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自学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教育理念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念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念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什么?A. 知识传授B. 能力培养C. 价值观塑造D. 情感交流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组成部分?A. 学生中心B. 教师主导C. 终身学习D. 创新思维答案:B3.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A. 获得高分B. 获得文凭C.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D. 培养专业技能答案:C二、填空题1.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________,而不仅仅是成绩。

答案:全面发展2.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________,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答案:主动学习3.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________,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答案:终身学习能力三、简答题1. 请简述你认为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答案:教育理念是指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的根本看法和价值取向。

它关注的是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强调教育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2.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答案: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论述题1. 请论述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答案: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理念指导教育目标的设定,确保教育活动能够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其次,教育理念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决定教育过程中传授什么知识和技能;再次,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方法的运用,影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最后,教育理念还影响教育评价的标准,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公正。

因此,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对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及试题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及试题

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1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

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2)2010-07-20 12:07 版权:招教网2、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收到了哪些启示?答:(1)现实的教育必须现实生活的变化。

(2)教育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发挥简化、净化和平衡的功能,应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融入现时的社会生活,(3)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更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见够理想生活的活动。

3、进行活动教育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答: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4、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1)、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两条:尊重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尊重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

前者又包括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要与政治经济相适应。

后者是指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还包括在微观上尊重教育的特殊规律,即教育的具体规律,指存在于教育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活动之间的规律,如德育过程、体育过程、智育过程等的规律。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尊重的教育强调尊重教育深层的各个方面的规律,特别是教学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尊重受教育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尊重学生的权利。

再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最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

3)、尊重教育者我们这里谈的教育者主要是指狭义的教育者——教师。

尊重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尊重教师的劳动。

其次,尊重教师的权利。

再次,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

最后,尊重教师的个性。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尊重的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的自尊,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每一分成长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对自己负责。

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教育者的自尊,就是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

包括: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以及自己对尊严的恪守。

教育新理念试题

教育新理念试题

《教育新理念》试题一.单项选择:1.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2.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会导致哪种意识日渐淡化?()A.劳动意识B.创造意识C.问题意识D.奋进意识3.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对世界进行深化了解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导向应该是()A.综合B.分析C.推理D.逻辑4.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A.课堂教学的关键B.创新性教学的关键C.学科教育的关键D.综合性教学的关键5.研究的第一步是()A.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B.实验C.提出某种建议D.调查6.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核心是()A.批判精神B.创新能力C.实践能力D.综合素质7.下面不属于中国传统知识教育特征的是()A.被动接受的B.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C.学生在知识教育中占有主动地位D.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8.五步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孔子B.蔡元培C.杜威D.赫尔巴特9.我们主张以哪种精神进行文科教育()A.人文精神B.社会精神C.科学精神D.文明精神10.艺术与什么分离开就不是艺术了?()A.善良B.理性C.科学D.情感1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哪年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A.1980年B.1985年C.1999年D.2006年12.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C.古代教育D.现代教育13.提出“生活教育”的教育家是()A.卢梭B.杜威C.陶行知D.蔡元培14.“修道之为教”出自于()A.大学B.中庸C.论语D.尚书15.把科学知识分为五类,构建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的西方教育家是()A.斯宾塞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16.与形式主义教育论相对应的是()A.本质主义教育论B.实质主义教育论C.要素主义教育论D.社会主义教育论17.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并形成了一条新的研究重心的时间是()A.20世纪末期B.21世纪初C.20世纪70、80年代以后D.20世纪90年代以后18.哪一项法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将教师列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为老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文件,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这个文件是()A.《教师专业化》B.《明天的教师》C.《以21世纪的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D.《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2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A.形成课程观念B.形成课程意识C.形成课程理论D.形成教育敏感答案:1、D2、C3、A4、D5、A6、B7、C8、C9、A 10、D11、C 12、A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D 20、B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A.创新能力B.学习能力C.拼搏精神D.团结精神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教育理念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念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念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人格D. 促进社会进步2.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A. 以学生为中心B.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C. 强调应试教育D. 倡导终身学习二、填空题3. 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_,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全面发展的人。

4. 教育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5. 简述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6. 论述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主要区别。

答案:一、选择题1. D. 促进社会进步2. C. 强调应试教育二、填空题3.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 教育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简答题5. 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而是贯穿于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

这种理念鼓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四、论述题6. 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主要区别在于:-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教育理念更侧重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知识的传授。

-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终身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传统教育理念往往将学习限定在学校教育阶段。

- 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实践和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而传统教育理念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

-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跨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而传统教育理念往往将学科划分得非常明确,缺乏交叉融合。

教育理念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念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念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选拔人才D. 提高升学率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特点?A. 学生中心B. 教师主导C. 全面发展D. 终身学习答案:B3.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A. 获得高分B. 获得文凭C. 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D. 获得工作答案:C4. 在教育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A. 专业知识B. 爱心和耐心C. 严格的纪律D. 持续的自我提升答案:C5. 以下哪项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角色?A. 知识的接受者B. 知识的创造者C. 被动的参与者D. 主动的学习者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理念中的“全人教育”包括哪些方面?A. 身体健康B. 心理健康C. 社会适应能力D. 道德修养答案:ABCD2.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教学效率B. 丰富教学资源C. 增加学生负担D. 促进个性化学习答案:ABD3.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A. 入学机会均等B. 教学资源均衡C. 考试评价公正D. 教育结果平等答案:ABC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教育理念的实施?A. 社会文化背景B. 教育政策导向C. 教师个人素质D. 学生家庭环境答案:ABCD5. 教育理念中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哪些能力?A. 自我管理B. 信息筛选C. 批判性思维D. 团队协作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对)2. 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完全放任学生,不进行任何指导。

(错)3. 教育评价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错)4.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对)5. 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

(错)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测试,可以对教育理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深入理解教育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学习和教学中,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2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2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和判断题部分P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P2:创新能力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及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及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

创新当然希望有创造性的成果,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性的培养。

P3: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P6: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

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

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P7: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P9: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P10: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定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实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科学态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P18: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世界是综合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

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P21: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2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2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和判断题部分P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P2:创新能力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及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及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

创新当然希望有创造性的成果,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性的培养。

P3: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P6: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

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

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P7: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P9: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P10: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定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实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科学态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P18: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世界是综合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

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P21: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新理念自学试题

教育新理念自学试题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A、创新能力B、学习能力C、拼搏精神D、团结精神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B、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

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

D、是否具有计划性。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4、解放初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苏联凯洛夫的(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学与发展》D、《教育学》5、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A、杜威B、蔡元培C、王国维D、陶行知6、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鹦鹉学舌、小僧念经”的原因最主要是:( )A、教学方法不当B、艺术教育观念不当C、教师艺术造诣不高D、都不是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A、1993年B、1999年C、2001年D、2003年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其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 )A、素质教育B、大众教育C、网络教育D、终身教育9、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 )A、知识的积累B、人际关系C、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D、上级领导的重视10、“修道之为教”是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其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老子C、庄子D、朱熹11、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 )A、孔子B、赫尔巴特C、柏拉图D、斯宾塞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美国的( )A、马斯洛B、萨特C、海德格尔D、布贝尔13、任何教育都是( )的结合。

A、功用性和理想性B、功利性和育人性C、协作性和教育性D、教育性和时代性14、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 )A、要形成教学意识B、要了解学生C、编写教材D、形成课程意识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最新-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品

最新-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品

)课程、 ( 地方、
)课程、 (

4、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 ( 全球化、
)( 信息化、

( 个性化
)。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
1、过去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了(
科学世界
)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
生活世界

B 科学世界
) A 生活世
2、建立( 性
)的评价制度是本次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全新的理念。
血管可以任一个人爬进去。后来黄矿岩完成了他的论文:封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以及在蓝鲸前面一
惶惶张张逃生的小虾,还有他的名字,论文包括四个小题目:介绍、蓝鲸吃什么、蓝鲸怎么吃东西、蓝鲸
的非凡之处。试用新课程理念去分析说明此案例,是否在这里只有“论文”才是他的“劳动成果”?结合
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分析( 10 分)
形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课程的目标,强调每一门课程对
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
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括(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4、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
T)
6、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F )
7、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 8、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T) F)
9、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
T)
10 、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 T )

新课程理念试题

新课程理念试题

新课程理念试题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中,新课程理念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新课程理念通过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重新思考和调整,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

本文将针对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试题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程理念。

第一部分:选择题1.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A)A.学生为中心B.教师为中心C.知识为中心D.考试为中心2.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教育目标是(B)A.传授知识B.培养综合素质C.提高考试成绩D.培养专业技能3.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评价方式是(C)A.标准化考试B.讲评评价C.多元化评价D.单一评价标准第二部分:解答题1.试分析新课程理念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

传统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新课程理念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2.试分析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践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3.试分析新课程理念对评价方式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新课程理念要求评价方式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如口头报告、展示、作品评价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结语: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重新思考和调整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考试卷

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考试卷

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考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B.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C. 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基本理念?A. 以学生为本B. 以教师为本C. 以知识为本D. 以发展为本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A. 知识的传递者B. 知识的接受者C.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D. 学生生活的管理者4. 下列关于启发式教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B. 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C.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D. 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5.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A. 实现教育现代化B. 提高国民素质C.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6.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A.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B.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C.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D. 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教学7. 下列关于教学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学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B. 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和能力的评价C. 教学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D.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8. 在现代教育中,哪项技术常被用于个性化教学?A. 人工智能B. 大数据分析C. 传统教学手段D. 以上都是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哪种学习动机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A. 外部动机B. 内部动机C. 交往动机D. 成就动机10. 关于教育公平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B. 教育公平只关注城市学生的学习机会C.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D. 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是对立的11. 教育理念中的“以人为本”是指:A. 以教师为中心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材为中心D. 以考试成绩为中心12. 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基本理念不包括:A. 学生为本B. 教师为本C. 学科为本D. 素质为本13. 下列哪项不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强调的学生观?A.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 学生是独特的人C. 学生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D.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14. 教学方法中,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教学法D. 实验法15. 下列关于课程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B. 课程标准由教育部统一制定C. 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D. 课程标准不包括课程评价建议16. 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A.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B.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育C.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育D. 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教育17.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A.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C.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包括: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课堂的管理者D. 学生的朋友19. 下列关于教学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学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 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C. 教学评价应该由教师单方面进行D.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甄别学生的优劣20. 教育实践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启发性原则B. 直观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21. 教育理念中的“以人为本”是指()A. 以教师为中心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材为中心D. 以考试成绩为中心22. 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基本理念不包括()A. 面向全体学生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 以教师为本23. 下列哪项不属于现代教育理论中提倡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教学法D. 灌输法2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A. 知识的传递者B. 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C. 学生的朋友和伙伴D. 以上都是25. 下列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说法错误的是()A.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B.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条件C. 直接代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D. 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26.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甄别学生的优劣B.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 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D. 选拔优秀人才27.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依赖于()A. 校本培训B. 师范教育C. 继续教育D. 以上都是28. 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课程内容应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B. 课程内容应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进行排列C. 课程内容应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和科技进步进行排列D. 以上都是29.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A. 教师的讲授技巧B. 学生的学习态度C.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D. 课堂纪律的管理30. 下列哪项不是当前教育改革倡导的学生评价方式?()A. 形成性评价B. 诊断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甄别性评价二、问答题1. 什么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生观?2.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3. 如何评价个教师的教学效果?4. 什么是素质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5.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6.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怎样的?7. 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8. 什么是合作学习?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是什么?参考答案选择题:1. D2. B3. C4. C5. D6. ABC7. B8. AB9. B 10. C11. B 12. B 13. C 14. D 15. ABC 16. B 17. D 18. D 19. B 20. A21. B 22. D 23. D 24. D 25. C 26. C 27. D 28. D 29. C 30. D问答题:1. 什么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生观?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个体差异和独特的学习方式。

教育新理念试题(简_答).doc

教育新理念试题(简_答).doc

《教育新理念》试题•、简述题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答: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

我们不仪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答: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

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柱威的五步教学法。

何为真实的问题?答: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其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

4、德国的赫尔巳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答:明了一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一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一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5、简述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文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文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捆调主观感受。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答:1999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足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介绍与新课程理念相关的试题,并提供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A. 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B. 学生以实践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C. 学生以背诵记忆为主,教师讲解为辅D. 教师以考试为主,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答案:B2.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C. 提高学生成绩D. 教育均衡发展答案:B3. 新课程理念的实施需要哪方面的支持?A. 仅需要学校的支持B. 仅需要教师的支持C. 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D. 不需要任何支持答案:C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1.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2.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

()答案:×3. 新课程理念不需要考试和评价。

()答案:×三、简答题根据你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实施和应用?答: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和应用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教学活动?答: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A、创新能力B、学习能力C、拼搏精神D、团结精神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B、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理念。

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

D、是否具有计划性。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4、解放初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苏联凯洛夫的(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学与发展》D、《教育学》5、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A、杜威B、蔡元培C、王国维D、陶行知6、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鹦鹉学舌、小僧念经”的原因最主要是:( )A、教学方法不当B、艺术教育观念不当C、教师艺术造诣不高D、都不是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A、1993年B、1999年C、2001年D、2003年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其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 )A、素质教育B、大众教育C、网络教育D、终身教育9、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 )A、知识的积累B、人际关系C、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D、上级领导的重视10、“修道之为教”是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其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老子C、庄子D、朱熹11、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 )A、孔子B、赫尔巴特C、柏拉图D、斯宾塞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美国的( )A、马斯洛B、萨特C、海德格尔D、布贝尔13、任何教育都是( )的结合。

A、功用性和理想性B、功利性和育人性C、协作性和教育性D、教育性和时代性14、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 )A、要形成教学意识B、要了解学生C、编写教材D、形成课程意识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2、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3、教学走向综合的理论基础是:()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

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

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

4、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美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培育对美的境界的追求B、不是所有的美的活动都具有美育的价值C、只要有利于美的精神的培育,人的一切活动和交往都是美育的素材D、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美育是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5、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强调:()A、以学生为本位B、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C、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D、以大众教育为本位6、知识经济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形态,它是()A、高科技经济B、道德经济C、创新经济D、全球化经济7、教育理想的种种思想包含()教育观。

A、人文主义B、科学主义C、社会理想主义D、浪漫主义8、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有几个教学步骤是()A、明了B、联想C、系统D、方法三、判断题1、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 )2、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 )3、研究性教学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因而是无计划的。

( )4、发展性是科学的本质。

( )5、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

( )6、本质上讲,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 )7、有运动不等于就有体育。

( )8、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 )9、只要课堂内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并不与升学矛盾。

( )1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课程结构的改变。

( )四、简答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3、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

4、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5、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6、谈谈你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五、论述题1、请结合你所教学科,谈谈你的学科教育观。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是什么?《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到题目中的括号里。

1、创造始于问题,这一至理名言是()提出来的。

A、杜威B、陶行知C、陈鹤琴D、布鲁纳2、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其内涵是()。

A、老师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B、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C、重视问题解决D、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3、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

A、客观性B、规定性C、不确定性D、永恒性4、循序渐进原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对于()尽快接触到学科前沿却成为障碍。

A、实践能力B、分析能力C、综合能力D、创新思维5、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的发展。

A、特长突出B、富有个性C、均衡D、一致6、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7、()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A、创新能力B、信息能力C、综合能力D、动手能力8、“和谐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A、昆体良B、苏格拉底C、孔子D、亚里士多德9、自我实现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的教育。

A、创造人格B、自尊C、品德D、知识10、罗杰斯提出了()教学法。

A、发现B、接受C、非指导性D、程序二、判断题(请将您的答案判断填入括号内,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2、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变成知识,这全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

()4、简而言之,课程意识就教什么的意识,教学意识就是怎么教的意识。

()5、课程教学中能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是素质教育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关键。

()6、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考试。

()7、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强调人的个性化。

()8、杜威构建了完整的自然教育理想,把儿童中心的思想推到了极致。

()9、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10、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上创新。

()三、简答题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

2、简述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四、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比较马斯洛的教育思想与罗斯杰的教育思想的异同。

2、新课程改革中有人认为知识最重要,知识经济时代更不能忽略知识教学;有人认为能力培养最重要,因为当今时代“知识爆炸”,知识是学不完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请结合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30分)材料:一天下午,前进中学办公室接到市教育局打来的电话。

下面是通话中的具体对话(市教育局简称市局,前进中学简称中学):市局:前进中学吗?中学:是啊。

市局:我是市教育局办公室。

明天上午市人大去你们学校检查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请作好准备。

中学:我们学校上午都在上课,检查素质教育请下午来吧,我们的活动都在下午。

请结合这则材料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三)一、正误判断题1、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2、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确定性和稳定性,因此,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也应是一成不变的。

( )3、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能力等同于创造能力,因此,“中国制造”等同于“中国创造”()4、创造性并不神秘,它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5、小孩子的好奇心源自于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6、“去问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实际上是“优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7、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实际上是什么都不懂的差生。

()8、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应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9、“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10、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11、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不必要追究它的过程。

更不能持怀疑的态度()。

12、世界是综合的,知识也是综合的,人为地将知识割裂开来,将专业分得越细,越会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13、在各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的人才。

()14、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提倡教师的专业化。

()15、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在高中阶段才能进行,不宜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倡。

()16、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答案的,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

()17、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但却不是惟计划的。

()18、所谓课程意识,最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因此,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样肯定能完成教学任务。

()19、知识结构是严谨的,容不得跳跃。

为了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我们不得跳格。

()20、社会建设对人才需求是多元的,我们提倡学生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

()21、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使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22、散点教学不利于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23、“人生有限,学海无边。

”我们提倡直线教学。

()24、散点教学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25、送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26、前沿性、跳跃式教学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

()27、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

()28、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29、“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指的是美术课、音乐课。

()30、学科知识分得越细越有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

()二、多项选择题1、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A、课堂教学B、活动课C、综合实践课D、体育课E、艺术课2、、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A、应试能力B、问题意识C、问题能力D、适应能力E、表达能力3、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