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地层接触关系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答案

构造地质学答案

构造地质学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与变位,而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诸如褶皱、断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线状构造等。

2.构造运动:地壳引起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

3.层理的识别(1)岩石成份变化,系由成分差异而显示出来的层理(2)岩石结构变化,指岩石粒度和形状的变化显示出来(3)岩石颜色变化,由于颜色的不同显示出层理来(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4.地层接触的关系:地层接触关系:指上下岩层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态和时间上的发展概况。

直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地壳运动发生和演化历史。

5.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V字形法则)1、走向:岩层面与水层面相交的线叫做走向。

2、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方向就是真倾方向。

3、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

1、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山下,在沟谷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2、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山下,沟谷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3、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V”字形尖端在山脊处指向山下,沟谷处指向上游。

1、3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字形弯曲大于等高线,而前者“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6.波痕:发育于岩层的上层面经浪、风等地址需哦用形成的。

7.角度不整合: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这种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或角度不整合。

这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8.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

公式记为σ=F/S 其中,σ表示应力;ΔFj 表示在j 方向的施力;ΔAi 表示在i 方向的受力面积。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D2/D1——整合P1/D2——平行不整合T1/P1——平行不整合T2/T1——整合K1/T2——角度不整合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P地层的产出状态Ans:J-K:水平产状O-P:SW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Ans:倒转层序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Ans:005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Ans:006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007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育在哪一侧?Ans:(1)1-大,2-小(2)东侧008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Ans:A——皱纹B——拉伸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Ans: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1)转折端 2)翼3)核 4)轴面5)枢纽 6)背斜最高点7)脊 8)拐点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Ans: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Ans: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

(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Ans:015Quest:根据下列图中的伴生构造,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运动方向),并指出断层运动学类型。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归纳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归纳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归纳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归纳地球物理学2009名词解释不整合接触:呈沉积接触关系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

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以角度相交。

褶皱要素:1)核泛指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2)翼泛指褶皱两侧部位的岩层3)拐点相邻背形和向形的共用翼上,褶皱面常呈S形弯曲,褶皱面不同凸向的转折点4)翼尖角两翼相交的二面角5)转折端指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6)枢纽指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7)脊、脊线和槽、槽线背形的同一褶皱面上的最高点为脊,它们的连线为脊线;向形的同一褶皱面上的最低点为槽,他们的连线为槽线。

构造窗:推覆体由于后期的剥蚀,被外来岩块包围中出露的原地岩块。

飞来峰:若剥蚀严重,仅局部残存在原地岩块之上的外来岩块。

剥离断层:在伸展地区浅部的高角度正断层,向深处常呈铲形变缓,最后若干个高角度正断层联合成一个较大规模的低角度正断层,这类断层称为剥离断层。

逆冲断层: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

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条断层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降落,构成阶梯状。

地堑: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地垒: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

剪应力:平行于截面的应力。

正应力:垂直于截面的应力。

主应力:当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时,这个截面上的正应力叫主应力。

均匀变形:变形前后物体各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变形前后物体各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有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与全量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保持一致的变形。

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与全量应变椭球体主轴方位在每一瞬间都互相不平行的变形。

剪节理:岩石中受剪应力作用形成的平行剪应力的节理称剪节理。

构造地质学第一篇形态构造地质学 第一章成层构造和地层接触关系

构造地质学第一篇形态构造地质学 第一章成层构造和地层接触关系
单一岩层中,从底到顶颗粒粒度 由粗变细,而且期间无明显界线,但 在两个序粒层理之间,其粒度或成分 均有明显变化,据此可以判别岩层顶、 底;
序粒层理在浊流沉积中发育得最好。
精选课件
各种产状岩层的粒级层理
精选课件
应注意和韵律层理相区别。 韵律层理不是发生在每一单层 中的颗粒粗细的变化,而是粗 层—中层—细层反复成韵律, 其间有界面。
精选课件
8、 脊线—背斜横剖面中同一层面上 弯曲的最高点为脊,不同横剖面上脊的连 线为脊线
9、 槽线—向斜横剖面中同一层面上 弯曲的最低点为槽,不同横剖面上槽 的连线为槽线 10、脊面—连接各褶皱面脊线的面 11、槽面—连接各褶皱面槽线的面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褶皱的度量 度量褶皱大小的要素是波长和波幅
继承与上迭问题,以南象山、钟山两剖面 为例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图1-15)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图1-17
精选课件
不整合时代的确定: 上限:不整合面以上地层中最老的地层 形成之前; 下限:不整合面以下地层中最新的地层 形成之后;
精选课件
一次地壳运动必会导致一个不整合, 但一个不整合不一定只反映一次地壳运 动。如果某一地区长期处于隆起状态, 或者一次地壳运动后接受的沉积又完全 剥蚀掉,以致缺少沉积历史记录,最后 再有新地层沉积下来,这样的不整合面 就不止包含一次地壳运动。
1、 核部—褶皱岩层中中心部位。常 指出露地表的褶皱中心部分
2、 翼部—核部两侧岩层部位(曲率 半径大于平均圆弧部分)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3、 转折端—褶皱两翼岩层互相过渡 的弯曲部分(曲率半径小于平均圆弧 部分),岩层弯曲度最大的部分。

构造地质学_戴俊生_层状岩石的产状和接触关系

构造地质学_戴俊生_层状岩石的产状和接触关系

2、掌握潜山的概念。
3、掌握披覆构造的基本特征。 4、了解不整合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与不整合 有关的油气圈闭。 5、掌握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S16 G074 L055 L056 G075
G063
G072
B'
Z2d 40
G087
清虚洞组
L042 G076
高台组 三合 村庄 S0 1 沉积描述 点含沥青
娄山关群
地质点
灯影组 沥青点
陡山沱组 沥青点 40
L081 L082
L075

G090 380 L083
L074
Pt bnw 3 Z1
栗子溃
南山坪
GO37 C1q C1p S01 L023 G038 G039
C1q L021
GO36
45
L019 700
C Z2dn - 1 n
G034 G033 G035
南山坪东北部地区地质图
35 0 G029
G030
双湖
S03 L027 G043 L020 - 1n C G032
A
G046 L016 L018 L032 L015 L008 L009 L014
0
作业 完成实习一作业的第1、2、3题 思考题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 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第二节 倾斜岩层
一、主要内容
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V”字形法则。 二、基本要求 1、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及用几何 作图法求岩层产状。 2、记牢岩层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3、熟练掌握并运用“V”字形法则。 4、会求岩层的露头宽度。

构造地质学知识点

构造地质学知识点
区别:(1)前者推覆体后部被正断层或主体滑动断层所切了,后者推覆体后部被更老的逆断层所切;(2)前者主体断层面向凹陷区倾斜,后者主体断层面向隆起区倾斜;
平移断层派生构造及其对断层动向的判定:
产生原因:平移断层的剪切运动,派生出次级应力场,进而形成张裂,剪裂以及拖褶皱等派生构造。
动向判定(因无对应图故只标页码解释于P115,图在反面)
推覆构造(构造窗/飞来峰):倾角平缓,规模较大,推覆距离较远的复杂逆掩断层。
老地层推覆于新地层之上;
构造窗:与周围岩石均为断层接触,中心为原地岩块;
飞来峰:与周围岩石均为断层接触,中心为外来岩块;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节理的成因分析
节理共轭的判别标志:1、相反的剪切旋向。相向运动象限为σ1所在,相背运动象限为σ3所在,称为运动协调; 2、挤压象限钝化;3、节理反旋向互切;4、节理尾部有折尾,分叉现象, 交界处有菱形结环5、锯齿状追踪张裂
特征:盐层上涌,使其上覆岩层发生侧向拉伸作用,从而形成顶薄褶皱。进一步的拉伸作用还会使上覆岩层被拉断,发展成为正断层、地堑等构造
相似褶皱与顶厚褶皱的差别:
不仅在形态上不完全相同(只有一点相同,即轴部厚度大于翼部厚度),而且在形成机制上也有差别。
顶厚褶皱形成过程中岩层内部的物质运动(不论顺层流动还是切层流动)受上下层面所限制,属层内流动,而且在宏观上没有形成滑动面。
(产生这种力的原因可以是地壳升降运动,岩浆的上拱作用,盐层及其他高塑性岩层的顶托(底辟)运动、以及沉积过程中发生的同沉积褶皱作用等。)
底辟构造
一种典型的横弯褶皱作用。
成因:核部盐层比重小于上覆岩层,因此对于上覆岩层的重压(静岩压力)非常敏感;盐层粘度小于上覆岩层,因此,在力的作用下盐层十分容易发生固态流动。这两方面特点的结合就产生了底辟作用,底辟作用是底辟构造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构造地质学实验在地质图上求岩层厚和埋藏深 并判断地层接触关系

构造地质学实验在地质图上求岩层厚和埋藏深 并判断地层接触关系

作业(一)
读凌河地质图(附图1),判断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并求出C1地层厚度。
作业(二)
读南河镇地形地质图(附图2)上,判断各地层接触关系,并求出C2地层厚度。
作业(三)
在松溪地形地质图(附图4)上, (1)已知某赤铁矿层为一倾斜矿层,产状稳定,有三个钻孔各
见矿深度为:ZK2为60米、ZK3为40米、ZK5为80米,在设计钻孔 ZK9处,预计打多深即可达该赤铁矿层顶面? (提示:钻孔中铁矿层顶面高程等于钻孔地面位置高程减去见矿 深度)。
(二)求岩层厚度 (3)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倾角小于坡角
(二)求岩层厚度
岩层厚度 一般都在野外实际丈量。
在有地形等高线的地质图上,也可图解求得,但这仅是一 种间接方法,可以作为野外丈量厚度的补充与验证。
前提: a.有一张大比例尺地质图; b.在一定范围内岩层产状稳定; c.研究区没有断层、褶皱干扰;
一、目的和要求 1、学会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取岩层厚度和埋藏深
度。 2、学会在地质图上判断地层接触关系的方法。
二、实验用图和用品 1.实验用图:凌河地形地质图、嘉阳坡地形地
质图。 2.实验用品:铅笔(2H)、彩色铅笔、三角板、
量角器等。
三、实验内容 (一)地层接触关系的判断
在地质图上,确定地层接触关系的主要依据有两点: ①对地层图例进行分析,了解该区出露的地层和
具体步骤
(1)将下层面走向线 Ⅱ-Ⅱˊ延长至Ⅱ",与上层 面交于400m等高线Ⅱ"点。
即下层面300m走向线与 上层面400m走向线重合。
2、同一岩层上下层面走向பைடு நூலகம்重合法
具体步骤
(2)两者走向线的高差 (100m)为岩层的铅直厚度 (H),即AD。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367)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367)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27°”中的°代表(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A.倾伏角B.倾伏向C.和5.地层的面向()向下表明地层(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A.体力,面力B.面力,体力C.作用力,重力2.如下图中所示,其中σ、τ和分别表示A.合应力、主应力、剪应力B.正应力、剪应力、合应力C.剪应力、合应力、主应力3.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知识归纳整理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2.水平岩层:同一层面上个点的海拔高度都基本相同,具有这样产状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也叫水平构造。

3.整合接触(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间为延续沉积,其间无明显的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

4.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

5.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也叫假整合(Disconformity),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但两者之间缺失一些时代的地层的接触关系。

6.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的产状也不相同。

7.超覆:当水侵阶段,新地层一次超越下面较老地层的覆盖范围,而直接覆盖在盆地周缘或隆起区的剥蚀面上。

8.底部超覆:指在层序底界面上的超覆,其中向着原始倾斜面向上的超覆叫上超;顺原始水平面或原始倾斜面向下的超覆叫下超。

9.顶部超覆:指在层序上界面处的超覆尖灭现象,原来倾斜的地层向着层序顶面忽然消失。

10.潜山(Buried hill):也称古潜山,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的基岩古地貌隆起。

11.批覆构造:剥蚀面以上由于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在较新地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

12.断块潜山:风化面以下的基岩受后期断裂活动的作用,沿断裂上升而形成的潜山。

13.褶皱潜山:由较老的地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被新地层埋藏的潜山。

14.褶皱(Folds):层状岩石在各种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延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15.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的褶皱构造。

16.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地层新、两侧地层老的褶皱构造。

(若底层的新老关系不清,则分别称背形(Antiform)和向形(Synform)。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构造规模1. 构造地质学定义: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地球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形成过程、演化历史以及控制这些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它涉及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体、断裂、褶皱等。

2. 研究内容详述:(1)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组合特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外部形态、空间排列、大小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断层、褶皱、节理等。

(2)地质体的形成、演化和改造过程:探讨地质体从形成到改造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3)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角色。

3. 构造规模划分详述:(1)大型构造:涉及整个板块或大陆规模的构造,如板块边界、地槽-地台、造山带等。

(2)中型构造:介于大型和小型构造之间,如区域性的褶皱带、断裂带、火山带等。

(3)小型构造:在更小的尺度上,如单个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等。

二、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关系1. 地质构造类型详述:(1)原生构造: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构造,如层理、波痕、泥裂等沉积构造。

(2)次生构造:岩石形成后,在后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3)复合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相互叠加、改造形成的复杂构造,如叠加褶皱、复合断层等。

2. 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详述:(1)成因关系:不同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如断层活动可能导致褶皱的形成。

(2)时间关系:不同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如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

(3)空间关系:不同构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如断层与褶皱的相互切割关系。

三、构造分析的基本方法1. 地质观察详述:(1)观察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观察,记录地质体的各种特征。

(2)使用地质罗盘、GPS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测量地质体的产状、方位等参数。

《构造地质学》讲义解析精选全文

《构造地质学》讲义解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论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学二、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地壳或岩石圈不同深度的物理化学条件所导致的地质构造在垂向上的分带性。

不同的构造层次分别显示不同的主导变形机制。

三、构造解析的思想1.对不同岩石类型地区和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和地质填图始终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

2.构造解析分析和解释地质构造要素的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方法学,内容包括对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目的:了解地质构造的发生条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四、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模及其动力来源。

2.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由角度不整合限定。

思考题1. 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

2. 对地质构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各有什么主要内容?3. 学习构造地质学有什么意义?第二章沉积岩层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一、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1. 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图中直线MON),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直线称(真)倾斜线,倾斜线下倾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层的倾向。

倾角:岩层的倾斜线与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就是该岩层的(真)倾角。

注意:规定:水平岩层的倾角为0°;直立岩层的倾角为90°,走向有两个数值。

当观察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视倾角的值比倾角值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tanβ=tanα·cosω2. 倾斜岩层产状表示法(1)方位角表示法:“倾向∠倾角”如:213︒∠54︒、0︒∠ 25︒、60︒∠ 60︒地质学上一般采用方位角表示法。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 B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C )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B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C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B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B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B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3.1 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B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要点

考试复习要点1、熟练掌握倾斜岩层地质界线的“V”字型法则。

答:①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相同。

但岩层界线的紧闭程度比等高线的紧闭程度开阔。

记作“相反相同”(如下图左)②当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形坡度角时,则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相反。

记作“相同相反”(如下图中)③当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小于地形坡度角时,则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相同。

地质界线的紧闭程度比等高线的紧闭程度大。

记作“相同相同”(如下图右)2、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些类型?掌握各类型接触关系的含义。

答:岩层或地层间的沉积接触关系是指组与组或两个不同时代的地层的关系。

是构造运动和地质发展史的记录。

沉积接触关系基本上可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型。

整合接触: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连续沉积的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A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彼此平行B.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以角度相交3、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作用力而发生褶皱4、断层的几何要素:1.断层面:是一个将岩石断开成两部分并借以滑动的破裂面A.断层带:大型断层一般不是一个简单的面,而是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带 B.断盘: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相对位移的岩块5、构造窗: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有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有断层圈闭的较年轻地层6、飞来峰:在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有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是较年轻地层中出现一块较老地层7、平移断层: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顺层断层:顺着层面,不整合面等先存面滑动的断层枢纽断层:旋转量比较大的断层8、断层识别:1.地貌识别: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山脊错断和水系改向串珠状湖泊和奎地与带状分布的泉水 2.构造标志: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构造强化带:构造强化现象包括岩层产状急剧变化,节理化带,劈理化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急剧增加以及岩石挤压破碎,构造透镜体和各种擦痕3.地层标志: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一层或部分地层的重复或缺失4.其他标志: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岩相或厚度的变化断层岩:是断层带中或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改造形成的,是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9、如何确定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断层性质)的依据?1.依据地层新老关系:对于走向断层,通常情况下,在地面上出现比正常层序更老地层的一盘为上升盘,比正常层序更新的一盘为下降盘。

构造地质学作业 一(答案)

构造地质学作业 一(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构造地质学作业(一)一、名称解释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广义构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各类地质体(岩石、岩层、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2、构造尺度——构造尺度主要是指构造的规模,地壳与岩石圈中的构造规模相差极大,大至全球,小至纳米。

3、微型构造——主要指偏光显微镜下显示的构造,如云母鱼、亚颗粒、变形纹等。

4、产状——指面状或线状构造的方位和空间状态,即指其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之间的关系。

5、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位。

6、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有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7、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如卷曲层理、滑塌变形等。

8、“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在穿越沟谷和山脊时,其在地表的出露界线的平面投影呈“V”字形态,倾斜岩层在地表出露界线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9、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但有地层缺失、产状不同,而且构造(褶皱、断裂等)型式、变形强度、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不同,反映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地质发展历史。

10、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有缺失地层。

二、填空1.地质构造学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构造的_几何学_、运动学和_动力学_三方面的内容。

2. 朱志澄根据深度变化引起岩石物性物态的变化和相应产出的构造,将构造层次划分为分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3.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交错层理、_递变层理(粒序层理)_、_波痕_、_暴露构造(泥裂、雨痕)、底面印模或生物标志_等.4.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_走向_、_倾向_和_倾角_.5.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水平岩层_、倾斜岩层_、直立岩层、_倒转岩层_.6.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相同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小于_等高线的弯曲度.7.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岩层的厚度_、_岩层倾角_、_地面坡度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8.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整合接触_、_不整合接触_两种基本类型.9.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下降、沉积_→_褶皱、断裂、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不均匀隆起、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_→再下降接受沉积.10.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地层的沉积间断_、_沉积-侵蚀标志(风化壳、古侵蚀面、古土壤、底砾岩)_、_产状不同或变形样式不同_、_岩浆活动或变质作用不同_等.11.视倾角小于或等于真倾角。

▼构造全部名词解释★※

▼构造全部名词解释★※

构造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和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大地构造学:主要研究大规模的诸如地块、造山带、盆地等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演化,属于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相:指的是“在任何单一或组合弧—弧、弧—陆及陆—陆碰撞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殊构造样式的大地构造单元。

”原生构造:沉积作用或岩浆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如:斜层理、波痕、泥裂、原生节理等)(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次生构造:岩石、岩层形成之后,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而形成的构造,(如多数褶皱、断层节理)(成岩过程之后形成的构造)第二章岩层产状和地层接触关系第一节岩层产状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水平岩层(水平构造):岩层层面保持近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个点海拔高度都基本相同,具这样产状的岩层称为~原始倾斜:沉积岩形成时由于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倾斜状态称~地质界面(面状构造)(构造面):是指组成各种地质构造的几何面,如断层面、岩层面、节理面等。

倾斜岩层:指改变了原始产状而向着某一方向倾斜,即指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的交角或者说同一岩层面上具有不同的海拔高度。

(是指岩层倾角位于5-85°的岩层)单斜岩层(单斜构造):若一个地区内的一系列岩层的倾向、倾角大致相同,则称倾斜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线:倾斜岩层的某一层面与任意水平面的交线。

走向:层面与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倾斜线:在岩层面上沿倾斜向下引出的走向线的垂线称为倾向(真倾向):岩层面的倾斜方向,也是倾斜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方位角。

视倾斜线:在同一岩层面上,凡与走向线不直角的任一直线均称为视倾向(假倾向): 视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位角称倾角(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研究内容
(1)确定不整合(其标志) ①古生物:上下两套地层中化石代表的时代 有大的间断 ②沉积侵蚀:有古侵蚀面、古风化壳、古土壤、 底砾岩、残积矿床(铁帽、铝土矿、 磷矿、沙金)等 ③构造变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构造线变化, 褶皱样式、断层类型、变形程度差异, 下部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 ④岩浆活动:上下两套地层中岩浆岩系列的成分、 产状、规模、强度积热液矿床差异 ⑤变质程度:上下两套地层变质程度差异
(2)不整合时代的确定 ①缺失地层的年代 ②下伏最新地层之后;上覆最老地层之前 ③侵入的岩浆时代之前;剥蚀的岩浆时代之后 ④被截切断层之后;贯穿上下两套地层的断层之前 ⑤古风化壳的年代
(3)不整合的空间展布和变化 不同地段、不同部位强度、性质均有变化,
综合考虑区域多种因素
剥蚀—下降、沉积
3.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
(1)特点: 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地层缺失, 生物间断,有强烈构造运动 (褶皱、断层、变质、 岩浆活动)
(2)过程:下降、沉积—强烈构造运动 —下降、再沉积
1. 整合接触 2. 角度不整合接触 3. 假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
二、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
1. 研究意义 (1)研究地质发展历史; (2)鉴定地壳运动特征; (3)确定构造变形时期; (4)划分地层、构造单元; (5)了解古地理特征和古构造状态; (6)寻找沉积、热液性矿床和石油、天然气田
第三节 பைடு நூலகம்层接触关系
一、整合和不整合
1. 整合接触 (1)特点: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沉积连续,
生物连续,无构造运动 (2)过程:下降、沉积—再下降、再沉积
2.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 (1)特点: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地层缺失,
生物间断,有升降运动,但不强烈 缺:无沉积,因地壳上升; 失:有沉积,被剥蚀 (2)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