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稿: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最新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财税理念的转变和政策的调整(1)-精品
![最新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财税理念的转变和政策的调整(1)-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854e5cfba0d4a7302763af6.png)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财税理念的转变和政策的调整(1)问题的提出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据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均GDP 将达到1900美元,到2020年将超过35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王梦奎,2005)。
当一国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可能会面临两种前途:一种是可以出现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保持较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可能出现一个“矛盾凸现时期”,在这个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居民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容易激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
应该说,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仍没有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切实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很难抓住这个“黄金发展”的时机,而且有可能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
二、转变财税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接着提出,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2004年11月,中央会议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直至和谐的过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现实中与人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就有贫困问题、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会牵涉现存利益格局的调整,这就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建立一个利益均衡机制,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保证基本的公平和公正,使人民普遍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成果和收益。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效率优先、注重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7c2453fc7c1cfad6195fa7d2.png)
形成。在强势群体方面, 经济精英、 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已
经形 成 了一 种 比较 稳定 的结盟 关 系 , 公共 政策 的 制定和 执 对
行过程有很强的影响, 对社会公共舆论和话语也有影响。 而 在弱势群体方面, 则是 由人口众多的贫困农民、 城市中的农
公 平 的程度 相对 也高 。 因此 ,如 果没 有 生产 力的高 度 发达 、
政治和文化上也呈弱势。 在利益已经高度分化的情况下, 这 些群体没有相应的组织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 除用上访 等形式 申诉外,很难在媒体上发出他们 的声音。 不公平往往会损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 势必降低 了整个 社会的效率。世界发展报告说到, 在国与国之问 , 在国家内 部, 财富和机会不平等的巨大鸿沟 , 造成 了极度贫困的持续 存在。 这种现象不但浪费 了人的潜力 ,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会
赋, 因而也就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 以就它 所
率 , 了很好的作用。目前, 起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已进人 了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历史新 阶段, 其局限性 日益明显, 需要及时加以调整。以胡锦涛同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提出
经济补贴( 如刘贫困地区、基础产业和失业人群等的补贴) . 表面上看来, 不符合市场投人与产出的短期效率的要求. 但 却有利于提高宏观的动态的效率。 因此. 效率同样也不是抽 象的、 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 甚至也不完全是客观的。正如
自的学者指出的那样 ,经济增长和效率与自由和公平一样 都是同一价值观或目标 , 被不同的群体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而
是用于解决贫困还是用于增加资本积累,是用干维护政权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ff1d73aa700abb68a982fb73.png)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案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开始,每次中央重要会议文件都这么提,直到如今。
所以,它是我国在收入分配政策领域的正式精神。
共产党向来主张社会公平和公正。
为什么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在分配政策上要把公平与效率相比放在“兼顾”的次要地位呢这与我国经济长期落后,难以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众多社会矛盾,有密切的关系;与我国在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也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情势迫使我们积极进取,尽一切努力增大我国的国民财富和综合国家实力,所以邓小平南方讲话要求,“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与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千万不可丧失时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这样就把增加国民财富总量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突出地提出来,效率成为第一位的问题。
另一方面,制约我国提高效率的主要因素,当时仍然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平均主义的影响。
为了更快地提高效率,增加国民财富总量,就必须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
这一句话也正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时所作的说明。
所以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提法,是适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是完全正确的。
经济理论界阐述和宣传这一分配政策的精神,也是正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经济理论界也出现代表不同利益的声音。
有些人借“优先”和“兼顾”之差异,有意无意地贬低,轻视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单纯为一切敛聚财富的过程辩护,这就不符合改革的精神了。
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央一再强调,“先富要带动和帮助后富”,“要注意防止两极分化”,丝毫没有忽视社会公平的意思。
二、个人发言提纲:(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
浅议“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
![浅议“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931cdf40e45c3b3567ec8b78.png)
济意义可知 , 无论是理论上算 出的数值 , 还是现实 矛盾 的对
立, 这些 问题 的焦点都指 向了中国社会 的一个 严重现实 : 中
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很显然 ,效率优先 、 “ 兼顾公平” 中国 ,
的这种分配方式正受到部分人士的质疑。 从结果来看 , 中国社会 分配确实 出现 了问题 。中国在追
维普资讯
学 术 纵 横
型相适应的生育保险法规 。《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9520 19-00 年 )和劳动部上述两个相应文件推动了《 》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
试行办法 在全国实行 。 20 0 5年 8月 2 8日, 第十届全 国人 民代 表大会常务 委员
[] 6 国务 院.中国妇女发展 纲要( 95 20 ) 《 19 — 0 0 } [] 7 劳动 与社会保 障部 .劳动与社会 保障事业发展 统计 《
何做好 生育保险 与医疗保险之 间的衔接 也是一个亟 待解决 的难题 。我 国的生育保险统筹覆盖面有待 于扩 大 , 当前其保 险对象只是 就业 职工不包括家庭妇女 , 特别是农村还没有 生 育保险 , 农村农 民生育保险被排 除在保 险制度之外 , 与当 这 前 的国际化不接 轨 , 与建设和谐社会 不协调 。 总之 ,一个 国家采取 和选择什么样 的社 会保 障制度模 式, 不仅受该 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决定和制约 , 而且 受该 国 政府决策导 向的影响 。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深 化和社会 的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 要 求 , 并提
会第十七次会议 通过了《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妇女权益保 障法 ) ( 修正案》 在 19 年 的基础上作 了一些修改 , 中增加 了“ , 92 其 国 家推行 生育保险制 度 ,建立健全 与生 育相关的其他保 障制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b54c0ee769eae009581bece4.png)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有两层含义:一、把个人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钩。
二、把生产要素的收益和各要素的经济效率挂钩。
坚持效率优先,就必然要求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当然,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不能出现两极分化,这是效率优先原则实现的社会条件。
②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效率,是指人们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
公平,是伦理学的概念,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
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实现公平则主要依靠政府对收入的宏观调控。
效率与公平上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统一性来看,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基础。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从对立性方面看,两者存在着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一面。
收入差距较小,固然公平了,但对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刺激作用不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收入差距过大,固然能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又会出现社会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国民收入再分配应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
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经济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经济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56d933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9.png)
经济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经济学中的效率和公平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效率是指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够以最少
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而公平则是指在社会分配过程中,
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在某些情况下,效率和
公平可以实现统一,例如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
资源配置可以既有效率又公平。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追求效率,可能需
要牺牲一部分公平。
例如,在经济发展初期,为了吸引投资和
发展经济,可能需要降低劳动力成本或减少环境保护等措施,
这可能会对公平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
需要兼顾公平,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3.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维护公平,可能
需要牺牲一部分效率。
例如,在社会福利领域,为了确保每个
人都能够获得基本保障和福利,可能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和社会
救助力度,这可能会对经济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在这
种情况下,仍然需要兼顾效率,避免过度浪费资源。
4.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效率和公平之间可能
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
例如,在资源分配过程中,如果过于强
调效率,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集中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如
果过于强调公平,又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在这种
情况下,需要寻求平衡点,既要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发展,又要确保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当前中国的改革,是效率优先兼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效率
![当前中国的改革,是效率优先兼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b2b416e6856a561252d36fa6.png)
当前中国的改革,是效率优先兼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效率效率用在经济学上就是劳动生产率。
我国的劳动生产率高还是不高?实际情况是,虽然经济的盘子很大,但是效率低下。
为什么有人现在反对效率优先,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把效率和经济增长区别开来,把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作为效率优先来看待,因此认为现在只重经济增长不注重社会公平。
事实上,GDP的增长不等于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可以和经济发展同步。
也可以不同步,我国现在是经济发展了,但是效率没有优先,各级政府只注重经济增长,而不注重效率优先。
公平指的是什么?是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比分配公平范围广得多,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权利平等,不公平首先是指社会利用资源的机遇上不平等、不公平,由于政府的设计和政策的制定而造成社会成员在资源利用上不公平,结果造成收入差距扩大,最主要的是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行政垄断行业的设置使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收入差异扩大,对于这些社会不公平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而不是废除效率优先。
现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即便是将公平放在优先地位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是再分配的问题。
初次分配由市场来决定,再分配由政府来做。
所以我认为要想解决分配不公不是兼顾效率优先,而是应当对政府进行改革,深化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垄断行业市场化,舆论监督社会化,这才是解决当前分配不公的最根本的办法。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提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重要价值。
但如今的中国改革已经结束了初期的启动阶段,而进入现代制度建设时期,在这样的时期这个提法就逐渐显示出局限性。
第一,这一提法没有区分价值观和具体政策这样两个层面上的公正。
第一层面是作为基本价值观的公正,这个公正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基本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现在社会在基本制度建设安排方面必须以公正这样的价值观为基本的依据,在这样的层面上公正是最为重要的,不存在公平和效率谁是优先的问题。
第二层面上的公正问题是具体的政策制定,这涉及到我们经常谈论到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也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经济效率和再分配两者的分量谁轻谁重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解决公正和效率问题。
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的平衡辩论辩题
![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的平衡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0326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7.png)
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的平衡辩论辩题正方,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应当平衡。
首先,我们认为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是相辅相成的。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社会效率过高,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社会不公平。
而如果社会公平过度强调,可能会对社会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平衡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我们可以引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名言,“社会中个人的自私追求最终会造福整个社会。
”这句话表明了社会效率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如果社会效率不够高,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的生产方式,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再者,我们可以举出新加坡的案例。
新加坡在保持社会效率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社会公平。
他们通过完善的福利制度和教育体系,保障了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社会效率。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可以实现平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应当平衡。
只有在平衡的基础上,一个社会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和发展。
反方,社会效率应当优先于社会公平。
首先,我们认为社会效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高效的生产和资源配置下,一个国家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
而社会公平可能会对社会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引用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名言,“社会公平是一种幻觉,它会导致专制和控制。
”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公平可能会导致政府过度干预经济,从而影响市场的自由运作,进而影响社会效率。
再者,我们可以举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案例。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注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取得了长期的经济增长。
而社会公平的实现则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社会效率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社会效率应当优先于社会公平。
只有在高效的经济运行下,一个国家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和繁荣。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8e8f3feb5727a5e9846a6192.png)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到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收入分配问题上都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一条一点没有错,也不是权宜之计,没有什么差不多过时的问题。
它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差不多特点,是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的一条重要原则。
它的差不多含义是,收入分配的制度、机制第一要具有足够的鼓舞作用,第一应是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能激发活力,能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动力机制、鼓舞机制,同时,在保证效率目标的前提下,又要以恰当的方式实现一定程度的收入均等化,即通过适度的调剂,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所造成的收入差距操纵在一定的限度内,并通过一定范畴、一定限度的“保底”式的社会保证或救济,形成起“安全网”作用的一种稳固机制、“保险”机制。
收入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确实是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的奉献分配是第一位的,对其结果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是第二位的;确实是为效率目标服务的市场分配是第一位的,为保证必要的收入公平而进行的政府调剂是第二位的;确实是收入分配的鼓舞作用是第一位的,其保证或“保险”作用是第二位的。
形成如此的收入分配制度,目前仍是一个尚未达到的目标,仍需我们去努力争取。
现在引人瞩目的收入差距问题,有一些是分配方式市场化带来的,但要紧依旧分配方式没有充分市场化造成的,专门是与专门多非市场、反市场因而损害市场经济效率的因素如特权、行政垄断及由此形成的寻租、腐败、权力与资本非法结合并侵害民众权益等等有更直截了当的关联。
简言之,现在要紧的问题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两者都还没有通过有效的机制得到充分的实现。
那么许多同志什么缘故反而把问题归咎于那个原则本身呢?这第一是由于误解。
一方面,这些同志把效率一词明白得得过于狭隘,以为效率优先确实是主张、倡导不管什么人用什么手段最大限度地谋取自身利益,没有弄清晰在分配问题上讲效率优先是指收入分配的制度、方式第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效率。
法理学作业 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法理学作业 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a5bf1e14f18583d04964598b.png)
法理学作业题目: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效率和公平。
现代汉语词典里关于效率一词的解释是“1、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
2、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而公平则是“处事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
”除此以外,我们提到的“效率”,更多的指的是经济学家们眼中的效率,即“价值极大化。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什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在这里,我们所讲的效率指的是分配上的效率。
在涉及到收入的分配问题上时,则意味着在对产品和一切由人们创造出来的价值物进行分配时,必须考虑以什么方式的分配有利于调动合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使分配本身成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财富的调整机制。
基于以上原因再结合我国的国情,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合理的,适时的。
由于历史原因,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文件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前,“商品经济”这一概念一直是一个禁忌,认为它只能存在于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社会。
而在过于强化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们一直都采用一种片面强调公平的分配原则。
在这种强调所谓“绝对公平”的分配方式的影响下,导致了经济的低效率,“人民公社化”“大锅饭”的盛行,让不劳动和劳动的人享受同样的成果,这样一来,大大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束缚。
为了解放生产力,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的分配模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实践中的体现是“按劳分配”。
这一原则强调的是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和企业提供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劳优得,不劳不得。
这样一来,才真正将效率和公平这对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社会价值调和起来。
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c9d271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c.png)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也逐步提高。
但是在收入分配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现象,例如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企业内部差距等。
为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多次分配制度改革,以期缩小各种不平衡现象。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各方面的利益都要被充分考虑。
效率优先一般情况下,效率和公平是相互影响的。
效率的提高会牺牲一部分公平性,而公平的优先也会影响效率。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效率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因为只有通过效率的提高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效率优先的原则下,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政策来鼓励企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部分人的收入增长更快。
公平原则效率优先并不意味着公平性可以被忽视。
实际上,任何一个社会改革都必须遵循公平原则。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公平性,例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税收政策、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减少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效率和公平的整合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整合是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
在整合的过程中,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职业行业、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等。
政府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别制定相应的政策。
例如对于高技能人才,政府可以给予更高的薪酬,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对于低收入群体,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降低生活成本。
结论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效率优先和公平是相互制约的,需要在整合的过程中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政府制定的政策需要合理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共同的发展。
效率优先坚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坚兼顾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6def202af111f18583d05a76.png)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 也有了极大提高,但同时有一个问题越 来越引起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关 心,即贫富差距的扩大化。据国家统计 局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20% 的高收入者拥有相当于42.5%的财富, 东西部地区人均年收入差距已超万元。 社会弱势群体极度贫困。农民、下 岗工人等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 体,这个弱势群体不但生活陷入困顿, 而且正逐渐丧失教育、医疗、社会保障 等基本发展权。尽管这个庞大的群体有 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却失去了消费能力。
试一试
请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 关系,缩小贫富差距提出具体的 措施和建议。
拓展性学习
第一,通过完善再分配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 1、完善税收制度。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政府要加强对落后地区和农村的扶持力度, 为解决农民和落后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创 造条件。 第二,要放开限制,实行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由 流动。 第三,改变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歧视政策。 第四,应该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进程, 加快市场立法,加强市场执法。 第五,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3、在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 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 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因此,在分 配中必须坚持效率原则。
漫画说明了 什么道理?
在分配中即 要坚持效率优
先,也要兼顾 公平。
你如何看待以下两种 关于公平的观点?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1、效率的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 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的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 财富的增加。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改革之前,李家庄实行“大 锅饭”式的记工分的分配方式, 村民收入没多大差别,但普遍处 于贫困状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后,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同时拉 大了收入差距。退伍军人大李除 种好 自家承包地外,还承包鱼塘,建 起养鸡场,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他家建起了楼房,买了汽车。与 大李同龄的老吴,情况就不同了。 老吴患病花了不少医疗费。全家 靠几亩承包地,只能解决温饱。
论公平与效率关系中公平原则的优先性
![论公平与效率关系中公平原则的优先性](https://img.taocdn.com/s3/m/02bdcf7cf242336c1eb95ea1.png)
论公平与效率关系中公平原则的优先性内容摘要:公平是关于多元主体间社会关系的价值判断,检验公平的标准是维克塞尔“一致同意”标准。
效率是对人们活动最终结果好坏的事实判断,检验社会制度总体效率的标准是帕累托标准。
无论是从逻辑关系上看还是从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上看,对于公平的考虑都应优先于对效率的考虑,即社会正义应优先于社会福利的增进。
关键词:公平与效率一致同意标准帕累托标准人既是理性动物又是社会性动物。
面对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的稀缺性,一方面,人的活动是追求效率的,即要以投入最少、所得最多的方式进行活动,通过分工协作提高社会总体生产力;另一方面,人的活动的社会性质又决定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且需要受到一定社会规则的制约。
公平和效率都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主题,有没有效率是对人们活动最终结果好坏的判断,公平不公平则是对于游戏规则是否公正、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合理的判断。
这两个标准常常是相互缠绕、相互作用的,由此便产生了在关于社会制度优劣判断标准上的各种观点。
本文试图在理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区别公平与效率作为制度优劣判断依据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先次序,以减少人们对于公平与效率在认识上的分歧,以期能够推动关于社会制度选择共识的形成。
公平:社会正义的基本诉求正义(justice)是用来表示事物正当性或合理性的范畴;社会正义就是指社会结构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指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
……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 。
社会基本结构一旦形成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行动的出发点和可能的机遇,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前景,这种深刻和重大的影响是个人无法选择的,因此社会结构正义与否事关重大。
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正义的观念是一种历史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正义观念。
试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试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efdf609083d049649b6658e6.png)
试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摘要】:自从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后,报刊上有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争论更为引人注目。
文章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出着手,进而说明效率优先的地位不可取代。
但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成为在新时期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出为了弄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怎么提出来的。
我们知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
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效率与公平问题的争论中,一部分学者如琼·罗宾逊、勒纳、罗尔斯、米里斯等主张“公平优先”;还有一部分西方学者如凯恩斯、萨缪尔森、伯格森、奥肯等主张“效率与公平兼顾”;只有一部分属于新自由主义派的学者如罗宾斯、哈耶克、弗里德曼、科斯等是主张“效率优先”的。
在我国,作为一种政策,提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在为1992年10月举行的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草的文件——十四大的决议里,那里第一次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方针。
后来,在1993年11月举行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又将这一方针改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
有人认为,提出这一政策,从理论上说,依据上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而从实践上说,则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总结。
但是,如果从世界范围看这个问题,那就不能不承认,我国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无论是从其用语还是从思想来看,都明显地表现出了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对我国改革的影响。
二、效率优先的地位不可取代历史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是从改进工具和提高效率开始的。
在生产效率不高、不能提供剩余产品的条件下,奢谈公平没有任何意义。
效率的不断提高不但使公平成为可能,还是辨别公平实现与否的标准,离开效率的平均主义,并不是真正的公平。
_公平优先_兼顾效率_构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
![_公平优先_兼顾效率_构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99861ff910ef12d2af9e71e.png)
2006年第5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 .5,2006(第8卷第5期) Journal of L iaoning Adm inistrati on College(Vol .8.No .5)公共管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构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曾 莉(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 要] 公平和效率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府行为的两难选择。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应由政府来公开倡导,而只能作为一种企业精神来提倡。
在公共服务领域应强调以“公平”为导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理应是构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公平;效率;公共政策;基本原则[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53(2006)05—0006—02 政府利用公共政策进行利益分配,必然涉及政策选择,政策选择实质上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公共政策的价值包括公平、效率、可行性、实践性等,而公平与效率作为公共政策最基本的价值,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府行为的两难选择。
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须针对不同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原则,不能泛泛而谈。
本文认为,在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应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是构建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梳理1.公平、效率的含义公平是对人与人之间涉及利益分配的社会关系之平等状况所作的肯定性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公平是反映和评价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范畴,它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着主体间的一种关系。
第二,公平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允许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并且反映了某种利益倾向。
第三,公平是对平等状况的肯定性评价,也就是说公平实际上意蕴着一种合理性,即合理的平等就是公平。
效率的含义一般是在经济学意义上被使用的,它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效率,具体指单位时间内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二是指经济效率,也称配置效率,具体指现有生产资源与它们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程度。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74106d35901020206409c76.png)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当前收人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造成的。
贯彻和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不同领域、不同分配环节,以及不同分配机制下有不同的侧重点。
标签:分配原则社会公平和谐社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就是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不能出现两极分化,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的社会条件。
效率优先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保障。
只有注重效率,才能使经济不断发展。
只有当经济效率达到最优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才算达到最优,物质生产与经济收益才会实现最大化。
兼顾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经济才能够持续的发展。
然而,社会稳定也是建立在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础上的。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兼顾公平,是收入分配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我国在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实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带来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
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格局也不合理。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升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2004年达到0.465,2005年逼近0.47,2006年以来仍持续增长。
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正视且加以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探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论遗产税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论遗产税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8aa4eaddc1c708a1284a44c9.png)
如何解 决财 富与 所得 的分 配不 公 问题 时 , 大力 主张利 用税 收杠杆
一
种 公法 之债 , 国家与 纳税 人之 间 具有 平等 的法 律地 位 , 收的 税
对 富 人加 强征 收 直接 税。 可 以说 , 产税 在 调节 财 富分配 , 。 遗 促进 财 政职 能本 质上 是 公平 的 ,纳税 人 与 国家 之 间 的权 利 义 务相 对 社会 公平 方面 的 作用 是毋 庸置 疑 的 。 是, 产税 本 身的特 殊性 等 , 决定 了税法 的公 平优 先 , 但 遗 这 兼顾 效 率 。
促进 社会 公 平 实现 。 歇 尔认 为 , 富 的不 均虽 没有 通常 被指 责 化 , 本质 也必 然 由税 收的本 质所 决 定 。 然税 收是 存在 于 国家 马 财 其 既 的那 样 厉害 , 的确 是我 们经 济组 织 的一个 严 重缺 点 , 过对遗 与 纳税人 之 间的一 种平等 交 换关系 , 么税收 法律 关系 就是 国家 但 通 那 产 征税 , 既不 会伤 害人 们 的主 动性 , 又不 会 大大 限制 国 民收入 的 与 纳税 人 之 间的一 种 公法 上 的债权 债 务关 系 。税 收 本质 是 公法 增长 , 种方 法 显然 是对 社会 有 利 的 庇古 从福 利 角度 出发 , 这 。 指 之 债 , 既然是 债 , 体必 然是 平等 的, 求 调整 在税 收活 动 过程 “ 主 要
利。
尽 管遗 产税在 效 率方 面存 在很 多 问题 , 但笔 者 认为 , 这不 应
主 义 、 收公平 原则 和税 收效率 原则 。税 收公平原 则包括 横 向公 成 为我 国不 开征遗 产 税 的理 由。 产 税 的本质 在 于促 进 公平 , 税 遗 加
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b01df3f1bed5b9f3f90f1cfd.png)
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争论背景出发,探讨争论的核心,解析该原则的关键,提出对该原则的正确认识。
标签:效率公平当前,“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问题。
可把众多观点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仍然适用,需要继续坚持;二是该原则只是一种策略型分配原则,到目前阶段已需修正。
两种观点彼此对立。
那么,双方的理论依据各是什么,争议的焦点又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仔细分析,争议很大程度源于争论对象的不统一。
因此,从争论的背景出发,通过解析争论的实质、探讨争论的核心,才能厘清思路,明晰认识。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争论背景:收入差距的拉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
该原则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针对原有体制下的平均主义,为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提出的。
所以,该原则最初目的就在于强调机会平等,倡导按能力付报酬,旨在提高效率、反对平均主义。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日渐突出,并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农村和城市内部。
如2000年统计,当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2.79:1,位居世界第二;贵州与上海两地人均GDP 则相差8.5倍;且我国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呈现超过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因为城市中既有抓住市场机遇迅速富裕起来的人,也有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农村中的富人和穷人也同时涌进了城市。
由于收入差距问题的突出,人们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关注日益增多,我党对分配原则也开始不断调整,从最初倡导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解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对方辩友共同探讨“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今天我方的辩题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公平问题受到人们乃至中央高层的重视。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论断。
随后,胡锦涛同志在一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关于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专题讲话中,把公平正义列为社会之一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及“公平”达20 多处,并明确强调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这就明确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执政新蓝图。
任何一个走向成熟的现代
社会,无不把社会公正放到核心的地位,而不仅仅是一个“兼顾”的位置。
为此, 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开宗明义,让我们先明确几个概念。
何为公平?其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公平的理解是有区别的。
就当今社会而言,这里指的公平,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机会公平,二是分配公平。
机会公平要发展机会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分配公平则是要求对经济发展的结果有一个合理的分配。
何为效率?效率的含义一般是在经济学意义上被使用的,它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效率,具体指
单位时间内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二是指经济效率,也称配置效率,具体指现有生
产资源与它们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程度。
今天我们判断效率优先还是公
平优先的标准是哪一者更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更有利于国家大力维护和促进民生的发展。
“公平正义是比太阳还光辉的事业”( 温家宝总理语)。
温家宝同志在2008 年3 月18 日答中外记者问时也明确指出: “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
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在此背景下,改善和保障民生就是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保证人类绵延的价值观
念得到较好地传承和发展。
今天来看,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事实
上严重地损害了社会公平。
如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严重悬殊的贫富差距,就在讲述着效率优先所带来的危害。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是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显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内地最富裕的10% 的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 而最贫穷的10% 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 财政部官员曾透露,银行60% 的存款掌握在10% 的存户手里。
这些都显示出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
统计局的报告并预言,贫富差距在未来十年还将进一步扩大。
今天出现的民生不遂现象就是这种原则横行的直接后果。
第二: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建设的基本要
素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人的积极性引发的创造力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人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就其合法性和持久性而言,人的积极性只能来源于社会的公平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就此提出了公平理论,人们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做出的
努力与所得到的报酬进行比较,并将自己的投入产出与他人的投入产出做比较,
以此来评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种公平心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它构成了劳动者的重要精神激励资源。
由此可知,当公平处于优先
位置,能大大调动人们的积极因素,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
另一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之初,基于中国落后的经济发展现实,我们提出了“效
率优先”原则,这一原则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是取得了不少成
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明显感觉到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三农”问题、贫困问题、就业问题、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问题、腐败问题
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等,都是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要解
决以上这些问题,“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提法势在必行。
第三:公共政策应立足于“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从一般理性的角度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取向.首先,就历史发展的逻辑看,公平是效
率的前提和保证,效率只是公平的产物。
其次,就价值关系的角度看,公平实际
上是人的一种“原始信念”,它作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评价尺度,直接就是人与人
关系的存在;而效率虽然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但是效率的提高最终是为了人
自身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效率只是发展的手段,它表现为一种“物性”,但是
这种“物性”实际上反映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效
率首先是作为物或人—物的关系而存在。
换言之,在价值领域中,公平本身直接
获得了价值性,是人的现实目的性追求,而效率仍然要通过人这一主体才能获得价值性。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公平是优先于效率的。
由此可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
公共政策更应该以它为基本的构建原则.从具体实践的角度看,“公平优先,兼顾
效率”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要求. 首先,就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对经济的影响来看,
“公平优先”的政策导向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增长,“兼顾公平”的政策导向势必制约
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当代中国公平问题的症结在十缺乏公平,
无论是生产领域的起点公平、程序公平,还是分配领域的结果公平、社会公平。
我们认为要弥补这些诸多的不公平,根本的途径在十政府的公共政策。
因此,“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这一原则,在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中起这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方不否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近几十年来起到的重要作用。
但作
为经济大国今天,无论从民生,从经济,从政治来看,都不如公平优先来得有利。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精品资料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