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问题_二_从马汉的海权论到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1103西方地缘政治学G
地缘政治学依据各种地理要素,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战略军备等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此种观点也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吸收。
地图:民族、经济与地形…
1、地缘政治学及其研究内容
思考:学术思想如此发展,阅读重要吗?
快速浏览!
16C法国的博丹明确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地理环境决定着人民和国家的特性。18C法国的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认为:气候与土壤等环境因素决定了法律、风俗、宗教、勇敢与懦弱…他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下页:克伦提出“地缘政治学”概念
1938、1948中国地缘战略区位形势
日本核电站分布图
2、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赫卡托斯开始从欧、亚、非洲大格局考察希腊政治。前5世纪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分析了希腊城邦自然条件对其社会政治生活的不同影响。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了人口、面积、位置、气候等对城邦发展的影响。前1世纪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博把整个地球分成若干块,研究地理对政治的影响…
麦金德(Maekinder,1861-1947)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大陆心脏”说(1904年)
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图示
3、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1941)
梅尼克“边缘地带说”图示
太 平 洋
下页:2、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二、有关海权、陆权、空权的四种理论
1、马汉的“海洋中心”说(1890)2、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1904)3、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说(1941) 4、空权论(1921)
地缘政治学总结
一、地缘政治学释义(一)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的早期源流1.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城邦其人口和土地面积都应该适中,理想国家应该有一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它必须处于温带,从军事角度考虑,它应该是敌军难以进入而居民却容易外出的。
2.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博丹指出,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与国家政体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孟德斯鸠把自然条件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等等结合起来,称之为“法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他的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为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二)地缘政治学的创立1.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1897年,拉采尔出版了《地理政治学》一书,提出了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框架—虽然他自己尚未使用“地缘政治学”一词。
明确地把国家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为这本著作的主题。
他认为国家乃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因而,与自然界的所有有机体一样,它必然地具有必须适应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一面,又必须具有不断生长发育,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的一面。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成就,也就相应的具有两个方面的标准:第一,看它是否能够成功地适应它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第二,作为一个“空间有机体”,看它是否能够通过不断的领土扩张而增强自身的力量。
“生存空间论”2.瑞典人契伦于1901年出版了《国家有机体》一书,就是在这本书中,他首创了“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
他建立一种全新的国家理论—国家的有机体论。
契伦提出了有关国家的5个重要的变量:地缘政治,经济政治,人口政治,社会政治和法律政治。
In brief:把国家作为一个地理有机体来认识和研究的科学。
二、地缘政治论的不同理论景观(一)马汉与海权论1.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航海史学家。
1890年发表《1660-1783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系统提出了海权理论。
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因为地球上有75%的面积被广大的水域占据,陆地面积仅占25%。
【doc】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
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第l9卷第2期2010年6月世界地理研究WORLDREGIONALSTUDIESV o1.19.No.2Jun.,2010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孔小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27)摘要:地缘政治具有多重涵义,本文概括为地缘政治学理论,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活动三个方面.地缘政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若干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在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过程中,地缘政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地缘政治理论塑造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地缘政治现实是国家制定对外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活动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关键词:地缘政治;涵义;理论;安全战略中图分类号:K901.4文献标识码:A在地缘政治研究过程中,国内外学术界对地缘政治的涵义及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长期以来争论不已.虽然地缘政治学从理论产生到形成发展的一百年中历经兴衰荣辱,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本文试图在阐述地缘政治涵义和其主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地缘政治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以说明地缘政治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发挥的重要影响.1地缘政治的涵义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地缘政治的若干解释.在英文中,"geopolitic"一词既可指地缘政治理论,亦可指地缘政治现实,其涵义具有多重性.在中文文献中,相关的词主要有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政治两个,前者的涵义相对单一,而后者则是个复合概念.前苏联学者拉祖瓦耶夫提出地缘政治学三种含义:第一,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地理对政治的影响;第二,把地缘政治学推广到列强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上,最一般的是,人们称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为地缘政治.第三,认为地缘政治学首先反映了国际舞台上争取权力的斗争同地理的联系,地缘政治学收稿日期:2010一O卜29:修订日期:201O—O4—20作者简介:孔小惠(1977一),女,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E-mail:********************.cn①英3~"geopolitics"来自德文的"geopolitik".现在geopolitik一般多指德国地缘政治学.在我国学者翻译英国学者杰弗里?帕着的《二十世纪西方地理政治思想》一书中,为区别这二词的不同含义,将geopolitik翻译成地缘政治学,把geopolitics翻译成地理政治学.而实际上这两个词是同义的.可参见王恩涌等:《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页.在当前国内有关地缘政治研究的学术资料中,已经普遍都把geopolitics译为地缘政治学.世界地理研究l9卷被看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美国学者奥图赛尔(Gearoid0.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有多个含义,他归纳如下:第一,用作描述对特定地区或问题的概览,以便把握被认定为外部事实的明显特征.在这种用法下,地缘政治学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分析工具.如,关于x的地缘政治,X可以指石油,资源,能源,信息,中东,中美洲,欧洲等.第二,地缘政治几乎是现实政治的同义语.图阿塞尔认为这几乎全部来自基辛格的遗产.基辛格用地缘政治来描述他力求在世界政治中维持"有利的均衡"的努力.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不含任何意识形态(或感情)色彩的马基亚维利主义的方法.第三,作为大战略的同义语.这一视角是关于地理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作用.该视角把永久的地理因素视为国家行为的驱动力].由于地缘政治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五个视角②.还有学者认为地缘政治概念具有地缘政治现实和地缘政治学两个层面的含义[3].本文在审视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涵义形形色色的解释后,把地缘政治所具有的涵义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种分析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或分析工具,或者是其研究成果,即地缘政治学理论.人们通过对地缘政治现实要素的理解,形成观察和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视角,思想框架,研究方法等,即形成地缘政治理论,这些思想,观点,分析方法,理论等综合起来构成了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包含地理的和政治的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地缘政治学家对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定义普遍都强调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如法国学者皮埃尔?伽罗瓦认为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际上权力政治学与其奉行的地理范围之间的关系]."法国着名政治家雷蒙?阿隆认为,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是''把外交一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一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而引起的对外交态度的解释,从地理的角度加以系统化[5]".美国地理学家,"系统政治地理学"的作者M?格拉斯纳(MartinIraGlassner)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地缘政治学基本上与为发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地理信息和地理观点的应用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讲,地缘政治学可被称为应用政治地理学j,'.格雷(ColinS.Gray)和斯洛恩把它解释为"一种空间关系与历史成因的理论,由此演绎出主张当代和未来政治与各种地理概念密切关联的解释."它"把历史与成熟的理论化能力相结合,其结果历来是一种有力的分析框架口]."对于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有的学者强调在地理因素的基础上考察国家或国际政治.发明"地缘政治"一词的瑞典政治学家契伦把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83".李义虎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在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统合或结合的基础上对国际政治空间现象所做的系统研究,作为一种理论,就其延伸影响来讲,涉及到国际关系的政治地理因素和国家对外政策(包括军事战略)的地理因素."综上所述,地缘政治理论可以被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在地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某种特定利益,借助于政治权力来规定和实现自身权利或利益的战略理论.第二,影响国际政治的若干地缘政治要素.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y)指出:"地缘政治是指那些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情况的地理因素的相互结合,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_l…."这里,他强调的是影响政治的地理因2期孔小惠: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21 素.影响国际政治的地缘政治要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家地缘政治要素,包括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表明国家在地球上的方位:位于地球的南方还是北方,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地处世界热点范围还是远离是非地区.幅员形状是狭长型还是类似圆形,是紧凑型还是松散型.地形特征是指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如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均处于中纬度气候湿润温暖的平原江河地带等自然环境良好地区.第二个方面是区域地缘政治因素,主要包括邻国状况,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等. 邻国状况是指邻国是大是小,是强是弱等.一国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既指国家相互之间包括距离,防卫在内的地理关系,又指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根本利益来思考,所形成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战略关系.第三个方面是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全球地缘政治因素主要通过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来表现出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对国际事务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等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之间形成的具有全局性的稳定的力量对比及其基本状态.第三,以追求权力为目标的地缘政治活动.地缘政治活动是指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影响来追求权力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互动.尼桑卡(H.S.S.Nissanka)认为,地缘政治概念的"中心是为权力而进行的持续斗争, 其焦点是理解和研究各国为获得政治权力与保持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所作的各种努力[."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国际政治在本质上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在一个缺乏规则或规则不健全的国际社会中,不可能自觉形成公平合理的体制和原则对行为体进行公正的利益分配,权力成为决定利益分配的最高原则和根本手段,因此追求权力成为各国的本能和政策目标.由于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权力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的,受行为体的位置,空间,资源等地理因素限制,因此,追求在空间,资源,基地等地理环境方面的优势和有利地位成为地缘政治的主要内容,使地缘政治演变为围绕大陆,海洋,天空等空问主导权,石油,矿产,粮食等资源支配权和战略要地,海洋通道等基地控制权的争斗,其实质是行为体之间特别是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纵观国际政治发展史,对资源的争夺是国际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动因.甚至有学者认为,"资源是地缘政治学说演绎的逻辑起点[1z],'.地缘政治斗争的内容主要有口]:(1)通过对地理空间的控制,谋求霸权或国际关系主导权.包括统治或领导世界的能力,在全球或地区格局中的主导或优势地位,以及通过空间实现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控制能力等.(2)通过对资源,贸易,市场,运输线,领土,海洋等关键地理要素的占有或控制,既加强国际政治权力,又获得现实利益,增强国力.22世界地理研究l9卷(3)通过建立地域安全体系,如建立势力范围,缓冲地带等,或作出均势格局安排,谋求有利于自身安全的地缘环境.地缘政治斗争是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国家间政治关系产生深刻而具体的影响.例如中东地区战乱不断的深层原因就是这一地区蕴藏着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0%以上,"只要人类尚未发现可以替代石油的更为有效的新能源,中东地区就难以平静n..2地缘政治主要理论地缘政治学从其20世纪初产生到形成,经过一百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多种学说和理论.对国家安全战略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有"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海权论"的创始人也是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海军将领马汉(AlfredThayerMahan).他在1890年出版的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集中地阐述了其海权论思想.马海权论"的中心论点是: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任何一个国家或联盟,如果能够控制公海,就能控制世界的贸易和财富,从而控制全世界.一个国家获得这种地位的能力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陆地形态,领土范围和,人口数量,民众特征和政府特征六个方面条件.富有进取心的国家必须在世界各地进行贸易,依靠海洋去获取海外的原料,市场和基地,而海洋是自然赐予的便捷通道.所以,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具有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必要时能够垄断海上贸易,为此须建设一支在国内外拥有作战基地,并有庞大商船队辅助保障的海洋力量.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HalfordJ.Mackinder)创立了与海权论相对的"陆权论".他认为,如果由于早期的海上船运技术优于陆上交通技术,使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占优势,那么,随着陆上交通技术的发展,如铁路的铺设,内燃机车的出现,现代公路和铁路网的建成,从而改变了"人与世界上大部分现实的关系",加强了欧亚大陆国家的优势地位.在其1904年皇家地理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中,麦金德提出了"枢纽地带'概念.他把欧亚大陆中心的内陆地区命名为枢纽地带,相信它是世界政治的枢纽;把紧绕在枢纽地带外的环形地区称为内新月形地带,包括欧洲,中东,印度和中国在内;内新月形地带以外是外新月形地区,包括欧亚大陆边缘的英国,日本及其他诸岛,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大洋洲和整个美洲.1919年,麦金德发表了《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文,继续坚持他强调欧亚大陆核心地区重要性的观点和陆权优势的信念,但枢纽地带"的概念做了修改.他把欧亚核心区的范围向西扩大,并用"心脏地带"概念代替原来的"枢纽地带",把欧,亚,非三大陆统称为"世界岛".他认为,东欧在欧亚大陆内部占据十分独特的重要位置,它是俄国从心脏地带进入中欧,德国向东进入心脏地带的通道.他提出: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1.美国国际关系研究者,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NicholasSpykman)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超越麦金德理论的"边缘地带".斯皮克曼在《和平地理学》一书中提出,东半球的势力冲突有四类:一是在大陆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二是在边缘地带内的各势力之间;三是海洋势力与大陆沿岸之间;四是西半球的参与.他认为边缘地带比心脏地带更重要,边缘地2期孔小惠: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23带在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力量都超过心脏地带,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边缘地带;世界的基本矛盾并不是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的对抗,相反,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都是通过海权国家与陆权国家联合击败边缘地带国家实现的.斯皮克曼据此提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着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着世界的命运[]."意大利将军杜黑在其着作4空权》等书中提出"空权论",他认为"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E16],'.在空中领域,飞机成为了人类战争的新的独特手段.制空权的获得是取胜的关键.从战略态势上讲,"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只有依靠一支能夺得制空权的空军,国防才能保证.因此,我们应给予空军足够的重视,逐步削减陆海军部队,同时相应增强空军部队,直至空军增强到足以夺取制空权为止.同时,要想掌握制空权,有必要在能找到敌方航空器和生产它的一切地点上予以摧毁和破坏,但是,无论陆军或海军都无助于进行这种活动,所以,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绝对必要.杜黑的空权论及所阐述的各种原则极大地影响了二战期间意大利和德国的空战战略.空权论对美国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米歇尔将军那里得到了证实[1J,'.3地缘政治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从诞生时起,地缘政治学就包含着为国家安全战略而运用地理学的内涵.有些学者认为地缘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奥图泰尔把地缘政治学作为大战略的同义语,认为地缘政治学体现了大战略的思维方法,而不是治理国家艺术的日常的策略性操作.大战略关注的是事务的实质和重大的恒变量.地缘政治学体现了依据地理因素的恒久而制定大战略的思考.地缘政治学成为大战略制定和执行的一种方法.当今时代,忽视地缘政治理论的指导作用,将会"导致国家威望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Is1,,.美国着名战略理论家柯林斯(JohnCollins)认为,大战略理论分为海洋学派,大陆学派和航天学派等_l.可以明显看出,柯林斯把大战略直接等同于地缘政治.还有一些学者用"地缘战略',这个词说明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布热津斯基指出:"地缘政治是指那些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情况的有关地理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相互结合,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战略是指全面而有计划地采取某些措施以实现某一中心目标,或指具有军事意义的重要资本;地缘战略则是将其战略考虑与地缘政治考虑合二为一[1."地缘政治对国家安全战略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呢?本文把地缘政治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3.1地缘政治理论塑造了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地缘政治理论塑造了政策制定者的观念和行为,因为它们阐明的地缘政治视角是某个特定政治目标的补充.首先,地缘政治学家本身参与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当中.地缘政治理论很大程度上是为国家安全战略服务的.麦金德的经历是学术或"形式''地缘政治与国家政策或"实际"地缘政治结合的若干实例之一:他是英国第一个设有地理系的牛津大学地理系的系主任与地理教授,后来,他还担任过着名的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长.此外,他还是英国国会议员,英国枢密院顾问兼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英外交部的英驻南俄(SouthRussia)高级专员.世界地理研究l9卷在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参与国家对外战略制定的情况更多.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本身是地缘政治学家,他们又是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者,他们能将地缘政治理论的多个流派兼收并蓄,贯彻到美国对外战略的实践中.其次,西方政治家在制定国家安全战略过程中受到地缘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杰弗里?帕克(GeoffreyParker)曾指出:"在本世纪内(20世纪)学究式的思想家与注重实际的务实的人物之间常有联系","大家所公认的一些很有影响力的西方政治家已充分发挥地理政治学的观点为他们的政治和国际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些政治家包括西奥多?罗斯福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寇松,白里安,丘吉尔,戴高乐,贝文,基辛格和尼克松.他们都积极参与和促进被他们视为各自最大利益的活动[8]."3.2地缘政治现实因素是国家制定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现实因素是国家制定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既是本国自然环境基本特点的重要体现,也是该国制定和实施其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他自身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它对外部世界的特定需求和自身国家利益的具体内涵.正如柯林?格雷指出的,"国家利益可以用地缘政治的语言来表达.地理位置及其关系~直包含着塑造和帮助指导国家安全政策的逻辑[2"."斯皮克曼提出,地缘政治'应用于根据地理要素来筹划一个国家的安全政策"."它所要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在某种地理形势下,要保证安全,最好奉行什么样的政策?它的独特分析方式是利用地理要素来帮助制定适当的政策,以达到某种正当的目的]." 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基本现实决定着其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和特点.一般来说,海洋大国必然追求海上力量的强大并力图保证海上重要通道的畅通,如西班牙,英国.而陆海复合国家因为要发展海上和陆上两个方向通常面临着战略选择的两难和战略资源的分散化等困境㈣.国家的幅员,国土形状都对国家安全战略产生影响.一国的形状是期战略形势中的一项重大要素.以色列领土紧凑,缺乏纵深,这使得一种进攻导向的,先发制人的战略成了差不多绝对必需;相反,俄国广泛伸展的辽阔疆域使它的传统战略成为可能,那就是在一场持久的防卫战争中以空间换取时间].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主要利用他国资源和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来支持经济发展,这类国家从本国的地缘状况出发制定对外战略,往往带有浓厚的侵略性和扩张性.客观地分析,资源丰富,国土广袤,国内市场比较发达,地理位置相对比较优越的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日本的战略决策者清楚地看到,日本的安全面临着许多地理方面的缺陷:国家空间狭小,战略纵深极其有限;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对外依赖严重;资源产地,市场与日本之间的联系依靠漫长的海上运输线;人口,经济,交通高度集中,能力脆弱.这些特征造成了日本安全环境的脆弱性,深刻地制约着日本的安全战略.因而,日本以确保本土不受侵犯,保证获得足够而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对市场的占有,保证海上运输线的畅通,作为其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3.3地缘政治斗争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地缘政治学的任务就是为政治家们确定战略斗争的地理方向,区域范围和结局预测.《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geopolitics的概念时说明:"地缘政治理论家们指出某些因素对决定国策的重要性,诸如:获得自然疆界,通往海上通道,据有战略要地等等]."2期孑L小惠: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25 地缘政治斗争是国家对外安全战略重要部分的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在俄罗斯对外安全战略中,夺取出海口这一地缘政治内容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历史角度看,沙俄帝国的前身莫斯科公国曾经是位于欧洲平原中部的内陆国家,与距离最近的波罗的海相距600~800公里,距南方黑海远达1000公里.为打破地理上的限制,获得同外部国家的直接通商权,俄国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发动了立沃尼亚战争.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沙皇俄国输掉了这场战争,但他的至理名言"波罗的海的海水贵重如同黄金"却使其后继者铭记在心,并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为了夺取黑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首先率军远征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克里木汗国,虽然最终未能完全达到使之臣服的目的,但却夺取了通向黑海的亚速港.随后,彼得一世又是把目光投向波罗的海,发动了针对瑞典的北方战争,经过20多年的激烈较量,俄国终于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迫使瑞典签定了《尼什塔特条约》.根据该条约俄国获得了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阿的一部分,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在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出海口.在它之后俄国历代沙皇又为此发动了无数次的战争,最终形成了辖控两海,两洋的海上强国.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利用外交手段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苏联,战争后期占领日本北方四岛等历史事实,都无不说明这种传统的地缘政治斗争内容的历史延续性.俄罗斯独立后,无论是从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自由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着书立说宣称要"在印度洋里洗靴子"的狂热言行看,还是从其执政。
地缘政治初解
美国对海权论的运用
1、马汉的海权论是海权国家的立国之本,其对战略要点和 交通要道的控制论更多的是从军事角度,仅仅依照这个理 论施行并不足以真的统治世界。
2、美国人并非没有意识到单纯依靠这些战略要点并不足以 控制世界,他需要找出潜在的对手合纵连横,以让事态朝 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边缘地带理论
1、谁(以武力或是和平方式)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 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最有潜 质的地区; 2、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潜质的地区,谁就能成为欧亚 大陆上的世界强国; 3、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美国 世界超强的有力挑战者。
欧亚大陆地缘结构图
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特点。
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也是最有潜力的地区其共同特点有: 1、都应该处在大陆的边缘,一面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或 说心脏地带)相连。
这一条三个地区都符合,所不同的是中国在古典时期结束 将自己的版图扩充到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使自己额外获 得了比其他两地区更多的战略空间;
大的“世界岛”,美洲大陆是另外一个岛屿,澳洲则是较小的一个岛 屿。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主要政治、经济力量的集中地域,也是人 口众多、面积庞大的连贯性区域,加之欧亚大陆是世界性文化、宗教 和价值观念的诞生地,因此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发展的地理枢纽地带。)
——世界岛理论合理的解释了历史上蒙古和俄国的强大
世界岛示意图
中国崛起路线图
中国周边环境应对 1、日本能从美国在东方的桥头堡的身份中获得较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 益,难以拉拢。且正如苏联控制古巴时希望古巴是个强国,美国控制 古巴时希望古巴是个弱国。中国对日本只能打压。 2、澳大利亚如前文所说相对日本和美国离心力较大。且一个强大的中国 对其空间不会造成太大挤压。它也乐于和中国合作获取经济利益。对 于他,中国可以拉拢。 3、加强同东南亚的合作,由于地理的接近,可以同时运用经济、政治甚 至军事手段,尽力形成一个小团体,尽力排除其他大国的干扰。 4、广结善缘,往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区渗透。依靠以前占据的据点,各 个击破。 3与4是两个矛盾的手法,各国都在做。这就要看各自的操作水平。中 国现在是实力上升期,两者做的都还不错。
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解构——基于人海关系分析框架
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解构——基于人海关系分析框架摘要∶海洋地缘政治探讨国家政治活动与海洋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极大的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本文构建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分析框架,探讨人海关系要素构成和国家与海洋互动机制,梳理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进路径、内容构成和阶段特征。
国家意志和需求、国家文化基因、技术变革是驱动国家与海洋关系互动的主要因素,中西方国家在人海关系演化过程中均呈现'以陆涉海,以海养陆'以陆拓海,以海通陆''以海制陆,海陆冲突''陆海统筹'等阶段性特征。
现实主义与和合主义、冲突扩张与消极保守、全球视野与华夏中心在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变中形成鲜明对比。
未来中国需把握好批判继承和改造借鉴的辩证关系,形成海洋命运共同体范畴下的海洋地缘思想集合,丰富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理论体系。
关键词∶政治地理学;海洋地缘政治;人海关系;国家海洋地缘空间;海洋地缘政治思想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14);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18JJD79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6YJC790080)作者简介∶彭飞(1986-),男,山西阳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海洋地缘政治与海洋经济。
E-mail: **************通讯作者∶韩增林(1956-),男,山东商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地理。
来源:地理研究2021年第一期1 引言地缘政治是探讨地理与政治间互动关系的法则',海洋地缘政治则关注人类政治事象与海洋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从国家形态产生之初的部落城邦,到15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世界趋于整体化发展,人类文明对海洋的认知,经历了由活动范围的'边际'到文明间接触的'媒介',再到国家间博弈'场所'的一系列变化回,海洋的政治经济意义始终和国家的国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地缘政治理论总结
1、地缘政治理论是把地理因素与政治结合在一起研究国际政治的一门学问。
主要内容包括:(1)地理位置和空间对国家安全、政治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2)国际政治中地理因素对国家间相互关系产生重要影响(3)地缘政治可以扩展国家权力空间(4)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地缘环境的利用方式。
这一概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人类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为前身,由瑞典地理学家契伦首创,用以表述国家政治权力的地缘基础。
著名的地缘政治理论有马汉的海权理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区学说、杜黑的空权理论、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理论以及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生存空间理论曾为希特勒政权进行对外侵略所利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边缘地带理论对美国遏制战略也产生重大影响。
至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仍旧值得关注。
2、海权论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理论家和海军历史学家马汉创立的,主张要拥有并运用优势的海军和其它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已方的战略目的的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1)海洋对于濒海国家是极端重要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增强海上实力控制海上交通要道(2)国家海上实力的强弱取决于国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性格、政府政策六大要素。
(3)制海权在海战中甚至在战争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有正确的作战指导(4)根据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加勒比海、太平洋、大西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海权论适应了当时美国垄断资本重新瓜分世界的政治需要,也反映了一些海军建设和海战的共同规律,对美、英、日等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具有重大影响。
3、麦金德哈尔福德.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为英国近代地理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著有《历史的心理枢轴》、《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等。
1887年被任命为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
他认为地理学是探索人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而且认为历史、地理分别研究时间和空间二者密不可分。
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问题研究_从马汉的海权论到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问题研究[1]——从马汉的海权论到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刘中民* 黎兴亚**【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海权、陆权及其二者的关系构成了地缘政治理论嬗变中被各派理论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以往关于海权理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对马汉海权论的评介,而对其他学派和学者对海权及其相关问题却一直缺乏系统的分析。
因此,本文以地缘政治理论为线索,梳理了近代以来各种地缘政治理论中关于海权、海权与陆权关系的分析,并就海权理论对国际政治现实的分析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地缘政治 海权 陆权地缘政治分析一直是认识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近百年来各种地缘政治理论观点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西方各国地缘政治的战略思维和政策制定。
在地缘政治学说各流派中,尤其以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陆权论”,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影响为巨。
海权、陆权及其二者的关系构成了地缘政治理论嬗变中各派理论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以往关于海权理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对马汉海权论的评介,而对其他学派和学者对海权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却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
因此,本文拟以地缘政治理论的嬗变为线索,试图挖掘近代以来各种地缘政治理论中关于海权、海权与陆权关系的分析,以及海权理论在国际政治现实中的应用的分析,对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问题进行全景式的综合研究。
一、马汉海权理论视野中的世界政治从以往对马汉海权理论的研究来看,多集中于海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的介绍,而对马汉如何运用海权理论对世界政治进行分析却介绍较少,因此,本文将围绕马汉对欧洲、亚洲、美国的论述,结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与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美国海权利益的现在和未来》等著作,具体分析马* 刘中民,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
** 黎兴亚,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04级研究生。
[1] 本文的课题来源:(1)200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世界海洋政治的发展与中国海洋战略选择”(04JJDZH017);(2)2003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03JZD0024);(3)2004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1世纪中国海洋政治战略研究”(04BMZ01)。
海权论视角下南海安全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海权论视角下南海安全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摘要】地缘政治学说各流派中,尤其以马汉的“海权论”影响为巨。
亚洲地区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马汉还特别强调控制中国的意义。
在其理论的影响下,美国一直没有减少对中国南海的兴趣与关注。
因此,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作为最强大的区域外力量,美国不断介入南海问题。
事实一再证明,美国因素的介入没有给南海地区带来和平,反而加剧了南海争端,使南海问题更为复杂,也给中国收复南海主权增添了难度。
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因素对于南海问题的解决起着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海权论;南海安全;美国因素一、马汉的“海权论”与南海问题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于1890~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称之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以及《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
马汉提出了“海权”的概念:“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
马汉所说的海权包括了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
从物质形态方面来说,海权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于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和财富积累、夺取制海权、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一种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目的的理论,尤其是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
在分析亚洲问题时,马汉将地缘政治与海权结合起来。
亚洲地区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马汉还特别强调控制中国的意义。
海权_陆权与大战略_地理政治学的大战略内涵
国际政治经济评论海权、陆权与大战略3———地理政治学的大战略内涵吴征宇 内容提要:作为思考和判断地理因素的社会作用的一种理论形式,地理政治学与大战略研究之间一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的目的是对地理政治学的大战略内涵进行系统地总结和梳理。
文章指出,作为一种大战略思想形态,地理政治学主要有两大思想流派,即拉采尔首创的“有机国家论”以及马汉、麦金德和斯皮克曼代表的“地理战略论”。
本文认为,作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对外政策关切的体现,“地理战略论”的关注焦点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进步对海权与陆权间力量对比的潜在涵义;二是主导性海洋国家为应对这种局面应采取的手段。
尽管海权与陆权间力量对比历来是“地理战略论”的关注重点,但位于两者之间的“边缘地带”在这派理论中同样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最后专门考察了“边缘地带”的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海权 陆权 边缘地带 大战略 地理政治作为思考和判断地理因素的社会作用的一种理论形式,地理政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大战略存在密切联系。
造成这种联系的关键在于,任何大战略都必须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客观的地理政治现实,否则将危及国家的成功乃至生存,只有那些推行某种反映了客观的地理政治现实之大战略的国家,才可能获取或保持自己的权力地位。
一般来讲,“地理战略论”主要体现历史上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对外政策的关切,其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由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进步与宏观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海权与陆权间力量对比的潜在含义。
这种关注实际体现的正是盎格鲁-3本文得到中国人民大学985项目资金资助。
撒克逊民族在对外政策上的传统恐惧感,即主导性海洋强国对某个单一强权控制大陆及由此丧失海洋优势的恐惧。
①在理论上,“地理战略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展示主导性海洋国家的安全乃至霸权与欧亚大陆主要区域均势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展示传达的政策信息也大致是相同的,即在现代世界政治中主导性海洋国家如果要继续保持自己原有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在拥有优势海权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大陆义务。
地缘政治学与国际问题分析
一.地缘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定义:美国著名学者斯皮克曼给地缘政治学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依据地理因素对于安全政策的统筹规划”。
而另外两名美国学者佩尔蒂尔和潘赛则把地缘政治学看作是“运用地理学为政治目的寻求指导方针的艺术或科学”。
显然,这几位美国学者把地缘政治学视为战略地理学,也就是研究国家的对外政治战略(包括国防和外交战略)决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英国《牛津英语辞典》(第2版,1989)对地缘政治学提出两种解释:“①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研究本身;②在民主社会主义德国发展起来的一门伪科学。
”第一种解释是给地缘政治学下的又一个定义,它和美国学者的定义大同小异;第二种解释专指为德国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提供理论依据的“地缘政治学说”。
丛以上介绍的几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地缘政治学实际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
它把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及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
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
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1.[德]弗里德里希·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他第一次系统研究了政治区域,是第一个在对国家的比较研究中系统研究了空间和位置影响的人。
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地理学的创建人。
国家是一个有空间性的有机体。
它是人民和土地的统一,具有生长、扩展和衰亡的生命周期。
空间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国家必然要为保卫和扩大生存空间而斗争。
国家的衰落就是由于对空间观念淡薄所致。
地缘政治学研究
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地缘政治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地理—地缘要素、国家间地缘关系、地缘政治格局空间结构及其分布、全球或区域性地缘政治问题以及主要大国的地缘战略五个方面。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缘战略;地缘政策;文献类别:期刊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
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 1922)在所著《论国家》(1917)一书中提出。
他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在1986年在《政治地理月刊》中就明确指出,缺乏对地缘政治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批判将使我们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自然,仅仅据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所分析的关于中国地缘安全态势,以及提出的中国地缘战略可能多少会存在不足。
恩格斯早就明确的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但是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不同的内容”。
杜德斌,段德忠这两人在《地理研究》中认为地缘政治影响着国际地位或者国际势力范围的长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影想着这个国家的发展。
孙相东在《东方论坛》中表示期以来,人们对"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很容易陷入模糊和混乱,这归咎于此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因此需要挖掘思想史上对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厘清地缘政治学概念的脉络和条理,识别和界定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上各种传统和视角的内涵、逻辑、方法和价值。
在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清晰的视角。
第一,人-境关系的视角。
第二,大战略的视角。
第三,现实主义政治的视角。
第四,国际政治结构的视角。
地缘政治学的概念蕴含在这几个视角的有机融合之中,建立统一包容性的地缘政治学概念是可能的。
浅谈地缘政治学
浅谈地缘政治学姓名:关秀玉学号:2012511153年级:2012级地理科学摘要:地缘政治学从现实角度来理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术语,因此我主要从地理与政治、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与地缘政治学三个视角阐述了地缘政治学的不同内涵。
根据国内外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资料,把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演变归纳为五个时间段,并对每个时间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介绍、梳理和评价,有助于人们较系统地认识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一、地缘政治学的涵义界定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
它历经兴衰,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 1922)在所著《论国家》(1917)一书中提出。
他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着重研究国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规律。
地缘政治学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又称为地理政治学。
它关注地理学对国际政治的特征、历史、结构,尤其是与他国关系的影响,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依据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预测世界或者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学涵义的理解,我把地缘政治学归纳为以下三个视角:1.政治与地理英国学者奥沙利文(Patrick O‟Sullivan)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各国之间冲突的基本量度是地理性的,geopolitics“研究的是权力的行使者之间的地理关系,他们或是国家的统治者或是跨国集团的领导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
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地缘政治学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地理化过程,它突出了地理或地理空间因素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海权和陆权的发展_解析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
海权和陆权的发展 _ 解析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2008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论文摘要地缘政治是解释国家对外政策昀好的参照,因此,地缘政治学受到了各国的青睐。
在对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中,各国主要关注于国家陆权和海权的发展,海陆复合型的中国,既有成就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潜力,又会在两者选择中面临资源分散的窘境。
所以,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既要借鉴于历史上的经验,又要着眼于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发挥海陆复合地理特点的优势,使之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
地缘政治学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结果。
古希腊时期就有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描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 “地缘政治学”昀终形成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于是,地缘政治学也相继产生了三大理论流派:重视海洋发展的“海权论”、强调欧亚大陆“心脏地带”重要性的“陆权论”以及关注亚欧大陆边缘的“边缘地带论”。
中国不论是海权的发展还是陆权的发展,都可以在上述流派中找到理支持。
清朝晚期,“海防”与“塞防”之争起因于军饷的分配问题,这也显示出海陆兼备的中国在面临海陆威胁时的劣势。
“海防”与“塞防”的纷争关键在于各派对中国地缘政治安全形势的不同认识。
陆地安全是中国历代王朝关注的重心,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航海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从此,海防的建立也纳入到中国的军事安全中来。
海陆复合型的中国,并且处于亚欧大陆的边缘,既有成就陆权大国的条件, 又有发展海洋权力的潜力。
对于中国来说,陆地安全是国家政治、军事安全的首要保证,是中国稳定的基础;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地缘政治重心的转变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需求,海权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性意义。
借鉴于晚清时期“塞防”和“海防”一胜一败的两种结局,给当今中国海、陆的发展更多的启示。
陆上的挑战使中国不能懈怠陆权的发展;海上未竟的事业则对中国海权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海权,是中国地缘战略的优先选择。
这是因为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重心位于东部沿海;陆地上的相对安全是中国发展海权的契机;海权的发展与地缘经的理论相一致;海洋经济的开发以及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都需求中国海权的壮大。
地缘政治考试题(答案)
第一节地缘政治是研究地理空间与国家关系的学问1.马克思主义有关地理环境的学说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地理环境主要通过生产力、社会组织影响社会的发展;二是只有根据自然和社会、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相互影响的观点才能了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国家的地缘环境,是影响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3.地理位置是地理因素的空间概念,主要指国家的陆地、海洋和空域在地球表面上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相比所处的方位和距离关系。
4.地理位置在地理环境诸多因素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5.对一个国家来说,它在地理上的位置关系,影响到它在世界或地区的政治、军事、战略和安全格局中的地位。
6.战略家们十分重视地理位置的战略作用,往往把它视为国家力量构成的重要因素。
7.世界上的国家按地理结构可以分为内陆国、濒海国和海洋岛屿国。
8.地理位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国家战略的制定。
9.根据本国地理位置特点,制定合理的国家地缘战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
10.地缘是地理环境关系,是人类因地域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关系。
11.地缘是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受地理位置、距离和空间区域影响而构成的相互关系。
12.地理环境关系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自然的地理环境关系;一种是人文的地理环境关系。
13.自然状态的地理关系是指自然现象与自然之间一直存在的天然的相互关系。
14.人文状态的地理关系包括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也包括人于人之间因地理区域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关系。
15.地缘政治表现为人类的政治行为与地理环境_相互作用的一种社会现象。
16.地缘政治探讨与政治的关系,是研究地理政治对国家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制约与影响,并运用地理因素筹划国家战略的学问。
17.地缘政治把国家视为地理空军的政治实体,政治地理空间又是一个整体。
18.地理空间包括位置、范围、陆海性质和地貌特征,它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战略运用的方向和方式。
19.从政治的视角看,国家生活在国际关系_中,也存在于特定的地理空间中。
地缘政治理论
浅析地缘政治理论【摘要】地缘政治有多重涵义,本文概括为地缘政治学理论、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活动三个方面。
地缘政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等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
地缘政治理论塑造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是国家制定对外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活动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关键词】地缘政治;涵义;理论一、地缘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一)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对一国的政治和内外政策,或对国际政治进行研究的科学。
这个词作为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哥德堡大学政治学教授基伦(瑞典)在其所著的《生存形态的国家》提出的,目的是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
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地缘政治在美国重新崛起,成为表述世界战略形势与关系的简明之词和流行语。
综合各方面,地缘政治是指政治行为体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来实现以权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权利,并借助地理环境展开竞争与协调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空间关系。
(二)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地理学的体系中首先可以分为区域地理学和系统地理学两大分支,而在系统地理学中,又分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个分支。
在自然地理学中,又可分为地貌学、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等。
人文地理学又可分为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
政治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上政治的地域分异的科学,研究国家的划分、类型、领土、政治地理位置、国家间的关系、国家内的行政区划分、边界等内容。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落脚点是政治行为过程及其空间表现形式,地理环境只不过提供了政治行为实施的空间,并对政治行为追求的目的,如领土、人口、资源、基地、要塞等空间化目标起约束作用。
地缘政治学和政治社会学、政治计量学、政治文化学、政治心理学、政治权力学、国际政治学等一样属于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联系与区别:尽管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内容有交叉,方法有相同或相近之处,根据各自理论可能得出相同的空间关系、地理格局结论,但他们的落脚点不同,前者是政治的地域分异,后者是空间关系体现出的政治博弈过程及结局。
第七章 地缘政治学各家学说
杰弗里·帕克 英国 杰弗里 帕克
“从空间的或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 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进行研究,整体的认识。”这是全球的地缘战略学。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 英国的著名政治地理学家泰勒指出,地缘政治学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在西方的复兴有三种显著的表现: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 针对这种形势,麦金德的结论是:“枢纽国家向欧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 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而对它有利,这将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 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那时这个世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 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俄国结盟,这种情况就 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海上强国的英国如何采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 取对策呢?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必将推动法国与海上 强国联盟。 强国联盟。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 在学术上麦金德地缘政治学作品贡献在于,以全球 战略观念, 战略观念,将时空结合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世界形势的 第一人, 第一人,把地理学变成国际政策与战略的重要辅佐的开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创者。陆权战胜海权的观点,在海权全盛时期为之一震。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 该文中的两个主要战略观点至今仍有影响。一是把世界 当作一个整体; 当作一个整体;一是认为俄国的扩张与收缩对世界有极 重要关系。 重要关系。
在欧洲, 在欧洲,东欧与枢纽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 相毗邻的是平坦的地区,有两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条道路可由东进入欧洲中部。 是喀尔巴阡山北面的波兰平原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与南面的多瑙河谷地。 草原民族出征的原因在于利用了马与骆驼所带来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的机动性的优势。在欧洲形成了俄罗斯人、日耳曼人、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 ——的历史 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拜占庭希腊人——的历史,才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 实现欧洲的文明。麦金德在该文中提出:“我请求你 们暂时地把欧洲和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亚洲和亚洲人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 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 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这是哥伦布以前 时代的情况。 时代的情况。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及其战略含义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及其战略含义标签:斯皮克曼;边缘地带;地理政治;战略研究;国际政治理论[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地理战略观及其在现时代的意义。
本文认为,斯皮克曼与麦金德的理论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在斯皮克曼赋予“边缘地带”以更突出的战略地位及他在强调“边缘地带”某些地区重要性时表现出的选择。
本文指出,尽管有许多学者将遏制战略的形成及其弊端同斯皮克曼的理论联系在一起,但这种政策所反映的主要是麦金德而不是斯皮克曼的理论,因为后者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涵义并没有在遏制政策中体现出来。
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斯皮克曼的理论在后冷战时代的意义。
在20世纪西方战略思想史上,著名美籍荷兰裔国际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是非常突出的一位,他的两部名著《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与《和平地理学》,不仅是西方地理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而且对战后美国对外大战略的形成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名战略思想家,斯皮克曼对现代战略思想的首要贡献就在于他提出的“边缘地带理论”,这一理论同英国著名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的“心脏地带理论”一起,代表了20世纪西方地理战略思想的最高成就。
自二战结束以来,尽管斯皮克曼理论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承认,但无论批评者还是支持者对他的理论都持有某些相同的看法,这种看法的核心是认为斯皮克曼和麦金德的地理政治观是完全相同的,即由欧亚大陆沿海地区构成的边缘地带被看作心脏地带大陆强国力求控制的区域,而斯皮克曼的贡献就在于指出了这种控制造成的危险,即这种控制将导致对美国战略上的包围。
事实上,对斯皮克曼理论的这种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首先,这种看法将海权与陆权的对抗看作是压倒性的主题,这就抹煞了斯皮克曼赋予边缘地带的核心地位;其次,这种看法也认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是相同的,这就忽略了斯皮克曼在赋予边缘地带的某些地区重要性时表现出的选择。
从一般意义上说,将斯皮克曼与麦金德的理论等同起来的看法主要归因于两者受到的不同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cean world海权论衡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问题(二)——从马汉的海权论到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海权与美国的利益在运用海权理论分析和谋划美国的国家利益时,马汉极力呼吁美国向太平洋地区扩张,并十分看重巴拿马地峡、夏威夷、菲律宾等地的战略意义。
他认为控制海洋主要取决于海军方面的优势,但也部分取决于对关键要点的掌握,巴拿马地峡、夏威夷群岛就是这样的战略要点。
马汉指出,巴拿马地峡,位于中美洲地峡的最南段,联结北美洲与南美洲,分隔太平洋和大西洋,具有突出的战略价值。
早在1881年法国人开始开凿巴拿马运河之际,马汉就指出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地位相似,将会成为一条战略性水道。
“显而易见的是,这条运河会改变贸易路线的走向,从而会导致商业活动和通过加勒比海的航运量巨大增加;而如今相对冷清的这一海域将成为像红海那样的航运要道,前所未有地勾起海洋国家的兴趣和雄心。
这片海域的每一个地点的商业和军事价值都会上升,而运河自身将成为最为举足轻重的战略中心。
” 马汉分析了运河一旦凿通将对美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警告,如果美国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海军力量来应对的话,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对美国将无异于一场灾难。
他呼吁美国“必须在巴拿马运河挖第一锹土时,就开始建设新型海军”,到运河成为既成事实时,美国的海军力量至少必须与英国的海军力量相平衡。
马汉指出,夏威夷群岛处于北太平洋的中心位置,从地图上看,夏威夷群岛在太平洋上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它构成澳大利亚、新西兰向美洲、亚洲环绕的圆圈的中心,为太平洋的中心战略据点。
美国如果控制了夏威夷,既能直接促进美国的商业安全和美国的海洋控制力,又能防止该地区被其他强国占据而造成威胁。
1893年,马汉在题为《夏威夷与我们未来的海权》的文章中指出,“美国占领夏威夷同美国西海岸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同美国必需控制的贸易通道密切相关,同美国控制太平洋、特别是北太平洋的商业和军事密切相关,这些地区是美国在地理上最应该得到的利益所在。
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建立一支同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相匹敌的海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积极地从大陆扩张主义转向海洋扩张主义。
1893年,美国控制了夏威夷;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战胜西班牙,从而使古巴成为美国的保护国,菲律宾成为美国最远的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从此驶向海洋。
1900年,美国海军部建立“海军将领委员会”,专门研讨未来海战计划,其成员基本上都是马汉的信徒,他们根据马汉的“海权论”思想,提出美国OCEAN WORLD75ocean world 海权论衡76 OCEAN WORLD“大海军主义”的发展战略:“建立大战列舰力量,以保持‘舰队存在’;美国必须在海外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建立军事基地,以保证海上维持和战船燃料供应;掌握正在建设中的巴拿马运河的命脉,以便运河开通后保证美国战舰能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快速调动。
” 1901年,对海权情有独钟的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美国“大海军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西奥多·罗斯福完全赞同马汉对巴拿马地峡问题的分析,积极采取行动对巴拿马运河进行控制。
1901年和1902年,罗斯福派军舰到巴拿马地峡,谓之保护地峡交通安全;1903年,美国策动哥伦比亚的巴拿马省独立,并与之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主权归属美国。
至此,北美海岸东西两大洋的通道完全处于美国的掌控之中,为美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开辟了道路。
因此有人评价说,马汉的海权理论“使美国海军从内战后的毁灭中振兴,为其提供专业基础和理论方向,从而有助于引导它在1898、1918和1945年走向胜利,这一切同马汉紧密联系在一起。
”麦金德的陆权理论与海权问题研究 英国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丁·麦金德是“陆权派”地缘战略理论的创始人。
和马汉一样,麦金德也看到了俄国所控制的欧亚大陆腹地是未来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关键,只是他们分析的着眼点不同。
马汉是从俄国决心在东亚获得出海口来分析控制这一地区的国家将对世界海权产生的影响,而麦金德则更多的是在批判“海权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陆权论”。
麦金德在考察海上强国盛衰过程中,不是重复独霸海洋的旧主题,而是关心“关于海上强国的基地及其和陆上强国的基地的关系”。
他认为从古至今的海上强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拥有物产丰富、安全的本土基地。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领土根基,海上力量的机动性和扩张性将不复存在。
富饶而安全的生产基地是根本,对海洋的控制基于强大的陆地资源。
陆上力量控制海洋比起海上力量控制陆地要相对容易得多。
1904年,麦金德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首次提出“欧亚大陆心脏说”。
其中心论题是:世界历史基本上是陆上人和海上人之间反复斗争的过程。
他认为陆上霸权最有力的中心是在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麦金德将之称为“枢纽区”,具体指欧亚大陆腹地的中心:“在欧亚腹地的中心是一个面积广袤的地带,这里大片地区为草原和沙漠,周围有山系环绕,还有内陆和北冰洋水系,由此形成一座庞大的天然要塞,海上人不能深入。
”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哈尔福德·丁·麦金德」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而在心脏地带之外,有两个巨大的新月形地带,一个是内新月形地带,包括欧洲、中东、印度和中国;另一个是由南北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组成的外新月形地带。
内新月形地带是一个薄弱环节,陆上人很容易通过这里侵入海上人的范围。
麦金德认为,20世纪初的主要国际争端,多是由于枢纽区和内新月形地带之间这些地区的不稳定状态。
随着铁路的发展,陆上交通越来越能够与便捷的海上航行相抗衡,海上强国的优势渐渐消退,“海洋给航行带来的机动性曾是几个世纪以后海上人的法宝,而现在受到由于铁路的发展带来了陆上机动性的挑战,由于和中心大陆的邻接,当枢纽国组织起来之后,就要觊觎边缘地带并向这里进行扩张。
”麦金德认为,当陆权大国向边缘地带扩张时,就会将海权国家的势力从立足不稳的边缘地带驱逐出去。
他忠告英国:“地理上的优势平衡很可能已经向不利英国的位置倾斜,而她只是靠惯性来维持自己的地位罢了。
”他充满对陆上强国进攻的恐惧和忧虑,大声疾呼,英国领导下的海洋世界要与欧亚大陆的桥头堡法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这一陆上危险。
1919年,麦金德出版《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岛”理论:把亚洲大陆、欧洲大陆、北非大陆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世界岛”,此陆块南面与西面的沿海地带则构成“世界的海角”,他认为从“世界岛”可以通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伸向“世界的海角”,从而形成一个全球控制体系。
“枢纽区”现在被命名为“心脏地带”。
“心脏地带”较之于“枢纽区”,主要扩展了两个地方,一个是中亚细亚的山地,其地理特征使制海权很难达到这一区域;另一个则是东欧,麦金德断言控制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
之所以把东欧地区划进来,是因为麦金德认为在当时的世界,德国已取代俄国成为英国的主要危险。
德国东进控制东欧的渴望不可避免地要将它引入心脏地带,这将危及英国乃至世界安全。
事实上,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中,麦金德持不同于马汉对海权国家的乐观态度,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上力量的胜利只是偶然的事件,表面上陆权国家失败了,海权国家再度崛起,但实质上,尽管陆权国家遭到重大挫折,但其优势仍在,仍然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在战略上无懈可击的丰富资源。
“当心脏地带拥有了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足够强大的守备力量时,就将会变成世界权力的中心。
” 麦金德认为地理性质以某种方式影响着历史,战争的基本原因在于世界资源及战略潜力的分布不均,他认为英国必须与美国和其他海上国家联盟,依靠海上世界的整个集体力量来保持其再度获得的优势。
麦金德是第一位试图在一种广阔的背景下,把地理和历史联在一起对世界进行探索的地理政治学家。
虽然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其影响甚微,但却对以后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影响巨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德国地缘政治学家更是深受其学说影响,并将之付诸实践。
经过又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预言式的判断令英国的地理学家和政治领袖们刮目相看。
与此同时,麦金德也在不断修正其思想,1943年,他发表了第三次重要OCEAN WORLD77ocean world 海权论衡78论述。
在《周围的世界与赢得和平》一文中他重新提到大陆腹地,针对纳粹德国咄咄逼人的全球攻势,他认为要处置德国侵略势力,就必须由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联合制止。
他重新确立了“心脏地带”,“它包括撒哈拉沙漠,中亚沙漠,西伯利亚和北美的北极与亚极地的荒原,它们组成了‘一个聚集在北极地区附近的环形带’,环形带内所围的是与‘陆中大洋’(即北大西洋)联接在一起的重新确定的心脏地带。
”较之1910年的看法,这一次他将叶尼塞河以东的广大地带排除在外。
由心脏地带东面的陆权国家苏联和西面的海权国家英、法、美联合起来共同组成两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就能牢牢制服德国。
另外,他预测,如果苏联能打败德国,那么苏联将在战争中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陆权国家,而北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将会形成一种与之抗衡的力量,这基本上与后来的美苏抗衡、争霸世界的形势相一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所采取的“遏制”政策,其理论根据之一就是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
麦金德之后的地缘政治理论与海权问题研究继麦金德之后,英、德、法、美等国家的地理学家或政治思想家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关于海权问题的研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马汉、麦金德的思想影响。
英国政治家利奥·艾默里认为麦金德夸大了“枢纽地区”的重要性,与麦OCEAN WORLD金德以海上和陆上为基础划分两个对抗的世界体系的观点不同,他提出了将世界划分为内陆大草原、边缘农业区和临海沿岸区的观点。
边缘农业区具备经济、人口、土地优势,而大草原和海洋国家则能很快退守到边缘农业国难以达到的安全地带。
他认为所有的海上强国都需要联合在一起抵抗枢纽区,“争取边缘地带,维持该地区的势力平衡,以对抗扩张的内陆势力。
”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也充分认识到海洋世界和大陆世界的两分法,但他设想前者要强于后者。
世界海洋的统一性和海上交通的便利是海上人拥有的最大优势,英国便是充分利用此优势,获得制海权,开拓创立了海洋帝国。
而当制海权从海岸移动到邻近的大陆内地时,海洋国家的影响范围也随之延伸到内地。
“大英帝国不但是一个海上强国而且也是一个陆上强国:‘德里取代了加尔各答作为印度的首府;当初作为海关的地方已经变成一个帝国。
’”他认为通过海洋国家海上势力的不断扩展,海洋世界的秩序和价值就有可能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世界统一。
维达尔作为法国地理学先驱,他赋予法国地理政治学派以特有的人文地理学特色,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国地理学中处于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