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探导

合集下载

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易发性评价初步研究

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易发性评价初步研究

古乡通麦段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气候变化是重要的 诱导因素。该地区降雨集中,暴雨频发,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另一方面, 新构造运动和人类工程活动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大规模 的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可能改变原有地质环境,增加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古乡通麦段的地质灾害还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集中在每 年的雨季和融雪季节。
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诱发地 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易发性
评价初步研究
01 引言
目录
02 研究方法
03 结果与讨论
04 结论
0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和不可预测性。在地震作用 下,地质环境容易受到破坏并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 陷等。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 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研究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易发性评 价,对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背景
帕隆藏布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属构造侵蚀中山峡谷地貌,地势总体西南 高、东北低。古乡通麦段位于该流域的中上游段,具有高山峡谷、河流阶地、 山前平原等多种地貌形态。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岩 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地层系统和地质构造特征。
二、地质灾害类型与发育规律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古乡通麦段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 塌和地面塌陷等。其中,滑坡和泥石流是该区域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滑 坡多发生在高陡的山坡和河流阶地,以黄土滑坡和岩石滑坡为主;泥石流主要 分布在峡谷地带,具有频发、易发、规模大的特点。崩塌和地面塌陷则主要与 岩质边坡和地下采空区有关。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和自然力量造成的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

在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分析地质灾害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

一、地质灾害的现状问题:1.频发性: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

地质灾害还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这些灾害的频发性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防治不力:尽管中国政府加大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但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地质构造活跃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难题。

3.影响巨大:地震、洪涝、滑坡等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对策探讨:1.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2.强化科学研究:加大对地质灾害成因和规律的研究力度,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准确性,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社会应对能力:包括提高居民的地质安全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能力、加强地质灾害救援队伍建设等,使整个社会都能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

4.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人员和财产集中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5.加强国际合作:地质灾害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挑战。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切实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

希望未来能够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汶川地震灾区汛期地质灾害督导与地质灾害防治

汶川地震灾区汛期地质灾害督导与地质灾害防治
2 1 0I 24 3 16 0 8 15 6 3 71 3 2 5 9 6 39 4
3 督导 工作与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系
31督 导 工作 是地 质 灾 害防治 工作 有 效落 实 的必要 保 障 .
收稿 日期 :2 1 - 2 2 0 2 0— 1
作者 简 介 :李 冬林 ( 96 ) 1 7一 ,男 ,四川省 德 阳人 ,工 程师 ,长 期从 事水 文地 质 、工 程地 质和 环境 地质 调查 研 究工作 3 47
21 02年 9月第 3 第 3期 2卷
四川地 质学 报
V 12 N . Sp,2 1 o. o e . 0 2 3 3
汶川地 震灾 区汛期地质 灾害督导 与地质 灾害防治
李冬林 ,肖智林 ,梁 明,王晓冬
( 四川省地质 环境 监测总站 ,成都 6 0 8 ) 10 1 摘要 :“ .2 51 ”汶川特 大地 震发 生后 ,灾区防灾形势异 常严峻 ,为增强 灾区各级政府 应急抢险技 术力量 ,省 主 利 害部 门积 极 协调 组 织 多 支 专 业 队伍 开展 灾 区 汛期 地 质 灾 害 督 导 、 排 查 、巡 查 、应 急 抢 险调 查及 防 治 知 识 宣
DOl 03 6  ̄ i n 1 0 - 9 5 0 2 3 2 :1 .9 9 .s . 6 0 9 . 1 . . 2 s 0 2 0 0
“.2 51 ”汶川 特 大地 震 ,引发 了大量 崩塌 、滑坡 、泥石 流 等各类 地质 灾 害隐 患 ,尤 其 是汛期 地 质灾 害 高 发频 发 态势 严 峻 ,隐患重 重 ,严 重 威胁 抢 险救 灾 队伍 及 灾 区群 众 的生命 财产 安全 和 灾后 恢复 重建 的顺 利 开展 。 四川 省 国土资 源厅 急 灾 区之 所急 ,积极 协 调组 织 汛期 地质 灾 害 防治督 导工 作 组及 应急 抢 险小分 队 ,协 助各 级 地方 政府 做好 汛 期地 质灾 害 防治 工作 。

四川省8_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_成因与启示

四川省8_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_成因与启示

Journal of Eng i n eeri n g 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10/18(5) 0596 13四川省8 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许 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摘 要 2010年8月12~14日,四川省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在5 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绵竹市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和都江堰龙池镇诱发了极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本次泥石流灾害表明:地震区和非地震区、震前和震后的泥石流在发育分布规律、启动条件、暴发规模、活动形式及其成灾方式和危害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别。

通过对8 13清平乡泥石流、映秀红椿沟泥石流以及龙池泥石流的基本分析,表明8 13泥石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破坏性、灾害链效应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物源主要来自于汶川地震触发的崩滑堆积物、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拉槽!侵蚀等显著特征。

震区异常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极端气候所造成的局地短时强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根本原因。

针对汶川地震区泥石流暴发的新特点,应进一步加强对震区泥石流的防治,尤其是针对具有重大泥石流隐患的沟谷,一方面应提高设防标准,强化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预警,另一方面更应引入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理念,注重防! 治!结合;软! 硬!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理!与管理!结合,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防范地质灾害。

关键词 8 13泥石流灾害 成因机理 群发性 灾害链效应 汶川地震区中图分类号:P642 2;TU43 文献标识码:AT HE13AUGUS T2010CATAS TROPHI C DEBRIS FLO W S I N SI CHUAN PRO V I NCE:C HARACTERISTI CS,GENETI C MEC HANIS M AND S UGGESTI ONSXU Q iang(S tate K 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 on and G eoenv i ron m ent P ro tecti 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 echno l ogy,Chengdu 610059) Abst ract Fr o m12to14o fAugust2010,heavy rain even ra i n stor m s dropped in part area of S ichuan prov ince,and catastr ophic debris flo w s w ere induced in Q i n gping to w n ofM ianzhu c ity,Y i n gx i u to w n ofW enchuan coun ty and Longch i to wn of Du jiangyan city.These to w ns are belonged to the worst hit areas o f the5 12W enchuan Eart h quake.The disasters w ere referred by the governm ent as the13August2010catastrophic debris flo w s i n Sichuan prov i n ce.The debr i s fl o w disasters de m onstrated that the debris fl o w s i n seis m ic zone or in none se is m ic zone,pre earthquake or post earthquake have si g n ificant d ifferences i n distribution,f o r m i n g conditions,scales,m oving styles as w ell as other disaster m odes and har m f u l n ess.In th is paper,firstl y,a brief i n troduction is g i v en to t h e8 13Q i n g pi n g,H ongchungou ofY ingx iu and Longchi debris flo w s.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m a ti o n reasons o f the8 13cata stroph ic debris fl o w s,i n W 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are analyzed and summ arized and several reve lati o ns and sug gesti o ns to the preven ti o n o f the debris flo w s i n the disaster areas are put f o r w ard.The research resu lts sho w that the*收稿日期:2010-09-10;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09-2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强震作用下斜坡失稳破坏机理与分布规律!(2008CB425801)、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 RT0812)、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自主研究课题汶川地震大型滑坡研究!.作者简介:许强,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及防治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 ai:l xuq i ang_68@126.co m8 13debris fl o w s no t on l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pr operties,sudden occurri n g features,destr uctiveness and hazard cha i n effec,t bu t a lso had the sign 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 f zonal d istri b uti o n along the se is m ic faults.The m a terials m ainly ca m e fro m rock slide deposits wh ich triggered by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Do wn cutti n g w as the m a i n l y mov i n g m ode.Ex traordi n ary abundant l o ose so li d m ateri a ls and loca l short ti m e heavy ra i n fall by t h e ex tre m e cli m ate in t h e earthquake reg ion w ere t h e basic reasons o f the debris flo w occurrence.W it h regard to t h ese ne w character i s tics o f the debris flo w inW enchuan earthquake reg ion,the prevention m easures to the debris flo w s shou l d be strengthened,especia ll y those va ll e ys o f great debris flo w h i d den troub le.On the one hand,the standard o f the garrison shou l d be i m proved and the eng i n eering m anage m ent as w ell as spec ialty m on ito r shou l d be i n tensified.On t h e o ther hand,riskm anage m ent and contr o l ideal shou ld be br ought i n.The co m b i n ation of preventi o n and ad m inis tration,the co m b i n ation of soft and hard m easures,t h e co mb i n ation o f eng i n eering m easures and non eng i n eering m easures,and the co m binati o n of adm i n istration and m anage m ent are supposed to be focused on.W hat e lse,m ob ili zi n g t h e whole soc i e ty to prevent geo l o g ica l disasters a ll together.K ey w ords The ca tastrophic debris fl o w,Genetic m echanis m,H azar d cha i n effec,t W enchuan earthquake,Geo log ica l d isaster prevention1 引 言2010年8月12~14日,四川省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

川东北滑坡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方案探究

川东北滑坡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方案探究

DOI:10.16661/ki.1672-3791.2310-5042-7880川东北滑坡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方案探究1.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2.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2;3.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2摘要: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川东北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地质特点,常常受到滑坡地质灾害的侵袭。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将对川东北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包括地质、地形、气候、人为因素等,结合相关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治理方法和实践措施,以期提供宝贵的经验,降低川东北滑坡地质灾害的风险,从而促进川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滑坡 地质灾害 川东北 地形因素中图分类号:U41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4)03-0146-04 Causal Mechanism Analy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Explorationof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f Landslides in Northeast SichuanGONG Rui1CHEN Dongsheng1*ZHANG Xiao1YANG Hui1GU Dezhang2LIANG Changjian31. Sichuan Highway Pl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Ltd.,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41 China;2. Nuclear Industry Southwest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610042 China; 3. China Southwest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engdu,Sichuan Province, 610052 ChinaAbstract:The landslid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hat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lifeand property. Due to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Northeast Sichuan region is oftenaffected by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landslides. In order to better respond to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study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f landslides in 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almechanisms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landslides, including geological, topographical, climatic and human factors,and proposes some governance methods and practices in combination with relevant data and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experience, reduce the risk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landslides in NortheastSichua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Sichuan region.Key Words: Landslide; Geological; Northeast Sichuan; Topographic factor作者简介: 龚睿(1984—),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地质勘察设计。

地质探矿工程存在的问题与防范对策分析

地质探矿工程存在的问题与防范对策分析

地质探矿工程存在的问题与防范对策分析【摘要】地质探矿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地质灾害的频发、工程安全风险的存在等。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建议。

针对地质灾害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于工程安全风险,建议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工程安全标准。

文章还提出了技术手段应用和管理措施建议,如加强科技创新、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等。

通过对地质探矿工程存在问题与防范对策的分析,可以有效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顺利实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地质探矿工程、问题、防范对策、地质灾害、安全风险、技术手段、管理措施、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质探矿工程是指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岩石矿物特征,利用地质勘探技术,在地下开采矿产资源的工程活动。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探矿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和工程安全风险,如地质构造不稳定导致的滑坡、地层岩石崩塌等问题频发,严重威胁着工程的正常进行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探矿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本文旨在对地质灾害问题和工程安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建议。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探讨如何提高地质探矿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益,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地质探矿工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与提升的建议,促进地质探矿工程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地质探矿工程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与地质灾害、工程安全风险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地质探矿工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具体目的包括:第一,分析当前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危害程度;第二,剖析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工程安全风险,探讨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后果;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建议,从技术手段应用和管理措施建议两方面入手,为提升地质探矿工程安全水平提供思路和方向。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和自然力量的影响,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我国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防治仍然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不足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涉及到地质构造、地表覆盖和地下水文等多个因素,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还存在不足,一些地区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了解不足,缺乏科学的评估数据和模型支撑,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预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长,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滥用,导致了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频发。

特别是在一些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使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地质灾害的及时监测和预警是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健全。

一些地区监测设施不完善,监测手段滞后,预警能力不强,给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有效遏制地质灾害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些新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应用范围不广,导致了地质灾害防治手段的局限性和不足。

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探讨2.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控制土地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过度性,恢复和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严格的土地使用监管和保护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近年蜀南竹海景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防治对策

近年蜀南竹海景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防治对策

近年蜀南竹海景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防治对策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境内,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427种不同竹类为观赏景观。

近年来受局部特大暴雨影响,以景区为中心的范围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由最初的地表土石溜滑,进而转化为坡体深层滑坡,导致景区公路路基被毁、景区内房屋墙体、地面开裂,2012年7月21日~22日,特大暴雨导致景区东大门近200米环山公路被毁,景区内3处路基被掏空1/3~2/3,景区内西面青云长廊与蜀南宾馆之间山体滑坡,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所幸无人员伤亡。

标签:蜀南竹海景区特大暴雨浅表滑塌土体滑坡截排水沟抗滑桩(墙)1“2012年7月21日”暴雨形成多处滑坡1.1暴雨特征时隔两年后的7月21日19时至22日19时,据监测统计,四川宜宾境内长江支流长宁河流域内的江安县、长宁县、珙县等地普降暴雨,雨量分别达到177.4mm、165.5mm和117.5mm,最大降雨量达226.4mm[2]。

7月22日,长宁河下游多处被洪水淹没,长宁县城多处被洪水围困。

当日,四川省宜宾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1.2局部山体滑坡导致道路阻断或路面悬空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在蜀南竹海景区东大门往大井镇方向400m处(大井村境内),一段近200m的环山公路,整个道路滑坡,总方量超过50万m3,车辆行人均无法通行。

滑坡致使该段道路全部断裂,在滑坡最严重的东大门处,可以看到景区内的沥青道路上好几处路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和路外侧的滑塌。

据当地村民讲述,大雨过后发生滑坡时,开始是山上不断有泥土滑落下来,随后路面就开始出现裂痕,再后来整个路基大面积滑坡,过后几小时都还有零星的泥土石块从山上滑落下来。

当地政府紧急启动一级预案,迅速撤离危险区内居民,并拉起警戒线,竖起告示牌,所幸滑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蜀南竹海景区东大门被迫关闭。

竹海景区内长宁、江安两县近4000群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东大门附近村民进出均必须从竹海西大门绕行长宁竹海镇,最远需绕行约40公里。

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地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防治措施来减少其危害程度。

首先,地质灾害防治可以减少人员伤亡。

例如,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物经过加固,就能够减少倒塌的几率,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其次,地质灾害防治可以保护财产安全。

比如,在山体滑坡频发的地区,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房屋、搭建抗震设施等措施来减少山体滑坡对房屋和财产的破坏。

此外,地质灾害防治还可以维护社会稳定。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交通堵塞、水电供应中断等问题,影响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

首先,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

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岩性等因素,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程度也会不同。

其次,气候条件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例如,降雨量过大或降雨时间过长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再次,人类活动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过程中的采矿、开发建设等行为可能改变地质环境,从而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

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警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应优先考虑避免灾害风险区域的开发和建设,避免建设在地质灾害高发区。

另外,在建造房屋和基础设施时,要考虑抗震、防滑等因素,增加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此外,提高公众的灾害防护意识和能力也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关键。

加强公众教育,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公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能够在灾害来临时正确应对,减少伤亡和损失。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研究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位于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

主震区邛崃、岷山和秦岭山系,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长江上游水源林涵养区,也是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实施区,森林面积大、蓄积量高,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属于我国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由于长期垦殖和大量水电开发,地震前受灾地区已出现水土流失、水体污染严重,地质不稳定,动植物种类数量大量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8级强烈地震对灾区森林资源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基础。

地震灾区在我国生态系统中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其生态安全不仅对长江上游地区至关重要,而且对全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环境、气候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灾后产业重建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

因此,评估汶川大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恢复灾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区生态重建的措施,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实施以及灾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评估汶川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对灾区生态环境建设影响的评估是灾后生态环境重建的基础工作,相对而言,地震发生时对生态环境建设造成的直接影响容易准确评估,如地震造成森林、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破坏等。

但从灾区调研情况来看,地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以灾害链的形态产生,比如地震发生后地质环境稳定性变差,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隐患增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部分重要生态功能退化等,这种继发性、持续性的链式作用对灾后重建工作有很强的制约性和破坏性,且容易被忽视也很难有准确的评估,这使得灾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探究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探究

Research研究探讨321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探究杨晓东陈冬梅(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新疆喀什844000)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8-0321-01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于自然资源应用过度浪费现象严重,这极大的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身防御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地质灾害问题频发,不仅给国家经济造成影响,还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纵观全国地质灾害问题,结合灾害防治现状研究有效的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文章就对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对策展开探讨,希望能够缓解我国地质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问题;防治对策;灾害防治0 引言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由于国土资源丰富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地质灾害呈现分布范围广、变动大等问题,特别是当前土地资源开发项目逐渐增多,工程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灾害问题的频繁发生,由于地质灾害突发性强、理性多,控制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给人们生命安全及社会和谐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进行预控,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地质灾害相关概述从当前地质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岩土工程是对当前所处环境地质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的主要工作,更具有直观性、准确性,其本质特征是对当前环境下岩土资源进行开发、加固和利用,而地质灾害防治和处理能够降低地质灾害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项目开发和利用的质量。

通过对以往地质灾害现象进行分析,出现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引发灾害现象,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虽然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预测和分析,但是在短时间内很难快速实现有效的防控,不可避免的会给人们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最主要的是近年来工程建设的逐渐增多,开发建设对地质环境造成扰动,引发地质灾害,在这种环境下因为地质灾害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勘查·防治及减灾对策的初步探究

地质灾害勘查·防治及减灾对策的初步探究

背景 、 植 被发育程度 、 水文气象条件及人类 工程和经济活动强 度等因素 , 际情况相适用 的方法 , 保证地质调查 工作 的细致深入 , 有针对性的进行地 其发生通常是 突发性 的 I I J 。地 质灾害 由自然演变与人为诱发双重 因素造 质调查 , 就可降低工程量。在勘查方法选择 中选择配置也至关重要 , 它是 成, 既是 自 然灾害 的范畴又是人为灾害的一部分 , 在一定意义上有社会问 有 效完成勘查的基本条件 , 勘查配置要根据工作 的性质 、 方法 的实用性 、 题 的属性 。因此 ,在地质灾 害的防治上不仅要考虑 自然因素的预防和躲 地 区适用性 、 技术 可行性等进行选择 。 优先选择简便易行的 、 基本 的、 覆盖 避, 还要 注重人类素质的提高 , 有效地保护地质 环境 , 从而达 到防治减灾 面大与花费少的勘查配置 , 以求得对勘查对象 的全面认识。
测等 。
2 . 地 质灾 害勘查
3 . 地质 灾害 防治减 灾措施 建议
地质灾害勘查是用专业 的技术方法分析地质灾害状况与形成发展条 地质灾 害防治减灾工程基本理论体 现地质 与工程 的观点 , 地质 观点 件等工作 的总称 。主要调查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 分布情况 、 活动历 保证正确无误的分析灾 害特征及发展趋势 ,工程观点保证优化 防治减 灾 史 和变化特点 以及受灾人数与财产数量、 灾区经 济情况 、 抗灾能力 。地质 工程 , 确立最佳方案 。地质灾害一旦发生 , 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 , 不但 危 灾害勘查讲求科学优化 , 主要包括勘察工作的优化布置 , 如何确定最佳勘 害面广 , 影 响着 大多 的企业 , 而且具有链 发性和群发性 的特点 , 造成 的损 察工作量 ; 勘查施工工艺 、 现场调整依据、 整理 资料 的最佳方法 、 野外编 录 失 巨大 , 为了更好的做好 防治减灾 的工作 , 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 一、 要 做 要求 、 监测判据及灾 害发生机制等目 。 好综合协调的工作 , 充 分发挥 中央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

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及防治措施浅探

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及防治措施浅探

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及防治措施浅探发表时间:2020-06-08T17:32:12.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作者:吴鹏鹏[导读] 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避免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和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党和政府投入了相当分量的人力和物力。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 646000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避免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和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党和政府投入了相当分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本文中,笔者就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勘查问题;治理措施伴随着人们生存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产生地质灾害的概率逐渐增加,滑坡(不稳定斜坡)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其形成除了威胁到人们自身安全之外,还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本文初步探究了产生滑坡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希望能够为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依据,从而确保滑坡地质灾害整体治理质量。

1、滑坡的定义和包含的类型滑坡包含了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其中,狭义滑坡定义在我国受到的关注度较高,狭义是指基于重力影响下边坡局部失去平衡性,进而形成了滑动现象,岩体或者是其他块体移动。

对于工程地质中存在的滑坡问题来讲,一般是受到地形地貌、水和岩土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而就属地形地貌对工程地质滑坡产生的影响最为突出。

结合形成滑坡的实质性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把滑坡划分为以下几点:其一,根据不同滑坡物质把滑坡分为黄土性、粘土性以及岩石性。

其二,结合滑坡坡体内的不同含水量,将滑坡分成塑流性、块体性。

其三,依照不同的滑坡坡体以及结构等,将其分成顺层和匀质滑坡。

四川省通江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四川省通江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四川省通江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作者:梁源王超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第03期摘要:四川省通江县处于米仓山的南麓,由于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非常的复杂,使其地质灾害的发生率非常的高,积极开展本地区的地质灾害特征研究,分析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并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对其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予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四川省通江县;地质灾害特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四川省通江县的地质灾害类型非常的多,这主要与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地质结构、岩土类型、地形地貌、大气降水强度等有影响因素有关,一旦出现严重的地质灾害,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也不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予以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研究。

一、四川省通江县区域概况通江县处于四川省的北部,东边与万源市相邻,南边与平昌县相邻,西部与南江县及巴中市相邻,北部与陕西省的镇巴县、西乡县及南郑县接壤,该县境内的水系非常的发达,大多是树枝状水系,是渠江上游水系,该县共有河谷溪沟664条,其中长度超出10km的河流有13条,其中通江县中最主要的河流有通江河、小通江与大通江,该境内的河流流向总体上是从北向南,而河谷是从北向南逐渐由窄河谷变为浅宽河谷。

该县的气候条件主要为亚热带秦巴区湿润季风气候,并且具有湿度较大、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特点,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冬季的霜降期比较短,光照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能够保持在16.7℃作用,秋季表现出多雨、气温下降快的特点,有时会出现秋涝与秋干相间发生的情况,其夏季气温则比较高,降雨比较集中。

该地区的地质条件主要表现为出露中生界地层,还具有一些零散分布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其地层从老至新为:三叠系中统(T2)灰色厚层石英砂岩、粉砂岩层,白垩系下统(K1)为灰黄色钙质细砂岩与棕红色砂质泥岩层等;底部是青灰色中厚层泥灰岩层、灰岩;侏罗系(J)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该地区的三叠系地层只在区域的东北角出露,而侏罗系与白垩系的地层分布是非常广泛的,通江县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大巴山歹字型构造中段的南侧,其构造线的展布方向主要为:北西-南东向。

四川滑坡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四川滑坡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17~ 99 2 9 19 年期 间 80 滑坡 中的死 亡总人 数超 过 1 人嘲 4次 万 。 而 在我 国建 国 以来 , 由滑 坡 引 起 的 死 亡人 数 保 守 估 计 超 过
50 0人 , 0 平均每年超过 15人 , 2 且平均每年的经济损失大 约为 5 0 万美元[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 , 0 0 6 1 。 地震和断裂活动
图 1 四 川 省 滑 坡 分 布 情 况
Fi. St t f heS c a nd ld iti u in g1 iuai o ihu nl on t a sied srb to
重 庆 市 的万 州 区等 峡谷 地 段 又 常 发生 岩石 大 滑 坡 。 区滑 山 坡 主 要 集 中 在米 仓 山 和重 庆 大 巴山交 界 区 , 以碎 土石 型 滑
Ab t a t On t eba i yse tc l x t tn h haa trsiso c u n ln l n h xsig rl d d t,i fu n i gf co s sr c h sso s tmaia y e pai i gt ec r ceitc Sih a a dsi a d t ee itn eie aa n e cn a tr f l a f de l c u e h d sse s a d t er i a t r a ay e .Th c unem e s rs o he o to o a d ld ds se n s ca g o r p ia a s d t e ia tr n h i mp c s we e n lz d e o tr a u e fr t c nr l f l sie ia tr i pe i n l e ga h c l e vr n n fSc ua o n eweep tfr r . n io me t ih nPrvic r u o wa d o

四川什邡北部山区遥感调查次生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建议

四川什邡北部山区遥感调查次生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建议
特征 在色 彩 、 纹理 、 或 或亮度 、 范 围等 方 面 的变 化 , 或
来分析评价次生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பைடு நூலகம் 。 由于灾区气
候 变 化 较 大 ,阴雨 天较 多 ,我们 结合 使 用 了多种 影
北西向, 向东或南东方 向的推挤 , 上部地壳层沿基底 面或塑性层挤压 、 滑脱 、 逐步在东 、 西部接合地带形 成众多的推覆构造 , 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密集的断裂带 及断裂交叉点是造成活动断裂或地震的多发地带。 本
6k 0 m。地 处龙 门山脉 中段 , 邡北 部 山 区崇 山峻岭 、 什
地距震中映秀镇仅约6 k 由于地处一个地震带上 , 0 m, 20 年 5 1 地震时 , 08 月 2日 该区山体崩滑严重 ,并形
成 多处堰 塞 湖 ,是较 为严重 的重灾 区之 一 。
2 次生地质灾害类型
要 类 型 ,评 价 了该 区的 灾情 现 状 ,并提 出 了合理 的 防 治建 议 ,供 同 行 们 切磋 。 关 键 词 :解 译 标 志 ;崩 滑 体 ;次 生 地 质 灾 害 ;防 治建 议 中图 分 类 号 :P 2 67 文献 标 识 码 :A
1 概 况
什邡市位于 四川省 中部 ,成都市-  ̄ 东方向约 II LL
F g 1 o ain a df u t y tm pi en rh r e in S i n i i. L c t n l s se ma t o t e n r go hf gct o a nh a y【
() 2 擦痕或流动纹理 明显 , 在崩滑方 向上一般呈
沟壑纵横 , 最高海拔约 4 0m,部分山脉常有积雪。 80 主要 山峰有钻 子 岩 、 子 齿 、 锯 香炉 山等 ,主要河 流有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地表或大气等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的灾害。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家,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然而,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和对策。

首先,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不完善。

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而长期以来监测手段和监测技术缺乏创新和进步,导致监测成果不准确,预警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进,提高监测准确度和及时性,以便更好地预防和防范灾害的发生。

其次,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范意识不足,缺乏基础知识,无法及时应对灾害。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知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的防灾减灾知识,提高人民的自救自护能力。

第三,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完善。

在灾害发生后,救援行动的迅速和有效是非常关键的。

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救援效率。

最后,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着政府责任不足的问题。

我国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投入和依法治理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职责意识和执政能力,注重民生安全,加大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投入。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监测技术和体系的改进,提高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和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执政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的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会理天宝山矿区工程地质灾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四川会理天宝山矿区工程地质灾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深 1 的塌 陷坑 , 0m 积水 并 形 成 泥 石 流 , 千 立 数
方米 泥石 流 直 接 从 六 中段 采 场 沿 放 矿 漏 斗 通 道 冲
出, 造成 淹井 事故 , 接 经 济损 失 数 百 万 元 , 致 全 直 导
公 司停工 停产 两个 月 。 ( )2 0 4 0 0年 , 中段 运 输 平 巷掘 进 过 程 中打 穿 九
( )塌 陷 。由于采用 有底 柱 阶段 强制 崩落 法 开 1
采 , 表 覆 盖 层 随 着 矿 石 的放 出逐 渐 下 沉 , 地 表 形 地 在
3 工 程地 质 灾 害 实例
( )1 9 1 9 5年 1 2月 3 日下 午 2点 , 于 七 中 段 1 由
黄 德 富 , : 四 川 会 理 天 宝 山矿 区工 程 地 质 灾 害分 析 及 其 防 治措 施 等
( )塌 陷 、 坡 、 石 流 的 防 治 措 施 。加 强 矿 山 1 滑 泥
冒顶 片帮 的情 况 。矿 山 生产 秩 序 井 然 , 采掘 能 力 逐
年提 高 ,0 1年矿 山生 产 达 到 3 21 3万 ta 创 历 史 最 /, 好 纪录 。2 1 0 0年 成为 四川省 第 一家 获 得“ 二级 标 准
化矿 山” 企业 。 的
参考文献 :
[] 何继善. 灾减灾的理论与 实践[ . 沙 : 南工业 大学 出 1 防 M] 长 中
版 社 ,0 1 20.
地表 陷落 区 山体 位移 的监 测 、 察 , 时掌 握地 表 陷 观 及 落 区山体位 移 的动态 变化 , 提供 科学数 据 , 制定相 应 对策 措施 。对居 住在 地表 移动 范 围周 边 的村 民进 行
( )2 0 5 0 1年 5月 , 当地 妇 女 私 自进 入 矿 区塌 陷 范 围 内偷 捡矿 石 , 由于 当时矿 山正 在进行 生 产作业 , 放矿 过程 中地 表 陷落 区因矿 岩移 动 , 生塌 陷 , 间 发 瞬 将 一名 捡矿妇 女掩 埋致 死 。 ( )2 0 6 0 5年 , 中段 开 拓 工 程 施 工 , 于 在 施 八 由 工 过程 中支护 不及 时造 成 巷 道 大 面积 片 帮 冒顶 , 使 上部 采 矿工程 施工 困难 , 经济 损失 超百万 元 , 造成 采 掘失 调 , 导致 生产供 矿 困难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刊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21期四川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鄢毅岳昌桐(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 610081)内容提要:四川的地质灾害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

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四川地质灾害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发育分布特征,研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诱发原因和发展趋势,结合地质灾害的危害首次划分了重力型、降雨型、人工型、复合型四种成灾摸式,同时根据四川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提出了行政、技术、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重力型降雨型人工型复合型0 前言随着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加之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使四川的地质灾害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

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具有一定规模、造成过危害的滑坡、崩塌多达3000多处,泥石流沟2000多条。

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之多,个别年份上亿元。

(1981年全川发生泥石流1000多处,灾害性滑坡、崩塌6万多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严重制约了四川省的经济发展。

1基本概况四川省位于我国地势划分的自西向东的巨大梯级的第一、二级之间,地势西北部高而东南部低,西北部的高原大部分海拔在3000-4000m以上,东南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只有400-500m。

四川省属暖湿的亚热带东南季风和干湿季分明的亚热带西南季风交替影响地区。

气候的区域性、过渡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

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上70%以上降水量都集中在6—9月,而12月至次年3月的降水量仅占降水量的10%左右。

连续四个月最大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由东部边缘的55%递增到西部边缘的80%。

四川省内的新构造运动活动明显,主要表现形式为区域性的抬升,局部沿活动断裂的差异性升降及地震活动。

但相对老构造运动,在表现形式上,分布的地域上均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在不同的升幅区内,地壳的稳定性略有差异。

省内出露地层齐全,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

四川省为地震多发区,近百年来,有记载的地震达167次之多。

地震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展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据2001年底的统计资料,全省总面积48.5×104km2,总人口为8436.6 ×104人,占全国人口数的9.53%,人口平均密度为174.0人/km2。

2地质灾害四川省地质灾害的发育历史长远,从古至今其发育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地质灾害的类型也较多,规模也较大,危害严重,其主要的灾害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其次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坑道突水、瓦斯爆炸等。

据资料统计,全省地质灾害点共5770处,其中仅滑坡、崩塌、泥石流就达5310处,占地质灾害总点数的92%。

2.1地质灾害的分类由于四川地理环境复杂,山区广布,平原狭小,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加之暴雨,地震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的影响,地质灾害的类型多样且分布发育特征各异。

2.1.1.滑坡按滑体的物质组成可将四川省的滑坡划分为基岩滑坡和堆积层滑坡两大类。

2.1.1.1基岩滑坡该类滑坡的形成主要与岩层遇水软化的软弱岩层有关,出现的滑体规模一般均较大,多发生在大江大河谷坡地段,且与沿谷坡的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

基岩切层滑坡的发生往往还受到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

2.1.1.2堆积层滑坡堆积层滑坡发育在各种不同成因的堆积层中,包括崩积、坡积、残积、冰水堆积、崩坡混杂堆积以及冲积、洪积、冰碛等堆积物形成的滑坡,其滑动面多为下伏的基岩面,也可沿内部的结构面形成,滑坡体规模一般以大中型为主。

2.1.2崩塌2.1.2.1崩塌分类四川省范围内的崩塌按其发展进程和受灾方式,可将其分为滑移式崩塌和倾倒式崩塌两类。

1)、滑移式崩塌:该类型崩塌初始于滑坡,当滑体脱离滑床后,以高速翻滚的方式跌入沟谷或河床。

2)、倾倒式崩塌:此类崩塌一般具备岩性软硬相间的组合特征,经历其漫长的地质风化作用,加之岩体本身具备的节理裂隙发育,在下伏软弱层形成崖腔,硬层悬空在重力卸荷等作用下形成倾倒式崩塌;2.1.3泥石流的分类四川省的泥石流类型很多。

按地貌形态划分为:河谷型和山坡型;按成份可分为泥石流、水石流、泥流;按流态划分可分为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

2.1.4、其他地质灾害地裂缝及塌陷在绝大数地区往往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地裂缝的出现往往还是滑坡、崩塌发生的前奏。

矿坑涌水和弃渣堆放泥石流时有发生,草地沙化在阿坝州较为突出。

3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3.1地质灾害的形成、诱发因素由于四川省的地域广,地貌单元格局和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样。

所处的地貌位置各异,地形差异起伏大,经历的地质构造变动程度不一,因而地质灾害的类型众多,分布和发育程度也不一致。

3.1.1滑坡、崩塌、危岩四川省滑坡、崩塌、危岩的分布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除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有关外,还与易滑地层的分布有关。

3.1.1.1滑坡的发育受地形坡度控制。

80-90%的滑坡发生于地形坡度20-50度的斜坡上。

3.1.1.2由于断裂带受构造作用影响,岩石破碎,构造裂隙发育,第四系崩坡积土体分布较多,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3.1.1.3堆积松散的土层和软弱的岩层为主要易滑地层。

在以上地层分布的地区,加上断裂构造影响,地层岩体更加破碎,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往往发生规模较大的滑坡、崩塌,或形成大面积的危岩体。

3.1.1.4暴雨触发滑坡、崩塌、危岩的发生四川省近年来区域性的滑坡、崩塌和危岩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繁,主要是由大的暴雨过程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引起的,一次大的降雨不仅造成洪灾,而且诱发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等的发生和形成。

四川省全年平均降雨量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反映了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强度的趋势。

就2000年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发展除受四川省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控制外,与降雨天气密切相关。

从川西南的攀枝花、凉山、到川南的宜宾、泸州、乐山和川中的南充、川北的绵阳,受时空气候的变化影响,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降雨天气,诱发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

7月28日晚至29日晨,平武县大桥镇银厂沟持续近10小时的降雨,在该地区发生40余处滑坡泥石流,造成5人死亡、6人受伤的危害。

据统计,2000年,89.43%的地质灾害均为降雨所影响,因此,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3.1.1.5采矿活动对滑坡、崩塌和危岩的影响四川省的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各地的采矿活动频繁,同时不科学地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给矿山和当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物质和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采矿形成的弃土、弃渣的任意堆放,又为暴雨激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

在如宝兴县锅巴岩大理石矿区由于不科学的采矿,形成大面积的崩塌,沿沟堆放的弃渣达百万立方米以上,河道淤塞、电站失效;在雅安地区内由于花岗岩石材开采所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也时有发生;攀枝花地区的钒钛磁铁矿、煤矿等的开采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

由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在四川省各地是较为普遍的。

在地震活动带,由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非常多,形成的规模也较大。

3.1.2泥石流全省的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于川西山地和盆地边缘区,这些地区由于山高坡陡,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

川内大的断裂带和活动断裂带,成为泥石流的主发育带和活动带。

在地质构造最为复杂、地壳活动最强的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雅安五个地、州泥石流沟的发育据不完全统计即达成1906条,占全省泥石流的93.8%。

四川省的泥石流多为降雨激发,尤其是强度大的暴雨(最大日暴雨量一般为200—300mm,年暴雨日数1—4日,局部可达6日以上),特别是每年的6-9月份是西部地区降雨集中而又强度大的季节,这一时段的降雨量往往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而这一时段发生的泥石流达全年的90%以上。

经常出现连日大雨和短历时的大暴雨。

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在干季也有偶然出现的局地短时暴雨,引起突发性泥石流灾害。

由于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泥石流发育,所以作为激发因素的暴雨强度临界值远比东部的地区低,大约100—300㎜/d、30—50㎜/h的暴雨便易于引起灾害性泥石流发生。

四川省的地质灾害除受自然地质环境的控制和暴雨激发外,还有部分是与人类活动影响有关的因素影响形成的,主要表现在森林砍伐、采矿弃渣、道路、水利水电、厂矿等工程建设活动。

如川西北地区,特别是岷江上游地区近年来发生了大量的泥石流危害,据中科院山地所的调查,该地区的泥石流沟达1682条,其中不乏由于砍伐森林引起的。

随着四川省各项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力度的加大,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特别是地质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灾害也更加严重。

由于大量建设的挖方、填方,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边坡失稳,触使滑坡、崩塌、危岩的发生和形成,并导致老滑坡的复活,如阿坝州境内的区间公路,大多沿沟谷修建,滑坡、崩塌发育的密度在局部段可达58条/100km2。

近几年在四川西部兴起的水电建设热潮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危害,如乐山市沐川县黄丹镇滑坡即是由黄丹电站的修建使坡体前沿的地下水位抬高,在电站蓄水和放水的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的不断变化导致了老滑坡的复活,目前使整个黄丹镇处于滑坡体上。

4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由于四川省特定的地理环境,以及区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加之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暴雨及日渐频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使之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量多的省份之一。

四川省的地质灾害分布总体具有如下特征:4.1地域特征明显。

四川省的地质灾害在地域分布上总体格局是西部多于东部,盆周山地多于盆中,河谷多于平坝,工程活动频繁区多于工程活动稀少区。

滑坡和崩塌主要集中分布于川西北岷江上游、大渡河中游、雅砻江下游、金沙江下游。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起作控制作用,尤其是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往往破坏岩体的完整性,提供有利岩土体失稳的有利的结构面等有利条件。

地处川滇径向构造与青藏"歹"字型构造的横断山和龙门山地带褶皱、断裂发育强烈,因此地段地质灾害尤为发育。

特别是围绕四川盆地的盆周山地是滑坡、崩塌的高发区。

泥石流主要发生分布于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攀枝花地区、雅安地区较集中,占全省泥石流发生的9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