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之死》阅读答案及翻译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阅读答案(附翻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阅读答案(附翻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阅读答案(附翻译)“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 10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灵牌,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史记伯夷列传节选 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悲为……悲伤 B.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爰竟然 C.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适适合 D.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蚤通“早” 9.下列加点词活用方法不同的一项 A.左右欲兵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019-2020】“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王。
②傥:假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齐让伯夷让:责备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C.扶而去之去:使……离开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孔子曰:伯夷、叔齐阅读答案与翻译
孔子曰:伯夷、叔齐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孔子曰:伯夷、叔齐阅读答案与翻译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完整版)伯夷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伯夷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王学孟译注【说明与解析】《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他们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文章借助夷、齐善行,和所谓暴戾凶残、横行天下的盗跖做比照;以操行不轨,违法犯禁的人和审慎小心、有崇高正义感的人做比照,指出恶者安逸享乐,富裕优厚,累世不绝;而善者遭遇的灾祸却不可胜数。
从而抒发了天道与人事相违背的现实,有力地抨击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善罚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了作者无神论的观点。
但是,商朝末年,纣王的统治已濒于崩溃,武王伐暴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是不可逆转的,而夷、齐的谏阻和耻食周粟是背转历史大潮的。
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历史上歌颂这两个人物,那是颂错了,他们不值得歌颂。
而作者对笃守遗训、不能变通的行为加以歌颂,无疑是有所偏颇的。
本文写作独具特色。
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之篇末,均有太史公的赞语,唯《伯夷列传》则无。
满纸赞论、咏叹夹以叙事。
名为传纪,实则传论。
史家的通例是凭借翔实的史料说话,而或于叙述之中杂以作者的意见,就算变例了。
所以,本文实开史家之先河,亦为本纪、世家、列传之仅有。
本文虽多赞论,但纵横捭阖,彼此呼应,回环跌宕,起伏相间。
伯夷、叔齐的事实,只在中间一顿即过,“如长江大河,前后风涛重叠,而中有澄湖数顷,波平若黛,正以相间出奇。
”《史记论文》第五册《伯夷列传》时有鲜明比照,一目豁然;时有含蓄设问,不露锋芒却问题尖锐又耐人寻味。
太史公润笔泼墨之中,可略见其笔力之一斑。
学者们涉猎的书籍虽然很多,但是还要从《六经》里考察真实可信的记载。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翻译、练习与答案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翻译、练习与答案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翻译、练习与答案【原文】《史记·伯夷列传》节选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注释】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翻译】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
”于是就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
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
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韩愈《伯夷颂》王安石《伯夷》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1】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及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遂饿死于首阳山。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注释:【1】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
(二)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
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武王周公圣人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
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
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取材于韩愈《伯夷颂》)(三)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
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
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
韩子因之,亦为之颂。
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
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欲往归焉。
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
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伯夷列传翻译
伯夷列传翻译伯夷、叔齐在孤竹国时,互相推让国君的位置而逃避。
后来又互相争着吃东西。
接着他们又互相推让着喝酒。
等到天下太平了,就对孤竹君说:“我们兄弟二人在此受到束缚和拘禁已经很久了,请允许我们逃往别处去吧!”于是离开了孤竹,一直走到首阳山。
这两个人饿得快死了,就采了野菜、野果充饥,但是采来的野菜、野果,吃完了就没有了,他们就把国君的粮仓打开,偷取粟米。
这事被叔齐发现了,就对伯夷说:“我们两个人,一个主张采摘野菜、野果吃,另一个主张打开官府粮仓偷取食物。
伯夷、叔齐在孤竹国时,就因为互相谦让,国君才得以存活。
等到他们听说西伯昌死了,就马上动身前往西方投奔周文王,而遗弃了孤竹国君。
难道这就是仁义吗?”于是就在路上把自己的帽子和衣服扔掉,这表示永远不再回去。
后来到达西周国都,与西伯昌、伯邑考交往。
到了犬戎攻打西伯昌时,西伯昌就向北渡过黄河。
伯夷、叔齐也跟着他渡河。
三人乘车进入了一片胡地。
不久就听到了噩耗,赶忙就又渡过黄河返回,走到了西周国都的城门外。
守城的人把他们拒之门外,于是就站在城墙上痛哭。
城里的人听见哭声,就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
西伯昌对他们说:“不要进来,你们的父兄被杀死了。
”又把国内的情况告诉了他们。
说:“我不能忘记自己的国君,哪怕他已经死了。
”三个人就跪在西伯昌面前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做儿子的怎么可以回去?而且您还年轻。
”于是就背着西伯昌的尸体走出城去,埋葬在首阳山。
然后就和西伯昌的臣属一起来到京城朝见文王。
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朝的顺民,在路上就饿死在首阳山。
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因而赐福给西伯昌。
周文王就把二人封在北面的燕山,赐给他们叫“社”的土地。
从此,这里就称为燕山,这里的人也就称为燕人。
同一天夜里,文王正在宴请各位大臣,对武王姬发说:“我是个有德之人,却没有得到应该拥有的尊敬和赏赐,怎么样呢?”姬发回答说:“周武王能用自己的地位来使伯夷和叔齐归附,那么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姬发于是将他们安置在北方燕山地区,让他们奉守西伯昌的祭祀。
《伯夷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伯夷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伯夷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作者司马迁。
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他们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作品原文: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伯夷叔齐列传翻译
伯夷叔齐列传翻译伯夷叔齐列传伯夷、叔齐,同为西周初期的贤良,传说他们犯了罪,被斩去头部,成为历史上最可敬的人物之一。
伯夷是殷朝的第一个国王,叔齐是他的弟弟。
伯夷曾去过西山,受到了西王母的教诲,他的行为举止都以西王母的教诲为基础,他认为仁义是做人的根本,他的态度以及他的行为都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重。
叔齐是伯夷的弟弟,和伯夷一样的是他也深受西王母的教诲,他也坚持做一个仁义之人,他是一位谦卑的君主,与人民和睦相处。
然而,当伯夷和叔齐把他们的仁义之道传播到全国时,他们就遭到了其他诸侯的嫉妒和敌意。
西周朝廷便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迫害,宣布把伯夷和叔齐处死,并在他们的尸体上悬挂了人头。
伯夷和叔齐的死亡引发了众人的悲痛,他们的精神便成为了大众所敬仰的榜样,被称为“伯夷叔齐”,成为历史上最可敬的人物之一。
The Legend of Bo Yi and Shu QiBo Yi and Shu Qi were both virtuous people liv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t was said that they had committed crimes and were beheaded, making them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figures in history. Bo Yi was the first king of the Yin Dynasty and Shu Qi was his younger brother. Bo Yi went to the Western Mountain and was taught by the Western Mother, who formed the basis of his behavior. He believed that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were the fundamentals of being human, and his attitude and deeds were respect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country.Shu Qi, the younger brother of Bo Yi, was also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teachings of the Western Mother. He also insisted on being a benevolent person, and he was a humble monarch who got along well with the people. However, when Bo Yi and Shu Qi spread their doctrine of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to the whole country, they were met with envy and hostility from other vassals. The Western Zhou court then launched a massive persecution, announcing the execution of Bo Yi and Shu Qi and hanging their heads on their corpses.The death of Bo Yi and Shu Qi caused great sorrow among the people, and their spirits became the example admired by the masses, known as "Bo Yi and Shu Qi", and became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figures in history.。
《伯夷、叔齐之死》阅读答案及翻译
伯夷、叔齐之死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
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乳之。
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
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①伯夷、叔齐:二兄弟。
伯夷为兄,叔齐为弟。
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
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
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
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
⑤盍:何不。
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
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
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阅读训练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_________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_______③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④面山而居___________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遣白鹿乳之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将军身被坚执锐3.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①西伯卒____②盍往归焉____③难之曰____④二子遂饿而去____4.有人说:伯夷、叔齐食古不化,不知变革,认为臣弑君是不仁道的,殷纣固然残暴,但用武力来讨伐他,也是同样残暴,故而耻食周粟,以至饿死阳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一谈你对这二人所做所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表承接②表转折③表并列④表修饰 2.C 3.①死②何不投奔③责难④于是,就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伯夷列传文言文翻译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益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曰:“吾闻之,父有疾,子弗奔丧,则是不孝也。
今殷王纣无道,天下苦之,予方以仁义伐之,何谓不孝也?且子为父报仇,臣为君死难,亦义也。
”遂罢马而还。
还归伯夷、叔齐曰:“父在,子不得自专也,吾将西归矣。
”二人遂相与归周,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武王崩,成王立,天下宗周。
伯夷、叔齐闻之,益然曰:“归乎?归乎?吾闻西伯善养老,盖益归乎?”二人相与归周,未及食其政,而已饿死首阳山。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他们的父亲想要立叔齐为王,等到父亲去世,叔齐让位给伯夷。
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
”于是逃走了。
叔齐也不愿意接受王位,也逃走了。
国人立了他们的弟弟为王。
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于养老,便决定前往归附。
等到他们到达那里,西伯昌已经去世,武王带着木主,号为文王,向东讨伐纣王。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车马,劝阻说:“父亲去世不举行葬礼,却急于发动战争,这能说是孝顺吗?以臣子的身份杀害君主,这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说:“我听说,父亲有病,儿子不奔丧,这就不孝顺。
现在殷王纣无道,天下百姓都苦不堪言,我将用仁义讨伐他,怎么能说是孝顺呢?而且,儿子为父亲报仇,臣子为君主而死,这也是仁义。
”于是放下马,返回。
回到伯夷、叔齐那里,说:“父亲在世时,儿子不能自己作主,我将要返回西方了。
”两人于是一起返回周国,住在首阳山,采集薇草为食。
等到武王去世,成王即位,天下都归附于周。
伯夷、叔齐听说这个消息,非常失望地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听说西伯昌善于养老,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去呢?”两人一起返回周国,还没来得及享受周国的政治,就已经饿死在首阳山。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牛国,俱逃归周。
及至西伯卒,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马谏,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为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既平殷,夷、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作歌日:"登彼西山兮,”爰采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节选自孔颖达《春秋正义》材料二:圣人之道,中而已矣。
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
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
请即此而论之。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
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
父卒,叔齐逊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
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隐于首阳山,耻食周粟,遂饿而死。
孔子尝称之,曰“古之贤人”,孟子尝称之,曰“圣之清二谁得而议之哉?虽然,抑有说也。
先君之国,受之于祖宗者也。
父子传次以嫡以长,古之割也,易此必乱。
昔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
太王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乖逃之荆蛮,以顺父志,以成王业。
孔子称之以至德,且日民无得而称焉。
夷也苟知父志欲立齐,当效秦伯顺父之志,隐然退避于治命之日,不当行己之志,显然辞让于乱命之余也。
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汤武之征伐,即尧舜之楫让,天下归周,天之命也。
洁身自远斯可已矣,何乃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至乎?斯皆过乎中者也。
呜呼,廉顽立懦,足可为百世师,过中失正,恐未臻乎尧舜禹之道。
此孟子之所以讥乎其隘而孔子至德之称在泰伯而不在夷齐也厥旨深矣。
7药7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注]廉顽立儒: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伯夷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伯夷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伯夷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作者司马迁。
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他们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作品原文: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史记·伯夷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史记·伯夷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C.天之报施善人施:措施D.时然后出言时:看准时机6.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3分)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伯夷叔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伯夷叔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伯夷叔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周国。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伯夷叔齐是抱节守志的典范。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伯夷叔齐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乃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武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释】孤竹君:殷商时孤竹国的国君。
即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太公:姜太公姜尚。
薇:蕨类,一种野菜,可食。
伯夷叔齐文言文阅读题1.解释加点词语。
(4分)及父卒扶而去之2.对"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B.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C.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D.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3.伯夷、叔齐是从哪两个方面指责武王的(从原文中找出两个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4.对伯夷、叔齐的行为品质,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A.违背父亲遗命,不愿继承王位,互相推诿,怕承担责任。
伯夷叔齐文言文翻译
伯夷叔齐文言文翻译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季子叔齐为继承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伯夷叔齐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伯夷叔齐原文: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及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遂饿死于首阳山。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二)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
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武王周公圣人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
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
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取材于韩愈《伯夷颂》)(三)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
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
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
韩子因之,亦为之颂。
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
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
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
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
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
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伯夷》)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文言文《史记伯夷列传》节选阅读答案
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齐让伯夷让:责备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C.扶而去之去:离开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则移其民于河东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其皆出于此乎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愿以十五城请易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二: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
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下》)材料三: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
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
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
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乳之。
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
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
①伯夷、叔齐:二兄弟。
伯夷为兄,叔齐为弟。
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
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
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
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
⑤盍:何不。
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
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
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_________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_______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④面山而居___________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遣白鹿乳之
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①西伯卒____②盍往归焉____③难之曰____④二子遂饿而去____
4.有人说:伯夷、叔齐食古不化,不知变革,认为臣弑君是不仁道的,殷纣固然残暴,但用武力来讨伐他,也是同样残暴,故而耻食周粟,以至饿死阳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一谈你对这二人所做所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表承接②表转折③表并列④表修饰 2.C 3.①死②何不投奔③责难④于是,就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
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还没有实现,父亲就死了。
叔齐便让伯夷做国君,伯夷说:(父亲要你做国君),这是他老人家生前的旨意啊!坚决不肯做国君,于是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做国君,也随同哥哥逃去。
国人只好立中间的一个儿子做了国君。
弟兄俩跑出国外,听说周文王很优待老年人,何不去投奔他呢。
然而,到了周国,文王便死去了,武王便统领大军,用车子载着文王的牌位,朝东进军,去讨伐殷纣。
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很不赞成,便去隐居在首阳山,专靠采薇来维持生活。
有个士大夫王摩子进山游玩,(看见伯夷叔齐正在那里采薇),就责难他们道:你们既然不吃周粟,但为什么却又隐居在周山,食周薇呢?二人听了,便不再吃薇。
经过七天,上天派遣一只白鹿给他们喂奶,二人心里想道:这鹿若是杀来吃了,滋味必然很美。
神鹿知道二人的心意,从此以后不再来,两个老头子便活活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