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章末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5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5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南水北调怎么调[看探究思路·析核心素养][析图文材料·解探究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问题: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在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等方面有什么差异?[思维线索]从三条线的起始点、终点及所经路线的气候、地形、水文、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提示:调水线路东线中线西线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源地水质差(水体污染严重)良好(水源来自丹江口水库,该水库主要承纳山区来水)最好工程量小(利用现有河道输水)较大(干渠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巨大(地形复杂)现有条件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可全线实现自流输水)差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统计图、长江流量统计图问题1.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思维线索]主要看图中北京的降水分配以及长江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提示:北方冬春季节缺水,尤其是春季春旱严重,缺水相当严重。

长江夏秋季节(6~10月)水量丰沛,水位高,最适宜调水。

问题2.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思维线索]主要从水利工程建设的角度分析。

提示: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解决水资源因季节分配不均的矛盾,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问题3.要保证工程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思维线索]从管理、治污、产业调整等方面分析措施。

提示:严格管理,如建设执法机制,采用水务局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的取水许可证;严格治污,将保障输水水质作为重要目标,如在输水干线要实施清水廊道工程,也就是通过截污导流,以污水零排入输水干线为目标,对目前污染较为严重的湖泊、河段进行彻底治理,关闭一批污染较重的企业,并且在输水干线沿线开展绿化工作等。

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水资源供需差异及预测表问题1.在城市生活、工业、生态以及农业等方面,受水区对调来的水应重点保证哪个方面的需要?[思维线索]主要从调水的原因及缺水的重点区域方面分析提示: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受水区对调来的水应重点保证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2021-2022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2021-2022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 为例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思考】 所有的资源在区域间都不具有流动性吗? 提示: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不具有流动性,但是有些资源,如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 是可以流动的,可以由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_西__多__东__少__、__北__多__南__少__。 (2)陆上四大气区。 [连一连] 将四个气区与对应的省区连线。
(3)油气发展战略:_稳__定__东__部__,_发__展__西__部__。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调入地与调出地的影响: 下列属于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影响的是_①__③__⑤__;属于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 地区影响的是_②__④__。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发挥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 基础设施建设。
【典例示范】 (2019·北京高考改编)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 000公里,南菜北运” 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 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 疆。据此,完成(1)、(2)题。
(1)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2.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拓展深化】输气管道线路选择的影响因素 (1)地形地质条件:为了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减少施工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风 险,降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天然气管道线路多选择在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较 好的地区。例如,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的线路都经过河西走廊。 (2)河流:跨越河流会增加施工难度,增加建设成本,因而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尽 量不穿越河流。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3课件 第5章整合提升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3课件 第5章整合提升

钢铁工业区位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由于主导因素的变化
导致钢铁工业的工业区位不断发生变化。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
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 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又如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因此工人的
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之发
生变化。 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 水平较低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 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 导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于发展知识 导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工业区位转移到达地的产 品多向工业区位转移出发地销售。
三、产业转移的知识拓展
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 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劳动力廉价,资源优势明显,创 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 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缓解用水不 足,改善投 资环境,美 化生存环 境,控制地 面下降趋 势,提高居 住质量,促 进社会安 定、经济稳 定持续发 展,土壤易 盐碱化
长江径流 减少,影 响下游水 质,影响 航运,影 响沿线水 生生物的 生长
Hale Waihona Puke 二、产业转移的分析方法如工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 和地区的差异;其次是把握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区位因素。发达 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 次是占领当地的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特点。发展中国 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 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要点解析:第二节(新人教版)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要点解析:第二节(新人教版)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要点解析:第二节(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要点解析:第二节(新人教版)时钟滴答,光阴如梭。

青春列车,即将再次出发。

承着恩师同窗的教诲与帮助,携着亲朋好友的祝福与期待,现在的你即将返校开始新学年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你尽快步入学习生活,为您准备了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要点解析。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要点解析:第二节(新人教版)产业转移(1)原因: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②降低生产成本;③扩大销售市场。

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2)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3)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力廉价地区才有成本优势,而日本、美国劳动力工资水平很高。

答案:B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

回答5~6题。

5.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解析:劳动密集型企业属于第二产业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故A、B均错。

对迁入地而言,产业转移有利有弊,利在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弊在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故D对C错。

答案:D6.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产业转移的内驱力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故B对。

答案:B同学们是不是有着聪明的头脑呢?接下来,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要点解析来供同学们练习从而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大家一定要认真做哦!。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五章本章整合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五章本章整合

05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影响
自然条件
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 土壤、水文等差异显著,直接影响区 域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发展。
资源分布
矿产、能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分 布不均,导致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面临不同的资源约束和发展机遇 。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的优劣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如沿海地区具有便利的海上交 通和对外贸易条件,内陆地区则相对 闭塞。
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 改善人类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社会进步。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利 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等。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利用
人类通过开采、加工、利用等方 式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料和 生活资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图表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
利用图表、图片等资料辅助学习,形象直 观地展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 及变化过程。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自然环 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防灾减灾的措施 。
比较归纳法
实践探究法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环境的比较和 归纳,总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表 现,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灾害的破坏。
生物措施
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增加植被 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等措施来降低自
然灾害的风险。
非工程措施
通过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加强防灾减 灾教育、建立防灾减灾预警系统等非 工程措施来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科技措施
通过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提 高防灾减灾的科技水平,来更好地应 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五章章末小结课件标准版文档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五章章末小结课件标准版文档
应从概况、原因、影响等方面予以详细分析。 1.地区间之所以存在资源调配,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供需不平衡,解决的措施就是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该措施应从概况、原因、影响等方面予以详细分析。 对该措施应从概况、原因、影响等方面予以详细分析。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对该措施应从概况、原因、影响等方面予以详细分析。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地区间之所以存在资源调配,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供需不平衡,解决的措施就是资源跨区域调配。
[重点语句必备] 1.地区间之所以存在资源调配,根本原因在于地区
间供需不平衡,解决的措施就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该措 施应从概况、原因、影响等方面予以详细分析。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 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实 际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章末 小结
知识 整合 与阶 段检 测
核心要点扫描 阶段质量检测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11对对对11对对2111对 221对对对212对1对对121对. . . .. . . . . . . . . . . . . .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地地地地 影地地地影影地影地影地地影地措 措 措 措 措 措措 措 措 措 措 措 措区区区区 响区区区响响区响区响区区响区施施施施施施 施施施施施施施间间间间 产间间间产产间产间产间间产间应应应应应应 应应应应应应应之之之之 业之之之业业之业之业之之业之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从所所所所 转所所所转转所转所转所所转所概概概概概概 概概概概概概概以以以以 移以以以移移以移以移以以移以况况况况况况 况况况况况况况存存存存 的存存存的的存的存的存存的存、、、、、、 、、、、、、、在在在在 因在在在因因在因在因在在因在原原原原原原 原原原原原原原资 资 资 资素 资 资 资 素 素 资 素 资 素 资 资 素 资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源源源源 很源源源很很源很源很源源很源、、、、、、 、、、、、、、调调调调 多调调调多多调多调多调调多调影影影影影影 影影影影影影影配配配配 ,配配配,,配,配,配配,配响响响响响响 响响响响响响响,,,, 其,,,其其,其,其,,其,等等等等等等 等等等等等等等根根根根 中根根根中中根中根中根根中根方方方方方方 方方方方方方方本本本本 劳本本本劳劳本劳本劳本本劳本面面面面面面 面面面面面面面原原原原 动原原原动动原动原动原原动原予予予予予予 予予予予予予予因因因因 力因因因力力因力因力因因力因以以以以以以 以以以以以以以在在在在 、在在在、、在、在、在在、在详详详详详详 详详详详详详详于于于于 内于于于内内于内于内于于内于细细细细细细 细细细细细细细地地地地 部地地地部部地部地部地地部地分分分分分分 分分分分分分分区区区区 交区区区交交区交区交区区交区析析析析析析 析析析析析析析间间间间 易间间间易易间易间易间间易间。。。。。。 。。。。。。。供供供供 成供供供成成供成供成供供成供需需需需 本需需需本本需本需本需需本需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平平平平 市平平平市市平市平市平平市平衡衡衡衡 场衡衡衡场场衡场衡场衡衡场衡,,,, 是,,,是是,是,是,,是,解解解解 影解解解影影解影解影解解影解决决决决 响决决决响响决响决响决决响决的的的的 国的的的国国的国的国的的国的措措措措 际措措措际际措际措际措措际措施施施施 产施施施产产施产施产施施产施就就就就 业就就就业业就业就业就就业就是是是是 转是是是转转是转是转是是转是资资资资 移资资资移移资移资移资资移资源源源源 的源源源的的源的源的源源的源跨跨跨跨 三跨跨跨三三跨三跨三跨跨三跨区区区区 个区区区个个区个区个区区个区域域域域 重域域域重重域重域重域域重域调 调 调 调要 调 调 调 要 要 调 要 调 要 调 调 要 调配配配配 因配配配因因配因配因配配因配。。。。 素。。。素素。素。素。。素。。。。。。。

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学案5.1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202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学案5.1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2课时课程学习目标1理解西气东输工程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原因、意义。

知识体系梳理一、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①的建设。

2增加②机会。

3拉动③发展。

4变④优势为⑤优势。

二、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缓解东部地区⑥的状况。

2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⑦。

3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西气东输能提高资源的⑧,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四、西气东输对环境的影响1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改善东部地区的⑨质量。

2天然气代替薪柴,缓解因⑩带来的环境压力。

预习效果检测2021年10月16日上午,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工仪式在北京举行。

该线路的气源来自于中亚,途经10省区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在新疆、福建同时开工,将实现天然气年供应300亿立方米。

读图,回答1~2题。

亿立方米/年天然气运送到东部地区,对我国东部地区将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①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②有利于节能减排③将会消除酸雨④将不会出现温室效应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图示区域轮南—吐鲁番支干线的铺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坎儿井的水量将会趋于平衡山麓地区的河流将不会出现断流 读某区域能源调配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4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主要原因是 A 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B 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 越南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D 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 思维探究与创新探究一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读教材相关内容,探究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填写表格。

85图“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

走向高考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5章章末整合提升

走向高考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5章章末整合提升

第四页,共12页。
知识网络构建
第五页,共12页。
第六页,共12页。
专题知识整合
第七页,共12页。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答题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线路选择(xuǎnz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 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 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 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 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No 的资源供应。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
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 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规律:。2.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qū wèi)因素的思路
Image
第十二页,共12页。
第九页,共12页。
二、产业转移的分析方法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规
律:
轻工业
积累资金 提―高―技→术
重工业
加强基础工业 提高―科―技→水平
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
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jìshù)
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地区)。
第十页,共12页。
2.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的思路 产业转移的目的(mùdì)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分 析,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复习课件

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原因
(07苏)图7 为“五种类型 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食品工业、软 件产业、服装加工 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 符的依次是 A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① D.①、③、⑤
8.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 C 的类型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4、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粤北、粤东、粤西山区,其 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 AC )双选 A 劳动力 B 环境 C 土地成本 D 原料
5、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 要是为了( A ) 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 住房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我国某电冰箱生产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 产品单一的电冰箱增加了空调、洗衣机、热水器、 电视机等,成为一个企业集团。该企业集团产品 开始在国内销售,以后产品逐渐销往国外,目前 已经在数个国家投资办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 此回答3—4题。 3.影响该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 A.市场 B.动力 C.原料 D.资金 4.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仍然保持 C 在国外的生产布局,是因为这样仍利于:( ) A.利用廉价劳动力 B.降低能源消耗 C.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D.提高管理水平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课堂练习
下图表示上个世纪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据此回 答第1~3题
欧美
50年代
日本
60~70年代
80年代 台湾、香港等地 中国、越南 等地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A玩具制造 B钢铁工业 C石油化工业 D制糖工业 2、该产业部门属于( A)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B)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价格 C原料 D市场

地理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章小专题大智慧

地理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章小专题大智慧

小专题大智慧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城市规划 案例二:探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案例三: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与产业布局 案例四:研究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进程
地理人教必修三课
件第五章小专题大
智慧的教学效果评
05

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
考试成绩分析:通过考试成绩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观察学生在课 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程度。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 现和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 估。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效果评估的结果分析
评估方法: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评估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改进措施: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加强辅导和指导 后续计划:继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效果评估的改进建议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定期进行阶段性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
地理人教必修三课
件第五章小专题大
06
智慧的未来发展
小专题大智慧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遥感技术:实现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 物联网技术:促进地理信息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云计算技术: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处理
掌握地理人教必修三课件第 五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地理人教必修三课件第 五章的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随堂优化训练地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第五章章末整合提升

随堂优化训练地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第五章章末整合提升
(2)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fāzhǎn)水 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接近)。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
(5)保障游客安全。
第十页,共20页。
[真题 3] (2012 年上海卷)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去”战略,
章末整合(zhěnɡ hé)提升
第一页,共20页。
第二页,共20页。
[真题 1] (2013 年安徽卷)图5-2-13 表示(biǎoshì)安徽省1985~201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biànhuà)。完成(1)~(3)题。
图 5-2-13
第三页,共20页。
(1)2005 年以来(yǐlái),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可以采取降低生产能耗、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加大产品研发
投入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因国际燃料市场波动很大,如果提高
答案(dá àn):(1)B (2)A
进口燃料比重而不是(bù shi)降低钢铁生产能耗的话,影响生产成本的
第十三页,共20页。
[真题 4] (2012 年浙江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 生产国和出口国。图 5-2-15 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 5-2-16 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 5-2-17 为图 5-2-15 中①~③三地的气候(qìhòu)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章末整合提升。点拨: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 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从 1985~2010 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图 5-2-14。(5)观景时导游
No 要求游客(yóukè)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答案:(1)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

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比较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这三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目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总是双向 的 生物之间、 生物之间、生物与 环境之间
2.生态系统的功能 2.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的范围 3.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1)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2)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生态系统的大小依据不同需要而划分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系统是生物圈,最小的可小到一个小的生态瓶。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均具有维持自我稳定的能力,其稳定性包括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与该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系统生物的种类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当外来干扰超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高中地理 第五章章末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五章章末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章末整合专题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南水北调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而南水北调具有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三个方案。

各方案的基本情况如以下图表所示:运沿线湖泊可利用(1)“西电东送”工程背景: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

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我国煤炭资源也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非常短缺。

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

(2)“西电东送”工程简介: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西电东送工程包括北、中、南三条大通道(下图):①北通道是将“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坑口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游水电向华北送电;②中通道是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和华东送电;③南通道是将西南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3)“西电东送”工程的重大意义:西电东送缓解了东部缺电的局面,对平抑东部省份过高的电价做出了贡献,还有利于减轻东部发达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而且,西电东送还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西部大开发所需的启动资金,进而大大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项东西部“双赢”的战略。

3.北煤南运的路线(1)山西的煤:大秦线—秦皇岛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地区;(2)山西、河南、山东的煤:太焦线、焦兖日线—日照港—海运(黄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地区;(3)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华南地区;(4)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武汉—(长江)―→华东地区;(5)安徽的煤:淮南线—裕溪口—(长江)―→华东地区。

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必修3第五章本章整合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必修3第五章本章整合课件


-3-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①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优化能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西 气 东 输 工 程
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 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 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 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 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④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 洁能源的使用比重,有利于改
-9-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专题一 专题二
3.把握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 劳动力、便宜的地价和广阔的市场。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 建厂,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 注意分析产业转移原因时要结合转出区、转入区、工业自身特点 三个方面来分析。 4.把握转移方向规律 钢铁工业由接近能源地转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 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 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5.把握生产要素流动规律 由发达地区流入到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 区流入到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7-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解析:第(1)题,据图可看出,该州北部地区河流较多,且处于40°N附 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多;中部和南部地区居民点比较密集,生产、生 活活动应该较多。故选B项。第(2)题,依据表格中交易统计,1992年 和1994年水价一致,都有交易,而1993年“水银行”没有运作,说明与 水价、节水技术、产业结构无关,最可能是因为该年降水丰沛,水 资源充足。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第一节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第一节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第一节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第一节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暑假之后,我们满怀新的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新学期!现在请跟着我,一起熟悉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

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区域的影响(一)西气东输1.路线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管道——上海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同步练习题】1.原因。

(1)自然原因。

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__________,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______________。

②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________。

(2)经济原因。

区域间发展水平________,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________。

答案:(1)①很不均匀资源贫乏区②流动性(2)不平衡不匹配2.案例——西气东输。

(1)基础:________天然气资源。

(2)起止点:以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__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x疆至 ________、________的输气管道。

答案:(1)x疆(2)珠江三角洲上海香港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同学们要警觉起来,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高中地理 同步课件: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章末分层突破

高中地理 同步课件: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章末分层突破
巩 固 层 章 末 综 合 测 评
章末分层突破(五)
拓 展 层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 [自我校对] 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 调整能源结构
② 国际产业转移 ③ 市场 ④ 改变地理环境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2015· 广东高考)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 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 为主。读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整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不均匀,结合题目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并参考题目 所给图文信息获取回答题目的有效信息进行两个工程的对比很快就能得到正确 答案;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改 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缓解供水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开源、 节流两个方面,节流是主要的分析角度,除了产业结构、技术措施外还包含宣 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 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 业( ) 【导学号:94880031】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
(2)1995~2000 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A.距离美国近 C.生产成本低 B.通关税率低 D.生产技术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章末综合测评(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章末整合新人教版必修3专题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而南水
北调具有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三个方案。

各方案的基本情况如以下图
表所示:
路线东线中线西线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
长江水,基本沿京杭
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
水,出丹江口水库,
沿伏牛山、太行山东
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
河上游
水源区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
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
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供水区
淮河下游、黄河下游、
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
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
源地水质较差较好最好
地形、地势对调水路
线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
水,过黄河后可顺地
势北流
虽地形较复杂,但地
势南高北低,水可自
南向北自流输送
地形复杂,工程巨大,
现只是方案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
沿线湖泊可利用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
可利用

(1)“西电东送”工程背景: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

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我国煤炭资源也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非常短缺。

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

(2)“西电东送”工程简介: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
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西电东送工程包括北、中、南三条大通道(下图):①北通道是将“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坑口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游水电向华北送电;②中通道是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和华东送电;③南通道是将西南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3)“西电东送”工程的重大意义:西电东送缓解了东部缺电的局面,对平抑东部省份过高的电价做出了贡献,还有利于减轻东部发达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而且,西电东送还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西部大开发所需的启动资金,进而大大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项东西部“双赢”的战略。

3.北煤南运的路线
(1)山西的煤:大秦线—秦皇岛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地区;
(2)山西、河南、山东的煤:太焦线、焦兖日线—日照港—海运(黄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地区;
(3)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华南地区;
(4)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武汉—(长江)―→华东地区;
(5)安徽的煤:淮南线—裕溪口—(长江)―→华东地区。

我国新世纪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工程和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1)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答案(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本题以我国新世纪“四大工程”和西部大开发这些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对我国重大工程的关注和了解程度,综合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比归纳能力。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这些工程是我国优化资源配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

为什么要建这几大工程呢?这与我国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密切相关。

就水资源而言,我国南部多、北部少,分布极不平衡,南方有大量的水资源白白地流入海洋,而北方常因水资源不足而影响生产和生活;就能源而言,我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而当地工业落后,能源的消费量极少,供大于求,而东部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加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的消耗量大,供小于求。

对上海而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能为上海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能源,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能够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从而改善上海的大气环境质量。

专题二产业转移
目前,面对新的发展与竞争,发达国家以全球化战略为基础和出发点,大大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日益深度化和广度化。

(1)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与规模不断扩大; (2)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
(3)产业转移区域内部化; (4)产业转移方式多样化;
(5)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
(6)国际产业转移出现集群发展的趋势; (7)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新特点。

(xx·广东地理)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科技高度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了“芬兰奇迹”。

其主要原因是( )
①进口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②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发展
③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④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
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⑥重点发展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芬兰作为北欧国家,气候寒冷的时期长,发展农业的条件差,境内森林资源丰富,芬兰高地矿产资源较多,出海口少,且有封冻期,航运并不方便,不可能依靠进口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在选项中③⑤⑥意义相近,符合芬兰的国情。

24410 5F5A 彚 29599 739F 玟20754 5112 儒35850 8C0A 谊; 25581 63ED 揭)32363 7E6B 繫26027 65AB 斫24857 6119 愙32278 7E16 縖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