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
法律援助工作规章制度

法律援助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他们获得法律援助,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依法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的普遍的司法服务,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享有诉讼权利。
第三条法律援助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主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协助,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第四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法律援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保障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法律援助工作应当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第七条法律援助工作应当依法开展,保障援助对象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八条法律援助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促进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第二章法律援助的对象第九条经济困难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第十条经济困难的公民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符合法律援助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经济困难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是指资产和收入不足以支付其法律事务所需费用,并符合法律援助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根据援助对象的经济状况和案情,审核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第十三条法律援助机构有权要求援助对象提供相关财产和收入证明文件,以确定其经济困难情况。
第十四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对援助对象的申请进行审查,并及时告知申请结果。
第十五条援助对象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告知原因,并明确申诉渠道。
第十六条援助对象有权申请法律援助,并应当如实提供申请所需的材料和信息。
第十七条援助对象有义务配合法律援助机构进行调查、审查、诉讼等工作。
第十八条援助对象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否则法律援助机构有权终止援助。
第三章法律援助的范围第十九条法律援助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被告、被申诉人、被执行人等诉讼方的辩护、代理和代言;(二)民事案件中的原告、被告、申诉人、被申诉人等诉讼方的代理和代言;(三)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诉讼方的代理和代言;(四)调解、仲裁等纠纷解决机构的代理和代言;(五)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指导等非诉讼服务。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
(一)接待登记制度: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工作,受理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
接待人员应耐心倾听当事人陈述,认真摘记主要内容,依据法律、政策予以解答办理。
来访记录应定期整理、录入归档。
(二)日常值班制度: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日常值班制度,安排人员负责接待群众的法律求助,解答法律咨询。
(三)信息上报制度: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及时、准确地向县法律援助中心报送各种业务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件。
(四)例会分析制度:法律援助站定期召开例会,对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进行讨论分析。
(五)业务学习制度:法律援助人员应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培训考察活动,并积极开展自学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六)专人联系制度:法律援助工作站要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和联系。
(七)台帐、档案管理制度:对法律援助工作形成的
文件、材料建立台帐制度,健全台帐内容。
对法律援助人
员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所形成的有关材料,按照档
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由工作站暂时集中和妥善管理,结案一并将案卷交给县法律援助中心。
(八)限时初审制度:援助工作站按照县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初审法律援助申请,并在2个工作日内报县法律援助中心审批。
(九)公示制度:法律援助站应当将法律援助申请的条件、法律援助受案范围和法律援助的工作流程等在显著位
置公示。
法律援助工作站管理制度

拟稿人:时间:
法律援助工作站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各街道、镇的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整合全区法律援助资源,发挥法律援助工作职能,依据《法律援助条例》和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全区各街道、镇在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当有明确的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
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在工作场所悬挂(张贴)法律援助的标识。
二、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对全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指导和监督。
三、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职责是:
1、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代书等法律服务。
2、接受当事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经初审认为符合条件的,报区法律援助中心审批。
3、接受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办理各类法律援助事务。
4、参加由区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各类活动.
法律援助工作站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当事人收取费用。
四、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当设立一名联络员,其工作职责是:
1、参加区法律援助中心召集的有关会议.
2、及时报送本工作站的工作动态、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
3、定期向区法律援助中心报送统计表。
4、向区法律援助中心报送法律援助申请审批材料。
5、向区法律援助中心报结已结案的法律援助案卷.
6、完成区法律援助中心布置的其他工作.
五、区法律援助中心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络员工作例会,沟通信息,交流工作。
六、区法律援助中心在每年年底对全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工作的情况,包括咨询人次、办案数量、办案质量、报表报送、信息工作和落实交办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评比表彰.。
工会法律援助办法

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日期】2008.08.11•【文号】总工发[2008]52号•【施行日期】2008.08.11•【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会正文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总工发[2008]52号2008年8月1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规范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律援助条例》和《中国工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会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工会法律援助是政府法律援助的必要补充。
第三条工会建立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制度,省际、城际间工会组织及其法律援助机构可以互相委托,协助办理相关法律援助事项。
第四条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指导、协调全国工会法律援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工会法律工作部门指导、协调本地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
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对在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会法律援助组织和人员,县级以上总工会和产业工会应在工会系统内部或会同司法行政等部门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机构和人员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和具备条件的地方产业工会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地方工会可以与司法行政部门协作成立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也可以与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签订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协议。
工会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合署办公,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由同级工会委派或者聘任。
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可以从下列人员中聘请:(一)工会公职律师、专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等工会法律工作者。
(二)法律专家、学者、律师等社会法律工作者。
第三章范围和条件第八条工会法律援助的范围:(一)劳动争议案件;(二)因劳动权益涉及的职工人身权、民主权、财产权受到侵犯的案件;(三)工会工作者因履行职责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四)工会组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五)工会认为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
XXX法律援助工作站管理制度

XXX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管理制度
为了广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受援人的利益,及时规范地实施法律援助,根据本站实际和法律援助工作特点,针对本站的法律援助工作特点,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搞好法律援助工作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二、法律援助工作站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针对特定群众,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困难群体的法律意识。
三、法律援助工作站应积极参加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业务培训及法律咨询等各项活动。
四、对来访群众应热情接待,做好来访登记,签注处理意见。
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指导性法律意见,处理好非诉讼法律事务。
五、对符合法律援助范围和条件的当事人,确属经济困难,但又难以取得贫困证明的,援助工作站查实后,可以以援助工作站的名义出具经济贫困证明,本中心审查后,可予以确认。
六、对其维权范围的困难群体的控告、申诉、检举,经协调仍无法解决的案件应坚持由本站统一受理、审查、指派和监督,并出具书面报告,移送市法律援助中心。
报告中应写明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案件介绍以及援助工作站的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
七、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行普法宣传、开办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开展法律服务。
增强服刑人员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
八、本制度业经本站全体人员讨论通过,自二00六年七月十一日起实行。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一、工作目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是国家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贫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并解决法律问题的平台。
本制度旨在建立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管理和运作,保证法律援助的公正、公平、及时和高效。
二、工作基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基础包括三个方面:1.国际法律原则,包括《联合国人权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2.国家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调解制度的意见》等;3.地方法规和机构规定,包括政府文件、司法部规定等。
三、工作流程1.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组建和申请法律援助工作站由法援委、司法部、地方政府等单位申请组建。
审批程序如下:(1)申请单位应向法援委提出组建申请,包括工作站的名称、地址、人员、经费等内容,并提交相关材料。
(2)审查法援委根据申请材料,对申请工作站的单位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后,法援委将申请通过。
(3)审核司法部对工作站经费及相关设施设备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发放经费及拨发相关设施设备。
2.工作站的工作流程(1)接待咨询贫困人群通过电话或现场咨询寻求法律帮助并向工作站提交相关材料。
(2)维权处理工作站的执业律师对咨询的案件进行审查并与申请人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向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和维权帮助。
(3)调解和诉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工作站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仲裁、诉讼等工作,协助申请人完成维权工作。
(4)记录管理工作站应记录民事法律援助的事项,并按照相关规定建立档案管理,确保信息的保密和可追溯性。
四、工作职责1.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贫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开展法律培训,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3.处理涉及贫困群众的法律事务,促进党和政府工作;4.组织开展涉及贫困群众的人民调解、仲裁和诉讼活动。
五、工作机制1.领导机构法律援助工作站由法援委、司法部、地方政府等单位指派负责,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站的运作。
法律援助工作职责[精选5篇]
![法律援助工作职责[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3549e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0.png)
法律援助工作职责[精选5篇]第一篇:法律援助工作职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主要工作职责(一)组织、管理、协调、监督本辖区的法律援助工作;(二)对公民申请法律援助事项进行初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出具初审意见(站长签字,并盖有法律援助工作站公章),由法律援助工作站负责报市法律援助中心审批;(三)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四)对重大、复杂、疑难和群体性的法律援助案件,及时上报市法律援助中心和本辖区党委和政府;(五)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六)接受并办理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民事法律援助事项;(七)完成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其它法律援助事项;(八)负责收集并上报本辖区法律援助信息资料和统计工作等。
第二篇:法律援助工作职责1.负责日常接待、审查法律援助案件。
2.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指派、监督检查工作。
3.负责法律援助来电、来函的信访工作。
4.负责对联络部及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
5.负责办理领导交办的法律援助案件。
第三篇:法律援助工作职责法律援助工作职责1、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应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做到急当事人所急,需当事人所需,不得做有损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事情;2、宣传法律援助制度;3、热情接待当事人的来电(访),解答力求简洁、贴切、准确易懂,并对来电(访)进行如实登记留档;4、接受法律援助申请并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及时向区中心报批;5、与法律援助中心保持信息畅通,遇有重大事项、群体性上访倾向或其他群体性问题,应做好疏导教育及稳定工作,须以书面形式将有关情况报区援助中心;6、了解并掌握基层法律援助信息,指导法律援助联络点的工作;7、接受和完成法律援助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法制宣传工作职责1、负责起草街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五年规划、工作要点及工作总结,起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各类文件;2、负责街道法制法宣宣传教育的日常工作,具体组织实施街道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发挥组织、协调、监督和参谋作用;3、总结推广各类典型,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参考;4、及时掌握街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动态,编发相关法制宣传资料;5、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法制宣传员开展宣讲活动,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做好服务工作;6、组织开展街道法制宣传教育师资骨干的培训7、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创新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8、完成上级法制宣传教育机构、街道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责

延安路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责1、坚决贯彻和执行我国宪法中关于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有关规定,按照尉犁县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制定实施本辖区法律援助的工作规划。
2、认真做好尉犁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法律援助事务,做好日常法律援助管理工作。
3、规范整理好与法律援助相关的档案资料,进行法律援助业务、理论研究。
4、负责本辖区的法律援助宣传工作。
5、对本辖区的来电、来访及时接洽,认真解答当事人的法律咨询。
6、掌握本辖区的低保、五保、贫困户的相关资料,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及时给予法律方面的帮助。
7、协助尉犁县法律援助中心做好本辖区的法律援助案件初审工作,做到快速反应,防止纠纷激化。
6/ 1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待工作制度1、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事项),由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待人员作初步审查后,符合条件的报尉犁县法律援助中心给予指派。
2、对一般的法律咨询当场解答。
3、对不属于法律援助工作范围的,向当事人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对应当由其他职能部门处理的,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或告知当事人向有关部门申请处理。
4、对尉犁县法律援助中心或有关部门移送工作站处理的有关事项,进行落实或检查,并及时报告接待处理结果。
5、对来访群众反应的重要涉法问题或可能引起事态扩大的案件应及时向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或请示处理办法。
6、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定期分析接待情况和人民群众反映热点问题,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及时提出建议,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治县做出贡献。
7、接待人民群众来访、来电,应认真填写《法律援助咨询登记本》,载明咨询内容、接待人、处理情况或结果。
8、接待人员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及接待工作业务,不断提高接待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6/ 2受援人须知一、受援人应是本辖区内居民本辖区人民法院管辖案件的当事人二、受援人应按法援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三、农民工为受援助人的,法援机构免予审查提供帮助四、受援人对法援机构或援助人员收取财物的行为应拒绝,并可向有关部门投诉五、法律只保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无理要求得不到保护六、受援人不得要求援助人员采取不正手段获取非法利益七、受援人应承担诉讼风险,不得将诉讼风险转嫁法援机构或援助人员,法律援助机构或援助人员严得失职除外八、受援人应听取援助人员的正确意见,否则造成的不利后果由受援人承担九、受援人员行聘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的,法援机构将拒绝继续提供援助6/ 3法律援助案件立卷归档制度一、承办法律援助业务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当按要求立卷归档。
工会法律援助办法

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日期】2008.08.11•【文号】总工发[2008]52号•【施行日期】2008.08.11•【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会正文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总工发[2008]52号2008年8月1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规范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律援助条例》和《中国工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会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工会法律援助是政府法律援助的必要补充。
第三条工会建立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制度,省际、城际间工会组织及其法律援助机构可以互相委托,协助办理相关法律援助事项。
第四条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指导、协调全国工会法律援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工会法律工作部门指导、协调本地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
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对在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会法律援助组织和人员,县级以上总工会和产业工会应在工会系统内部或会同司法行政等部门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机构和人员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和具备条件的地方产业工会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地方工会可以与司法行政部门协作成立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也可以与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签订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协议。
工会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合署办公,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由同级工会委派或者聘任。
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可以从下列人员中聘请:(一)工会公职律师、专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等工会法律工作者。
(二)法律专家、学者、律师等社会法律工作者。
第三章范围和条件第八条工会法律援助的范围:(一)劳动争议案件;(二)因劳动权益涉及的职工人身权、民主权、财产权受到侵犯的案件;(三)工会工作者因履行职责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四)工会组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五)工会认为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
【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

【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的范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一、来电来访及时登记,接待人员在登记时,对当事人的隐私要保密。
二、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接待群众要热情、耐心、规范;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群众来访和申请法律援助;接待一律免费,不得接受、索取当事人钱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三、咨询范围1、本区职工(会员)与企业之间因工资、保险、福利、工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劳动争议问题。
2、区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及特困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
3、工会组织经费、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争议问题。
4、工会工作人员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
四、服务内容:1、解答有关劳动争议、劳动权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针对职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理论研讨、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
3、对职工法律咨询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反应。
五、按照《法律援助办法》规定,精品受理并初步审核法律援助申请。
1、申请人的身份状况;2、申请事项是否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六、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申请人,要及时指导申请人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七、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提供法律援助的,应当与申请人签订法律援助协议,指派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承办法律援助事项。
八、如简单法律咨询、协商、调解,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可以解(转载于: 精品)决的,可直接解决,无须上报法律援助中心。
九、如需上报法律援助中心,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收集齐全申请人材料,出具书面审核意见,及时移送法律援助中心。
十、由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并择时预约质询人,提供法律服务。
十一、咨询当事人反映较重大,紧急的情况和事项的,应立即向中心负责人报告,必要时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向市局领导并可提供处理建议。
法律援助工作站规章制度

法律援助工作站规章制度一、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建立下列工作制度(一)建立接待受理制度。
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工作,接待群众的法律求助,受理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安排人员为符合援助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事项形成的有关材料,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并妥善保管。
(三)建立信息报送制度。
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当建立法律援助业务登记、统计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地反映本站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情况。
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工作纪律(一)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接受法律援助申请,不得擅自终止法律援助事项;对于不属于法律援助的事项,应予以详细说明。
(二)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不得收取当事人任何财物;(三)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和商业秘密。
三、法律援助工作站具体工作制度(附后)业务培训制度一、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培训制度,提高全体人员业务素质。
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业务学习。
业务要经常化、制度化。
二、业务学习贯彻系统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注重效果,学以致用。
鼓励律师向专业专长研究方向发展,对学有成就的人员给予奖励。
三、加强业务学习的组织领导,由中心的主任全面负责学习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
四、坚持学习例会制度,确定每星期五下午两个小时为集体学习时间。
五、做好业务学习的考勤,每月一次统计上报,年终汇总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
六、严格学习纪律,按时参加,不得迟到、早退。
七、积极参加上级法律援助机构、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
信访接待制度一、接待咨询应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文明用语。
二、值班人员应准时到岗,做到衣着整洁,仪表端庄。
三、咨询当事人不会书写,接待人员可代其填写《泰安市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咨询登记表》四、解答咨询应耐心听取提问,仔细审阅当事人提供的有关材料,择要记录咨询内容,依法予以解答。
五、对当事人表示不同意见,并进行缠询的,不能耍态度,应不厌其烦,依法疏导。
六、对认为符合受援条件的当事人,应在咨询登记表“处理结果”栏上签署可提供法律援助的审核意见,并说明理由。
法律工作站工作制度

法律工作站工作制度第一条总则为确保法律工作站正常运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工作站宗旨法律工作站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宗旨,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调解等法律服务。
第三条工作站职责1. 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当事人关于法律问题的疑问,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意见。
2. 提供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群体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法律服务。
3. 调解纠纷:协调当事人之间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纠纷,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
4. 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当事人的法治意识。
5. 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开展其他法律服务工作。
第四条工作原则1. 公平正义: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工作站的服务公平、公正、公开。
2. 便民利民: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当事人获取法律服务。
3. 廉洁自律:工作站工作人员应严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4. 高效务实: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法律工作站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第五条工作人员1. 法律工作站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2. 工作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提供优质服务。
3. 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
第六条工作流程1. 接待当事人: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当事人,了解当事人需求,引导当事人填写相关表格。
2. 法律咨询:工作人员对当事人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提供法律意见。
3. 法律援助: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包括代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等。
4. 调解纠纷:工作人员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
5. 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当事人的法治意识。
6. 归档管理:将案件资料整理归档,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第七条工作站管理1. 工作站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 工作站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5篇[修改版]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5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5fb07183d049649a665847.png)
第一篇: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一、接待制度(一)对来访人员要态度热情,文明礼貌,服务周到。
(二)对申请人,应认真询问,仔细审查申请材料和案件证据材料。
(三)对提供材料不全的审请人,应详细解释,让其补办所缺材料。
对证据不利,确无胜诉可能的申请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
(四)听取咨询要认真,解答问题要圆满,运用法律要准确。
二、登记制度(一)建立咨询来访登记本。
对来访咨询者一律进行登记。
(二)接待人员要认真做好接待登记。
(三)接待人员要做一事一记。
(四)登记主要内容包括:1、来访人员的身份状况;2、申请援助的主要内容;3、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4、处理情况。
(五)在接待中遇有重大紧急事项,要详细记录,并逐级向上汇报。
(六)接待人员在登记时、对当事人的隐私要保密。
三、档案管理制度(一)形成的工作内容记录要及时整理归档。
(二)对登记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情况要妥善保存并及时归档。
(三)对承办的法律援助业务形成的有关材料要按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
四、信息报送制度(一)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法律援助中心报送开展法律援助业务数据报表。
(二)及时向上级法律援助中心报送典型援助案例的有关情况。
(三)及时报送根据定期整理、综合分析法律援助工作中反映的社情民意形成的信息或调研文章。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规范一、法律援助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按时到接待站值班,庄重、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依法解答受援人法律问题,认真登录《法律援助咨询登记表》。
二、法律援助人员对受援对象,应及时上报镇法律援助站。
镇法律援助站认为可以受理时,开具联系单与县法律援助中心联系,由县法律援助中心统一立案并指定援助代理人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
三、法律援助人员对所代理的援助案件,应认真负责,依法办案。
结案后,应收案卷材料按卷宗目录索引整理清楚,统一交区法律援助中心归档。
四、法律援助人员保守国家机密及委托人的个人隐私。
法律援助各项工作制度

法律援助各项工作制度一、引言法律援助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为了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本文从法律援助的职能、申请条件、工作流程、律师指派、质量监控、培训与考核等方面,探讨法律援助各项工作的制度设计。
二、法律援助的职能(一)法律援助的含义法律援助是指在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指导和协调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收费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实质上是法律扶贫、扶弱、扶残,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
(二)法律援助的职能1. 宣传法律知识:通过法律援助工作,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2. 提供法律咨询: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帮助当事人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
3. 代理法律事务: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代理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4. 开展法律培训:组织法律培训活动,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5. 参与社会调解:参与社会调解工作,促进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一)具有我国常住户口或暂住证;(二)司法机关或劳动仲裁机构已立案或具备立案条件的当事人;(三)有事实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四)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经济困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城市)或300元以下(农村)。
对于部分重大影响的群体案件和涉军案件,根据案件特殊情况可以不受经济标准限制。
四、法律援助工作流程(一)申请: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提交相关材料。
(二)审查:法律援助机构对当事人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三)指派:法律援助机构根据案件性质、律师专业特长等因素,指派合适的律师办理案件。
(四)办理:律师接受指派,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包括代理诉讼、非诉讼事务等。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样本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接待制度(―)对来访人员要态度热情,文明礼貌,服务周到。
(二)对申请人,应认真询冋,仔细审查申请材料和案件证据材料。
(三)对提供材料不全的审请人,应详细解释,让其补办所缺材料。
对证据不利,确无胜诉可能的申请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
(四)听取咨询要认真,解答冋题要圆满,运用法律要准确。
二、登记制度(―)建立咨询来访登记本。
对来访咨询者一律进行登记。
(二)接待人员要认真做好接待登记。
(三)接待人员要做一事一记。
(四)登记主要内容包括:1、来访人员的身份状况;2、申请援助的主要内容;3、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4、处理情况。
(五)在接待中遇有重大紧急事项,要详细记录,并逐级向上汇报。
(六)接待人员在登记时、对当事人的隐私要保密。
三、档案管理制度(―)形成的工作内容记录要及时整理归档。
(二)对登记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情况要妥善保存并及时归档。
(三)对承办的法律援助业务形成的有关材料要按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
四、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法律援助中心报送开展法律援助业务数据报表。
(二)及时向上级法律援助中心报送典型援助案例的有关情况。
(三)及时报送根据定期整理、综合分析法律援助工作中反映的社情民意形成的信息或调研文章。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规范—、法律援助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按时到接待站值班,庄重、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依法解答受援人法律冋题,认真登录《法律援助咨询登记表》。
二、法律援助人员对受援对象,应及时上报镇法律援助站。
镇法律援助站认为能够受理时,幵具联系单与县法律援助中心联系, 由县法律援助中心统一立案并指定援助代理人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
三、法律援助人员对所代理的援助案件,应认真负责,依法办案。
结案后,应收案卷材料按卷宗目录索引整理清楚,统一交区法律援助中心归档。
四、法律援助人员保守国家机密及委托人的个人隐私。
五、法律援助人员不准私自接受委托承办法律援助事务,不得向受援人收取费用、报酬、财物或可能产生的其它利益。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责

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责第一篇: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责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责一、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在县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导下,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方面的服务。
二、接待来访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三、对法律援助事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符合援助条件的报县援助中心审批;不符合援助条件的事项,告之当事人解决该事项的其它途径。
五、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调查和社会宣传,扩大法律援助工作影响。
六、参与县法律援助中心组的各类法律援助活动和完成临时性法律援助工作任务。
第二篇: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一、免费解答辖区内公民提出的有关法律事务方面的咨询,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二、热情为困难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免费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办理法律事务。
三、协助本辖区内各单位,依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四、办理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事项。
干警行为规范一、依法行政,不得越级、越权、侵犯;二、严守法纪,不得贪赃枉法;三、秉公尽责,不得以权谋私;四、忠于职守,不得推委、贻误工作;五、维护职务信誉,不得弄虚作假;七、艰苦奋斗,不得奢侈浪费;八、树立宗旨意识,不得侵犯群众利益;九、遵守社会公德,不得酗酒滋事、参与或者支持黄、赌、毒活动。
第三篇: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责(最终版)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责一、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二、接待来访群众,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意见;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代写法律文书。
三、根据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四、对法律援助事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符合援助条件的报县援助中心审批;不符合援助条件的事项,告之当事人解决该事项的其它途径。
五、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调查和社会宣传,扩大法律援助工作影响。
六、参与县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各类法律援助活动和完成临时性法律援助工作任务。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制度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制度一、法律援助中心职能(一)法律援助中心是经县编委批准设立,由县司法局组建的常设性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县司法局管理、监督和指导;(二)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制订法律援助工作规划以及拟订法律援助中心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计划;(三)负责受理、审查和批准法律援助申请,并组织指派律师或其他法律服务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四)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五)负责法律援助案件资料、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六)按时上报法律援助工作统计表,完成县司法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法律援助服务承诺制度(一)法律援助为无偿服务。
法律援助人员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二)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恪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依法为受援人提供合格的法律服务;(三)接待受援人要举止文明、态度和蔼、语言规范、有问必答;(四)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五)自受理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是否给予申请人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三、值班律师纪律(一)基本要求:1.告知来访人自己的服务是完全免费的;2.认真听取来访人的陈述,回答问题要依法有据,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要同来访人预约再次来访时间,待慎重研究后再做答复,不得妄下结论和迎合来访人的主观猜测做毫无根据的判断;3、对群体案件应做好疏导工作,引导来访人通过诉讼渠道解决问题,不得有明示或暗示来访人进行非访的行为。
(二)不得有下列行为:1.以任何借口收取来访人的任何财物;2.利用值班的便利,为自己招揽案件或向来访人推荐律师事务所或律师;3.刁难、歧视来访人,推诿、无故拖延办理来访事项;4.丢失、隐匿和毁损来访人的材料及泄露来访人的个人隐私;5.其他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行为。
四、值班律师工作职责值班律师是指已接受法律援助中心的委托为受援人提供免费服务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1.认真解答来访人的咨询;2.应符合条件来访人的要求代写法律文书;3.根据案情的需要认真收集与案情有关的材料;4.对符合申请法律援助条件的来访人协助其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及《法律援助审批表》并将以上表格交由值班室内勤处理;5.对不符合法律援助处理范围的案件,引导来访人到相关部门申请解决;6.实行咨询首问责任制,对自己接待的来访人的再次咨询有继续提供咨询的义务;7.对难以处理的群体性事件和案件,应及时通过值班室后台向法律援助中心报告。
法律援助点规章制度

法律援助点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法律援助服务的提供和接受,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法律援助是国家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而提供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第三条法律援助点是依法设立的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第四条法律援助点应当依法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援助服务的公正性、公平性。
第五条法律援助点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六条法律援助点应当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服务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法律援助服务的范围和流程,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和效果。
第七条法律援助点应当建立健全申请人信息的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泄露申请人的个人隐私信息。
第八条法律援助点应当建立健全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第二章法律援助服务的对象第九条申请法律援助服务的对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无力支付诉讼费用、律师费用或其他费用的;(二)未获得恰当法律援助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三)属于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的。
第十条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老弱妇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获得法律援助服务。
第三章法律援助服务的范围第十一条法律援助点可以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以下法律援助服务:(一)法律咨询服务;(二)法律文书的起草和审查;(三)代理诉讼服务;(四)其他法律援助服务。
第十二条法律援助点应当根据申请人的实际情况确定提供的法律援助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

工会法律援助站工作制度(县区)
第一条为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规范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推动构建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律援助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会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提供法律服务。
第三条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业务指导。
并在总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条工会法律援助的范围:
(一)劳动争议案件;
(二)因劳动权益涉及的职工人身权、民主权、财产权受到侵犯的案件;
(三)工会工作者因履行职责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
(四)工会组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
(五)工会认为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工会法律援助的形式:
(一)普及法律知识;(二)提供法律咨询;
(三)代写法律文书;(四)参与协商、调解;
(五)仲裁、诉讼代理;(六)其他法律援助形式。
第六条职工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会法律援助机构提出。
第七条职工申请法律援助的要按照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材料,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给予援助;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以口头或书面通知申请人。
农民工因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赔偿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受本办法规定的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
第八条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在援助事项结案后,应当向工会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结案报告。
第九条法律援助承办人员接受指派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延迟或者中止、终止办理指定事项。
第十条认真完成工会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
站制度
《【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的范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
一、来电来访及时登记,接待人员在登记时,对当事人的隐私要保密。
二、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接待群众要热情、耐心、规范;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群众来访和申请法律援助;接待一律免费,不得接受、索取当事人钱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三、咨询范围
1、本区职工(会员)与企业之间因工资、保险、福利、工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劳动争议问题。
2、区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及特困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
3、工会组织经费、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争议问题。
4、工会工作人员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
四、服务内容:
1、解答有关劳动争议、劳动权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针对职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理论研讨、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
3、对职工法律咨询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反应。
五、按照《法律援助办法》规定,精品受理并初步审核法律援助申请。
1、申请人的身份状况;
2、申请事项是否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
六、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申请人,要及时指导申请人填写《法律援
助申请表》,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七、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提供法律援助的,应当与申请人签订法律援助协议,指派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承办法律援助事项。
八、如简单法律咨询、协商、调解,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可以解(转载于: 精品)决的,可直接解决,无须上报法律援助中心。
九、如需上报法律援助中心,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收集齐全申请人材料,出具书面审核意见,及时移送法律援助中心。
十、由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并择时预约质询人,提供法律服务。
十一、咨询当事人反映较重大,紧急的情况和事项的,应立即向中心负责人报告,必要时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向市局领导并可提供处理建议。
最全面的十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事项形成的有关材料,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并妥善保管。
十三、定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劳动关系动态信息.
十四、收集和总结典型案例,加****律援助典型案件宣传,并及时向领导报送工作信息或情况专报。
十五、按司法部门法律援助工作规定要求,及时准确填报统计报表。
以上是《【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制度》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法律援助、工会法、援助、申请人、中心、问题、提供、工作站,觉得好就请下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