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 范进中举 知识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知识讲解

编稿:王胜华责编:谢华

课前导入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一生悲惨。孔乙己想要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文中的主人公也是和“中举”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对封建科举制度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相关文学知识;

2、梳理故事情节,掌握相关字词,理解文章思想;

3、赏析鲜明形象的人物语言,逼真形象的细节描写;

4、学习本文运用夸张、对比的讽刺艺术;

5、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新社会环境中正确的读书观、认知观和世界观。

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穷的过程。一生体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背景简介

在历史上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比以少数官吏荐举品定要公正多了,因此千百年来为广大寒门出身的读书人提供了进身机会。从历史上看它是一个比以前更加进步的合理制度。但也确有摧残人才的一面,科举到明清之际也就逐渐由盛到衰了,八股取士,格式呆板,内容空泛。特别是康熙、乾隆年间,关于科举考试朝野上下都曾有过大的讨论,康熙时还真的停了两次八股考试。一直到清光绪三十年才废止科举制度。

3、关于《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它以揭露科举制度和功名富贵的罪恶为中心,旁及官僚制度以至整个社会风尚,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现实。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语言准确、精炼而富于形象性,讽刺手法尤其突出,其中重点刻画了范进、周进、严贡生、马二先生等人物。小说的结构虽说是长篇,其实却是几个短篇的连缀,没有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这样能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故事,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全书共五十五回。

4、字音

带挈(qiâ)名讳(huì)行事(háng)长亲(zhǎng)

火候(hou)簇拥(cù)商酌(zhuó)兀自(wù)

少顷(qǐng)桑梓(zǐ)星宿(xiù)啐(cuì)

5、多音字

┏sǎn(散文)┏hōng(乱哄哄)

散┫哄┫hòng(起哄)

┗sàn(散步)┗hǒng(哄骗)

6、形似字

┏待dài(等待)┏簿bù(帐簿)┏踹chuài(踹门)

┗侍shì(侍奉)┗薄báo(厚薄)┗揣chuāi(揣入)

7、解词

【带挈】提携。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尖嘴猴腮】形容人面部瘦削,相貌丑陋。

【高邻】对邻居的尊称。

【劈手】形容手的动作异常迅速。

【不省人事】不明白人事。

【拙病】倒霉的病。

【在下】对自己的谦辞。

【叙功】评功。

【权变】不按照常规,临时变通。

【何消】哪儿用得着。

【兀自】只管。

【郎中】医生。

【轩敞】高大宽阔。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相比的,形容变化极大。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胡屠户的倨傲。

第二部分(3一12):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形象。

2、理解中心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关于人物

1、范进是怎样一个人物?

范进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对他的描写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他悲苦辛酸的命运,一是他卑怯屈辱的性格。这两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统一的,都同他热衷功名富贵却又长期落第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穷得绝粮断炊,连老婆和老母亲都不能养活,这便招致丈人胡屠户和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笑;而这遭人白眼的处境,又形成他自轻自贱、逆来顺受、“唯唯连声”那样怯儒、卑微和屈辱的性格。他的性格反映出科举重压下落第文人的辛酸悲苦。

2、范进为什么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

范进长期生活在黑暗的封建统治下,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心理变态的表现。

3、课文是怎样淋漓尽致地刻画范进发疯的丑态的?

(1)反复强调他带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如写他一再拍手,一再大笑,连喊“中了”。起先,对着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接着就“笑着”“往门外飞跑。”“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后来,在集上还“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2)夸张地写他在路上的一副狼狈相,如“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后来,胡屠户追到集上,见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

作者写范进的这种丑态,不但传神地刻画了唯功名是求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而且也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4、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物?

胡屠户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并不是阴险毒辣的坏人,对女婿也未存伤害之心。他的庸俗浅薄、对女婿的前倨后恭以及许许多多丑态都有其社会根源。小说第一段写范进进学后,胡屠户搬出一些“规矩”、“体统”,“教导”新秀才不要与“平头百姓”“平起平坐”以及后来对女婿中举后毕恭毕敬、低声下气的丑陋表演,都说明胡屠户对功名富贵的崇拜与向往,反映出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像病毒一样在社会上扩散,不仅入科场的读书人,就连操刀杀猪的胡屠户也中毒极深。

5、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如何?有什么具体表现?为什么?

他和范进素不相识,由于范进中了举,所以他主动登门拜访,百般拉拢,讲了一连串客套话,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极尽讨好之能事。这是因为范进中举后,取得了当官做老爷的资格,日后飞黄腾达,有财有势,张乡绅可以把他作为靠山,相互勾结。张乡绅不早不晚,正好在这时拜访送礼,是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我们由此可见剥削阶级代表人物的虚伪肮脏的灵魂。

6、范进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性?

清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曾指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这里说的前三类人都是小说作者所批判的对象。

范进大概可以归入闲斋老人说的“下人”一类。“下人者”,对人低三下四之谓也,更确切地说,就是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接受下来,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范进的“下人”,确实“下”得出奇。例如,在他中了秀才之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不作辩解;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他听着那些不堪入耳的话,也仅止于“摸门不着”而已──如此“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