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生成型课程资源的来源初探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课程缘起 幼儿园课程来源

幼儿园课程缘起 幼儿园课程来源

一、幼儿园课程的起源幼儿园课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

1837年,著名教育家弗罗贝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弗罗贝尔提出了“游戏是幼儿的教科书”这一著名观点,提倡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幼儿教育的奠基者。

二、幼儿园课程的发展随着对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幼儿园课程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现代幼儿园课程已经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教育内容,而是包括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培养。

在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也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幼儿园课程的学习,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也能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游戏性强:幼儿园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积极性,课程设置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2. 多样性:幼儿园课程内容多样,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个性化:幼儿园课程注重个性化发展,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

4. 整体性:幼儿园课程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交、身体等多方面的培养。

五、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

未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全面素质教育。

2. 融合性教育:加强幼儿园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幼儿的跨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个性化教育: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注重个性化的发展。

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践研究

浅谈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1年11期55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引 言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设置生成性课程,教师需要明确生成性课程的设置意义,充分发挥生成性课程的优势,并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使生成性课程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幼儿在生成性课程中不断锻炼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进而充分挖掘幼儿的创新潜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生成性课程的内涵(一)生成性课程的必要性幼儿园设置生成性课程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第二,生成性课程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索求知能力,让幼儿在探索求知过程中有效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创新发展。

第三,生成性课程设置能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的内容,使幼儿在学习中增强与知识的互动性,使幼儿获得最佳的学习感受。

第四,生成性课程可以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使幼儿园利用生成性课程营造创新型教学环境,有助于幼儿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锻炼幼儿表达思想的能力,并且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二)生成性课程的特点生成性课程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理论背景和结构框架的特点。

生成性课程是依靠教育理论设置的,能有效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

第二,具有教学目标灵活的特点。

幼儿的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会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变化,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生成性课程教学目标,以便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第三,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幼儿园在设置生成性课程时,可以将多项内容融入课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1]。

二、幼儿园生成性课程存在的问题(一)教师队伍阶梯明显,能力有待提高幼儿园开设生成性课程,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力,在设置课程中,一方面,使课程包含丰富的知识,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在互动中发现幼儿的创新潜能,以便投入更多的精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来源.doc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来源.doc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来源.幼儿园生成性课程资源来源初探发表于:XXXX年4月21日作者:冉立资料来源:《幼教博览》XXXX第四代课程是指教师和儿童在互动过程中开发的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课程,旨在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它的目标和过程是在活动中不断形成的。

在幼儿园,教师经常实施预先形成的课程,并且他们的方案设计一般是明确和严格的,这可以有目的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并且易于实施。

生成的课程更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培养儿童的能力和情感,促进儿童主动学习。

生成的课程对教师控制课程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课程资源的来源很多,需要教师去理解和把握。

美国教育家贝蒂·琼斯和约翰·尼莫教授在他们的《《生成课程》》一书中阐述了生成性课程的九个来源,即: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儿童的兴趣、教师的兴趣、课程中的材料、物质环境中的事物、社会环境中的人、突发事件、共同生活和相关价值观。

本文在借鉴该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点,将生成性课程的来源分为六个主要角度:儿童、教师、环境、材料、突发事件和原有课程的拓展,并对生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角度拓展生成课程的实施思路,丰富更多可行的实施来源。

儿童兴趣在传统的预习课程中,儿童更被动地等待老师安排的内容,扮演“接受者”的角色,从而产生一种达到目标的热情。

生成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密切相关。

孩子们对许多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

很多时候,孩子们喜欢谈论成年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个孩子对他班上养的一只乌龟很感兴趣,所以当他有空的时候,他去乌龟罐子看乌龟。

有一次,在完成了与天气主题相关的活动后,老师走到观察乌龟的宝宝身边,说许多小动物在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变化,并鼓励宝宝想办法探索乌龟是否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许多小孩对此表示了兴趣,并开始想办法探索天气变化和海龟特征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教师可以观察儿童的兴趣点,将以前活动的主题与儿童对海龟的兴趣结合起来,生成一个新的科学探究课程,使儿童不仅能从表面上观察,还能进一步探索海龟的习性。

主题活动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从哪里来——一份特殊礼物引发的惊喜

主题活动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从哪里来——一份特殊礼物引发的惊喜

主题活动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从哪里来——一份特殊礼物引发的惊喜每一个教育者都希望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习环境,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而生成性课程资源正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利器。

可以说,生成性课程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一份特殊礼物的角度,探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来源以及它所带来的惊喜。

一、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来源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指那些由教师或学生创造、改编和设计的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材料、任务和活动。

那么,这些资源究竟来自哪里呢?1. 教师的创造与改编教师是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创造者和改编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各种形式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创作故事或写作文的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2. 学生的创新和分享学生是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

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为课程内容增添了新的元素和视角。

比如,学生可以在化学实验课上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进行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实验方法和发现。

3. 外部资源的导入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外部资源也可以为生成性课程提供支持和灵感。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优秀的电子教学资源、网络学习平台或者专业机构的案例,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些外部资源可以是图书馆中的书籍、教育网站上的视频资料,或者是一些网络论坛上的案例分享。

二、生成性课程资源带来的惊喜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为教学带来一系列的惊喜。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创造和使用,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生成性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实践和创造。

初探幼儿园微课程

初探幼儿园微课程

初探“微课程”微课程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词。

微课程是生成式的课程,体现幼儿整合式的学习,同时微课程小而灵活,更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

一、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就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而形成的新型课程。

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

微课程的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能启发幼儿思考问题。

二、微课程的发展微课程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因为时间短,所以内容都非常有针对性、运用的手段和表现的方式都十分灵活,能够高效率的提高幼儿小朋友对课程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三、幼儿园微课程包括的内容首先把幼儿园微课程按共享程度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幼儿园学习资源或竞赛的微课程,简称共享微课程;另一类是用于自己本园或者本班幼儿学习的微课程,简称为园本微课程。

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微课程开发对象是幼儿,是给幼儿学习某个知识或技能点用的,不是用于培训教师或家长如何教这部分内容用的。

一般没有特别说明的微课程开发对象都是指学生。

第一类微课程因考虑其完整性、共享性、非实时性等,因而要求微课程内容必须完整,不仅要有其核心内容,同时还要进行相关资源、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说明,所以这类微课程至少包括以下四项内容:①教学视频或教学动画。

就是教师实施具体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教学的视频或动画内容,对幼儿园微课程来说,一般都会伴有声音。

这部分内容是幼儿直接用来进行学习的内容;②教学活动设计。

与微课程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文稿。

这部分内容是给竞赛评委、同事或者幼儿家长看的,是审视和选择微课程的关键内容,幼儿并不会或者看不懂这部分内容的;③素材资源。

教学视频或教学动画中用到的原始素材资源。

这部分是方便评委和同行,看微课开发的原创性及资源引用情况,涉及版权意识问题;④练习测试。

例谈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发掘与实施

例谈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发掘与实施

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发掘与实施引言幼儿园生成课程是指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情况,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开发适合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教育环境的课程内容。

生成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发掘与实施的方法和要点。

一、发掘生成课程的方法1. 调查幼儿兴趣和需求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开展问卷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了解幼儿对不同主题和活动的喜好和参与度。

这种发掘方法更加关注幼儿的主观意愿和参与程度,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 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和表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发现幼儿的潜在兴趣和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游戏、艺术创作、探究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从中发现幼儿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为生成课程提供参考。

3. 借鉴优秀课程和教材借鉴已有的优秀课程和教材,从中提取适合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内容。

教师可以阅读相关文献、参加专题研讨会、学习其他园所的经验等方式,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有针对性地生成适合自己幼儿园的课程。

二、生成课程的要点1. 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生成课程需要以幼儿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生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的认知和兴趣相吻合,才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2. 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和连贯性生成课程要全面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和课程框架,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和连贯性。

课程安排应有序衔接,避免孤立的知识片段,使幼儿能够在学习中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结构。

3. 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创造力生成课程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课程内容应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创造,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教师的角色和引导策略生成课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挖掘与应用 幼儿园教育资源

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挖掘与应用 幼儿园教育资源

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挖掘与应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幼儿园教育的日益重视,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优质的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就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展开相关讨论。

一、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的来源1. 专业教师团队幼儿园的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

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通过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教育知识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2. 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是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

各类教育设施和环境,如图书室、游戏区、美术室等,都可以成为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地。

3. 教育科研资源从教育科研中获得的优质课程资源也是幼儿园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来自教育科研的创新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优质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整合1. 教师团队的专业发挥幼儿园的教师团队应该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挖掘和整合各类课程资源。

通过教研活动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 教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设施是幼儿教学的重要资源,要合理规划和利用这些资源。

在游戏区可以设置各种角色扮演的教具,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3.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幼儿园可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并及时应用到课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三、优质课程资源的应用1. 个性化教学在使用优质课程资源时,要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开展个性化教学,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2. 融合教学将各种课程资源融入到教学中,打破学科的界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所有能力。

3. 情境教学利用各种环境和教具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加具体、形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幼儿园优质课程资源挖掘与应用的意义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优质的课程资源能够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幼儿园生成性主题课程的来源

浅谈幼儿园生成性主题课程的来源

浅谈幼儿园生成性主题课程的来源作者:詹丽艳来源:《家长·下》2019年第08期摘要:本文结合我园主题课程的案例就幼儿园生成性主题课程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生成性主题课程时有更清晰的目標和选择。

关键词:幼儿园;生成性主题课程;来源一、幼儿园生成性主题课程的开展现状(一)一线教师开始积极尝试生成性主题课程的开展和实践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线教师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主要是以预设的主题课程为主,容易忽略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探究欲望。

这几年,随着幼儿园课程的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摸索,不断地尝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生成性主题课程的开展。

(二)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开展呈现零散性和不够整合性幼儿园生成性主题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并且因为幼儿的个性认知和兴趣上的多样性,使生成性主题课程常常会呈现出零散性,和其他游戏活动相比,也会呈现一些割裂,不够具有整合性。

二、生成性主题课程的来源(一)应趣而生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它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个性的内驱力,但是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孩子会对不同的问题感兴趣。

这时候教师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和甄选很重要,判断的标准就是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幼儿的教育目标,衡量幼儿兴趣的价值。

课例1:我们园中班开展的一个主题《有趣的陀螺》就是源于班级一个孩子带来陀螺玩具引发班级其他孩子的兴趣和激烈讨论,由此跟随着孩子们的问题和想法我们不断丰富着陀螺的主题活动,生成了“陀螺的秘密、我最喜欢的陀螺、一起做陀螺、陀螺大比拼、陀螺变美了、陀螺小展馆”等活动。

教师在顺应着孩子兴趣同时,也在进行活动的价值分析,并为他们提供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主题环境,给予足够的支持。

(二)探究自然——关注身边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自然界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我们生活中有趣的自然规律和现象以及千姿百态的动植物,随时都在吸引着孩子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教师应该多为孩子们创造和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引发孩子们主动观察和探究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幼儿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摘要: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为了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资源意识和敏感性,解决教师在捕捉生成性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专业素养与能力不足的缺陷,幼儿园立足幼儿生活,以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为切入点,构建更为贴近幼儿真实生活,符合幼儿真实兴趣与需要的生活教育园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通过实践探索,分析出可以利用的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特征、分类,梳理出将生成性资源捕捉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具体操作步骤,总结提炼出了以生活为基点,以幼儿为载体,关注预设中的问题,亲近大自然,借助节日契机、融合社区资源六大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生成性资源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有效捕捉与转化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策略。

这些策略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内化生活教育理念,立足儿童生活去发现、捕捉与转化生成性资源为课程资源,从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

(一)以生活为基点,捕捉生成性资源对儿童而言,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生活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蕴含了涉及各领域发展的丰富的学习和发展契机,教师要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抓住园内的一日生活,关注幼儿生活,挖掘真实的生活环境中的资源来生成活动,发现更多的教育契机。

例如,在“清洁小床”活动中,幼儿发现床上有小黑点,于是教师巧妙引导幼儿进行劳动。

清洗需要什么工具?探索怎样使用工具?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等等,在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的任务意识,对做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于能力较弱的则鼓励他们不放弃,让幼儿养成自理的好习惯。

(二)以幼儿为载体,发现生成性资源一是注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活动的产生只有来源于儿童,生成于儿童,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活动中,并充满好奇地去主动探索。

儿童在自主状态下总有讨论不完的话题,只要多加关注与引导,就能挖掘出许多生动有趣的主题。

例如,主题活动“有趣的陷阱”便是基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生成的主题。

孩子原本在沙池堡里挖沟修渠,老师发现有的孩子执着于挖很深很深的坑,孩子们称之为“陷阱”,并期待有人掉进陷阱里。

幼儿园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教育生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摘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加强对幼儿思维的引导,培养幼儿的独立思维能力。

通识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智力尚未成熟的幼儿,教育者要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只有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水平为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发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生成性课程,然后为幼儿的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生成性课程;发展;实践探索1生成性课程基本概述基本定义:所谓生成性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设的,也不是教育过程中一成不变的僵化计划,不是孩子们无目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开放的、灵活的。

正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对活动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促进幼儿高效学习的发展过程。

这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过程。

生成性课程以其无限的可能性和丰富性,展现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顺应了文科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将成为21世纪课程发展的主流方向。

基本特点:一是体验。

体验既有个人体验,又有个性,它来自幼儿的精神世界。

正是在儿童的体验中,课程资源才能进入学科生成的领域,学习才能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学习才能成为愉快的体验。

如果课程的学习只是让孩子记住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智慧与思维的碰撞,抛弃了理论知识所承载的对生命意义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那么幼儿就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生成性课程本身将失去其价值。

其次是创新。

在生成性课程中,幼儿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生成性课程是一个激发和激发孩子创造潜能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重新认识和创造课程,从而为孩子的解放本性,塑造品质,提升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最后是生活。

生命是生成性课程的灵魂。

一方面,生成性课程注重儿童生命的独特性。

幼儿园园本资源背景下生成性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园本资源背景下生成性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园本资源背景下生成性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摘要:近年来,生成性主题课程作为一种动态的可以随时调节满足幼儿成长需要的教学方法,被更多人所关注。

如何利用园本资源,深入挖掘包括幼儿园本身资源、学生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自然环境资源、家庭资源、文化资源在内的所有园本资源成为了新的命题。

本文以厦门市翔安教育集团海丝幼儿园为例,分析了该幼儿园在其背景情况和本土资源优势,并探讨了其在园本自已背景下生成性主题课程的策略与实践,旨在为其他幼儿园的生成性主题课程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资源、生成性主题课程、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生成性主题课程是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要求教师针对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而设计、调整活动,而且强调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必须随时根据儿童的情况和反应调整课程,以切实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本课程所包含的经典主题已经形成了既定的框架,无形中限制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在这些框架中寻求突破,让课程变得更加有趣、有新意,这一问题逐渐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开始积极寻求并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生成性主题课程中,从而让课程更加丰富、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索。

这些环境资源包括幼儿园本身的资源、学生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周边的自然环境和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等等。

在使用环境资源开展课程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统筹规划,还要贴心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创造出各具特色、独具魅力的教育场景。

教学的要点是以儿童为中心,自由探索,动手实践,并促进儿童的社交互动和情感发展。

在这样的教育场景中,幼儿不仅仅是被从外部推着前进的、被动接受信息的,他们会在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图像、创意、问题、假设和猜测等等,形成适合他们自身认知和理解水平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儿童,启发思考,触发兴趣,同时要注意创造机会让儿童去体验、去自我探究和创造。

浅谈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

浅谈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

浅谈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什么是生成课程?它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这几年的尝试给了我们这样一种认识:生成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成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活动的展开以幼儿内在的需要做动力,课程常常表现为“计划不及变化快”,这与教师中心课程是有根本差别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生成课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支持、帮助、引导,这也是生成课程与儿童中心课程之本质差别。

因此,生成课程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讲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

那么生成课程的内容从哪里来?我想就我园生成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谈以下七方面的内容来源给大家一点启示。

一、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在生成课程中,我们一再强调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是因为在以前的课程中我们忽视甚至无视幼儿主体的存在。

但是,作为处于发展状态中的幼儿,他们还不具备正确选择自身行为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引导幼儿发展的依据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生成课程从根本上讲是在《纲要》中“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我们把“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作为生成课程的第一个内容来源。

但是,对源于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课程来说,不能把《纲要》中的内容“拿来”就用,而需要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兴趣、需要。

要实现这一转化,教师一方面要对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烂熟于心,另一方面要了解本班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与能力特征,从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差距与中间的桥梁,进而提供蕴涵着教育目标的活动材料与相关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萌发主动学习的愿望。

如此,就可以把孩子们的发展目标转化为他们的兴趣与需要,生成有价值的课程。

比如,《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及“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老师就根据自己对本班幼儿的了解,学期初布置教室时在天花板上悬挂了一些具有弹性特点的玩具。

浅谈如何构建幼儿园生成性班本课程

浅谈如何构建幼儿园生成性班本课程

汤 悦班本课程是立足于班级发掘和整合课程资源,是以班级为基点、以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为起点、以幼儿的发展为落脚点而构建的生态课程。

本文以作者所在幼儿园为例,具体阐述课程资源的挖掘、课程生发的轨迹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从生成者、创造者、建构者的角度,构建和实施生成性班本课程。

一、资源整合,寻找课程生发点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幼儿的兴趣是班本课程构建的重要支点。

所以,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努力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使之成为班本课程主题的生发点。

每学期初,我们都组织新教师培训,提升新教师班本课程意识和构建能力。

(一)听到,在倾听中发现兴趣点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之间会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师应做一个倾听者,了解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幼儿的交流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有的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的来自幼儿的想象。

这些信息零碎且量大,教师要善于将幼儿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分类,从中甄别出出现频次最高的信息,并通过适时介入和引导,进一步判断其中的价值。

例如,在建构区游戏中,大班幼儿运用自然物和碎布料搭起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帐篷,引起其他区域幼儿的围观和讨论。

教师发现幼儿对于帐篷的经验储备相对丰富,对帐篷引出的话题十分感兴趣。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邀请在建构区活动的幼儿分享、交流,其他幼儿也参与讨论。

于是,班本课程“帐篷节”在幼儿的讨论、交流甚至争执中产生了。

所以,教师要形成时刻倾听与记录的意识,思考“幼儿在交流什么?”“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个话题?”“幼儿的原有经验、储备量有多少?”“如果进一步挖掘,还有多少探索的空间?”等问题,并让这些问题成为班本课程的生发点。

(二)看到,在观察中寻找闪光点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幼儿每天的活动大部分在幼儿园开展。

那么,如何才能够找到适合本班幼儿探索的幼儿园资源呢?为此,沉浸式教研“幼儿园资源在班本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应运而生,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梳理了幼儿园中可利用的资源,并且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整理,使得这些信息更加系统化。

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从哪里来的参考方案

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从哪里来的参考方案

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从哪里来一、从社区资源中获取课程素材作为幼儿园教师,积累课程素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社区资源是获取课程素材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社区中的公园、图书馆、剧场等都是教师寻找新素材的良好场所。

公园内的游乐设施、多彩的植物和鸟类、人们健身活动等都可以被教师用来设题材,辅助课程设计。

此外,图书馆中丰富的图书、视频、玩具等也是不错的资源来源。

在剧场观看剧目不仅可以扩大幼儿们的视野,还可以展示多样化的社会生活。

教师在社区资源中获取素材,有助于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兴趣度,让幼儿爱上学习。

二、家长资源的应用家长也是教师获取课程素材的重要来源。

家长经常会为孩子带来各种不同的物品,比如季节性的水果、玩具、手工艺品等等,这些物品可以被当做语言、数学等科目的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幼儿家庭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利用家庭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多元化和开放性课程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此外,家庭中的父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也是寻找新素材的重要依靠。

教师可以鼓励家长进教室参与课堂,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三、阅读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课程资源,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阅读包括学科相关的教学教材、幼儿教育期刊、优秀的课程设计、幼儿文学作品等。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获得科学教学概念和教育理念,并加以运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学到提高幼儿语言、认知和动手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教育期刊和优秀的课程设计还可以提供教学实践的思路和方案,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改进自己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四、网络资源的利用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课程资源。

比如,各类素材分享网站、幼儿教育博客、在线学习平台等,都可以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和素材。

网络资源有很多注意事项,教师需要翻译这些资源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尤其考虑到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不宜接触过于特殊和危险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资源,为幼儿提供新的学习视角和体验。

浅谈幼儿园游戏生成教学活动的内容来源与实施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生成教学活动的内容来源与实施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生成教学活动的内容来源与实施策略幼儿园游戏生成教学活动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师幼互动,共同构建教学内容。

它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幼儿学习中的动态生成点,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方案,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及其实施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一)幼儿教育目标与任务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容首先来源于教育目标与任务。

教育者应深入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幼儿发展的总体方向,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例如,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方面,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开展实验探索等活动,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阅读了《小豆芽生长记》这一绘本后,幼儿对豆子发芽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疑问。

兴趣、疑问就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动机。

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以及他们对生命的探索欲,于是,老师带着幼儿开展了以“小豆芽生长记”的实践探索活动——幼儿通过亲自尝试,经过了泡水——沥水——筛选——育苗盆——精心护养,终于成功发出豆芽,而且还长出了长长的豆苗。

在老师的支持下,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比较、分析,感受豆豆从种子到发芽的变化,丰富了幼儿生活经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二)幼儿当前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生成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据此设计活动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表达,同时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

例如,在幼儿园午点时间,小三班阳阳小朋友用力撕扯着橘子的梗,费了半天的力气也没扒开,试图又用手指去抠,但发现还是剥不开,于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一脸腼腆地看着橘子,呆呆地坐着。

而另一边汤圆小朋友也求助道:“老师,我不会剥,帮帮我。

幼儿园生成型课程资源的来源初探复习课程

幼儿园生成型课程资源的来源初探复习课程

幼儿园生成型课程资源的来源初探幼儿园生成型课程资源的来源初探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1日作者:李然来源:《幼教博览》2016年第4期生成课程是指师幼在互动过程中,针对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发展出的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课程,其目标和过程是在活动中不断形成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实施较多的是预成课程,其方案设计一般比较清晰、严密,能有目的地促进幼儿发展,且易于实施;而生成课程更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培养幼儿的能力、情感,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生成课程对教师的课程把控能力有一定要求,其课程资源来源很多,需要教师予以了解和把握。

美国教育家贝蒂·琼斯与约翰·尼莫教授在《生成课程》一书中阐述了生成课程的九个来源,分别是:儿童发展的阶段任务、儿童的兴趣、教师的兴趣、课程中的资料、物质环境中的事物、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意料之外的事件、共同的生活以及相关的价值观。

本文在借鉴此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点,将生成课程的来源分为幼儿、教师、环境、材料、意料之外的事件和原有课程的拓展这六大角度,对生成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案例式分析。

教师可根据这些角度扩展生成课程的实施思路,丰富更多可行的实施来源。

从幼儿出发的生成课程1.幼儿的兴趣在传统的预成课程中,幼儿更多的是被动等待教师安排好的内容,扮演的是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因而很难产生出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热情。

而生成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

幼儿对众多事物都有较强的兴趣,许多时候,成人眼中的一些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事情,幼儿探究却是津津乐道。

某幼儿对班内所养的一只乌龟感兴趣,得空便到龟缸前观察乌龟。

一次,在结束了与天气话题相关的活动后,教师走到了那名观察乌龟的幼儿旁边,说很多小动物在不同天气时发生的不同变化,并鼓励幼儿可以一起想办法探究乌龟是不是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产生一些变化。

许多幼儿对此表示了兴趣,开始想办法如何探究出天气变化与乌龟特征的关系。

可以看出,教师能够观察到幼儿的兴趣点,将之前活动的主题与幼儿对乌龟的兴趣相结合,生成出新的科学探究课程,使幼儿不限于表面观察,对乌龟的习性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探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成性课程资源探析

【学前教海】幼儿园科学教育为我国教育进步的体现,对于我国幼儿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科学教育重在要求对幼儿的实践指导,帮助幼儿形成探索和求知的精神。

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开发其对社会认知,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因素,将各种资源融合一体展开幼儿教育,利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教育的实际作用。

一、努力挖掘幼儿本身所蕴藏的课程资源1、应趣而生———妙用幼儿的兴趣资源幼儿天生不具备科学能力,但其在生活学习中保持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幼儿教师可以发现,幼儿对于周围的事物保持很高的探索兴趣,不断地向周围提出疑问,虽然这些简单的问题在成人眼里不足为奇,但却深含着幼儿的基本特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不熟悉的事物有足够的好奇心。

在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须设立幼儿感兴趣的科目,让幼儿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

例如,在自然社会课上,教师应多结合实物进行教授,帮助幼儿在看到实物产生联想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

可以给出幼儿一株成长中的大蒜,让幼儿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教师作为旁观者来进行解释其中的问题,并且鼓励幼儿们之间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幼儿们讨论话题的方向。

在其中,不同的幼儿由于其自身特点存在着思维上的差异。

此外,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增设其动手实践内容,让幼儿切实的加入到课程中。

同样,在讲解大蒜的生长特点过程中,让幼儿自己观察大蒜在不同环境下的成长,并记录相关数据。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自己根据结果所处其特点,这样的教育方式充分考虑了对幼儿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探索的精神。

2、创设问题情境———巧用幼儿的经验资源第一,以幼儿疑问进行教课。

帮助幼儿解决疑问能够在幼儿心灵上给予赞同,让幼儿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所以,在教课过程中应鼓励幼儿进行提问,并详细记录幼儿们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如,在进行“蚕的生长过程”科学课程中中,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幼儿每人养一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生成型课程资源的来源初探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1日作者:李然来源:《幼教博览》2016年第4期生成课程是指师幼在互动过程中,针对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发展出的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课程,其目标和过程是在活动中不断形成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实施较多的是预成课程,其方案设计一般比较清晰、严密,能有目的地促进幼儿发展,且易于实施;而生成课程更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培养幼儿的能力、情感,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生成课程对教师的课程把控能力有一定要求,其课程资源来源很多,需要教师予以了解和把握。

美国教育家贝蒂·琼斯与约翰·尼莫教授在《生成课程》一书中阐述了生成课程的九个来源,分别是:儿童发展的阶段任务、儿童的兴趣、教师的兴趣、课程中的资料、物质环境中的事物、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意料之外的事件、共同的生活以及相关的价值观。

本文在借鉴此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点,将生成课程的来源分为幼儿、教师、环境、材料、意料之外的事件和原有课程的拓展这六大角度,对生成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案例式分析。

教师可根据这些角度扩展生成课程的实施思路,丰富更多可行的实施来源。

从幼儿出发的生成课程1.幼儿的兴趣在传统的预成课程中,幼儿更多的是被动等待教师安排好的内容,扮演的是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因而很难产生出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热情。

而生成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

幼儿对众多事物都有较强的兴趣,许多时候,成人眼中的一些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事情,幼儿探究却是津津乐道。

某幼儿对班内所养的一只乌龟感兴趣,得空便到龟缸前观察乌龟。

一次,在结束了与天气话题相关的活动后,教师走到了那名观察乌龟的幼儿旁边,说很多小动物在不同天气时发生的不同变化,并鼓励幼儿可以一起想办法探究乌龟是不是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产生一些变化。

许多幼儿对此表示了兴趣,开始想办法如何探究出天气变化与乌龟特征的关系。

可以看出,教师能够观察到幼儿的兴趣点,将之前活动的主题与幼儿对乌龟的兴趣相结合,生成出新的科学探究课程,使幼儿不限于表面观察,对乌龟的习性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究。

此外,教师还需更多地听取幼儿的想法,明确幼儿对乌龟的哪些事情感兴趣,以便于丰富课程主题,多方位探究,生成更多有价值的课程。

2.幼儿的疑问幼儿对这个世界的经验尚少,许多事物在他们眼中都是新奇的,因此他们时常会提出各类疑问,而这些疑问往往就成为宝贵的教育契机。

一次活动区活动时,两名幼儿在争论青蛙是怎么长大的。

一名幼儿说小青蛙是一点一点长大的,另一名说是蝌蚪变的,于是他们找教师来裁决。

教师又召集了几名幼儿一起讨论,大家纷纷说青蛙是蝌蚪变成的。

当教师继续问蝌蚪是怎么一点点变成青蛙时,大家几乎都不清楚。

于是教师第二天带来几只小蝌蚪,与大家一起讨论出观察的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之后,大家终于了解了蝌蚪逐渐变化的过程,并且由此生成了美术活动。

幼儿们分工画出蝌蚪变化的阶段,把作品布置在班级墙面上。

在此案例中,看到幼儿对青蛙长大的问题争论不休,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继续深入挖掘此问题,引发幼儿更多的疑问,再针对幼儿迷惑的问题生成相应课程。

所以,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也可不断生成出有价值的课程。

从教师出发的生成课程1.教师自身的兴趣生成课程不局限于幼儿的兴趣。

课程中的师幼平等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处在相同或相似的视角下,对共同感兴趣或有疑问的事物进行探究。

教师也可以主动提出自己的兴趣点,并与幼儿的兴趣协调一致。

某小班两位教师均有舞蹈特长,一次一位教师由于心情不错就随意做出几个舞蹈动作,这引起了另一位教师的兴致。

她边跳边对幼儿说:“老师给你们表演。

”于是两位教师配合默契地舞蹈。

跳着跳着,一些幼儿也随之做起简单的动作。

见此情景两位教师就组织幼儿一起跳舞,还教给他们一些简单又可爱的动作,于是舞蹈的课程便在欢声笑语中开展起来。

教师喜欢跳舞,便会在一日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渗透舞蹈、韵律方面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除舞蹈外,教师还可展现更多兴趣,在这些兴趣中找到与幼儿的契合点,从而生成出适宜的课程。

2.教师对幼儿发展阶段问题的判断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然而,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其特定年龄阶段具有特定的发展任务。

教师应在了解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判断出需在当前阶段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出有益于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

在一次小班剪正方形的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普遍不会使用剪刀,也没有使用剪刀的安全意识,于是将幼儿的这一问题作为课程的生长点,生成了一节正确使用剪刀的集体教学活动,并有目的地在区域中投放一些具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剪刀,鼓励幼儿剪出喜欢的形状,帮助幼儿获得剪裁简单形状的能力。

可以看出,教师此次的生成课程依据的是对幼儿现有能力和需要能力的有效判断,课程的素材来源于实际生活出现的问题。

从周围的人、物、环境生成的课程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较为直观,是从距离自己较近、较熟悉的环境开始的,比如居住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外出时的所见所闻、周围各种职业的人,这些均是课程素材,具有诸多教育意义。

某幼儿园有很多动植物,一次某班级路过圈养小鸡小鸭的场地时,教师随口问孩子们小鸡和小鸭的区别,大多数幼儿只能答出零星的特点和显著的区别。

当教师问小鸡小鸭有没有鼻子、有没有耳朵等问题时,大家几乎都无法答出。

于是教师围绕小鸡小鸭外貌、喜好等区别,带领幼儿每天近距离观察,最终生成了对比小鸡小鸭异同的课程。

所以,幼儿的生活环境对于生成课程来说往往是最直接的素材来源。

从玩具材料的变式中生成的课程相同的玩具材料由于玩法不同,也可以生成不一样的课程。

一次,某小班组织户外体育活动,要求幼儿练习把沙包扔进呼啦圈内。

由于之前已经不止一次玩过这个游戏,有些幼儿显得兴趣度不足,便拿起沙包自己玩起来。

其中一个幼儿把沙包顶在了头上,不一会儿,由于他身体大幅晃动,沙包便掉了下来。

这时教师走到他面前,让他尝试一下头顶沙包快步走,看沙包能不能保持在头上不掉。

他于是顶着沙包快走了几步,沙包还是掉下来了,但他把沙包捡了起来再次尝试。

逐渐地,这个游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幼儿,这时教师就组织幼儿开展顶沙包快步走的体育活动。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想通过扔沙包的游戏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由于幼儿此方面能力较弱,教师便在这几天集中组织了此游戏。

但后来教师发现因为游戏玩得过于频繁,大家对游戏显得兴致不高,这时候幼儿探索出了沙包的新玩法,教师便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课程内容的转化,并随之生成了锻炼幼儿身体平衡能力的新目标。

原有课程拓展出的生成课程一般情况下,课程在实施之前会有预先的设计,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原有课程设计若过于简单或复杂,或是不能引发幼儿兴趣,当教师发现更有价值的话题时,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拓展出新的更适宜幼儿当下需要的课程。

在一次大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原本是要教幼儿用丝巾打结,系成一朵小花,当作装饰。

此班幼儿动手能力比较强,不少人很快就学会了,大家笑闹着,场面变得很嘈杂。

教师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便拿着丝巾当道具跳起舞来,并在跳完后对大家说:“我的表演结束,谁还想当小明星到前面来表演?不过我要提出一个要求,大家需要把手中的丝巾用在表演中。

”听到可以当小明星,幼儿们都非常兴奋,争先恐后地想要表演。

于是,一些喜欢跳舞的孩子非常积极地拿着花表演了舞蹈。

还有的幼儿在唱歌,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拿着花摆出各种动作。

在学习系花的过程中,许多幼儿发现本次活动内容难度并不高,任务完成后注意力慢慢开始转移,以至场面过度活跃。

教师及时调整了活动难度,增加了新的活动内容,即舞台表演。

要求幼儿将之前制作的丝巾花作为表演道具,并且不限制表演形式,呼应了课程主题,开拓了幼儿思维。

当然,除舞蹈和唱歌外,教师也可再继续引导幼儿选择其他表演形式,如讲故事或故事表演。

从意料之外的事件生成的课程每天的生活都有所不同,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因此在一日生活中会出现众多值得发掘的课程素材,比如幼儿间的冲突、幼儿的卫生习惯、幼儿的饮食等情况。

或者遇到有幼儿生病时,可以集体探讨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如何关心生病的同伴等问题。

社会中突发的大事件也可以与幼儿的生活产生联系。

例如教师可以同幼儿讨论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一方面可培养幼儿助人、同情心等亲社会行为,另一方面也可将一些基础的灾难防护知识渗透给幼儿,提升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

面对生成课程时,教师应在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即使一些问题无法立即解决,也需先将问题记录下来。

一次美术活动制作蝴蝶剪纸,当教师展示出蝴蝶的图片时,一个小男孩脱口而出说这是蛾子。

事实上这确实是蝴蝶,但教师的做法仅仅是对他说我们这次要做蝴蝶,不要说跟蝴蝶没关系的话。

幼儿不懂蛾子与蝴蝶的区别,若教师及时关注了此问题,带领幼儿共同探究,幼儿对此印象定会很深刻。

反之,则使幼儿丧失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总之,课程生成的途径是很多的,教师与管理者需提高生成课程的意识,将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有机地结合,从而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儿科护理学名解考试版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生长: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是小儿裸体的重量。

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腹围: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人对某以部分或某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对某一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为注意力。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思维:是人应用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低体重: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消瘦: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矮身材:小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体重过重: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

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

遗尿症:正常小儿自2~3岁起已能控制膀胱排尿,如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