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秋晚的江上》教案(课堂练习)(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教案)教学内容《秋晚的江上》是一首描绘秋天江边夜景的诗歌,通过对江上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对其中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情感。
2.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秋晚的江上》。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诗歌分析工具,如修辞手法表、情感分析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引发学生对秋天美丽景象的思考和感受。
2. 诗歌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秋晚的江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诗歌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写读后感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所描绘景象的感受和体会。
5.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与诗歌相关的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板书设计1. 《秋晚的江上》2. 诗歌内容概括:描绘秋天江边夜景的美丽与宁静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拟人等4. 诗歌意境和情感:秋天的美丽与宁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作业设计1. 朗读《秋晚的江上》,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并举例说明。
3.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所描绘景象的感受和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秋晚的江上》的内容和意义,学习并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名为《秋晚的江上》。
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描写了秋天傍晚时分江面上的景象,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好,还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秋晚的江上》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江面上的景象。
2.能力目标:–能够听、说、读、写课文中的内容;–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入秋天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好奇和兴趣。
2.学习课文(20分钟)–先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氛围;–分段解读,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逐句解释,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听读练习(10分钟)–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掌握情况。
2.分组讨论(15分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句子,然后汇报。
3.语文实践(20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要求使用课文中的词语。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多个方面接触了《秋晚的江上》这篇文章,对秋天的景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但是也发现在分组活动中,有一些学生表现得比较不积极,未能充分参与讨论。
下节课可以采用更活跃的分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听说训练方面也需要加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秋晚的江上》教案(配套课件+练习)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秋晚的江上》教案(配套课件+练习) < 一 > 课题:《秋晚的江上》< 二 > 课时:1课时< 三 > 目标:1. 能正确的朗读、辨认本文的汉字;2. 理解本文的内容,把握本文的主题思想;3. 能基本掌握文中相关词语,并能简单拼写;4. 通过品读,能初步体会文中的艺体感悟。
< 四 >重点:< 六 >教学过程:Step1、教师准备1. 本文教材;2. 习字卡片及其他相关物品;Step2、预习1. 展示一段学过的文章:“秋晚风和日丽,江面波光粼粼,绿树成荫,水乐园点缀江面,一群群鸟儿乐殷勤,湖边篝火,白浪几波,是一幅幅美好的江南景致!”2. 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去描述本段和学过的文章的相似点,以及它们的区别点。
Step3、导入语言:把学过的文章作为开场白,让学生从中理解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关于江南景致的文章。
图片:播放与本文相关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充分接触,参与进来。
1.教师让学生熟读本文及其多次朗读,感受文章内容。
2.教师播放音频,把文章暖身练习,对照文本,指导学生在语音语调上做出正确的发音;3.让学生根据文章情节,用自己的文字把文章的内容进行重述,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1. 向学生介绍文章字词,指出文章中的高频词语;2. 小组单词拼写竞赛,根据文章内容对不认识的汉字发出拼音,尝试拼写出汉字成词。
任务:(1)口头抒发自己心中对秋晚的感受;(2)通过分享,让更多同学体会秋晚的魅力;(3)引导学生动态写一篇关于秋晚的文章,拓展自身的创作能力。
1. 对美文进行细读,认真审阅文章内容、字词,对字词熟悉大胆使用;2. 根据文章内容,补充文章空白处的内容或回答问题;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改写句子,体会其意义;4. 根据文意,改写文章;6. 能根据文章的主题,结合本身的感受,写一篇新的文章。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晚秋的江上》教案
晚秋的江上【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学会写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生字和朗读音频)【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能说说你能想到哪些景物呢?它们美在何处?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得景物。
3.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景物啊,真美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他们眼中的美景。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1.生齐读生字,师订正。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读音及笔画顺序。
巢苇罗眠霸占3.生再读生字并组词。
三、初读课文1.生自由朗读两首现代诗,师引导读的节奏。
(《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花牛歌》用活泼欢快的语调读。
)2.生简要概括出两首诗歌的画面。
(黄昏秋江图;花牛草地嬉戏图。
)四、《秋晚的江上》文本探究1.生圈出第一首诗中的形容词和动词。
2.师带领生解读文本。
(1)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鸟儿、斜阳、芦苇)(2)分析“驮”字的精妙。
①让学生先理解“驮”字意思,并将自己想象成鸟儿,体会倦了的鸟儿与驮之间的关系和画面。
②生自由回答,老师给予反馈。
③师出示答案:写了夕阳西下,困倦的鸟儿要回家了。
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形象写出了鸟儿困倦的程度。
同时也渲染了黄昏景色下的悲凉的美。
(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中的“妆”是什么意思?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两种颜色对比有何作用?①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②选组内代表回答问题,老师订正引导。
③师出示答案:“妆”是指斜阳的余晖点染来芦苇,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更加突出了江面景色的美丽。
(4)生齐读《秋晚的江上》五、《花牛歌》文本探究1. 师:这首诗从题目上我们就知道它是写(花牛)的,你们读一读,看一看写了花牛的哪些事情呢?2. 指名学生回答,师补充订正。
《秋晚的江上》教案
《秋晚的江上》教案《秋晚的江上》是一首现代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以下是一份《秋晚的江上》的教案,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现代诗歌的写作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了解作者刘大白和时代背景。
2.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3.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4.总结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总结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2.讲解法:教师对诗歌的背景、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问题和难点。
4.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写现代诗歌,培养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作者背景:介绍作者刘大白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初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4.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5.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师选取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写作方法。
6.讨论与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问题和难点,同时总结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7.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写现代诗歌,培养写作能力。
8.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读、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
2.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写作能力提升情况:通过比较学生的写作练习前后成果,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情况。
四年级语文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美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秋晚的江上》。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采用提问、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方法方面: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同时,运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课文中的不同描写手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课文内容分析: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3.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美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分析作者运用的描写手法,并讨论这些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秋晚的江上》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观以及与之相关的诗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如“暮、霭、芦、雁”等,并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学习本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作。
秋晚的江上-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秋晚的江上-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熟记并朗读《秋晚的江上》课文;2.能够理解并词汇正确使用文章中的生词;3.能够正确使用所学过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写出简单的描述性文章;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色;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想象和意境。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整理好教学资料;2.准备好朗读的语音节奏;3.布置课前作业。
导入新课1.老师朗读《秋晚的江上》课文,并模仿千古诗人苏轼的风格,将文章朗读得浑然天成,如水一般顺畅。
2.让学生体验这篇课文所表现的意境,引导其感受到江边的秋天,以及诗文中的音韵之美和文笔之妙。
3.分享课文的作者,“朱自清是一位爱好文学的语文教师,他的散文以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著称。
”鼓励学生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感。
学习主体1.给学生分发文本,研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词语和语调,帮助其理解文章内容。
2.词语解释。
介绍文章中的生词:徘徊、潺潺、纵情等,以及相关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3.学生阅读时,注意传达出透着凉意的江水、水波荡漾的画面,和苏轼的安逸诗趣。
4.模仿写作。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调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鼓励学生找灵感写一段描述自己身边自然景色的文字。
课堂讨论1.针对在写作时让学生遇到的困难和不足进行讨论;2.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成果,提供互相的建议;3.帮助学生成长自信。
课堂总结1.老师指导学生用简短的话来回顾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所传达的情感;2.老师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梳理课堂要点。
课后作业1.写出一段两百字的感恩状,感谢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色;2.熟记《秋晚的江上》课文,让文章的印象深植于心中。
小结《秋晚的江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经典散文,通过它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和读懂生动的语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好文章的情感和文笔,提高作文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晚的江上》教案
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
(板书:秋晚的江上)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新课教学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巢、苇”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诗文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出示诗歌指导读)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
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4.生谈自己的发现。
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充分感受诗句的意境。
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课堂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课堂教案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秋晚的江上》的内容和意境。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诗歌《秋晚的江上》的内容。
2.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欣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诗歌《秋晚的江上》的课文。
2.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宣传板、彩色纸、彩笔等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秋晚的江上》。
2.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景色,如秋天的天空、秋天的树叶、秋天的江河等。
3.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好奇心。
二、展示(10分钟)1.教师出示诗歌《秋晚的江上》的课文,让学生跟读。
2.教师解读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强调秋天的江上景色美丽、宁静的意境。
三、分组朗读(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朗读。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尽量准确地朗读诗歌的内容,并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四、合作创作(20分钟)1.教师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创作,可以改编成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者创作新增的诗句。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创作,并将创作的内容写在彩色纸上。
3.学生将创作的内容贴在宣传板上,并在课堂末尾进行展示。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学生按小组顺序进行展示自己的创作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新精神。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并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2.提醒学生明天要带上自己的作业来上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诗歌《秋晚的江上》,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创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是部编语文四年级上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江边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描绘江上的景色和鸟类的生活,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课文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课文有一定的接受度。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中有一些生僻的词语,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2.课文的理解:课文的描述较为细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音乐等手段,营造秋晚江边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配套插图。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秋晚江边的图片和音乐。
4.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晚江边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精品教案
4现代诗二首第1课时《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秋天写下了精彩的诗歌,你都知道哪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指生说,相机点评)(预设: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是呀,在不同诗人的笔下,秋天是不一样的,有忧愁的,有秋高气爽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现代的诗人刘大白笔下的秋天,去看看他的眼中秋晚的江上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指生说。
(我知道了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地点是江边。
)4、同学们,你们对刘大白了解多少呢?谁能将课前预习的资料分享给大家?(指生简介刘大白,师总结)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5、著名的诗人刘大白在一个美丽的秋天来到夕阳西下的江边,他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打动,写下了——《秋晚的江上》这首诗。
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一下字典。
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2、解决生字障碍,读通诗歌。
出示生字: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3、指生读诗歌,师纠错,点评。
4、分小组读诗歌,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构一致)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积累“归巢”“芦苇”“驮着”等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三课第一课时《秋晚的江上》教案含反思
第三课第一课时《秋晚的江上》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如何阅读和欣赏现代诗。
2. 通过阅读《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所表达的内涵。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阅读《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理解其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习诗歌的节奏、押韵、意象等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对于现代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欣赏方法。
2. 对于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的现代诗歌的辨析和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述诗人刘大白和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阅读《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请学生分别阅读这两首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其语言和情感的特色。
3. 诗歌分析:请学生分别分析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所表达的内涵。
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4. 诗歌表现手法学习:通过分析两首诗的节奏、押韵、意象等表现手法,学习如何欣赏现代诗歌的艺术价值。
5. 拓展阅读:请学生阅读其他一些现代诗歌,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再别康桥》等,进一步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6. 课堂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7. 作业布置:请学生自选一首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赏析,写下读后感或分析文章,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文《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
2. 其他现代诗歌作品。
3.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
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鼓励多元化的理解和解读。
2. 对于诗歌中的难点和疑点,教师应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确保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 在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的诗歌作品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四年级统编版《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
四年级统编版《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会写“巢、苇”等10个字,会写“归巢、芦苇”等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
体会诗歌中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的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创作热情,尝试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想象绘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傍晚江边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景色,有什么感受。
2.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的傍晚,夕阳西下,江面上波光粼粼,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芦苇在风中摇曳,这样的画面充满了诗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傍晚江上美景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板书课题: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归巢、芦苇、霸占、压扁、斜阳、一瞬”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
结合图片、实物理解。
做动作理解。
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
用词语造句理解。
开火车读词语,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概括诗歌内容的方法:诗歌描绘了秋天傍晚,鸟儿归巢,在江面上飞翔,夕阳西下,芦苇在晚风中摇曳的美丽画面。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优秀教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优秀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构一致)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优秀教案第【2】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模板第【1】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03.1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秋晚的江上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课后习题(附答案)
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第一课时一、比一比,组词语。
渡( ) 倦( ) 坐( )度( ) 卷( ) 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2. 《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做什么了?三、我会填。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2.花牛在草地里坐,。
【答案】一、渡河温度疲倦试卷坐下座位二、1.鸟、斜阳、江面、芦苇。
2.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1.还驮着斜阳回去 2.压扁了一穗剪秋萝第二课时一、看词语,写拼音。
芦苇()霸占()二、精挑细选。
1.装妆: ()扮假()2.峰锋:山()()利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 ) 2.鸟或蜂、蚁等的窝。
( ) 四、课文整体梳理。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等景物。
五、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六、想一想,说一说。
《花牛歌》中你还能想象出一幅花牛在草地上怎样的的画面呢?说一说吧。
参考答案:一、lú wěi bà zhàn二、1.妆装 2.峰锋三、一瞬巢四、1.归巢倒映江面2.草地白云太阳山峰五、1.秋天 2.傍晚 3.不是。
斜阳倒映在江面。
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六、略3 现代诗二首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芦苇霸占压扁冬眠wěi cháo bà mián biǎn二、选字填空。
【罗萝】()卜绿()()汉()罗【甩用】()法()头利()()开【青清】()草()醒()闲()菜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上《秋晚的江上》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想象力,激发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写诗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图片导入
1.师问:你欣赏过落日的景色吗?你见过鸟儿归巢吗?
课件出示图片,让大家感受。
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刘大白写的描写秋天落日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揭示课题:《秋晚的江上》
3.认识作者
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二、字词揭秘
1.我会写
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字。
出示巢字。
师:巢字上面的巛是三笔,作为偏旁时要写得稍短一些,下面的果字占整体字的主要部分。
这个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部首是巛,可以组词鸟巢,巢穴,我们选一个造造句吧。
这棵高高的树上有一个新建的鸟巢。
课件出示苇字。
师:苇字的偏旁艹中的一要写得长一些,是笔画中最长的一个。
苇是上下结构,可以组词芦苇,苇叶,造句:这条河的旁边长满了高高的苇叶。
三、课文精讲
1.学习诗歌的第一节
课件出示: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图片和文字结合解释,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2.学习诗歌的第二节
课件出示: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师解释: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
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
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同时让大家感受到“红颜”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译文
先让大家举手自己翻译,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然后师总结。
师小结: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
这时候,天色已晚。
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在江面上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4.品读诗句
(1)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让学生圈出“倦”和“驮”,感受这两个字的作用。
师小结:归鸟何以倦了?鸟倦也是人倦。
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引导学生理解“翻”和“掉”的作用。
师小结:“掉”与“翻”承接,和“驮”照应。
诗人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极富表现力,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
(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师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情趣和生机。
5.问题:这首诗通过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静谧、绚丽、和谐的景象?
生举手回答,老师点评
课件出示:归巢的鸟儿、西沉的斜阳、滔滔的江水、白花花的芦苇
师小结:诗人刘大白通过这些景物描绘了宁静优美的景色,渗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无比心悦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诗歌具有灵动的画面感。
将秋日夕阳西下的江边美景渲染得美丽无比。
夕阳下,归巢的鸟儿顽皮地驮着它,让平常的景色出现了灵动,充满了情趣,画面动静结合,色彩艳丽,充满遐想。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头白”在诗中怎么解释?
2.比一比,组词语。
苇()倦()驮()
伟()蜷()骆()
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斜阳美景
白色芦苇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
所以在授课时要让孩子多发言,从发言中去发现孩子是否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
还要让学生去大
声朗读,从读中去感悟讲解、分析,使孩子们对现代诗的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