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思想总结
西方社会思想反思总结

西方社会思想反思总结
西方社会思想是指发源于西方国家的一系列理论、观念和价值观。
自古希腊哲学家开始对人类存在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以来,西方社会思想就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发展过程。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西方社会思想开始进行反思,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方社会思想在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同时,忽视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个体主义的思维模式导致人们更关注自身利益和权益,而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利益和责任。
这种思想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和不平等的加剧,使得个体和群体之间的联系松散,缺乏社会凝聚力。
其次,西方社会思想在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的需要。
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思想流派,强调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而忽视了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
这导致了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失落和无助,缺乏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此外,西方社会思想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伦理挑战时,过于依赖科学和技术的解决方案,忽视了道德和伦理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智慧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众多的便利和福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道德滑坡和人类生存的威胁。
这种情况下,西方社会思想需要对科学和技术的运用进行反思,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之,西方社会思想反思的核心问题在于平衡个体和社会、物
质和精神、科技和伦理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人的权益和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利益和精神的需求。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如何运用科技和技术的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伦理。
这需要我们从西方社会思想的基础出发,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实证主义——西方社会学的主流范式

一些概念 的机械 拼 凑 , 而 是包含着 基本假 设、 信 念、 方法、 仪 器及应 用准则 的一套 有着 内在 联 系 的 系 统 , 是 一 种视 野 和 分 析框 架。 每 一 个科 学 家 事先或在 研 究 过 程中都 会 自觉 不 自觉 地
选 择一 种范式 , 这 是他有效 工 作 的前 提 , 是一 个 必 要 条件 ; 否 则 , 他 会在 纷 繁复杂 的 世 界 而
要 回 答这 个 间题 , 我 们 首先 要 对 所谓 “ 实证 主 义 倾 向” 、 “ 现 象 学倾 向 ” 做 一 个 明确 的
— 界 定。 因 为 , 现 实 中的 这 种 分野 虽 然 客 观存 在 , 但 却没 有这 么 清楚
这 种划 分 是我 们 为 了
更 好 地 说明 问 题 而 进 行 的 一 种 人 为 的 抽 象。 这 就 决 定 了本文 对 “ 实证 主 义” 和 “ 现 象学 ” 的
持这 种思想 的人 认为 , 对社 会进行 所谓 “ 科 学” 研究 是荒谬 的 , 尤其 是从 “ 实证主 义范 式” 内 开 始 这 种研究则 更 为 荒谬 。 他 们 认 为 , 社 会迥 异 于 自然 , 它 的 随 意 性 、 武 断性和 不 确
定性 排除 了任 何 “ 科 学 ” 研 究的可 能和 必要 , 更激 进 的学者 甚至批 评实证 倾 向是对 人性 的蔑 视、 对人 的主体 性的忽 视。 在他 们看来 , 所 谓社会 、 所 谓历 史 , 不 过 是个人 或群体 竭力规 定
并 达 到 某些 价值观 念 和 目标 的 人类 环 境 。
那 么 , 社 会与 自然 究 竟 是 “ 同构 ” 的 , 还 是 “ 异 构 ” 的 呢 ? 很多 社 会 学 大 家也常 常在这
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整理

编者说:这是按照老师画的重点整理的,可能会有点小问题,但是几率不大,大家好好看看。
(09社工班)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学理论的分类1、按照理论出现的年代来分类.2、按国家分类,例如德国的、美国的社会学等。
3、按理论的主题或概念为中心分类,如功能学派、冲突学派、交换学派、符号互动学派等就以理论具备的共同概念来分类的。
如功能主义(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亚历山大)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野客观主义社会学:(唯科学主义)客体主义 objectivism,从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
主观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主体主义 subjectivism,韦伯、符号互动、现象学社会学。
(一)、研究对象上:客观主义:社会学应以那些外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所左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强调与自然科学的一致性。
主观主义:强调研究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研究方法上:客观主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研究。
主观主义则反对把人类社会降低到自然水平,强调方法特殊性,如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符号互动的角色扮演,定性研究。
(三)、对社会的认识上:客观主义:社会唯实论。
主观主义:社会唯名论。
(四)、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客观主义:社会具有优先存在的价值,人是被动的,受结构决定的。
主观主义:人是能动的主体,虽然也承认制度的约束性,但更注重人的自觉过程。
如符号互动论。
(五)、核心的分析单位:客观主义强调社会结构,主观主义强调社会行动。
第二章:社会学的奠基人——孔德,斯宾塞第一节:奥古斯特孔德一、创立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社会学则只是他的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所谓实证Positive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实。
实证一词有五方面的含义:“①现实的而非幻想的;②有用的而非无用的;③可靠的而非可疑的;④确切的而非含糊的;⑤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二、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至少应包括观察、试验、比较方法,还有“历史方法”为重要补充。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西方社会思想反思总结

西方社会思想反思总结西方社会思想的反思西方社会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正是因为西方社会思想的盛行,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反思。
本文将探讨西方社会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并对其进行总结反思。
首先,西方社会思想注重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鼓励人们追求个人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主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权的保障。
然而,个人主义也容易使人们忽视社群和集体利益,弱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同理心的退化,以及孤立和分裂的个体主义社会的形成。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个人主义的价值,不仅关注自我实现,也要注重他人的需求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其次,西方社会思想强调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追求客观、普适的真理,依据理性进行思考和决策。
这一思想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然而,理性主义也可能导致片面和偏激的观点。
人类的思考和判断是受感情、经验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的,理性主义过于强调理性,容易忽视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反思理性主义的偏见和局限性,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保持开放的心态。
第三,西方社会思想倡导民主和自由。
民主和自由被视为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历史上推动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这些价值观提供了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民的参与权利,保障了政府的合法性和公共权力的制约。
然而,民主和自由也面临着挑战和批评。
一方面,民主和自由的实践可能会导致政治腐败、人权侵犯等问题。
另一方面,民主和自由的追求可以威胁到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民主和自由的局限性,寻求更加包容和平衡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
最后,西方社会思想强调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机制和私人财产权利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然而,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公平现象。
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等。
我们应该反思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和调控。
西方社会学理论(文军版)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文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一编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问题第一节社会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建构1、澳大利亚社会学者马尔科夫.沃特斯指出,社会学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是一门独立科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具有一个被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二是它在方法上有严肃的态度,即以精密的方法论来指导研究。
一、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5、理论构成要素(理性主义):既定的意图、一组可验性的相关概念、一种逻辑结构。
二、“社会学理论”的含义及其构成1、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家乔治.瑞泽尔指出社会学理论与日常生活中得出的理论的差异:(1)社会学者的理论更有组织,更自觉自己在做什么;(2)其提出的理论根基于过去社会学者所提出的理论之上;(3)依赖于自己/别人搜集所得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社会现实或社会关系(4)希望借自己论述的出版以获得批判性分析,并经传播成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并为后来理论家所运用;(5)针对广泛的社会议题做总括性的思考;2、社会学实践角度的“社会学理论”定义:(1)瑞泽尔:社会学理论较为正式的定义是:一组相关联的观念,能对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系统化,能解释社会世界,并能预测社会世界的未来;(2)查尔斯.梯利:一个学科的知识发展取决于其产生好的解释的能力;(3)类型学:社会学研究是一项特殊的职业活动,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社会实践发现社会结构内在的规律性及其独特性,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马尔科夫.沃特斯——社会学理论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抽象性/说明性/一般性/独立性/专题化/逻辑一致/实质上的有效;4、吉登斯:社会理论是关心人类行为并为一切学科所共享的一种覆盖和跨越所有社会科学的理论体。
5、“社会理论”三标准:以社会及其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对社会的研究方法既是哲学的,又是科学的;理论目标往往是功能性的或批判性的。
6、社会学理论的类型:(1)一般理论 & 中层理论(2)宏观理论 & 中观理论 & 微观理论(3)描述性理论 & 解释性理论描述性理论:重点在详细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形状性质;解释性理论:注重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加以说明一个事物或现象存在或变迁的原因;(4)正式理论 & 非正式理论(5)理念性理论 & 科学性理论(6)直觉性理论 & 客观性理论实质理论:研究者依照既定工作计划与操作方式对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后所得的一组相关概念,并通过理性与逻辑的运作与建构,来解释或说明被研究的社会事实的一种理论;工具理论:其理论构建是根据一般普遍性的概念,通过纯理智的逻辑运作而产生的理论;8、主流社会学采用假设——演绎法来构建理论,这类方法由四部分组成:(1)提出问题并形成理论观点;(2)依据理论观点作出假设;(3)对假设进行检验;(4)构建并形成理论;这是社会学主流研究模式与理论范式;第二节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大背景:工业革命使得西方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矛盾与冲突空前扩大和激化;2、具体背景:3、其它阐释:(1)美国社会学者约翰逊: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动力有二:一是西方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变迁”,二是这种变迁获得了来自知识界的有意关注,急剧的变迁有可能提高人们自觉的反复思考社会形式的程度。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一、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掌握(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1、韦伯的影响继承方面:⑴、价值中立思想(在确定选题后,在调查研究中,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搜索资料,应区分应然和实然的东西。
)⑵、方法论的个体主义⑶、社会现象只有通过“理想类型”才能把握批评方面:⑴、方法论基础不牢固,一些概念模糊。
对于社会行动,只强调社会行动与他人的关系,没有把握社会行动的意义。
舒茨认为社会行动的意义是复杂的,有层次性,而韦伯没有细分。
(社会行动的条件:①、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②、行动以他人为取向)⑵、韦伯在考虑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时,没有对两者进行真正区分。
舒茨认为主观意义涉及时间,而客观意义涉及符号和沟通(区分:主观意义,即行动主体对行动赋予的意义;客观意义,即行动主体的旁观赋予的意义。
)⑶、韦伯关于动机的认识含糊不清。
舒茨认为一般所谓的动机有两种含义:第一、人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即意图动机;第二、促使个人这样去做的原因,即原因动机。
⑷、舒茨认为韦伯关于意义和动机的关系的讨论模糊不清,从而使他关于社会行动的分析不明细。
他认为社会行动的核心要素是筹划,应该以影响他人来区分社会行动。
2、胡塞尔的影响(现代现象学的创始人)现象学的含义: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研究意识与客体的关系。
此处的意识是指先验的意识,客体是指观念中的客体。
继承方面:⑴、自然态度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之所以有秩序,是人们把它看做有秩序。
生活秩序的行动者从不加以质疑,采取自然态度,是人们整理的结果。
⑵、关于意识的本质胡塞尔认为,意识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存在于头脑中,存在于行动者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中。
外在世界只有透过人对它的意识才变得有意义。
批判方面:批判了胡塞尔的超验/先验设想,舒茨认为人们只有去体验经历才能把握世界。
二、舒茨的现象社会学思想1、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⑴赋予行动以意义①、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经冻结的、空间化的。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学时)(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文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物理社会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
(二)社会秩序论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根据他的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思考题】1、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分作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学时)(一)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
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总结

社会事实:一种强制力,普遍存在于团体中,不仅有它独立个人固有的存在性,而且做用于个人,使人感受的现象,包括两类,一类是社会比率和集体现象;一类是公众意见、社会心理、社会规范、社会道德和思维模式;解释原则;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区分社会事实的功能和原因机械团结:以社会成员的共有的宗教取向和血缘亲情作为社会整合或群体联系的纽带,根本特征是社会成员在情感、意愿和信仰上的高度同质性,存在于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有机团结:工业社会的社会团结形式,植根于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其联系纽带是基于分工和专业化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社会分工:基于人口数量增长和社会密度增加导致的生存竞争的结果;人口和社会密度增加导致同质的有机体竞争,引发淘汰,进一步引发职业的分化,劳动分工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劳动分工改变了社会团结的基础,提供了有机团结的纽带;分类: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不合适的分工社会失范:社会转型期经济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整体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也包括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自杀:自杀这一术语适用于由受害者本人的积极或消极行动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切死亡事件,他清楚地意识到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分类: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失范性自杀,宿命性自杀评价涂尔干的的社会学理论?他的理论贡献:确立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确立了一整套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典范;他的学科贡献:第一个社会学教授;第一个社会学系;第一个社会学讲座教授;创办社会学年鉴杂志;参与创立社会学学会;对他的批评:保守:对冲突和变迁的相对忽视;片面:对现代性的单一的制度性解释:劳动分工以及其所决定的功能关系及其后果;极端:社会事实不是唯一的价值中立:一旦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确定了选题,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而必须以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从事研究,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复习

一、人物介绍(时代、国家、代表作、理论)1、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
代表作《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哲学教程》。
理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2、斯宾塞(1820-1903英国),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第一部《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综合哲学》。
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3、涂尔干(1858—1917法国),是法国任命的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是西方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理论:社会分工、社会系统、自杀论。
4、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代表作:《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理论:理解社会学、社会行动的合理化、统治类型与科层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帕森斯(1902-1979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他前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以《社会行动的结构》为代表作,后期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论的(抽象)功能主义学说,主张“大理论”。
发表和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还对社会进化作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6、默顿(1910-2003美国)他与帕森斯并称为功能主义论的“巨子”,被称为“经验功能主义者”。
代表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理论: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强调经验实在性,倡导“中层理论”。
7、科塞(1913年生于德国柏林,后避难到法国,又移居到美国)代表作《社会冲突的功能》《社会学思想名家》。
理论:功能冲突理论8、达伦多夫(1929年生于德国汉堡)。
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代表作:《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社会冲突理论探讨》《新自由》理论:辩证冲突论9、布劳(1918年生于奥地利,后移居美国)。
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

读书笔记——读《社会人类学方法》一、关于拉德克利夫·布朗拉德克利夫·布朗是社会人类学功能主义学派的创建者。
他是里弗斯第一个人类学专业的学生。
为了研究法国社会学大师涂尔干的理论和方法,他曾两次赴法留学。
他在1906—1908 年在印度的安达曼群岛进行田野工作,后据此完成名著《安达曼群岛岛民》。
1909年,他开始在三一学院讲授社会人类学课程,以后曾经在开普敦、悉尼、芝加哥和牛津等书所大学任社会人类学教授。
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他还对澳大利亚、南非、美拉尼西亚群岛及东南亚等地进行过多次田野工作和访问。
1935 年,应燕京大学的邀请,他曾来中国进行讲学,并撰写了《对于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调查的建议》一文,同时,他还计划对中国的中原文化进行田野工作,后因日本侵略中国,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1937 年受聘于牛津大学,任人类学系主任,直至1946 年退休。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与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对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吴文藻、费孝通等人将其运用于中国本土,形成了中国社区学派。
二、关于《社会人类学方法》《社会人类学方法》是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一部论文集,该集子充分展示了布朗教授所倡导的社会人类学观点。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论范围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社会人类学”,前者以外部视角来探讨社会人类学的方法、意义、范围性质等;后者从内部视角来论述社会人类学的定义、先驱代表、历史溯源及两个重要概念,即社会结构和社会进化。
在整部著作中,布朗教授都在为社会人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而努力奋斗,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看到布朗教授的理论闪烁的智慧之光,这对我们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和激励作用。
三、拉德克利夫·布朗的观点在《社会人类学方法》中,拉德克利夫·布朗主要阐述了如下观点:(一)区分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和心理学在《民族学的方法和社会人类学的方法》中,拉德克利夫·布朗区分了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首先他解释了两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
西方社会思想史的总结

西方社会思想史的总结西方社会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这个领域自古典哲学开始迅速发展。
在过去几个世纪,西方社会思想经历了多个重要时期和思想家的贡献。
本文将概括地回顾这一历程。
古希腊与古罗马哲学奠定了西方社会思想的基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考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家。
柏拉图的《理想国》讨论了正义和政治组织的问题,他认为合理的政府应该由哲学家统治。
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提出各种政府形式的利弊。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主要关注上帝存在、宗教信仰和神学。
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们解决了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冲突,强调信仰对于理解世界和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迅速发展。
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反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
此时出现了众多的杰出哲学家,如培根、伽利略和伊卡尔迪。
他们的作品对科学、伦理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时代是思想史上的重要时期,重点是批判和自由主义。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和政府的限制。
伏尔泰、洛克和卢梭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们对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和20世纪,社会思想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引发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
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宗教和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
同时,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也兴起。
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结构主义则强调社会结构和语言对人类行为和意义的塑造,后现代主义则质疑绝对真理和权威的存在。
总结而言,西方社会思想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社会思想家为我们探索人类存在和社会组织提供了丰富的思考。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塑造西方社会和促进社会进步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西方社会的和谐理念

涂尔干
社会团结是社会秩序的道德基础
孔德
社会秩序是社会和谐的特征。
斯宾塞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
帕森斯
社会整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默顿
一体性和均衡性是和谐社会的特征
现代西方结构功能主义有关和谐社会的 观点,可以看成是这些理论成果中的一部分,虽 然它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局限,但对当下 中国的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 参考价值。
社会和谐
在西方社会学那里是以社会秩序、社 会团结、社会均衡和社会整合等概念出现 的,这些概念本身就有稳定、协调和和谐的 含。
“结构功能主义”
西方学者对“和谐社会”的思想
西方文明的和谐理念
西方的和谐理念源于哲学,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又 是民族精神的精华。 要了解人类关于人类命运前途的思想并探索构建, 就须重新解读历史上哲学家的思想。西方哲学思想是人 类知识宝库中的珍贵文化遗产,在长达数千年的思想发 展的历史长河中,在各种学派的争论中,思想家们对人 类和谐社会理念认同越来越多,认识也愈加深刻。
(3)提高对社会风险的认知并形成有效的预警 机制,将防范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 持续性发展结合起来。
对于我国的意义:
我国的社会建设和发展要加强对国外 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借鉴其积极成果,并加以 系统的研究和发掘,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性的认识,而且也有助 于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西方文明的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启示 首先,我们不能将构建和谐社会看作是终极的一次性实
现的目标,正如西方思想家探讨的一样,它应是社会系统矛盾 运动的一种状态,一种秩序,它是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不断的 调整提高,我们必须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长期艰 巨的任务来抓。 其次,要将利益冲突看成危及和谐之大害,通过多种机 制综合解决利益冲突,避免新冲突的产生。不仅要强调以人性 自私作为政策的出发点,还要大力建设精神文明和增强舆论的 积极导向,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通过法治和人治,内力和外 力等多种渠道解决。再次,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等多个方面贯彻落实,不是以富人为本,而 是以绝大多数人利益为本制定政策、法规,正确处理解决人民 内部矛盾,关注弱势群体,减小差距,杜绝劫贫济富的行为, 停止社会公益非盈利事业的产业化商业经营。 最后,我们必须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而且 它也是社会深层次问题解决的关键;积极学习借鉴西方的监督 和权力制约机制,加强我们执法的公正性;必须将和谐社会建 立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将增强社会活力和实现和谐 结合起
西方社会思想史

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一章绪论一、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社会思想含义社会思想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观点或理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变迁,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的功能,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及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式。
2、社会思想的表现形态:理论形态:系统抽象高的学说与理论非理论形态:非系统、抽象性较低的观点主张3、社会思想的层次:广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思想,如社会政治思想、社会军事思想、社会经济思想、社会法律思想等。
中义: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思想,包括社会学思想(即社会学理论)与准社会学思想(即社会学产生前关于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等思想)。
狭义:准社会学思想,即社会学产生前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非专业性系统较低的思想。
4、西方社会思想史研究对象:西方社会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即西方社会(欧美社会)在社会学产前的有关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等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
其研究通常包括:西方社会历史上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想内容、西方社会思想的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影响、西方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等。
5、西方社会思想与西方社会学思想(即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产生时间差异;(2)理论形态不同。
联系:同一研究对象。
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历史脉络1、西方社会思想发源阶段: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的社会思想。
2、中世纪的封建官方基督教思想阶段。
3、资本主义社会思想阶段:文艺复兴社会思想、英法资本主义革命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三、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学习意义1、使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继承性及其历史背景。
2、扩充知识视野,使学生初步具备一种在更广阔的理论和历史背景下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能力。
复习要点与习题•要点:西方社会思想、西方社会思想历史脉络、学习意义。
•习题:论述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学习意义何在?•第二章古希腊的社会思想•一、古希腊社会简介•古希腊是对希腊半岛及附近岛屿地区的统称。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总结全(侯钧生)

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第一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情感 敬慕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才智 仁爱4.社会学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 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第二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物质基础:社会分工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 人口增加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 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 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李毅: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

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李毅博士内容提要西方国际社会学(或称全球社会学)的蓬勃发展,略迟于西方发展经济学和发展政治学的发展。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帕森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占统治地位。
七十年代,社会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影响广泛。
现在,只有世界体系论硕果仅存。
主要代表人物有颇郎伊、艾森斯塔德、墨尔、佛兰克、斯卡齐波尔、梯利、傅高义、林茨、蔡斯-丹,而影响最大的是沃勒斯坦。
在亚欧非大陆世界大体系中,中国处于核心地位一千多年,欧洲是边缘。
1865年前后,英国产值超过中国;1900年前后,美国产值超过英国;中国成了边缘。
今后几十年内,中国产值有可能超过美国,并长期保持第一。
果如此,则以中国为核心,就是人类世界体系的常态。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was a little bit later than that of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science of development. In 1950s and 1960s, Parsons‟ theory was in domination. In 1970s, there were Theory of Modernization, Theory of Dependency, and World-System Analysis. Now only World-System Analysis survived. The important figures are Polanyi, Eisenstadt, Moore, Frank, Skocpol, Tilly, Vogel, Linz, Chase-Dun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Wallerstein. In the Afroeurasian world system, China was the core for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and Europe was the periphery. British GDP surpassed that of China around 1865, American GDP surpassed that of Britain around 1900, and China became periphery. It is possible that Chinese GDP surpasses that of the U.S. in decades, and keeps number one after that. If it is so, China as the core would be the normality of the world system.关键词国际社会学全球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比较社会学世界体系论全球化研究正文国际社会学(International Sociology),或称全球社会学(Global Sociology),探索国际社会的结构与国际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是西方社会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西方社会学家观点汇总(社会学考博必备)

西方社会学家观点摘要(社会学考博必备)社会学的流派实在太多了,不同的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创设自己的社会学理论,靠死记硬背实在无法记清楚他们的思想体系,唯有在读完一个社会学家的观点后,用自己的话演绎出来,才能吸收。
今天,看了实证社会学派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观点,归纳如下: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和批判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三大传统,其中实证社会学在其古典理论中经历了由孔德提出-斯宾塞明确-涂尔干系统化的渐进过程。
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生于1798年,处于法国急剧社会变迁的时期,一生经历了7次政权交替,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但未能创设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社会冲突不断。
为摆脱社会危机,重建社会秩序,孔德欲创建一门新的知识与信仰体系——社会学,将科学的实证方法运用到社会研究上,孔德是提出“社会学”的第一人。
孔德的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基本要点:一、实证方法,孔德反阐述实证方法,就是以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为模本,直面经验事实,通过观察、实验来认识外界事物的方法,孔德坚持实证方法要坚持“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的研究原则,实质是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中排斥主观的价值评价。
孔德强调实证方法的“相对性”,认为那是社会学的唯一特性,是相对于神学和传统哲学的绝对主义来说的,神学和传统总是追究终极本质,它们给出的概念和结论是对世界的根本理解,把自己对世界的玄想和思辨看成是对全部事物的一般概括,认为揭示出来的理论是普遍性规律。
而社会学不去追问现象之下的终极本质和普遍规律,而是直接面对经验现象本身,经验事实是感性的、具体的,并处于特定条件的运动变化中,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此社会学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知识都不具有绝对性,而是相对性知识。
二、社会静力学。
研究社会秩序,首先孔德认为社会分化有好处和坏处之分,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加强了人的相互依赖,形成稳定社会秩序,但同时助长了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利益和争取个人地位而产生激烈竞争,引发社会动荡甚至革命,损害社会团结,因此要加强政府控制社会和整合社会的职权,主张用社会秩序来规范分化了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中期:1、孔德 ( Auguste Comte,1798-1857年)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主义手册》(1851年),《实证政治体系》(四卷,1851-1854年),《主观的综合》(1856年)思想背景:18世纪末进步哲学特别是杜尔哥与孔多塞的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特别是亚当.斯密和萨伊等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的观点;圣西门、康德、笛卡儿、孟德斯鸠、休谟的思想;孔狄亚克和“观念学派”以及牛顿自然科学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重整社会秩序的希望在于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人道教,这是社会学的任务。
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三个阶段。
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
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方法。
2、马克思 (Karl Marx,1818-1883年)代表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资本论》(三卷,1867,1885,1894年)思想背景:德国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法国的传统社会主义特别是圣西门派的思想;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莱布尼茨的发展思想和康德的冲突中心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等著作;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类学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社会一切关系和形态变化的基础;阶级利益和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人类历史既是人控制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历史,也是人类日益异化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拜物教是经济异化的典型形式和高级阶段;法律、政治、宗教等上层建筑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还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思想的根源在于倡导者的生活条件和历史环境。
历史进化论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四种生产方式: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每一种方式都是它先前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对抗的产物,人类社会的最后阶段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后建立的共产主义。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和秘密,提出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是人的劳动。
3、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年)代表作:《政府的适当权力范围》(1842年),《社会静力学》(1850年),《进化的假说》(1852年),《心理学原则》(1855年),《第一项原则》(1862年), 《生物学原理》(1867年),《社会学研究》(1873年)思想背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及汉密尔顿关于哲学方法的思想;莱尔的《地质学原理》中发展假想的思想,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赫胥黎的进化思想和孔德的实证哲学和社会学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力的恒久性规律”,任何事物在这种力的规律的作用下,都不可能保持其自身的同质。
作用于同质事物的力必将引发其不断的变化,普遍的进化框架认为社会进化是不断个性化(individuation)的过程,社会是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
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不一定要经过预设的阶段,社会机构是功能与结构迫切需要的产物,不是行动者意图和动机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部分开始分化,体现为结构的增加。
在从无差别游牧部落向复杂的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劳动的不断分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基本的社会分类是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在前者中人类的合作是通过暴力,而在后者当中,合作是自愿、自发的。
国家的唯一权利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地狱外部的侵略,好的社会基于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之间的契约。
社会科学是客观的,社会科学家须尽力摆脱不适当的偏见和情感。
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综述(二)2007年03月23日星期五 16:0919世纪末20世纪初:4、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年)代表作:《社会分化》(1890年),《历史哲学问题》(1892年),《货币哲学》(1900年),《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1908年),《社会学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1917年)思想背景:法国和英国实证主义思想和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观点,德国人类学的发展“平行”理论和利珀特的观点;康德与新康德哲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尼采和柏格森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不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也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因互动而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其中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别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
“理解”概念认为社会科学研究者难免带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其知识也具有主观的和相对的性质。
群体互动形式的研究证实了大群体和小群体的差异。
社会是一个包含合作与冲突、吸引和排斥的矛盾统一体,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合作与冲突的存在,社会冲突可以分为现实的和非现实的,它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
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矛盾是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普遍的货币关系中个人丧失了自己的特殊性;客观物质文化越发展,人的个性与创造力越衰退,个人在资本主义文化体系中的特征是对社会的疏远和异化,这种矛盾无法解决,个人的发展只能是畸形的。
5、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年)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年),《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年),《自杀论》(1897年),《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思想背景:法国学术历史主要是启蒙主义传统尤其是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孔德和圣西门的社会观特别是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博纳尔和迈斯特尔等的反启蒙运动思想;库朗热的历史研究方法及其著作《古代城市》;哲学家布特鲁的反还原主义学说和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勒努维耶的观点;塔尔德的《模仿的法则》中的理论;斯宾塞、齐美尔、藤尼斯和心理学家冯特的一些观点。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
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着人们的意识;人们无法摆脱这种强制的熏陶和影响,且如果对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
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整体方法和观点来解释。
宗教、道德、法律、社团和语言均属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学特定的研究对象。
社会事实分为运动的状态和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意识相关的现象,亦称团体意识;后者是社会上一切组织和有形设置。
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社会学研究处于社会现象层次上,防止任何形式的还原论;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是社会学两个不同但必要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假设-推测-检验的研究步骤。
社会团结的基础在于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又可以分为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种类型,有机团结基于社会分工,职业专门化使集体意识受到削弱的同时增加了相互依赖并要求新的职业道德的确立。
社会危机的本质是一种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团结面临着解组的危险和反常社会分工的破坏,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相适应的多层次道德体系。
社会自杀现象根据溯源分类法可以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失范型三种。
6、沃德(Lester F Ward,1841-1913年)代表作:《动态社会学》(1883年),《文明的心理因素》(1893年),《社会学大纲》(1898年),《纯粹社会学》(1903),《实用社会学》(1906年)思想背景:孔德的实证主义传统,达尔文、斯宾塞、萨姆纳等的社会进化论,美国的进步运动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发展是宇宙发展的一部分,每一后续阶段都是前一阶段成就的积累;社会力量也是在人的集体状态中发生作用的心理力量,社会学的基础在于心理学,人可以从理性上控制社会过程(有目的进化论)。
进步分为两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前者依进化的一般法则发展,是被动和消极的;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表现为更加复杂的理智、道德和审美进步,是主动和积极的。
国家是集体意识的体现者,将来竞争和垄断应让位于自觉的协作,建立一个“有目的”社会,教育和科学是这种计划的工具,科学方法的发展使人类日益有可能有意识地改善进化中的社会。
人类学研究人类历史的自然方面,社会学研究人类历史的文化和心理方面;社会科学的使命应是赋予人类为寻求幸福而必备的知识。
7、韦伯(Max Weber,1864-1920年)代表作:《中世纪商社史》(1889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5年),《政治论文集》(1921),《经济与社会》(1921年),《学术理论论文集》(1922),《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1924)思想背景:德国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传统中强调“人是文化和历史领域中积极和自由的行动者”的思想;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狄尔泰等新康德主义者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区分的思想;雅斯贝斯关于解释与理解之差异的思想;经济史学家和历史主义经济学家罗舍尔、克尼斯、瓦格纳、布伦塔以及社会学家藤尼斯、齐美尔的思想;尼采和马克思关于意识与利益的观点。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科学研究关系到价值相关性和价值中立性两个问题,一个涉及选题,一个涉及客观和科学的分析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既要反对纯思辩的哲学研究方法,也要反对实证主义的社会决定论。
(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社会行动的“主观意义”,社会行动类型主要有四种:目的合理性的、价值合理性的、情感性的、传统习惯性的。
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除了应对社会现象作合乎规律的因果分析外,还必须深入地探寻导致特定社会现象出现的个人行动动机,理解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属人的“意义”。
理想类型是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比较研究的得力方法。
社会统治有三种类型: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其中科层制(或官僚制)是法理型统治的最典型和纯粹的形式,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
人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政治、声望等多元因素决定的。
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为支柱的,这种精神是西欧理性主义长期发展的结果;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新教伦理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