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第二节研究与实践豆腐的制作
制作豆腐方法
制作豆腐方法
豆腐是一种传统的大豆制品,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而且味
道鲜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制作豆腐
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食材和工具。
食材包括大豆、石膏或者
苦瓜水,工具包括豆浆机、豆腐模具、纱布等。
接下来,我们将大豆浸泡在水中,时间最好是在夜间,这样可
以浸泡8-10小时。
浸泡后的大豆会变得膨胀,变得更容易磨碎。
然
后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豆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豆浆。
将搅拌好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左右,然后加入石膏或
者苦瓜水,搅拌均匀。
待豆腐凝固后,将豆腐倒入模具中,放上纱布,压平,然后倒出多余的水分。
接着,将模具中的豆腐放入冷水中,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等
待2-3小时。
待豆腐冷却凝固后,就可以食用了。
制作豆腐的方法看似简单,但其中的一些细节却需要我们注意。
比如浸泡大豆的时间,加热豆浆的温度,加入石膏或者苦瓜水的比例,都会影响到豆腐的口感和质地。
因此,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掌握好制作豆腐的技巧。
总的来说,制作豆腐的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我们掌握好了每一个步骤和细节,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豆腐。
希望大家都能在家里尝试一下制作豆腐,享受自己动手做美食的乐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2)
3.防腐剂、抗氧化剂 (1)防腐剂 ①常见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等。 ②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但它具有一定毒性,还会与食物作用生 成致癌物。 (2)抗氧化剂 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 4.营养强化剂 食盐中添加的碘酸钾,奶粉中添加的维生素、碳酸钙、硫酸亚铁、硫酸锌 等都属于营养强化剂。
二、合理用药 1.药物种类 药物的种类很多,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天然药物与合成药物。 2.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方式 (1)有的药物通过改变机体细胞周围的物理、化学环境而发挥药效,如 抗酸药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缓解胃部不适。 【微思考2】常见的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示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氢钠等的一种或几种。 (2)更多的药物通过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基团结合而发挥药 效。
【深化拓展】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功能 类别 品种
着色剂 漂白剂 改善食 品感官 甜味剂 酸味剂
食用天然色素:辣椒红,姜黄,胡萝卜素 食用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 亚硫酸氢钠、硫黄 天然甜味剂:蔗糖、葡萄糖 合成甜味剂:糖精 醋酸、柠檬酸、乳酸
鲜味剂 谷氨酸钠(味精)
功能
类别
品种
改变食品状态 膨松剂
【深化拓展】
类别 解热镇痛药
抗酸药
定义
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 能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缓解
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 胃部不适,用于治疗胃痛的药
物
物
典型 实例
阿司匹林
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氢 钠、碳酸镁
结构简式 (化学式)
Al(OH)3、Mg(OH)2、NaHCO3、 MgCO3
类别 解热镇痛药
课前篇 素养初探
豆腐化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腐的制作原理,掌握豆腐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过程。
2. 通过实验观察豆腐凝固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3. 熟悉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通过浸泡、磨浆、煮浆、凝固、成型等工艺制成的。
实验中,大豆中的蛋白质在加热、酸碱、盐等条件下发生凝固,形成凝胶状物质,即豆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大豆2. 食盐3. 酸碱指示剂4. 水浴锅5. 研钵6. 筛网7. 烧杯8. 滤纸仪器:1. 电子天平2. 烧杯3. 烧瓶4. 酒精灯5. 试管6. 移液管7. 滴定管8. 恒温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浸泡大豆:将大豆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为8小时左右,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
2.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水,研磨成浆状物。
3. 煮浆:将磨好的豆浆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期间不断搅拌,防止豆浆糊底。
4. 凝固:a. 在豆浆沸腾后,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
b. 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豆浆的酸碱度变化。
c. 将沸腾的豆浆倒入烧瓶中,放入恒温水浴锅中,保持恒温。
d. 观察豆浆凝固过程,记录凝固时间。
5. 成型:待豆浆凝固后,用滤纸将豆腐取出,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10分钟,使豆腐更加紧实。
6. 分析:将凝固好的豆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凝固时间:实验中,豆腐的凝固时间为30分钟。
2. 蛋白质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豆腐中蛋白质含量约为8%。
3. 脂肪含量:豆腐中脂肪含量约为3%。
4. 碳水化合物含量:豆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大豆的浸泡时间和磨浆的细度对豆腐的凝固时间和品质有较大影响。
浸泡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磨浆过粗或过细,都会影响豆腐的品质。
2. 在凝固过程中,豆浆的酸碱度对豆腐的凝固速度和品质有较大影响。
实验中,加入食盐可以调节豆浆的酸碱度,使豆浆更加适宜凝固。
高中化学人教版 必修第2册第八章 第二节 研究与实践 豆腐的制作
3.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下列关于“卤水”说法正确的是 A.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B.卤水可用来提炼金属镁
C.卤水是纯净物 D.卤水能使人中毒,使用卤水点的豆腐不利于人体健康
12345
4.(2019·深圳高一质检)下列关于由大豆制作豆腐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先由大豆制成豆浆,再把豆浆加热浓缩就得豆腐
【理解应用】 1.豆腐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 物。常吃豆腐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好处,制作豆腐一般可分为以下步骤:原料 处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制水豆腐→制豆腐干。根据你所掌握的生活常 识和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料处理过程中需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才能有效除去 黄豆中的杂质 B.磨豆滤浆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将大豆蛋白分离出来
解析 豆浆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豆浆中加入石膏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石膏的作用为凝固剂,北豆腐制作时点的为卤水,歇后语:“卤水点豆腐, 一物降一物”。
12345
(2)豆浆是一种液体分散系,其分散质直径在1 nm到100 nm之间,则豆浆具有 的性质有__A__C_D___。 A.丁达尔效应 B.能透过半透膜 C.发生聚沉 D.能透过滤纸 (3)制备胶体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聚集法和直接分散法,制作豆浆的过程属 于__研__磨____法,该过程中使用的纱布__不__是____(填“是”或“不是”)一种半透 膜,你的判断依据:_豆__浆__为__胶__体__,__胶__体__粒__子__不__能__透__过__半__透__膜____。
√C.煮浆点浆过程中,使用熟石膏或盐卤的目的是使蛋白质发生聚沉
D.大豆蛋白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转化为人体需要的蛋白质
12345
【教学案例】全息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微实验设计——以《豆腐的制作》为例
【教学案例】全息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微实验设计——以《豆腐的制作》为例【教学主题内容】《豆腐的制作》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第二册(必修)》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拓展内容。
豆制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大众喜爱的传统食物。
通过豆腐制作,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加深对胶体和蛋白质性质等知识的理解,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胶体性质、蛋白质性质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方法和思路,缺乏收集各类证据、资料形成结论所需的的能力。
为了突破这些障碍,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是问题驱动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模型,强化了证据推理意识,有利于后续的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豆腐制作,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加深对胶体和蛋白质性质等知识的理解。
2.通过对制作豆腐过程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利用豆腐制作这一化学与生活联系的典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实录】1.查阅资料、生活调查(1)以“豆腐制作”等为关键词检索资料,了解豆腐的制作原理、制作过程及营养特点,体会中华饮食文化的价值。
(2)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氯化镁、石膏等凝固剂的特点及使用规定。
2.汇报展示第1组:生活调研,查阅资料了解豆腐在生活和文化领域的重要性和分类。
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2014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道神奇的中国美食开始在商品价值之外,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别称水豆腐,它既是中国最常见的豆制品,也是中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
大小超市、集市全都有豆腐和豆制品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也都有食用豆腐及豆制品的生活习惯,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这样的健康食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学设计使用》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种重要理念是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
本节位于必修模块的结尾章节,不仅学生能认识和感受化学知识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化学研究和应用在科技进步中的价值,而且对于学生复习总结已学知识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要有所提升。
学习本节内容一方面从化学学科角度,认识各种化学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应用,同时将之前所学知识复习、梳理、归纳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背景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开发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学好本节知识,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节安排了“化学品的分类”,“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合理用药”,“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四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熟悉化肥、农药在生活中的应用;药品使用的基本知识;添加剂在生活中的应用。
酸药;②更多的药物是通过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基团结合而发挥药效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获得,并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自行购买使用,其包装上有“OTC”标志。
4、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其的发现源于柳树皮中含有的一种物质---水杨酸。
5、药物的合理使用①在促进人类健康同时,可能产生与用药无关的伤害;②必须在医生、药师指导下使用要考虑药物和机体两方面;如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机体要考虑年龄、性别、症状、心理和遗传等;③滥用药物危害巨大,要合理用药;④原理毒品,保持健康。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教学研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教学研究作者:尹丹丹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孙艳美热阳古•阿布拉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11期摘要:“研究与实践”栏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新增栏目,以开展项目研究、进行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出任务,利用真实情景素材使学生在实践与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与实践”栏目在栏目内容和栏目活动设计上颇具特色并具有独特的学习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实践时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研究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整体育人功能、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发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构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体系及其内容体系,更新了教学内容,细化了实施建议,并调整了课程结构。
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在继承旧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更新了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构建了科学的知识体系结构,优化了教材栏目,以具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1]。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为例,对其“研究与实践”栏目的特点、教学功能进行分析,并针对此模块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力求深化一线教师对该栏目的认识,熟悉该栏目的功能,有效利用该栏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研精神,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一、“研究与实践”栏目的特点“研究与实践”栏目是对旧版教材中“实践活动”栏目的优化,以进行微项目研究、开展课题等形式提出相关任务,提供真实情境素材,科学地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实验、调研、设计方案等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相关问题[2]。
“研究与实践”栏目在必修教材中的分布如下表所示,该栏目位于一些特定的章节,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栏目内容和栏目学习意义两个方面。
(一)栏目内容“研究与实践”栏目呈现的内容与课程标准高度一致,栏目中的实践任务、情景素材都源自新课标,栏目包含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由左表可以看出,该栏目的内容与对应章节的核心知识密切结合,研究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大概念,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进阶,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3]。
有趣的科学实验:制作豆腐
舌尖上的化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豆腐的制作工艺2)对比试验的设计3)巩固掌握过滤操作4)了解豆腐食用注意事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比试验的设计教学难点:豆腐食用注意事项的原理理解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回顾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5分钟(1-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引入图片展示豆腐,可以从传统春节的饮食习俗引入课程。
(三)实验过程影响豆腐制作好坏的条件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是温度和凝固剂两个,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师提供的两种凝固剂谁能让豆浆凝固,另外热豆浆和凉豆浆那个更容易做成豆腐。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对比试验,探究豆腐制作的最佳条件,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1)豆腐的制作1、分发标签,每组四张,四个广口烧杯,分别加入50ml豆浆(两杯热的,两杯凉的),两种凝固剂各两份;2、贴好标签(1号热、1号凉、2号热、2号凉),对照贴好标签,加入相应的凝固剂,稍微搅拌下后静置;(此段时间可以写实验报告)2)豆腐的使用禁忌【学校课程此步为老师演示至准备出菠菜汁,菠菜汁可以直接用温度较高的水泡菠菜制得】1.每组少许菠菜、一个加热套、一个大烧杯、一个洗瓶、一根搅拌棒;2.将菠菜掰成小段,放到大烧杯中,加水没过菠菜,放到加热套内加热(火不要太大),用搅拌棒轻轻的将菠菜压到水中,加热至沸腾,关掉加热套,待烧杯冷却后取出烧杯,待用;3.每组一个铁架台、漏斗、漏斗夹、滤纸;4.搭建过滤装置,过滤菠菜汁,备用;5.每组一份氯化钙、一根搅拌棒、一个小烧杯;6.将氯化钙倒入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7.用滴管吸取菠菜汁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观察现象(有白色浑浊物出现)。
老师总结:这是因为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草酸与氯化钙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醋酸钙,草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出现白色浑浊。
而豆腐里面也含有钙,所以如果将豆腐和菠菜在一起使用,菠菜中的草酸就会与豆腐中的钙结合,产生我们人体无法吸收的草酸钙,不利于我们对钙的吸收,所以在吃菠菜以及其他含有草酸的蔬菜前,最好先用热水烫一下,将草酸去除,这样食用更加健康。
高中化学制作豆腐课题思考
高中化学制作豆腐课题思考
高中化学中制作豆腐是一个常见的实验课题,下面是一些思考点:
1. 实验目的:可以是了解豆腐的制作原理,或者对比不同条件下豆腐的质地和口感等方面。
2. 实验所需材料:黄豆、卤水、石膏、净化水等。
3. 实验步骤:首先要对黄豆进行浸泡处理,然后用豆浆机搅拌成浆,再根据实验条件不同选择加入卤水进行固化,或者加入石膏进行凝固。
最后进行豆腐的挤压、切块、煮熟等处理过程。
4. 实验变量:可以探究不同浸泡时间对豆腐品质的影响,或者探究不同固化剂使用量对豆腐质地的影响,或者探究不同煮熟时间对豆腐口感的影响等等。
5. 实验结果及讨论:对比不同样品的外观、质地、味道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讨论,分析不同因素对豆腐品质的影响。
请注意,在实验中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遵循实验室的相关规定。
豆腐制作原理
豆腐制作原理
豆腐制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备料:将黄豆浸泡在水中约8-10小时,使其变软。
然后将黄豆磨成豆浆。
2. 煮豆浆:将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85°C,保持在此温度下10-20分钟,以破坏豆浆中的酶活性,促进凝固。
3. 加入凝固剂:将石膏粉或添加有过氧化钙的凝固剂加入豆浆中,均匀搅拌。
凝固剂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凝胶。
4. 凝固:待豆浆冷却至50-60°C时,凝固作用开始。
凝固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通常需要1-2小时。
凝固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块状凝胶。
5. 切块:待豆腐凝固完全后,将块状凝胶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6. 脱水: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脱水机或用重物压制,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7. 包装:将脱水后的豆腐块包装好,降低氧气接触,延长保质期。
以上就是豆腐制作的基本原理。
通过加热豆浆、加入凝固剂、凝固和脱水等步骤,可以将黄豆中的蛋白质凝胶化,形成豆腐
的块状结构。
豆腐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是广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豆腐的制作讲解教案
豆腐的制作讲解教案引言:豆腐是中国传统的大豆制品之一,其制作历史悠久,技术精湛。
豆腐以其细腻的质地和丰富的营养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豆腐的制作过程,并提供一个讲解教案,帮助读者了解豆腐的制作方法。
一、制作豆腐的材料和工具准备:1. 大豆:量取适量的黄豆,浸泡约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凝固剂:通常使用石膏、硫酸钙或盐卤作为凝固剂。
3. 水:制作豆腐需要的清水。
4. 砂锅或煮锅:用于煮煮豆浆。
5. 豆浆机或搅拌机:用于将浸泡好的黄豆打成豆浆。
二、制作豆腐的过程:步骤一:磨浆1. 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豆浆机或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2. 打成豆浆,直到豆浆变得细腻且没有颗粒。
步骤二:煮沸1. 将豆浆倒入砂锅或煮锅中,加热至80℃-90℃。
2. 不断搅拌,避免豆浆粘锅,直至豆浆开始冒泡。
步骤三:加入凝固剂1. 在一碗清水中加入适量的凝固剂,充分溶解。
2. 将溶解好的凝固剂慢慢倒入正在煮沸的豆浆中。
3. 轻轻搅拌,使凝固剂均匀地分布在豆浆中。
步骤四:凝固1. 关火,盖上锅盖,让豆浆静置约15-20分钟。
2. 在此过程中,凝固剂会使豆浆凝固成块状。
步骤五:切块和浸泡1. 将凝固好的豆腐切成合适大小的块。
2. 将豆腐块放入清水中,浸泡约30分钟,以去除凝固剂的余味。
步骤六:沥水1. 将浸泡好的豆腐块放在一个漏网上,让多余的水分自然沥干。
步骤七:包装和储存1. 将豆腐块放入容器中,盖好盖子。
2. 将豆腐放入冰箱冷藏,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结语:通过本文的讲解教案,我们了解到豆腐的制作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豆腐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出美味的豆腐,享受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
同时,制作豆腐。
豆腐的加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腐的加工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豆腐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提高对传统食品加工技术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浆、点浆、成型、压榨等工艺过程制成的食品。
在点浆过程中,加入凝固剂使蛋白质凝固,形成凝胶状物质,从而形成豆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大豆、水、石膏、盐、食用油。
2. 仪器:石磨、煮锅、滤布、模具、压榨机、温度计、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浸泡:将大豆放入水中浸泡8小时,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
2.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与水按1:10的比例放入石磨中,磨成豆浆。
3. 煮浆:将磨好的豆浆倒入煮锅中,加热至80-90℃,边煮边搅拌,防止豆浆糊底。
4. 点浆:将煮好的豆浆冷却至60℃左右,加入石膏(或卤水)作为凝固剂,搅拌均匀。
5. 成型:将点好浆的豆浆倒入模具中,轻轻震动,使豆腐成型。
6. 压榨:将成型的豆腐放入压榨机中,压榨去除多余水分。
7. 成品:将压榨好的豆腐取出,放入冷水中浸泡10分钟,使其冷却,然后取出放入盘中,撒上适量的盐和食用油即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美味的豆腐。
2. 结果分析:(1)浸泡:大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蛋白质流失。
(2)磨浆:磨浆时注意水量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腐的品质。
(3)煮浆:煮浆时注意火候,防止豆浆糊底。
(4)点浆:点浆时注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凝固效果。
(5)成型:成型过程中,注意震动力度,使豆腐均匀成型。
(6)压榨:压榨时注意力度,防止豆腐破碎。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豆腐加工实验,我们了解了豆腐的加工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了豆腐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大豆蛋白质的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需要掌握好各个步骤的操作要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制作豆腐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腐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豆腐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豆腐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豆腐是一种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浆、点浆、压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
在制作过程中,大豆蛋白质在凝固剂的作用下,发生凝胶化反应,形成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豆腐。
三、实验材料1. 大豆:500克2. 清水:约2000毫升3. 盐:适量4. 酵母:适量5. 豆腐模具:若干6. 搅拌棒:1根7. 烧杯:1个8. 火锅:1个四、实验步骤1. 准备大豆:将大豆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为8-12小时。
2.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与清水一起放入磨浆机中,磨成豆浆。
3. 煮浆:将磨好的豆浆倒入锅中,用中火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豆浆沸腾。
4. 点浆:将沸腾的豆浆稍微冷却,加入适量的盐和酵母,搅拌均匀。
5. 倒入模具:将点好浆的豆浆倒入豆腐模具中,轻轻震动模具,使豆浆分布均匀。
6. 压制:将豆腐模具放入烧锅中,用中小火加热,压制30分钟左右。
7. 取出豆腐:将压制好的豆腐取出,放入冷水中浸泡10分钟,使豆腐更加紧实。
8. 切块:将浸泡好的豆腐切成块状,即可食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口感细腻、质地紧密的豆腐。
2. 实验分析:a. 大豆的浸泡时间对豆腐质量有较大影响。
浸泡时间过短,大豆蛋白质不易溶解;浸泡时间过长,大豆易变质。
本实验中,大豆浸泡时间为10小时,效果较好。
b. 煮浆过程中的搅拌对豆浆的细腻程度有影响。
搅拌不均匀,豆浆中的豆渣较多,影响豆腐口感。
本实验中,搅拌均匀,豆浆细腻。
c. 点浆过程中的盐和酵母用量对豆腐的口感和质地有影响。
盐和酵母用量过多,豆腐口感过咸,质地过硬;用量过少,豆腐口感淡,质地过软。
本实验中,盐和酵母用量适中,效果较好。
d. 压制过程中的火候和时间对豆腐的质地有影响。
火候过大,豆腐易烧焦;时间过短,豆腐未完全凝固。
本实验中,压制火候和时间适中,豆腐质地紧密。
制作豆腐的实验报告
制作豆腐的实验报告制作豆腐的实验报告引言:豆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之一,由豆浆经过凝固而成。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豆腐的制作过程以及其对人体的营养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 黄豆:200克- 石膏粉:5克- 水:适量2. 方法:- 第一步:将黄豆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为8-10小时,直至豆子变软。
- 第二步:将浸泡后的黄豆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豆浆。
- 第三步:将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摄氏度左右。
- 第四步:将石膏粉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将其倒入加热后的豆浆中,搅拌均匀。
- 第五步:将搅拌均匀的豆浆倒入豆腐模具中,放置20-30分钟,直至凝固。
- 第六步:将凝固的豆腐取出,切成块状。
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的制作步骤,我们成功地制作出了豆腐。
豆腐的质地柔软,呈白色,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制作过程中,黄豆经过浸泡和搅拌,使得豆浆中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充分释放出来。
而石膏粉的加入则起到了凝固作用,使得豆浆变成了坚实的豆腐。
豆腐作为一种传统食品,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喜爱。
它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对于素食者来说是重要的蛋白质补充途径。
此外,豆腐还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黄豆的浸泡和搅拌使得豆浆中的纤维素和其他不易消化的物质得以释放出来,从而提高了豆腐的口感和消化吸收率。
此外,豆腐的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和人工色素,相比于市售的豆制品更加健康和安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豆腐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适合所有人群。
豆腐中含有一定量的植物雌激素,对于乳腺癌患者或患有雌激素相关疾病的人群,应适量食用。
此外,豆腐中的嘌呤含量较高,患有痛风或尿酸盐肾结石的人群应限制食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出了豆腐,并了解了豆腐的制作过程以及其对人体的营养价值。
高中化学自制豆腐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自制豆腐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及化学原理。
2. 学会利用化学知识制作豆腐。
3. 提高学生对食品化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豆腐的制作过程及原理。
2. 制作豆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 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结合讲解。
2. 学生自主制作豆腐并观察反应。
3. 小组合作,共同讨论与总结成果。
教学准备:1. 大豆、石膏、搅拌器、滤网、锅子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记录表及实验报告模板。
3. 豆腐的制作过程及化学原理的PPT。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介绍豆腐的历史及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豆腐的制作过程及其中的化学反应。
3. 实验演示:演示自制豆腐的过程,带领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4.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豆腐制作中需要使用石膏。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豆腐的营养成分及与其他食物的比较。
第二课时:1. 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根据操作步骤自主制作豆腐。
2. 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3. 实验总结:让学生小组合作,总结制作豆腐的关键步骤及化学原理。
4.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撰写实验报告并展示成果。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食品化学的认识与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厨师或食品化学家来给学生讲解更多关于豆腐的知识。
2. 指导学生利用化学原理制作其他食品,如豆浆、豆腐皮等。
3. 组织学生参观豆腐生产厂,了解工业化生产的过程和技术。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操作的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兴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豆腐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常识
豆腐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常识一、豆浆的制备过程豆腐的制作以豆浆为基础,所以首先需要制备豆浆。
豆浆的制备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化学反应。
首先,将大豆浸泡在水中,浸泡过程中发生水分的渗透作用,水分进入大豆内部,使大豆吸水膨胀。
然后,将浸泡后的大豆研磨成糊状物,这个过程中发生机械破碎,使大豆细胞破裂,释放出大豆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
接着,将糊状物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为80-90摄氏度,这个过程中发生蛋白质的变性和凝固。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使原来的水合层结构破坏,导致蛋白质失去溶解性。
当温度升高时,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蛋白质就会凝固。
在加热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石膏或醭石等凝固剂,这些凝固剂中的硫酸钙可以与豆浆中的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的钙盐,进一步促使蛋白质凝固。
当豆浆凝固后,通过过滤,可以得到固态的豆腐。
二、豆腐的味道和质地豆腐的味道和质地与其化学成分有关。
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
其中,蛋白质是豆腐的主要成分,通常占豆腐总质量的20%左右。
豆腐中的蛋白质主要以大豆球蛋白为主,这种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豆腐中还含有一些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可以增加豆腐的鲜味,提高其风味品质。
豆腐的质地与凝固剂的种类和用量有关。
使用不同的凝固剂,可以得到不同质地的豆腐。
例如,使用石膏制作的豆腐较为坚实,质地较硬;而使用醭石制作的豆腐则较为嫩滑,质地较软。
三、豆腐的保鲜和储存豆腐是一种易腐食品,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为了延长豆腐的保鲜期,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豆腐制作过程中,可以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食盐,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减少豆腐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豆腐在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可以降低豆腐的温度,减缓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延长豆腐的保鲜期。
豆腐还可以通过真空包装或者加入食品添加剂等方式进行保鲜处理。
真空包装可以减少氧气的接触,降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而食品添加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豆腐的保质期。
科学教案制作豆腐
科学教案制作豆腐一、介绍豆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的做法。
在科学教育中,利用豆腐制作实验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并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豆腐制作科学教案,以丰富教学内容。
二、目的通过制作豆腐的科学教案,促使学生探索以下内容:1.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2.掌握豆腐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3.理解豆腐制作中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步骤和实验器材1. 准备材料•大豆:适量•豆浆机•石膏粉:适量•水:适量•定型器具或豆腐盒2. 制作豆腐浆•将大豆浸泡一晚,使其变软,备用;•将浸泡好的豆子放入豆浆机中,加入适量水,制成豆浆。
3. 豆腐凝固•将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60°C,保持一段时间;•在另一个容器中,将石膏粉和适量水混合均匀;•将石膏水慢慢倒入加热的豆浆中,同时轻轻搅拌;•继续加热豆浆,直到水表面出现小块豆腐。
4. 豆腐定型•准备定型器具或豆腐盒;•将豆腐用铲子或勺子小心地舀入定型器具;•使豆腐充分沉淀并散热,大约需要30分钟至1小时。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以上步骤,学生将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豆腐。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和产物:•豆浆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凝固成块状物;•添加石膏水后,豆浆凝固速度更快;•定型后的豆腐呈白色固体状。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以下问题:1.为什么豆浆在加热过程中会凝固成豆腐?2.石膏水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会加速凝固过程?3.为什么定型后的豆腐呈白色,而非豆浆的黄色?五、讨论与延伸在豆腐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讨论和探究以下问题:1.豆腐在制作过程中的凝固机制;2.在不同温度下,豆腐的凝固时间是否会发生变化;3.利用其他材料代替石膏粉是否可以制作出豆腐。
此外,还可以延伸以下实验内容:1.将豆腐用不同的调料和烹饪方法进行烹饪,观察不同的味道和质地;2.利用电子天平测量豆浆和豆腐的质量变化,探究水分迁移和变化的规律。
想学一种制作豆腐的方法
想学一种制作豆腐的方法
制作豆腐的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材料:选用优质的大豆、石膏或苏打水作为凝固剂,清水。
2. 浸泡大豆:将大豆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一般为6至12小时,或者过夜。
3. 磨碎大豆:将浸泡好的大豆用搅拌机或石磨机磨碎成细腻的豆浆。
4. 煮豆浆:将磨碎好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C左右,保持持续搅拌,煮沸5至10分钟。
5. 加入凝固剂:根据个人口味和凝固剂的使用,可以选择使用石膏或苏打水。
将凝固剂和少量水混合,倒入煮沸的豆浆中,搅拌均匀。
6. 凝结豆腐:轻轻搅拌豆浆,直到出现明显的凝结和分离,关火停止搅拌,让豆腐静置10至15分钟,直到凝结完全。
7. 装模受压:准备好豆腐盒或模具,将凝结好的豆腐倒入模具中,用重物压实,去除多余的水分,使豆腐更加紧实。
8. 冷却豆腐:将装有豆腐的模具放入冰水中冷却,冷却1至2小时。
9. 脱模切块:将冷却好的豆腐脱模,切成适合的块状。
10. 储存和食用:将豆腐储存在冰箱中,用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可以炒、炖、煮和炸等多种方式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制作过程及方法 (1)泡豆:将饱满的黄豆投入料池加水浸泡,浸泡12~14小时,使豆粒吸足水 分,搓开豆瓣呈乳白色。 (2)磨豆:将浸泡好的黄豆经过水洗,使用砂轮磨研磨,磨料时要滴水,中途 不能断水,使磨糊光滑、稀稠均匀。 (3)过滤:将磨好的磨糊置于细网纱内,将磨糊中的豆渣滤去,用清水洗渣 2~3次,一般0.5公斤的黄豆总加水量4~5公斤左右(豆浆)。 (4)煮浆:将豆浆置于敞口锅内煮浆,时间不超过15 min,锅三开后立即放出 备用,煮浆开锅应使豆浆“三起三落”,及时消除浮沫。 (5)点卤:控制温度在80 ℃左右,pH为6.0~6.5,慢慢加入卤水,用勺子上下 翻动搅拌出现80%絮状时停止加卤水,静置20~25 min。 (6)成形:将点卤后的豆浆倒入铺好纱布的模具中,用有一定重量的物品压实。
【理解应用】 1.豆腐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 合物。常吃豆腐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好处,制作豆腐一般可分为以下步骤: 原料处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制水豆腐→制豆腐干。根据你所掌握的 生活常识和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料处理过程中需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才能有效除 去黄豆中的杂质 B.磨豆滤浆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将大豆蛋白分离出来
3.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下列关于“卤水”说法正确的是 A.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B.卤水可用来提炼金属镁
C.卤水是纯净物 D.卤水能使人中毒,使用卤水点的豆腐不利于人体健康
12345
4.(2019·深圳高一质检)下列关于由大豆制作豆腐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先由大豆制成豆浆,再把豆浆加热浓缩就得豆腐
解析 豆浆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豆浆中加入石膏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石膏的作用为凝固剂,北豆腐制作时点的为卤水,歇后语:“卤水点豆腐, 一物降一一种液体分散系,其分散质直径在1 nm到100 nm之间,则豆浆具
有的性质有A_C__D_____。
A.丁达尔效应
B.能透过半透膜
√B.先由大豆制成豆浆,再在豆浆中加入凝固剂,使大豆蛋白质发生胶体聚沉
而制成豆腐
C.制豆腐前,经过精选的大豆,必须要加水浸泡,水温应在20 ℃以上
D.制豆腐前,经过精选的大豆,可不必加水浸泡,直接与水一起进行磨浆处
理即可
解析 由大豆制豆腐的过程是大豆中的蛋白质在凝固剂的影响下发生性质
上的改变而引起的聚沉过程,所以B正确;制豆腐前,大豆必须浸泡,水温
12345
2.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石膏作凝固剂可制得内酯豆腐
B.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制作豆腐 C.用灼烧和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D.制豆腐时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磨浆中的豆渣 解析 内酯豆腐一般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凝固剂。
12345
C.发生聚沉
D.能透过滤纸
(3)制备胶体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聚集法和直接分散法,制作豆浆的过程 属于研__磨______法,该过程中使用的纱布不_是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种 半透膜,你的判断依据:豆__浆__为__胶__体__,__胶__体__粒__子__不__能__透__过__半__透__膜_____。
√C.煮浆点浆过程中,使用熟石膏或盐卤的目的是使蛋白质发生聚沉
D.大豆蛋白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转化为人体需要的蛋白质
12345
解析 大豆浸泡的温度、时间应在实践中摸索,并非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 时间长了会发芽,也会把一些矿物质或溶于水的营养浸出;大豆蛋白分子 是大分子,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为胶体颗粒大小,可用渗析法分 离;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后先转化成氨基酸,再合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第八章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研究目的】
1.通过制作豆腐,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加深对胶体和蛋白质性质等知 识的理解。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2.了解豆腐制作的大致过程,了解凝固剂的使用原理及用量,培养科学态度 及探究精神。
【研究任务】
1.豆腐制作的基本原理 豆腐的原料黄豆富含蛋白质,经水浸、磨浆、除渣、加热得到蛋白质的胶 体,向胶体中加入盐卤(MgCl2、CaSO4)的水溶液,可以中和胶体微粒表面 吸附的电荷,使蛋白质分子凝集成块,再压制成形成为豆腐。 2.原料配方 颗粒饱满的黄豆(或黑豆)、盐卤固体(质量比200∶3)
12345
12345
(4)在豆浆“转化”为豆腐的过程中,石膏所起的作用为__C____(填字母)。
A.增味剂
B.膨松剂
C.凝固剂
D.防腐剂
E.营养强化剂
(5)用石膏点化的豆腐称为南豆腐,质地比较嫩,细腻,与之相对应的是北 豆腐,在点化北豆腐的过程中加入的是卤__水______,该物质也出现在一句耳
熟能详的和豆腐有关的歇后语中。
应在15~20 ℃之间,因为只有这样大豆蛋白质才能分散于水中形成蛋白质
胶体。
12345
5.豆腐是中国汉族传统食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和吸收,最早的豆腐是两 千多年前,热衷于炼丹的淮南王刘安制成的,制作豆腐的步骤包括:将大 豆用水泡胀后磨碎,用纱布将豆渣与豆浆分离,加水煮沸后加入石膏,压 缩成形等,关于豆腐的制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纱布将豆浆和豆渣分离”的操作称为___C_____(填字母,下同)。 A.萃取 B.分液 C.过滤 D.蒸馏 E.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