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三种境界

合集下载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际路”;其次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许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抱负、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方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冗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净无瑕,一切都是新奇的、生疏的,眼睛观察什么就是什么,你告知他这是山,他就熟悉了山;告知他这是水,他就熟悉了水,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洁,结果谁都不敢马上抢答,而是苦苦思考。

突然,一个6岁的小女孩争着说等于15,人们都向她投去异样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珍宝的答案正确时,人们才收回目光,并责备自己的思想太冗杂了,错过了抢答的时机。

这里说了一个简洁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冗杂了,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再轻易信任眼前的一切,而是专心、用脑去熟悉这个世界。

发觉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冗杂,感觉到社会并不那么单纯,现实也并不那么美妙,常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故称人生词三境界。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柳永的《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诗句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三种境界也可以用一段有禅机的语言来说明: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

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人生三种境界”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

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执着的追求、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一境界”原出晏殊(991--1055)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1、尼采说过:“人需要一个目标,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目标明确,才能让我们有了明确的选择,无论它有多高。

任何时候都要看准这个目标,用它来激励自己,让它作为一种永远的动力。

比如说你定一个喜欢住的城市,喜欢去的学校,喜欢学的专业,然后用这一年你去苦拼。

目标既要有恒定性又要有渐进性。

哪个是长期目标,哪些是短期目标,要制定清楚。

我的大学是什么?每次考试我进步几名?同学们,你们要知道,长期而远大的目标就是靠着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实现而逐步实现的。

《韩非子·喻志》上说:“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深层含义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深层含义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白话文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

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

原词白话文原意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

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白话文原意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此句本来是说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

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意喻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人生三境

人生三境
人生三境
人生三境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 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 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晏殊(991—1055),宋代文学 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 抚州)人。公元1005年(景德二 年)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兼枢密使。当时名臣范仲淹、富 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 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亦工诗善 文。其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 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 音韵协和,著有《珠玉词》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⑴,望极春愁⑵, 黯黯生天际⑶。草色烟光残照里⑷, 无言谁会凭栏意⑸。 拟把疏狂图一醉⑹,对酒当歌,强 乐还无味⑺。衣带渐宽终不悔⑻,为 伊消得人憔悴⑼。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 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 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⑼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青玉案⑴· 元夕⑵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 如雨⑷。宝马雕车香满路⑸。凤箫 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 ⑻。 蛾儿雪柳。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青玉⑴案:词牌名。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 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 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零落稀疏的样子。

王国维三个境界的古诗

王国维三个境界的古诗

王国维三个境界的古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意思是说,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词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最后两句词,意思是说,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其词表现了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句诗词十分熟悉,它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中的最后四句,意思是说,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而这词也被梁启超称其“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人间词话》这部名著,但是你知道它里面探讨的有三种境界吗?这三种境界代表着人生追求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地聊聊这三种境界,也许这样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第一种境界就是“凡尘”。

《人间词话》是由宋朝的陆游编纂而成的,在这部名著中,作者提出了“凡尘”这一概念,把了解宇宙的缘起摆在人们的生活中。

凡尘有四种,即果熟、果熟法、果熟言、果熟物,它们都是指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

凡尘和天人形成了对立的两种境界,它们是再特定情况之下统一起来的一个整体。

因此,凡尘的本质是一种哲学思想,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换句话说,凡尘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遗忘自己的凡夫俗子本性,把我们的生活放在物质的视野里。

第二种境界就是“披星戴月”,也称为“超越凡尘”。

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境界,指的是通过思想、行为一般人所不能触及的深层次体验和意识。

披星戴月提倡我们要洞悉自己的内在并一心修炼精神,以达到超越凡尘的境界。

披星戴月强调的是明晰自己的伟大抱负,修行清心、共享慈悲,以此达到超超凡尘之目标。

第三种境界就是“寂寞苍生”,指的是我们在凡尘与披星戴月之间的一种承受。

它的意思是在承受苦难的同时,我们应当维护我们的灵魂,在忠于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对周围的关爱。

因此,在“寂寞苍生”的境界中,我们可以更加真诚的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以及宇宙的秩序,探索自己的灵魂,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这也就是《人间词话》所指出的“寂寞苍生”这一境界状态。

总之,《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三种境界,即凡尘、披星戴月以及寂寞苍生,它们代表了我们追求的意义,也提醒着我们要忠于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

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生,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1、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目标高远.领悟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孜孜以求.追求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终成正果.贯通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把读书分成了三个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段话,我很早就知道了,可真正的理解确实花了不少的时间: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语自宋朝晏殊的《蝶恋花》,全文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描写的是凄苦的相思,王先生引的那句词译成现代白话文是:早晨起来,独自一个人登楼望远,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空阔,连远到天边的路也可以看到尽头,什么阻隔也没有。

于是才回想起昨晚的那个不眠之夜里听到的风声、落叶声,恍然悟出昨夜的西风肯定很厉害,一夜之间,竟然把树上的绿叶都吹尽了。

我的理解是,这段话讲的是领悟。

不管是读书做学问还是成就功名,第一个境界是领悟,不能领悟的话,书读了也白读,事情做得再多也是白费周章。

中国人很喜欢把事情玄化,领悟就是其中之一。

玄化到极致的,印象中,禅宗也许可以算是一个了。

禅宗有名言:禅是不能拿来讲的,禅宗是不立文字的。

可不能讲没有记载的禅怎么传下去呢?靠的就是领悟。

光看这个表述就挺玄的吧。

不管怎么说,我在这里也要不负责任一把了,关于这个第一层次靠自己领悟去吧。

第二层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语自宋朝柳永的《凤栖梧》,全文如下:伫倚危楼风细细。

王国维三重境界

王国维三重境界

王国维三重境界其实,“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一位通才,不仅跨越古今而成名,也是中西文化而自铸伟辞的一代国学大师。

王国维之学所涉及文、史、哲、甲骨学、经学、文字学、美学等,真可谓全才,配得上“国学大师”之名号。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

他能横穿词海纵跨年代把先人的词解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

若非曾经“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又怎能“为伊憔悴”而“衣带渐宽”呢?如非“终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见得“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呢?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

人生三层境界的诗

人生三层境界的诗

人生三层境界的诗
人生三层境界通常指的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这三种境界分别是“立”、“守”、“得”,分别用三句诗来形容:
1.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意为昨夜的秋风吹落了树上的绿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远方的天涯路。

此句表达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勇往直前。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句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意为为了心中的理想,即使衣带渐宽也不后悔,宁愿为它消得人憔悴。

此句表达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此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意为在众人中寻找了千百遍,突然回头,发现那个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此句表达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经过努力和坚持,最终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三句诗分别表达了“立”、“守”、“得”三种境界,强调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以及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这三种境界不仅适用于事业和学问的追求,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意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了“三境界”这一概念,意指词人在创作词作时所表现出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初学未精”、“已有成就”和“已臻化境”。

首先是“初学未精”境界。

这个境界是指词人在学习词作的初期阶段,尚未完全掌握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在这个阶段,词人的作品往往还不够纯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王国维认为,这个阶段的作品虽然有些缺陷,但也有一种天真和纯粹的美感,给人以亲切感和温暖感。

接下来是“已有成就”境界。

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掌握了词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较为优秀的词作。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更加完善和精致,展现出词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水平。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最后是“已臻化境”境界。

这个境界是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最高境界,词人在这个境界中已经超越了技巧和形式的局限,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词人的作品在这个阶段不仅具有技巧和形式上的完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震撼。

这个境界下的作品被认为是真正的艺术之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从王国维对“三境界”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强调了词作的发展过程和境界的逐渐提升。

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词人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王国维认为,词人在创作过程中应该追求形式和技巧的完美,同时注重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符合标题中心扩展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三境界”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

虽然《人间词话》主要讨论了词作,但“三境界”的概念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同样适用。

比如,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也会经历从初学未精到已有成就再到已臻化境的过程。

刚开始学习绘画时,艺术家可能只能勉强描绘出形象,但随着不断的练习和探索,他们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出更加精美和生动的作品。

当艺术家达到“已臻化境”的境界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完美,更能够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王国维之三种境界(教学用)

王国维之三种境界(教学用)

• 而关键在于第二境界,这不纯粹是意志的磨练,还 是一种人生的考验。
王国维《人间词话》 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 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 悔,为伊消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一夜秋风,吹尽了树叶,独自登上高楼,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 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 而此处是指:一个人治学,首先要高瞻远瞩,立志高远。这一境界是 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原指深情专注于意中人,为了她,骨瘦形销,衣带渐宽,绝不反 悔。 而我们呢,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学’消得人憔悴”。即要冥 思苦虑,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热切地、不惜一切地追求着 所思。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对“成大事业、千人群中只寻找那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正在没有什么希望 之时。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 她!没有错,她还未归去,正在那里等待! 这里是指,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一朝顿悟,发前人 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汗水赢来的掌声, 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鲜花。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引言:人间词话是指在中国文学史上,以讨论词曲为主题的文献形式,曾在明代成为流行的学术流派。

人间词话着重强调了表现人情世态的词曲艺术。

在人间词话中,人们提到了三种境界,即平常心、出世心和入世心。

这三种境界是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词曲艺术中追求的高度,它们代表了一种精神层次和审美标准。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三种境界在人间词话中的含义和价值。

一、平常心平常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淡泊的心态。

在词曲艺术中,平常心意味着词曲作品表现出的情感是真实而平和的。

它强调大家在创作或欣赏词曲时,应该追求一种平平淡淡的心境,不被过多的喜怒哀乐所左右。

平常心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非外界的激动和热闹。

它要求人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一份平和与平衡,从而使词曲作品更加质朴和真实。

二、出世心出世心是指超脱尘世之心,是一种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在人间词话中,将词曲作品中表达的出世心视为至高境界。

出世心通常体现为对世俗纷扰的超越和对高尚境界的追求。

出世心所追求的是超凡脱俗的境地,要超越俗世的琐碎和烦忧。

在创作和欣赏词曲时,出世心要求人们能够将自己的心灵与尘世间的繁琐分离,寻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三、入世心入世心是指心灵与尘世的融合,即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相结合。

入世心在词曲艺术中追求的是一种真实而饱满的表达。

入世心要求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词曲时,能够将自己的心情与尘世间的琐事相结合,使作品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

入世心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直接表达,它要求词曲作品能够反映出人生百态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细微差别,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

结论: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即平常心、出世心和入世心,代表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精神追求。

平常心强调平静和淡泊,出世心强调超脱和追求高尚,而入世心强调真实和接地气。

这三种境界在人间词话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审美体系。

它们在词曲艺术中的应用,使作品更具内涵和灵性,也给人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享受。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解读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写的一本诗词理论著作,主要探讨了山水诗、田园诗和悲凉诗三种词的境界。

这三种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表现方式,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下面我将对这三种境界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是山水诗,它以山水为题材,表现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山水诗注重描绘山川河流、云雾烟霭等景观,以及人物在这些景观中与自然交融的情感。

山水诗的境界主要包括景物描写、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景物描写要以准确、细腻的语言表达出山水的形态、色彩和动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水的美。

情感表达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使读者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意境营造则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修辞手法来创造出独特的诗境,让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

山水诗的境界高低主要取决于诗人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艺术想象力。

第二是田园诗,它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现农村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田园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田园生活的宁静、宜人之美。

田园诗的境界主要包括景物描写、人物塑造和情感体现。

景物描写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田园的风光、人物的生活和劳动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

人物塑造要通过对农民的描写来展现他们的智慧、勤劳和本真的品质,以及他们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情感体现是田园诗的重要特点,要通过对生活琐碎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出淳朴的情感和宜人的心境。

田园诗的境界高低主要取决于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感悟和情感的真实表达。

最后是悲凉诗,它以悲凉、哀怨的情感为主题,表现人生的苦难和悲哀。

悲凉诗追求情感的痛切和思想的辩证,通过揭示人生的无常和不幸来唤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悲凉诗的境界主要包括情感表达、思想深度和表现手法。

情感表达要以悲愤、哀怨的情绪来打动读者,使他们感受到诗人的痛苦和无奈。

思想深度要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审视来引发读者对存在与意义的反思。

表现手法在悲凉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通过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手法来创造出令人震撼的效果。

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_教育文摘

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_教育文摘

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读《人间词话》,闲话人生的三种境界文燕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若想成就大事,人生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

这段话也成了我们要干一番事业的励志名言。

王国维借助北宋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来说明追求理想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有明确的高远的目标,第二阶段要有坚韧的意志,持之以恒的决心,第三阶段表明实现理想的最高境界。

晏殊、柳永、辛弃疾这三位大词人,做梦也没想到,日后有一个人会把他们的诗句神奇的联系在一起,而且,成了励志名言。

这三句词出自不同年代的三位词人,这三首词的本意是不是王国维要表达的“人生境界”之说呢?我们不妨先了解这三位词人吧!第一境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首词是晏殊所写的《蝶恋花》,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从这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就能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离恨”,上阕写了他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下阕是从室内走到室外,他发现昨晚刮了一夜的秋风,以至于树上的叶子全部吹落了。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他一个人登上高楼,以前看不见天涯路,因为树枝繁叶茂,挡住了视线,而现在树叶刮没了,视线一下子拉长了,所以就能看到了远方。

后两句,他因为离别,想给怀念的人写封信,却不知故人在哪里?晏殊怀念的这个人是谁呢?这要从晏殊担任京兆尹时说起,晏殊家里经常有聚会,聚会时会请当时也很著名的词人张先来,张先喜欢填词,晏殊刚好纳了一个侍妾,这个侍妾非同一般,不仅颇有姿色,而且性情温顺,又能喝酒,而且她有优美的歌喉,由侍妾来唱张先的词,就把聚会推上了高潮。

人间词话三个境界的理解

人间词话三个境界的理解

人间词话三个境界的理解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著的一部词话集,其中提到了人间词话的三个境界。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借景抒怀、借景写情和借景咏志。

首先,借景抒怀是指在作品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绪。

这种境界下,词人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借助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将自己的心情与景物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这样的作品往往给人以深深的情感共鸣,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借景写情是指在作品中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词人对于爱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相结合,用景物来象征或映衬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种境界下,词人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描写,传达出对于情感的理解和思考,使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鸣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借景咏志是指在作品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词人对
于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和追求。

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其中,用景物来象征或映衬自己对于
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这种境界下,词人通过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和表达,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总的来说,人间词话中的三个境界体现了词人在创作中对于自然、情感和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这些境界使词作更富有情感、思想和意义,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触动和
启迪。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感悟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感悟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感悟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句摘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刚上大学的我们,经历过高中时期的残酷考验,三年里我们都面临很多挑战,承受着高考带来的强大压力。

有的学生在奋斗途中逐渐消沉,自信心慢慢被磨灭,而有的学生越挫越勇,最终金榜题名,一鸣惊人,此为“昨夜西风凋碧树”,此中的西风,指的是高考。

毕竟刚进入大学,离开曾经生活的城市,独自前往一个未知而又陌生的地方读书,心中总会充满迷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执着的追求和明确的目标,学会独自思考什么是自己的人生追求,为此做好人生规划,确定长期以及短期的目标。

此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中的“高楼”,指的是大学。

“天涯路”指代自己的人生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句摘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目前正在读大二的我,其实渐渐感悟到学习与生活的不易,在学习上,虽然不像曾经高中时期那样早五晚十,早出晚归的辛苦地读书,但是大学时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我感到压力很大,生活中不得不使我拿出像高中时期的拼搏状态,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为之劳累辛苦以至于渐渐消瘦下去也无所谓。

此为“人憔悴”。

坚定不移、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心甘情愿的经历一番艰苦的奋斗后虽然憔悴消瘦但仍然无怨无悔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这就叫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句摘自宋代词人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指在努力拼搏奋斗的过程中,一直向前进,向上攀,以至于在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目标。

我认为,“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的“他”指代的是在拼搏的过程中我们自己所设立的理想。

当我们经历过第二境界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那种坚定不移,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心甘情愿的经历中摆脱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猛然发现,其实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三境界

王国维的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

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

项羽豪气
• 项羽年少时,项梁曾教他读书,项羽学了没多久 便厌倦了;后梁又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 梁大怒!籍曰:“读书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学武不过能敌得过一人,既要学便学万人敌!” 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 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项羽力能扛 (读音gāng,音“钢”)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 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 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 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 也(我可以取代他)。”
悬梁刺股
•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 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 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 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 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 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 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 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 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六国相印。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解析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 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 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 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站得高看得远。说明他 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 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 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确定目 标,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 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与三境界
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该书的理论核心。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看到的、作者未必有的这三种境界,听起来玄而又玄,实际上是说的是开始、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可以放在事业、生活等任何一个领域。

第一境:理想与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孜孜以求、坚韧不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历尽磨难,走向成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