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绝对精品)

合集下载

【精品文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精品文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

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

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WTO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

国民经济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2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以上,人均GDP 达1700美元。

这一地区形成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

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

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

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

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

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

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措施
(三)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调整化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发
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工业高速发展到后期,第二产业 占比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较高
交通运输 交通便利
城镇化特点 城镇化带来了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严重
人地关系 区域经济呈现萎缩、衰败状态
仍属于工业化阶段
(1)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振兴措施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阅读P17 东北老工业基地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① 老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改革未能到位; ② 新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 ③ 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用地紧张等。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有哪些?
同意。 以牺牲环境效益作为代 价获得的经济效益,必 将随着环境的恶化而逐 渐消失。区域的发展应 注意把经济效益与环境 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三)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转型 原 因 ① 优势丧失:资源、土地、劳动力 ② 出现问题:竞争力下降、失业率高、 高污染、人口减少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工业化,科 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 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区域经济发 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 展水平 总值低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 区域产业结构 步,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自给自足 交通运输 线路少而稀疏 城镇化特点 水平较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人地关系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1 多种多样的区域(学生版)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1 多种多样的区域(学生版)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课程标准课标解读2.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1.结合区域图,明确区域的划分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能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说明区域的含义和划分目的。

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知识点01 不同类型的区域1.区域的概念:(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2)易错易混点: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

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

(3)区域的内涵:内 涵举 例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例如酷似骨头的甘肃省、形似镰刀的辽宁省 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

行政区、流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气候、语言文化区的边界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有相对一致性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mm 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的最冷月均温都在0°C以上等。

2.区域的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目标导航知识精讲③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④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知识拓展】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形、气候。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的界线大致是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

3.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中国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线。

(2)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3)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世界经济地理——印度农业-PPT精品文档

世界经济地理——印度农业-PPT精品文档

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
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 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
农业发展概况
1.农业生产条件 适宜的气候资源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
作为屏障,挡住了来自亚洲大陆的寒流,气温较同纬度地区 偏高。
动生产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2.现代农业发展特点
土地生产率仍然较低
• 经过40年的发展,印度的土地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9年印度水稻每公顷产量已达到2915公斤,但同其他 国家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同年日本水稻每公顷产量达
6582公斤,美国水稻每公顷产量达7372公斤,印度单产
每公顷的3885公斤,还有一定的差距,和法国的每公顷
7449公斤,英国的每公顷8043公斤相比则差距巨大。在玉 米、甘蔗、烟叶、花生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上,印度每公顷的 产量都还较低。
农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2.现代农业发展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
种植业内部结构是:粮食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8.3 %,油料占12.7%,蔬菜和水果占10.4%,棉花占3.8
%,烟草占0.5%。主要农作物有大米、小麦、玉米、
高粱、小米、大麦、油籽等。
主要内容
农业发展概况 发展历程及特点
农业生产结构
四大农业区及分布 农业对外贸易
都不到他们的一半,也仅仅只有埃及水稻每公顷产量9135 公斤的不到1/3,甚至同其邻国缅甸和孟加拉国相比都还 有不小的差距。
农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2.现代农业发展特点
土地生产率仍然较低
• 小麦是受惠于“绿色革命”的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虽然如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泾县是山区县,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茶叶、蚕桑、蔬菜是传统产业,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业。

该文通过对泾县农业观光园的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造“泾县—乡村旅游胜地”形象。

关键词: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泾县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

茶产业是泾县的主导产业,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中,泾县茶区建有标准化茶园,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兴建农业观光园,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1泾县农业观光园及乡村旅游业现状全县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4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26个,其中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上)2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遍及全县11个乡镇。

泾县于2013年度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水墨汀溪风景区、查济景区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泾县至江南第一漂、汀溪乡、蔡村镇、赤滩古镇、宣城”的旅游线路入选2014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

蔡村镇月亮湾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示范村,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特色村4个,县级旅游特色村21个,全县有农业园区总数15家,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家,农业观光采摘园垂钓园12家,休闲农庄18个。

2存在的主要问题2.1产品系列化深度开发不够目前泾县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2.2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不够完善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内的道路、停车场、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于完善,导游解说、咨询和消息发布等服务系统不够健全,游客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不甚了解。

2.3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景区,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对外宣传促销,这就需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而当前泾县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所不足。

农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方案

农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方案

农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方案为加快推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提速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推进方案。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42万亩,粮食总产量375万吨。

人均粮食产量582公斤。

蔬菜总产量490万吨,人均749公斤。

牛羊肉总产量24.5万吨,人均占有量38公斤,远高于全省人均8公斤。

鲜奶总产146万吨,人均231公斤,是全省平均人均占有量的8倍。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全市农业总产值385亿元,其中种植业240.4亿元,占62.4%;畜牧业105.7亿元,占27.5%;林业9.8亿元,占2.5%,渔业13.4亿元,占3.5%,服务业15.8亿元,占4.1%。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服务业产值比例由2010年的63.9:26.8:2.8:2.6:3.9调整为62.4:27.5:2.5:3.5:4.1。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20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调整为的0.85:1。

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品种更新工程,葡萄、苹果、粮食、畜禽、水产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5%、90%、89%、75%、65%。

启动了“马铃薯脱du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马铃薯良种化率、脱du化率分别达到70%、50%。

引进酿酒葡萄优新品种16个,建立采穗圃6000亩。

测土配方施肥、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稻蟹生态养殖、保护性耕作等适用技术全面推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

四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效改善。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扬黄灌区节水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8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0万亩,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建好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好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开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3期建好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王 强1,于子川2(1.东阿县农业农村局,山东东阿 252201; 2.莘县农业农村局,山东莘县 252400)摘要:现代农业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供给能力逐渐增强,从蔬菜、水果、蛋禽、肉类等供给量逐步稳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正在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发展步伐,为了打造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农业发展理念,应逐渐把农业品牌树立起来,并加强质量安全保障工作。

基于此,围绕如何强化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展开探讨,以此推动农业快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0 引言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一种创意农业,是农业产业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使农业发展具有高文化度、高附加值以及效益综合化的特征,基于农业发展以农业生产要素、管理要素组合形成新的创新动力,并不断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条,从而为农业发展开辟全新的路径。

1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特征概述1.1 汇集现代生产元素现代农业是在新常态阶段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它的理念内涵更加充实、丰富,在农业经济创收之外,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等内容。

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是其中的代表性模式,汇集了众多现代化生产元素,除拖拉机等常见设备外,水利排灌机械、畜牧机械等新型机械应用、普及程度也在提高;政府调控、市场机制的参与激发了主体积极性,使得整个流通环节更加活跃,惠农、支农政策陆续出台,产业园内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等条件不断改善;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机械、互联网等生产要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的方式,进一步畅通了营销渠道和路径,整个产业链条运转良好。

在产业园建设时,应当广泛吸纳现代生产要素,协同、统筹好其间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

1.2 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产业结构层次多样,粮食、果品等产业蜂拥簇集,可以有效增强产业园区的风险抵御能力,在企业发展方面,并不是齐头并进、平均发力的,主导产业占据了绝对性的优势,在资金、营销等资源的配置上均是有所倾斜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

农业与畜牧-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精品

农业与畜牧-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精品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来源:人民网(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一九七九年起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使目前还很落后的农业尽快得到迅速发展,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保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我们只有加快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使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富裕起来,也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加强工农联盟,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

为此,中央特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全党对我国农业问题的认识为了加快农业发展,全党同志对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历史经验,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建国以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亿万农民和广大干部的艰苦奋斗,我国胜利地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粮食产量一九七八年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一点七倍,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以及社队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有些地区,农业的发展尤其显著。

全国兴修了大量的大中小水利工程,建设了一大批高产稳产田。

化学肥料、农业机械、排灌机械和农村用电,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增长。

但是,总的看来,我国农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速度不快,它同人民的需要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之间存在着极其尖锐的矛盾。

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八年,全国人口增长三亿,非农业人口增加四千万,耕地面积却由于基本建设用地等原因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因此,尽管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总产量都有了增长,一九七八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的粮食大体上还只相当于一九五七年,全国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全年的收入只有七十多元,有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五十元以下,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一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农业发展速度不加快,工业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就上不去,四个现代化就化不了。

2024年学习农业经济的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农业经济的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农业经济的心得体会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等方面,对于了解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对农业经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提供粮食、纤维和能源等生活必需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作用广泛,因此学习农业经济对于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业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核心部门,农村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农业经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掌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再次,农业经济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民是农业经济的主体,他们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质量。

学习农业经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民收入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掌握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和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群众的富裕提供支持和指导。

最后,农业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学习农业经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消耗情况,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为构建生态农业和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学习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农业经济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等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农业经济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和特殊性,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另外,学习农业经济还需要关注农业的实践和创新。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以选择性必修2某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为例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以选择性必修2某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为例
生态脆弱区(带)是指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反应敏 感、生态稳定性差、生态环境易于向不利于人类利用 的方向发展,并在现有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下,这种 负发展的趋势不易得到有效遏制的连续区域。由定 义可知,生态脆弱区(带)大多是一些交界地带,如城
貌、气候状况、地表土壤、植被类型等自然原因和外部 的人类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如过度垦殖、过度放 牧、乱砍滥伐、不合理灌溉、工农业污染等人为因素进 行分析。
课例精品
“区域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以选择性必修 2“某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为例
●王 伟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10003)
摘 要: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教学,构建区域认知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综合性的理解。教师可通过开发重组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整合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案例通过中国生态脆弱带的整体区域认知 中对各自不同表现的成因分析归纳其共有特点,从人地协调角度提出对策,树立科学认识地理现象及处理人地关系的理念。
通过区域的案例探究,积极引导学生归纳生态脆 弱区(带)普遍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以黄土高原 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地区为例加以 具体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区侧重落实人地关系协调性 原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侧重探究地区相关资源 利用;西南喀斯特地区侧重地区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 发展,各地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因地制宜提出可行性 措施,如法律措施、经济措施、宣传措施等,最后以青
物质基础,这种内在的组成决定了生态环境脆弱的特 的问题。
性,人类活动从外部加速了脆弱过程的发展。因此,
生态脆弱带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地理条件比较特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电子课本篇一: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1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学习建议】?采用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探究学习方式,将所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的常见的事例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结合所学过的本阶段政治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商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

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

这种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这就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2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第二讲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精品文档

第二讲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精品文档
23
行为科学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在农业推广工作 中,应针对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因人、因时、因地开展每一次的推广活动, 做到:
24
1.了解农民实际需要,确定符合实际的推 广目标。
2.分析农民诸多需要中最迫切的需要,引 发其优势动机。
3.帮助农民分析、认识推广目标,并将长 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树立信 心,引发其采用新技术的动机。
y):是研究自然、 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及其他各种系统、 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系统发展的一般 规律的学科。
52
系统理论的主要任务: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 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 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 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的目标。
36
反馈因素 指接受者对传播内容的反应。 传送者则在反馈的基础上调整传播内容和方
式。
37
社会知觉因素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有
关个人或团体特性的知觉。有三个方面 : A,对人的知觉:对别人的动机、感情、
意向、性格等的认识。 影响对人的认知的 因素有: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知识、当时的 情绪状态、环境气氛等。
等学科的科学成果,着眼于人的积极性的调 动和人际关系的协调,从不同层次水平研究 人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目的在于发挥人的 积极性和内在潜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领 导的有效性。
3
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认为人类的生产不仅受 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心理 因素的影响,在生产活动中,不能只注重物 质技术因素对生产的影响,而忽视社会、心 理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所以行为科学十分注 重人的因素,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43
推广人员应该: 利用风俗的积极影响,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地 传播技术,同时还要为改造旧俗、革除陋习, 创造科学文明的社会习惯,使风俗为科学技术 的普及和传播服务。

(精品)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精品)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件: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和黄田镇),尤以精锡、“汉白玉”大理石享誉国内
外。

(六)农副产品多样
展 平桂管理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
优 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给农、林、牧、渔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盛产公会晒烟、芳林马蹄、栗木莲藕、鹅塘油粘米、
势 青梅、大平腐竹、旺牌食用油等优质农产品,品质纯正,美名远扬,
33
第一节 区域优势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与模式
三、区域联系分析
34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五)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第一节 区域优势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1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类型 二、区域优势的确定
2
一、区域优势
(一) 区域优势概念 (二)区域优势特点 (三)区域优势类型
3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区域优势
• (一)、区域优势概念
• 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 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 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 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 保持在较高水平。
• 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 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8
二、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二)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方法
9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讲授。

2.互动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3.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五、教学过程: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20分钟)教师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指出区域农业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并且阐述区域农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0分钟)教师分析当前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并讨论存在的原因。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30分钟)教师介绍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地域条件、气候环境、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30分钟)教师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加强科技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的措施,并举例说明。

六、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七、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和加深对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强调要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整体的认识。

第一讲现代农业

第一讲现代农业
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1 现代农业定义及类型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2、内涵: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 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1 现代农业定义及类型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2、内涵:
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 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 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有高效率的把分散的农民组织 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2现代农业主要特征及与传统农业的差异
一、现代农业主要特征
禹西生态与观光农业园
山东济宁曲阜九仙山观光农业示范园
山东冠县梨花节
山东寿光荷花节
§1 现代农业定义及类型
二、现代农业主要类型
现代农业
主要类型
工厂化农业
§1 现代农业定义及类型
二、现代农业主要类型
4、工厂化农业 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
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 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农业主要为市场而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商 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 品现代流通体系。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农业现 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 100%
§2现代农业主要特征及与传统农业的差异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14•【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要求,加快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制定如下政策措施.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对前20名产粮大县予以奖补,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和第一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支持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二)扩大特优种养基地.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为牵引,鼓励支持建设杂粮、蔬菜、干鲜果、药茶、中药材、薯类、畜禽、林草、油料、渔业等特优种养基地,各级要对基地建设予以倾斜支持和适当补助.省级安排5亿元重点支持畜牧、设施农业、药茶、中药材、渔业等基地建设.(三)提升设施农业水平.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周年生产的特点,解决冷凉地区半年不能种、不能养和南方品种种不活、低产低效的问题,支持设施农业(含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渔业等)规模化发展,支持设施农业技术升级、数字化建设和绿色生产.引入市场主体,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鼓励市县加大设施农业投资力度,改造老旧闲置日光温室.省级安排1.8亿元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四)加大规模养殖奖补.落实生猪大县奖补政策,对前5名生猪大县予以奖补,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生猪产业发展.统筹利用土地出让金、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支持建设一批规模养殖场,对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年出栏肉鸡5万只以上、年饲养蛋鸡1万只以上、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年出栏肉牛200头以上、年存栏奶牛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参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给予贴息.(五)扩大林下经济规模.充分发挥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鼓励各地发展林下经济,作为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和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支持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内容为重点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六)打好种业翻身仗.支持以小麦、玉米、杂粮、蔬菜、生猪、家禽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对育种基础性研究、南繁育种基地等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建成北方种业研发和供应基地.支持科研院校、种子企业创新种质资源,加大设施农业专用和宜机化品种的选育力度.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主体,支持神农科技集团组建山西种业集团.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做强做大种薯企业,提高脱毒种薯覆盖率.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七)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三类经营主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继续执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落实龙头企业技改政策,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改造升级.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八)提升产业帮扶主体能力.对原有452个扶贫龙头企业、448个扶贫农民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开展省市县三级产业帮扶龙头带动主体认定和监测,持续加大对产业带动主体支持力度.强化“十三五”以来4.5万个产业扶贫项目资产的后续运营和管理,建立动态监管台账,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九)鼓励企业“走出去”创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申报,开展功能农产品和“圳品”评价,支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创建,建立“晋字号”特优农业品牌目录库,开展线上线下品牌宣传.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入驻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十)激励返乡人员创业创新.鼓励和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办或领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等,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返乡留乡人员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和指导.对返乡留乡农民工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和特色种养的,优先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三、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十一)加快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成势成型.持续推动谷城院一体化发展.建设有机旱作农业、黄土高原特色作物协同创新、功能农业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心).支持神农科技集团运营山西农谷.省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谷建设、科技创新和谷城院融合发展.(十二)深化科技推广服务.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省级统筹安排1亿元,支持高素质农民免费培训.推动“农业六新”引领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支持研发、引进、推广丘陵山区小型农机、新能源农机及农业智能机器人等特色农业专用机械.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推进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改革.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提升科技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能力.开展入企服务,组建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联市包县推动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十三)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支持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农事关键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加大水果、蔬菜冻害预防力度,及时发布晚霜冻害预警.深入开展节粮减损活动.支持各地开展抗旱设施养护、抗旱提水送水设备购置,加强县级抗旱服务队伍建设.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机制,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十四)多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园区农业发展,继续加大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等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人家”和康养基地,对成效明显的给予适当奖补.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全省统筹安排4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原则上亩均投入不低于1500元.同步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鼓励地方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入.继续支持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六)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按照“建一处、成一处”的原则,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大中型灌区工程完好率低、设施不配套等短板,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统筹做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建设.(十七)有效遏制耕地撂荒.鼓励撂荒地盐碱地开发治理,探索经营权流转、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研究制定引入市场主体开发治理具体办法.推动撂荒地宜机化改造.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耕撂荒地,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对确不适宜耕种的,按政策规定可用于设施农业用地.鼓励市县对流转撂荒地种粮给予补助.对长期无力耕种或因举家外迁造成撂荒的农户,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和合理经济补偿基础上鼓励自愿退出承包权.(十八)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新建、提档升级一批农产品田头市场,引导田头市场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销、“农社对接”等营销模式,解决好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贯彻落实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效率,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国家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支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十九)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调整预算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第一产业,设立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强化“项目为王”导向,做好重点项目资金配置.各级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21年用于农业产业投入不低于50%.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执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重点支持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二十)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各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占比在上年基础上至少提高6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占比至少达到30%,其中用于第一产业不低于31亿元.制定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办法.(二十一)加大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将专项债券额度优先用于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冷链物流等方面,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业农村项目优先入库推荐,各级财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业农村项目优先安排发行.鼓励一般债券支持农业农村领域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二十二)实施乡村产业 PPP项目.推广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模式拓展到农林牧渔业,省级谋划实施25亿元设施农业PPP项目,示范引导市县扩大推广,不断挖掘 PPP投资潜力.六、加大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力度(二十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农业信贷担保、扶贫周转金、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方式,有序、高效引导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县域金融法人机构加大对乡村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落实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优先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落实普惠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举措,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基金.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在公开市场股票发行的支持力度.(二十四)深化政银担保合作机制.深化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用,强化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全面推行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稳步扩大银行、担保公司支农普惠业务规模,完善银担协同作业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信贷规模.(二十五)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力度,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完善省级特色农产品政策保险体系,扩大完全成本、收入保险和未转移就业收入保险试点范围,逐步实现灾害险险种全覆盖,做到愿保尽保;发挥“保险+期货”作用,逐步实现价格险险种全覆盖.(二十六)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鼓励社会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等产业.加快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和投资需求信息发布机制,健全以畅通社会资本进入退出渠道等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防范社会资本投资风险,有效保护投资主体合法权益.七、落实乡村产业用地用电用水政策(二十七)优先保障农业产业用地.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出台的设施农业、生猪养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顺应农业产业发展规律,为农村产业发展留出用地空间.县乡两级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落实.市县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要优先保障,确实无法解决的,可申请使用留省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市县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腾挪空间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农村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二十八)落实用地政策.设施农业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畜禽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有效保障.规模大的农业产业项目要进产业园区.直接服务种养殖业的项目原则上集中在行政村村庄建设边界内,必需的配套设施项目,可按照相关规定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建设用地.(二十九)落实用水用电政策.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水定产,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继续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农业企业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八、严格监测考核奖惩(三十)强化监测考核.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统计、林草等部门参与的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一产运行监测,实行“一旬一调度、一月一研判”.支持鼓励农村会计兼任统计员,建立完善以村起报的部门统计体系,加强农业数据库、政策库、项目库、专家人才库建设,切实提高统计质量.综合运用“四联考、四推动”方式(即县联考、省直部门联考、总投入与总产出联考、绝对量与相对量联考,现场推动、案例推动、通报推动、督导推动),对2021年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进行专项考核,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市县给予奖励,对推进不力的市县通报约谈.。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决策部署和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的通知等精神,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全链发展、生态优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调结构、转方式、创品牌,推进农村各项改革,集中力量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走出一条生产、加工、贮藏、冷链物流、销售等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围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努力实现高品质生产、高科技装备、高水平经营、高值化利用、高效益产出。

聚焦打造一批绿色田园先行片区,不断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基本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框架体系。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地产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特色农业占比达到85%以上。

绿色农产品比重显著提升。

扩大绿色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地产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70%o地产农产品品牌覆盖率显著提升,打造5个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科技装备处于国内领先。

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质量水平,设施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2%o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

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o生态循环发展深入推进。

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显著下降,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o 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率达到60%。

粮食产业。

巩固提升粮食产销平衡能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要求,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产量稳增不降,口粮绝对安全。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题组 2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 结合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回答 3~ 4 题。
3.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高寒气候,冬季断流
(2)中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①综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粮食生产 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 优势 区。 ③利用水能、矿产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 第二产业。 ④完善交通,开拓市场,提高第三产业水平。
(3)下游地区的发展策略 ①重点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的生态和服务 功能。 ②推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层次、高效益的增长。 ③实施国际化战略,充分带动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2.地理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 下列有关北方建筑物特点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平原地形 B.墙体严实厚重(保温御寒)——冬季寒冷漫长 C.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降水量大 D.房屋进深和高度大(利于通风、纳凉)——夏季湿热
1.C 2.B [南方和北方民居建筑风格的差异深刻反映了南方 和北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上的差异,南方湿热、北方干冷。第 1 题,北方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比南方小。第 2 题,北方地区冬季 寒冷漫长,与南方相比墙体严实厚重,利于保温御寒。]
区域差比较 读我国传统民居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四合院 皖南民居 东北民居
问题 1 (区域认知)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 轻薄,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 大,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

我国现代农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农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4 中国农业政策环境
2014-2018年中国现代农业行业主要相关政策汇总
现代农业直接相兲癿政策 主要有:农业収展规划类、 政策补贴类、农村土地类、 农机设备类、新型农业主 体类、农业产业园类、乡 村旅游类、农村申商类等。
时间
2014年10月 2015年01月 2015年08月
2015年08月 2016年03月 2016年12月 2017年05月 2017年11月 2018年01月
1-4-4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癿,通过对互联网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植保 无人机癿应用,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 操作技术不管理癿系统,是当今丐界农业収展癿新潮流。
1-4-5 太空农业
太空农业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开収利用太空环境资源而开辟癿一个崭新癿农 业领域。兵中包括利用卫星戒高空气球携带搭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昆 虫等样品,在太空环境下直接种养生产农产品,用亍解决太空人员癿食物来 源,甚至迒销地面以补秲缺。
《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 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
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
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 动计划(2018-2020年)》
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作为九大重点领域之一被纳入其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2 城镇化不土地流转加快
2007-2017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单位:%)
70%
60%
52.57% 54.77%
57.35%
50% 40%
45.68% 47.50%
44.94%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