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初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初中数学研究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以下是一些初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1. 理清思路: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清思路。
仔细阅读问题,明确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条件。
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和条件,确定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这样可以避免在解题过程中迷失方向,并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2. 利用已知信息: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会给出一些已知信息。
这些已知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推导和得出解题的答案。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并将其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 设变量和方程:在一些数学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变量和方程来简化问题。
通过设立合适的变量代替问题中的未知数,并利用已知信息建立方程,我们可以将原来的复杂问题转化为更简洁的数学表达式,从而更容易解决问题。
4. 直观图像法:对于一些几何问题或图形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绘制直观的图像来帮助解题。
通过画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并得到一些直观的思路和结论,从而更便于解决问题。
5. 分解和组合法:有些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分解和组合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然后分别解决这些子问题,并将它们的结果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逐步推进解题的过程,并最终求得整个问题的解答。
6. 反证法和逻辑推理:在一些证明性问题中,我们可以运用反证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解题。
通过假设反面的情况,然后进行推理和推导,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以上是一些初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掌握这些策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将能够提高我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希望这些策略能对你有所帮助!总字数:203。
初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初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1. 读懂题目:开始解决数学问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
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和要求。
特别是要注意数学符号的含义,确
保自己对问题的需求清楚明确。
2. 理清问题思路:在理解题目后,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解题
的思路和方法。
可以根据已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经验,尝试着将问
题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3. 列出步骤: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操作。
在开始解题之前,可以先列出一份解题步骤的计划,帮助自
己清晰地组织思路和实施解题过程。
4. 试图求解:根据理清的思路和列出的步骤,尝试着求解问题。
可以运用已学的数学方法和公式,以及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推
算和计算。
5. 检查答案:在解答完毕后,应该对答案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可以通过再次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验证,或者寻找其他解题思路对结果进行对比。
6. 总结经验: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并归纳自己的解题经验。
分析解题的成功和失败,并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类似问题。
通过总结经验,可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采用上述的初中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以更加有条理和高效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和应用。
六年级解决问题策略 数学
六年级解决问题策略数学一、鸡兔同笼类型。
1. 鸡兔同笼,共有头30个,足86只,求鸡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 假设法:假设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2×30 = 60只。
但实际有86只脚,多出来的脚是因为把兔当成鸡,每只兔少算了4 - 2=2只脚。
总共少算的脚数为86 - 60 = 26只,所以兔的数量是26÷2 = 13只,鸡的数量就是30 - 13 = 17只。
2. 笼子里有鸡和兔共12只,共有脚32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 同样用假设法。
假设全是兔,脚的总数就是4×12 = 48只。
实际有32只脚,多算了48 - 32 = 16只脚。
因为把鸡当成兔,每只多算了4 - 2 = 2只脚,所以鸡的数量是16÷2 = 8只,兔的数量就是12 - 8 = 4只。
二、替换策略类型。
3.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解析:- 因为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所以可以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
那么相当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 + 3=9个小杯。
小杯容量为720÷9 = 80毫升,大杯容量就是80×3 = 240毫升。
4. 用3辆大卡车和5辆小卡车一次正好运走一批货物,共42.5吨。
已知每辆大卡车比每辆小卡车多运2.5吨。
每辆大卡车和小卡车各运多少吨?- 解析:- 假设全是小卡车,因为每辆大卡车比小卡车多运2.5吨,3辆大卡车换成小卡车就少运3×2.5 = 7.5吨。
那么货物总量就变为42.5-7.5 = 35吨,小卡车的辆数是3 + 5 = 8辆,所以小卡车每辆运35÷8 = 4.375吨,大卡车每辆运4.375+2.5 = 6.875吨。
三、工程问题类型(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5.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完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字和运算符号的认识往往比较抽象,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主动性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缺乏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的能力。
尤其是难题和解题方法的引导,往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3. 学生口算计算能力不足口算是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础,但是很多学生在口算能力上存在欠缺,无法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无法做到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二、解决策略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实际应用教学等,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设计有趣的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使学生愿意动脑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
2. 加强数学计算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学计算的理解性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规则和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计算的应用,增强对数学计算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计算问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能力。
3. 提高学生口算计算能力针对学生口算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口算训练、口算游戏等,每天安排专门的口算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口算练习,提高他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进行口算练习,培养他们的快速计算能力。
4.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教辅资料和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1-6年级知识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1-6年级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1-6年级知识点:一、数学问题:1. 加减法问题:- 加减法口诀:根据年级不同,可以适当调整口诀的难度。
例如,一年级可以使用简单的口诀:"加法是往右加,减法是往左减";二年级可以使用稍复杂的口诀:"同加同减不变化,差异相差相加"。
- 进位和借位:解决加法或减法中的进位和借位问题,可以使用宝箱进出法等具体方法。
2. 乘除法问题:- 乘法口诀表:要求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表,能够灵活运用。
- 乘法分配律和除法简便运算:对于较复杂的乘除法,可以通过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和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 约分和分数计算:能够进行分数的约分和加减乘除的计算,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语文问题:1. 阅读理解问题:- 预测法和猜词猜意:通过标题、插图等来预测文章的内容;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陌生词语时,可以猜测词义或意思。
- 分段阅读和标记法:将长篇文章分段读,读完一段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段落的大意,并在文章上标记重点内容。
2. 写作问题:- 写作框架和思维导图:学会使用写作框架和制作思维导图来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对于记叙文,可以将故事按照“开头-事件-结尾”的框架进行组织;对于说明文,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要点和组织思路。
- 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变换:学会使用丰富多样的词语和句式,提升文章的表达力。
三、英语问题:1. 单词拼写问题:- 认真拼写:培养学生认真抄写和默写单词的习惯,注意单词形式和拼写规则。
- 同音异形词和易错词:学习同音异形词和易错词的拼写和用法。
2. 语法问题:- 语法规则记忆和运用:学习常见的语法规则,能够正确运用到写作和句子构造中。
以上只是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相关参考内容,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确定。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和方法。
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一、画图的策略。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符号的性质和运算的推理可能会有困难。
解题时,引导他们在纸上画画,画一幅画,可以拓展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关键,了解解题的方法。
所以,画图应该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解题策略,尤其是对于用算术解题的小学生。
为什么画画的策略很重要?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可以弥补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不足,逐步提高思维水平。
常见的绘制方法有:直观、线段、示意图、思维导图、集合图等。
二、推理的策略。
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是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人的思维方式。
推理是数学中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包括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理的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依靠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得出一些结果。
演绎推理基于定义、公式、规则等。
,来证明和计算。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多采用合情推理。
比如常用的假设法、设数法等。
以往数学教学中常说的“分析法”与“综合法”,都是简单的推理。
三、尝试调整的策略。
尝试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当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先猜一猜。
如果猜测的结果合理但不符合要求,那就把结果放到问题中去考虑,进一步调整,找到答案。
小学数学学习中常用的表格法、枚举法、筛选法,其实都是尝试调整的策略。
比如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鸡兔的数量来计算对应的腿数,就是这个策略。
四、模拟操作的策略。
模拟操作是通过探索性的动手操作活动,模拟问题情境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这种策略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解决火车过桥问题时,让学生用铅笔盒当桥,用自己的笔当火车,自己模拟火车过桥。
通过对类似问题的模拟,直观地展示了这种不清晰的数量关系,这种问题很容易理解和解决。
当然,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而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解题的五种策略
数学解题的五种策略
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
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五种常见的解题策略:
1. 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首先,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将其逐一列出,并根据其定义和关系归纳整理。
2. 画图或图表:有些问题需要用图表来表示,例如线段、角度等。
绘制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进而推导出解题方法。
3. 利用类比: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类似问题的解法来解决新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发现问题之间的相似之处,借鉴之前学习过的方法和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4. 分解步骤:如果问题较为复杂,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多个步骤逐一解决。
每个步骤都需要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各步骤的结果相互联系起来得出最终的结论。
5. 反证法:有些问题难以直接得到答案,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反证法来解决问题。
我们假设答案不正确,然后通过推导和证明来证明假设不成立,进而得到正确答案。
以上是五种常见的解题策略。
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耐心、细心和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
谨慎思考和细致分析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教学准备:小棒、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
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
比一比谁最厉害?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打印:板书:一一列举2、揭示课题: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引发列举需要。
出示例题:(小黑板出示)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1)创设情景: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师:围的时候要考虑什么?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2)猜猜看会有几种围法。
(3)动手操作:师: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并记录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①汇报交流:生1:长8,宽1米。
生2:长5,宽4米。
……②师:如果是180根栅栏用小棒摆又会怎么样?生1:用小棒摆有点烦。
生2: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板书:重复、遗漏)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2、运用填表列举(1) 出示表格:师:用表格列举长和宽的和会怎样?生:长和宽的和一定是9米。
(打印表格每人一张)(2)师:一共列举出多少种围法?师:比较学生两种围法(有顺序和无顺序)哪种好? 板书:有序师:用表格列举与摆小棒相比有什么好处?生:不重复,不遗漏。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五大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五大策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育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五大策略。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分类整理和问题转化等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问题建模问题建模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际场景的过程。
通过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建模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强化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思路。
通过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如逆向思维、试错法、归纳法等,可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激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互相配合,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五、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练习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各种问题类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等,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注重问题建模、强化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问题解决习惯,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五步方法策略
数学问题解决五步方法策略
简介
数学问题解决五步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用于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这五个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和解决。
步骤一:理解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首先要全面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限制。
阅读问题陈述并尝试对其进行概括,确保自己对问题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步骤二:制定计划
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计划是解题的关键步骤。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法或策略。
可以考虑使用图表、图形、公式等工具来帮助分析问题。
步骤三:执行计划
在这一步骤中,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始执行解决问题的步骤。
根据所选的方法,依次进行计算、推理、验证等操作。
确保每一步
都严谨而准确,避免出现错误。
步骤四:回顾和检查
一旦解决方案被找到,并且数学问题被认为已经解决,就需要
进行回顾和检查。
仔细检查所得结果是否与问题要求一致,并验证
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
最后一步是对解决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回顾解题的过程,思
考解题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使用的方法是否有效。
通过反思,可以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方式。
结论
数学问题解决五步方法策略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一个简单而
有效的步骤指南。
通过充分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
和检查以及总结和反思,学生可以更有条理地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并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这一方法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策略一】理清思路解决数学问题,第一步是要理清思路。
在解题之前,可以先读清题目,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思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可以用文字、图表或其他方式来梳理思路,在心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解题路线。
【策略二】分析问题在理清思路之后,需要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就是要把问题拆解成更小的部分,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将问题分解成更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列方程、画图等方式,将问题形象化,找出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策略三】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同一类问题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例如,对于运算题可以选择竖式计算或列式计算等不同的方法。
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避免死记硬背。
【策略四】多角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它们的优劣,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同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逆向思维、推广思维等,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策略五】验算和复核解决数学问题后,需要进行验算和复核。
验算是指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径,对得到的答案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复核是指对题目的要求进行检查,确保每个要求都已经得到了满足。
通过验算和复核,可以避免因粗心或计算错误导致答案的错误。
【策略六】积极交流探讨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积极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是很重要的。
可以与同学共同探讨解题思路,互相帮助发现解题错误或更好的解题方法。
同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策略七】反思总结最后,解决完数学问题后,要进行反思总结。
可以回顾解题的过程,思考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要总结解题的经验和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和解题提供参考。
通过反思总结,可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数学计算理解不深,学习兴趣不高,错误率较高等。
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解决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我们来看一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数学计算理解不深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并不深刻。
他们可能只是机械地进行加减乘除,而缺乏对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题目时就束手无策,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问题二: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数学计算可能会显得单调乏味,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并不高。
他们可能会觉得很枯燥,难以专心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问题三:错误率较高在数学计算的学习中,学生们的错误率相对较高。
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为什么学生会犯错,如何避免这些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度。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谜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计算的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更主动地去参与到数学计算的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解决策略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计算的教学,我们不仅仅需要学生去记住计算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数学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让学生多进行一些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数学计算有更深的理解。
解决策略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针对这些错误,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纠正。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通过及时的纠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计算的知识,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解决策略四: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巩固和拓展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常常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数学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一、主动思考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
当遇到问题时,他们应该学会停下来思考,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回顾已学知识、运用数学思维等方式,主动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这种主动思考的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提问与交流在遇到难题时,学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提出自己的疑问。
与他人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与同学们共同讨论问题,也能促进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氛围。
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来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除了课本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他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数学学习网站、数学辅导书籍等资源。
通过使用这些资源,学生可以找到更多的例题、习题和解题方法,拓宽自己的数学知识面。
四、创造性解决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应该培养创造性思维。
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尝试和实践,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与总结每次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学生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
他们可以回顾解题的过程,思考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有效。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六、培养耐心与毅力数学学习需要付出较高的耐心和毅力。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这时,他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不懈地思考和尝试,不轻易放弃。
只有通过坚持不断地努力,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并取得进步。
总之,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采用主动思考、提问与交流、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创造性解决问题、反思与总结以及培养耐心与毅力等策略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10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10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1一、教学目标: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3本27元小军5本元(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五本故事书:9×5=45(元)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
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2、交流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技巧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技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问题解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呢?这就需要掌握一些策略与技巧。
一、认真审题是关键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审题。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审题时,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有 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 5 个,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在这道题中,条件是“小明有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 5 个”,问题是“小红有多少个苹果”。
只有清楚地理解了这些,才能进行后续的解题。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比如“一共”“比……多”“比……少”“平均”等,这些关键词往往决定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分析数量关系是核心在理解了题目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析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数学问题的核心,只有正确地分析出数量关系,才能找到解题的方法。
例如,“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60 千米,行驶了 3 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这道题中,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是每小时 60 千米,时间是 3 小时,所以路程就是 60×3 = 180 千米。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比如,“小明和小红共有 30 本书,小明的书比小红多 10 本,请问小明和小红各有多少本书?”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直观地表示出两人书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
三、选择合适的解法是重点分析完数量关系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解法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解法有算术法和方程法。
算术法是小学生最早接触到的解法,它比较直观,容易理解。
比如,“一个数的 3 倍是 15,这个数是多少?”可以用 15÷3 = 5 来解决。
方程法则是一种更抽象、更通用的解法。
解决数学难题的10个方法
解决数学难题的10个方法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科,尤其是在面对难题时更是如此。
但是,要解决数学难题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在本文中,我将向你介绍10个方法,帮助你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
方法1:梳理题目要求当面对一个数学难题时,第一步是仔细梳理题目要求。
阅读题目并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要急于求解,先确保自己对问题的需求和要求有着清晰的理解。
方法2:创造清晰的思维框架在解决数学难题时,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非常重要。
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和理解问题的关键要素。
你可以使用图表、表格或者流程图等工具来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将问题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方法3:寻找问题的线索有时候,数学问题可能并不是那么直观。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寻找问题的线索。
这些线索可能包括已知条件、问题的形式和我们已经学过的相关理论。
通过寻找线索,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4: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有时候,数学难题并没有一种标准的解题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这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方法5:寻求帮助如果你对某个数学难题感到困惑,不要害怕寻求帮助。
你可以向老师、同学或者家长请教,也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的资料和解答。
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可以帮助你拓宽思路,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从而更好地解决难题。
方法6:注重细节在解决数学难题时,注重细节非常重要。
有时候,问题的答案可能隐藏在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中。
因此,在求解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关键的信息。
方法7:分解问题有些数学难题可能非常复杂,一次解决整个问题可能会让人望而生畏。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问题拆分成更小的子问题,逐个解决。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问题的复杂性,还可以逐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为解决整个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8:动手实践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一、理解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是充分理解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问题陈述复杂或模糊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梳理问题,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条件和限制。
可以通过画图、列式、定义变量等方式来帮助理解问题,确保在解题时不会偏离问题的本质。
二、归纳总结在学习数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记住公式和定理,更应该注重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用场景。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之前学过的类似问题的解题思路,节省时间和精力。
同时,归纳总结也是回顾和巩固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
三、建立数学模型数学问题往往可以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问题,同时也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框架,指导我们解决问题。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需要合理假设,简化问题,将问题的要素和中间变量用数学符号表示,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
四、寻找解题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
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例如,有些问题适合使用归纳法,有些问题适合使用逆向思维,有些问题适合使用数学推理等等。
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实践和思考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思考。
单纯地掌握解题方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实际问题中反复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数学原理,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
六、交流和合作数学学习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数学教师教学解决关键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数学教师教学解决关键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1、情景教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要从实际出发。
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中去学习。
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更能让学生去融入到环境中,自主的去学习。
运用情景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教学。
数学的教学不能只是限于课堂老师的授课,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学生不仅要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
通过一些活动,学生可以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再进行概括总结,探讨事物的规律。
其实这也是一个以现有知识和经验去主动建构的过程,无形之中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3、开放式教学。
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进行自主与合作交流。
而不再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
通过开放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遇到问题不再只是局限于老师所教的方法,他们懂得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散思维去解决问题,这样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信息教学。
现在,网络媒体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上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教学中进行诸如动画演示这样的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还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软件进行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良好教态,促成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
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
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
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数学最基本的解问题的策略11种
小学数学最基本的解问题的策略11种一、加法的种类:(2种)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
(求和用加法)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二、减法有3种: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求剩余用减法)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
(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三、乘法有2种: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
求总数。
(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四、除法有4种:1.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2.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数)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常见的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有:1、列表的策略。
这个策略适用于信息复杂,信息之间关系模糊的问题,把信息以表格形式列出来,容易观察和理顺问题的条件,发现解题的方法。
例,周长为12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2、画图的策略。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这种策略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例,小明和小英一共有24张卡片,小明送给小英5张卡片后两人一样多。
小明有多少张卡片?小英有多少张卡片?3、一一列举的策略。
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往往比较困难,如果联系生活经验,用列举的方法就能比较容易地解决问题。
有写有2,5,0,0的四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的四位数有哪些?其中连一个零都不读的是?只读一个零的是?4、假设、替换的策略。
对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的方法可解的问题,就可尝试按问题中的条件去假设、替换,得到一个答案,然后把答案代入问题中去验证。
5、转化的策略。
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更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研究
(一)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作为问题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不同于简单的练习,它不是简单的经过精加工的、封闭的、条件充分的、答案唯一的数学题目。
它往往为学生提供一种情境,这种情境或表现为内容的现实性,与学生的经验相连;或表现为问题的现实性,属于开放型、结构不良的、经过了简单的数学化的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考价值。
当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去掉情境中的非数学的要素,发现并提炼出问题。
同时,对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即分析问题存在的范畴、情境中提供的可用的材料、联想以往的问题解决经验、初步制定问题解决的计划,选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例如:在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设计中,在导入阶段:教师先出示一个灯泡图,提问:“你能测它的体积吗?”再引出故事,爱迪生和阿普顿是怎样测灯泡体积的,最后,小结并板书课题。
教师的第一问题促使大多数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继而紧张地思考,期待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再通过一则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学生来说,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建“空中楼阁”。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策略的认识,在以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已经初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学生往往关注具体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缺乏应有的思考。
这样设计,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促进其积极思考。
(二)新授阶段
第一、关注策略形成的过程,体验策略的价值
“问题解决”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
它从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过程和结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
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策略能否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需要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去经历、体验、感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实施计划、调整计划、再施计划、问题解决等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为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应用某种策略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中,将策略变为己有。
例如: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有一道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 张艳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操作,明确长方形周长是18米,推导出长和宽的和是9米。
接着,通过小组操作找出不同围法;再引导学生在填表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一列举”的具体思考方法,并能在小组里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最后让学生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在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中,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和宽的数值越接近,它的面积就越大。
在此教学过程,学生运用操作、列表或画图的方法,不仅初步感知了“一一列举”策略的作用,而且有助于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
同时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体现了策略与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掌握策略习得的方法
受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的更多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教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装进学生的口袋,装进学生的脑袋。
他们的教学效益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由于对问题解决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上,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上,都没有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中的体验与反思作为关注点。
显然,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间接知识的获得,而非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活动的经历。
教学的目标不是使学生获取某一具体策略,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探索策略的形成过程,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学习不仅是一个不断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活动经验的过程。
当一个问题解决后,静下来回顾一下:我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怎样解决的?教师或同学的什么思路对我有启发?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会怎样做?而不会怎样做?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关注了反思,经常地引导学生反思上述问题,学生自然会形成反思的习惯,这也将大大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策略,从而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切实地加强。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法》的教学片断:当学生总结出三种转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在这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转化法”这种策略的形成的过程。
在共同得出三种转化的方法后,出现如下对话: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3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生1:都是把乙杯的果汁倒还给甲杯的。
生2:都是先求出两杯现在的果汁,再把乙杯里的倒还给甲杯的。
生3:不同的是方法,相同的都是知道现在的求原来的,而且三种方法都是把乙杯的40毫升倒还给甲杯,再求出两杯果汁有多少毫升。
师:不管刚才同学们是用图、表格还是用算式来表示,其实都是根据现在两杯果汁都是200毫升,把倒给乙杯的40毫升还给甲杯,从而找到原来两杯果汁的毫升数。
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
生:玩牌与倒果汁,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已知事情发展的结果,根据事情的变化回过头去找到事情的起始状态。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回顾与反思是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进行筛选从而优化形成策略的一个过程。
当学生呈现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有一个集体交流、比较、发现本质联系的过程,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所组织的两次回顾与反思:“请同学们观察这3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这一交流回顾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对策略进行筛选及优化的过程。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这个问题把刚才所解决的玩牌游戏和果汁问题联系起来考虑,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类问题的特点,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
(三)巩固阶段:设计层次性练习,巩固学生形成的策略
数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作为策略性知识,要指导学生的思维,必须实现从“陈述性”向“程序性”转化,转化的较有效办法是“变式练习”,即通过改变策略适用的无关条件,让学生辨明不变的要素——思维策略的必要条件,从而提高策略掌握水平的一种练习安排。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要求有层次,并且呈现方式要多样。
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体验应用策略解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练习的设计可分三个层次: 一是模仿性练习,即呈现归一问题情境,目的是巩固新知识;二是变化性练习,呈现归总问题情境,目的是通过问题变化,进一步体验解题策略的具体优势,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避免学生照搬例题的解题模式;三是综合性练习, 提供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灵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适当增加训练量, 注意变化问题情境, 时常提醒学生应用解题策略, 使学生在应用策略的过程中形成策略。
例如:在陈英红老师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时安排这样的练习:
师:学校打算购买一些教学和生活用品,商店里的视频上正播放着相关的信息(大屏幕滚动播放价格信息)。
足球:每个56元椅子:3把100元
排球:每个42元黑板擦:10个20元
粉笔:20盒46元办公桌:2张150元
拖把:一把39元篮球每个48元
计算机:一个24元扫帚:3把10元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请大家来解决问题。
(电脑出示)
1、体育组买6个足球的钱,正好可以买几个篮球?
2、学校买7张办公桌共用去多少元?
3、学校用124元可以买多少个黑板檫?
4、每班发3把扫帚,可以发给24个班。
如果每班发4把,可以发给几个班?
师:每个学习小组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先认真读题,想想需要收集什么信息,怎样整理?
陈英红老师在课的末尾出示这道综合性练习,使训练形式多样、新颖,层次分明,目的明确,始终
围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
在探究、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如何根据问题收集整理信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比较充分地感知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练习,对列表法这一策略进行集中强化训练,以加深学生对策略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对策略的认识更深刻,逐步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使学生深切体会列表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神奇作用,并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能适时应用。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离不开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它是为了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训练,提高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提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的教学研究,旨在反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可操作性的促进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形成的指导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实践,逐步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