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票据变造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某,男,35岁,某市某区某公司财务主管。
2018年5月,张某某因涉嫌变造银行承兑汇票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经调查,张某某于2018年3月利用职务之便,将一张金额为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变造,将其金额篡改为500万元,并用于公司经营活动。
随后,该公司在支付供应商货款时使用该汇票,导致供应商未能及时收到款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二、案件事实1. 变造行为张某某利用其在公司财务部门的职务便利,获取了一张由该公司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
该汇票原本金额为100万元,收款人为某供应商。
张某某通过非法手段将该汇票的金额篡改为500万元,并在汇票上加盖了伪造的公章和签名。
2. 使用行为张某某将变造后的汇票用于公司支付供应商货款。
供应商收到汇票后,将其提交至银行进行承兑。
银行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汇票金额与实际不符,遂通知该公司。
该公司承认使用的是变造的汇票,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
3. 损失情况由于张某某的变造行为,供应商未能及时收到款项,导致其资金周转困难,造成经济损失。
经调查,供应商因此损失共计50万元。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变造金融票证,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伪造、变造票据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四、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张某某的行为构成变造金融票证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同时,张某某还需赔偿供应商经济损失5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将银行承兑汇票进行变造,用于公司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法院依法对其进行了刑事处罚,并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
虚开票据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非法利益,采取虚开票据的方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虚开票据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经济秩序。
本文将探讨虚开票据的法律后果,以警示社会各界。
二、虚开票据的定义虚开票据,是指行为人明知或应当知道票据所记载的事项不真实,仍故意制作、出具、使用虚假的票据,以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
虚开票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虚开汇票、本票、支票等票据;2. 虚开信用证、保函等金融票证;3. 虚开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
三、虚开票据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虚开其他发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的规定,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民事责任虚开票据的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当事人可以要求虚开票据的行为人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返还因虚开票据所取得的非法所得;(2)赔偿因虚开票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3)承担因虚开票据所引起的其他法律责任。
票据伪造的构成及民事责任
据票据行 为的基本 功能 和方 式不 同, 票据 伪造 分 为出票 伪造 和其 他票据行 为的伪造两 种, 出票 的伪造 在票 据法 理论 上称 之为 票据 本身 的伪 造萁 他票 据行 为 的伪造 称之 为签 章 的伪造 。区别 这两 种情况 , 是 因为出票行为 与其他 票据行 为在 功能上 是不 同的, 因而 导致假 冒他人 名义所为 的出票行为 与其 他票据行为 的伪造所 产生 的法律后果 不同 。 . 出 票行 为 的伪造产 生两 种法 律后 果, 即 因出票 行为而产 生的票据本身的效力 , 和对 伪造行 为本身 的法律 评价 ; 而 其他票据行 为的伪造 不存 在对 票据 本身 效力 的影 响, 仅仅 是对 伪 造行为本身合 法有效 性所 做 的法 律评 价。据此 , 我们 可 以说票 据 法上 的票据伪 造仅仅是对人 的伪造 会 产 生形 式合法 的票据 。
二、 票据伪造 中的 民事责任 票据伪造是指行为人假 冒他人名义伪造票据上记载事项 的票
后果 , 造成票据关系的混乱扣当事人的损失 , 破坏交易秩序 , 票据伪造
人应 承担 法律 责任 。
【 关键词】 票据 ; 票据伪造 ; 民事责任 票据法上 的票据 伪造是对 票据 上记载 事项 的伪 造 , 是 指假 冒 他人 名义所为 的票据行 为 。一方面票据伪造是票 据行 为人假 冒他
人名义的瑕疵票据行为, 只是实质要件的欠缺, 形式要件仍符合法 伪造人伪造签章行为的性魇是一种侵权行为。根据《 民法通 定的。所谓实质要件主要包括票据能力和意思表示, “ 假 冒他人名 则》 的规定, 伪造人要承担的民事责任是侵权责任。基于伪造人的 义” 里 的“ 他 人” , 既可 以是 现实人 , 即有 生命 的 自然人 和有 法律 名 票据伪造行为而遭受财产损害的票据关系人可要求伪造人进行损 义 的法人及其他 法律 主体 ; 也 可 以是 虚拟 人, 包 括 已解散 、 破产以 害赔 偿。赔 偿范围限于该伪造行为对赔偿请求权人 因该伪造 票据 及根本 没有存在过 的法 律 主体, 但 在票 据上应 当是 以一 般人 可 以 的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具 体包 括 : l 、 请求 权人 因票据 所记 载 理解 的表示方式表示 。因此 , 可 以说 票据 法上 的票据 伪造是 以欠 金 额不获承兑与付款 、 错误付款 或者履行追 索义务 而支付的款项 , 缺意 思表示或欠 缺票 据能 力 的票据行 为 为表现 形式 。特殊 的是 , 即票据金额损失。2 、 为行 使和保全 票据权 利 , 包括 付款请 求权 和 票据 上的行为人 即被伪 造人 根本 就没 有意 思表示 , 要 么就是 被伪 追 索权 而支付的有关费用 。 3 、 因伪造行为使票据金 额延迟支付期 造人原本 就是不存在 的人 , 没有 票据能力血 就无所谓 意思表示 了 。
票据伪造的票据责任追究问题
票据伪造的票据责任追究问题作者:刘乐兮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32期摘要在票据伪造的违法行为中,票据的伪造人和被伪造人通常情况下均不需承担票据法上的责任,这在我国是几乎已成定论的观点。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当票据伪造属于表见伪造的情况时,为保护善意第三人,被伪造人应承担票据责任吗?表见伪造票据的责任追究能否类推适用表见代理的责任追究仍然是一个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票据伪造行为,并将票据的表见伪造作为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对伪造人和被伪造人的法律责任的追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票据伪造责任作者简介:刘乐兮,大连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11.159一、伪造票据行为的构成和立法问题票据的伪造,是指未经他人授权而假冒他人名义进行票据行为的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立法采用广义的票据伪造定义:即假冒他人名义所为的任何票据行为,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背书伪造、伪造承兑和伪造票据签发。
伪造票据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有二:一是该伪造行为在基本形式上满足合法票据行为的构成要件。
票据伪造行为首先从形式上看其必须属于票据行为,又因为其没有涉及真实票据关系从而根本上不能成为“票据行为”而成为“票据伪造行为”。
二是票据伪造人假冒他人或虚构他人名义在票据上进行签章。
“假冒”是指在未得到被伪造人授权之前却已实施或没有得到授权。
一般情况下,伪造人的目的是通过票据伪造获利,同时会对善意持票人和被伪造人以及其他负有该票据责任之人造成利益损害;但由于司法实践过程中情况多样,伪造人目的不确定,故我认为可以不列入基本构成要件之中。
我国目前状况是为票据伪造人和被伪造人均不承担票据责任,不管持票人的善意与否。
且票据行为具有独立性,所以其他签章的效力和其真实性不受到伪造的签章的影响。
受让人必须按照票据法规定的背书方式取得票据且背书必须连续,所以当无权利人或票据伪造人为获利而将票据转让给后手时,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伪造被伪造人的签章并将票据背书(伪造背书)给自己,然后再转让给后手;第二种,直接伪造被伪造人的签章背书转让给后手。
无效票据行为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票据作为一种特殊的信用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票据行为可能存在无效的情况。
无效票据行为是指票据行为在法律上不具备效力,不能产生票据权利义务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探讨无效票据行为的法律后果,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无效票据行为的类型1. 票据伪造票据伪造是指伪造者未经授权,擅自模仿他人签名、盖章,或者使用虚假的签名、盖章制作票据的行为。
票据伪造属于无效票据行为,不能产生票据权利义务的法律后果。
2. 票据变造票据变造是指未经票据权利人同意,擅自对票据上的记载事项进行更改的行为。
票据变造属于无效票据行为,不能产生票据权利义务的法律后果。
3. 票据权利滥用票据权利滥用是指票据权利人滥用票据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票据权利滥用属于无效票据行为,不能产生票据权利义务的法律后果。
4. 票据权利丧失票据权利丧失是指票据权利人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票据权利消灭的行为。
票据权利丧失属于无效票据行为,不能产生票据权利义务的法律后果。
三、无效票据行为的法律后果1. 票据无效无效票据行为导致票据自始无效,票据权利义务关系不存在。
因此,票据权利人无法行使票据权利,票据债务人无需承担票据义务。
2. 违约责任在无效票据行为中,若票据权利人已经履行了支付义务,而票据债务人未能按照约定履行支付义务,则票据债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
3. 损害赔偿无效票据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4. 刑事责任对于涉及票据伪造、变造等违法行为,行为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诈骗罪等,都可能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处罚。
5. 行政责任无效票据行为可能涉及行政违法行为,如违反票据管理规定等。
对于此类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
四、结语无效票据行为在法律上不具备效力,对票据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票据管理办法
票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票据发行、转让、承兑、贴现、保证等票据活动。
第三条票据活动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法订立和履行票据义务。
第二章票据的发行与转让
第四条票据的发行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行人应当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第五条票据的转让应当在合法、公平的基础上进行,转让双方应当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票据的承兑与贴现
第六条票据的承兑是指付款人对票据上所载金额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的承诺。
第七条票据的贴现是指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支付现金的行为。
第四章票据的保证
第八条票据的保证是指保证人对票据债务的履行提供担保的行为。
保
证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担保能力和信用等级。
第九条保证人应当与票据债务人签订保证合同,并在票据上背书保证
字样。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对于票据欺诈、伪造票据等违法行为,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三条本办法如与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按新法律法规执行。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示例性的票据管理办法草案,实际的管理办
法应由相关领域的法律专家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
根据票据法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票据法,作为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权利、维护金融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根据票据法的法律规定,对票据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票据种类、票据行为、票据权利义务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二、票据法的基本概念1. 票据票据是指以支付金钱为目的,设定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根据《票据法》第二条规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2. 票据权利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基于票据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3. 票据义务票据义务是指债务人基于票据所承担的义务,包括付款义务和偿还义务。
三、票据法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票据法在规定票据行为和票据权利义务时,应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公开原则票据法规定票据行为应公开进行,以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
3. 诚实信用原则票据法规定票据行为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欺诈、隐瞒。
4. 安全原则票据法规定票据行为应确保安全,防止票据被盗、遗失或被伪造。
四、票据种类1. 汇票汇票是出票人委托付款人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
根据汇票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2. 本票本票是出票人保证在指定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
本票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3. 支票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
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五、票据行为1. 出票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设立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2. 背书背书是指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签字或盖章,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
3. 承兑承兑是指付款人同意在汇票到期日支付票面金额的行为。
4. 保付保付是指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票面金额的行为。
5. 贴现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获得现金的行为。
六、票据权利义务1. 付款请求权持票人有权要求付款人按照票据记载的金额支付票款。
2. 追索权持票人有权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款。
3. 付款义务付款人应按照票据记载的金额支付票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02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公正、及时审理票据纠纷案件,保护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根据票据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对人民法院审理票据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一、受理和管辖第一条因行使票据权利或者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而引起的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二条依照票据法第十条的规定,票据债务人(即出票人)以在票据未转让时的基础关系违法、双方不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持票人应付对价而未付对价为由,要求返还票据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条依照票据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票据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汇票、支票超过提示付款期限后,票据持有人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以背书人为被告行使追索权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四条持票人不先行使付款请求权而先行使追索权遭拒绝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除有票据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和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外,持票人只能在首先向付款人行使付款请求权而得不到付款时,才可以行使追索权。
第五条付款请求权是持票人享有的第一顺序权利,追索权是持票人享有的第二顺序权利,即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或者具有票据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所列情形的,持票人请求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支付票据法第七十条第一款所列金额和费用的权利。
第六条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支付地是指票据上载明的付款地,票据上未载明付款地的,汇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本票出票人的营业场所,支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营业场所所在地为票据付款地。
代理付款人即付款人的委托代理人,是指根据付款人的委托代为支付票据金额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
丢失票据的法律后果包括(3篇)
第1篇一、引言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票据可能会丢失。
票据丢失不仅给当事人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
本文将探讨丢失票据的法律后果,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丢失票据的法律后果1. 损失票据金额票据丢失后,当事人将无法凭借该票据行使权利,从而可能导致其遭受经济损失。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付款人未支付票据金额:如果票据持有人因丢失票据而无法行使追索权,付款人可能不会支付票据金额。
(2)承兑人未支付票据金额:对于已承兑的票据,如果持有人丢失票据,承兑人可能不会履行支付义务。
(3)贴现人未支付票据金额:如果持有人将票据贴现,因丢失票据而无法兑付,贴现人可能不会支付贴现金额。
2. 法律责任票据丢失后,当事人可能需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因丢失票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持票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刑事责任:如果票据丢失是由于当事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能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3. 法律纠纷票据丢失后,当事人可能面临以下法律纠纷:(1)追索权纠纷:持票人因丢失票据而无法行使追索权,可能与付款人、承兑人等产生纠纷。
(2)赔偿责任纠纷:持票人因丢失票据而承担赔偿责任,可能与责任人产生纠纷。
(3)所有权纠纷:丢失票据的当事人可能因票据所有权问题与他人产生纠纷。
三、应对措施1. 及时报警票据丢失后,当事人应立即报警,以便警方介入调查,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2. 通知相关当事人持票人应及时通知付款人、承兑人、贴现人等相关当事人,告知其票据丢失情况,并要求其停止支付。
3. 申请挂失止付持票人可以向银行申请挂失止付,防止他人冒用票据进行欺诈。
4. 提起诉讼持票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5. 采取保全措施在诉讼过程中,持票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如查封、扣押等,确保自身权益。
票据使用管理规定
票据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票据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票据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保护票据权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票据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票据包括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
纸质票据包括支票、汇票、本票、银行本票、债券、股票等。
电子票据指以电子形式保存和使用的票据。
第四条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合法合规、规范有序的原则。
第五条票据使用和管理的具体事项,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本规定的规定进行。
第六条票据的颁发人、持票人和承兑人等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依法行使票据权利及履行票据义务。
第二章票据的基本要求第七条票据的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规定,并应当确保真实准确、完整清晰。
第八条票据上应当注明票据种类、票据金额、出票日期、到期日期、出票人、收款人等基本信息,并应当用统一的标志、格式和字体。
第九条纸质票据应当经过合法授权的生产厂家或单位生产,并应当采用防伪措施和防伪技术。
第十条票据上的信息应当完整清晰、不得涂改、抹去、涂改、篡改。
第十一条票据上的签名应当真实有效,且应当由授权签发人签署。
第三章票据的使用和传递第十二条票据的使用和传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票据应当用途明确,限于凭证结算和财务管理,不得用于非法用途;(二)票据应当安全保管,避免遗失、被盗、被篡改等风险;(三)票据的传递应当按照承兑、背书和交付的顺序进行。
第十三条票据的传递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包括交付、背书、承兑等。
第十四条承兑人应当按照票据的规定对票据进行承兑,并承担承兑责任。
第十五条票据经背书后,应当及时办理登记手续,并妥善保管背书票据。
第十六条纸质票据应当保管在专用票据箱或票据柜内,票据的保管人应当有明确的责任。
第十七条电子票据的保管应当采取技术措施保护票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及时备份。
第十八条票据的使用和传递应当经过相应的记录和审核,并可以随时进行检查和查询。
票据变造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票据业务的不断扩展,票据变造行为也日益增多。
票据变造是指未经持票人同意,擅自对票据的记载事项进行更改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变造属于违法行为,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票据变造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票据变造的概念票据变造是指未经持票人同意,擅自对票据的记载事项进行更改的行为。
这里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票据变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票据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实现非法目的。
三、票据变造的构成要件1. 变造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
票据变造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仍然故意为之。
2. 变造行为侵犯了票据权利。
票据变造行为改变了票据原有的权利义务关系,损害了持票人的合法权益。
3. 变造行为具有违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变造属于违法行为。
4. 变造行为已经实施。
票据变造行为已经发生,并产生了一定的法律后果。
四、票据变造的法律后果1. 民事责任(1)赔偿损失。
票据变造行为人应当赔偿因变造行为给持票人造成的损失。
(2)恢复原状。
票据变造行为人应当将变造的票据恢复到原状。
2. 刑事责任(1)拘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票据变造行为人可能被判处拘役。
(2)罚金。
票据变造行为人可能被并处罚金。
3. 行政责任(1)没收违法所得。
票据变造行为人可能被没收违法所得。
(2)罚款。
票据变造行为人可能被处以罚款。
4. 名誉损害票据变造行为人可能因违法行为而遭受名誉损害,影响其社会信誉。
五、结语总之,票据变造是一种违法行为,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为了维护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票据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当加强对票据变造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要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共同抵制票据变造行为,为我国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票据管理相关规定
票据管理相关规定票据管理是指对各种票据(如发票、收据、支票、汇票等)的开具、领用、使用、保存、注销等过程与方式的规定和管理。
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凭证,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申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票据管理的相关规定。
一、票据的开具与领用1. 开具票据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发票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票管理的通知等。
2. 票据的开具应当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合法的原则进行,不得虚开、冒领、重复开具。
3. 发票的开具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进行,包括发票种类、开具方式、开票限额、开票时间等的规定。
4. 收据的开具应当按照实际交易情况进行,包括交易金额、收款方名称、交易时间等的明细。
5. 收据的开具应当注明票据的编号、开票日期、开票人等信息,以防止伪造和纠纷。
6. 票据的领用应当进行登记,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盘点,并及时报告不清或丢失的情况。
二、票据的使用与保存1. 票据的使用应当遵循合理、合法、真实的原则,不得进行虚假记载、私自涂改或使用过期票据。
2. 发票的使用应当按照规定的项目和金额进行开具,并及时登记和报送到税务机关。
3. 收据的使用应当按照实际交易情况进行开具,并及时登记和归档,以备核对和查验。
4. 票据的保存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一般要求保存5年以上,以备税务机关的查验和审计。
5. 票据的保存应当采取防火、防潮、防尘等措施,以确保票据的完整和真实性。
6. 票据的保存可以采用电子化管理的方式,包括电子发票、电子收据等,需要确保安全和可查验的条件。
三、票据的注销与作废1. 票据的注销应当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包括交易完成、退货退款、发票开错等。
2. 票据的注销应当进行登记,并注明注销原因和日期,并及时上报到相关部门和税务机关。
3. 票据的作废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进行,包括报废票据的种类、数量和原因等。
4. 报废票据在作废后应当进行销毁处理,可以采用切割、撕毁等方式进行,以确保不被他人获取和使用。
违反会计法规(十项一般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会计法规(十项一般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责令限期改正(县级以上财政部门)。
2.罚款(单位3 000~50 000元,个人2 000~20 000元)3.给予行政处分(针对国家工作人员)。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针对会计人员,被吊销后5年内不得重新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5.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民事责任,针对构成犯罪或触犯刑律的)。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偷税表现之一)1.行政责任包括:(1)通报(县级以上财政部门)。
(2)罚款(单位5 000~100 000元,个人3 000~50 000元)。
(3)给予行政处分(针对国家工作人员)。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针对会计人员)。
2.刑事责任(针对构成犯罪或触犯刑律的)包括:(1)偷税的刑事责任1)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30%,并且偷税额在1~10万或两次因偷税受到处罚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5倍罚金。
2)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并且偷税额在10万以上的处以3~7年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5倍罚金。
(2)公司向股东或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20 000~200 000元罚金。
(四)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保存的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偷税表现之一)1.行政责任包括:(1)通报(县级以上财政部门)。
(2)罚款(单位5 000~100 000元,个人3 000~50 000元)。
(3)给予行政处分(针对国家工作人员)。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针对会计人员)。
2.刑事责任(针对构成犯罪或触犯刑律的)包括:(1)偷税的刑事责任1)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30%,并且偷税额在1~10万或两次因偷税受到处罚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5倍罚金。
2)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并且偷税额在10万以上的处以3~7年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5倍罚金。
伪造变造票据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票据是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
伪造变造票据是指无权制作、伪造、变造、涂改、销毁、转让、交付、出具等非法手段对票据进行非法行为的违法行为。
伪造变造票据不仅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损害了金融机构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伪造变造票据的法律后果。
二、伪造变造票据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是指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等金融票证的行为。
对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行为,将承担以下刑事责任:(1)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民事责任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不仅侵害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给其他相关当事人造成损失。
因此,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人还需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返还非法所得: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人应返还因伪造、变造票据而获得的非法所得;(2)赔偿损失: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人应赔偿因伪造、变造票据而给他人造成的损失;(3)承担违约责任: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人如与他人签订合同,还应承担违约责任。
3. 行政责任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不仅触犯了刑法,还可能违反了行政法规。
对于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依法给予以下行政处罚:(1)没收非法所得;(2)罚款;(3)吊销营业执照等。
三、防范措施为防范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2. 严格审查票据的真实性,确保票据的合法性;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监管;4. 加强与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的协作,共同打击伪造、变造票据的犯罪行为。
票据越权代理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工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票据越权代理现象时有发生。
票据越权代理是指代理人超越了授权范围,在票据上签章或者进行其他行为,导致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票据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以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参考。
二、票据越权代理的法律特征1. 主体特征:票据越权代理的代理人具有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如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等。
2. 客体特征:票据越权代理的客体为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贴现等。
3. 行为特征:票据越权代理的行为表现为代理人超越授权范围,在票据上签章或者进行其他行为。
4. 法律后果特征:票据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为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以及代理人、被代理人、第三人之间的责任承担。
三、票据越权代理的法律后果1. 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1)票据权利人行使权利的对象发生变化。
在票据越权代理的情况下,票据权利人原本应向被代理人行使权利,但因其超越了授权范围,权利人不得不向代理人行使权利。
(2)票据义务人承担义务的对象发生变化。
在票据越权代理的情况下,票据义务人原本应向被代理人承担义务,但因其超越了授权范围,义务人不得不向代理人承担义务。
2. 代理人、被代理人、第三人之间的责任承担(1)代理人责任:票据越权代理的代理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①赔偿被代理人因此遭受的损失;②承担因越权代理行为导致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变更的法律责任;③承担因越权代理行为导致的第三人损失的法律责任。
(2)被代理人责任:在票据越权代理的情况下,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以下责任:①协助代理人承担因越权代理行为导致的损失;②承担因越权代理行为导致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变更的法律责任。
(3)第三人责任:在票据越权代理的情况下,第三人应当承担以下责任:①因票据越权代理行为而获得的利益应当返还;②承担因票据越权代理行为导致的损失。
中央银行票据管理制度规定
中央银行票据管理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央银行票据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央银行票据管理制度适用于中央银行依法发行的各类票据的发行、流通、兑付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债券、国库券等。
第三条中央银行票据管理制度必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保障票据的安全、流通、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中央银行票据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央银行的内部规章制度执行,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严肃追究责任。
第五条中央银行票据管理制度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第二章票据的发行管理第六条中央银行依法有权发行各类票据,应当遵循市场需求和货币供应的规律,合理确定发行规模和时机。
第七条中央银行发行票据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发行计划,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发行信息。
第八条中央银行在发行票据时,需确保票据的真实、合法和有效,严禁虚构、伪造、变造票据。
第九条中央银行需建立健全票据的防伪技术和保障措施,提高票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第十条中央银行在票据发行过程中,应当合理厘定票面金额、发行期限和利率,做好票据的风险管理。
第三章票据的流通管理第十一条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后,应当在合法金融机构进行登记备案,并在国家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上公布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持有中央银行票据的金融机构需对票据进行有效管理,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控制,保障票据的安全和有效流通。
第十三条中央银行票据在流通环节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篡改、假冒、转贴、出售等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中央银行票据在流通中如有遗失、损毁等情况,持有人需及时向中央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申报工具的挂失和更换。
第十五条对于持有伪造、变造、涂改、假冒的中央银行票据,持有人应当予以违法处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案。
第四章票据的兑付管理第十六条中央银行票据到期兑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兑付,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拖延或拒绝兑付。
票据伪造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
然而,由于票据的特殊性质,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票据进行伪造、变造等违法行为。
票据伪造不仅损害了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了解票据伪造的法律后果对于保护自身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票据伪造的定义及特征票据伪造,是指无权签章的人假冒他人名义,或者虚构他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的行为。
票据伪造具有以下特征:1. 伪造人无权签章:伪造人并非票据的合法签章人,其行为违反了票据的签章规则。
2. 伪造行为发生在票据上:伪造行为针对的是票据本身,包括票据的出票、背书、承兑、保证等环节。
3. 伪造人意图欺骗他人:伪造人通过伪造票据,意图使他人相信其具有票据权利,从而达到非法目的。
4. 伪造行为具有违法性:伪造行为违反了票据法的规定,损害了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票据伪造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伪造票据的行为,伪造人将承担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2. 民事责任(1)赔偿损失:伪造人应当赔偿因伪造票据给票据权利人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返还财产:伪造人应当返还因伪造票据而获得的非法所得。
(3)承担违约责任:伪造人若与票据权利人签订合同,因伪造票据而构成违约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伪造票据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4. 民事诉讼票据权利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伪造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单位电子票据管理制度
行政单位电子票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单位电子票据管理,提高票据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行政单位电子票据指的是行政单位在经济业务活动中产生的电子形式的凭证,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发票、电子收据、电子支出凭证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行政单位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行政单位电子票据的管理和使用中应当严格遵守。
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子票据管理制度,加强对电子票据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电子票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行政单位财务部门。
第二章电子票据的基本要求第六条电子票据应当具备真实、完整、准确、可靠、合法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票据的签发单位、票据的金额、日期、票据的用途等。
第七条电子票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单位的相关规定,具备相应的证明和合法性。
第八条电子票据应当有明确的保存要求和格式规范,以便随时查询和审核。
第九条电子票据的使用应经过双方签署确认,不得擅自变更或篡改。
第三章电子票据的领用和管理第十条行政单位应当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电子票据的领用和管理,明确责任人。
第十一条电子票据的领用应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严格控制领用数量,避免浪费和滥用。
第十二条电子票据应当定期进行盘点和清点,及时更新存档和备份,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三条电子票据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电子票据系统。
第四章电子票据的使用和审核第十四条电子票据的使用应当在系统内部进行,避免将电子票据复制到其他非授权的系统中。
第十五条电子票据的使用应当由领用人员进行,且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确认。
第十六条电子票据的审核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确保真实可靠。
第十七条电子票据应当及时归档和备份,确保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审核。
第五章电子票据的保管和保密第十八条电子票据的保管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九条电子票据的保密应当加强,避免信息泄露和被盗用。
票据涂销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票据作为一种特殊的债权凭证,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票据涂销是指在票据上涂抹、覆盖、删除或者以其他方式改变票据记载事项的行为。
票据涂销的法律后果直接关系到票据权利义务的认定、票据的效力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票据涂销的概念、原因、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票据涂销的概念票据涂销是指票据权利人在票据上对某些记载事项进行涂抹、覆盖、删除或者以其他方式改变的行为。
票据涂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 涂销票据的记载事项:如将票据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等记载事项涂抹、覆盖、删除。
2. 涂销票据的签名:如将出票人、收款人、背书人等签名涂抹、覆盖、删除。
3. 涂销票据的背书:如将票据的背书人、被背书人等记载事项涂抹、覆盖、删除。
4. 涂销票据的贴现、转让等记载事项:如将票据的贴现日期、贴现利率、转让日期等记载事项涂抹、覆盖、删除。
三、票据涂销的原因1. 防止票据权利被滥用:票据涂销可以防止票据权利被恶意转让、贴现等,保障票据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2. 便于票据的流通:票据涂销可以简化票据的记载事项,提高票据的流通效率。
3. 适应市场变化:在市场经济中,票据涂销可以满足当事人对票据记载事项进行修改的需求。
四、票据涂销的法律后果1. 涂销行为无效: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涂销行为无效,不影响票据的效力。
票据权利人、持票人等不得以票据涂销为由拒绝履行票据义务。
2. 涂销事项不影响票据权利义务的认定:票据涂销的记载事项不影响票据权利义务的认定。
即使票据涂销了某些记载事项,票据权利义务仍然存在。
3. 涂销行为不影响票据的效力:票据涂销不影响票据的效力。
即使票据涂销了某些记载事项,票据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4. 涂销行为可能导致赔偿责任: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涂销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涂销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例如,涂销人因涂销票据导致他人无法行使票据权利,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5. 涂销行为可能影响票据的追索权:在票据追索权纠纷中,涂销行为可能影响票据追索权的行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票据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制裁,违法行为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
票据违法行为也不例外。
我国《票据法》第八章专章规定了票据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另外,1997年修订的《刑法》及《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中也规定了票据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一、票据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1)伪造、变造票据;
(2)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
(3)签发空头支票或故意签发与其预留的本名签名式样或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
(4)签发无可靠资金来源的汇票、本票,骗取资金;
(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
(6)冒用他人的票据,或者故意使用过期或作废的票据,骗取财物;
(7)付款人同出票人、持票人恶意串通,实施前六项所列行为之一的。
凡行为人实施上述行为之一,即构成犯罪,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法律责任。
1、对构成前述第(1)项行为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2万以上20万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以上50万以下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5万以上50万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对构成前述(2)(3)(4)(5)(6)项行为,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以上50万以下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3、付款人同出票人、持票人恶意串通,实施票据欺诈行为的,与出票人、持票人一起作为共犯,承担与之相应的刑事责任。
4、实施前述票据欺诈行为之一的,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所谓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法律、国家行政管理法规的人所作的处罚。
该等处罚主要有警告、罚金、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办理某项业务、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拘留等。
行为人实施前述票据欺诈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但被伪造签章者不承担票据责任。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相关票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保证的,给予处分(警告、记过、撤职、开除公职等);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
下有期徒刑)。
因上述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相关票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该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票据的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给持票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行政责任:票据的付款人对见票即付或到期的票据,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主要有罚款、警告、通报批评、停止使用或办理有关票据结算以及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