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论阅读报告

合集下载

《人生十论》读后感精选五篇

《人生十论》读后感精选五篇

《人生十论》读后感精选五篇【第一篇】一、“生活”是人生的第一步骤人的生活如衣食住行,它的意义和价值是来维持和保养我们人的生命存在的。

我认为每个人都向往富裕的生活,在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需求后,还想不间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买车购房等,但是大鱼大肉和粗茶淡饭、高楼大厦和陋巷平房,双方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同的,都只限于生命的维持上,其实大可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只要快乐就好,以免徒增烦恼,如攀比他人造成心里不平衡,拼命劳作累心伤身,为了物质享受而贪污犯罪等。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专为吃饭,专为穿衣,专为住房子,专为行路的。

我们应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另有我们的人生行为,兼及事业,此始是人生之主体所在。

二、行为和事业是人生的第二步骤钱先生对行为和事业的解读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不是一职业,修身是个人的,也是平等的、自由的、独立的。

修身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齐家,只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好合,这样才是人生中有意义的生活。

这需要我们有意义的行为来达成,才能齐家。

修身齐家之外还有治国平天下,要治国一定要从修身齐家起。

修身齐家是我们的行为,治国平天下可算是我们的事业。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讲修身,修身是基础,只有先修身,后齐家、才有机会达到治国、平天下。

修身即道德修养,亦是做人,可是如何修身呢,我想还是个人慢慢感悟,渐渐修养吧。

我们为什么要修身?为什么要齐家?这就讲到了人生第三个步骤,即人生的归宿。

三、归宿是人生的第三步骤我们如果能圆满我的天性,完成我的天性,自会得到安乐两字做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

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尽可不问境遇,自得安乐。

中国人常言德性,德就是性,性就是德,古人谓之性命,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就要归宿在此德性上面,如能做到天人合一,即为圣人。

钱先生利用古人的观念为我们解读了人生三步骤,即一为“生活”(物质文明)、二为“行为和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为“归宿”(德性性命)。

钱先生说:“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读完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心生感慨。

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首先,钱穆先生对人生观的阐述令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物质的追求,更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追求内心的安宁和真正的幸福。

这使我深思,我在生活中是否过于追求功利和物质上的满足,是否忽视了内心世界的建设。

其次,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

钱穆先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尊重他人,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常常因为争斗和利益冲突而紧张,我们应该学习钱穆先生的观点,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书中关于追求真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考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穆先生认为人应该不断地追求真理,践行自己的理想,并力求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应该学会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是一本富有哲理和智慧的书籍。

通过阅读他的观点和思考,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有了新的启示。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追求真理,与人和谐相处,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读《人生十论》

读《人生十论》

读《人生十论》报告时间:2012年12月1日报告人:肖霄关于作者:钱穆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中小学。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钱穆居北平八年,先后授课于北京、清华、等名校,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

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齐鲁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

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

1949年4月,为避赤祸,迁居香港,不久在香港的亚洲文商学院出任院长。

1950年钱穆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使流亡学生得以弦歌不辍,而办学有成,亦获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赠予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56年,他与胡美琦在香港结婚。

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又获颁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

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

钱一生以教育为业,五代弟子,冠盖云集,余英时、严耕望等人皆出门下。

1967年10月,钱穆应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身份自港返台。

1969年,应张其昀之邀任中国文化学院(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

1968年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

1990年,发生素书楼事件,钱穆搬离素书楼。

同年8月30日于杭州南路寓所过逝关于本书:本书篇章分别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是先生讨论人生问题的随笔和讲演词。

全书共分三辑,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聚”;一为“中国人生哲学”。

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语句随和,娓娓道来,全然是中国学问切己体察、虚心涵泳的味道,所以本书不仅是为学者所作,更多的是为青年、为每一个对生活寄予期望的普通人所作。

读书体会:1. 对国学的补课曾经,我们的文明一度失落。

于是,我们犹如砌墙的砖头,后来而欲居上。

打倒“孔家店”的那一课是一个鲜明的旗帜:我们要与过去决绝。

爱默生人生十论读后感

爱默生人生十论读后感

爱默生人生十论读后感一、关于自信与独立。

爱默生特别强调个人的自信和独立,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

他就像是在对着那些总是畏畏缩缩、看着别人眼色行事的人喊:“抬起你的头,你自己就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很容易就被别人的看法牵着走。

比如说,现在流行某种穿搭风格,好多人就一股脑地跟着穿,也不管适不适合自己。

爱默生肯定会不屑地说:“你自己独特的审美呢?干嘛要跟着别人的潮流跑。

”我觉得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担心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傻。

读了他的书后,我就想,我得学着像他说的那样,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别人思想的复制品。

二、自然的启示。

他谈到自然对人的影响,这部分真的很美妙。

他把大自然描写得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装满了智慧和力量。

想想看,当我们走进一片森林,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鸟儿在唱歌,小溪在潺潺流淌。

爱默生告诉我们,这时候大自然就在和我们对话呢。

可我们平时总是匆匆忙忙,忽略了这些美好的暗示。

就像我,住在城市里,每天面对的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都快忘记了大自然的那种宁静和力量。

读了这部分,我就想多去外面走走,去听听大自然到底想告诉我什么秘密,说不定还能从一朵小花那里得到生活的灵感呢。

三、精神的成长。

爱默生在书中对精神成长的论述,有点像一个心灵导师在给我们指引方向。

他说精神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好比我们种一棵小树苗,得天天浇水施肥,还得给它除虫,精神成长也是这样,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反思。

我有时候就想走捷径,想要一下子变得很有智慧、很成熟。

读了他的话,我就知道自己太天真了。

而且他还提到要接受不同的思想,就像一个美食家要品尝各种不同的美食一样,我们也要让各种思想在自己的脑袋里碰撞,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精神更加丰富。

四、友谊与社交。

说到友谊,爱默生的观点很独特。

他认为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欣赏之上的。

现在很多所谓的“朋友”,可能就是一起吃喝玩乐的伙伴。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后感《人生十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吕洞宾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通过十篇文章,探讨了人生的种种境遇和哲学思考。

在阅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收获。

首先,书中的第一篇《性命之谜》探讨了人生的起源和生命的意义。

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是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第二篇《性情之理》则着重探讨了人的情感和性格。

作者认为,人的情感和性格是由天生的性情和后天的环境所决定的。

这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情感,而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第三篇《生死之谜》则深入探讨了生死的真相。

作者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人应该接受生死的存在,不要过分畏惧或者执着于生死。

这让我明白了生死是不可逃避的命运,而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为未来的死亡而焦虑。

第四篇《忧乐之理》则探讨了人生的忧乐之源。

作者认为,忧乐的源头在于人的内心,而非外在的物质条件。

这让我明白了忧乐是自己内心的体验,而要做的就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内心寻找快乐。

第五篇《得失之理》则探讨了人生中的得失。

作者认为,得失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这让我明白了人生中的得失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要做的就是要学会从得失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要为得失而沮丧或得意忘形。

第六篇《贫富之理》则探讨了贫富对人生的影响。

作者认为,贫富并非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而是一个人内心的态度和修养。

这让我明白了贫富并非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而要做的就是要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的财富。

第七篇《荣辱之理》则探讨了人生中的荣辱。

作者认为,荣辱是外在世界的评价,而并非一个人真正的价值。

这让我明白了荣辱并不是决定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而要做的就是要学会坦然面对外界的评价,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

第八篇《善恶之理》则探讨了人生中的善恶。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后感《人生十论》是一本富有启示和思考的好书。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也悟出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作者在书中提到,人生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创造新的事物。

生活中应该有追寻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活得充实和有意义。

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取决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追求和努力。

其次,这本书还强调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够走得更远。

作者在书中提到,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意识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此外,《人生十论》还告诉我们,人生的快乐不是源自物质享受,而是来自内心的满足。

作者强调了物质追求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这让我深思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是追求物质的财富还是追求内心的满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才是真正的快乐所在。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深入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者在书中指出,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往往是情感的交流和沟通的体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学会与别人相处,并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来维系人际关系。

此外,《人生十论》还让我深入思考了时间的价值。

作者在书中指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应该利用好每一分钟,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读完《人生十论》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触动。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也悟出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这本书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人生的快乐源于内心的满足,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爱默生人生十论读后感

爱默生人生十论读后感

爱默生人生十论读后感他谈自立,这可太戳我了。

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在互相比较,今天看这个人买了大房子,明天瞧那个人升了大官。

可爱默生告诉我们,要自立,就像一颗独立生长的树,不要总是依靠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活着。

我就想到自己有时候做事情,总是担心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傻,读了他的话才明白,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是最该被重视的。

就好比我喜欢画画,可之前因为有人说我画得不像专业的就想放弃,现在我就想,哼,我画我的,关你什么事,这是我的表达,我的自立之道。

还有他关于精神世界的论述。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在物质的世界里打转,追求着金钱、名誉、地位。

爱默生却提醒我们,精神世界才是真正丰富且永恒的宝藏。

我突然意识到,有时候我虽然买了好多新衣服,吃了好多美食,但内心还是感觉空荡荡的。

反而是当我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或者去看一次画展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满足感是无法言喻的。

这就像是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小天地,只属于自己的精神花园。

在谈友谊的时候,他又很深刻。

他说真正的友谊不是那种整天腻在一起吃喝玩乐的关系,而是灵魂上的共鸣。

这让我重新审视我身边的朋友。

有些朋友可能只是酒肉朋友,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嘻嘻哈哈,但是真遇到事儿了,就不见踪影。

而有那么一两个朋友,我们可能不常见面,但是每次聊天都能直击心灵,互相理解和鼓励。

这才是爱默生说的那种珍贵的友谊啊。

爱默生在书中也提到了命运。

他说命运虽然看似不可捉摸,但我们其实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态度去影响它。

这就像玩游戏,虽然有游戏规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技巧和智慧去闯关。

以前我总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比如找工作的时候总是碰壁。

但现在我觉得,也许是我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没有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我应该像爱默生说的那样,积极面对命运,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他讲的每一个观点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脑海里那些之前被锁住的小房间。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会忍不住点头,就像在跟他说:“对对对,你可太懂了!”有时候又会陷入沉思,觉得自己之前的生活好像有些浑浑噩噩,没有按照这些智慧的指引前行。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是中国现代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钱穆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本书主要是作者对人生道理的思考和总结,以十个论点为主线,深刻阐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观。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钱穆在书中提到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实现自己的人格”的观点。

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富有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实现自己的人格,追求内心的完善和提高。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完善,而不是追逐外在的名利和物质。

其次,钱穆还提到了“人生的真谛在于忍耐与忠诚”的观点。

他认为,人生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而真正的人生智慧在于忍耐和忠诚。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重要的是如何坚持忍耐和忠诚,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另外,钱穆还提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爱与善”的观点。

他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爱与善,而不在于权力和利益。

这一
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爱与善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只有通过爱
与善,才能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

总的来说,钱穆在《人生十论》中深刻地阐述了人生的真谛和
价值观,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完善,而真正
的人生智慧在于忍耐和忠诚,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爱与善。

这些
观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一定能够实现人生的真谛和价
值观,过上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

读钱穆《人生十论》

读钱穆《人生十论》

读钱穆《人生十论》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

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

我曾经为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那深刻的幽默而倾倒,心灵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而当我读到另一国学大师钱穆的《人生十论》时,我又体验了温故而知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思想之旅。

这本书所收入的篇章是钱穆先生讨论人生问题的随笔和讲演词,分别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

全书共分三辑,即“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

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结合现实生活,把自己的人生感悟以严谨的逻辑进行通俗的表达,而不是流云似的“小语”或“断想”。

与钱钟书式的揶揄与嘲讽不同,钱穆先生的风格是和风细雨、娓娓而谈。

该书第一辑《人生十论》包括“人生三路向”、“适与神”、“人生目的和自由”、“物与心”、“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如何完成一个我”、“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如何安放我们的心”、“如何获得我们的自由”、“道与命”。

让我们先看看作者在这“十论”中有哪些主要观点吧。

“人生三路向”,即人生追求的三种方向,向外追求物质与权力、向内追求灵魂的安宁、向现实追求当下的幸福。

如何将这三种人生观融合起来,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否则,一味追求物欲和享乐就形成“现社会的放纵与贪污”,形成一种“人欲横流的世纪末的可悲的现象”。

“适与神”的“适”意指人类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而对自然物质所施加的种种工业技术,与此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注重现实利益;而“神”就是宗教精神。

大的人生观以大的宇宙观为前提,宇宙与人生密不可分。

真、善、美、适、神,既是宇宙的五大范畴,又是人生向往的五大目标。

“人生目的和自由”这篇文章有一个闪光的论点,就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将之称为人文的人生,或文化的人生,以示别于自然的人生,即只以求生为唯一目的之人生。

”宗教、哲学、艺术、文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文化人生的目的以及对目的进行选择的自由。

思修人生十论读书报告docx

思修人生十论读书报告docx

思修人生十论读书报告docx第一篇:思修人生十论读书报告docx品读《人生十论》,领略古代人生《人生十论》这本书是由前国学大师--钱穆写作,汇编成书于1955年之夏。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一为人生十论,二为人生三步骤,三为中国人生哲学。

他在自序中写道,文中是十篇杂凑稿,有对幼年读书心情的记录,有对湖上闲思录的回忆,全书比较杂,有几篇专有关于人生问题的,因此取名为人生十论。

他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教训人,也不是精心结撰想写哲学,也不是心情悠闲地抒发自己的胸怀。

只是在不安定的生活环境下,一些一知半解的临时小杂凑而已。

在《人生三路向》中他提到:人生只是一个向往。

在精神层面向往的最高发展有宗教,在物质界向往的最高发展则是科学。

一个重在情感,一个重在理智。

西方人的人生的向往首先在于人对于人生的要求上,比如恋爱、财富、权利,人总是在逐步追求,在追求中向前,在追求中逐步充实,并体会着愉悦。

但这样的人生情态是不完美的,当他们取得了某种满足后,他们并不会得到满足,满足转瞬成为空虚,不断向前就是不断扑空,人生的意义到底在于什么?与之完全相反的是印度人,他们更重视对于自身内在层次的追求。

如果说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那么向内的人生就是洗刷的人生。

向内的人生是洒脱的人生,他们忘记了外在的事物,把外在遗弃、把外在摆脱,最后境界变成了一大脱空,这便是印度佛教的向往追求。

不过这样的人生同样存在问题,人始终还是要吃饭、睡觉、交往的,摆脱外在的一切,遗弃外面的一切事物,包括到你的心,也就不存在内了。

同以上两种人生态度不同的是中国的禅宗,不向外,也不向内,屹然而中立。

不过这种思想也是不可取的,消极无为。

但如若在这个态度上再加一种向往,便走上了儒家思想里的另一种境界。

那种境界不偏向也不中立,他们有向往,但他们只依照中间线路而前进,前进也是无限的,不过随时又可变为终点。

这种思想的一般通俗化便是一种现前享福的人生观。

福的人生观不是折损人的辽远的理想,不仅仅是眼前的内心调和、心物交融的情景,它同时不允许你沉溺在现实之享受。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钱穆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思想,他的著作《人生十论》更是他智慧的结晶。

这本书以其简洁明了、深刻睿智的语言,深刻剖析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

在阅读完《人生十论》后,我深受启发,感悟良多。

首先,钱穆在《人生十论》中提到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实践,而不在于理论”,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理论知识所束缚,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其次,钱穆在书中提到了“知识不是学问,而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一观点让我深有共鸣。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知识,却忽略了知识的本质。

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只有将知识融入生活中,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另外,钱穆在《人生十论》中还提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工作”,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工作,努力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成就。

此外,钱穆在书中还提到了“学习是为了修身,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学历和职位,却忽略了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为了修身养性,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修养,而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地位。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修身修心的途径,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

总之,钱穆的《人生十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后感《人生十论》是一本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所著的散文集,这本书以余华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种种命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阅读完《人生十论》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余华在书中提出了“生死”的命题。

他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死的关系。

在这个命题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以及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余华的文字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是无常的,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其次,余华在书中提出了“爱情”的命题。

他通过不同的故事和情感,探讨了爱情的复杂和纯粹。

在这个命题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美好,以及对爱情的理解和尊重。

余华的文字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情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和珍惜爱情的存在。

此外,余华在书中提出了“人生”的命题。

他通过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在这个命题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多姿多彩和无常,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和尊重。

余华的文字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要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人生的意义。

此外,余华在书中提出了“命运”的命题。

他通过不同的故事和情感,探讨了命运的无常和深刻。

在这个命题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神秘和无奈,以及对命运的理解和尊重。

余华的文字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命运是无法预料的,我们要用心去接受和面对命运的安排。

最后,余华在书中提出了“人性”的命题。

他通过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在这个命题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复杂,以及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余华的文字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是多面的,我们要用心去理解和包容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阅读《人生十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余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理解,对人生的种种命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我会继续用心去感悟和体验人生的意义,珍惜和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人生十论读后感
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读物,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总结,
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钱穆在书中提到了“人生在世,须要有一种信念”。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
意识到,人生中信念的重要性。

无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还是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都需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来支撑自己。

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人在逆境中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其次,钱穆强调了“生活要有理想和目标”。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触动。

在现代
社会,人们往往被琐碎的事务和物质的诱惑所迷惑,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追求。

然而,只有有了理想和目标,人生才会有意义,才能在追求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另外,钱穆还谈到了“人生要有节制”。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陷入物欲横流、享乐主义的泥淖中,忘记了节制的重要性。

然而,只有有了节制,才能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被外界诱惑所迷惑,不至于迷失自我。

此外,钱穆还提到了“人生要有忍让”。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在人际关系中,忍让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只有有了忍让,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才能让人在社会中更加和谐地相处。

总的来说,钱穆的《人生十论》是一部富有哲理的读物,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
总结,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能够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明智、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真谛。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后感

人生十论读后感《人生十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十论”为主线,围绕着人生的种种境遇和感悟展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哲理。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小说中的“天道”一论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其实都是命运的安排,我们无法改变,只能接受。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是天意,我们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过分执着于物质的追求。

这让我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珍惜眼前人和事,感恩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其次,小说中的“人生”一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和追求。

不管遭遇多少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坚定信念,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考验,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让我明白了“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的道理,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

再次,小说中的“爱情”一论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也是最令人心痛的事物。

爱情让人变得温柔,也让人变得脆弱。

在爱情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尊重对方的选择,珍惜彼此的感情。

只有真正懂得爱,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这让我明白了“爱情是需要经营的,不是等待的”道理,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爱情。

此外,小说中的“友情”一论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友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朋友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侣,他们能够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让我们在困难时刻不感到孤独。

在朋友面前,我们可以真实地展现自己,不需要伪装和做作。

这让我明白了“朋友是人生中最好的礼物”道理,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友情。

最后,小说中的“生活”一论让我深刻地理解到,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心境。

无论遭遇多少挫折和困难,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和烦恼,但只有坚强和乐观,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这让我明白了“乐观面对生活,生活会更美好”道理,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人生十论读书报告

人生十论读书报告

人生十论读书报告尊敬的评委们:我在读完《人生十论》这本书之后,深受启发。

这本书是由王阳明所著,主要探讨了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我也从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并得出了以下十论:第一,读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信。

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社会和人类的知识,这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我知道自己可以随时面对任何挑战,因为我已经了解了许多事情。

第二,读书让我更加独立思考。

通过阅读,我得以了解到不同人的观点和想法,这让我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一个问题。

我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分析,不用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

第三,读书使我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性。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生命是短暂的,所以我要珍惜每一刻时间。

我要学会关注重要的事情,不浪费时间在琐事上。

第四,读书让我知道了成功需要艰苦的努力。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成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时间,也需要智慧和耐心。

只有拥有这些,才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成功。

第五,读书让我愈发珍惜人际关系。

通过阅读,我体会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这启发我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

我也认识到对别人的价值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可以彼此帮助和提醒。

第六,读书帮助我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通过阅读,我得以欣赏和认识美的不同形式,包括文字、艺术等等。

我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让自己的心境变得积极。

第七,读书加深了我的人性理解。

通过阅读,我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也让我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不论他们与我有何不同之处。

第八,读书让我明白了良好的价值观念需要长期的耕耘和保持。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保持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道德准则,这让我成为了一个优雅和自信的人。

第九,读书帮助我更好的了解了历史。

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我了解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未来的可能。

这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更好地担当自己的责任。

第十,读书让我珍惜生命,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阅读,我回望人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读书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人生十论读后感(推荐阅读)

人生十论读后感(推荐阅读)

人生十论读后感(推荐阅读)第一篇:人生十论读后感问我何所有山中唯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人生十论》序中的一首小诗。

钱老太过虚怀若谷,他不堪赠君的《人生十论》却无可非议的是给当代中国青年的最丰厚的赠品。

刚开始拿着一本薄薄的《人生十论》,本打算为了完成任务就将之硬着头皮读下去,但是当初涉其中之一二时,我已经深深地不能自拔地陷入了钱老对人生的深刻见解之中了。

不过这本书读得太过艰辛了,我无法一目十行地扫读,因为书中的一条条人生经典名言就如同一座座大山一样耸立在我这个还涉世未深的小青年面前,我必须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慢地攀登着,尽可能多的汲取其中的宝贵精华。

所以就有了很多人的说法,《人生十论》不适合速读。

总体来说,《人生十论》这本书是钱老就有关人生的价值观问题的深刻见解和探讨。

钱老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渊博的学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并且对人生的真善美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刻的剖析。

通过对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和西方的价值观做了深入的对比来推敲人生哲学的深刻内涵。

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绚丽的修辞,有的只是国学大师通俗易懂的朴素文学以及娓娓道来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是博大精深,富含哲理。

钱老将此书分成三大章节: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

其中大章节又分成了诸多的小章节。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在本书的开篇,钱老谈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充分体现出了钱老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心境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才具有的。

在我看来,这已经能很好地表达出了钱老的思想境界。

细细地体会,随时会遇到困难,然而当我们努力过,奋斗过,不管结果如何,就算是失败了,但我们的心已经超然物外了,不会因为不曾努力而感到悔恨。

因为在心里上我们已经成功了,已经有了钱老的那种人生的境界了。

人生三路向主要介绍了三种倾向:向外的人生、向内的人生、中国儒家的人生。

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即追求对物质的享受,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

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追求自得人生,自我净化的人生,对人生的看淡,导致人的无所求。

人生十论自序读后感

人生十论自序读后感

人生十论自序读后感篇一人生十论自序读后感读了《人生十论自序》,我这心里呀,就像被扔进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好多好多的浪花。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就是一篇自序嘛,能有啥大不了的。

但我可不这么想!这篇自序就像是一位智者在和我面对面聊天,他不急不缓地说着,我呢,听得一愣一愣的。

书里说的那些关于人生的思考,有时候我觉得好像挺明白的,可有时候又觉得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

比如说,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问题是不是特俗套?但我觉得吧,还真就得好好琢磨琢磨。

可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寻找意义,就像我们一直在路上,不知道终点在哪,但还是勇往直前。

我想起自己的经历,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目标,拼得死去活来,等到真的实现了,却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这是不是人生在跟我开玩笑呢?我觉得人生有时候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出其不意地给你点“惊喜”或者“惊吓”。

再想想,我们总是在追求着功成名就,可真的得到了,难道就满足了?也许人生的乐趣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就像爬山,费劲巴拉地爬到山顶,发现风景也就那样,反而是爬山途中的汗水、疲惫和坚持,让这次经历变得难忘。

哎呀,我说得是不是有点乱?反正读了这自序,我这脑子就没停下来过,一直在想啊想。

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篇二人生十论自序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读了《人生十论自序》,这感受啊,真是一言难尽!一开始,我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心里还嘀咕着:“能有啥新鲜的?” 结果呢,一读进去,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自序里说的那些话,就像一把把小锤子,不停地敲打着我的心。

比如说,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这问题是不是特哲学?我一开始觉得,这问题太玄乎了,我这小脑袋瓜可搞不明白。

但读着读着,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也许人生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我就想起我自己,曾经梦想着成为大明星,光芒万丈的那种。

可现实是,我连个班级的小表演都紧张得要命。

这时候我就想,难道我的人生就这样失败了?可反过来一想,也许人生不是只有成为大明星才算成功,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也是一种成功啊!书里还说,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

人生十论自序读后感

人生十论自序读后感

人生十论自序读后感钱穆先生在自序里那种谦逊又诚恳的态度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他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大学者架子,就像是一个邻家老爷爷在分享自己多年来对人生的琢磨。

他说写这些关于人生的思考,不是为了去说教,也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多有学问,就是纯粹地想把心里对人生的看法掏出来,跟大家唠唠。

这一点特别打动我,现在很多讲人生道理的书或者文章,都有点强行灌鸡汤的感觉,而钱先生这里却像是小火慢炖的老汤,醇厚又自然。

从他的自序里,我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尊重。

他把人生当成一个无比宏大又复杂的课题,不是那种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漂亮话就能打发的。

就好像他在自序里提到的,他在不同的境遇下对人生有着不同的理解。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顺风顺水的时候觉得人生就该是充满阳光的大道,可一旦遇到点挫折,又觉得人生灰暗无光。

钱先生的话就像在告诉我,人生本来就是多变的,就像天气一样,有晴有雨才是常态,而每一种状态都值得去细细品味。

而且啊,他写自序的这个过程,感觉就像是在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思想旅程。

他把自己的那些思考碎片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展示给读者看。

我就跟着他的文字,像是在看一场思想的电影,从他早年对人生的朦胧感知,到后来经历世事之后的深刻洞察。

这也让我意识到,我自己的人生思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对人生的看法肯定也会不断变化。

钱先生自序里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对文化和人生关系的那种暗示。

虽然没有明说,但我能感觉到他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人生观念也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好比我们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可能和西方人的就不太一样,这种不同不仅仅是个人的区别,背后还有文化这只无形的大手在起着作用。

这让我开始好奇,我的人生观念里有多少是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呢?。

人生十论读书报告

人生十论读书报告
详细描述
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满足感,通过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人们可以获 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总结词
书中强调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详细描述
作者认为,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个人内心深处真正追求的, 能够激发人们的动力和激情。
关于人生修养的观点
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 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我也会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 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人生修养论
总结词
人生修养论探讨了个体修养对人生品质的影响。
详细描述
人生修养论主张通过自我修养和提升,以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它强调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 鼓励人们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和行为举止,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水平。
人生处世论
总结词
人生处世论探讨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 处世之道。
VS
详细描述
人生处世论认为处世之道是人生成功的重 要因素之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 重、理解和支持,鼓励人们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掌握沟通技巧和处理冲突的方法, 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结词
书中提出人生修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 关键。
详细描述
作者认为,人生修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的关键,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人们可 以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于人生处世的观点
总结词
书中认为处世之道在于真诚、善良和 宽容。
详细描述
作者认为,处世之道在于真诚、善良 和宽容,通过这些品质的体现,人们 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 的支持和帮助。
05
结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十论》读书报告根据我的了解,钱穆先生是一位儒学者,他除了治学之外,还一直在不停的探索如何将儒家的理念与现实的大变化相互结合,从而找到一条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大道。

《人生十论》是钱穆先生经历了祖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后对自己的人生的思考与总结。

整本书前几章先讲什么是人生的追求与理想,后面再讲怎么实现人生的追求与理想,最后总结了作为一位儒学者,最终的归宿是道与命的天人合一。

在第一章人生三路向中,作者讲了人生就是要有向往,而有向往就要有向往的对象。

人也是一种动物,也需要满足自己的一些欲望,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追求一是恋爱,二是财富,也就是最基本的生理和物质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对权利对金钱等其他方面的追求。

追求的目标越清晰、鲜明,那么追求的意志也就越坚定,人生就会越有动力,且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满足感。

但是这种人生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就像一座房子的中心支撑是一根粗壮的木桩,但房主却把重心放在最外面的一根细小的木桩上。

而在获得满足后,使自己无法停止向前,一停止就会感到空虚,从而变为无限向前。

也就会不断从满足感转眼间就变为空虚感。

在我看来,这样的过程是许多人的常态,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去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向前。

这一章介绍了人生的三种不同的方向:第一种是向外的人生、第二种是向内的人生、第三种是中国儒家的人生。

第一种向外的人生,是一种追求外在饰物的人生,追求物质、金钱、权利等等能满足人的需求的事物,这是一种激进的态度,作者举了结婚与恋爱的例子,向外追求式的恋爱,会使恋爱完成后才开始有婚姻,那么婚姻就会把恋爱消灭毁掉,而结婚后又会有离婚;资本主义的向外追求会促起反资本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

我认为这种向外的人生也有好的一面,它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繁荣、更加有创造力,不断发展为昌盛强大的国家。

西方人更倾向于向外追求的人生观念,从而产生了宗教等组织,用以追求精神上、心灵上的寄托。

第二种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内里、自我净化的人生,也就是对人生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以平淡的眼光去看待,对任何事都要有一种无所求的态度,抛弃一切外在的事物。

就像中国佛教,内里达到一种虚无的状态,一切外物皆不存在,佛家将此称作一如不动。

但若真的抛弃一切外在的事物,那会使自己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

于是有了禅宗,它似乎是一种中立的态度,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内,一直保持中立,但是这种态度过于消极,无所作为。

西方人是不断向前进,而佛教是在不断向后退,虽然是不同的方向,但他们都有自己憧憬的远方,两个方向不在乎对错,就像那句话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第三种中国儒家的人生,是一种可进可退、不虚无也不激进、不盲目追求外在也不盲目追求内在的人生,它追求的是一种顺其自然但又不碌碌无为,也有向往也有追求,且向往是立足于当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中国儒家的人生观念产生了中国人的“福”的人生观,中庸调和、和谐共生才是真正的福,但是也不允许人们沉浸于现实的享受中,从而偏向向外追求的人生或是向内追求的人生。

在第二章适与神中,作者首先根据西方人提出的关于真善美的三个价值观说出来它们所存在的一些缺点。

第一,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

第二,依据一种真善美的理论,有一些地方容易引人误入歧途。

第三,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人生观有出入。

关于第一个缺点,为什么不能包括人生的一切呢?因为西方人自始至终都是更加注重自然界,所以有较多的物质工业上的发明与创造;东方人则更加注重社会方面的,而中国人对这些价值领域早就提及过。

第二个缺点,怎么就引人误入歧途了呢?真善美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如果把它们认为是绝对的真理,就肯定会引人误入歧途,这是具有相对性的原因。

西方人认为的真善美是超越人类的客观存在的,但是真善美本来就是人心中产生的品德,如果抹去又如何来谈论真善美存在的问题呢?西方人认为真和美是全宇宙性的,真来自于科学,美来自于艺术,而只有善他们认为是来自与人的场合,他们只说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行为是善的,但却没有说上帝所创的万事万物也是善的。

而中国人是主张善的,且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中的第一个价值领域。

关于适与神的作用,若单看真善美来理解的话,也就是你认为是真的,我也可以认为是假的,你认为是善的,我也可以认为是恶的,你认为是美的,我也可以认为是丑的,这样看来世间万物都缺乏稳定性,但要是加上适与神后,适字让真善美能够因地制宜,从而避免了不稳定的因素,人生在得到适了之后,会得到一种短暂的终止,这种终止不妨害人生之永远向前,于是,就称他为神。

所以在融入适与神后,整个人生的价值领域就会更加完善。

在第三章人生的目的和自由中,作者主要讲了关于人生的目的与自由,不想那些很浅显的说着人为了什么样的目的而努力的活着的关于人生目的的文章,只会说一些大道理。

本文中,作者讲到人生要先分为自然的人生和人文的人生。

人类在处于原始社会时期时,人们没有一切外在约束的时候,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求生,这就是自然的人生,所以自然的人生就不存在自由。

当人类处于自然人生阶段的时候,他们就会像草木一样,没有意义的生活着,只为了活着,但是作为人,为了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人就要活出个人样,活出自己存着的意义。

当人在完成了自然人生的意义后,在吃饱穿暖的情况下,在还未疲倦、没病没死的时候,还能做出一些其他的事情得时候,这就是人文、文化的人生。

文化的人生就是从自然的人生中演变出来的,这种人生是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艰苦奋斗的结果。

在文化的人生的最开始的时候,文化的人生的目的或作为是很有限的,人们的选择也是有限的,就是比自然的人生多了一点可选择的事物。

但在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这些可做的事情不断的增加,例如出现了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宗教等不同种类的新鲜事物,这时人生的目的也就不断的增多了起来,人们也就有了许多不同选择的自由。

人生一旦出现了文化的人生,再回头看以前的情形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在原始社会里的人,他们是没有善恶之分的。

但文化人生的出现,使善恶有了明显的区别。

在文化人生里杀一人,我们要从许多方面来判断这个事情是否是正确的,从而来确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善是恶。

作者在文章中,将原始社会杀人与文化社会杀人,进行了对比,这让我看到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的变化,人们想的越来越多,而做的却越来越少。

人们的顾虑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从而也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欲望。

对于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说,不管是他是步入校园,还是步入社会,都同样存在追求人生的目的的问题。

刚开始,都想着如何努力得去解决生活上的衣食住行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就会想着如何赚钱买房买车,实现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

所以人生的目的也是随着自身的条件不断的变化而变化,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需求。

在如今这个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中,要想满足自己的所有物质需求,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会摆正自己的心态,努力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去学习那种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或消极悲观的方式来面对人生,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艰难,我们要学会稳中求进,踏实进取,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踩实自己所走的道路。

在第四章物与心中,作者一共分了七小部分,用来解释什么是物,什么是心。

根据文章中所讲,物与心的关系我这样认为的,世界上先繁衍出了物质,然后物质中又出现了生命,最后,在生命中又孕育出一颗又一颗或强大或幼小的心。

也就是先有了物质再有生命,有了生命之后才有心灵。

一个人的生命一定是离不开身体的,一个没有生命特征的人也是算不上是一个有生命的人。

在一个群体中,伴随着一颗心的生命的诞生,老的生命的死亡也不会对新的生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对于人们而言,心灵也是可以因为寄托而获得延续延伸。

例如,一件秀美华丽的工艺品,它的珍贵的原因是,抛却他的外在的价值后,其内在更多的是,因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耗费的时间和心血。

所以,我们对一件物品的喜欢程度,在于我们对它倾注了多少心思,即使这个物品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样的价值,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它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所在。

比如一张桌子,它不仅是一个事物,它还包括了制作这张桌子的人的心血。

在社会中,我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是人类的生命和人们的心的表现。

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来说,虽然是自然孕育了人类,但人类在活动中也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改造着自然。

还有我们人类如今的宏伟成就,都是建立在无数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的。

其实整个自然界都有受到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的影响才形成了现在的情景。

从文中可以知道人们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在不断的凝聚这人心的。

例如,人类穿衣服,那么衣服就成了我们皮肤的传承,我们用杯子喝水,杯子就成了我们双手的传承,以此类推,可以看出,我们的生命的孕育是如此的伟大,就像一个单独的个体不被外物所困。

即使身体的情况各有不同,但只要我们能够重视人心的力量就可以超脱于外,就算外部环境不好,条件糟糕,也不会失去自我。

文章还提到一个问题,动物的心和人类的心有什么不同?文章中也解释了认为人是地球上最高贵的动物,人是有智慧的高级动物。

最浅显的回答,人有两只手和十个指头,其他动物没有,所以人才能制造出许多的工具器械,从而促进时代的发展进步。

总之,人心是不同的,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会举一反三,最主要的是人有大我,而且也更容易了解生命的意义。

在第五章如何探究人生真理中,作者主要讲了从人类所知的有限和自然界的无限入手分析,人类所知道的事物是有限的,而他们所发现的真理肯定是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范围之内的,但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是人类目前的知识所不能达到的,所以不能说人类发现的真理就是宇宙的真正的真理。

西方人文精神是向外倾的类型,西方人会先进入到无限的自然界中去寻找真理,然后把自己所找到的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真理用来指导人生,这种倾向是存在危险的。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是向内倾的类型,主要是要先寻找自我、解开自我,打好基础,然后再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未知的外部世界。

中国人把对宇宙的迫切的求知需求放在解答人生的问题上,之后再慢慢更进一步的了解未知。

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人?作者说要做好人就要明白清楚自己的内心所想,要追求内在的真善美,要有自知之明,世界如此之大,地域不同,时间不同,每个人也不同,在西方人们必然要寻求上帝、科学、哲学的帮助,而在中国,人们都求自己的良心,知道从自身做起,这样做既有限又无限。

人类要追求真理就要学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从有限的可知的世界中去寻找,找准一个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但也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能发展自己。

在第六章如何完成一个我中,作者主要讲述了怎么样才能成就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的附属品。

完成自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要学会拥有独立的个人意志,但这不是要我们一味地去和别人做不同的事,而是要追求自我的实现,完善自己的可贵之处,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让自己能与这个世界相同,有可以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