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思维导图

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预冷的浓硝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与稀硝酸或在加热条件下与稀硝酸、浓硝酸反应无H ₂产生。

故在常温下可使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贮存或运输浓硫酸、浓硝酸。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铁金属材料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较大,硬度较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较好化学性质Fe³⁺←强氧化剂——如O ₂、CI ₂、HNO ₃、浓硫酸等——Fe——如盐酸、CuSO ₄、S等——弱氧化剂→Fe²⁺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与O ₂反应常温下点燃时与Cl ₂反应与S反应与水反应与酸反应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与氧化性酸反应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铁被腐蚀成红棕色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 ₂O ₃3Fe+2O ₂=点燃=Fe ₃O ₄(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Fe+3CⅠ₂=△=2FeCI ₃(产生棕褐色烟)Fe+S=△=FeS(生成黑色固体)常温下不反应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3Fe+4H ₂O(g)=高温=Fe ₃O ₄+4H ₂ Fe+2H ⁺===Fe²⁺+H ₂↑Fe+4HNO ₃(稀) ===Fe(NO ₃)₃+NO↑+2H ₂O与CuSO ₄溶液的反应Fe+Cu²⁺===Fe²⁺+Cu 与FeCl ₃溶液的反应2Fe³⁺+Fe===3Fe²⁺F e O性质黑色粉末难溶于水,不稳定易被氧化与H ⁺反应FeO+2H ⁺===Fe²⁺+H ₂O Fe ₂O ₃ 性质与H ⁺反应红棕色粉末难溶于水,稳定Fe ₂O ₃+6H ⁺===2Fe³⁺+3H ₂ O用途用做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Fe ₃O ₄性质黑色晶体有磁性,难溶于水,稳定与H ⁺反应 Fe ₃O ₄+8H ⁺===Fe²⁺+2Fe³⁺+4H ₂O用途做磁铁Fe(0H)₂ 性质与盐酸反应制法 白色固体原理Fe²⁺+2OH¯===Fe(OH) ₂↓Fe(OH)₂+2H ⁺===Fe²⁺+2H ₂O Fe(OH) ₃性质与盐酸反应受热分解制法红褐色固体Fe³⁺+3OH¯===Fe(OH) ₃↓2Fe(OH)₃=△=Fe ₂O ₃+3H ₂0Fe(OH) ₃+3H ⁺===Fe³⁺+3H ₂O Fe²⁺氧化性还原性2F²⁺+Cl ₂===2Fe³⁺+2Cl¯Zn+Fe²⁺===Fe+Zn²⁺ 性质溶液呈浅绿色,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Fe³⁺性质溶液呈黄色,只有氧化性氧化性2Fe³⁺+Cu===Cu²⁺+2Fe²⁺二者的关系空气中,Fe(OH)²能够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Fe(OH)³,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为4Fe(OH)₂+O ₂+H ₂O===4Fe(OH)₃检验方法一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氯水,变成红色溶液方法二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检验方法一方法二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取出少量被检验溶液,加入NaOHOH,产生红褐色沉淀合金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熔点一般比他的各成分金属的低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一般比他的各成分金属的大铁合金常见生铁和钢区别含碳量不同铝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固体,硬度较小,导电、导热、延展性良好铝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A Ⅰ+6HCl===2AⅠCⅠ₃+3H ₂↑与酸反应与碱反应2AⅠ+2NaOH+2H ₂O===2NaAIO ₂+3H ₂↑Al ₂O ₃+2NaOH===2NaAIO ₂+H ₂OAI ₂O ₃+6HCl===2AICI ₃+3H ₂O新型合金储氢合金计算 物质的量设 写标 列解设未知数写出化学方程式在相应物质下边标出相关量列出比例式解上述含未知数的比例式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子)决定原子种类质子(带正电荷)核电荷数核外电子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运动特征排布规律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电子云(比喻)电子层数决定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周期表结构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族:16个(共18个纵行)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副族7个:Ⅰ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性质递变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物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微粒半径的比较判断的依据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元素金属性或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具体规律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金属性强弱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单质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先后)互相置换反应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非金属性强弱H₂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互相置换反应规律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同位素定义特点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或核素)结构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不同存在上,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的原子(个数不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即丰度一定)化学键离子键离子键定义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强碱大多数盐铵盐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离子须标明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阴离子要号括起不能把—写成=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共价键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化合物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₂、X₂、N₂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₂O、CO₂、SiO₂、H₂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高中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网络图

高中化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网络图
3、硅酸盐
硅酸盐产品:玻璃、水泥、陶瓷、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等
二、氯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密度大,较容易液化,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溶于水
Cl2+H2O HClO+HCl
与水反应
Cl2应用于消毒和漂白
1、氯气
2NaOH+Cl2NaCl+NaClO+H2O
NaOH
化NaClO应用于消毒剂和漂白剂
2、用途CaSiO3
Si SiO2H2SiO3(或H4SiO4)
Na2SiO3
用途:既可用于制造玻璃、陶瓷等多种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可用于制造压电材料、光导纤维等多种个性非无机非金属材料
制法:SiO2+2NaOH Na2SiO3+H2O
Na2SiO3性质:可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有粘性、不燃烧
用途:用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及胶黏剂等
强氧化性
用途C+2H2SO4(浓) CO2↑+2H2O+2SO2↑
四、氮及其化合物
存在:占空气体积的4/5
单质N2+O22NO无色有毒、不溶于水
性质2NO+O22NO2红棕色、有毒、易溶于水、易液化
3NO+H2O 2HNO3+NO形成酸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容易水
水:NH3+H2O NH3·H2O NH4++OH-弱碱性
电解①O2点燃
② Fe2O3高温
Al2O3

NaAlO3NaOHAl(OH)3AlCl3
H2O
KAl(SO4)2
3、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Fe2O3Fe FeCl2Fe(OH)2Fe(OH)3FeCl3Fe(SCN)3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Na+O2Na2O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概论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概论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概论本册共分为4章,分别为: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主要是了解物质分类和转化,以及熟悉掌握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主要是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以及物质的量,主要是要熟悉掌握钠及氯的相关反应式)第三章铁金属材料(主要是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状和反应式,了解其他金属材料)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主要是介绍元素的普遍规律,掌握周期表的规律,了解化学键)关于上述4章之间的关系,第一章为基础性章节,熟悉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为后续第二、三章的钠、氯以及铁的化学反应学习打基础,第四章属于进阶内容,从周期规律、原子结构、化学键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微观。

下面分章节介绍具体的知识点及可能出题的方向: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类:单质: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化合物:多种元素组合形成的物质;本章主要是无机化合物,按照一般分类,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还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例:CO2、SO3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称为酸性氧化物;CaO、Fe2O3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称为碱性氧化物。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1.2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例:电离方程式Nacl=Na++Cl-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例:对于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2NaCl+BaSO4↓,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1.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失去电子)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得到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件 (66张)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件 (66张)

3.请尝试构建下列元素的包含关系图 自然界中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 提示
4.根据教材P17图2-1填空。 (1)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_水__。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水__。 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_水___。占细胞鲜重50%以上的化合物是_水___。 沙漠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水__。 (2)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蛋__白__质__。 细胞内含量仅次于水的化 合物是_蛋__白__质__。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_蛋__白__质__。 占细胞干重50% 以上的化合物是_蛋__白__质__。
判断正误
(1)西瓜、番茄等都含有较多的糖,因此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 ) (2)甘蔗富含糖,是做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 ) (3)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混合后经水浴加热后的现象是溶液为无色( × )
核心探讨
实验检测试剂的比较 1.完善表格,总结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异同。
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3.易错警示 (1)易忽略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 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 [Cu(OH)2的颜色]。 (2)误认为脂肪的检测必须使用显微镜 若要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则使用显微镜,但若只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则不必使用显微镜,可以在制备的组织样液中加入苏丹Ⅲ染液,观察溶 液的颜色变化。
白色或近于白色
斐林试剂
砖 红色 沉淀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以花生为例)
浮色 已着色
橘黄色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A
B 紫
3.注意事项 (1)蛋白质检测时,双缩脲试剂的加入顺序:先加A液,再加B液,且B液 不能过量。目的是先制造碱性环境。若先加B液或B液过量,会生成 Cu(OH)2,干扰颜色反应。 (2)在蛋白质检测实验中,需要将鸡蛋清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 试剂发生反应后,会黏在试管的内壁上,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刷洗。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一、物质及其变化1. 物质的结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分子结构: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晶体结构: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涉及物质组成和结构变化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化学性质:涉及物质组成和结构变化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 化学键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间的自由电子云形成。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化学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三、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可以用于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元素周期表可以用于解释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

四、化学计量学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粒子数,单位为摩尔。

摩尔质量:表示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2.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及其量的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反应物和物的物质的量保持一定的比例。

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焓变: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单位为焦耳。

反应热:表示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为焦耳。

五、溶液与胶体1. 溶液溶液的定义: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的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单位为摩尔/升。

2. 胶体胶体的定义: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的混合物,分散相粒子的大小介于分子和宏观粒子之间。

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等特性。

六、酸碱反应1. 酸碱理论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酸:无氧酸、含氧酸、强酸、弱酸决表示单质或化合物的化学用语: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物理性质:色、态、熔点、密度、溶解性等反应程度:可逆、不可逆决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阿伏加德罗常数:M=N/n念(一)物质:元素化章L ►纯净物|—刑I 物有机物•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络盐物质 生质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可燃性物理变化-变化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电子转移: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物理变化离子参加: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物质的量摩尔质量:M=m/n (mol)---- 气体摩尔体积:V =22.4 n (标准状况)色、态、味溶解度、熔点、沸点 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单质兀素游离态宏观化合态原子晶体物质变化分类石墨(混合晶体)金属晶体微观大多数盐离子晶体pl 纯净物-无机物碱性氧化物*6分过氧化新潮解、分储升华、萃取溶解、盐析裂化、裂解念(二)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金属 稀有气体-氢化物--氧化物一不成盐氧化物含氧酸、无氧酸 强酸、弱酸,可溶碱、难容碱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络盐物质结构荷电 一实质.Si排布规律、分层1能 量最低原理层最多容纳29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一运动状态——特殊性•,电子云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的极性L分子的形成属键一L葛子健 化学键I n ———共价键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元素周期律编制一 元素周期表表的结构示方法,影响物理性质2812---8188213Bn ABw WA BI m••族族族族 、王副o族 56 7 一一 一一 一L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表示方法 :V A = △ C A /△ t 单位:mol/L - s(min 或 h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 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化学平衡件学平衡、化学 反应速率反应物的结构、性质 浓度温度]催化剂 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条件—光、超声 波、激光、放射线…影响化学平衡因素压强 温度平衡移动原理强电解质(完全电离)AB -^A '+B化合物电解质弱电解质装:能的转换:化学能与电化学能非电解质电冶炼金属(冶炼铝)电解质溶液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H2O H2OMg(OH) ------ MgCO3NaOH /H2O/HCI/ CO:/ HCl .. /OHCaCl2 ・JHClCl2 为/ HCl Na2CO3HClCl* CaCO3飞CO2+ H2OAlCl 3(AI 3+)[、NaOHHClHCW " Ji/电解1Al 2O3.、O2NaOHCl HCl *Fl H2°(沸腾).»OH)3NaOH 或H C z^C02ZT S^u NaOHNaAl O 2NaOHKSCNFe(ScN)3FeSNa2SH2SO4FeONaOH H2SO4Fe3O4Fe(OH) 2O2 和H2O・ FeCl2Cl FeKSCNFeCl3 :Fe(SCN)3NaOH HCl♦ Fe(OH)3SCU2S 一HNO3 或H2SO4(浓NH3H2O 2+• Cu(OH) 2 ■ [Cu(NH 3)4]CuS ♦Na2S Cu2+(NO3、S°42)金属部分:按照单质-氧化物一氢氧化物一►盐为线索进行搜罗寻找关系非金属:按照化合价寻找各类物质,主要有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第四部分:有机化学—醇 (官能团:一OH ):饱和一元醇C n H 2n+1OH (n 法1)R — OH 酬 C n H 2n+2O (n A2)R O R _____ 酚(苯酚)(官能团:OH ) C n H 2n-6。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和鲁科版之对比分析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和鲁科版之对比分析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与鲁科版之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先从化学必修一的大体框架上分析人教版与鲁科版两本教材的教材体系,然后对栏目设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具体的分析,着重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析第二章。

关键词:人教版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前言:新课改之后的化学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具有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教材将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为学习选修模块和今后继续提高化学知识水平做必要的铺垫。

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必修一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两种教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容组织结构化、内容呈现建构化、内容要求层次化、栏目设置教学化。

两种教材具有其共同特点,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课程设计融合了学科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的优点;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但二者的教材体系、栏目设置、具体编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此外、化学必修一第二章两套教材所涉及内容差不多,本文将对人教版与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1两种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是指教科书各单元、各章节内容的构成及其编排顺序, 两种版本教材的体系见表 1表1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章节结构1.1两种版本教材体系的共同点必修一采用“章—节”式结构, 共4 章,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采取的是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并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

基本知识、观念与方法、STS教育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课时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课时

公式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 量浓度练习
3、把49克H2SO4配成2L稀H2SO4,其物 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4、在标准状况下,11.2LNH3溶于水, 配成400mL溶液,此氨水物质的量浓度 为多少?
溶质微粒数目的计算一
5、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 mL 1 mol/L氯化
铝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D )
思考:1、NaOH能否直接放在称量纸上称量?为什么?应如何
操作? 2、用普通的托盘天平能否准确称出5.85 g的NaCl固体? 不能,因一般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所以不能称 出0.01 g的物品来.
3. 溶解
注意事项:
应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因为在容量瓶上标有 温度和体积,这说明容量瓶的体积受温度影响。而物质的溶解 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如果用容量瓶进行此项操作,会因 热胀冷缩使它的体积不准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容量瓶炸裂。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 公式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1)确定溶质 (2)从题给条件中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 (3)依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达式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微粒浓度的计算 只要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所含溶质的物 质的量必然相同,所含溶质的分子数也必然相同(溶质 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时),但不能说所含溶质的 (粒子)离子数也一定相同。 定组成定律:在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之比等于化学式中各离子的个数之比。 电荷守恒定律: 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 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溶液不显电性。
over
所需仪器:玻璃棒、 胶头滴管、托盘天 平或量筒
容量瓶的使用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教学PPT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教学PPT

★专家认为没有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题:
1.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
的是
A.黄绿色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
D.有刺激性气味
2.下列物质或方法可用于扑灭金属钠引起灭
火的
A.水 B.湿布 C.细砂 D.泡沫灭火器
3.实验室中钠应保存在
A.水中 B.CCl4中 C.煤油中 D.汽油中
。(填字母) ;但在
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6)以元素化合物间的转化、反应为线索, 综合考查考生化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能力。
关注无机推断题的演变!
关注化工生产、生活、以及新 物质的衍变!
(2009 四川卷 27).(15 分)已知 A-O 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反应条件略去)。A、B、H 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B 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 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 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2:3,且能与水反 就应得到两种碱。C 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 能与 G 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体,可用作净水剂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
气发生反应 C.浓H2SO4有强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
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2)题设情景新颖、鲜活,密切联系自然 和生产、生活实际。
试题大多引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化学事物创 设问题情景,提供的化学事物不一定是学生学过 的,有些是学生完全陌生的。试题用实验现象、 模型、图表、文字描述为考生提供学习元素化合 物的某些信息,要求考生从题设的情景中获取有 用的信息,联系、运用存贮的知识,通过分析、 综合和必要的推理、论证,解答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第四部分:有机化学有机抓住官能团的性质烃 烃的衍生物 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官能团:—NH 2和—COOH ) 高分子化合物 链烃 (脂肪烃) 环烃饱和链烃烷烃:C n H 2n+2(n ≥1)R —CH 3 不饱和链烃 烯烃:C n H 2n (n ≥2) R —CH=CH 2二烯烃:C n H 2n-2(n ≥4)R —CH=CH —CH=CH 2 炔烃:C n H 2n-2(n ≥2) R —C ≡CH环烷烃C n H 2n (n ≥3)芳香烃(苯和苯的同系物)C n H 2n-6(n ≥6)天然高分子:橡胶(聚异戊二烯)、多糖、蛋白质 R卤代烃(官能团:—X ):饱和一卤代烃C n H 2n+1X(n ≥1)R —X 醇 (官能团:—OH ):饱和一元醇C n H 2n+1OH(n ≥1)R —OH 醚 C n H 2n+2O (n ≥2)R —O —R 酚(苯酚)(官能团:—OH )C n H 2n-6O (n ≥2) OH羧酸 (官能团:—COOH ):饱和一元羧酸 C n H 2n+1O 2 (n ≥1)R —COOH醛 (官能团:—CHO )C n H 2n O (n ≥1)R —CHO 酮 (官能团:—CO —)C n H 2n O (n ≥3)R —CO —R ’酯 (官能团:—COO —R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 C n H 2n O 2 (n ≥2)R —COOR ’硝基化合物(官能团—NO 2)R —NO 2胺(官能团—NH 2)R —NH 2 单糖:葡萄糖、果糖C 6H 12O 6(互为同分异构) 二糖:蔗糖、麦芽糖C 12H 22O 11(互为同分异构)多糖:淀粉、纤维素(C 6H 12O 6)n (n 值不同) 合成高分子合成塑料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有机化合物。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区分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不同)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区分血浆和血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之间的关系各种常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血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区分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靶细胞)内环境的定义与作用不属于内环境的过程和成分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渗透压的定义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与什么有关酸碱度-正常人pH:7.35-7.45,相对稳定与HCO3-和H2CO3、HPO42-和H2PO4-等物质有关温度(人一般是37)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拓展:组织水肿第2节内环境的稳定1、影响内环境变化的原因内因: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外因:外界环境的变化2、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探究实验稳态定义3、稳态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贝尔纳:神经调节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目前: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概念的发展分子水平-基因表达、激素分泌、酶活性的稳态细胞水平-细胞分裂分化的稳态器官水平-心脏活动、消化腺分泌的稳态群体水平-种群数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态第2章 神经调节第1节 神经调节的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协调运动,维持机体平衡脑干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下丘脑-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有关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分类1:脑神经和脊神经分类2: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器官、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控制交感神经兴奋时占优势副交感神经安静时占优势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树突-短而粗,接受信息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长而细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出神经纤维:轴突+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神经纤维+包膜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功能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和反射弧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定义完成反射的条件能准确判定反射现象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不会消退是条件反射的基础数量有限条件反射出生后、学习、训练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作用:是机体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反射弧方向的判定兴奋的概念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与方向(注意前提)局部电流的形成静息电位形成与测量动作电位形成与测量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相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小体的形成突触的组成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与突触小泡融合体现膜结构的特点突触间隙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是扩散作用突触后膜可以是轴突膜、树突膜、肌肉细胞膜、腺体细胞膜、细胞体膜有很多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小分子物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胞吐出前膜,在间隙扩散不进突触后膜,只有特异性受体结合去向: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突触小泡形式储存的原因以胞吐形式出前膜的原因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也可作用于肌肉或者腺体细胞突触的类型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轴突-轴突型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原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某些化学物质作用的位点是突触有些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例:可卡因的作用途径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意生理活动的中枢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沟回-使得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可以有更大的表面积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的相连,其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内都有它的代表区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脑中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的有条不紊与精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膀胱受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过程交感神经兴奋--膀胱不会缩小副交感神经神经兴奋-膀胱缩小人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中也有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心血管、内脏的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听、说、读、写言语区W区-不能写字V区-不能看懂文字(区分看不见)S区-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不能听懂话(区分听不见)学习和记忆定义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记忆过程: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短时记忆、转瞬即逝加以注意时,转为第一级记忆第一级记忆短时记忆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第二级记忆长时记忆反复重复、将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第三级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的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情绪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消极情绪到达一定程度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和心理咨询好转抑郁持续下去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形成抑郁症例:5-羟色胺抗抑郁的原理第3章 体液调节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发现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激素调节促胰液素的发现实验沃泰默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狗的血液----无胰液的分泌稀盐酸+去除神经的小肠--有胰液的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稀盐酸和黏膜混合制成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中--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特点小肠粘膜分泌作用于胰腺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研究的实例胰岛素的发现胰腺的特殊性摘除法班廷和助手贝斯特--结扎法一只狗-胰管结扎-胰腺萎缩另一只狗-摘除胰腺--减法原理用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加法原理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摘除法--减法原理性腺移植法-加法原理其他研究方法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泌激素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的内分泌腺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H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TH作用:调节、促进和提高含量异常问题TH有分级调节分泌激素本质是固醇的内分泌腺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皮质醇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睾丸(雄激素)和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的激素本质都是蛋白质的内分泌腺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垂体分泌促激素生长激素幼年少/多作用:调节相应内分泌腺活动胰岛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血糖胰岛B细胞胰岛素--唯一降血糖两种激素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激素调节实例血糖平衡神经-体液调节血糖浓度-3.9-6.1mmol/L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胰岛素作用:促进三条去路,抑制后两个来源胰高血糖素:促进后两个来源糖尿病--三多一少反馈调节定义意义类型及举例TH分级调节起动员作用-神经冲动和激素TH分级调节过程激素有放大作用激素调节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弥散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体内源源不断产生激素的原因激素既不...又不...也不...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液调节定义激素调节不等于体液调节范围一些低等动物人和高等动物体特点比较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实例1:体温调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体温相对恒定原因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产热不同主要的散热器官散热主要途径:辐射(红外线)、传导(接触)、对流(气体交换)蒸发(汗液)温度感受器类型体温调节中枢寒冷和炎热时体温调节的过程以及反射弧书写实例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调节中枢水的来源(3个)饮水食物代谢水的排出途径(4个)肾脏皮肤肺大肠Na、K代谢特点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注意Na)水盐平衡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联系(易忽略)第4章 免疫调节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类型: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免疫活性物质抗体蛋白质只与一种抗原结合溶菌酶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第2节 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蛋白质--标签体液免疫抗体起主要作用过程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作用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因子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产生的抗体更多两种免疫的协调配合入侵细胞病原体信号分子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第3节 免疫失调过敏反应定义特点过敏原原理自身免疫病定义典例免疫缺陷病定义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病毒名称遗传物质信息传递过程直接死因攻击的细胞曲线图变化原因传播途径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疫苗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作用器官移植定义面临问题-免疫排斥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成败取决于供受体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免疫抑制剂-提高成活率免疫诊断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免疫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增强疗法有些疾病--免疫抑制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影响鲍森詹森-影响透过琼脂块拜尔黑暗条件影响分布不均匀温特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区分:为什么从人尿中提取出来?为什么不促进人生长?植物激素定义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主要合成部位原料运输方向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部位运输方式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细胞水平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作用特点两重性顶端优势产生与解除实验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区分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和植物激素赤霉素种类赤霉素合成部位(区分生长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促进气孔关闭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孤立的起作用,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生长素和乙烯关系不同激素相对含量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定义特点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类型以及作用赤霉素-无须发芽膨大素-水果长势快、个头大、加快成熟青鲜素-储存乙烯利-成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综合考虑目的、效果、毒性、残留、价格和是否施用方便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气候条件会影响效果探究实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一年生枝条(带少量芽、叶)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从处理部位、深度、时间、浓度等方面进行对比预实验-空白对照第4节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光是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光敏色素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分布各个部位分生组织比较丰富受光刺激,结构会改变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思考: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温度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重力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

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海水 C.氯酸钾 D.石油2.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水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2H2+O22H2O B.CO2+C高温2COC.NaOH+HCl=NaCl+H2O D.2KMnO4K2MnO4+MnO2+O2↑4.下列化学式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H2CO3 B.CuSO4 C.MgO D.NaOH5.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手拿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C.要节省药品,把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D.用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铜制电线B.用汽油作溶剂C.用氢气作燃料D.用稀硫酸除铁锈7.下列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了B.水变成冰体积变小是因为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了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水分子的分裂下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分子D.水在通电条件下变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电流作用下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30%的稀硫酸,需用水的体积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6∶1。

(2)给盛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试管加热,待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含有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分数比加热前1倍。

(3)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可以证明某气体已收集满。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海水C.碳酸钙D.石油2、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A.铁矿石B.铁粉C.石墨D.水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B.二氧化硫C.碳酸钙D.锌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B.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C.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钠+水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5、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A.氧化铜B.一氧化碳C.硝酸铜D.氢氧化铝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6、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硫酸_________,氢氧化钠_________,氧化钙_________,氯化铜_________。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一、物质及其变化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粒子组成。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 变化变化是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态改变。

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化学组成不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新的物质。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纯净物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混合物混合物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定属性。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三、物质的量与计量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的量可以用摩尔(mol)来表示。

2. 计量计量是指对物质的量进行测量的过程。

计量可以采用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能量能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能量可以分为内能、热能、电能等。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六、酸碱反应与中和1.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可以分为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反应等。

2. 中和中和是指酸和碱在反应中相互抵消,水和盐的过程。

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是酸碱反应的典型代表。

七、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化不物成 盐 氧


碱 性两 性特 性
原子晶 物质石墨(混合晶
大体多)数盐体金属子晶 离 强碱体 离子晶
碱性氧化 部分过氧 体

化物
微化 观
物 酸
含氧酸、无 殊 化强物酸、弱

强 氧碱 酸、弱 可酸溶 碱 、难
正碱

酸容碱式 盐 碱 式
盐 复盐;络

潮解、分
混合盐
升馏华、萃 溶取解、盐 基 析 本
物理变

质 变
性、碱物性、理稳定性、可燃基性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
变化
电子转移:氧化还原、

物理
置 离换 子、 参复 加分 :解 离子反应、 非 反氧 应化 程还 度原:可逆、
※表示物质变变化化的化学用语非 不热 吸:离 可效 热化子 逆应学反:方放应程热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
计 方程物式、质电极反摩 阿应尔式伏质、加量电德:离M罗方=m程/常n式
炼铝)

装 置
原电池
电解池

能量转 化学能→电能 换
电能→化学能
(两极分别发生氧化还原 (在电流作用下两极分别发生
( 实 反应产生电流)
氧化还原反应)
质)
装置特 外电路无电源;两极为活泼 外电路必须有直流电源;两极

性不同
材料均
(或其中之一为能导电的 能导电即可 非金属)的金属
电极名 负极(-)——较活泼 称
为多同糖分:淀异粉构、) 纤维素(C6H12O6)n
蛋 白 质 :C1多2H2肽2O1、1(互氨为基同酸分(异官构能) 团 : — NH2 (n 值不天同然) 高分子:橡胶(聚异戊二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 可能是A.CuO、Ba(OH)2.CuSO4B.NaOH、HNO3.K2CO3C.KOH、FeCl3.Na2CO3D.NaOH、Ba(NO3)2.H2SO4答案:BA.盐酸不与硫酸铜反应,盐酸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不与氧化铜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故B符合题意;C.氯化铁和碳酸钠均为盐,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盐酸不能转化为硝酸钡,盐酸不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B。

2、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下述转化关系不正确的是A .Mg →O 2MgO →HClMgCl 2→Na 2SO 4MgSO 4 B .Na →O 2Na 2O →H 2ONaOH→CH 3COOHCH 3COONaC .C →O 2CO 2→H 2O H 2CO 3→Na 2ONa 2CO 3 D .S →O 2SO 2→H 2OH 2SO 3→Ca (OH )2CaSO 3 答案:AA .镁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但氯化镁与硫酸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SO 4,故A 错误;B .常温下,钠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故B 正确;C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故C 正确;D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故D 正确; 故选A 。

2022-2023学年 北师大版 选择性必修一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32张)

2022-2023学年 北师大版 选择性必修一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32张)

(2)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除了神经系统外,举例说明哪一系统也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该系统对机体调节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除神经系统外,内分泌系统在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中也起到了重要 作用,例如甲状腺可以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以促进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 分解,释放更多的热量。内分泌系统主要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发挥着持久而广泛的调节作用。
(3)尝试将图4-14的文图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提示:教科书图4-14作为模型具有以下几层含义:①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支 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②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利用相应的信号分子 通过体液传送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③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各自分 泌的信号分子彼此调控;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借助神经-体 液通路以及相应的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调 节机体的稳态。
2.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具有免疫细胞的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以及多种 细胞因子的受体或相应的mRNA。 (2)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内也存在多种细胞因子,而且在抗原刺激 下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含量会发生改变。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内存在共同的神经递质、神经肽、 激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而且细胞表面都分布有相应的受体。这些信 号分子和受体构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通用信号”,三大调节 系统通过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统一性 【问题引领】
分析教科书第112页“图4-14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联系示意图”,结合 第111、112页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通用信号”是什么? 提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通用信号”是神经递质、神经肽、激 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及相应的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网络归纳 一、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①依据:状态不同过滤 ②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③举例:出去食盐中的泥沙①依据:挥发性不同蒸发 ②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③举例:从NaCl 溶液中分离出NaCl①依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结晶 ②把两种可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开③举例:NaCl 和KNO 3的分离物理方法①依据:沸点不同蒸馏 ②把两种互溶的液体分开③举例:石油分离为汽油、煤油、柴油等。

①依据:二者互补相容分液 ②把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分开③举例:分离四氯化碳和水①依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萃取 ②把溶质从溶剂中提取到另一种另一种溶剂中③举例: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化学方法沉淀法:如除去:SO 42-、Ca 2+、Mg 2+、等方法气化法:如除去CO 32+等一、高考中常考的离子检验① 从外观观察其颜色、状态步骤 ②配成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 ③用化学试剂检验①稀盐酸、BaCl 2溶液 SO 42- ②生成白色沉淀化学 ③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方法①稀HNO 3、AgNO 3溶液Cl - ②生成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③ AgNO 3+ NaCl=AgCl↓+NaNO 3二、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 M× 1000ρ × 溶质摩尔质量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知识网络归纳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单质非金属:S、O、N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纯盐氧化物:CO、NO等净含氧酸:HNO3、H2SO4等物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HCl酸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化一元酸:HCl、HNO3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物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质弱碱:NH3·H2O、Fe(OH)3碱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盐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A+B AB聚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分解反应:AB A+B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置换反应:A+BC B+ACAB+CD AD+CB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还原根据反应概念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反应及其反↓ ↓ ↓ ↓ ↓ ↓中是相互应同时存在同时体现总数相等总数相等同时发生同时产生化否有关系物↓ ↓ ↓ ↓ ↓ ↓学电子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反转移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反发生条件(复分解类型):生成难容物质、难电离物质、挥发性物质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离子方程式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表示一类化学反应特点分子反应三、三类分散系的比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归纳一、部分金属与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ONa 2S NaOH C 2 NaCO 3 NaHCO 3HClNaCl熔融电解2、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Al电解 ① ② △ 3 NaOH 3 3H 2OKAl(SO 4)23Fe 2O 3 Fe FeCl 2 Fe(OH)2Fe(OH)3FeCl 3Fe(SCN)3Ca(OH)2CO 2、H 2O Ca(OH)2S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常温下:Na +O 2 Na 2O 钠与氯气反应加热时:2Na +O 2 Na 2O 2 铝与氧气反应:4Al +3O 2 2Al 2O 3 金属与氧气反应镁与氧气反应:2Mg +O 2 2MgO金属 铁与氧气反应:3Fe +2O 2 Fe 3O 4的 钠与水反应:2Na +2H 2O 2NaOH +H 2↑化学 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 性质 铁与水反应金属 在高温下,铁跟水蒸气发生反应:3Fe +4H 2O(g) Fe 3O 4+4H 2 与水 与冷水反应缓慢反应 镁与水反应与沸水反应迅速:Mg +2H 2O Mg(OH)2↓+H 2↑与冷水很难反应缓慢铝与水反应与沸水能发生反应:2Al +6H 2O(沸水) 2Al(OH)3↓+3H 2↑三、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MgO 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Al 2O 3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氧化物 CuO 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FeO 铁的氧化物 Fe 2O 3 Fe 3O 4几 Fe(OH)2 的制备、性质和用途种 铁的氢氧化物 Fe(OH)3 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重 氢 Fe(OH)2与Fe(OH)3的相互转化 要 氧 物理性质:白色胶状物质,有吸附性 的 化 Al(OH)3 制备:Al 3++3NH 3·H 2O Al(OH)3↓+3NH 3+ 金 物 化学性质:具有两性,受热分解 属 Mg(OH)2的制备和性质 化 溶解性 合 Na 2CO 3和NaHCO 3 热稳定性 物 用途盐 硫酸铝钾(复盐):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可做净水剂亚铁盐:Fe 2+的检验,Fe 2+的还原 铁盐和亚铁盐 铁盐: Fe 3+的检验,Fe 3+的氧化 Fe 2+和Fe 2+的转换含义 焰色反应操作方法:洗、烧、蘸、烧点燃 点燃点燃 点燃 高温 △ 高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归纳 一、硅性质: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1、单质硅用途:应用于制造晶体管、光电池、硅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的重要部件存在: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12%,其存在形态有结晶性和无定形两种 性质:不溶于水的固体;可跟强碱反应;易和氢氟酸反应,但不和一般的酸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可得CaO 、CaCO 3、NaCO 3等反应:有弱氧化性,在高温条件下可被碳还原 2、 用途 CaSiO 3Si SiO 2 H 2SiO 3(或H 4SiO 4) Na 2SiO 3用途:既可用于制造玻璃、瓷等多种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可用于制造压电材料、光导纤维等多种个性非无机非金属材料SiO 2+2NaOH Na 2SiO 3+H 2ONa 2SiO 3 性质:可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有粘性、不燃烧 用途:用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及胶黏剂等 3、硅酸盐硅酸盐产品:玻璃、水泥、瓷、高温结构瓷、压电瓷、透明瓷、超导瓷等 二、氯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密度大,较容易液化,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能溶于水Cl 2+H 2O HClO +HCl 与水反应Cl 2应用于消毒和漂白 1、 氯气2NaOH +Cl 2 NaCl +NaClO +H 2O NaOH化 NaClO 应用于消毒剂和漂白剂学 与碱反应性 2Ca(OH)2+2HCl CaCl 2+Ca(ClO)2+H 2O 质 Ca(ClO)2Ca(ClO)2应用于消毒剂和漂白剂Na +Cl 2 2NaCl与金属反应 Fe +Cl 2 FeCl 3Cu +Cl2 C uCl2离子方程式:Cl-+Ag+ AgCl↓ 2、Cl-离子的检验试剂:AgNO 3溶液和稀硝酸点燃 点燃 点燃三、硫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有毒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 ①品红 褪色恢复②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 化学性质③可逆反应:SO 2+H 2O H 2O 3④大气污染物:SO 2 H 2SO 4,形成SO 3 硫 酸雨,酸雨Ph<5. 6 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稀H 2SO 4:酸的通行 脱水性吸水性:干燥剂 硫酸 浓H 2SO 4Cu +2H 2SO 4(浓) CuSO 4+2H 2O +SO 2↑ 强氧化性用途 C +2H 2SO 4(浓)CO 2↑+2H 2O +2SO 2↑ 四、氮及其化合物存在:占空气体积的4/5单质 N 2+O 2 2NO 无色有毒、不溶于水性质 2NO +O 2 2NO 2红棕色、有毒、易溶于水、易液化 3NO +H 2O 2HNO 3+NO 形成酸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容易水 水: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弱碱性 化学性质酸:NH 3+HCl NH 4Cl氨 原理:2NH 4Cl +Ca(OH)2 CaCl 2+2H 2O +2NH 3↑氮 制法 装置:固+固 气收集:向下排空气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用途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NH 4Cl NH 3↑+H 2O铵盐 不稳定性化学 NH 3HCO 3 NH 3↑+H 2O +CO 2↑性质与碱反应:NH 4NO 3+NaOH NaNO 3+H 2O +NH 3↑Cu +4HNO 3(浓) Cu(ON 3)2+2NO 2↑+2H 2O 硝酸的强氧化性3 Cu +8HNO 3(稀) 3Cu(ON 3)2+2NO↑+4H 2OSO 3 △催化剂O 2△H 2O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