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备课讲稿
这句话什么意思?
一首词是要以有没有境界为 最高标准的。有境界的词,就自 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而 然出现有名的句子。五代、北宋 的词(风格、格调)独特的原因
就在这里。
何为境界?请从十则中找 出能阐释境界内涵的一则。
6.境非独谓景 物也,喜怒哀乐亦 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傅雷家书》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作于1908~1910年。 作者脱弃西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
பைடு நூலகம்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 批评中。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 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 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这是一首怀人词。
凤栖梧 柳 永:
(蝶 恋 花)
青 玉 案 辛 弃 疾: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 树。更吹落,星如 雨。宝马雕车香满 路。凤箫声动,玉 壶光转,一夜鱼龙 舞。 蛾儿雪柳黄 金缕,笑语盈盈暗 香去。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元夕:元宵节的夜上称元夕或元 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宝马雕车:华美的车马。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龙灯。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一、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 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 乡 。 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 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 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 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 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 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 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 《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 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 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品味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
品味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王国维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大学问家,他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三种什么境界?又该如何理解呢?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慢慢品味吧。
王国维通过深入思考和仔细琢磨,发现每个人在创业、做学问时,如果想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所谓三种境界就是借用宋词里的词句,来形容这三个阶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选自――宋晏殊[蝶恋花]。
王国维以寒风吹来,树叶凋零,表示人在创业或做学问初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迷茫和求索无门的痛苦。
这时候,需要的是头脑冷静,明确目标,坚定信念,总结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排除干扰,一往直前。
作用:第一境界也就是立志、下决心的阶段,为实现第二、第三境界奠定基础。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句选自――宋柳永[凤栖梧]。
描述人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仍然无怨无悔。
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不懈进取。
为了心中的理想,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作用:第二境界也是前进路上最困难、最漫长、最不容易坚持的阶段,第二境界的实质是执着追求,忘我奋斗。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
则是经过几多周折、多年磨练之后,逐渐成熟,终于豁然开朗,苦尽甘来,风雨过后看见彩虹,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
作用:第三境界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在第一第二阶段基础上的提升阶段,也是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阶段。
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
人生三境
人生三境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 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 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晏殊(991—1055),宋代文学 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 抚州)人。公元1005年(景德二 年)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兼枢密使。当时名臣范仲淹、富 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 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亦工诗善 文。其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 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 音韵协和,著有《珠玉词》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⑴,望极春愁⑵, 黯黯生天际⑶。草色烟光残照里⑷, 无言谁会凭栏意⑸。 拟把疏狂图一醉⑹,对酒当歌,强 乐还无味⑺。衣带渐宽终不悔⑻,为 伊消得人憔悴⑼。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 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 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⑼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青玉案⑴· 元夕⑵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 如雨⑷。宝马雕车香满路⑸。凤箫 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 ⑻。 蛾儿雪柳。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青玉⑴案:词牌名。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 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 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零落稀疏的样子。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词是:“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酝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暄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
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境界,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
辛弃疾的原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解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确立目标,定准方向此句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词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一位女子看上了一位理想中的男子,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天天站在高楼上远望,企盼着男子的归来。
这告诉我们:要先明白、弄清自己想要、想得到的是什么!这一步很重要,现在常常听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也就是这个道理,方向一旦清楚了,接下来很容易。
就拿炒股来说,开始选对一支股票你就赢了将近98%,接下来的你都不用怎么费心巴力,甚至都不用怎么操作,股票自然会飘红、刷刷刷地往上涨。
好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认准目标、把握好方向,就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更容易接近成功。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此句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词如下: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词的主要意思是:女子为相思所愁,外界的环境怎样变化自己都不在乎。
但自己被这相思纠缠折磨,自己并无意摆脱,而且还很享受,哪怕样貌渐渐憔悴不堪、骨头慢慢缩小,自己也绝不后悔懊恼担忧。
这告诉我们:有了目标方向之后,便朝着那儿去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不放弃,不服输,哪怕有天大的困难、痛苦的折磨,也要坚持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小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顽强地与生命做着斗争。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以及行动,让她后来成为了让全世界都尊敬的女强人。
她完全可以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为其努力奋斗,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由人服侍……可她选择的是与生命斗争,那么脆弱柔软的生命,却不屈服于生命给她安排的一切。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凡成大事者,必经此三境。
这三种境界皆出自宋词之中,自经出现便成为有大志,大抱负者的人生指导思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由词人被宋真宗赏识时所写。
这一句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必须先立志,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站的足够高你才能看清远方的路。
一个“独”字也写出了在立志变强的过程中必定是孤独的,这跟尼采的观点相同,只有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这句看似在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王国维要告诉我们的是坚持。
当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为了理想,就算满身伤痕又如何。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怎会轻易成功。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句也是写爱情。
王国维称其是人生最终之境与于辛弃疾之意有些矛盾,但也恰到好处,成大事者,注重积累,积小步,而千里。
只要努力去做,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豁然开朗,成功便在眼前。
境界之说只可意会,玄之又玄。
要想达到这人生三境的确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其一天碌碌无为,何不由此一试,感受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境界之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课堂PPT)
5
宗悫què立志
• 《宋书 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 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 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 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辛弃疾《青玉案·元 夕》)
15
解析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 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 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 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目标也终于 实现。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 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 熟蒂落。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 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16
12
悬梁刺股
•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 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 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 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 读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 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 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 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 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 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六国相印。
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词话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者:鄢俊慧黄毅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2期【摘要】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诗词中极具地位,其中的“境界说”更是王国维先生的高明之处,为世人所称道。
该文作者不仅对其作了细致分析,而且结合对它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王国维;人生;境界一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诗词中极具地位,不仅对传统词学进行了批判的终结与转变①,也开端了中国现代诗学,成为中国古典诗学终结的标志,对现代中国诗学转型有深远的影响②,亦为“现代美学”的研究奠基③,其中的“境界说”更是王国维先生的高明之处,为世人所称道。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诗文按原词解,是情感堆积、登高有感的酝酿期,对下文“望尽天涯路”做一种铺垫。
王国维则将此句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信念,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概貌,才能夯实成功的基础。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却不失得意人生的形象觊觎。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段词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亦作“蝶恋花”,是词调的不同名称,因梁简文帝诗有:“翻阶硖蝶恋花情”句故名,又名《一箩金》、《黄金楼》、《卷珠帘》等。
为双调,60字,仄韵④。
这句话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⑤,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被定义为得意人生的过渡境界,对事业、对理想,需保持执着追求,忘我的奋斗,朝着成功的彼岸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1、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目标高远.领悟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孜孜以求.追求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终成正果.贯通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把读书分成了三个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段话,我很早就知道了,可真正的理解确实花了不少的时间: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语自宋朝晏殊的《蝶恋花》,全文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描写的是凄苦的相思,王先生引的那句词译成现代白话文是:早晨起来,独自一个人登楼望远,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空阔,连远到天边的路也可以看到尽头,什么阻隔也没有。
于是才回想起昨晚的那个不眠之夜里听到的风声、落叶声,恍然悟出昨夜的西风肯定很厉害,一夜之间,竟然把树上的绿叶都吹尽了。
我的理解是,这段话讲的是领悟。
不管是读书做学问还是成就功名,第一个境界是领悟,不能领悟的话,书读了也白读,事情做得再多也是白费周章。
中国人很喜欢把事情玄化,领悟就是其中之一。
玄化到极致的,印象中,禅宗也许可以算是一个了。
禅宗有名言:禅是不能拿来讲的,禅宗是不立文字的。
可不能讲没有记载的禅怎么传下去呢?靠的就是领悟。
光看这个表述就挺玄的吧。
不管怎么说,我在这里也要不负责任一把了,关于这个第一层次靠自己领悟去吧。
第二层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语自宋朝柳永的《凤栖梧》,全文如下:伫倚危楼风细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三种境界各是什么意思?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意: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身处高楼之上,能够高瞻远瞩,看清方向以及道路的终点。
在人生的道路中,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看清形势以及发展的主要方向,才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出自宋代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释意: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
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执着地追求,坚持奋斗,继续前进。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自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释意: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找到人生的坦途大路。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了“三境界”这一概念,意指词人在创作词作时所表现出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初学未精”、“已有成就”和“已臻化境”。
首先是“初学未精”境界。
这个境界是指词人在学习词作的初期阶段,尚未完全掌握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在这个阶段,词人的作品往往还不够纯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王国维认为,这个阶段的作品虽然有些缺陷,但也有一种天真和纯粹的美感,给人以亲切感和温暖感。
接下来是“已有成就”境界。
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掌握了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较为优秀的词作。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更加完善和精致,展现出词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水平。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最后是“已臻化境”境界。
这个境界是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最高境界,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超越了技巧和形式的局限,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词人的作品在这个阶段不仅具有技巧和形式上的完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震撼。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被认为是真正的艺术之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从王国维对“三境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强调了词作的发展过程和境界的逐渐提升。
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词人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王国维认为,词人在创作过程中应该追求形式和技巧的完美,同时注重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符合标题中心扩展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三境界”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
虽然《人间词话》主要讨论了词作,但“三境界”的概念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同样适用。
比如,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也会经历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的过程。
刚开始学习绘画时,艺术家可能只能勉强描绘出形象,但随着不断的练习和探索,他们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更加精美和生动的作品。
当艺术家达到“已臻化境”的境界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完美,更能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引言:人间词话是指在中国文学史上,以讨论词曲为主题的文献形式,曾在明代成为流行的学术流派。
人间词话着重强调了表现人情世态的词曲艺术。
在人间词话中,人们提到了三种境界,即平常心、出世心和入世心。
这三种境界是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词曲艺术中追求的高度,它们代表了一种精神层次和审美标准。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三种境界在人间词话中的含义和价值。
一、平常心平常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淡泊的心态。
在词曲艺术中,平常心意味着词曲作品表现出的情感是真实而平和的。
它强调大家在创作或欣赏词曲时,应该追求一种平平淡淡的心境,不被过多的喜怒哀乐所左右。
平常心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非外界的激动和热闹。
它要求人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一份平和与平衡,从而使词曲作品更加质朴和真实。
二、出世心出世心是指超脱尘世之心,是一种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在人间词话中,将词曲作品中表达的出世心视为至高境界。
出世心通常体现为对世俗纷扰的超越和对高尚境界的追求。
出世心所追求的是超凡脱俗的境地,要超越俗世的琐碎和烦忧。
在创作和欣赏词曲时,出世心要求人们能够将自己的心灵与尘世间的繁琐分离,寻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三、入世心入世心是指心灵与尘世的融合,即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相结合。
入世心在词曲艺术中追求的是一种真实而饱满的表达。
入世心要求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词曲时,能够将自己的心情与尘世间的琐事相结合,使作品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
入世心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直接表达,它要求词曲作品能够反映出人生百态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细微差别,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
结论: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即平常心、出世心和入世心,代表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精神追求。
平常心强调平静和淡泊,出世心强调超脱和追求高尚,而入世心强调真实和接地气。
这三种境界在人间词话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审美体系。
它们在词曲艺术中的应用,使作品更具内涵和灵性,也给人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享受。
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_教育文摘
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文燕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若想成就大事,人生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
这段话也成了我们要干一番事业的励志名言。
王国维借助北宋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来说明追求理想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有明确的高远的目标,第二阶段要有坚韧的意志,持之以恒的决心,第三阶段表明实现理想的最高境界。
晏殊、柳永、辛弃疾这三位大词人,做梦也没想到,日后有一个人会把他们的诗句神奇的联系在一起,而且,成了励志名言。
这三句词出自不同年代的三位词人,这三首词的本意是不是王国维要表达的“人生境界”之说呢?我们不妨先了解这三位词人吧!第一境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首词是晏殊所写的《蝶恋花》,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从这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就能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离恨”,上阕写了他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下阕是从室内走到室外,他发现昨晚刮了一夜的秋风,以至于树上的叶子全部吹落了。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他一个人登上高楼,以前看不见天涯路,因为树枝繁叶茂,挡住了视线,而现在树叶刮没了,视线一下子拉长了,所以就能看到了远方。
后两句,他因为离别,想给怀念的人写封信,却不知故人在哪里?晏殊怀念的这个人是谁呢?这要从晏殊担任京兆尹时说起,晏殊家里经常有聚会,聚会时会请当时也很著名的词人张先来,张先喜欢填词,晏殊刚好纳了一个侍妾,这个侍妾非同一般,不仅颇有姿色,而且性情温顺,又能喝酒,而且她有优美的歌喉,由侍妾来唱张先的词,就把聚会推上了高潮。
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治学三境界:悬思——苦索——顿悟”2.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
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
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
第一境界: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王国维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境界: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
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
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人间词话三个境界的理解
人间词话三个境界的理解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著的一部词话集,其中提到了人间词话的三个境界。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借景抒怀、借景写情和借景咏志。
首先,借景抒怀是指在作品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绪。
这种境界下,词人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借助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将自己的心情与景物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这样的作品往往给人以深深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借景写情是指在作品中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词人对于爱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相结合,用景物来象征或映衬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种境界下,词人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描写,传达出对于情感的理解和思考,使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鸣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借景咏志是指在作品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词人对
于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和追求。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其中,用景物来象征或映衬自己对于
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这种境界下,词人通过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和表达,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总的来说,人间词话中的三个境界体现了词人在创作中对于自然、情感和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这些境界使词作更富有情感、思想和意义,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触动和
启迪。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理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的引用了三位大词人的名句来说明了做学问必须要经历的三境界。
从外人的角度看,也可看作是一个人要想在某件事上获得成功必须经历的三阶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在西风的狂吹下,枝繁叶茂的绿树也开始凋谢了,表示形式非常危急,环境十分恶劣,在这种状态下作者夜不成眠,辗转反侧,为自己前途命运无比担忧,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因此颓废,而是想要努力克服困难,力求上进,争取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
于是,作者愤然起身,独上高楼,高瞻远瞩,想要望尽天涯海角,找到前进的路。
在这一境界中,可以看做人涉世不久,对人生的无比迷茫,正如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
但是在迷茫中有多少人因此而坠入歧途,自暴自弃,人生路漫漫,我们也应该上下而求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如此艳丽之词,也被王国维拿来说明学问之事。
诗人所忧之事,是"相思",但相思到如此地步,我只有柳永能做到了,可见柳永真是一个重情之人。
联系到人生,做一件事能专一到这种地步,不成功都难。
继第一阶段的迷茫之后,在这一阶段中便有了目标了,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柳永想念女子一样,即使被折磨得瘦骨伶仃,形容憔悴,我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一往直前。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寻觅了千百次,却在无意间看到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在苦苦追寻,历经磨难之后,总算看到惊喜了,之前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困惑、苦恼中,甚至怀疑自己有没有选错目标,还该不该坚持下去,这些都很正常的,毕竟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呢?在这场旅途中,必定有很多人中途放弃,马云有句话说得好:"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王国维的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一、经典原文《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集大成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美学、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提出并用词句精彩的阐释了人生和事业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对于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境界,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之为经典。
二、经典感悟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独辟蹊径,成一家之言,提出了颇有影响的审美“境界说”—“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是全书的脉络、统领全书。
在“境界说”的框架中,王国维先生论及人生治学的三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取自晏殊的《蝶恋花》,原词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幙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牋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词本意是形容情感凋零,离人形单影吊、落寞惆怅。
王国维先生借用为第一境界,旨在王阐明: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取自柳永《凤栖梧》,原词如下:“竚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憑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王国维先生则借用为第二境界,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艰苦磨练,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取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原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先生借用为第三境界,旨在阐明,书山有路勤为径,坚忍不拔,终有所成。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水到渠成,便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本质上展现了成大事业、做学问中的立志、磨练和顿悟三个层次,这实质上体现了哲学中的量变质变原理。
王国维论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其实佛教也讲三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即是山,见水即是水”。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又体现了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
人生治学三境界——读《人间词话》近日偶读静安先生之《人间词话》,一时间心如醍醐灌顶般感触颇多。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实乃森罗万象、包举宇内之不世佳作。
《人间词话》中关于词作的一个中心论点即是“境界说”。
虽然全书通篇谈的是词作,但静安先生的笔触并没有一味的拘囿于理论,而是以一种睥睨万物的眼光将境界说的内在精髓衍生到了治学为人、世间百态等的方方面面。
其精彩绝伦之雄辩豪言,读来不由让人心潮澎湃,击案叫绝。
特别是其人生治学三境界之说,实乃言近旨远、词约义丰,当属海内孤篇、千古独步。
关于这三种境界的翔实论述,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开宗明义的写道:古今之成大事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论及这三种广为后人推崇的境界时,静安先生并没有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孤傲姿势,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几乎是妇孺皆知又意蕴深广的三句宋词予以阐述。
这样不仅使原本生硬枯燥的词学理论即刻显得栩栩如生起来,且让人在品味词作韵律的同时,也将人的心灵带进了某种似曾相识的唯美意境。
真正发人深省的哲理奥秘,,从不是也不该是故弄玄虚的。
第一种境界之词引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
从词的词牌名就可以推知这是一首情意缠绵的爱情词作,写的是待字闺中女子的离愁别怨。
可被静安先生引用于此,不仅没有显得牵强附会,反而进一步升华了所要表达的中心主旨。
这第一层境界说的是做学问成大事的人在万马齐喑之中,苦苦寻觅理想归宿和人生起点时的那种怅然若失、不知所措的凄苦悲楚。
尽管不知人生之凡将要驶向何方,可主人公并没有因此而心灰意冷、悲观厌世,而是更为激流勇进、奋发向上,即使是独上高楼,见碧树为西风所凋,满目尽是一派凄楚萧索,也不曾随波逐流、与世沉浮。
这种精神概括起来便是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忍不拔。
第二种境界之词取自北宋词人柳永的《凤栖梧》。
原词写得是痴男怨女彼此之间的情仇爱恨,极尽缠绵悱恻之能事。
静安先生之所以引用此句,大概是要说一个人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痛苦追逐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
而后为了理想抱负的实现,予以孜孜以求的忘我奋斗。
理想不是用来设定的,而是必须要全力以赴的为之身体力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荣辱成败,任何人的万丈高楼都必须要平地而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生的汪洋浩瀚之中,只有那些历经惊涛骇浪的弄潮儿,才能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种境界之词源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词的大意说的是除夕之夜苦寻走失同伴而不得,却在蓦然回首间偶然遇见。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历经一番大起大落,本以为希望渺茫,一切尽作灰飞烟灭。
谁曾想就在唉声叹气的刹那,却不在经意间幡然醒悟:这不正是我苦苦寻求的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蓦然回首都能豁然开朗,其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便是你先前为之付出了百倍千倍的拼搏努力。
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厚积才会薄发,水到才能渠成。
没有那一种成功是偶然的,看似举重若轻的功成名就,其后必定要经受炼狱般的持之以恒。
正如煤炭之于钻石:没人知道那瞬间的永恒怎样的赤炎烈火淬炼煅烧无独有偶。
冥冥之中静安先生提到的人生治学三境界与禅宗所说的悟道求索三境界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禅宗的悟道三境界是这样说的: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初见知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虽然二者一个讲的是人生治学,一个说的为禅宗之道,可静下心来细细玩味,便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微言大义之高屋建瓴。
静安先生写《人间词话》的时候,不过方才而立之年。
三十余岁而能有如此超然远见者,静安先生当是空前绝后。
由此我们也似乎可以证据确凿的断言:一个人的远见卓识不惟是年岁的高低长幼,只要有跋山涉水的凌云壮志,每个人都能欣赏的到否极泰来的旖旎光景。
若是再深一步的探讨研读,我们也会发现静安先生的人生治学三境界又与古人所倡导的读书求知三境界可谓是大同小异、殊途同归。
古人所说的有关读书的这三种境界,归纳起来大致为以下三点: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台上玩月。
总的意思是说:年少的时候读书,就像管中窥豹那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等到人至中年,对人世沉浮有了一定的切身体会后再去读书,仿佛立于宽绰开朗的庭中望月,信心满满的自以为弱水三千一瓢可见;可再到了耄耋之岁,人世的一切功名利禄均都烟消云散。
这个时候再回头感读书之道,真正的是如同台上玩月一般,用一种“坐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边云卷云舒”的超然心态来感悟人世的终极至理。
1927年初夏,及至天命之年的静安先生自沉于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一代国学大师就此黯然辞世。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毋庸置疑,静安先生之死是中国近代学术界无以弥补的巨大损失。
有关其之死因,历来众说纷纭。
可又有谁能说,失败的英雄不是英雄,落泪的壮士不是壮士呢?人生三境界——读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现代跨越古今、贯通中外的一代国学大师。
所学涉及文、史、哲、甲骨学、经学、文字学、美学等,可谓全才,惜乎最后自沉而逝,令人无限感慨。
王国维为一代大师,开创性建树自不在少,然而一般人所能得知的仅只是他的《人间词话》而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一段话,大大有名,明白不明白,恭维解读者甚重。
该段话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以晏殊、柳永、辛弃疾三首词中表达男女之情的佳句,来喻指三种人生境界,别开生面。
然而仔细思量,确实准确、深邃,发人深省。
你在那一境界呢?绝大部分人都以为自己在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也就是苦苦追求。
其实,在笔者看来,绝大部分人就在第一境界的开头“昨夜西风凋碧树”就停住了,换句话说,根本谈不上什么境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之前,那就是灯红酒绿、熙熙攘攘,人们都在追名逐利的欲望中,享受着那一份酸甜苦辣咸的所谓幸福、痛苦、成功、失败。
当繁华落尽、挫辱失败之时,几人想得起“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去思索生命为何而来的答案?象释迦牟尼身处繁华丛中而能感悟生老病死之苦,抛尽一切,苦修证道者,悠悠万古,寥寥无几啊。
苦中不知苦,人们生生世世就在重复着对名利情仇的执着。
能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者,就已经开始感悟人生之苦,开始追寻人生的真谛,开始觉悟。
天涯的尽头是什么?他或许已经看到,已经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他需要做的就是去证实去实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说追求的痛苦、执着和坚定。
一旦明了生命的真谛、自己的使命,必然要去追寻、去实现。
可这条路并不好走,甚至根本就看不见路,那一定要披荆斩棘、无怨无悔、忍难忍之事、行难行之行,在各种诱惑与退缩、动摇面前坚如磐石,才有可能進入第三境界。
很多人觉的自己也是终生孜孜以求,为了所谓个人的幸福,甚至不惜损害、伤害别人,不择手段。
这不就是第二境界吗?差之远矣。
你所追求的,无非就是权倾天下、腰缠万贯、美女垂青、名声高大,滚滚红尘之中,几人不是如此?何曾有碧树尽凋的触痛、独上高楼的思索、望尽天涯路的觉悟?第一尚未走出,哪来的更上层楼啊?其实,最难的还是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难,不在于“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已经是第二境界的事,上下求索,矢志不移,“虽九死其犹未悔”。
真正的难,在于那“募然回首”的舍尽一切的勇气和圆容无漏的大智慧,毕生追求历尽万难的生命之路,骤然间要你“回首”、放下,真是至苦至难之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