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论文
地下室设计要点论文

浅谈地下室设计要点(1.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在地下室设计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经验对地下室设计提出相关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计算要点;注意问题;配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超长超大的地下室在逐渐增多。
超长地下室外墙裂缝控制、计算模型合理性等问题是结构设计人员设计过程中的难点;超大地下室设计的难点与重点是人防、消防等问题,这些问题各专业的配合显得更重要,特别是人防问题,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暖通等专业有较深入的理解才能把结构设计作好。
1 计算要点1.1 混凝土墙计算1.1.1 外墙计算(1)计算模型。
一般情况下,外墙计算模型为单向板,下固端,上简支。
但当顶板大开口导致墙顶形成自由端时就得注意,如室外楼梯间、车道的无盖板段,墙顶均为自由端。
对于室外楼梯间处的外墙处理方法为:加大梯板及休息平台板厚及加大配筋,这样外墙的支撑条件可以改善;另外,车道无盖板段设计时尽量减小墙高,在满足车道入口最低净高基础上,尽量让顶板往外延伸些。
(2)土压力计算。
由于地下室类似一个大箱体,四周均有土约束,各方向在土压力作用下墙体位移可近似认为相互抵消,所以按静止土压力计算。
静止土压力系数可根据回填土的类别而定,一般设计要求回填土应用砂质粘土或灰土或中粗砂震动分层夯实,密实度要求≥93%。
(3)裂缝控制。
地下室外墙的收缩裂缝是难点,特别是超长地下室。
笔者经过几个工程的实践,外墙水平筋采用小直径小间距效果不错(间距100mm为宜),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选太高,c30左右为宜;另外,施工养护也非常重要,混凝土从浇灌后水分就开始蒸发,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养护,早期裂缝将很快产生,所以设计交底时应加以强调养护的重要性,有条件应对施工进行跟踪,确保施工养护能做得更到位,以使裂缝更有效得到控制。
1.1.2 临空墙计算防空地下室的等效静载是对核(常规)武器爆炸地面空气冲击波产生地面超压进行等效而定义的,其大小跟起始压力波速、作用时间大小等有关,其作用在临空墙的压力值与被地面建筑(或障碍)削弱的程度有关,所以不同部位的临空墙荷载有所不同。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4篇(关于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研究)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4篇关于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研究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摘要:作为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地下室建筑质量的高低对建筑整体的稳固性有很大影响。
在一些高层的建筑中,地下工程造价甚或超过地上工程造价。
因为位置特殊,其结构设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设计上要考虑的问题很多,鉴于问题的复杂性,在这里,我们的设计人员就要把握住质量与经济的两个大原则,在技术层面去研究解决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关于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点难点,再从地下室结构的平面设计、抗震设计、保护层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举出具体实例来加以说明,以资同行参考佐证。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研究1 地下室结构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地下室工程牵涉到的专业领域非常广、专业知识相对复杂。
在对建筑工程的地下室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综合考量到使用功能、防火功能、人防需要,还要顾及到管道、通风、摊水、采光等各个专业的相互联系配合。
对于拥有大底盘的建筑群体来说,一般来讲,在塔楼部分的使用时期,基本不会发生抗浮问题。
但是地下室以及裙房部位却会有抗浮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的毛病。
其设计上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1 结构平面的设计。
1.2 抗震设计。
1.3 地下室抗渗、抗浮设计。
1.4 地下室的结构超长。
1.5 外墙的结构设计。
2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应当注重的问题分析2.1 抗震设计通常来讲,地下室的抗震设计常遇到的问题有。
一般来讲地下室抗震设计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为:在多层建筑中,地下室的埋深不够。
房屋的层数加上地下室在内已经达到八层,层数与高度都已经超过设计标准要求。
地下室的顶板是上段结构嵌固。
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应当和地上部分相同。
若地上结构的抗震等级是二级,则地下部分的抗震等级也应当是二级。
2.2 抗渗抗浮设计如果是在地下水位浅,或者在雨水相对较多的地区进行施工,那么,对于地下室层数为一到二层的建筑来讲,常规都要考虑到使用阶段的抗浮问题。
地下室设计小结(二)

地下室设计小结(二)引言概述:地下室设计是在房屋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地下室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地下室设计的一些专业技巧和创意想法,帮助您打造一个功能齐全又舒适的地下室空间。
正文:大点一:地下室舒适度的提升- 增加合适的隔热材料,提高地下室的保温性能- 考虑安装湿度调节系统,保持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 选择适合地下室的地板材料,提供温暖和舒适感- 考虑采用隔音材料,减少地上层楼层的噪音干扰- 设计合理的采光系统,使地下室具备自然光线大点二:地下室的功能性设计- 考虑地下室用途,例如作为家庭影院、娱乐室或者办公室- 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确保每个功能区域的流畅和利用率- 考虑增加储藏空间,如衣橱、库房或者酒窖- 安装合适的排水系统,以备地下室的潮湿环境和排水需求- 考虑增加适当的通风系统,确保地下室内的空气流通大点三:地下室的安全性设计- 安装适当的火警报警系统和紧急照明灯,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易于识别和疏散的途径- 考虑防盗门和安全锁,保护地下室内贵重物品的安全- 选择防潮和耐水材料,以防止地下室出现漏水和水气问题- 安装应急备用电源系统,保证地下室在停电时的正常运行- 考虑防火材料和防火隔离带,减少火势蔓延的风险大点四:地下室的美观设计- 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和材料,打造舒适和温馨的氛围- 使用合适的照明设计,以突出地下室的特点和亮点- 考虑墙面和地面的装饰,如石膏板、壁炉或者地毯- 考虑墙面和顶棚的装饰,如悬挂画作、壁纸或者吊灯- 对家具和布置进行精心选择,以充分利用地下室的空间大点五:地下室的节能和环保设计- 考虑安装太阳能板,以利用自然资源来供电- 安装节能照明系统,如LED灯,减少能源消耗- 选择环保材料,如可持续发展的木材、再生纤维地板等- 考虑安装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提供高效能源利用- 设计合理的空气循环系统,减少能源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结:地下室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舒适性、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以及节能和环保等多个因素。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摘要】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性,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形式可采用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等,材料选择需考虑强度和耐久性,施工工艺需保证质量和效率,质量控制是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注重更高效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及更环保和节能的材料选择,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重要性、发展历程、基本原则、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下室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使用空间,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
地下室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因素,确保地下室能够承受地下水压力和地基的承载力。
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基沉降,避免地基沉降导致的建筑物结构破坏。
地下室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如地下室的功能、使用频率等。
不同类型的地下室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要求。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1.2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地下室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在过去,地下室结构设计主要是依靠经验和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设计工具逐渐应用到地下室结构设计中,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随着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地下室结构设计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未来,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长,地下室结构设计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总结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规范广东建材2009年第11期建筑设计与装饰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卓毅刚摘(广州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要:本文较系统的结合规范介绍了人防地下事结构设计特点和设计原则,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主要构件进行了设计分析,并对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经验;经济性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大中等城市拔地而起,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物的大量兴建,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走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特别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繁华的商业地段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热点和焦点,其地下空间的利用离不了以防灾救灾为目的的人防工程。
本文就人防工程中最常见的低抗力等级人防地下室(核5,常5级以下)为例子,进行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材料人防地下室在有人防荷载参与结构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乘以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Yd。
详见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以下简称《人防规范》)4.2条。
1.1混凝土人防地下室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为C30C35。
笔者不建议选用C40以上的混凝土,原因有二:(1)C40--一C55混凝土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3,而C25~C35混凝土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5。
由于人防地下室考虑防辐射及密闭防毒作用,墙体及顶板较厚,所以对于低抗力等级的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计算中会出现较多构造钢筋就能满足受力要求的情况。
故在抗力等级及平时荷载不大的情况下,采用强度等级低于C40的混凝土,可降低工程的含钢量,其经济性是显而易见的。
(2)人防地下室的墙体及顶底板一般较厚,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登记越高,其水化热越大,就越容易开裂,增加混凝土养护难度。
1.2钢筋人防地下室可采用除了经过冷加工处理之类延性差的钢筋作为人防荷载参与计算过程中的受力钢筋(认防规渤4.2.2)。
此外,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变形极限已采用允许延性比的控制。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论文结构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论文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其设计过程十分复杂。
在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计算多种参数进行,地下室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建筑物整体的使用情况以及工程造价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一、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地下室结构设计复杂问题上可以说明混凝土地下室结构工程很大,大到涉及到多个专业,专业知识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人防的需要、防火功能、使用功能,也要考虑采光、通风、摊水以及管道等其他专业之间的彼此配合联系。
但是从最近的大部分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设计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这对地下空间作用的充分发挥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在当前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外墙的结构设计。
(2)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的荷载设计。
(3)底板设计。
(4)地下室抗渗、抗浮设计。
(5)保护层及垫层厚度设计。
二、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2.1 外墙在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要计算外墙结构,首先需要对弯矩幅度进行调整并以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底部结构作为外墙的嵌固端,同时还要考虑外墙的荷载分项系数。
如果地下高度较大,需要进行多层建设时,还应按照多跨连续计算,保证地下室外墙底部的弯矩与其相邻底板的弯矩值相同。
另外,当以底板作为外墙嵌固端时,对底板的抗弯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大于外墙的抗弯能力。
在地面结构物楼板支撑的部位,如楼梯口等位置,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结构模型以及实际配筋量,保证地面结构的稳定性。
如果地下室有与外墙相邻的车道并且车道底板处于外墙中部时,需要考虑车道底板集中应力对外墙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处理。
上述情况中,由于外墙的支撑条件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实际计算和设计外墙的结构及相关参数。
另外,当各部位顶板的标高处于不同水平时,还应该采取措施对外墙上方支座水平方向应力的传递进行处理,以保证外墙顶部各个部位的受力均衡。
人防地下室设计经验交流

人防地下室设计经验交流人防地下室设计经验交流篇一: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一些经验探讨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一些经验探讨摘要: 本文针对人防工程中最常见的低抗力等级的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探讨分析,供结构工程师设计时参考,以促进人防地下室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高技术局部战争以及平时使用的需求。
关键字: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人防工程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ost mon civil air defence works of low resistance levels of civil air defence basement structure design process of some of the experience 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engineerfor reference in design, civil air defense is the basement structure PingZhanShi meet two kinds of condition of different use requir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asement of civil air defense batreadiness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economic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meet high technology and the use of local war at ordinary times demand.Keywords: Civil air defence basement, structure design, of civil air defense projects引言在现代大、中型城市中,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尤其是繁华地段,地下空间开发已经成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热点和焦点,但是地下空间的利用必然涉及到以防灾救灾为目的的人防工程。
人防地下室结构的设计心得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62 –一、人防地下室抗浮设计随着今年以来《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 476-2019的实行,国家明确了地下室结构抗浮的一些规定。
首先,地下室抗浮工程设计等级划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不同的等级对应的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同,甲级要求最严格,工程设计开始应先准确确定设计等级。
其次,计算抗浮稳定性时,应按相应的设计等级按规范表6.3.7确定结构上部填筑体、永久堆积物的折减系数;当计算抗浮构件及构件内力及配筋时,明确了水浮力的基本组合分项系数为1.35。
新规范对预制混凝土抗拔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规定不应小于C60,而以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预制桩根据新规范已经不再适用,应改为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60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比较常用的如预应力混凝土抗拔空心方桩内扣式机械连接、预应力混凝土内扣式内螺纹抗拔管桩、预应力混凝土抗拔实心方桩等等,实际工程应根据当地供应情况及价格综合比较后采用。
二、人防地下室的设计指导思想1、人防地下室结构各个部位的抗力应相互协调。
如临空墙,门框墙和防护密闭门以及口部结构的抗力应与人防地库的主体结构的抗力等级相同,以避免某个防护构件出现局部破坏,从而影响整个防护单元的防护密闭性能,以及危到人防地下室里人员和重要物资的安全。
2、人防地下室的结构选型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应选用传力简单直接,受力合理明确,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延性和防护密闭性的结构。
如人防地下室的墙柱承重构件应该结合利用上部结构的墙柱合理布置等。
三、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1、有人防荷载参与组合时,混凝土、钢材的设计强度可以提高。
根据混凝土、钢材在不同的加载速度作用下的材料强度试验表明:加载速度不同,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极限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也不同。
加载速度越快,材料强度越高。
由于人防荷载均为瞬间荷载,在这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钢材的材料强度比静载高。
结构设计时要考虑这一动力特性,充分挖掘材料的性能,使结构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经验总结
【摘要】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和有效利用土地的大形势下,地下工程在现代化建筑整体工程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基于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大、材料消耗大和建造周期长的特点,结构设计的好坏势必对项目工程整体的施工工期和造价成本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在此对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和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针对这些设计关键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设计;设计经验总结
1 关于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简述
地下室工程涉及范围广、施工难度大,尤其对于地下室结构的设计涉及到与防火、防水、抗浮和抗震等各专业的共同配合。
在高层建筑群体中具有大底盘地下室工程,纯地下室部位普遍会出现抗浮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由于在进行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时只考虑到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而对洪水期和汛期缺乏足够重视,以致会出现由于抗浮不到位而引起局部遭到破坏;地下室结构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主要是在结构设计时未考虑到施工现场地质和周边构造物的影响,而使底层及顶层出现深浅不一的塌陷,严重破坏了工程的整体性;尤其是地下室防水工程更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工程,涉及到材料和施工等许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加大了地下室施工的整体难度。
因此,对于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概括起来为:结构选型设计,抗浮、抗渗设计,不均匀沉降设计以及抗震设计等等。
2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分析和总结
2.1 关于结构选型的设计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不仅保证结构具有抵抗侧力的足够刚度,而且要确保具有强大的承载力,使结构在水平作用力下产生不超过规范要求的侧向位移值。
应整体权衡和分析结构适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适宜选用框架结构形式,由混凝土框架均匀承载纵向力和侧向力。
混凝土框架依据均匀适度的原则进行刚度布置,在满足建筑整体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平面扭转引起结构的影响度。
平面设置要相对简单、规则,使受载力均匀分布,对持力层和桩型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要考虑地基所能承受的负载力,且要考虑整体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确定桩型为端承摩擦桩形式,且保持桩下端不在软弱下卧层。
由于结构基础工程造价占据整个建筑总造价的很大比例,在进行持力层与桩型的选择时,安全性则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2.2 关于抗浮、抗渗的防控设计
进行地下室结构的抗浮设计时,应以地下水位及其变幅作为重要的参照依据。
由于地下室基础底板低于地下水的设计水位,地下水便会对底板形成一种浮托力,当浮托力大于地下室自重时,从而导致地下室的上浮变形。
目前进行抗浮设计一般采用抗拔锚杆或抗拔桩的形式,使抗拔锚杆或抗拔桩必须嵌入到基础底板内部,从而达到基础不再上浮的目的。
地下室设计要满足整体承载力要求,抗渗设计也非常关键,一般要达到抗渗的基本目的,可采取如下几种
措施:
2.2.1 补偿混凝土收缩值。
将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微膨胀剂,使混凝土膨胀值消减其最终收缩值。
当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小于或等于此差值时,可达到控制裂缝的效果。
2.2.2 补偿收缩带。
膨胀剂的膨胀值不能达到完全补偿早期收缩变形的要求,而设置混凝土补偿收缩带完全可实现连续浇注无缝混凝土的目的。
2.2.3 后浇带。
后浇带技术作为缓解和释放混凝土约束力的合理化措施,此长久型变形缝已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室抗渗施工中。
2.2.4 提高抗拉能力。
应考虑适当地增加抗变形钢筋数量,比如增加侧壁的水平温度筋,能加大混凝土表层的强化作用;由于侧壁混凝土缩胀程度的不一致,应在墙体中设置水平暗粱以抵抗混凝土的拉力。
无论采取哪种措施,都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3 对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控设计
2.3.1 利用人工法处理地基时,一般是在建筑主体结构部位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复合地基形式,在纯地下室部分则采用天然地基的形式; cfg桩技术安全、经济、合理,依据地基处理的不同程度,分为cfg桩地基处理+不设置沉降后浇带和cfg桩地基处理+设置沉降后浇带两种具体形式。
2.3.2 主体结构采用cfg桩基础。
不仅能保证主体结构的最终沉降量降到最低,而且可有效避免设置沉降后浇带引起的一些质量
问题。
基于此种方法的造价较高,通常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
2.3.3 地下室部分一般采用天然基础附加防水板的形式,此种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结构基础形式,施工工序相对比较复杂,但是造价比较低廉。
2.4 对于抗震问题的设计
地下室是建筑整体中重要的基础型构件,对于抗震的性能要求必须要稳固。
对地下室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设计时,对于地下室内的埋深高度应大于外地面以上高度,这样才能以室外地面进行计算总高度。
地下室的墙柱要保持和上部结构的墙柱能协调统一。
在地下室顶板和室外板面的标高发生变化的位置,标高超过梁高时则形成一定的错层,未采取任何措施则不能被嵌入上部结构中,按规范要求作为被嵌入上部结构中的地下室顶楼盖应该采用梁板结构,无梁楼盖的地下室顶板不能被嵌入上部结构中。
结构的计算应从上往下算,直至达到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底板位置,附加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结构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而且包括地下层。
2.5 基坑支护设计
基坑支护设计应和地下室结构设计同步进行,进行基坑支护需要提前做好防水帷幕,为地下室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
另外,人工挖孔桩工程应该在基坑开挖之后进行,全面考察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和整体作业环境,对于一些不利因素,应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3 结语
总而言之,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
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嵌固部位,必须确保地下室具有足够的抗侧力刚度,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只有经过各参建单位的通力合作,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研究和创新,才能使地下空间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郑宏利, 冷雪睿, 梁宇. 地下室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 山西建筑, 2007,(28).
[2] 陈新农.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与技术措施[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7,(03) .
[3] 张显恩, 黄自彰. 地下室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0).
[4] 庄致来, 莫勇. 地下室结构设计工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