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共37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五编 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

第五编  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

第五编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一、唐代文学的繁荣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诗歌:诗篇数量:近三百年间5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间多出两三倍以上。

诗人数量: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李白、杜甫的成就达到顶峰。

2、其它文体:散文:体裁丰富,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出现;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从产生到成熟。

变文一类通俗讲唱文体在民间广泛流传。

(说唱文体,简称“变”。

学界关于“变文”说法不一。

有说起源于宣讲佛经,当时一种脚“转变”的说唱艺术,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

其图为“变相”,其说唱的底本为变文。

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散;或全韵。

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开白话文的先河。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文禁松弛,广开言路,使诗人敢于放手写作。

杜甫赞许太宗朝说:“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以下引杜甫、白居易、张祜、李商隐抨击时弊的诗,最后感慨宋朝文网的严密,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其一,去华夷之防,吸收外来文化。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其二,允许儒、释、道并行发展,诗歌得以表现各种思想情绪。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调动了士子研究诗歌艺术的积极性。

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ppt

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ppt



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 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 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 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 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 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 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 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 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重 要的诗歌有《感遇》、《登幽州台 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 之气,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 曲。
第 四 节

唐 代 文 学 的 风 貌 及 地 位
1、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唐 诗的发展轨迹是:最初的90年左右, 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开元、 天宝盛世是唐诗的全面繁荣阶段, 这个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代 表诗人是李白;安史之乱后,诗风 骤变,气骨顿衰,理想浪漫色彩消 褪,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 涂炭成为诗歌的主调,代表诗人是 诗圣杜甫;贞元元和年间,诗坛上 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诗歌创作出现 了又一个高潮,代表诗人是韩愈、 白居易;长庆以后,诗歌创作进入 到一个新阶段,李商隐是本时期的 杰出代表,他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 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 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 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 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 晚四个时期。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 隋 —→ 唐 —→ 五代十 国 —→ 宋 (581) (618) (907) (960)
第 一 节 开 放 文 化 环 境 与 唐 诗 的 繁 荣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唐代文学·绪论本科版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唐代文学·绪论本科版

唐代各体文学概说(四):唐传奇
•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传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 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 修史,好奇,行卷,古文运动(文风变革)。 • 莺莺传,柳毅传,霍小玉传,李娃传,南柯太守 传,枕中记,长恨传,虬髯客传(杜光庭)。等 等。 • 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沈既济语) • 以华艳之笔,叙恍惚之情。(鲁迅语) • 有意为小说。主要在文采与意想,即文笔与构思。
• 儒,释,道; • 以儒治国,以道修身,以佛治心。
唐代文学的主要任务:合南北文学 之长
• 魏征《隋书 · 文学传序》: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 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 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 总结:唐代文学最终完成了历史交给它的这个艰 巨的任务,创造出“既多兴象,又备风骨”的时 代文学。其贡献亦在此。
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一):文化 上的包容性
• 唐太宗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 之如一。”(《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 • 在这样的统治之下,形成了较为开放自由的文化, 比如男女较为平等,而士风较为开明,思想较为 自由活跃,(儒释道合融)。 • 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比较开放的风气,对 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 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
• 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 的全面发展上。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 中也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当诗发展到它 的高峰时,散文开始了它的文体文风改革。 就文体文风改革的规模和影响说,前此还 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它相比。小说也 开始走向繁荣。而当散文、小说、诗相继 进入低潮时,诗的另一种体式──词,又登 上文坛,焕发光彩。终有唐一代,几乎找 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

绪论

绪论

五代(公元907─960)历时短暂,朝代
更迭频仍,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但 在纷乱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北方经济逐渐 恢复,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到后周时,经过 郭威(周太祖)和柴荣(周世宗)两代对经 济和军政的改革整顿,已具备了统一南北的 条件和能力,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隋唐五代文学当中,唐代文学当然是其中
一、诗歌方面:
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
近5万首诗 五、六十个独具风格的诗人 流派众多,风格多样 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二、散文方面
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出于中兴目的,发动
了“古文运动”,创造出许多传记、游记、 寓言、杂说等新型短篇散文,不仅留下了许 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还为宋代古文运动的最 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Email: baitouyin@


主 讲 教 师 刘 亮
绪 论
第 四 编 隋 唐 五 代 文 学
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隋唐五代起始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 1),终止于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 0),历时379年。 隋(581─618),“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 行万里,威动殊俗”(《贞观政要》卷1《论君 道》),为继起的唐朝奠定下强盛的基础。 唐 (618—906),以“安史之乱”为界,可分为 前后两个阶段。



唐朝从建立(公元618)到玄宗天宝十四年 (公元755)一百三十多年间,是她的兴盛期, 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的鼎盛期。


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此后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使我国封建社会由前期转入后期。安史之乱虽然 削弱了唐朝的国势,但唐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仍 然继续有所发展,对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也未间断。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五代文学(618—960)
(1)词之兴盛,一枝独秀; (2)唐、宋文学之间的过渡阶段。
5


隋代文学(581—618)
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学的合流; 齐梁宫廷文学的延续与变革; 边塞诗启唐人之先鞭。 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到唐代文学的过渡
(1) (2) (3) (4) 阶段。
3
唐代文学(618—907)
(1)国力昌盛,文学全面繁荣; (2)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 歌的全盛时期 (3)散文取代了骈文的统治地位,堪称继秦汉 散文后的一次新高峰; (4)传奇小说的兴起标志着进入“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和中国古代小说趋于成熟的时期; (5)俗讲、变文和词,开启了文学发展的新领 域。约37年。 • 唐( 618 - 907 )约289年。 • 五代( 907 - 960 ) 约53年。
共约380年。
•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 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倾向仍沿 袭了南朝馀风。 • 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 的发展趋势,题材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辞的绮 靡华丽,为其主要特征。 • 而唐朝三百年间,文学以及艺术的各个方面,都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一个 新的高峰。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二)、唐诗发展的轨迹(唐文学分 期同)
常见的是四分法: 明· 高棅《唐诗品汇· 总序》将时代先后、艺 术风格、诗体三者结合加以排列,可算标 志四分法的正式形成:“今试以数十百篇 之诗,隐其姓名,以示学者,须要识得何 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者为中唐、为 晚唐。” 四分法大略反映出唐诗从端正方向,到繁 荣、发展、消歇的过程,反映各阶段唐诗 发展的不同风貌,且与整个唐代社会变化 相随。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唐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 繁荣。 安史之乱为界,前期:中古文学的第一段,唐文 学是顶峰; 后期:中古文学的第二段,唐文学为以后文学 发展铺平了 道路。唐文学繁荣体现在诗、词、 古文、传奇(小说)四种体裁上,其中诗、古文 大大发展;词、传奇是新文体。
二、唐文学繁荣的原因
两方面原因:外部——政治、经 济、文化、思想、士人生活等(社会 历史条件);内部——文学自身承传 与发展。
唐太宗 李世民(598 年—649年 )在位23 年,是中国封建社会 卓有成就的帝王,在 位期间国泰民安,社 会安定,经济发展繁 荣,为后来的开元盛 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后人称他的统治为 “贞观之制”。
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
聚焦: 1、近代学者马一浮释诗云:“ 如迷忽 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 之苏”。你如何理解诗歌所含蕴的心 灵性。 2、什么是唐诗?唐诗所兼容并包的中 国文化精神是什么? 3、在中国历史上,汉唐并称盛世,为 什么诗歌的黄金时代在唐而不在汉?
(一)唐诗的特点
变文
说唱文体,简称“变”。学界关于“变 文”说法不一。有说起源于宣讲佛经,当 时一种脚本“转变”的说唱艺术,与图画 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 故事。其图为“变相”,其说唱的底本为 变文。 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 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 散;或全韵。 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②音乐舞蹈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最典型的,是促成了“词”的产生。)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 唐文学
(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1.唐代士人漫游成风。 (1)漫游原因(①对自然的向往,如李白:“此行不为鲈鱼 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初下荆门》〕;②道教信仰的影响, 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 卢侍御虚舟》〕。) (2)漫游去向:①山川;②边塞(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 节镇幕府;一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 王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③通都大邑。
(2)艺术繁荣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①绘画、书法、雕塑 (一,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薛稷、陆柬之、孙过庭诸人,如群星汇聚, 形成我国书法自晋代以来的又一高峰。最能传神 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 草书;他们自由纵恣的气象,与盛唐诗人、特别 是李白歌诗的精神风貌,甚为相似。二,吴道子 人物画的传神写照、李思训等山水画摹山范水、 王维文人画的神韵悠长,都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 刻影响。)
2.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诗、文、小说、词的全面
繁荣;(2)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二)唐诗的发展轨迹
1.唐诗发展的准备阶段——唐朝开国的前九十年(历高 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叡宗六朝)。(1)表现 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2)作者:从宫廷官 吏扩大到一般寒士。(3)情思格调:北朝文学清刚劲健 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进入既有风骨又开朗明 丽的境界。(4)诗歌形式:①四声二元化,②粘式律, 促成了律诗的产生。
(三)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新文体的出现与繁 荣 1.韩、柳古文运动。 (1)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诗 歌新变,出自诗歌自身发展的需要。)。 (2)古文运动的发展及特点: ①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仍以骈体为主。②天宝 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提倡 古文(一,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 教之用的主张;二,重政教之用的主张并未与现实 政治结合起来,带有空言明道的性质。)。

2.0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2.0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u 唐代诗歌
唐代文学
u 唐代传奇、变文、词
u 唐代散文
唐代诗歌
u 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u 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的扩展 u 艺术风格与流派的的多样化 u 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唐代传奇、变文、词
u 唐传奇:源于六朝志怪,后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变
u 变文:讲唱佛经故事宣传佛教的通俗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u 两重意义
• 儒学复兴运动:强调贯穿儒道精神阐发儒道,取消文学的独立价值, • 文体改革运动:骈文形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难以写好
以更自由灵活、能够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散体文来取代骈文的主导地位
后来产生了讲唱历史和时事的变文
u 词:孕育于唐代繁华城市中罗列的歌楼妓馆,配的是唐代新兴的燕乐
为适应乐曲渐渐形成句子长短不齐而有规定体制的文字格式 中唐以后,有些著名文人参与了词的写作 晚唐,出现了温庭筠这样大量写作词的文人 五代十国时期,文人词很兴盛
唐代散文
u “古文运动”
古文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主导地位的骈体文(又称“时文”)而言 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n 隋唐五代社会概况
n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
l 社会政治背景 l 文化的新面貌 l 社会结构的新面貌 l 思想政治的多元化
(一)社会政治背景
u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 u 589年,隋军渡江南下灭陈 u 618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
Ø 秦与汉、隋与唐的关系
u 初盛唐:儒学衰弱,多种思想并存
儒家思想:公认的正统思想,但并不具统治性地位 道教、佛教:受重视,有时甚至在儒学之上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三)思想的兼容、文化的交流带来开放的
文学环境和多彩纷呈的文学面貌。
1、思想领域儒释道并存。
唐代政治環境較為寬松,最高統治者對 士人的殺戮較少。如白居易長恨歌如在其它 朝代,就很難寫作。唐代思想界很活跃,儒、 释、道三家并立,许多著名的诗文家如王维、 李白、柳宗元等都是各家思想并存。
儒释道对文学的影响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十五里,
有王德祖,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qí n树,生 瘿yǐng大如斗,经三年朽烂。德祖见之,乃 剖其皮,遂见一小孩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 至七岁,能语,曰:“谁人育我?复何姓 名?”德祖以实语之。因名曰林木梵天,后 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可姓王也。梵志乃 作诗示人,甚有义旨。
《全唐诗话》卷六载,举子杜羔屡试未中,
其妻寄诗曰:“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 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 来。”杜羔考中以后,其妻又寄诗曰:“长 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福。良人得意 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这是举子落第 后的夫妻相谑。
唐代士人对从政的执着追求,使唐诗蕴含着

《唐诗纪事》记陈子昂破琴扬名:子昂入京不为人 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 突出谓左右曰:“辇千缗mí n市之。”众惊问,答 曰:“余善此乐。”众曰:“可得闻乎?”曰: “明日可集宣扬里。”如期谐往,则酒肴毕具。置 胡琴于前,食毕,摔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 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 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 者。一日之内,名满京城。
诗歌在当时已经不是少数文人的专利品,
《全唐诗》里边的作者,身份之复杂是惊人 的。《全唐诗》有一个统计,它里边有:皇 帝,士大夫,贫民,农夫,渔夫,打柴的樵 夫,木工,军人,和尚,尼姑,道士,隐士, 还有小孩,妇女,皇后,妃子,公主,民女, 歌妓。身份多到完全难以想象的地步,就是 几乎全民。

1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1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1隋唐五代文学绪论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公元581—960年)公元581年,北周丞相杨坚受禅登基,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中国,结束了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三十七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达到顶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元气大伤,迅速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907年,唐朝灭亡,形成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大分裂的历史时期。

直到960年北宋建立。

隋朝只维持了三十七年,文学成就不高。

五代纷乱,文学除词以外无多大成就。

因此,隋唐五代文学重点在唐文学。

从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看,如果说古希腊艺术代表奴隶社会艺术高峰,十九世纪西欧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资本主义社会文学的高峰,那么唐文学,就代表了封建社会文学的高峰。

唐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一)开放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是最深远,最直接的。

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1.唐朝国力的强盛,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唐文学的繁荣,与唐代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

初唐到盛唐一段时期,唐朝先后打败了东西突厥,势力范围在开元天宝间达到顶峰。

曾沿边设立六个都护府(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北庭、单于),势力范围,北到蒙古,东到朝鲜半岛,西到中亚,南到印度支那,幅员辽阔,也是当时世界上国力最强盛的政权。

//唐朝建立不久,经济就从隋末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得到发展,至天宝中上升达于顶点。

均田制,即按丁分田,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实行租庸调法,即受田男丁每年应缴纳一定分额之租(谷物)、调(布帛丝麻)和服一定时期的徭役(庸)。

这些措施一方面限制了大地主兼并土地,另一方面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唐人郑綮(唐昭宗时宰相)《开天传信记》(搜集社会传说、故事以及神异传闻32条,所记玄宗在藩邸生活、出巡上党、东封泰山以及喜好乐舞等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云: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基于上述意见,唐诗的特质有三个最基本 的地方: ①情趣之美:“吟咏情性,惟在兴趣”。 ②壮大之美:“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③含蓄之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 有尽而意无穷”。 钱钟书先生说“丰神情韵”,只涉及①③ 两点,没有提到第②点。
成因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风貌、特质的形 成毫无疑问应该归因于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么 唐代社会究竟给唐诗提供了怎样的土壤和气候?
特质
成因
概貌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后周恭皇帝 显德二年(960年)共380年时间,这段时间被 历史学家称为隋唐五代。其中隋(581-618) 三十七年,唐(618-907)二百九十年,五代 十国(907-960)五十三年。 这段时间从结束南北分裂、国家统一始, 中经辉煌的大唐盛世,又历纷乱的五代十国, 至宋重新统一终。 这段时间的文学,最为灿烂辉煌的是唐代 文学,所谓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李 白)。
《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传》上: 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高祖、 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 低卬,故王、杨为之伯。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 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则燕、许 擅其宗。是时,唐兴已百年,诸儒争自名家。大 历、正元间,美才辈出,擩哜道真,涵泳圣涯, 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 排逐百家,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汉、周, 唐之文,完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
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 之雅澹,刘随州之闲旷,钱郎之清赡,皇甫之 冲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 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谿之超然 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张王乐府得其故实, 元白序事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 郊贾岛之饥寒,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成以后, 则有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 隐僻,许用晦之偶对,他若刘沧马戴李频李群 玉辈,尚能黾勉气格,将迈时流,此晚唐变态 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3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元人杨士宏所著《唐音》对唐代之四分:
初唐:高祖至睿宗 盛唐:玄宗至肃宗 中唐:代宗至文宗 晚唐:武宗至哀帝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4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现代习惯上对唐代之四分: 初唐:高祖~睿宗(618~712) 盛唐:玄宗朝(712~755) 中唐:肃宗至宪宗(756~820) 晚唐:穆宗至哀帝(820~907)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11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一,三教并重与唐代思想主线 佛教思想的发展呈现本土化倾向. 佛教在士人阶层的广泛影响. 儒佛之间的争端与融合. 官方对道教的重视与求仙之风.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12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二,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佛理对作家的影响. 佛教场所的文化意义. 三,道家思想与道教对文学的影响 道家审美趣味的导向. 道教思想对文学题材的渗透.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5
第一节隋代地图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6
第一节唐代前期地图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7
第一节"汉唐大有胡气"
一,北朝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二,唐王室的渊源 三,对外交流的新局面
民族融合与 文化交流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制作:陈骞
8
第一节盛唐气象与唐朝军政之弊
优势: 一,疆域扩大与经济,文化吸引力. 二,城市发展,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科举制度与开放的文化政策. 弊端: 一,唐代宫廷多事. 二,对外用兵之失误. 三,藩镇之祸. 四,朋党之争.

0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0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3.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生活。 (1)漫游。 (2)入幕: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 (3)读书山林之风。 • 陈子昂:金华山;李白:大匡山;岑参: 嵩阳;刘长卿、孟郊:嵩山;杜牧、温庭 筠、杜荀鹤:庐山;颜真卿、李绅:福山。 (4)贬谪生活 • 李白贬夜郎,王昌龄贬龙标,刘长卿两次 贬谪。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及风貌: 1.分期断限众说纷纭。 • 《沧浪诗话· 诗体》: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 元和体、晚唐体。 • 初、盛、中、晚。 郭预衡: •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玄宗先天元年(618-712) •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代宗永泰元年(713-765) •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懿宗大中元年(766-859) • 晚唐:懿宗咸通元年—哀帝天祐四年(860-907)
(2)大量的诗僧。 • 彭定求《全唐诗》僧诗人113人,诗2783;与佛教 紧密相关2273。占《全唐诗》10.3% • 王梵志诗和寒山诗。 (3)文学体裁的开拓。 • 俗讲:唐代寺院讲经中的一种通俗讲唱,以佛教 经义为根据,并增加故事化的成分,以吸引听众。 • 变文:转变的组成部分。 • 转变=变文+变相。 • 变文:讲唱故事的底本。 • 变相:配合变文所展示的佛教图画。
(2)盛唐: ↗ 山水田园:王孟 盛唐:→ 边塞诗派:高岑 ↘ 双子星座:李杜 • 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 (3)中唐 ↗韩孟诗派:奇崛、散文化 中唐:→大历诗人→ ↘元白诗派:通俗易懂 (4)晚唐 晚唐:小李杜 • 皮日休、陆龟豪、聂夷中、杜荀鹤。
3.唐散文的发展轨迹 • 散文新变:政治功利的动机。 • 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 • 韩柳古文运动:文以致用。虽言复古而实为创新。 • 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4.传奇小说、词、变文等的产生发展 (1)传奇:作意;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较为完整 的人物塑造。标志着文言小说成熟。 (2)词:燕乐。 (3)俗讲和变文。 下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有关参考书及资料:
《中国历代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东方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各类作家诗集及评论文章
四、唐诗的分期和发展概况:
初唐:618-713 盛唐:713-766 中唐:766-875 晚唐:876-906 准备时期 95年 鼎盛时期 53年(安史之乱) 衰而复兴时期 70年 衰落时期 70年
盛唐之音
盛唐气象
唐朝诗人别具一格的特点: 刚健、放荡、浪漫、洒脱
原因是:
1、唐帝国君王血液中流淌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血液。 2、游侠之风加进了盛唐诗人对礼法束缚的反炕,对自由精神的张扬。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归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 后。” 《白马篇》夸耀自己杀人“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 剧孟同游遨。”李白;大诗人、才气横溢、侠客、凶手、性情高傲、脾气暴 躁、强悍、粗旷。 李白诗句“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不佩服陶渊明。认为“苟无 济代心,独善复何益。”李白的诗有了盛唐前期的代表;欢乐中的忧虑,兴 奋中的苦闷,希望中的失望,歌颂中的批判。使诗歌;浪漫但不轻浮,批判 但不冷漠。未完待续(请点击此处)>>
隋唐五代文学
(581-618-907-960)
主要是讲唐代文学,因为魏晋南北朝是大分裂时期,隋代文学只有短短的37年。


一、唐代文学的主要样式 二、唐诗繁荣的情况 三、唐诗繁荣的原因 四、唐诗的分期和发展概况
一、唐代文学的主要样式:
1、诗歌、散文、传奇、词、(变文) 诗歌是最繁荣的,而且是贯穿于整个唐 朝,散文只在中唐达到高潮,传奇和词兴起于 唐朝中期,至唐末达到高潮。 全唐诗 48900多首(现有五万余首) 2300多人 全唐文 18400多首 3000余人 全唐词 1160余首 传奇 近百篇

1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1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17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宣宗李忱 ché n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 诗的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唉!浮云,造化也没有办法挽留住白乐天了, “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 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 他永远地去了,我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只有扼腕长叹罢了。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 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 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 的修辞,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 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 “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 接下来的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 与哀痛。 “谁教冥路作诗仙”一句其悲可见,其哀可闻。唐宣宗是说,对于这位世间不可多得的 与巨大的影响力。“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涵深意:其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既表现了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 诗仙,我敬重不够、仰慕不够呀!你怎么就突然间走到冥路上去了呢? 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圆润悦耳。作者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 诗歌的赞赏,同时突出了白诗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读到这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多情的皇帝,正眼含热泪,仰望长天,低声呼唤, 而只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令人感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诗重大发展的表现

大学语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大学语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
1、主要作品 陈子昂的诗今仅存120多首。这些作品具有丰富 深刻的现实内容、昂扬激越的思想感情、雄浑质朴 的艺术风格,完全摆脱了齐梁以来绮艳诗风的影响, 在端正当时诗歌的发展方向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代 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七首和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 而 有 文 献 可 征 者 。 仆 尝 暇 时 观 齐 、 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 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 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 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 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 视而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
(1)写作背景介绍: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 攸宜东征契丹。他多次进献破敌之计,武攸宜不但不加采 纳,反而把陈子昂从随军参谋降职为军曹。陈子昂满腔悲 愤,‚因登蓟北楼,感昔乐毅、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 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 '……” (卢藏用《陈氏别 传》)。陈子昂赋《蓟丘览古》七首后,‚乃泫然流涕而 歌‛此诗,可见此诗是对《蓟丘览古》七首的感情的总结 和升华。是在诗人从军失意、壮志难伸的情况下一气呵成 的。





2、经济上 唐代在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唐代经 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对唐代 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繁荣影响更为巨大。 (1)文人心态 唐代文人普遍对所处的时代充满一种自豪感、自信心, 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进取心和从政热情。 (2)经济的繁荣又为士人的游历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保障。 (3)读书山林的风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