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全章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全章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激发数学美,培养兴趣:通过展示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图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学生观察、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的,它们具有美观、平衡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设计中。
5.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阅读与轴对称相关的书籍、文章,了解轴对称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可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交作业时,要求书写工整、条理清晰,解题过程和答案正确。
4.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折叠与展开,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体验轴对称的性质和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善于思考的品质。
3.教师总结:轴对称不仅是几何图形的一种特性,还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强调对称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质。
2.讲解轴对称的性质和定理,如对称轴上的点、线段、角的轴对称映像等,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3.应用作业:
-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一道实际问题,如最短路线问题、图形面积计算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考点专题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考点专题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如图,直线m∥n,△ABC是等边三角形,顶点B在直线n上,直线m交AB于点E,交AC于点F,若∠1= 140°,则∠2的度数是()A.80°B.100°C.120°D.140°答案:B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60°,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EF=∠1-∠A=80°,从而得到∠BEF=100°,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60°,∵∠1=140°,∴∠AEF=∠1-∠A=80°,∴∠BEF=180°-∠AEF=100°,∵m∥n,∴∠2=∠BEF=100°.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将于2022年8月25日在日照市开幕,“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成为日照市当前的运动主题.在下列给出的运动图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3、下列四种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A.等边三角形B.圆C.长方形D.正方形答案:B分析:分别求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解:因为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经比较知,圆的对称轴最多.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定义以及性质.4、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1B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2交AC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BD.若AB=7,AC=12,BC=6,则△ABD的周长为()A.25B.22C.19D.18答案:C分析: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CD,由△ABD的周长=AB+AD+BD=AB+AD+CD=AB+AC得到答案.解:由作图的过程可知,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BD=CD,∵AB=7,AC=12,∴△ABD的周长=AB+AD+BD=AB+AD+CD=AB+AC=19.故选:C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等知识,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点M(2,﹣5),则点M到x轴的距离是2B.若点A(a﹣1,0)在x轴上,则a=0C.点A(﹣1,2)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1,﹣2)D.点C(﹣3,2)在第一象限内答案:C分析:分别根据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到坐标轴的距离;在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各个象限上的点的坐标符号逐一判断即可.解:A.已知点M(2,-5),则点M到x轴的距离是|-5|=5,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若点A(a-1,0)在x轴上,则a可以是全体实数,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点A(-1,2)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1,-2),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C(-3,2)在第二象限内,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以及点的坐标,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有三条道路围成RtΔABC,其中BC=1000m,一个人从B处出发沿着BC行走了700m,到达D 处,AD恰为∠CAB的平分线,则此时这个人到AB的最短距离为()A.1000m B.700m C.300m D.1700m答案:C分析:据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知此人此时到AB的最短距离即D到AB的距离,而D到AB的距离等于CD,而CD=BC-BD即得答案.解:如下图,过D作DE⊥AB于E,则此时此人到AB的最短距离即是DE的长.∵AD平分∠CAB,AC⊥BC∴DE=CD=BC-BD=1000-700=300(米).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垂线段最短”.其关键是运用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CD等于D到AB的距离.7、图1是光的反射规律示意图.其中,PO是入射光线,OQ是反射光线,法线KO⊥MN,∠POK是入射角,∠KOQ是反射角,∠KOQ=∠POK.图2中,光线自点P射入,经镜面EF反射后经过的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B分析:根据光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且关于法线对称,由此推断出结果.连接EF,延长入射光线交EF于一点N,过点N作EF的垂线NM,如图所示:由图可得MN是法线,∠PNM为入射角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关于MN对称由此可得反射角为∠MNB所以光线自点P射入,经镜面EF反射后经过的点是B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中光线反射的问题,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图中找出反射角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ABC中∠A=40°,E是AC边上的点,先将△ABE沿着BE翻折,翻折后△ABE的AB边交AC于点D,又将△BCD沿着BD翻折,点C恰好落在BE上的点G处,此时∠BDC=82°,则原三角形的∠B的度数为()A.57°B.60°C.63°D.70°答案:C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BDG=∠BDC=82°,∠ABE=∠A'BE=∠A'BG=∠A'B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DBA=∠BDC﹣∠A=82°﹣40°=42°,进一步可求出∠ABE=∠A'BE=21°,∠ABC=3×21°=63°,即原三角形的∠B=63°.解:由折叠性质可得,∠BDG=∠BDC=82°,∠ABE=∠A'BE=∠A'BG=∠A'BC,∵∠BDC是△BDA的外角,∴∠DBA=∠BDC﹣∠A=82°﹣40°=42°,∴∠ABE=∠A'BE=21°,∴∠ABC=3×21°=63°,即原三角形的∠B=63°,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图形的折叠及三角形外角性质,能够根据折叠的性质发现∠BDG=∠BDC=82°,∠ABE=∠A'BE=∠A'BG=∠A'BC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下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分析即可求解,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x+4,E是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 )A.4√2B.2√2C.2√5D.√5答案:C分析: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E,与AC的交点,即符和条件的P点,再求出B′,E的坐标,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的值,即为P′B+P′E的最小值.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E交AC于P′,此时,PB+PE=P′B+P′E的值最小,最小值为B′E的长,∵线段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x+4,∴A(0,4),C(4,0),∴AB=4,BC=4,∵E是AB的中点,∴E(0,2),∵B′是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B′⊥AC,OB=OB′=1AC,AO=CO,2∴四边形ABCB′是正方形,∴B′(4,4),∴PB+PE的最小值是B′E=√42+(4−2)2=2√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一次函数求点的坐标和性质,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掌握轴对称−最短路径的确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AB=AC,AD=AE,∠BAD=20°,则∠CDE度数是_______度.答案:1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得出∠EDC+∠C=∠AED,进而求出∠C+∠EDC=∠ADE,再利用∠B+∠BAD=∠ADC,进而利用已知求出即可.解:∵AB=AC,AD=AE,∴∠B=∠C,∠ADE=∠AED,∵∠EDC+∠C=∠AED,∴∠C+∠EDC=∠ADE,又∵∠B+∠BAD=∠ADC,∴∠B+20°=∠C+∠EDC+∠EDC,∵∠B=∠C.∴2∠EDC=20°,∴∠EDC=10°.所以答案是:1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定理以及角之间等量代换,利用外角定理得出∠C+∠EDC=∠ADE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边OA 在x轴上,OC在y轴上,OA=1,OC=2,对角线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E,交AC于点D.若y轴上有一点P(不与点C重合),能使△AEP是以为 AE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点 P的坐标为____.答案:(0,34),(0,−34)或(0,12)分析:设AE=m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m 的值,得到点E (1,54),设点P 坐标为(0,y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得到答案.∵对角线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E ,∴AE=CE ,∵OA=1,OC=2,∴AB=OC=2,BC=OA=1,∴设AE=m ,则BE=2-m ,CE=m ,∴在Rt∆BCE 中,BE 2+ BC 2=CE 2,即:(2-m )2+12=m 2, 解得:m=54,∴E (1,54), 设点P 坐标为(0,y ),∵△AEP 是以为 AE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当AP=AE ,则(1-0)2+(0-y)2= (1-1)2+(0-54)2,解得:y=±34,当EP=AE ,则(1-0)2+(54-y)2= (1-1)2+(0-54)2,解得:y=12, ∴点 P 的坐标为(0,34),(0,−34),(0,12),故答案是:(0,34),(0,−34),(0,12).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3、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成图①,再沿HF 折叠成图②,若∠DEF =β(0°<β<90°),用β表示∠C ''FE ,则∠C ''FE =_______.答案:180°−3β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FH =∠DEF =β,∠EFC =180°−β,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FC′=180°−β,所以∠HFC′=180°−2β,接着再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C′′FH =∠C′FH =180°−2β,然后计算∠C ″FH −∠EFH 即可.∵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AD//BC ,∴∠EFH =∠DEF =β,∠EFC =180°−β,∵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成图①,∴∠EFC′=∠EFC =180°−β,∴∠HFC′=∠EFC′−∠EFH =180°−β−β=180°−2β,∵长方形ABCD 沿HF 折叠成图②,∴∠C′′FH =∠C′FH =180°−2β,∴∠C ″FE =∠C ″FH −∠EFH =180°−2β−β=180°−3β.所以答案是:180°−3β. 小提示: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14、如图,Rt△ABC中,∠C=90°,AC=3,BC=4,EF垂直平分AB,点P为直线EF上一动点,则△APC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答案:7分析:△APC周长=AC+AP+CP,因为AC=3,所以求出AP+CP的最小值即可求出△APC周长的最小值,根据题意知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B,故当点P与点E重合时,AP+CP的值最小,即可得到结论.∵直线EF垂直平分AB,∴A,B关于直线EF对称,设直线EF交BC于E,∴当P和E重合时,AP+CP的值最小,最小值等于BC的长,∴△APC周长的最小值=AC+AP+CP=3+4=7,所以答案是:7.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的应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周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P的位置.15、小曹同学复习时将几种三角形的关系整理如图,请帮他在横线上____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答案:∠A=60°(答案不唯一)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解:添加∠A=60°,理由如下:∵△ABC为等腰三角形,=60°,∴∠B=∠C=180°−∠A2∴△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答案是:∠A=60°(答案不唯一).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判断定理.解答题16、如图,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BC中,∠BDC=90°,BF平分∠DBC,与CD相交于点F,延长BD到A,使DA=DF,延长BF交AC于E.(1)求证:△FBD≌△ACD;(2)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BF.(3)求证:CE=1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相等可得BD=CD,再利用“边角边”证明△FBD和△ACD全等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DBF=∠DCA,再根据∠DCA+∠A=90°推出∠DBF+∠A=90°,然后求出∠AEB=90°,再利用“角边角”证明△ABE和△CB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CB,从而得证;BF.(3)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AC,AE=CE,然后求出CE=12(1)在等腰Rt △DBC 中,BD =CD ,∵∠BDC =90°,∴∠BDC =∠ADC =90°,∵在△FBD 和△ACD 中,{DA =DF∠BDC =∠ADC BD =CD,∴△FBD ≌△ACD (SAS );(2)∵△FBD ≌△ACD ,∴∠DBF =∠DCA ,∵∠ADC =90°,∴∠DCA +∠A =90°,∴∠DBF +∠A =90°,∴∠AEB =180°-(∠DBF +∠A )=90°,∵BF 平分∠DBC ,∴∠ABF =∠CBF ,∵在△ABE 和△CBE 中,{∠AEB =∠CEB =90°BE =BE∠ABF =∠CBF, ∴△ABE ≌△CBE (ASA ),∴AB =CB ,∴△ABC 是等腰三角形;(3)∵△FBD ≌△ACD ,∴BF =AC ,∵△ABE ≌△CBE ,∴AE =CE =12AC ,∴CE =12BF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已知△ABC和△DEF为等腰三角形,AB=AC,DE=DF,∠BAC=∠EDF,点E在AB上,点F在射线AC上.(1)如图1,若∠BAC=60°,点F与点C重合,求证:AF=AE+AD;(2)如图2,若AD=AB,求证:AF=AE+BC.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的∠BAC=∠EDF=60°,推导出两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求解;(2)由第(1)小问的解题思路和∠BAC=∠EDF、ED=DF这两个条件想到:在FA上截取FM=AE,求证△AED≌△MFD,再由全等的性质可得DA=DM=AB=AC,即可证△ABC≌△DAM,最后由全等的性质得AM=BC即可求解.(1)∵∠BAC=∠EDF=60°,∴△ABC、△DEF为等边三角形,∴∠BCE+∠ACE=∠DCA+∠ECA=60°,AB=AF∴∠BCE=∠DCA∵BC=AC、CE=CD∴△BCE≌△ACD(SAS),∴AD=BE,∵AB=AE+BE∴AF=AE+AD;(2)在FA上截取FM=AE,连接DM;AF,DE相交于点G∵∠BAC=∠EDF,∠AGE=∠DGF∴∠AED=∠MFD,∵AE=MF,ED=DF∴△AED≌△MFD(SAS),∴DA=DM=AB=AC,∠ADE=∠MDF,∴∠ADE+∠EDM=∠MDF+∠EDM,即∠ADM=∠EDF=∠BAC,∵AC=DM∴△ABC≌△DAM(SAS),∴AM=BC,∴AE+BC=FM+AM=AF.即AF=AE+B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属于中难档的几何综合题.其中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正确的作出辅助线.18、如图1,在△ABC中,BO⊥AC于点O,AO=BO=3,OC=1,过点A作AH∠BC于点H,交BO于点P.(1)求线段OP的长度;(2)连接OH,求证:∠OHP=45°;(3)如图2,若点D为AB的中点,点M为线段BO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MD,过点D作DN⊥DM交线段A延长线于N点,则S△BDM-S△ADN的值是否发生改变,如改变,求出该值的变化范围;若不改变,求该式子的值.答案:(1)1;(2)见解析;(3)不改变,94分析:(1)证△OAP≌△OBC(ASA),即可得出OP=OC=1;(2)过O分别作OM⊥CB于M点,作ON⊥HA于N点,证△COM≌△PON(AAS),得出OM=ON.得出HO平分∠CHA,即可得出结论;(3)连接OD,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D⊥AB,∠BOD=∠AOD=45°,OD=DA=BD,则∠OAD=45°,证出∠DAN=∠MO D.证△ODM≌△ADN(ASA),得S△ODM=S△ADN,进而得出答案.解:(1)∵BO⊥AC,AH⊥BC,∴∠AOP=∠BOC=∠AHC=90°,∴∠OAP+∠C=∠OBC+∠C=90°,∴∠OAP=∠OBC,在△OAP和△OBC中,{∠AOP=∠BOCAO=BO∠OAP=∠OBC,∴△OAP≌△OBC(ASA),∴OP=OC=1;(2)过O分别作OM⊥CB于M点,作ON⊥HA于N点,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OMHN中,∠MON=360°﹣3×90°=90°,∴∠COM=∠PON=90°﹣∠MOP.在△COM与△PON中,{∠COM=∠PON∠OMC=∠ONPOC=OP,∴△COM≌△PON(AAS),∴OM=ON.∵OM⊥CB,ON⊥HA,∴HO平分∠CHA,∴∠OHP=12∠AHC=45°;(3)S△BDM﹣S△ADN的值不发生改变,等于94.理由如下:连接OD,如图2所示:∵∠AOB=90°,OA=OB,D为AB的中点,∴OD⊥AB,∠BOD=∠AOD=45°,OD=DA=BD∴∠OAD =45°,∠MOD =90°+45°=135°,∴∠DAN =135°=∠DOM .∵MD ⊥ND ,即∠MDN =90°,∴∠MDO =∠NDA =90°﹣∠MD A .在△ODM 和△ADN 中,{∠MDO =∠NDAOD =AD ∠DOM =∠DAN,∴△ODM ≌△ADN (ASA ),∴S △ODM =S △ADN ,∴S △BDM ﹣S △ADN =S △BDM ﹣S △ODM =S △BOD =12S △AOB=12×12AO •BO =12×12×3×3=94.小提示: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 轴对称 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   轴对称 小结与复习

则 1=2= 1 BAC. 2
∵ AB = AC,∴ AE⊥BC.
∴∠2 +∠C = 90°.
A
∵ BD⊥AC,∴∠DBC +∠C = 90°. ∴∠2 =∠DBC.
12 D
∴∠BAC = 2∠DBC.
B
E
C
方法总结
在涉及等腰三角形的有关计算和证明中,常见 的辅助线的作法是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 中线),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实 现线段或角之间的相互转化.
A D
6. 如图,已知等边△ABC 中,点 D、E B
分别在边 AB、BC 上,把△BDE 沿直线
DE 翻折,使点 B 落在 B1 处,DB1,EB1 D
分别交边 AC 于 M、H 点. 若∠ADM =
50°,则∠HEC 的度数为 70° .
B
AC M B1 H
EC
7. 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C = AB + BD.
一、轴对称的相关定义和性质 1.定义 (1)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 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_轴__对__称__图__形___,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__对__称__轴___.
(2) 将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 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
2. 如图,∠3 = 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
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 的度数为
__6_0_°__.
考点二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例2 按要求完成作图:
y
(1) 作△ABC 关于 y 轴对称的
△A1B1C1; (2) 在 x 轴上找出点 P,使 PA

人教版八年数学上 第13章_轴对称单元复习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八年数学上 第13章_轴对称单元复习课件(共27张PPT)
(2)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 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 点叫做对称点。
(3)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 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
3
(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 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3
例1 如图,以直线AE为对称轴,画出该图形的另一部分。
B C
A D E
解:作图过程如下:
(1)分别作出点B、C关 F 于直线AE的对称点F、H。
(2)连结AF、FD、DH、 HE,得到所求的图形。
H
14
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点P(a,b)关于y轴对y 称的点的坐标为(-a,b)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上。
4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 一条对称轴。
5
二、题目特点:
• 判断轴对称图形或对称轴的条数 •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作对称轴 • 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计算题或进行证明说理 三、解题切入点:
4
A5E来自FG3
12
∴ AB=DB, ∠1= ∠2=60° 从而有 ∠3= ∠1=60° 在△ABF和△DBG中
∠3= ∠1
BC
∠4= ∠5
AB=DB
∴ △ABF≌ △DBG
∴BF=BG
1.如图,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和 ∠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求 △PED的周长 .
3
2
B1

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件85张

2019-202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件85张
全品大讲堂
数学
八年级 上册
新课标(RJ)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章末复习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章末复习
知识框架 归纳整合 素养提升 中考链接
章末复习
知识框架
轴对称
等腰三角形
用坐标表 示轴对称
轴对称
章末复习
有关概念 轴 对 线段的垂 称 直平分线
有关性质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 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相关题 5-3 如图13-Z-14, 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90°, BD平分∠ABC交AC于点D, CE⊥BD, 交BD的延长 线于点E.求证:BD=2CE.
章末复习
证明:如图,延长 BA 和 CE 交于点 M. ∵CE⊥BD, ∴∠BEC=∠BEM=90°. ∵BD 平分∠ABC,∴∠MBE=∠CBE.
章末复习
专题四 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要点指导】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综合, 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的倍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 理论依据, 此类题难度不大, 但是步骤烦琐, 属于中档题.
章末复习
例4 如图13-Z-7, △DAC, △EBC均是等边三角形, 点A, C, B在同一条 直线上, 且AE, BD分别与DC, EC交于点M, N, 连接MN. 求证:(1)AE=DB; (2)△CMN为等边三角形.
解 如图13-Z-3所示.
章末复习
相关题2 [绥化中考] 如图13-Z-4,在8×8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 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画 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为( ) A .75°B .90°C .105°D .120°或20°D解析:D【分析】设两内角的度数为x 、4x ,分两种情况,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两内角的度数为x 、4x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x 时,x +4x +4x =180°,x =2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x 时,4x +x +x =180°,x =30°,4x =120°;因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20°或12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点1(1,2020)P a -和2(2017,1)P b -关于x 轴对称,则()2021a b +的值为( ) A .1-B .1C .0D .2021- A解析:A【分析】 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a ,b 的值,进一步可得答案.【详解】解:∵1(1,2020)P a -和2(2017,1)P b -关于x 轴对称,得a-1=2017,1-b=2020.解得a=2018,b=-2019,∴()()()202120212021=2018201911a b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3.如图,已知30MON ∠=︒,点1A ,2A ,3A ,…,在射线ON 上,点B ,1B ,2B ,3B ,…,在射线OM 上,112A B B ,223A B B △,334A B B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11OB =,则202020202021A B B △的边长为( )A .20192B .20202C .20212D .20222 A解析:A【分析】 先求出∠O=∠OA 1B 1=30°,从而A 1B 1=A 1B 2= OB 1=1,然后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A 1B 1B 2是等边三角形,∴∠A 1B 1B 2=∠A 1B 2O=60°,A 1B 1=A 1B 2,∵∠O=30°,∴∠A 2A 1B 2=∠O+∠A 1B 2O=90°,∵∠A 1B 1B 2=∠O+∠OA 1B 1,∴∠O=∠OA 1B 1=30°,∴OB 1=A 1B 1=A 1B 2=1,在Rt △A 2A 1B 2中,∵∠A 1A 2B 2=30°,∴A 2B 2=2A 1B 2=2,同法可得A 3B 3=22,A 4B 4=23,…,A n B n =2n-1,∴202020202021A B B △的边长=22019,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类规律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探究规律的方法,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在等腰ABC ∆中,80A ∠=︒,则B 的度数不可能是( )A .80︒B .60︒C .50︒D .20︒B解析:B【分析】分∠A 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分类讨论求得∠B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当∠A 是顶角时,则∠B=(180°-∠A)÷2=(180°-80°)÷2=50°,当∠B 是顶角时,则∠A 是底角,∴∠B=180°-80°-80°=20°,当∠C 是顶角时,则∠A 和∠B 都是底角,∴∠B=∠A=80°,综上所述:∠B 的度数为:50°或20°或80°.观察各选项可知∠B 不可能是6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点A 的坐标为()1,3,点B 的坐标为()2,1,将线段AB 沿坐标轴翻折180°后,若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1,3-,则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为( )A .()2,2B .(2,1)-C .()2,1-D .(2,1)-- C解析:C【分析】根据点A ,点A'坐标可得点A ,点A'关于y 轴对称,即可求点B'坐标.【详解】解:∵将线段AB 沿坐标轴翻折后,点A (1,3)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1,3), ∴线段AB 沿y 轴翻折,∴点B 关于y 轴对称点B'坐标为(-2,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坐标与图形变化,熟练掌握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是关键.6.如图,在△ABC 纸片中,AB=9cm ,BC=5cm ,AC=7cm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DE 的周长为是( )A .9cmB .11cmC .12cmD .14cm B解析:B【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DE=CD ,BE=BC=5cm ,求出AE=4cm ,根据△ADE 的周长为AD+DE+AE=AC+AE 代入数值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折叠得:DE=CD ,BE=BC=5cm ,∵AB=9cm ,∴AE=AB-BE=9cm-5cm=4cm ,∴△ADE 的周长为AD+DE+AE=AC+AE=7cm+4cm=11cm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正确理解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1,1A ,()2,0B .若在x 轴上取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的个数是(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C解析:C【分析】分三种情况:当AB=AC 时,当BA=BC 时,当AC=AB 时,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性质分别作图即可得解.【详解】当AB=AC 时,点C 与点O 重合;当BA=BC 时,以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AC=AB 时,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共有4个点C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坐标系中作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熟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利用其作图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ABC 中,87,A 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E 是BC 中点,且DE BC ⊥,那么C ∠的度数为( )A .16︒B .28︒C .31︒D .62︒C解析:C【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D CBD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B=DC ,进而得到DBC 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详解】∵BD 平分ABC ∠,∴ABD CBD ∠=∠,∵DE BC ⊥,E 是BC 中点,∴DB=DC ,∴DBC C ∠=∠,∴ABD CBD C ∠=∠=∠,∴18087ABD CBD C ∠+∠+∠=︒-︒,解得:31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有(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C解析:C【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①是轴对称图形,②不是轴对称图形,③不是轴对称图形,④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0.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8cm 和4cm ,那么它的周长( )A .8cmB .20cmC .16cm 或20cmD .16cm B解析:B【分析】解决本题要注意分为两种情况4cm 为底或8cm 为底,还要考虑到各种情况是否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进行解答.【详解】解:∵等腰三角形有两边分别分别是4cm 和8cm ,∴此题有两种情况:①4cm 为底边,那么8cm 就是腰,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8+8=20,②8底边,那么4cm 是腰,4+4=8,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应舍去.∴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解题时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二、填空题11.如图,已知∠AOB=30°,点P在射线OA上,OP=16,点E、点F在射线OB上,PE=PF,EF=6.若点D是射线OB上一动点,当∠PDE=45°时,DF的长为___________.5或11【分析】过点P作PH⊥OB于点H根据PE=PF可得EH=FH=EF=3根据∠AOB=30°OP=16可得PH=OP=8当点D运动到点F右侧或当点D运动到点F左侧时分别计算可得DF的长【详解】解析:5或11【分析】过点P作PH⊥OB于点H,根据PE=PF,可得EH=FH=12EF=3,根据∠AOB=30°,OP=16,可得PH=12OP=8,当点D运动到点F右侧或当点D运动到点F左侧时,分别计算可得DF的长.【详解】如图,过点P作PH⊥OB于点H,∵PE=PF,∴EH=FH=12EF=3,∵∠AOB=30°,OP=16,∴PH=12OP=8,当点D运动到点F右侧时,∵∠PDE=45°,∴∠DPH=45°,∴PH=DH=8,∴DF=DH-FH=8-3=5;当点D 运动到点F 左侧时,D′F=D′H+FH=8+3=11.所以DF 的长为5或11.故答案为:5或11.【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画图解答.12.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A ,B 重合),在AB 的上方分别作△ACD 和△BCE ,且AC =DC ,BC=EC ,∠ACD =∠BCE =α,连接AE ,BD 交于点P .下列结论:①AE=DB ;②当α=60°时,AD =BE ;③∠APB =2∠ADC ;④连接PC ,则PC 平分∠APB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①③④【分析】根据SAS 证明△ACE ≌△DCB 可判断①;根据△AC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但AC 不一定等于BC 可判断②;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判断③;由△ACE ≌△DCB 可知AE=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解析:①③④【分析】根据SAS 证明△ACE ≌△DCB 可判断①;根据△AC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但AC 不一定等于BC 可判断②;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判断③;由△ACE ≌△DCB 可知AE=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从而证得AE 和BD 边上的高相等,即CH=CG ,最后根据角的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得∠APC=∠BPC ,故可判断④.【详解】解:①∵∠ACD=∠BCE ,∴∠ACD+∠DCE=∠DCE+∠BCE ,∴∠ACE=∠DCB ,在△ACE 和△DCB 中CA CD ACE DCB CE CB ⎧⎪∠∠⎨⎪⎩===,∴△ACE ≌△DCB (SAS ),∴AE=DG ,故①正确;②∵AC =DC ,BC=EC ,∠ACD =∠BCE =60°,∴△AC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AD=AC=DC,BE=BC=EC,但AC不一定等于BC,故AD不一定等于BE,所以②错误;③∵∠APB是△APD的外角,∴∠APD=∠ADP+∠DAP由①得△ACE≌△DCB∴∠CAE=∠CDB∵AC=DC∴∠CAD=∠CDA∴∠APD=∠ADC+∠DAC=2∠ADC,故③正确;④如图,分别过点C作CH⊥AE于H,CG⊥BD于G,∵△ACE≌△DCB,∴AE=BD,S△ACE=S△DCB,∴AE和BD边上的高相等,即CH=CG,∴∠APC=∠BPC,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的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本题的关键是借助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得对应高相等.∠=︒,13.如图,点D、E是ABC的边BC上的点,且AED n∠∠∠=,若点D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点E在边AB的垂直CAD DAE BAE::1:3:2平分线上,则n=________.80【分析】先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边对等角可得∠DAC=∠C∠BEA=∠B再根据比例关系设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x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ED【详解】解:∵点D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点解析:80【分析】先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边对等角可得∠DAC=∠C,∠BEA=∠B,再根据比例关系设∠=∠=∠=,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x,再根据三角形外CAD x DAE x BAE x,3,2角的性质可得∠AED.【详解】解:∵点D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点E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AD=CD ,AE=BE ,∴∠DAC=∠C ,∠BAE=∠B ,∵::1:3:2CAD DAE BAE ∠∠∠=,∴设,3,2CAD x DAE x BAE x ∠=∠=∠=,∴,2C x B x ∠=∠=,∵∠B+∠C+∠BAC=180°,∴322180x x x x x ++++=︒,解得20x =︒,∴22480AED BAE B x x x ∠=∠+∠=+==︒,即n=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是解题关键.14.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连接EF ,将BEF ∠对折B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B 处,得折痕EM ;将AEF ∠对折,点A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A 得折痕EN ,若6215'BEM ∠=︒,则AEN ∠=____.【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B′EM 根据邻补角求出∠AEA′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出∠AEN 【详解】解:根据折叠可知:EM 平分∠BEB′∴∠B′EM=∠BEM=62°15′∴∠AEA′=180°-解析:2745'︒【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B′EM ,根据邻补角求出∠AEA′,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出∠AEN .【详解】解:根据折叠可知:EM 平分∠BEB′,∴∠B′EM=∠BEM=62°15′,∴∠AEA′=180°-2×62°15′=55°30′,EN 平分∠AEA′,∴∠AEN=∠A′EN=12∠AEA′=12×55°30′=27°45′, 故答案为:27°4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以及角的计算、度分秒的换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15.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EF BC 交BD 于点G ,若130BEG ∠=︒,则DGF ∠=______.25°【分析】由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则是等腰三角形由顶角的度数算出底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BD 平分∴∵∴∴∴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解析:25°【分析】由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EBG EGB ∠=∠,则BEG 是等腰三角形,由顶角的度数算出底角EGB ∠的度数,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BD 平分ABC ∠,∴EBG CBG ∠=∠,∵//EF BC ,∴CBG EGB ∠=∠,∴EBG EGB ∠=∠,∴BEG 是等腰三角形,∵130BEG ∠=︒, ∴180130252EGB ︒-︒∠==︒, ∴25DGF EGB ∠=∠=︒.故答案是:25︒.【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16.如图,已知30MON ∠=︒,点1A ,2A ,3A ,…在射线ON 上,1B ,2B ,3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48OA =,则1n n n A B A +△的边长为______.【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得出OA2=A2B2=OA3OA3=A3B3=OA4…再将解得OA3==OA2==OA1=找到规律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A1B1A2是等边解析:12n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得出OA 2=A 2B 2=12OA 3,OA 3=A 3B 3=12OA 4…,再将48OA =解得OA 3=1842⨯==312-,OA 2=1422⨯==212-,OA 1=1112122-⨯==,找到规律,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A 1B 1A 2是等边三角形,∴A 1B 1=A 2B 1,∠B 1A 1A 2=∠A 1B 1A 2=60°∵∠MON=30°,∴∠OB 1A 1=30°,∠OB 1A 2=90°∴OA 1=A 1B 1=12OA 2, 同理可得OA 2=A 2B 2=12OA 3,OA 3=A 3B 3=12OA 4 ∵48OA =∴OA 3=1842⨯==312-,OA 2=1422⨯==212-,OA 1=1112122-⨯==, 以此类推△A n B n A n+1的边长为2n-1.故答案为2n-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得出的数值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7.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5cm ,另一条边长为10cm ,则此三角形第三条边长为__________cm .10【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 和10cm 但没有明确哪是底边哪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详解】当5cm 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10cm5cm10cm10cm 可以构成三角形;当5cm 为腰时解析:10【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 和10cm ,但没有明确哪是底边,哪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详解】当5cm 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10cm ,5cm 、10cm 、10cm 可以构成三角形;当5cm 为腰时,其它两边为5cm 和10cm ,因为5+5=10,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所以三角形三边长只能是5cm 、10cm 、10cm ,所以第三边是10cm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18.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如图,(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 ,N 两点; (2)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3)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H ,L 两点; (4)作直线HL 交AC 于点E ; (5)直线MN 与直线HL 相交于点O ;(6)连接OA ,OB ,OC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①2OC OD =;②2AB OA =;③OA OB OC ==;④120DOE ∠=︒,正确的是____________.①③④【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点O 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从而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中垂线的性质进行逐项分析即可【详解】由题可得点O 为等边三角形ABC 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即:MN ⊥ABHL ⊥AC ∴根据等边三角形 解析:①③④【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点O 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从而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中垂线的性质进行逐项分析即可.【详解】由题可得点O 为等边三角形ABC 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即:MN ⊥AB ,HL ⊥AC ,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O=∠EAO=30°,AD=AE ,∴△ADO ≌△AEO ,∴OD=OE ,又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EAO=∠ECO=30°,∴在Rt △COE 中,OC=2OE ,∴OC=2OD,故①正确;在Rt△ABE中,显然AB=2AE,而OA>AE,∴AB≠2OA,故②错误;根据中垂线性质可得OA=OB,OA=OC,∴OA=OB=OC,故③正确;在四边形ADOE中,∠ADO=∠AEO=90°,∠DAE=60°,∴∠DOE=360°-90°×2-60°=120°,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理解题意中所作图形的本质是解题关键.19.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BAD=20°,且AE=AD,则∠CDE的度数是______.10°【分析】设∠B=∠C=x∠CDE=y分别表示出∠DAE构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B=∠C=x∠EDC=y∵AD=AE∴∠ADE =∠AED=x+y∵∠DAE=180°−2(x+y)=解析:10°【分析】设∠B=∠C=x,∠CDE=y,分别表示出∠DAE,构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B=∠C=x,∠EDC=y,∵AD=AE,∴∠ADE=∠AED=x+y,∵∠DAE=180 °−2(x+y)=180 °−20 °−2x,∴2y=20 °,∴y=10 °,∴∠CDE=10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还涉及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0.如图,在△ABC中,AB=AC,∠BAC=36°,AD、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5,P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BP +EP 最小值的是____________.10【分析】连结CP 利用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得BP=CPBD=CD=5当点CPE 在一直线是BP +EP 最小值最小值为BP +EP=EC 由∠BAC=36°AB=AC 求出∠ABC=∠ACB=解析:10【分析】连结CP ,利用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得 BP=CP ,BD=CD=5,当点C 、P 、E 在一直线是BP +EP 最小值,最小值为BP +EP= EC ,由∠BAC=36°,AB=AC ,求出∠ABC=∠ACB=72°,又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有∠BCE=36°,求出∠BEC=72º,得CE=BC =10即可.【详解】连结CP ,点P 在AD 上运动,∵AB=AC ,AD 平分∠BAC ,∴AD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BP=CP ,BD=CD=5,当点C 、P 、E 在一直线是BP +EP 最小值,∴BP +EP=PC+EP=EC ,∵∠BAC=36°,AB=AC ,∴∠ABC=∠ACB=()1180-36=722︒︒︒,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BCE=1ACB=362∠︒, ∴∠BEC=180º-∠EBC-∠BCE =180º-72º-36º=72º,∴∠BEC=∠EBC ,∴CE=BC=BD+C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线段和最短问题经常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对称线段,三点在一线时最短作出图形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结合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A1B1C1,并写出点A1,B1的坐标;(2)画出△DEF关于x轴对称后所得到的△D1E1F1,并写出点E1,F1的坐标;(3)△A1B1C1和△D1E1F1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解析:(1)图见解析,A1(3,2),B1(4,1);(2)图见解析,E1(﹣2,﹣3),F1(0,﹣2);(3)见解析【分析】(1)利用点平移的坐标变换规律写出点A1,B1,C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2)利用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写出点D1,E1,F1的坐标,然后描点即可;(3)直线C1F1和C1F1的垂直平分线都是△A1B1C1和△D1E1F1组成的图形的对称轴.【详解】解:(1)如图,△A1B1C1为所作,A1(3,2),B1(4,1);(2)如图,△D1E1F1为所作,E1(﹣2,﹣3),F1(0,﹣2);(3)如图,直线l和直线l′为所作.【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几何图形都可看做是由点组成,我们在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时,也是先从确定一些特殊的对称点开始的.也考查了平移变换.22.如图,,A B AE BE ∠=∠=,点D 在AC 边上,12,AE ∠=∠和BD 相交于点O . (1)求证:AEC BED ∆≅∆(2)若70BDE ︒∠=,求1∠的度数.解析:(1)见解析;(2)40°【分析】(1)由12∠=∠得到BED AEC ∠=∠,然后根据ASA 即可证明AEC BED ∆≅∆; (2)由(1)得DE=CE ,70C BDE ∠=∠=︒,由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1∠的度数.【详解】解:()11=2∠∠,BED AEC ∠=∠∴又,A B AE BE ∠=∠=()AEC BED ASA ∴∆≅∆;()2AEC BED ∆≅∆70,BDE C DE CE ∴∠=∠=︒=70C EDC ︒∴∠=∠=1180270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解题.23.如图,在ABC 中,60A ∠=︒,ABC ∠、ACB ∠的平分线分别交AC 、AB 于点D 、E ,CE 、BD 相交于点F ,连接DE .(1)若7AC BC ==,求DE 的长;(2)求证:BE CD BC +=.解析:(1) 3.5DE =;(2)见解析.【分析】(1)证明△ADE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得结论;(2)在BC 上截取BH=BE ,证明两对三角形全等:△EBF ≌△HBF ,△CDF ≌△CHF ,可得结论.【详解】(1)∵AC=BC=7,∠A=60°,∴△ABC 为等边三角形,∴AC=AB=7,又∵BD 、CE 分别是∠ABC 、∠ACB 的平分线,∴D 、E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 ∴11=3.5,=3.522==AD AC AE AB , ∴AD=AE ,∵∠A=60°,∴△ADE 为等边三角形,∴DE=AE=3.5;(2)证明:在BC 上截取BH=BE ,∵BD 平分∠ABC ,∴∠ABD=∠CBD ,∵BF=BF∴△EBF ≌△HBF (SAS ),∴∠EFB=∠HFB=60°.∵∠A=60°,∴∠ABC+∠ACB=120°,∵BD 平分∠ABC ,CE 平分∠ACB ,∴∠ABD=∠CBD ,∠ACE=∠BCE ,∴∠CBD+∠BCE=60°,∴∠BFE=60°,∴∠CFB=120°,∴∠CFH=60°,∵∠BFE=∠CFD=60°,∴∠CFH=∠CFD=60°,∵CF=CF ,∴△CDF ≌△CHF (ASA ).∴CD=CH ,∵CH+BH=BC ,∴BE+CD=BC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面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CB CD =,连接,AC BD ,判断,AC BD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解析:AC BD ⊥,见解析【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证明即可.【详解】解:AC BD ⊥;证明:∵AB AD =,∴点A 在BD 的垂直平分线上,∵CB CD =,∴点C 在BD 的垂直平分线上,∴AC 垂直平分BD ,即AC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根据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证明是解题关键.25.如图,ABC 和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并延长,交AC 于点F ,连接CD 并延长,交AB 于点G ,连接CE .(1)求证:ABD ACE △≌△;(2)若ADG CED ∠=∠,求证:AG CF =.解析:(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 AC AD AE BAC DAE ==∠=∠,CAD ∠为公共角得出BAD CAE ∠=∠,根据SAS 可证全等.(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ACE ABD ADB AEC ==∠∠∠∠联立题目条件ADG CED ∠=∠可得60BDG AED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AGD BFC ∠=∠证明()AGC BFC AAS ≅,即可证AG CF =.【详解】(1)∵ABC 和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BAC DAE ==∠=∠, ∵CAD ∠为公共角,∴BAD CAE ∠=∠∴()ABD ACE SAS ≅△△(2)∵ABD ACE ≅,∴,,ACE ABD ADB AEC ==∠∠∠∠ ∵ADG CED ∠=∠,∴60BDG AED ==∠∠,∴GBD GDB GBD BAF +=+∠∠∠∠,即AGD BFC ∠=∠,在AGC 与BFC △中AGD BFC GAC FCB AC BC ∠=∠⎧⎪∠=∠⎨⎪=⎩, ∴()AGC BFC AAS ≅∴AG C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26.如图1,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的中点,连接AD ,点E 在AD 上.(1)连接BE ,CE ,求证:BE CE =;(2)如图2,若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且BF AC ⊥,45BAC ∠=︒,原题设其他条件不变.求证:AB BF EF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E=∠CAE ,再根据SAS 证明△ABE ≌△ACE 即可; (2)由BF ⊥AC ,∠BAC=45°就可以求出AF=BF ,在由条件证明△AEF ≌△BCF 就可以得出EF=CF ,结合已知AB=A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1)∵AB=AC ,D 是BC 的中点,∴∠BAE=∠CAE ,在△ABE 和△ACE 中,AB AC BAE CAE AE AE =⎧⎪∠=∠⎨⎪=⎩∴△ABE ≌△ACE (SAS ),∴BE=CE ;(2)∵BF ⊥AF ,∴∠AFB=∠CFB=90°.∵∠BAC=45°,∴∠ABF=45°,∴∠ABF=∠BAC ,∴AF=BF .∵AB=AC ,点D 是BC 的中点,∴AD ⊥BC ,∴∠EAF+∠C=90°,∵BF ⊥AC ,∴∠CBF+∠C=90°,∴∠EAF=∠CBF ,在△AEF 和△BCF 中,EAF CBF AF BFAFE BFC ∠=∠⎧⎪=⎨⎪∠=∠⎩∴△AEF ≌△BCF (ASA )∴EF=CF .∴AB=AC=AF+FC=BF+EF【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27.在ABC 中,AB 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 AE =,DAE BAC ∠=∠,连接CE .(1)如图,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90BAC ∠=︒,则BCE ∠=______度.(2)设BAC α∠=,BCE β∠=.①如图,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②如图,当点D 在线段BC 的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解析:(1)90;(2)①180αβ+=︒,理由见解析;②αβ=,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45°,由“SAS”可证△BAD ≌△CAE ,可得∠ABC=∠ACE=45°,可求∠BCE 的度数;(2)①由“SAS”可证△ABD ≌△ACE 得出∠ABD=∠ACE ,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②由“SAS”可证△ADB ≌△AEC 得出∠ABD=∠ACE ,再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AB=AC ,∠BAC=90°,∴∠ABC=∠ACB=45°,∵∠DAE=∠BAC ,∴∠BAD=∠CAE ,在△BAD 和△CA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BAD ≌△CAE (SAS )∴∠ABC=∠ACE=45°,∴∠BCE=∠ACB+∠ACE=90°,故答案为:90;(2)①180αβ+=︒.理由:∵∠BAC=∠DAE ,∴∠BAC-∠DAC=∠DAE-∠DAC .即∠BAD=∠C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B=∠ACE .∴∠B+∠ACB=∠ACE+∠ACB .∵∠ACE+∠ACB=β,∴∠B+∠ACB=β,∵α+∠B+∠ACB=180°,∴α+β=180°;② 当点D 在射线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理由如下:∵DAE BAC ∠=∠,∴DAB EAC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DB AEC(SAS), ∴ABD ACE ∠=∠,∵ABD BAC ACB ∠=∠+∠,ACE BCE ACB ∠=∠+∠,∴BAC ABD ACB ∠=∠-∠,BCE ACE ACB ∠=∠-∠,∴BAC BCE ∠=∠,即αβ=.【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交的性质,证明△ABD ≌△ACE 是解本题的关键.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6,8)A ,点(6,0)B .(1)只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求作一个点P ,使点P 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①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②点P 到xOy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在(1)作出点P 后,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______.解析:(1)作图见解析;(2)(4,4)【分析】(1)作AB 的垂轴平分线和∠xOy 的角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即为P 点;(2)由于点P在AB的垂轴平分线上,则P点的纵坐标为4,再利用点P在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点P的横纵坐标相同,从而得到P点坐标.【详解】(1)如图,点P为所作;(2)P点坐标为(4,4).故答案为(4,4).【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题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题课件

A D
B
E
F C
12. 在纸上画五个点,使任意三个点组成的三角形 都是等腰三角形. 这五个点应该怎样画?
1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中线,延长 BC 至 E, 使 CE = CD. 求证 DB = DE.
A
D
B
C
E
14. 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AC = BC,△BDC 和△ACE 分别为等边三角形,AE 与 BD 相交于点 F,连接 CF 并延长, 交 AB 于点 G . 求证: G 为 AB 的中点。
2

就是对称轴.
-4 -2 O
2

-2
x 4
-4
(4)
10.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DF 分别 是△ABD 和△ACD 的高.求证: AD 垂直平分 EF.
A
E F
B
D
C
11.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的三边上,分别取点 D, E,F,使 AD = BE = CF. 求证:△DEF 是等边三角形.
D
C
E
A
B
7. 如图,在△ABC 中,∠ACB = 90°,CD 是高,∠A =
30°. 求证 BD =
1 4
AB.
C
B
D
A
综合运用
8. 试确定如图所示的正多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 一般地, 一个正n 边形有多少条对称轴?
9. 如图,从图形 I 到图形 Ⅱ 是进行了平移还是轴
对称?如果是轴对称,找出对称轴;如果是平移,
是怎样的平移?
y
4
解:(1)从图形 Ⅰ 到图形 Ⅱ是进行了轴对称变换. y 轴就是对称轴.
Ⅱ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经典题型专项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经典题型专项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经典题型专项练习题型1: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例1】如图,在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题型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例2】找出图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出有几条对称轴.题型3:有关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性质应用【例3】如图,△ABC与△A'B'C' 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 )A.30°B.50°C.90°D.100°题型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应用【例4】如图(1),有分别过A,B两个加油站的公路l1,l2,l1,l2相交于点O,现准备在∠AOB内建一个油库,要求油库的位置点P满足到A,B两个加油站的距离相等,而且P到两个公路l1,l2的距离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点P.(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 题型5: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解题【例5】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PA=PBB.PO平分∠APBC.OA=OBD.AB垂直平分OP题型6:作图形的对称轴【例6】如图,已知线段AB和线段A'B'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请你画出这条对称轴.题型7:利用作对称轴解决实际问题【例7】如图,校园内有两条路OA、OB,在交叉口附近有两块宣传牌C、D,学校准备在这里安装一盏路灯,要求灯柱的位置P离两块宣传牌一样远,并且到两条路的距离也一样远,请你帮忙画出灯柱的位置P,并说明理由.题型8:利用作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补全图形【例8】如图,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题型9: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割补图形【例9】请你将一个等边三角形分割成三角形或四边形(至少4块),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拼成不同形状的轴对称图形.题型10:坐标系中的轴对称变换【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变换:①f(m,n)=(m,-n),如f(2,1)=(2,-1);②g(m,n)=(-m,-n) ,如g(2,1)=(-2,-1).按照以上变换有:f=f=,那么g等于( )A.(3,2)B.(3,-2)C.(-3,2)D.(-3,-2)题型11:在坐标系中利用轴对称解决问题A(a,b)和点3a+3c+的值: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A C(1)BC=AD;(2)△题型16:等边三角形的边角计算【例16】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 )A. B. C. D.不能确定题型17:利用等边三角形证线段和差【例17】如图,在△ABC中,AB=AC,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ADB=60°,E是AD上的一点,且DE=DB.求证:AE=BE+BC.(1) (2) (3)题型18: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例18】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Q,PQ=3,PE=1.(1)求证:AD=BE.(2)求AD的长.题型19:特殊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实际应用【例19】如图,一艘轮船早上8时从点A向正北方向出发,小岛P在轮船的北偏西15°方向,轮船每小时航行15海里,11时轮船到达点B处,小岛P此时在轮船的北偏西30°方向.(1)求PB的距离;(2)在小岛P的周围20海里范围内有暗礁,如果轮船不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航行,是否会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题型20: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短路径问题【例20】如图,在河岸l的同侧有亚运村A和奥运村B,现计划在河边修建一座小型休闲中心P,使P到两村的距离之和最短;另在河两岸架起一座桥Q,使Q与A、B两村的距离相等,试画出P、Q 所在的位置.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经典题型汇编第十三章轴对称题型1: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例1】如图,在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解:根据图中三个图形的特征,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可以得到如图13.1-14所示的补充后的轴对称图形.点拨:本题不同于直接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而是需要先找准对称轴,然后才能把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题型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例2】找出图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出有几条对称轴.点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将该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因此,判定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得沿此直线折叠时,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重合.解:(1)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2)是轴对称图形,有5条对称轴;(3)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4)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5)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6)不是轴对称图形;(7)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8)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9)、(10)都不是轴对称图形.题型3:有关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性质应用【例3】如图,△ABC与△A'B'C' 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 )A.30°B.50°C.90°D.100°答案:D点拨: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则它们是全等图形,从而对应元素相等.题型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应用【例4】如图(1),有分别过A,B两个加油站的公路l1,l2,l1,l2相交于点O,现准备在∠AOB内建一个油库,要求油库的位置点P满足到A,B两个加油站的距离相等,而且P到两个公路l1,l2的距离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点P.(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解:作出的点P如图(2)所示.(1) (2)点拨: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两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条线的交点就是加油站的位置.题型5: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解题【例5】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PA=PBB.PO平分∠APBC.OA=OBD.AB垂直平分OP答案:D点拨:∵OP平分∠AOB,PA⊥OA,PB⊥OB,∴在△AOP与△BOP中,∴△AOP≌△BOP,∴结论A,B,C均正确,故选D.题型6:作图形的对称轴【例6】如图,已知线段AB和线段A'B'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请你画出这条对称轴.解:如图所示:点拨:连接AA'或BB'作它们的线段垂直平分线,就是对称轴所在直线.题型7:利用作对称轴解决实际问题【例7】如图,校园内有两条路OA、OB,在交叉口附近有两块宣传牌C、D,学校准备在这里安装一盏路灯,要求灯柱的位置P离两块宣传牌一样远,并且到两条路的距离也一样远,请你帮忙画出灯柱的位置P,并说明理由.解:到∠AOB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而到宣传牌C、D的距离相等的点则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于是如图,交点P即为所求.点拨:本题根据角的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即可.题型8:利用作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补全图形【例8】如图,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解:如图:点拨:该图形均由线段构成,可以利用找特殊点(端点)的对称点的方法画轴对称图形,要注意图(2)中图形被直线l穿过的情况.题型9: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割补图形【例9】请你将一个等边三角形分割成三角形或四边形(至少4块),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拼成不同形状的轴对称图形.解:答案不唯一,如图:点拨: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先分割,再验证,最后确定分法.题型10:坐标系中的轴对称变换【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变换:①f(m,n)=(m,-n),如f(2,1)=(2,-1);②g(m,n)=(-m,-n) ,如g(2,1)=(-2,-1).按照以上变换有:f=f=,那么g等于( )A.(3,2)B.(3,-2)C.(-3,2)D.(-3,-2)解:由题意可得f(-3,2)=(-3,-2),从而g[f(-3,2)]=g(-3,-2)=(3,2),故选A.点拨:本题定义了两种变换,只要正确理解给出的定义,其中f(m,n)表示将一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g(m,n)表示将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从而模仿套写即可.题型11:在坐标系中利用轴对称解决问题【例11】已知点A(a,b)和点B(c,d)关于y轴对称,试求3a+3c+的值.解:∵ 点A(a,b)和点B(c,d)关于y轴对称,∴ a+c=0,b=d.∴ 3a+3c+=3+=0+2=2.点拨: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题型12: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边的长度【例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周长不大于40,求腰长的取值范围.解:设腰长为x.∵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2x+10≤40.∴ x≤15.又 底边长为10,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 x+x>10.∴ x>5.∴ 腰长的取值范围是5<x≤15.点拨:由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不大于40和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确定两个不等式,腰长的取值范围就是这两个不等式的公共解.题型13: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角的度数【例13】如图,△ABC中,AC=AD=BD,∠DAC=80°.则∠B的度数是( )A.40°B.35°C.25°D.20°点拨:法一:∵AC=AD,∠DAC=80°,∴∠A DC=∠ABD,∴∠ABD=25°,故选C.法二:设ABD=x°,∵∵AC=AD,ACD=∠∵∠2x+2x+80=180.C.欲求三角形中的某个内角可从已知条件出发也可利用方程思想设所求的角的度数为再执果索因A C(1)BC=AD;(2)△∵ AC⊥BC,BD⊥AD,B DA(HL) .∴ BC=AD.(2)由△ACB≌Rt△BDA得∠CAB=∠DBA,∴ △OAB是等腰三角形.点拨:(1)证△ACB≌Rt△BDA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2)证∠OAB=∠OB A,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题型16:等边三角形的边角计算【例16】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 )A. B. C. D.不能确定答案:B点拨:如图所示,作PF∥BC交AC于F,∵△ABC是等边三角形,∴∠APF=∠ABC=60°,∠AFP=∠ACB=60°,∴△APF是等边三角形,∴AP=PF,∵PA=CQ,∴PF=CQ.在△DPF和△DQC中,∴△DPF≌△DQC,∴DF=DC,∵PE⊥AC,∴E是AF中点,从而ED=AC=,故选B.因为本题中DE与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之间无直接联系,所以通过分割,将其分成两部分后,分别证DF=DC和EF=EA,从而求之.题型17:利用等边三角形证线段和差【例17】如图,在△ABC中,AB=AC,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ADB=60°,E是AD上的一点,且DE=DB.求证:AE=BE+BC.(1) (2) (3)证明:证法一:如图(1),延长DC到F,使CF=BD,连接AF,∵∠ADB=60°,DE=DB,∴△DBE是等边三角形,∴BE=DB.∴BE=CF.∵AB=AC,∴∠ABC=∠ACB,∴∠ABD=∠ACF.∵BD=CF,∴△ABD≌△ACF.∴∠F=∠D=60°,∴△ADF是等边三角形,∴AD=DF,∴AD-DE=DF-DB,即AE=BF,∴AE=BC+CF=BC+BE.证法二:如图(2),延长EB到P,使BP=BC,连接AP,CP.∵∠ADB=60°,DE=DB,∴△DBE是等边三角形,∴∠CBP=∠DBE=60°,∴△BPC为等边三角形,∴BP=PC.∵AB=AC,AP=AP,∴△BAP≌△CAP,∴∠BPA=∠CPA,∵∠PCB=∠D=60°,∴PC∥AD,∴∠CPA=∠EAP,∴∠EAP=∠BPA,∴AE=EP=BE+BC.证法三:如图(3),过C作CM∥BE,交AD于M.∵∠ADB=60°,DE=DB,∴△DBE是等边三角形,∴∠DBE=60°.∵CM∥BE,∴∠MCD=∠DBE=60°,∠DMC=∠DEB=60°,∴△DCM为等边三角形,∴CD=MD,∴CD-DB=DM-DE,即BC=EM.∵AB=AC,∴∠ABC=∠ACB.∴∠D+∠DAB=∠DCM+∠MCA.∵∠D=∠MCD=60°,∴∠DAB=∠MCA.∵MC∥BE,∴∠CMA=∠AEB,∴△ABE≌△CAM.∴AM=BE,∴AE=AM+EM=BE+BC.点拨:欲证一线段等于另两线段之和,可利用“截长补短”之法.本题条件蕴含着等边三角形,所以有相等的边与角,从而有全等的三角形,由此得证.题型18: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例18】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Q,PQ=3,PE=1.(1)求证:AD=BE.(2)求AD的长.解:(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 AC=∠C=60°,AB=AC.又AE=CD,∴△ABE≌△CAD(SAS),∴BE=AD.(2)解:∵△ABE≌△CAD,∴∠ABE=∠CAD.∵∠BPQ=∠BAP+∠ABE=∠BAP+∠PAE=∠BAC=60°,又∵BQ⊥AD,∴∠PBQ=30°,∴PB=2PQ=6,∴BE=PB+PE=7,∴AD=BE=7.点拨: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所以在等边三角形中容易找到全等三角形,本题第(1)题就是通过全等三角形证两线段相等;在第(1)题的基础上,可求得∠BPQ的度数,从而联想直角三角形中含30°角的性质求得PB之长,再求AD的长.题型19:特殊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实际应用【例19】如图,一艘轮船早上8时从点A向正北方向出发,小岛P在轮船的北偏西15°方向,轮船每小时航行15海里,11时轮船到达点B处,小岛P此时在轮船的北偏西30°方向.(1)求PB的距离;(2)在小岛P的周围20海里范围内有暗礁,如果轮船不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航行,是否会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解:(1)过点P作PE⊥AB,垂足为E,由题意,得∠PAB=15°,∠PBC=30°.∴ ∠BPA=∠PBC-∠A=15°.∴ BP=BA.又AB=3×15=45海里,∴ BP=45海里.(2)∵ PE⊥AB,∠PBC=30°,∴ PE=BP=22.5海里,∵ 22.5海里>20海里,∴ 如果轮船不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航行,不会有触礁危险.点拨:过点P作PE垂直于AB的延长线,垂足为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可知∠BPA=∠A,使得BP=AB,所以可以求出BP的距离;在(2)中,只要求出PE的长即可,可以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性质解决.题型20: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短路径问题【例20】如图,在河岸l的同侧有亚运村A和奥运村B,现计划在河边修建一座小型休闲中心P,使P到两村的距离之和最短;另在河两岸架起一座桥Q,使Q与A、B两村的距离相等,试画出P、Q 所在的位置.解:如图.(1)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2)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小型休闲中心的位置;(3)连接AB;(4)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l于点Q,则点Q就是所求的桥的位置.点拨:要使点P到两村的距离最短,可知点P一定是点B关于河岸l的对称点B'和点A的连线与河岸l的交点;点Q与A、B两村的距离相等,则表明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 轴对称 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  轴对称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①点P (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 (x, y) .②点P (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 ( x, 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 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 条).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汇总笔记(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汇总笔记(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边,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答案:B分析:依据题意作出简单图形,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 和∠B 相等,即可得到这个三角形的形状.解:如图,CD 平分∠ACE ,且AB ∥CD ,∴∠ACD =∠DCE ,∠A =∠ACD ,∠B =∠DCE ,∴∠B =∠A ,∴△ABC 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正确作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根据等量代换得到∠A 和∠B 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将三角形纸片(△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D ,折痕为EF .已知AB =AC =3,BC =4,若以点B 、D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CF 的长度是( )A .2B .127或2C .127D .125或2答案:B分析:分两种情况:若∠BFD =∠C 或若∠BFD =∠A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ABC 沿EF 折叠后点C 和点D 重合,∴FD =CF ,设CF =x ,则FD =CF =x,BF =4−x ,以点B 、D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分两种情况:①若∠BFD =∠C ,则BF BC=FD AC ,即4−x 4=x 3,解得x =127; ②若∠BFD =∠A ,则BF AB =FD AC ,即4−x 3=x 3,解得x =2.综上,CF 的长为127或2,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3、如图,在Rt △ABC 中,观察作图痕迹,若BF =2,则CF 的长为( )A .52B .3C .2D .72 答案:C分析:由作图痕迹可知,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由作图痕迹可知,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CF =BF =2,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基础题型.4、下面由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图标组成的四个图形中,可看作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答案:D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正确确定对称轴位置.5、小明用尺规在△ABC上作图,并留下如图所示的痕迹,若AB=6,AC=4,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为()A.3:2B.9:4C.9:2D.3:1答案:A分析:由作图痕迹可知,AD平分∠BAC,过点D分别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F,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由作图痕迹可知,AD平分∠BAC,过点D分别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DE =DF ,∵S △ABD =12AB •DE ,S △ACD =12AC •DF ,∴S ΔABDS ΔACD =AB AC ,∵AB =6,AC =4,S ΔABDS ΔACD =64=32, 故选:A .小提示: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熟记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30°,AB =7,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P ,点N 分别是BD ,AC 边上的动点,点M 在BC 上,且BM =1,则PM +PN 的最小值为( )A .3B .2√3C .3.5D .3√3答案:A分析:作点M 关于BD 的对称点M ′,连接PM ′,则PM ′=PM ,BM =BM ′=1,当N ,P ,M ′在同一直线上,且M ′N ⊥AC 时,PN +PM ′的最小值等于垂线段M ′N 的长,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PM +PN 的最小值.解:如图所示,作点M关于BD的对称点M′,连接PM′,则PM′=PM,BM=BM′=1,∴PN+PM=PN+PM′,当N,P,M′在同一直线上,且M′N⊥AC时,PN+PM′的最小值等于垂线段M′N的长,此时,∵Rt△AM′N中,∠A=30°,∴M′N=12AM′=12(7−1)=3,∴PM+PN的最小值为3,故选择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最短路线问题,30°直角三角形性质,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7、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分别作DE⊥AB,DF⊥AC,垂足分别是点E,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C=90∘B.DE=DF C.AD=BC D.BD=CD答案: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这三线合一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判断求解.解:∵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BD=CD,∴∠ADC=90∘,故选项A、D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又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故选项B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已知条件推不出AD=BC,故选项C结论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察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其性质即可.8、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图1,图2中的方式沿虚线依次对折后,再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A.B.C.D.答案:A分析:依据翻折变换,将图4中的纸片按顺序打开铺平,即可得到一个图案.解:将图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剪纸问题,解决这类问题要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关键是准确地找到对称轴.一般方法是动手操作,拿张纸按照题目的要求剪出图案,展开即可得到正确的图案.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3),点B的坐标为(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A在第三象限B.点B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C.线段AB平行于x轴D.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答案:D分析:根据点坐标特征、特殊直线的解析式可以作出判断.解:A、根据点坐标的符号特征,点A在第三象限,正确;B、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为y=-x,并且点B坐标符合y=-x,正确;C、线段AB为y=-3,平行于x轴,正确;D、与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2,-3),错误;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点坐标的应用,熟练掌握点坐标特征及特殊直线的解析式是解题关键.10、某市计划在公路l旁修建一个飞机场M,现有如下四种方案,则机场M到A,B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之和最短的是()A.B.C.D.答案:B分析:用对称的性质,通过等线段代换,将所求路线长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连接BA′交直线l于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项B机场M到A,B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之和最短.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于所给条件的不同,解决方法和策略上有所差别.填空题11、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BC上,AD=CE,连接BD,AE,点M、N分别在线段BE、BD 上,满足BM=BN,MN=ME,若∠DBC:∠BEN=8:7,则∠AEN的度数为_______.答案:45°分析:由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B=AC=BC,∠BAC=∠ABC=∠C=60°,再由AD=CE,利用SAS得出三角形ACE与三角形BAD全等,得到∠EAC=∠ABD,由∠BGE为三角形ABG的外角,利用外角性质得到∠BGE=60°,设∠DBC=8x,∠BEN=7x,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14x+14x+8x=180°,得出x的值,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C,∠BAC=∠ABC=∠C=60°,在△ACE和△BAD中,{CE=AD∠C=∠BAC=60°CA=AB∴△ACE≌△BAD(SAS),∴∠CAE=∠ABD;∴∠BGE=∠ABD+∠BAE=∠EAC+∠BAE=∠BAC=60°,∵∠DBC:∠BEN=8:7,设∠DBC=8x,∠BEN=7x,∵MN=ME,∴∠MNE=∠BEN=7x,∴∠BMN=14x,∵BM=BN,∴∠BMN=∠BNM =14x,在△BMN中,14x+14x+8x=180°,∴x=5°∵∠BNE=∠BGE+∠AEN=∠BNM+∠MNE=21x=105°,∴∠AEN=105°-60°=45°;所以答案是:4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BEG=60°和利用方程的数学思想.12、如图,ΔABC和△ABE关于直线AB对称,ΔABC和ΔADC关于直线AC对称,CD与AE交于点F,若∠ABC= 32°,∠ACB=18°,则∠CFE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18°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角的度数,进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解:∵△ABC和△ABE关于直线AB对称,△ABC和△ADC关于直线AC对称,∴∠DCA=∠ACB=18°,∠BAC=∠BAE,∵∠ABC=32°,∴∠BAC=180°-18°-32°=130°=∠BAE,∴∠EAC=360°﹣∠BAC﹣∠BAE=360°﹣130°﹣130°=100°,∴∠CFE=∠ACD+∠EAC=18°+100°=118°,所以答案是:118°.小提示:此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关键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求出相关角的度数.13、如图所示,在△ABC中,∠BAC=106°,EF、MN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点E、N在BC上,则∠EAN=_____.答案:32°分析:先由∠BAC=106°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B=∠BAE,∠C=∠CAN,即∠B+∠C=∠BAE+∠CAN,由∠EAN=∠BAC−(∠BAE+∠CAN)解答即可.解:在△ABC中,∠BAC=106°,∴∠B+∠C=180°−∠BAC=180°−106°=74°,∵EF、MN分别是AB、AC的中垂线,∴∠B=∠BAE,∠C=∠CAN,即∠B+∠C=∠BAE+∠CAN=74°,∴∠EAN=∠BAC−(∠BAE+∠CAN)=106°−74°=32°.故答案为32°.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 =∠BAE+∠CAN=74°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边AC、BC上,且∠CDE=∠B,将△CDE沿DE折叠,点C 恰好落在AB边上的F点,若CD=4,CE=3,DE=5,则AB的长为_____________.答案:485分析:连接CF交DE于O,由已知DE=5,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OC=125,由折叠的性质可求CF=245,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F=CF=BF=245,即可求AB的长.解:如图,连接CF交DE于O,∵将ΔCDE沿DE折叠,点C恰好落在AB上的F处,∴OC=OF,CF⊥DE,∵CD=4,CE=3,∠ACB=90°,DE=5,∵SΔCDE=12×CD×CE=12×DE×CO,∴OC=125,∴CF=245,∵∠ACB=90°,∴∠A+∠B=90°,且∠CDE+∠ACF=90°,∠CDE=∠B,∴∠A=∠ACF,∴AF=CF=245,同理可求:BF=CF=245,∴AB=AF+BF=485,所以答案是:48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F=CF=BF是本题的关键.15、如图,△ABC中,∠B=32°,∠BCA=78°,请依据尺规作图的作图痕迹,计算∠α______°.答案:81分析:根据作图痕迹可得AD是∠BAC平分线,EF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根据角与角之间关系即可求解.解:∵∠B=32°,∠BCA=78°,∴∠BAC=70°,根据作图痕迹可得AD是∠BAC平分线,∴∠CAD=35°,根据作图痕迹可得EF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BCF=∠B=32°,∴∠ACF=∠ACB−∠BCF=78°−32°=46°,∴∠α=∠CAD+∠ACF=35°+46°=81°.所以答案是:8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性质并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题16、如图,在△ABC中,BE是角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答案:见解析分析:延长AD交BC于点F,由BE是角平分线、AD⊥BE可知△ABF是等腰三角形且∠2=∠AFB,根据∠AFB=∠1+∠C可得证.证明: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F,∵B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E,∴AB=FB,∴∠2=∠AFB,∵∠AFB=∠1+∠C,∴∠2=∠1+∠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17、在学习矩形的过程中,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在矩形ABCD中,E是AD边上的一点,试说明△BCE的面积与矩形AB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他的思路是:首先过点E作BC的垂线,将其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使问题得到解决.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下面的作图与填空:证明:用直尺和圆规,过点E作BC的垂线EF,垂足为F(只保留作图㾗迹).在△BAE和△EFB中,∵EF⊥BC,∴∠EFB=90°.又∠A=90°,∴__________________①∵AD∥BC,∴__________________②又__________________③∴△BAE≌△EFB(AAS).同理可得__________________④∴S△BCE=S△EFB+S△EFC=12S矩形ABFE+12S矩形EFCD=12S矩形ABCD.答案:∠A=∠EFB、∠AEB=∠FBE、BE=EB、△EDC≌△CFE(AAS)分析:过点E作BC的垂线EF,垂足为F,分别利用AAS证得△BAE≌△EFB,△EDC≌△CF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可求解.证明:用直尺和圆规,过点E作BC的垂线EF,垂足为F(只保留作图㾗迹).如图所示,在△BAE和△EFB中,∵EF⊥BC,∴∠EFB=90°.又∠A=90°,∴∠EFB=∠A①∵AD∥BC,∴∠AEB=∠FBE②又BE=EB③∴△BAE≌△EFB(AAS).同理可得△EDC≌△CFE(AAS)④∴S△BCE=S△EFB+S△EFC=12S矩形ABFE+12S矩形EFCD=12S矩形ABCD.所以答案是:∠A=∠EFB、∠AEB=∠FBE、BE=EB、△EDC≌△CFE(AAS)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点A(a,3)、B(-4,b),试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b的值.(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3)AB∥x轴;(4)A、B两点在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答案:(1)a=4,b=3;(2)a=-4,b=-3;(3)b=3,a为≠-4的任意实数;(4)a=-3,b=4 分析:(1)关于y轴对称,y不变,x变为相反数.(2)关于x轴对称,x不变,y变为相反数.(3)AB∥x轴,即两点的纵坐标不变即可.(4)在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分别令点A,点B的横纵坐标之和为0,列出方程并解之,即可得出a,b.解:(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故有b=3,a=4;(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所以有a=-4,b=-3;(3)AB∥x轴,即b=3,a为≠-4的任意实数.(4)如图,根据题意,a+3=0;b-4=0;所以a=-3,b=4.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点在坐标系中的对称问题的掌握;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如图,将△ABC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再将△AB′C沿AB′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点B,B′,C′在同一条直线上,∠BAC=∠α,则∠CB′B=()A.2αB.αC.90°−αD.90°−2α答案:A分析:由翻折的性质可得∠B′AC′=∠B′AC=∠BAC=∠α,∠AB′C′=∠AB′C,再根据角的和差解答即可.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B′AC′=∠B′AC=∠BAC=∠α,∠AB′C′=∠AB′C,∴∠AB′B=90°−∠B′AC=90°−∠α,∴∠AB′C′=180°−∠AB′B=180°−(90°−∠α)=90°+∠α,∴∠AB′C=90°+∠α,∴∠CB′B=∠AB′C−∠AB′B=90°+∠α−(90°−∠α)=2∠α,∴∠CB′B=2∠α.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的坐标是(m,n),经过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点A的坐标是()A.(﹣m,n)B.(﹣m,﹣n)C.(m,﹣n)D.(m,n)答案:D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0除以4,然后根据商的情况确定出变换后的点A所在的象限,然后解答即可.解:点A第一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一象限,点A第二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四象限,点A第三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三象限,点A第四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二象限,即点A回到原始位置,所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0÷4=505,∴经过第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A点与第一次变换的位置相同,在第一象限,其坐标为(m,n).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点的坐标变换规律,读懂题目信息,观察出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3、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C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4、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垂线PQ.下列尺规作图错误的是( )A.B.C.D.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一判断即可.A、如图,连接AP、AQ、BP、BQ,∵AP=BP,AQ=BQ,∴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线段AB,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C项无法判定直线PQ垂直直线l,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读懂图像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已知点A1(1,2),则点A2的坐标是()A.(−2,1)B.(−2,−1)C.(−1,2)D.(−1,−2)答案:D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y轴对称点的性质分别得出A,A2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解:∵点A1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点A2的坐标是(-1,﹣2).故选:D.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y轴对称点的坐标,正确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2小时后到达海岛B处.灯塔C在海岛在海岛A 的北偏西42°方向上,在海岛B的北偏西84°方向上.则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A.15海里B.20海里C.30海里D.60海里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C=∠CAB=42°,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BC=AB,求出AB 即可.解:∵根据题意得:∠CBD=84°,∠CAB=42°,∴∠C=∠CBD-∠CAB=42°=∠CAB,∴BC=AB,∵AB=15海里/时×2时=30海里,∴BC=30海里,即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30海里.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关键是求出∠C=∠CAB,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7、如图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则此图形的对称轴有()A.2条B.4条C.6条D.8条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画出对称轴进而可得此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解:如图,因为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所以此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的性质.8、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将于2022年8月25日在日照市开幕,“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成为日照市当前的运动主题.在下列给出的运动图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9、下列四种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A.等边三角形B.圆C.长方形D.正方形答案:B分析:分别求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解:因为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经比较知,圆的对称轴最多.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定义以及性质.10、如图,直线m,l相交于点O,P为这两直线外一点,且OP=1.3.若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则P1,P2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2B.3C.4D.5答案:A分析:连接OP1,OP2,P1P2,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即得OP1=OP=1.3,OP=OP2=1.3,根据OP1+OP2>P1P2,可知0<P1P2<2.6,即可得答案.连接OP1,OP2,P1P2,如图:∵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OP1=OP=1.3,OP=OP2=1.3,∵OP1+OP2>P1P2,∴0<P1P2<2.6,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这两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结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线段P1P2的长为12cm,则△PMN的周长为______cm.答案:12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M=P1M,PN=P2N,然后求出△PMN的周长=P1P2.解:∵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NP=NP2,MP=MP1,∴△PMN的周长=PN+MN+MP=P2N+NM+MP1=P1P2=12cm,所以答案是:1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12、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其中不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答案:④×180°=9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B=∠AOD,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AOB=∠AOD=12即可判断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O=DO,结合①可得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判断②,根据SSS即可证明③,不能得出结论④.解:∵△ABO≌△ADO,∴∠AOB=∠AOD,AB=AD,BO=DO∵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AOD=1×180°=90°,2∴①AC⊥BD正确;∵AB=AD,BO=DO∴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②CB=CD正确;∵AB=AD,BC=DC,AC=AC,∴③△ABC≌△ADC正确;由已知条件不能判断④DA=DC.所以答案是:④.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在△ABC中,AB=AC,点D是△ABC内一点,点E是CD的中点,连接AE,作EF⊥AE,若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BAC=α,则∠BFD=_________.(用α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80°﹣α.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C=∠EMD,AC=DM,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F=FM,FB=FD,推出△MDF≌△ABF(SSS),得到∠AFB=∠MFD,∠DMF=∠BAF,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延长AE至M,使EM=AE,连接AF,FM,DM,∵点E是CD的中点,∴DE=CE,在△AEC与△MED中,{AE=EM∠AEC=∠DEMCE=DE,∴△AEC≌△MED(SAS),∴∠EAC=∠EMD,AC=DM,∵EF⊥AE,∴AF=FM,∵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FB=FD,在△MDF与△ABF中,{AB=DMBF=DF AF=FM,∴△MDF≌△ABF(SSS),∴∠AFB=∠MFD,∠DMF=∠BAF,∴∠BFD+∠DFA=∠DFA+∠AFM,∴∠BFD=∠AFM=180°﹣2(∠DMF+∠EMD)=180°﹣(∠FAM+∠BAF+∠EAC)=180°﹣∠BAC=180°﹣α,所以答案是:180°﹣α.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C=90°,且AB=AC=4,D,E分别为射线AC和射线CF上两动点,且AD=CE,当BD+ BE有最小值时,则ΔBDE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6分析: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得AC=CG.连接AE、GE、BG,ΔADB≅ΔCEA≅ΔCEG,得BD=AE=GE,当点B,E,G三点在一条直线,BD+BE=GE+BE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得ΔBHE′≅ΔE′CG,得BH=E′C=AH,BE′=E′G,D′,E′为中点时BD+BE值最小.又根据S△BD′E′=S△BAG−S△BAD′−S△D′E′G,即可求出ΔBDE的面积.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连接AE、GE、BG∴AC=CG,AD=CE又∵AD=CE,BA=AC=CG∴RtΔADB≅RtΔCEA≅RtΔCEG∴BD=AE=GE∴BD+BE=GE+BE由图可知,当点B,E,G在一条直线上,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E′H∥AC∴∠BE′H=∠E′GC又∵AC=HE′=CG,∠BHE′=∠E′CG=90°∴ΔBHE′≅ΔE′CG∴CE′=BH=AH=12AB=2∴S△BD′E′=S△BAG−S△BAD′−S△D′E′G∴S△BD′E′=12×8×4−12×4×2−12×6×2=6所以答案是:6.小提示:本题考查动点距离问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三角形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动点距离最短,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CD垂直平分线段AB,且垂足为点M,则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对.答案:3分析:由CD垂直平分线段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商店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C=BC,AM=BM,AD=BD,从而求得答案.∵CD垂直平分线段AB,∴AC=BC,AM=BM,AD=BD.∴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3对.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其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6、△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1)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连接BD,CE并延长相交于点P(点P与点A重合),有PA+PB= PC(或PA+PC=PB)成立;请证明.(2)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图②结论:PB=PA+PC,证明见解析(3)图③结论:PA+PB=PC分析:(1)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得AB=AC,再因为点P与点A重合,所以PB=AB,PC=AC,PA=0,即可得出结论;(2)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CAP≌△BAF(SAS),得∠CAP=∠BAF,AF=AP,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3)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BAP≌△CAF(SAS),得出∠CAF=∠BAP,AP=AF,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PA+PB=PF+CF=PC.(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点P与点A重合,∴PB=AB,PC=AC,PA=0,∴PA+PB=PC或PA+PC=PB;(2)解:图②结论:PB=PA+PC证明: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CAD=∠DAE+∠CAD,∴∠BAD=∠CAE,∴△BAD≌△CAE(SAS),∴∠ABD=∠ACE,∵AC=AB,CP=BF,∴△CAP≌△BAF(SAS),∴∠CAP=∠BAF,AF=AP,∴∠CAP+∠CAF=∠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C=PF+BF=PB;(3)解:图③结论:PA+PB=PC,理由: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BAE=∠DAE+∠BAE,∴∠BAD=∠CAE,∴△BAD≌△CAE(SAS),∴∠ABD=∠ACE,∵AB=AC,BP=CF,∴△BAP≌△CAF(SAS),∴∠CAF=∠BAP,AP=AF,∴∠BAF+∠BAP=∠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B=PF+CF=PC,即PA+PB=PC.小提示: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已知:△ABC的高AD所在直线与高BE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1)如图1,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C=45°.求证:①△BDF≌△ADC;②FG+DC=AD;(2)如图2,若∠ABC=135°,直接写出FG、DC、A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FG=DC+AD分析:(1)①可以证明△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D=BD,再利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即可;②由上一小问中三角形全等可知DF=DC,再去证明FA=FG,则FG+DC=FA+DF=AD;(2)易知△ABD、△A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再证明△BDF≌△ADC,得到DF=DC,则得到FG=DC+AD.(1)①证明:∵∠ADB=90°,∠ABC=45°,∴∠BAD=∠ABC=45°,∴AD=BD,∵∠BEC=90°,∴∠CBE+∠C=90°又∵∠DAC+∠C=90°,∴∠CBE=∠DAC,∵∠FDB=∠CDA=90°,∴△FDB≌△CDA(ASA)②∵FDB≌△CDA,∴DF=DC;∵GF∥BC,∴∠AGF=∠ABC=45°,∴∠AGF=∠BAD,∴FA=FG,∴FG+DC=FA+DF=AD.(2)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理由:∵∠ABC=135°,∴∠ABD=45°,△ABD、△AGF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FAE+∠DFB=∠FAE+∠DCA=90°,∴∠DFB=∠DCA,又∵∠FDB=∠CDA=90°,BD=AD,∴△BDF≌△ADC(AAS),∴DF=DC,∴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小提示: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是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注意熟练掌握.18、已知四边形ABCD,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完成下列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如图①,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M,使BM=CM;(2)如图②,AB=CD,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N,使△ABN和△CDN的面积相等.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M点,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判断M点满足条件;(2)延长BA、CD,它们相交于点P,再作∠BPC的平分线交AC于N,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N点到AB和CD的距离相等,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ABN和△CDN的面积相等.(1)解:点M即为所求;(2)如图,点N即为所求.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角平分线的作图,正确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必背知识点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1. 轴对称: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叫做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的性质1. 对应点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 对应线段与对应角: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

2.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坐标表示轴对称1. 关于x轴对称: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2. 关于y轴对称: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五、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 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所有的性质。

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六、特殊线段的性质1.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已知有序数对(a,b )及常数k ,我们称有序数对(ka +b,a −b )为有序数对(a,b )的“k 阶结伴数对”.如(3,2)的“1阶结伴数”对为(1×3+2,3−2)即(5,1).若有序数对(a,b )(b ≠0)与它的“k 阶结伴数对”关于y 轴对称,则此时k 的值为( )A .-2B .−32C .0D .−12答案:B分析:根据“k 阶结伴数对”的定义求出有序数对(a,b )(b ≠0)的“k 阶结伴数对”为(ka +b,a −b ),再利用(a,b )和(ka +b,a −b )关于y 轴对称,求出{b =a −b a =−(ka +b ),进一步可求出k =−32. 解:由题意可知:有序数对(a,b )(b ≠0)的“k 阶结伴数对”为(ka +b,a −b ),∵(a,b )和(ka +b,a −b )关于y 轴对称,∴{b =a −b a =−(ka +b ), 解得:k =−32. 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新定义,以及坐标轴对称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新定义,求出有序数对(a,b )(b ≠0)的“k 阶结伴数对”为(ka +b,a −b ),掌握坐标轴对称的特点,得到{b =a −b a =−(ka +b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点M (2,﹣5),则点M 到x 轴的距离是2B .若点A (a ﹣1,0)在x 轴上,则a =0C .点A (﹣1,2)关于x 轴对称的点坐标为(﹣1,﹣2)D .点C (﹣3,2)在第一象限内答案:C分析:分别根据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到坐标轴的距离;在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各个象限上的点的坐标符号逐一判断即可.解:A.已知点M(2,-5),则点M到x轴的距离是|-5|=5,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若点A(a-1,0)在x轴上,则a可以是全体实数,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点A(-1,2)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1,-2),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C(-3,2)在第二象限内,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以及点的坐标,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在ΔABC中,AC=BC , ∠A=40°,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BCG的度数为()A.40°B.45°C.50°D.60°答案:C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得到CG⊥AB,则CG平分∠ACB,利用∠A=∠B和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ACB,从而得到∠BCG的度数.由作法得CG⊥AB,∵AB=AC,∴CG平分∠ACB,∠A=∠B,∵∠ACB=180°−40°−40°=100°,∴∠BCG=1∠ACB=50°.2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4、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从空白的小正方形中再选择一个涂黑,使得3个涂黑的正方形成轴对称图形,则选择的方法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C分析:将空白部分小正方形分别涂黑,任意一个涂黑共7种情况,其中涂黑1,3,5,6,7有5种情况可使所得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解:如图,将图中剩余的编号为1至7的小正方形中任意一个涂黑共7种情况,其中涂黑1,3,5,6,7有5种情况可使所得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5、下列润滑油1ogo标志图标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选项A、B、D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6、下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分析即可求解,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命题: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线重合;②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③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⑤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判断①;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和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判断②;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分类,即可判断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称,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即可判断⑤等腰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解:①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三线重合,故该项错误;②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故该项正确;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故该项错误;④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故该项正确;⑤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故该项正确.综上可得:②、④、⑤正确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真假命题的判断、角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熟练掌握相关定义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8、如图,点D在△ABC的边BC上,点P在射线AD上(不与点A,D重合),连接PB,PC.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若AB=AC,AD⊥BC,则PB=PC B.若PB=PC,AD⊥BC,则AB=ACC.若AB=AC,∠1=∠2,则PB=PC D.若PB=PC,∠1=∠2,则AB=AC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PD是否是BC的垂直平分线,判断即可.因为AB=AC,且AD⊥BC,得AP是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PB=PC,则A是真命题;因为PB=PC,且AD⊥BC,得AP是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B=AC,则B是真命题;因为AB=AC,且∠1=∠2,得AP是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PB=PC,则C是真命题;因为PB=PC,△BCP是等腰三角形,∠1=∠2,不能判断AP是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B和AC不一定相等,则D是假命题.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2,∠A=∠D=90°,∠B=60°,BC=2CD,在AD上找一点P,使PC+PB的值最小;则PC+PB的最小值为()A.4B.3C.5D.6答案:A分析:先作出点C关于AD的对称点,判断出CC'=BC,进而判断出∠C'=30°,再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如图,延长CD至C',使C'D=CD,∵∠ADC=90°,C'D=CD,∴点C'与点C关于AD对称,连接C'B交AD于P',此时P'C'+BP'=BC'最小,∵∠A=∠ADC=90°∴CD//AB,∴∠C'=∠ABC',∠BCC'=180°-∠ABC= 120°,∵C' D=CD,∠ADC=90°∴CC' =2CD,∵BC=2CD,∴CC' =BC,∴∠C'=∠CBC',∴∠C'=∠ABC'=∠CBC'=30°,过点B作BE⊥CD交DC的延长线于E,则BE=AD=2,在Rt△BEC'中,∠C'=30°,BE=2,∴BC' =2BE=4,即PB+ PC的值最小值为4,故选∶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CC'= BC是解本题的关键.10、如图是战机在空中展示的轴对称队形.以飞机B,C所在直线为x轴、队形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飞机E的坐标为(40,a),则飞机D的坐标为()A.(40,−a)B.(−40,a)C.(−40,−a)D.(a,−40)答案:B分析:直接利用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而得出答案.解:根据题意,点E与点D关于y轴对称,∵飞机E的坐标为(40,a),∴飞机D的坐标为(-40,a),故选:B.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符号关系是解题关键.填空题11、仔细观察图1,体会图1的几何意义.用图1的方法和结论操作一长方形纸片得图2或图3或······,OC,OD均是折痕,当B'在∠COA'的内部时,连接OB',若∠AOC=44°,∠BOD=61°,∠A'OB'的度数是___________.答案:30°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AOA'=2∠AOC=2×44°=88°,∠BOB'=2∠BOD=2×61°=122°,再利用∠A'OB'=∠AOA'+∠BOB'﹣180°,即可得出答案.解:由折叠知,∠AOA'=2∠AOC,∠BOB'=2∠BOD,∵∠AOC=44°,∠BOD=61°,∴∠AOA'=2∠AOC=2×44°=88°,∠BOB'=2∠BOD=2×61°=122°,∴∠A'OB'=∠AOA'+∠BOB'﹣180°=88°+122°﹣180°=30°,所以答案是:3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的性质,角的和差关系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边上的动点,E是边AC的中点.当△ECF的周长取得最小值时,∠EF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答案:60°##60度分析:过E作EM∥BC,交AD于N,连接CM交AD于F,连接EF,推出M为AB中点,求出E和M关于AD对称,连接CM交AD于F,连接EF,则此时EF+CF的值最小,△CEF的周长最小,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求出∠CME,∠FEM,即可求出答案.解:过E作EM∥BC,交AD于N,∴∠AMN=∠ABC,∵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E是边AC的中点.∴AC=AB=BC=4,AE=2,∠ABC=60°=∠AMN,∠AEM=∠ACB=60°,∴EC=2=AE,△AME为等边三角形,∴AM=BM=2,∴AM=AE,∵AD是BC边上的中线,△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EM∥BC,∴AD⊥EM,∵AM=AE,∴E和M关于AD对称,连接CM交AD于F,连接EF,则此时EF+CF的值最小,△CEF的周长最小,∵△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BC=AB,∵AM=BM,CM⊥AB,∠ACB=30°,∠AMC=90°,.∴∠ECF=12∴∠CME=90°−60°=30°,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MEF=∠FME=30°,∴∠CFE=30°+30°=60°.所以答案是:6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想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确定F的位置是解本题的关键.13、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AOB=48°,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B和射线OA上的动点,当△PMN 的周长为最小时,∠MPN的度数为____度.答案:84分析:作P点关于OB的对称点E,连接EP,EO,EM,得ME=MP,∠MPO=∠OEM;作P点关于OA的对称点F,连接NF,PF,OF,得PN=FN,∠OPN=∠OFN;根据PM+PN+MN=EM+NF+MN≥EF;E,M,N,F共线时,△PMN周长最短,再根据对称性质,即可求出∠MPN的角度.作P点关于OB的对称点E,连接EP,EO,EM;∴EM=MP,∠MPO=∠OEM,∠EOM=∠MOP作P点关于OA的对称点F,连接NF,PF,OF,∴PN=FN,∠OPN=∠OFN,∠PON=∠NOF∴PM+PN+MN=EM+NF+MN≥EF当E,M,N,F共线时,△PMN周长最短又∵∠EOF=∠EOM+∠MOP+∠PON+∠NOF∠AOB=∠MOP+∠PON∴∠EOF=2∠AOB又∵∠AOB=48°∴∠EOF=96°∴在△EOF中,∠OEM+∠OFN+∠EOF=180°∴∠OEM+∠OFN=180°−96°=84°∵∠MPO=∠OEM,∠OPN=∠OFN∴∠MPO+∠OPN=84°∵∠MPN=∠MPO+OPN=84°所以答案是:84.小提示: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出对称点,找到共线时路径最短,利用对称性质,对角等量代换.14、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敏敏进行了如下操作:如图,将四边形纸片ABCD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点B落在CD上的点Q处.折痕为AP再将△PCQ,△ADQ,分别沿PQ,AQ折叠,此时点C,D落在AP上的同一点R处.请完成下列探究:(1)∵∠C+∠D=180°,∴AD与BC位置关系为_________;(2)线段CD与QR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答案:AD∥BC CD=2QR分析:(1)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2)由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出.(1)由折叠性质可得:∠D=∠QRA,∠C=∠QRP,∵∠QRA+∠QRP=180°,∴∠C+∠D=180°,∴AD∥BC;(2)由折叠性质可知:DQ=QR,CQ=QR,∴CD=DQ+CQ=2QR.所以答案是:AD∥BC,CD=2QR.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Rt△ABC中,∠C=90°,∠B=20°,PQ垂直平分AB,垂足为Q,交BC于点P.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AC,AB于点D,E;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1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⑤作射线AF.若AF与PQ的夹角为α,则α=________°.2答案:55°.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BAC=7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2=35°,由线段垂直平分线可得△AQM是直角三角形,故可得∠1+∠2=90°,从而可得∠1=55°,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α.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C=90°,∴∠B+∠BAC=90°,∵∠B=20°,∴∠BAC=90°−∠B=90°−20°=70°,∵AM是∠BAC的平分线,∴∠2=12∠BAC=12×70°=35°,∴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AMQ是直角三角形,∴∠1+∠2=90°,∴∠1=90°−∠2=90°−35°=55°,∵∠α与∠1是对顶角,∴∠α=∠1=55°.所以答案是:55°.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平分线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如图,ABCD为一长方形纸片,E为BC上一点,将纸片沿AE折叠,B点落在长方形外的F点.(1)如图1,当∠BEA=35°时,∠FAD的度数为.(直接填空)(2)如图2,连BD,若∠CBD=25°,AF∥BD,求∠BAE;(3)如图3,当AF∥BD时,设∠CBD=α,请你求出∠BAE的度数.(用α表示)答案:(1)20°(2)57.5°(3)45°+1α2分析:(1)先求出∠BAE的度数,然后根据翻折得出∠FAE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AE的度数,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AD∥BC,∠CBD=25°得出∠ADB=25°,再由AF∥BD得出∠FAD=25°,故可得出∠AGF的度数,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F的度数,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EA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3)同(2)的证明过程即可.(1)解:由题意知AD∥BC,∠B=90°,又∠BEA=35°,∴∠BAE=55°,∵翻折,∴∠FAE=∠BAE=55°,∵AD∥BC,∴∠EAD=∠BEA=35°.∴∠FAD=∠FAE-∠EAD=20°所以答案是:20°;(2)解∶如图2,∵AD∥BC,∠CBD=25°,∴∠ADB=25°.∵AF∥BD,∴∠FAD=25°,∴∠AGF=90°-25°=65°.∵AD∥BC,∴∠BEF=∠AGF=65°.∵△AEF由△AEB反折而成,∠BEF=32.5°,∴∠BEA=12∴∠BAE=90°-32.5°=57.5°;(3)解∶如图3,∵AD∥BC,∠CBD=α,∴∠ADB=α.∵AF∥BD,∴∠FAD=α,∴∠AGF=90°−α.∵AD∥BC,∴∠BEF =∠AGF =90°−α.∵△AEF 由△AEB 反折而成,∴∠BEA =12∠BEF =12(90°−α)=45°−12α,∴∠BAE =90°−(45°−12α)=45°+12α.所以答案是:45°+12α. 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与翻折变换,熟知图形翻折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1)方法呈现:如图①:在△ABC 中,若AB =6,AC =4,点D 为BC 边的中点,求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再连接BE ,可证△ACD ≌△EBD ,从而把AB 、AC ,2AD 集中在△ABE 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2)探究应用:如图②,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DE ⊥DF 于点D ,DE 交AB 于点E ,DF 交AC 于点F ,连接EF ,判断BE +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F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点E 是BC 的中点,若AE 是∠BAF 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AB ,A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1<AD <5,(2)BE +CF >EF ,证明见解析;(3)AF +CF =AB ,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得出AC ﹣CE <AE <AC +CE ,即5﹣4<AE <5+3,据此可得答案;(2)延长FD 至点M ,使DM =DF ,连接BM 、EM ,同(1)得△BMD ≌△CFD ,得出BM =CF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EM=EF,在△BM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BE+BM>EM即可得出结论;(3)如图③,延长AE,DF交于点G,根据平行和角平分线可证AF=FG,易证△ABE≌△GEC,据此知AB=CG,继而得出答案.解:(1)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如图①所示,∵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在△BDE和△CDA中,∵{BD=CD∠BDE=∠CDADE=AD,∴△BDE≌△CDA(SAS),∴BE=AC=4,在△AB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B﹣BE<AE<AB+BE,∴6﹣4<AE<6+4,即2<AE<10,∴1<AD<5;所以答案是:1<AD<5,(2)BE+CF>EF;证明:延长FD至点M,使DM=DF,连接BM、EM,如图②所示.同(1)得:△BMD≌△CFD(SAS),∴BM=CF,∵DE⊥DF,DM=DF,∴EM=EF,在△BME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BE+BM>EM,∴BE+CF>EF;(3)AF+CF=AB.如图③,延长AE,DF交于点G,∵AB∥CD,∴∠BAG=∠G,在△ABE和△GCE中CE=BE,∠BAG=∠G,∠AEB=∠GEC,∴△ABE≌△GEC(AAS),∴CG=AB,∵AE是∠BAF的平分线,∴∠BAG=∠GAF,∴∠FAG=∠G,∴AF=GF,∵FG+CF=CG,∴AF+CF=AB.小提示: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的关系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通过作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如图,D为△ABC外一点,DG为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E,F,且BE=CF.(1)求证:AD为∠CAB的角平分线;(2)探究AB,AC,A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AB+AC=2AE,理由见解析分析:(1)连接CD,B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BD,再证明Rt△DEB≌Rt△DFC(HL),可得DF=DE,再证明Rt△AFD≌Rt△AED(HL),即可得证;(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AF,进一步可得AB−AE=AF−AC,从而可得AB+AC=2AE.(1)证明:连接CD,BD,如图所示:∵DG为BC的垂直平分线,∴CD=BD,∵DE⊥AB,DF⊥AC,∴∠DEB=∠DFC=90°,在Rt△DEB和Rt△DFC中,{BE=CF,BD=CD∴Rt△DEB≌Rt△DFC(HL),∴DE=DF,在Rt△AFD和Rt△AED中,{DF=DE,AD=AD∴Rt△AFD≌Rt△AED(HL),∴∠FAD=∠EAD,∴AD为∠CAB的角平分线;(2)解:AB+AC=2AE,理由如下:∵Rt△AFD≌Rt△AED(HL),∴AE=AF,又∵BE=CF,∴AB−AE=AF−AC,即AB+AC=AE+AF=2AE,∴AB+AC=2AE.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复习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复习ppt精品课件

B M
P
N C
A
∴点P即为所求
四、解答题
13.如图,△ABC中,AB=AC,BO、CO分别为∠ABC、∠ACB的 线,交点为O,过O作EF∥BC且交AB、AC于F、E.
求证:BF+CE=FE.
证明:∵EF∥BC ∴∠BOF=∠OBC,∠COE=∠OCB 又∵BO、CO分别平分∠ABC、∠ACB ∴∠FBO=∠OBC,∠ECO=∠OCB ∴∠FBO=∠BOF,∠ECO=∠COE ∴BF=OF,CE=OE ∵OF+OE=FE ∴BF+CE=FE
第十三章 轴对称
单元复习
20世纪著名数学家赫尔曼·外尔所说的,“对称 是一种思想,人们毕生追求,并创造次序、美丽和完 善……”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知识结构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


等边三角形
作轴对称图形的对 称轴
作轴对称图形 用坐标表示轴
对称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ABD≌△ACE(SAS) ∴BD=CE
A
D
E
四、解答题
15.如图,△ABC中,∠C=2∠B,AD是角平分线. 求证:AB=AC
证明:在AB上截取AE=AC并连接DE
∵AD是角平分线 ∴∠EAD=∠CAD 在△AED和△ACD中
AE=AC ∠EAD=∠CAD AD=AD
∴△AED≌△ACD(SAS) ∴ED=CD,∠AED=∠C=2∠B ∵∠B+∠BDE=∠AED ∴∠B=∠BDE ∴BE=ED
2020/3/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章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章复习
并说明理由.
猜想:BF =3FC. 证明:∵ 在Rt△CDF 中, ∠ACB =60°, ∴ ∠CDF =30°. ∴ CD =2CF.
F
典型例题
例3 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 AC 边上的高,延长BC 到E,使CE =CD,过点D 作DF ⊥BE于F.求证:(3)请猜想FC 与BF 间的数量关系,
八年级 上册
第十三章 小结与复习
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课件说明
• 复习目标: 1.复习本章的重点内容,整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 体系. 2.巩固和运用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 发展推理能力,能够用符号表示推理证明,体会 证明的必要性.
并说明理由.
证明:又在Rt△BDC 中, ∠DBC =30°, ∴ BC =4CF, 即BF =3CF.
F
课堂小结
0
1 0
2 0
3
(1)本章的核心知识有哪些?这些知识间有什么样的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认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
线重合; ×
(3)点(3,1)与点(-3,1)关于y 轴对称;√
(4)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例2 如图,是由三个小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
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 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 图
形.
(1) 典型例题
(2)
例2 如图,是由三个小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
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 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 图
形.
(3) 典型例题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专题复习
一.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1. 当顶角或底角不确定时,分类讨论
例: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 )
A .40°
B .100°
C .40°或70°
D .40°或100° 解:选D (解答略)
对应训练:(1).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D ⊥BC 于D ,且AD =1
2
BC ,则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角的度数为( )
A .45°
B .75°
C .45°或75°
D .65°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64°,则底角的度数为____ 2.当底和腰不确定时,分类讨论
例: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8或10
B .8
C .10
D .6或12 解:选C (解答略)
对应训练:(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9,则其周长为_____.
(2)若实数x ,y 满足|x -5|+y -10=0,则以x ,y 的值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 3.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分类讨论
例: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解:设AB =AC ,BD ⊥AC 于点D.
(1)当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5°时,高一定在△ABC 的内部,如图①,∵∠DBC =25°,∴∠C =90°-∠DBC =90°-25°=65°,∴∠ABC =∠C =65°,∴∠A =180°-2×65°=50°.
(2)当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为25°时,
如图②,当高在△ABC的内部时,
∠ABD=25°,∠A=90°-∠ABD=65°,
∴∠C=∠ABC=(180°-∠A)÷2=57.5°;
如图③,当高在△ABC的外部时,∠ABD=25°,
∴∠BAD=90°-∠ABD=90°-25°=65°,∴∠BAC=180°-65°=115°,
∴∠ABC=∠C=(180°-115°)÷2=32.5°,
故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65°,65°,50°或65°,57.5°,57.5°或115°,32.5°,32.5°.
对应训练:(1).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BD把其分为周长差为3 cm的两部分.求腰长。

∠ACB900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
(2)如图,在Rt△ABC中,AB=2BC,=
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A.7个.B.6个 .C.5个.D.4个
(3)如图,已知△ABC中,BC>AB>AC,∠ACB=40°,如果D,E是直线AB上的两点,且AD=AC,BE=BC,求∠DCE的度数
二.等腰三角形中常用作辅助线的方法
1.作“三线”中的“一线”
例: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过点A作EF∥BC,且AE=AF,求证:DE=DF.
证明:如图,连接AD.∵AB=AC,BD=CD,∴AD⊥BC.∵EF∥BC,∴AD⊥EF.
又∵AE=AF,∴AD垂直平分EF.
∴DE=DF.
对应训练:如图,在△ABC中,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A移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AC的延长线移动,点P,Q移动的速度相同,P,Q与直线BC相交于点D.
(1)如图①,求证:PD=QD;
(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当P,Q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BE,DE,CD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请说明理由.
2.截长(补短)法
例: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C外一点,且∠ABD=60°,∠ACD=60°.求证:BD+DC=AB
解:证明:如图,延长BD至E,使BE=AB,连接CE,AE.
∵∠ABE=60°,BE=AB,
∴△ABE为等边三角形.
∴∠AEB=60°.又∵∠ACD=60°,
∴∠ACD=∠AEB.
∵AB=AC,AB=AE,∴AC=AE.
∴∠ACE=∠AEC.
∴∠DCE=∠DEC.∴DC=DE.
∴AB=BE=BD+DE=BD+CD,即BD+DC=AB.
3.加倍折半法
例:如图,在△ABC中,∠BAC=120°,AD⊥BC于D,且AB+BD=DC,求∠C的度数.
解:在DC上截取DE=BD,连接AE,∵AD⊥BC,BD=DE,
∴AD是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AB=AE,∴∠B=∠AEB.
∵AB +BD =CD ,DE =BD ,∴AB +DE =CD.而CD =DE +EC ,∴AB =EC ,∴AE =EC.
故设∠EAC =∠C =x ,∵∠AEB 为△AEC 的外角,∴∠AEB =
∠EAC +∠C =2x ,
∴∠B =2x ,∠BAE =180°-2x -2x =180°-4x.∵∠BAC =120°,∴∠BAE +∠EAC =120°,即180°-4x +x =120°,解得x =20°,则∠C =20° 三.“三线合一”解题的技巧 1.利用“三线合一”求角或线段
例: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DB ,DE ⊥AB 于点E ,若BC =10,且△BDC 的周长为24,求AE 的长。

解:因为△BDC 的周长=BD +BC +CD =24,BC =10,所以BD +CD =14.
∵AD =BD ,
∴AC =AD +CD =BD +CD =14. 又∵AB =AC =14.AD =DB ,DE ⊥AB , ∴AE =EB =1
2
AC =7.
对应训练:<1>已知△ABC 中,∠BAC =90°,AB =AC ,D 为BC 的中点.
(1)如图①,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BE =AF ,试判断△D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若E ,F 分别为AB ,CA 的延长线上的点,且仍有BE =AF.请判断△DEF 是否仍有(1)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图,在△ABC 中,AC =2AB ,AD 平分∠BAC ,E 是AD 上一点,且EA =EC.求证:EB ⊥AB.
利用“三线合一”证线段的倍数关系(构造三线法)
例: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BF平分∠ABC,CD⊥BD交BF的延长线于点D.试说明:BF=2CD.
解:如图,延长BA,CD交于点E.
∵BF平分∠ABC,CD⊥BD,BD=BD,
∴△BDC≌△BDE.
∴BC=BE.
又∵BD⊥CE,∴CE=2CD.
∵∠BAC=90°,∠BDC=90°,∠AFB=∠DFC,∴∠ABF=∠DCF.
又∵AB=AC,∠BAF=∠CAE=90°,
∴△ABF≌△ACE(ASA).
∴BF=CE.
故BF=2CD.
对应训练:(1).如图,在△ABC中,AC=2AB,AD平分∠BAC,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
(2).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且∠ABC=2∠C.试说明:CD=AB+BD.
(3)如图,房屋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AC.求顶架上的∠B,∠C,∠BAD,∠CAD 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