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考试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题(附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题(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1330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a.png)
202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题(附含答案)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部确定的基本要求:a)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 尊师重教c) 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d)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明进步相统一答案:d)2.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 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c)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d) 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和身体素质答案:c)...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20分,共80分)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思想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素养。
其核心理念是“仁爱”和“整体”的教育观念。
儒家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师长、敬畏天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现代教育中,儒家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2. 简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答案: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
其优势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源和教学工具,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促进跨地域、跨文化的教育互动和合作;提供个性化教学和自主研究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研究节奏等。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1.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研究成绩有何影响?请阐述您的观点。
答案: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研究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专业发展包括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专业发展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科知识的核心和要点,有效地教导学生;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潜力;他们坚持不断研究、反思和自我提高,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服务。
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研究成绩。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请列举具体措施。
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c8d2b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5.png)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万圣节答案:B. 春节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 《史记》3.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什么?A. 五种不同的戏剧情节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C. 五种不同的戏剧音乐D. 五种不同的戏剧道具答案: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4.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艺术?A. 书法B. 京剧C. 茶艺D. 油画答案:D. 油画5.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包括哪项?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1. 请写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主要哲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道家、法家2.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是指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艺术。
答案:文学4.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答案:刺绣5.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
答案:围棋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饮茶的行为,还包括了茶道、茶艺、茶宴等多种形式。
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礼仪、交际和修身养性的活动。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社交媒介,通过品茶、赏茶、交流茶艺,人们可以增进友谊、陶冶情操。
2. 描述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通常用红纸写上吉祥的话语,然后贴在门框上,以期带来好运。
放鞭炮则是用来驱邪避凶,迎接新年的到来。
拜年是亲友间互相拜访,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021泉州教师资格笔试:中国传统文化之春节
![2021泉州教师资格笔试:中国传统文化之春节](https://img.taocdn.com/s3/m/fb12faf9915f804d2a16c1a7.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部分的文化素养在考试中以单选的形式出现,考生要对天文地理的常识能够充分了解,因为这一科目涉及知识点庞杂,很多考生不知如何备考,特别是文化常识部分,比如节日习俗类的知识就是历年常考的一个命题点,而且命题的形式往往和古诗词相结合,考查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春节吧!一、春节由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二、春节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c7e5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4.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离骚》中,“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中的“羲和”指的是:A、太阳神B、月亮神C、风神D、雨神答案:A解析:《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诗中的“羲和”是指太阳神,这里用来形容屈原希望时间能够放慢脚步,以便他能更好地思考人生哲理。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以下哪位古代作家被誉为“诗仙”?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之涣答案:B解析: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豪放、奔放,充满想象力,被誉为“诗仙”。
杜甫被誉为“诗圣”,白居易被誉为“诗魔”,王之涣则以《登鹳雀楼》等诗作闻名。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下列关于《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表述,错误的是:A、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才华横溢,性情真率B、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与贾宝玉成婚的女子,端庄贤淑C、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精明强干,心狠手辣D、贾元春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身份尊贵,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答案:C解析:《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书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集合,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等人均位列正册,而王熙凤实际上并非副册中的人物,而是正册中的第九位,以她的精明强干、心狠手辣而著称。
因此,选项C中的“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表述错误。
4、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重视道德教育B、提倡独立思考C、强调实践应用D、追求知识广博答案:C解析:孔子在《论语》中的这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这里的“习”字,不仅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还包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即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
因此,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强调实践应用,选项C正确。
选项A“重视道德教育”虽然也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但与此句话无直接关联;选项B“提倡独立思考”在《论语》中也有所体现,但并非此句话的重点;选项D“追求知识广博”则与这句话无关。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2217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a.png)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虚词。
下列学生所梳理的虚词“而”的用法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吾尝终日而思矣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答案】 B2、某教师上作文课时,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学生面前,然后拿出一支烟,慢腾腾地抽起来。
学生都看傻了,沉默不语。
三分钟后,教师熄灭烟头说:“请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当教师犯错时’。
”对这一情境创设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A.形象的语言B.新奇的游戏C.模拟的行为D.真实的事物【答案】 C3、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A.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准确B.教师对诗歌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C.教师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是诗歌教学的任务D.教师认为体会情感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答案】 C4、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下面的导入: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 D5、教学某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时,以下选项中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B.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C.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D.讲解时要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答案】 A6、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教师资格考试】4-文化素养选择题(精编)
![【教师资格考试】4-文化素养选择题(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ea72e0c602d276a200292e8d.png)
文化素养部分题目一、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中国历史(34道)1.在秦国进行改革,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的是()。
A.管仲B.商鞅C.鲍叔牙D.乐毅2.以下中国历史上著名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序,完全正确的是()。
A.牧野之战——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B.黄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李自成起义C.诸葛亮七擒孟获——陈汤平定匈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下西洋D.安史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土木堡之变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
A.鸦片战争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百日维新》4.我国历史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文帝D.汉武帝5.公元627年至649年,是唐朝李世民统治的年代。
在此期间,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誉为()。
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汉武盛世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A.辛亥革命B.维新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7.中国历史上首次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8.《史记》中的“世家”主要写的是哪些人物?()A.帝王B.王侯C.人臣D.小人物9.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10.蒲松龄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文学家,曾数次遭遇挫折。
他在铜镇尺上刻上了一副对联:石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幅励志对联中,描写的两位历史人物是()。
A.韩信,勾践B.项羽,夫差C.项羽,勾践D.韩信,夫差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A.9月2日B.9月3日C.12月12日D.12月13日12.下面人物与“完璧归赵”密切相关的是()。
A.曹植B.祖逖C.廉颇D.蔺相如13.下列成语中,与班超第二次出使西域重新打通路上丝绸之路,并一直延伸到欧洲相关的是()。
教师资格证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试题解析
![教师资格证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48087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a.png)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复习建议:出题频率高,难度不大。
23.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
(12下幼)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答案】D【解析】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
重阳节,习俗: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由题目中的“菊花黄”和“登高望乡”可以推断出节日为重阳节。
故选D。
24.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元夜”所指的传统节日是()。
(16上小)A.元旦B.元宵C.端午D.中秋【答案】B【解析】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传统习俗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吃元宵等。
由“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也可得知这是元宵节的习俗。
所以“元夜”所指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故选B。
22.在下列传统节日中,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是()(12上中)A.清明节B.重阳节C.端午节D.元宵节【答案】C【解析】A清明节习俗为清明扫墓祭祖。
B重阳节习俗为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C端午节习俗为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D元宵节习俗为夜晚放灯,品尝美味的元宵。
故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是端午节,答案为C。
23.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荡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
(12下中)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答案】D【解析】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
重阳节,习俗: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由题目中的“菊花黄”和“登高望乡”可以推断出节日为重阳节。
故选D。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a5323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a.png)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教学“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中华名山”画展,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古人描写“名山”的诗词,下列合适的是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D)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A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涉及到的山为庐山,属于名山范畴;B选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山位于今绍兴的镜湖,当地叫三山乡,此地多是丘陵地带,小山连绵起伏,诗中的山指的是此处一个接一个的小山头,排除B;C选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万重山是泛指三峡一带的重山峻岭,排除C;D选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群山也泛指三峡附近的山峦,排除D;故本题选A。
2.[单选题]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中的古今异义词语,下列不适合的是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史记项羽本纪》)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D)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
A选项当中的山东,在文言文中多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B选项当中的东道主,古义为“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为请客吃饭的人,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为出门时携带的行装;C选项中的智力古义为智慧和力量,今义为智商;故本题选D。
3.[单选题]教学“跨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中外意识流小说专题阅读,下列选文合适的是A)《墙上的斑点》《春之声》B)《尤利西斯》《三体》C)《月亮与六便士》《活着》D)《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c2819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a.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向刘备辞别时,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忠诚与忧虑?A. 对刘备忠诚,对刘禅忧虑B. 对刘备忧虑,对刘禅忠诚C. 对刘备忠诚,对刘禅也忧虑D. 对刘备和刘禅都忠诚,无忧虑答案:C解析:《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辞别刘备时,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刘禅继位的忧虑。
他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表明了他对刘备事业的忠诚,同时也对刘禅能否胜任帝位表示担忧。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青出于蓝B. 举案齐眉C. 水滴石穿D. 不耻下问答案:D解析:“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聪明而且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其他选项中的成语分别出自《荀子》、《后汉书》和《后汉书》。
因此,正确答案是D。
3、在教授文言文时,下列哪一项不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A. 让学生背诵整篇文章B.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C. 结合历史背景讲解文章内容D.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答案:A解析:虽然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仅让学生背诵整篇文章而不理解其含义,并不是提高他们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比之下,选项B、C和D都是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B),结合历史背景讲解文章内容(C),以及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D),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及其时代背景。
4、关于初中语文课程中诗歌教学的目标,以下哪个描述最准确?A.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大量的诗歌B.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C. 让学生能够模仿古诗人的风格创作诗歌D.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流利背诵所学的诗歌答案:B解析: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诗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记忆或背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B)。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40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40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f1cd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a.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40题及答案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从哪部经典中流传出来的?(A)A.《道德经》B.《论语》C.《荀子》D.《庄子》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四书五经”?(C)A.《大学》B.《中庸》C.《楚辞》D.《诗经》3、“曲水流觞”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请问以下哪个节日与它有关?(B)A.春节B.重阳节C.清明节D.中秋节4、《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请问它的作者是谁?(B)A.班固B.司马迁C.左丘明D.司马相如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四大发明?(C)A.造纸术B.指南针C.十二平均律D.火药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艺”?(C)A.琴B.棋C.火枪D.书7、“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A)A.李白B.陶渊明C.杜甫D.白居易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D)A.春节B.中秋节C.重阳节D.圣诞节9、“桃李满天下”是用来形容老师教的学生遍布天下,请问这个成语出自哪部经典?(B)A.《道德经》B.《论语》C.《左传》D.《孟子》10、“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物品?(D)A.笔、墨、纸、砚B.笔、墨、扇、琴C.笔、墨、书、画D.笔、墨、纸、砚11、请说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两位?(AB)(A)A.西施B.王昭君C.杨玉环D.貂蝉E.赵飞燕12、下列哪个学派不属于“百家争鸣”时期?(C)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E.名家13、《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它的作者是谁?(B)A.罗贯中B.吴承恩C.李汝珍D.施耐庵 E冯梦龙14、下列哪个节日与龙有关?(D)A.重阳节B.中秋节C.元宵节D.A.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B.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不断进取C.礼貌待人,文雅大方,诚实守信,言行一致D.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关心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答案:C.礼貌待人,文雅大方,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调节与控制自身情绪的手段属于哪一种教师素养?A.业务素养B.心理素养C.思想素养D.政治素养A.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C.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D.善于利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答案:B.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解答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afe86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0.png)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解答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20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解答真题部分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请列举并解释三种常见的学习障碍类型。
3. 请描述课堂中有效的学生评估方法,并提供一个例子。
4. 请解释素质教育的概念,并说明其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5. 请概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并讨论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解答部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造纸术使书写和传播知识变得更加便捷,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学术发展,指南针在航海和地理探索中起到重要作用,火药改变了战争方式。
这些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是促进了文化交流、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2. 常见的学习障碍类型包括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阅读障碍(如失读症)、计算障碍(如数学困难症)等。
注意力缺陷障碍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障碍会影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阅读速度,计算障碍则使学生在数学运算中遇到困难。
这些学习障碍会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3. 有效的学生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观察、作业和测验。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互动来评估他们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此外,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掌握程度。
4. 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中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素质教育,中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地位不再完全依赖于出身,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一制度在教育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普及,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师资格证 中国传统文化——古语称谓 试题解析
![教师资格证 中国传统文化——古语称谓 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4aa9f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a.png)
中国传统文化——古语称谓复习建议:出题频率不高,难度一般,建议对《综合素质》中此部分作简单了解。
20.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
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12上幼)A.吉、凶、军、宾、嘉B.温、良、恭、俭、让C.恭、宽、信、敏、惠D.天、地、君、亲、师【答案】A【解析】古代汉族礼仪总称。
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故选A。
21.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更”的时段是()。
(17上小)A.19:00——21:00时B.21:00——23:00时C.23:00——(次日)1:00时D.(次日)1:00——3:00时【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民间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称为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四更:1—3点;五更:3—5点。
属于三更的是23—1点,故选C。
此外,23—1点还是子时。
24.“韦编三绝今知命,黄娟初裁好著书”是一副贺寿对联,所贺寿主的年龄是()。
(16下小)A.30B.40C.50D.6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年龄的表述方式,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题目中,贺寿主“知命”,可知“知命”为50,故选C。
2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杏林”指的是()(14上小)A.教育界B.医学界C.文学界D.艺术界【答案】B【解析】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
故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境。
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03785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c.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江畔何人初见月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古典小说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聊斋志异》3、题干: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A.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B.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C. 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D.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题干: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体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风格?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杜甫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A. 贾元春B. 林黛玉C. 薛宝钗D. 妙玉E. 史湘云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被称为: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提问启发式教学D. 案例分析法E. 角色扮演法7、在下列教学案例中,教师最有可能运用的是哪一种教学方法?A. 教师讲解,学生听课B.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C.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D.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8、下列关于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学目标应该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B. 教学目标应该只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C. 教学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D.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9、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B、《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C、《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
•D、《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完成,这部分与前八十回风格完全一致。
2020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7514174028915f814dc220.png)
2020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45 分)1.某版本教材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先秦文选”专题阅读,下列作品适合选入的是A.王充《论衡》B.范晔《后汉书》C.左丘明《国语》D.司马光《资治通鉴》【答案】C2.在“跨文化专题研讨”选修课程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推荐中外同类题材的作品,下列适合的是A.《简·爱》与《西厢记》B.《哈姆莱特》与《茶馆》C.《老人与海》与《彷徨》D.《三国演义》与《巴黎圣母院》【答案】A3.学生在成语探究活动中,梳理成语的来源,下列归类完全正确的是A.源于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青梅竹马B.源于历史故事:完璧归赵白手起家投笔从戎C.源于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杞人忧天掩耳盗铃D.源于古代诗文:舍生取义水落石出分秒必争【答案】C4.教学李商隐《锦瑟》,教师列举其他化用典故的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用典”的文学传统,下列适合的是A.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B.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C.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D5.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与“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两个学习任务群,教师发现二者的目标和内容“重复中有提高”,下列阐释不正确的是A.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聚焦特定专题研究B.在理解历史内涵的基础上认识当代价值C.在记录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提炼探究成果D.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表达能力【答案】D6.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教师安排学生梳理“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建立语言资料库,下列适合的是A.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答案】C7.讲解《石钟山记》中“古之人不余欺也”,教师列举其他倒装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特点,下列适合的是A.秦,虎狼之国(《屈原贾生列传》)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C.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D.夫战,勇气也。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水平考试题目与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水平考试题目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967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4.png)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水平考试题目与答案
第一题
试题: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文言文?
答案:文言文是指古代汉语的一种书写形式,它主要用于古代
文献、经典和史书中。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和表
达方式较为复杂,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理解。
第二题
试题:请列举几个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
答案: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
《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题
试题:请简要介绍一下《红楼梦》这部作品。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等人的
情感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
第四题
试题:请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这部作品。
答案:《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
承恩。
它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融合了神话、道教、佛教等元素,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文学作品。
第五题
试题:请写出《水浒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
答案:《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有宋江、李逵、林冲、武松等。
第六题
试题:请简要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部作品。
答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
罗贯中。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刘备、关羽、张飞等
人的英勇事迹的描写,展现了忠诚、勇敢和智慧的重要性。
以上是初中语文教师资格水平考试题目与答案的简要介绍。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00a2100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8.png)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历史文化名人”?A、孔丘B、司马迁C、李白D、苏轼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哪一项经济政策被错误地认为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A、土地改革B、公私合营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的事件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C.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D. 宋代商业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4、题干: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B. 包含了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文体C.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6、下列哪位是汉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奠定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朱熹7、potassium 离子和 nitrate 离子的化学式分别是 _______ ,它们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时,溶液呈现什么性质?A. K⁺, NO₃⁻; 酸性B. K⁺, NO₃⁻; 中性C. K⁺, NO₃⁻; 碱性D. K⁺, HNO₃; 弱酸性8、以下哪种教育哲学流派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发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A. 实用主义教育B. 传统主义教育C. 建构主义教育D. 素质教育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历史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以下哪项不是这次改革的内容?A. 教学内容的民族化B.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C. 教材编写的统一化D. 历史观的教育 10、关于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B. 史料教学应该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C. 史料教学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史料D. 史料教学可以完全取代历史教材的教学功能11、秦汉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考试及答案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考试试卷(第一期) 地区: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________、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子之庶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_________、治人之道。
2、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________________,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小人怀土;君子怀刑,________________。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_____________也。
6、_____________,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
7、益者三友,友直,_____________,友多闻。
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9、生而知之者,上也;___________________,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0、友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有挟也。
11、一日曝之,___________________,未有能生者也。
12、_______________,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3、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素质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______________、个人品德。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5、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中国作家___________,这是我国大陆本土获得的第一枚诺贝尔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儒学四子是指孔子、孟子、曾子和( )。
A子夏 B子思 C子路 D 颜回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五行 B道法自然 C天人合一 D民贵君轻3、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A法律法规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圆形和方形4、《大学》的最后一章,围绕“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具体来说有五条,下列中不属于这五条之中的是( )A以身作则:君子应有“絜矩之道。
”B民心的重要性: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C利与义的关系: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D武力的重要性:国无兵不足以御外辱。
5、下列不属于“四书”的是( )A《中庸》 B《尚书》 C《论语》 D《大学》6、“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老子和庄子 B 汉高祖和汉武帝C孔子和孟子 D周武王和周文王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A十五岁 B十六岁 C十八岁 D二十岁9、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 C ) 的原则是礼仪的核心。
A宽容 B真诚 C尊重 D自律10、礼仪修养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 ( ) 说:“不学礼,无以立。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11、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 )。
A文化体制的改革。
B增加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
C规范社会道德体系。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2、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以下四点哪项符合报告的精神:( )A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坚持以政策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C向少数民族推广汉语文化事业。
D分别开展各种阶层性文化活动。
三、翻译(每题4分,共24分)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四、简答(共25分)1、《大学》一书向人们展示了儒家“三纲八目”的要义,何谓“三纲八目”,(6分)2、《中庸》中,孔子所提到的“五达道”和“三达德”分别是,(6分)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在这里,知道父母的年龄,为什么要又喜又惧,(6分)4、请简述一下孟子“术不可不慎”的观点。
(7分)五、论述题(共12分)1、请区别“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与“贫而乐,富而好礼”。
(论语)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第一期) 地区: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子之庶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大学)2、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
(论语)7、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10、友者也,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11、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13、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素质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5、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中国作家莫言,这是我国大陆本土获得的第一枚诺贝尔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儒学四子是指孔子、孟子、曾子和( B )。
A子夏 B子思 C子路 D 颜回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C )A阴阳五行 B道法自然 C天人合一 D民贵君轻3、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A )A法律法规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圆形和方形4、《大学》的最后一章,围绕“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具体来说有五条,下列中不属于这五条之中的是( D )A以身作则:君子应有“絜矩之道。
”B民心的重要性: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C利与义的关系: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D武力的重要性:国无兵不足以御外辱。
5、下列不属于“四书”的是( B )A《中庸》 B《尚书》 C《论语》 D《大学》6、“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C )A老子和庄子 B 汉高祖和汉武帝C孔子和孟子 D周武王和周文王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D )A十五岁 B十六岁 C十八岁 D二十岁9、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 C ) 的原则是礼仪的核心。
A、宽容B、真诚C、尊重D、自律10、礼仪修养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 ( B ) 说:“不学礼,无以立。
”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11、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D )。
A、文化体制的改革。
B、增加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
C、规范社会道德体系。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2、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以下四点哪项符合报告的精神:( A ) A、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坚持以政策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C、向少数民族推广汉语文化事业。
D、分别开展各种阶层性文化活动。
三、翻译(每题4分,共24分)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只是一天清洗自己是不够的,应该每天都去清洗自己,一日一日的持续下去。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在无人看到的地方仍慎重行事,在无人听到的地方仍心存畏惧,因为最隐蔽的事往往最容易被发现,而最幽微的事往往最容易被彰显,所以君子总是谨慎行事。
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在闲居时态度内心也要清清明明,行事也要恭敬,与人相处也要做到忠于别人。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追求仁义这种本质的和谐,但表现形式却千差万别;小人追求形式的相同,但却背离了仁义这种本质上的和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真正的君子,即便处在富贵当中也不能使他骄奢淫逸,即便处在贫困之境也不能使他的心志动摇,面对再大的威胁也不能使他屈服。
6、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反过来自问,我所具备的真理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努力实行恕道,那么寻求仁德的道理就没有哪条比这更近的了。
四、简答(共25分)1、《大学》一书向人们展示了儒家“三纲八目”的要义,何谓“三纲八目”,(6分) 答:所谓“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不但是《大学》的宗旨和纲领,也是儒家“垂世立教”的最终目标;所谓“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为实现“三纲”而专门设立的教育框架,也是儒家推崇的人生进修阶梯。
2、《中庸》中,孔子所提到的“五达道”和“三达德”分别是,(6分)答:“五达道”: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三达德”:知、仁、勇。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在这里,知道父母的年龄,为什么要又喜又惧,(6分)答:记得父母的生日是作为子女尽孝道的一种体现。
人的寿命不可预测,现在父母健康安定,子女能常在膝下尽孝,全家其乐融融,是天下难得的好事,所以应该值得高兴;但是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衰老,何况人生无常,这样欢乐的日子不知道还能有多久,所以不能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