二、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1.进口对生产者集团与消费者集团的影响
生产者集团: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国内生产者集团。 消费者集团:对进口产品有消费的消费者集团。
P
P
S
c Pa
a Pc e
bd
O
Q1 进口国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
D
f
O Q
a
参加国
S’ D’ Q
其中,劳动力是共同生产要素,土地、资本是专 门生产要素。
二、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决定于该要素的边际价值产品。
a
6
• 边际产品价值决定因素:
– 生产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
一般而言,当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
变时,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将增加 该产品的生产总量,但是其边际物质产品量将 会减少。
– 生产出的产品的价格
总结论: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 利水平。
a
5
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一、假定条件
–边有际关国价家值有产三品种是生指产,要素在:投土入地两、种劳生动产力、要资素本 –的两情个部况门下:,小如麦果、其布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部保门所持用不生变产,要增素加:一小麦单(位土另地一、种劳生动产力)要;素 投入所带来的产品价布值(。劳动力、资本)
2. 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可能提高、 不变或下降,它取决于进出口商品 价格的相对变化程度;
3. 出口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 平会绝对提高。
a
14
案例:英国《谷物法》的废除 讨论:我国加入WTO对农民的影响
第5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升为Pc,国内消费量减少,消费者剩余a, 生产者剩余b+c+d+e。出口使得本国消
费者剩余减少b,生产者剩余增加b+d+e。A国通过贸易获得的净福利增加d+e。
B国贸易前X商品价格为Pb,贸易后,B国进口X商品,价格下降为Pc,消费
者剩余增加额与生产者剩余减少额相抵后,获得净福利增加f。
由此可见,国际贸易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和出口国的生产者。从总体上看,
综合短期、长期影响,国际贸易造成国内资源流动对不同产 业的影响非常明确:
出口产业的工人工资不仅在短期内由于布价格上涨而提高, 长期内还会由于工人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上涨;
进口产业的资本不仅由于小麦价格的下跌而受损,其收益还 会由于长期资本边际生产率的下降而进一步下降;
由于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与资本在 行业间自由流动必然造成两个行业的工资和利润率在长期相等。
三、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与收入分配(长期影响)
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收入分配效果
萨缪尔森定理(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主要内容回顾: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 化。具体来说,自由贸易将使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价格水平 上升,本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直到各国同一种生产 要素价格达到均等。
第5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二、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4、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收入分配
(3)进口品-小麦价格下降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图示
小 麦
VMPf’ VMPf
VMPc’ VMPc
布
劳动力价格:贸易后,中国小麦价格
工 降低,其劳动边际产品价值下降,该曲线
工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两方面共同作用结果:
进口竞争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 平大幅下降; 出口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大幅 增加; 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可能提高、不 变或下降。
第四节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与收入分配
一、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二、短期与长期收入分配效果的比较
一、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为:
(主要是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划分)
短期分析: ◇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定理:特定要素模型 长期分析 ◇在长期条件下,从供给面来探讨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间的关系,要素价格均等化其实就是一种长期分析 ◇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短期中假设:一个生产要素固定不变——资本(即不同 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或土地;另一个生产要素可自由 变动 资本、土地在短期内属于一种“特定要素”(固定要素)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框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p
消费者剩余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一、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S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
E D
Q
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 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
的贸易限制措施
思考题
■运用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说明当一资本丰裕 型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征收进口关税后,在劳 动力和资本之间收入分配的效应及导致再分配的 原因。 ■据报道,某国的资本所有者要求他们的政府通过 进口配额限制贸易。你从中可推断该国的相对要 素丰裕度状况如何?为什么?
近些年来,在各种场合,如世贸组织部长会议、
关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思考
2015年2期总第777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国际贸易在改变经济的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国际交易中,由于不稳定的贸易额以及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国际贸易进行利益分配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对生产规模以及相关的质量问题进行合理改善,加大培训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制定相关完整制度,有效促进国际贸易的经济发展。
一、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国际贸易处于劣势在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中,对生产规模进行扩大,提高生产质量,对于我国甚至全球的经济来说,都有着很大推动效力。
但是从我国的目前形势来看,加工和贸易的方式为多,在国际中处于低下的地位。
目前我国与外国企业相比,竞争主要在价钱上,这样就会更加容易出现贸易战,使得我国的利润降低。
2.制度有待完善在国际贸易中,制度的完善性直接影响着贸易的创新和发展。
而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由于落后的制度以及相关不完善的制约直接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制度的安排已经变成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制度落后。
同时,一些外部力量逐渐介入现有的体系中,对相关制度造成了冲击,因此,加强改善制度成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3.技术和人才匮乏在目前国际贸易中,出现了劳动者的素质下降现象,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产品的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并且对我国在一些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也受到了制约。
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需要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
由于国外的企业加入到我国贸易中,导致我国的贸易出现了很大的冲击,错综复杂的贸易不断出现,原本出口的产品也打破了原来的分配模式,并且向着多元化发展。
除此之外,我国的一些企业在相关的技术和一些知识产权上存在问题,出现被动的现象,进一步影响分配利益时的话语权,导致企业的利益下降。
二、加强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有效策略探究1.改善我国劳动密集型生产规模与质量首先,可以通过密集型的劳动力生产,对生产的规模进行有效的扩大,这样企业就会在生产制造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从而提高收益,可能的话,会成为国际的大型企业;其次,企业也可以显示出特有的优势,在劳动密集中展现出特色,运用良好的加工质量、以及快速方便的交货速度、新工艺的产品诞生来对整个市场进行适应,创造出加工和组装的成功品牌。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重要性逐渐增大。
国际贸易作为一种经济交往形式,不仅仅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各国带来了利益的分配问题。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并提出一些相关观点。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是指在贸易活动中各方之间获得经济利益的过程。
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同国家在贸易中的地位和利益也存在不同。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贸易顺差和逆差是国际贸易中利益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
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出口商品的价值大于进口商品的价值,从而实现贸易盈余。
贸易逆差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进口商品的价值大于出口商品的价值,从而形成贸易赤字。
贸易顺差的国家在利益分配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可以通过增加储备资产、提高生活水平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其次,国际贸易中的优势互补也是利益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比如一些国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则具有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制造能力。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可以通过互相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
通过优势互补,各国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并分享来自国际贸易的利益。
此外,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还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市场力量在国际贸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和竞争状况直接影响着各方的利益得失。
政府政策也会对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关税、贸易壁垒、补贴等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会直接改变各国在贸易中的地位和利益。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是复杂而敏感的,各方往往希望在交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利益的分配并非总是公平和均衡的。
一些发展中国家常常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和资金匮乏等原因,往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获取公平的利益分配。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的实现,以实现较为均衡和持久的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P
Q*
P*
S
D
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价格线和纵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价格线和纵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O
二、国际贸易福利分析
D
S
PE
P
a
b
Q
生产者剩余为b,消费者剩余为a
图3-1
无国际贸易时,国内市场出清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消费者与生产者从交易中获得的利益是a和b
而在小麦生产部门,随着劳动力的流出,小麦部门劳动力的实际收入上升,土地的实际收入下降。
因此,如果同时考虑国际贸易使得布的价格提高、小麦价格下降,则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同理,如果假定布的价格保持不变,小麦价格下降,则小麦部门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这同样意味着劳动力会由小麦部门流入布生产部门,从而使得小麦部门劳动力的实际收入上升,土地的实际收入下降;布部门劳动力的实际收入下降,资本的实际收入上升。
L*
Ow
Oc
w*
w*
L
L1
A
B
VMPLc
VMPLw
封闭条件下,当两个部门的工资率相等时,即在两个部门劳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交点,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此时,小麦部门劳动力和土地的实际收入分别为:
w
w
布部门劳动力和资本的实际收入分别为:
两部门:小麦;布
01
三要素:共同要素—劳动;小麦部门特定要素—土地;布部门特定要素—资本
03
05
两部门:小麦;布
02
04
贸易后中国国内布价上升,小麦价格下降)
06
几点假定
四.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的收入
进口品(小麦)价格下降的影响
01
小麦价格↓→两部门共有要素劳动收入下降
15963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与全球化趋势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与全球化趋势1. 引言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而且可以加速全球化进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也备受关注。
笔者将探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趋势和挑战。
2. 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和联系日趋紧密的过程。
全球化不仅影响国际贸易,还涉及到跨国投资、技术交流、文化交流、人才流动等多个方面。
全球化促使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各国的福利水平,同时还加速了国际贸易的竞争。
3. 利益分配问题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层面:3.1 贸易平衡与贸易逆差贸易平衡是指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数量平衡,而贸易逆差则是指进口远远大于出口。
贸易平衡是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利益分配问题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某个国家出现了贸易逆差,往往会导致本国的贸易伙伴进行报复性贸易措施。
3.2 资源分配各国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
某些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而某些国家则缺乏这些资源。
贫富差距导致了资源流动的不平衡,使得一些国家拥有更多机会和优势。
3.3 技术转移国际贸易也带来了技术创新和转移的机会,但对于技术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而言,技术转移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竞争。
3.4 劳动力与薪酬分配国际贸易涉及到了劳动力和薪酬问题。
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的低薪工作会成为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的选项,这也将导致劳动力和薪酬分配的不平等。
4. 当前趋势与挑战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分配问题面临着趋势和挑战。
具体如下:4.1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流通,使得原本平等的贸易伙伴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
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各国遵循本国利益而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这将带来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的问题。
4.2 大国的利益分配问题大国因经济规模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对国际贸易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对其他国家的利益造成影响。
浅析国际贸易利益分配问题
浅析国际贸易利益分配问题摘要:国际贸易利益分配问题一直是经贸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角度分析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所得,进而提出发展建议,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贸易局势,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利益。
关键词: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研究据商务部统计报告显示:2010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9,727.61 亿美元,增速34.7%,其中出口总额15,779.32亿美元,增速31.3%,进口总额13,948.29亿美元,增速38.7%,贸易顺差达到1,831.04 亿美元。
而近两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将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因此,保持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增长态势,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利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工作重点。
一、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概述关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分为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两类。
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贸易比较利益:即一国通过国际贸易能以相同的代价获得比贸易前更多的产品,或者以更低的代价获得与贸易前相同的产品。
静态利益是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所谓动态利益,是指由国家分工和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由于要素流动以及中间产品贸易具有知识、技术等溢出效应强的特点,会给贸易国带来巨大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以及就业增加等动态利益。
动态利益是开展国际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对贸易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就体现在其动态利益上。
二、国际贸易静态利益分析众所周知,国际贸易的由来在于各国拥有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或产品,进而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进行资源或产品的交换,实现较之本国封闭经济下更多的社会福利。
因此,理论上认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使得无论是先进的发达国家还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中获得均衡利益。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二、生产要素价格
•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于该要素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 值决定于边际物质产品及既定产品的价格。即: W W=VMPL=MPL.P
W2
• 见右图:
•
W0 W1 VMPL L0 L1 L VMPL´
生产要素价格
• 在生产过程中,若一种生产要素量保持不 变,则随着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多, 其边际产品递减,如果此时产品价格固定, 则产品的边际产品价值趋于减少。如上图 所示。 • 如果产品价格发生变化,比如上升了, 则边际产品线VMPL会向上移动到VMPL′,由 于产品价格的上升,使得投入同样的劳动 收入却发生了变化,即提高了。
封闭条件下的生产小麦, 另一个部门小麦,投入三种要素:土地、小麦、 和资本。其中小麦生产需要土地和劳动力,布的 生产需要资本和劳动力。 • 现在进一步假定:劳动力可以在两个部门 流动,但资本和土地不能自由移动,即资本专门 用于布的生产,而土地专门用于小麦的生产,资 本和土地分别是布和小麦两个部门的特定要素。
结论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共同 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上升,使产品价格 提高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上升, 但会使共同生产要素流出部门的专门生 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下降。
四、开放条件下收入与分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与他国经济可以 通过相互贸易联系起来。 现在假设,某国既可以生产小麦,也可以生产 布。该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成本 较低,而在小麦生产上,成本比较高。首先,我 们考虑出口品一一布的价格上升对生产要素价格 或收入的影响。其次,我们考察商品进口所造成 的价格下降对各生产要素的影响。我们借助图 3—4加以说明:
结论
• 在G′,即VMPc′和VMPF交点处所对应劳动力 时达到了均衡,此时两个部门的工资相等 , 为OFE=OCE,但工资上涨的部分低于布价格上 涨的部分.由此得出了: • 第一个结论:某个部门产品价格的提高会造 成共同生产要素在部门间重新分配,使共同 要素报酬率的提高。。(分析时用两个部门 的劳动力的边际物质产量的变化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一、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1)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a意味提供了相同的数量,却得到了更高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b意味购买了相同的数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
b0 Q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价格。
❆购买量较少时,产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逐渐降低。
❆对于同一产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偏好不同获得不同效用,从而愿意支付不同价格❆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并不因为产品带来不同效用而有差别。
不管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他们最终支付的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同一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省了钱获得了额外满足。
此“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差价或额外的满足,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盈余”。
❆市场供求曲线中,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代表“消费者盈余”。
❆同理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由供给曲线表示)与实际卖出价格(市场价格)的差别称为“生产者盈余”。
2.进出口福利分析P’Sa b SP Pa bP’ DD0 Qs Qe Qd 0Qd Qe Qs(1)进口国福利分析:❆贸易前,中国小麦价格由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供求均衡点价格P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
此价格高于美国。
❆贸易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
供给量增加了进口小麦,供大于求,出现剩余。
❆为了增加需求,进口商以低价促销,迫于竞争,国内小麦也不得不降价出售。
结果中国小麦市场价格下降,直至新的市场均衡点。
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国际市场价格水平P’。
价格下降导致产品总消费的增加至Qd,国内生产下降至Qs,消费与国内生产的缺口QsQd为进口所填补。
❆对小麦的生产者:自由贸易并非好事,在廉价进口产品冲击下,生产者盈余减少a部分❆对小麦的消费者: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付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的产品,消费者盈余增加了a+b部分,多于生产者的损失。
❆进口使本国消费者受益而生产者损失。
综合考虑中国进口小麦仍然获利,因为消费者所获的利益a+b总是大于生产者的损失a,进口小麦的纯利益是b。
(2)出口国福利分析:❆自由贸易对出口行业的影响正好与进口行业相反。
中国生产布有比较优势。
贸易前,布的价格低于美国。
贸易后,中国向美国出口布。
结果原来供求均衡的国内布市场出现短缺,造成国内布价格上涨,直至与国际市场价格一致。
此时布停止出口并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价格稳定下来,新价格比没有贸易时要高。
❆贸易前布的国内市场价格P,生产与消费量相等,贸易后价格上升为P’,国内生产增至Qs,消费量降为Qd,生产超过消费部分QdQs为出口。
❆对布的消费者:出口没有得到好处:不仅消费量减少,还要付高价。
布的出口贸易中,消费者只有损失没有获利。
由于布价格提高,消费者盈余减少了a部分。
❆对布的生产者:出口带来很大利益,既增加产量,又卖了高价。
生产者盈余增加a和b。
❆出口使本国消费者受害而生产者得益。
综合考虑中国出口布仍然获利,因为生产者所获的利益a+b总是大于消费者的损失a,出口布的纯利益是b。
(3)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在中国通过国际贸易获益的同时,美国作为布的进口国、小麦的出口国也从贸易中获得了净利益。
新古典模型表明,一国不仅从扩大出口中获得利益,而且从开放市场同样提高社会福利。
国际贸易的结果不是“一赢一输”的“零和游戏”,而是双赢的局面。
❆各国收益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贸易后价格变动的幅度,本国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
一般说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净收益越大。
二、特定要素模型在赫-俄模型中,我们假设只有两种要素、两种产品,产品与要素的种类相等。
如果要素种类多于产品种类,如说三种要素、两种产品,贸易对生产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种要素、两种产品模型又称“特定要素模型”。
其基本思想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哈伯勒(1936)、哈罗德(1939)、俄林(1933)、维纳(Viner)等人,真正建立模型、并进行系统分析的是萨缪尔森和琼斯。
70年代后期,尼瑞、马萨又进一步分析,将“特定要素模型”看作是“短期内某些要素不能流动的赫-俄模型”。
1.基本模型(1)基本假设❆两种产品:布和小麦;❆三种要素投入:劳动L、资本K、土地T,其中资本、土地是特定要素,资本只用于布,土地只用于小麦,劳动是公共要素(普通要素),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
❆资本和土地在部门间不会流动,而劳动可以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是“流动要素”。
❆各个要素达到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本和土地都分别被用于生产布和小麦,❆劳动资源总量L=Lm + Lb,Lm是用于生产小麦的劳动,Lb是用于生产布的劳动。
(2)生产函数生产小麦的土地投入和生产布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的,等于两种特定要素的总量。
劳动在两个行业中分配,数量不确定。
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是:Qm = f(T,Lm) Qb = f(K,Lb) 在特定要素不变时,小麦与布产量分别是用于这两种产品生产的劳动投入的函数。
0 L 0L左图是小麦生产函数,说明小麦产量与劳动投入的关系。
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小麦产量不断提高。
由于土地投入不变,新增每单位劳动的产出逐渐减少,出现边际产出递减效应。
右图生产函数的斜率(ΔQm/ΔLm)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出,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3)封闭经济要素分配劳动是公共要素,在部门间自由流动。
劳动力之和,即:工资率小麦行业布行业W Pm*MPLmPb*MPLbLm劳动总供给 Lb❆各行业对劳动的需求由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决定。
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支付的工资不会超过劳动创造的价值。
则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愿意支付的工资)等于产品价格P乘以边际劳动投入生产的产品数量(边际劳动生产率MPL)。
根据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厂商雇用的劳动力越多,边际劳动产品越少。
因此对于任何给定的产品价格,劳动需求都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图左是小麦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Pm乘以边际劳动产出MPLm;图右是布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Pb乘以边际劳动产出MPLb。
❆工资越低,两个行业所需的劳动力越多。
工资为W时,两个行业雇用劳动力等于劳动总供给,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同时决定劳动在两个行业的分配和两个行业的产量。
❆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工资水平W以下面积代表两个行业的劳动总收益,W*Lm为小麦行业的劳动收益,W*Lb是布行业的劳动收益。
W以上、需求曲线以下部分表示特定要素的收益。
左边三角形面积是土地的总收益,右边三角形面积是资本的总收益。
(4)开放经济要素分配❆小麦劳动需求曲线上移表示该行业愿支付更高工资。
如果该行业劳动人数不变,工资从A 至B。
由于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布业一部分劳动力会转移到小麦业,小麦业工资从A至C,同时布业厂商被迫提高工资,防止工人进一步流失,最终在C点达到均衡。
❆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是国内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竞争产品价格下降。
假设本国出口小麦,结果小麦价格提高10%,而布价格不变,小麦业劳动需求曲线向上移动10%,在新劳动市场均衡点C,新的小麦劳动需求曲线与布劳动需求曲线相交。
结果:❆劳动力总量不变时,小麦行业的劳动投入增加,布行业行业的劳动投入减少。
❆根据两个行业生产函数,可知小麦产量增加,布产量减少。
❆名义工资上升,但上升幅度小于小麦价格上升幅度。
用名义工资衡量的劳动总收益增加。
❆小麦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收益增加,无论名义还是实际都是如此。
❆布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减少,无论名义还是实际都是如此。
同理可以分析布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总之,业布行业Wb BWc C Dm’Wa Db A DmLm’Lb’Lm Lb2.特定生产要素增长对经济的影响设其他条件不变,一国特定要素(资本)增加。
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
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布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该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在图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由A移到B。
工资率W小麦行业布行业Db’Wb B DbWa A DmLm’Lb’Lm Lb❆布行业劳动投入增加,产量提高;小麦行业劳动投入减少,产量下降,土地的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都下降。
❆由于产品价格没有变动,随着工资上升,劳动的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都有所提高。
❆虽然资本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都增加了,但是由于资本总量也比以前多了,所以资本的收益率是否提高还无法确定。
❆同理,土地供给增加会提高小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从布行业向小麦行业转移,小麦生产增加,布生产减少。
劳动收益提高,资本收益下降,土地总收益增加但每单位土地的收益是否提高则也不能确定。
3.公共生产要素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如果特定要素供给不变、而公共要素(劳动)供给增加,则原来的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大。
BW’E’Lm Lb DmLm’Lb’❆由于产品价格、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两个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没有变动。
❆公共要素增加表现为劳动力市场边界的扩展,劳动需求曲线距离扩大,布曲线向右平移。
劳动力市场边界向左、右、两边扩展,需求曲线分别向左、右、两边平移结果一样。
❆如果按原来工资水平W支付,两个行业劳动需求量不会增加,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失业状况,失业人数正好等于新增劳动力人数(AB)。
❆过剩劳动力给市场带来压力,失业者愿意接受低工资,两个行业都会在低工资下增加劳动投入。
劳动市场调整的最终结果是:工资下降到W’,两个行业都增加了劳动投入,新增的劳动供给量分别被两个行业雇佣,劳动力市场达到了新的均衡点E’。
公共生产要素(劳动)增长的结果是:❆两个行业的劳动投入都增加,但增幅不一定相同,这取决于各个行业的劳动需求弹性。
同样的工资下降幅度,劳动需求弹性大的行业劳动投入增加的幅度大;❆两个行业的产量也都增加,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下降,公共生产要素(劳动)的收益下降;❆两个行业特定要素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都增加。
三、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1.萨缪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1915年出生美国印第安纳州,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40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对经济理论几乎所有方面都作出根本性的贡献,拥有数量众多的研究成果并获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著作有《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及五卷《科学论文集》。
著名教科书《经济学》几十年来流行不衰,体系完善并跟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实例改版,吸引了无数经济学生,具有非凡的著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