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行为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模式。
学生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的培养
03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帮助学生更好
地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0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挑战与展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机械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过于机械化和简单化, 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忽视个体差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但忽略了学习者的 个体差异,如兴趣、动机、性格等。
03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原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其中行为的结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未来发生频率。 它强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认为行为的结果可以塑造和改变行为。
奖励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关键要素,它们可以增强或削弱行为的发生。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实验研究
经典实验
巴浦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 验,证明了在特定刺激下可以建 立新的条件反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的增强,可以习 得新的行为模式。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01
动物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动物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猴子的
模仿行为和强化机制。
02
人类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人类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儿童模
仿父母的行为和受到的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不良行为 等方面。
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奖惩机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条件反射,提高学 习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使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来帮助学生克服对某些学科或任务的恐惧或 焦虑,通过将该任务与积极的情绪或结果相关联,帮助学生建立对该任务的条件反应。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注: 强化不同于奖励,后者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
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前者则是一个中性术语, 指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
(一)强化物
• 强化物: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 正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
更大的持续性;反应 率慢慢降低
(二)强化程式
程序表 定义
例子
反应
当强化结束 的反应
计件工作、
固定比率 在固定的 (定比强 反应次数 做完6题
化) 后强化 可以玩
快速的反应,强 化后反应暂停
很少的持续性;当达 到预期的反应数目却 不再有强化时,反应 率急剧下降
变化比率 (变比强
化)
在变化的 反应次数 后强化
学生要学习分化,就必须对他们的反应的正 确或错误提供反馈。
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要 想得到强化,你就必须这样做”。
(三)行为的学习
3.行为的分化和泛化 • 泛化(generalizatioin):
指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 个情境或任务中。
• 泛化最容易在相似的情境或概念中发生,但由 于分化的作用,泛化的发生有时不太容易。
• 自然恢复:行为消退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强化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
• 泛化:经典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 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 分化: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3.相关概念:
• 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起到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t Theory)是指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一系列控制较严密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1。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广义的学习包含了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或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最终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有其独有特点:首先,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接受间接知识为主,直接掌握现有的间接经验;其次,学生的学习比较系统,是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综合看,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维持平衡的途径P91图5-1<学习在不同生命形式中的作用说明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动物的个体生活中,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行为的先天成分作用越大;而对于高等动物,尤其是人来说,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越大,其行为受益于后天学习经验的成分就越大。
(二)、学习能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三)、学习推动人类的进化三、学习的分类分类人物1968,,八个水平含义1971,六个水平按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按学习的复杂性程度1、信号学习指经由经典型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反应,有机体通过此种形式对某种信号做出反应1、连锁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指经由操作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条件反应,其反应序列式情境—反应—强化,即通过创设特殊环境,引发有机体特定行为反应,然后选择某些行为进行强化3、连锁学习指将数个刺激—反应联结成较为复杂的行为过程4、言语联想学习指将多个单字联结成语句表达完整意义的过程5、多重辨别学习指对不同的刺激能够进行区分,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2、多重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指对不同事物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予以分类处理,并给予各类别不同名称的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指能够理解由一些概念构成的规则的学习5、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指能灵活运用概念与原则解决问题的过程6、解决问题的学习☆☆☆☆☆☆☆☆☆☆☆☆☆☆☆☆☆☆☆☆☆☆☆☆☆☆☆☆☆☆☆☆☆☆☆☆☆☆☆☆☆☆☆☆☆☆☆分类人物1977,五类学习含义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按学生学习结果或所学能力不同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以言语信息为媒介而获得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能复述这些信息,来确认其是否掌握。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之行为的学习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之行为的学习(一)塑造—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如何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例如,训练鸽子或老鼠的头抬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当其头朝着实验所需的方向抬起来时才强化,下一次要求再多一点,直到全部达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
这时,新的行为就塑造成了。
在课堂教学中,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假设我们想让学生写一段含有一个主题句和一句总结的英文段落,那么,这一任务包括许多部分:能识别并能写出主题句、佐证材料和总括句;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能正确使用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语法;能正确拼写。
如果教师在一节课里教所有这些技能,要求学生写出一段文字,并且根据他们的内容、语法、标点和拼写而评分,那么大多数学生将会失败,学生从练习中将学不到什么。
反之,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教这些技能,逐步塑造出最终的技能。
学生可以先学如何写主题句,然后写佐证材料,然后写总括句,在此之前可能专门谈论过如何选题立意。
然后,对段落和标点也提出要求。
最后,拼写也作为一条标准。
在每一阶段,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强化,因为强化的标准都是他们可能达到的。
在塑造行为时要注意这样一条原则:学生必须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行为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能向新的行为延伸。
学生能在15分钟之内解10道数学题,如果能在12分之内解出就应强化,但不要要求必须在8分之内才予以强化。
但是,一个能做20题的学生必须做24题后才强化,不能在少于20题时就予以强化。
下面是两种行为塑造技术。
1.链式塑造当学生迅速从成功迈向成功时,使用塑造非常有效。
这就要求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予强化。
这一过程称之为链式塑造,其步骤如下:(1)选择目标,越具体越好。
(终点行为)(2)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
(起点行为)(3)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他们目前状态迈向新的目标。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学习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解释了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维持和改变的。
它探讨关于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因和效果应用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反馈和奖励来形成和改变的,学习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行为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行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环境因素又受到时间和反馈的影响。
这种理论的核心是,行为是根据反馈的效果而发生变化的。
不同的反馈能够导致行为上发生不同的变化。
当行为产生了有利的结果,则这种行为越来越明显;当行为产生了不利的结果,则这种行为越来越易消失。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它同时也是一种结果,也就是说,学习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也是行为学习理论的基本结论之一。
学习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刺激都可以影响学习行为,这也是行为学习理论的核心。
因此,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行为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是经过环境因素、时间和反馈影响而发生变化的。
行为学习理论也指出,学习过程不仅受到学习者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其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
个人的内在因素可以影响其学习行为,比如个人的兴趣和技能、经历,也可以影响其学习行为。
因此,学习者的内在因素与其学习行为也有相互作用,这也是行为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
此外,行为学习理论还指出,学习行为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是可以改变的。
任何环境因素都可以改变学习者的行为,学习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调整行为。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是来自外部的,也可以是来自学习者自身的,它们可以促进学习行为的发展,这也是行为学习理论中指出的一个重要内容。
行为学习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认为行为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而这些环境因素也受到时间和反馈影响。
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仅受到外来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其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环境因素可以通过改变来改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在实验中,将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中,通过操纵食物的给予 和某种刺激(如光或声音),训练老鼠进行特定的操作(如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可以应用于情绪调节,例如,通过将特 定的情绪状态与某些环境或活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实例是孩子在学习拼写时,如果孩子 正确地拼写出一个单词,他们会得到赞扬或 奖励。这会强化孩子正确拼写单词的行为, 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正确地拼写单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制度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术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获得奖励。
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一种刺激-反应机制,通过将无条件刺激(UCS)与中性刺激(CS)关联,使得中性刺激引发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CR)。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与实例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定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和铃声(中性刺激),使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 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可以学会新的行为和改变已有的行为
。
社会学习的实验与实例
要点一
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波波玩偶实验”是 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儿童通过观 察成人对玩偶的行为,学会了对玩偶施加暴力或友善的行为。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融合,形成了新的流派和观点。例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结合。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刺激――反应学习。即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学习。 • (3)连锁学习。即形成一个刺激――反应的联结序列。 • (4)言语联想学习。也就是言语的连锁学习,即形成 一系列的连续性的词语联结。
• (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不
同刺激作出不同的识别反应。
• • • •
2、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 (1)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表述的知识 (2)智慧技能:主要指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知策略:指用以支配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以提高 效率的方式
•
(4)运动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
肉运动的能力
•
(5)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等的内部准备状态或
• (二)学习律 • 1. 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后果会对这
个联结有加强与减弱作用。在对某个情境作出一个反
应之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那么这个反应 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相反,如果在这一反应 之后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事件,这个联结的力量就 会减弱。
• 2.准备律。是指如果有机体准备行动促进其行动就是
• 第三,学习中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 第四,是指向未来的学习。
• 二、学习的类型 • (一) 加涅的学习分类
• 1、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
• 加涅(R.Gagne,1916)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复杂多
样的,简单低级的学习是复杂的高级学习的基础 。
1965年他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把学习划分为八种类型。
• (1)信号学习。即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 学会对某种信号刺激作出概括性的反应。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第2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的小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 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时候,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尝试性反应, 时候,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尝试性反应,直到出现一个正确反 应把问题解决,这个正确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 应把问题解决,这个正确反应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动物 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学习到的行为,其它无效反应会逐渐消失。 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学习到的行为,其它无效反应会逐渐消失。 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一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的过程, 这种从多种反应中选择一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的过程,称为 尝试—错误学习。 尝试—错误学习。
Edward L. Thorndike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把大多数行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但他与巴浦洛夫不 同,它提出了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 来的行为。 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 迷笼实验” “迷笼实验”
讨论:尝试—错误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讨论:尝试—错误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Skinner. B.F. ,1904-1990,美国 美国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奠基者。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 院士, 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 年获美国 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 国家 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
巴浦洛夫、 巴浦洛夫、华生理论的小结
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1、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 反应 的联结; 反应” 2、关于学习过程:通过新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 、关于学习过程:通过新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 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引发的反应,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引发的反应,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有:(1)习得律。
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如狗对灯光与食物)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
201610(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如食物、水、 安全等。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不是强化物, 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时, 它就能对儿童 的行为产生强化效果。
二级强化包括社会强化( 社会接纳、微笑) 、信物( 钱、级 别、奖品等物体) 和活动( 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
互 定论”
决
个人(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
定
它儿童对自己有敌意反应)
论
行为(该儿童攻击其 他儿童)
环境(其它儿童对该 儿童更具有攻击性)
观察学习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 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观察学习 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来源,建立在替代学习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 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 2.练习律:指S—R的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其联
结力量就越大,联结的效果就越巩固。
——日常中常说的“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 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就是此意,复习、应用
❖ 3.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
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则感 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 “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 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 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比如, 如果一个儿童喜爱看电视而不喜欢阅读, 可以在他完成 阅读之后去看一会儿电视。即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然后才可 以做你想做的事。(属于哪一类强化或惩罚)
兔”、某次交通事故后患上开车恐怖症,爬梯子摔了下来以后患上 登梯恐怖症、社交恐惧症等现象;在学习上体现出来的是”干扰 “——混淆。)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又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描述、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它通过观察外部因素(环境因素)如奖励或惩罚,以及内部因素(个体的学习历史)如条件性反射来研究学习的过程。
其中两位重要的行为学家是约翰·伯特利·皮亚杰和爱德华·康普顿。
行为学习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学习是由环境引起的行为变化,行为变化不是由个体内部状态引起的。
因此,行为学习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例如奖励和惩罚。
行为学习理论中的条件性反射是一种基本学习过程,其中一个信号或刺激(条件刺激)会引起另一个反应(反射性行为)。
在此过程中,条件刺激与反射性行为之间的联系是在学习中被形成的,而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行为学习理论还提出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即无条件反射。
它指的是一种反应,在没有条件刺激的情况下也可以出现。
如何运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请举例说明
如何运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塑造学生的
良好行为请举例说明
1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一种由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John B. Watson)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通
过外界的刺激和响应得以形成和改变。
其中“刺激”指的是诸如声音、视觉等外部因素,而“反应”则是个体自身如声音、视觉等行为,在
这种重塑过程中,它将外部刺激和个体反应联系起来,可以让学习者
更好地理解学习这一概念。
2 运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塑造学生良好行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举止,老
师采取积极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行为要求等措施,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行为结果。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建立规则,比如学生迟到要给予指定的处罚,他们的出勤可以得
到相应的奖励等,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遵
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文明行为。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取正向处罚和正向
表扬的形式,当学生犯错或者做对的事情时,鼓励学生,把它当作是
一种奖励激励,使学生了解正确行为的重要性,乐于尝试新的事物。
3 总结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能大大改善和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激发他们好好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一定要将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处理好奖惩关系,在课堂上采取积极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行为要求,采取合理形式的正向处罚和正向表扬,努力把学生带入良好行为的轨道,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行为习惯。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剌激―反应学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其代表主要有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试误说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基本特点: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
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本质。
代表人物:沃特海墨等人的完形(格式塔)说、苛勒的顿悟说、米勒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托尔曼(认知――目的说),加涅(认知指导说)说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说。
基本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
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
人脑好似电脑。
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基本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主张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
重视学习的感情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 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 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
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 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 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 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 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观察
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
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奖惩来塑造和改变的,而非仅仅是由内在的
动机和冲动所驱动。
行为学习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德拉·斯金纳提出,他认为
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奖惩来塑造的。
斯金纳的实验表明,
当一个行为受到奖励时,人们更有可能重复这个行为;而当一个行
为受到惩罚时,人们则更有可能避免这个行为。
这种奖惩机制可以
帮助人们建立起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除了奖惩机制,行为学习理论还强调观察和模仿的重要性。
根
据这一理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例如,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或老师的行为来学会说话、走路等
基本技能。
这种观察和模仿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掌握新的技能,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模式。
行为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
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和模仿来教授新的知识和技能,让
学生更快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总的来说,行为学习理论强调了外部刺激和奖惩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观察和模仿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运用行为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个体的行为习惯和技能,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主要理论内容.ppt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23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Learning Theory of Behavior)
一、主要理论内容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1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行为(behavior):
狭义的行为: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并 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a A)是社会学习理 论的创建者。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Albert Bandura
21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宣称模仿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22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是基础; 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 的活动; 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 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 都有可能不发生。
4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共同点
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
谢谢你的观看
谢谢你的观看
5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Theory of classic conditioned reflex)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 conditioning),又叫反应性 条件反射,它是以无条件反 射为基础而形成的。是俄国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旳过程。学生不是简朴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 地建构知识旳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旳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 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旳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旳意义或者说是自己旳了解。个人头 脑中已经有旳知识经验不同,调动旳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旳信息旳解释就不同。
1、加涅对学习成果旳分类:加涅要求了五种主要旳学习成果,即以为人类习得旳能力有五种类 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认知学习中旳认知策略是一种特 殊旳、非常主要旳技能,是学生在自己内部组织起来旳,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旳能 力,它是学生学会学习旳关键成份。学生旳认知策略越完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旳能力就越强。教师 在教给学生知识旳同步,一定要注意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策略,更加好地指导自 己旳学习。加涅指出,学生能否处理问题,既取决于是否掌握有关旳规则,也取决于学生控制自己内 部思维过程旳策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认知策略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别。即便全部学生都掌握了一样程 度旳智慧技能,但因为有些学生采用旳认知策略较合适些,因而体现出来旳问题处理能力就更强些。 这里需要注意旳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往往是同一学习过程旳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智慧技能旳同 步,也形成了调整学习、记忆和思维旳方式,所以,脱离了详细内容旳学习,就既不可能习得也不可 能利用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不可能在真空中活动。
8、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以为,人类记忆旳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学生 在贮存信息旳同步,必须在没有外来帮助旳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旳关键在于怎样组 织信息,懂得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干提取信息。学生亲自参加发觉事物旳活动,必然 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佳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条件作用的核心:反射性反应 反射:由与有机体生物学相关的特定刺激自然诱发的 无须学习的反应
无条件刺激(US):能够自然诱发反射性行为的刺激 无条件反应(UR):由无条件刺激诱发的行为 条件刺激(CS):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的中性刺激 条件反应(CR):条件刺激所引发的反应
Systematic exposure of the client to the feared situation or object.
Flooding or Implosion(内爆疗法)
Flooding or implosion in which the client is immediately and totally immersed in the anxiety-inducing situation.
Chapter 8 Behavioral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pproaches to learning
Behaviorism Cognitive
Social cognitive approaches Information-processing Cognitive constructivism Social constructivism
桑代克:效果律( The Law of Effect )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尝试-错误学习 “试误说”
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 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结 “学习即联结”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效果率:跟随满意结果的反应日后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大,反之则
小
练习率:在其他条件相等时,经过练习的联结得以保存,未经练
直接满足个体需求的刺激物,如给予食物、躲避 危险等奖励物。
次级强化物
通过与初级强化物发生联系而获得强化价值的奖 励物(如奖金、金钱等)
刺激的种类
喜爱的刺激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 之后伴随喜爱刺激出现(积极强化、正强
讨厌的刺激
化)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行为出现之
药品(毒品)的使用情境作为条件刺激物存在,个 体通过阻止药物的常规效应而学会了保护自己。
特定情境下,克服一定量的药物进行补偿效应
Exposure-Based Methods(暴露法) Counter-Conditioning(反条件作用)
Phobias(恐惧症)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系统脱敏法)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俄国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 1904 诺贝尔 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 “最简单的联结式学习”
经典条件作用 原来的中性刺激与某个生理上或情绪上 的反应(并不是由这个刺激造成的) ——或者与这两者——发生联系。
行为与结果的关系:行为与环境作用的结果 可以导致行为的增加或减少
操作条件作用的强化原则
强化:维持或提高个体的某种反应几率 强化物:个体在学习情境中,因偶然出现某种反应
(多数为预期学习者),反应后带来满意结果(食物 或奖励),该结果称为强化物。
两种类型的强化物
初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
后伴随讨厌刺激的解除(消极强化、负强化)
中性的刺激
二者都增强在它们之前出现的行为反应的可能 性
惩罚
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 不愉快情境(即惩罚物),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 反应的过程
正(阳性)惩罚:行为后伴随讨厌刺激物的出现 负(阴性)惩罚:行为后伴随喜爱刺激物的去除
辨别刺激、行为及其结果的关系
1.阳性强化:对有效信号的反应 产生了预期的结果。反应概率增 加
2.阴性强化(逃避):通过操作 性反应使讨厌情境得以避免。逃 避反应概率增加
自发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
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已经明显消退了的CR在没 有进行CS与US的重新匹配时,仍会重新出现.
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Classical Conditioning Applied)
Drug Overd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 (药物成瘾)
当个体预期到药品(毒品)的药理作用时,他对其 的耐药性就会提高。
刺激分化(Discrimination)
条件刺激能引起条件反射,而其他刺激不能引起条件 反射。
例如:
圆形光圈 US
反应
(分泌唾液) 狗
椭圆形光圈
不反应
消退(extinction)
当CS与US一直不再相伴出现,对CS作出的CR则会 变得越来越弱,最后消失。
消弱可以用作测量条件作用强弱的标准,消弱现象出 现越晚,表示学到的条件反应保存愈久。
经典条件作用的形成条件
时间上的接近 CS恰好在US之前出现 Contingency (相倚性:一种行为或事件依赖于另一种事件的发生的刺激的出现)
经典条件作用中的一般现象
刺激泛化(Generalization)
与最初的CS相似的刺激引起了CR。 当个体对某个刺激形成条件反射时, 他们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也会形成相同 的条件反射。
Aversion Therapy(厌恶疗法)
运用反条件作用的程序,将诱发性刺激与一种强 烈的、令人厌恶的刺激同时呈现给来访者。 自伤行为
第三节 操作条件作用
通过对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或其他有机体的积极 行为(一种操作),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一 种学习。
操作条件作用中的个体是积极的。而经典条件作 用中的个体是消极的。
习的联结则会减弱或消失
桑代克的进一步发现
练习本身不促进学习,需要伴随奖励或反馈 惩罚不会消除学到的内容,只是抑制了行为的出现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Burrhus B. Skinner, 1904~1990 20世纪30年代
操作性行为:任何有机体自发的,能够按照 它作用于环境可观察的结果来描述它的特点 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