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问题
我国居民在食物和营养搭配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居民在食物和营养搭配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促进中国人的体魄健全,必须改善中国人的膳食营养,我们吃东西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获得维持健康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膳食搭配是否合理,营养是否平衡很关键。
中国人传统膳食特点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比较充足,这对于维持健康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是有益的。
但是植物性食物中铁的质量不好,容易造成贫血。
而在发达国家,他们吃了较多的肉食,膳食里面维生素、矿物质比较充足但脂肪过高,膳食纤维太少,容易导致慢性病。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保持传统膳食的优点,克服存在的缺点,又避免发达国家饮食的一些不利的因素,尽可能的使我们的膳食更加合理。
我国居民在食物和营养搭配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第一、部分居民仍有营养不足。
在一部分贫困地区、西部、边远地区、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他们的饮食状况,主要是微量营养素供给不充足,有点蛋白质也不足,表现出儿童生长发育还达不到理想的水平。
第二、营养过剩。
城市和富裕地区的部分人群,由于条件好,经常吃太多的动物性食物,脂肪和能量摄入量过高,容易产生慢性病,产生心血管病、糖尿病、结肠癌等疾病。
作为整个中国来讲,面对着双重挑战,两方面的问题,有营养不足的一面,又有营养过剩的一面。
对于个人或一个家庭来讲,可能会偏重于某一方面,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节。
营养就是膳食的平衡,合理搭配的问题,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
搭配合理了,各种食物都有他的营养作用。
近些年,中国营养学会一直在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关键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合理搭配膳食,取得充足的营养。
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就是食物多样。
每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优势,人类发展到现在,选择了这些食物,说明它对人类的延续都是有意义的。
日本人的膳食指南建议消费者每天至少吃30种食物。
这在我国边远地区可能做不到,但是有条件的人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努力做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里都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油盐酱醋等。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特征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特征1.营养均衡: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食物的分类与配比合理,追求五谷杂粮、果蔬肉食的平衡搭配。
传统饮食文化体现了“草木皆可食、五谷皆可为粮”的观念,追求的是健康和长寿。
2.以粮为主: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饮食文化以粮食为基础。
传统饮食中注重以米、面、粗粮为主食,如米饭、面食和馒头。
尤其是米饭,它几乎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菜肴丰富多样:中国的传统菜肴种类繁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肴,如粤菜、川菜、鲁菜等。
每道菜肴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追求“色、香、味、形”兼具的烹饪艺术。
4.重视食材质量: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讲究选择时令食材,追求“所以饭菜皆取其性味、以补益人体形多一体的成分”理念。
同时,传统饮食强调食材的质量,注重选择好的畜禽肉类和新鲜的水果蔬菜,以确保食物的口感和营养。
5.餐桌礼仪: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餐桌礼仪,尊重食物和他人。
在用餐时,人们需保持文明、有序的用餐方式,不浪费食物,注重与他人共同品尝食物的快乐。
6.药膳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融入了药膳养生的理念。
中国人认为食物和药材都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追求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和健康。
7.节日食品:中国传统节日有许多与食品相关的习俗,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节要吃粽子等。
这些食品不仅仅是食物,更代表了人们对节日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祝福。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饮食方式的文明礼仪、注重食材的质量和时令、讲究烹饪技巧和口感以及融入了药膳养生的理念。
中国人对食物的重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身体健康和心灵的满足。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成为了世界上受人赞赏的一种饮食文化。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对膳食营养的关注逐渐增加。
健康的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居民膳食结构、膳食营养平衡以及膳食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主要由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奶类以及豆类等主要食物组成。
谷类是中国居民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大米、小麦等。
肉类则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和脂肪,常见的有猪肉、牛肉和鸡肉等。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豆类提供植物蛋白和纤维素。
奶类则是补充钙质的重要来源。
二、膳食营养平衡膳食营养平衡是指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在膳食中的合理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平衡的指导原则是“五谷杂粮、五菜一汤、适量鱼肉、少盐少油、常喝牛奶”。
这一原则强调了谷类和杂粮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多摄入蔬菜、水果以及奶类,减少盐和油的摄入量。
为了保持膳食营养平衡,需注意以下几点:1. 多样化饮食:摄入多种食物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2. 合理安排主食:以谷类为主,适量摄入杂粮、精细米面和马铃薯等。
3. 多吃蔬果: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4. 适量摄入肉类和豆类:摄入适量的肉类和豆类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但要注意控制总脂肪摄入量。
5. 勤喝牛奶:牛奶是重要的钙质来源,有助于骨骼健康。
6. 减少盐和油的摄入:摄入过多的盐和油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应尽量减少食用含盐和油较多的食物。
三、膳食改善措施为了提高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递膳食营养知识,提高居民的营养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增加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3. 多渠道宣传重要食物:重点介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和奶类等。
4. 加强餐饮行业监管: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推动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选择。
5. 家庭健康膳食指导:通过开展家庭膳食指导,引导家庭合理选择食物,制定健康的膳食方案。
关于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的问题和方法分析
关于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的问题和方法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2T16:15:27.02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第6期作者:郑旸光[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迎来了迅猛的发展。
郑旸光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 524094【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迎来了迅猛的发展。
我国人民完成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转变。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人民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强调中餐的科学化、营养化。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相关学者对于我国饮食文化的探索从未停止。
对于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秉承着这一理念,本文将深入探讨关于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的问题和方法。
【关键词】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方法分析引言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同样的,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我国是文明古国,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更强调饮食的科学和营养,我们需要对传统的饮食作出改进,找出当下中式菜品在科学营养化烹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对其提出解决方法。
1.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存在的问题1.1消费者缺乏科学营养化烹饪意识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对于科学膳食的认识普遍不完善,人们不了解真正的营养标准,对于合理膳食、科学营养化烹饪的认识还处于非常浅显的阶段,甚至有迷信偏方等严重误导[1]。
当前人们对于膳食、烹饪的评价体系仍然是传统的色、香、味,这导致人们食用了许多糖分、香精过多的食物,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肉食的食用也有些过量。
高热量的食物使得人们目前在菜品的烹饪过程中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科学、营养化的概念。
人们应该加强自主学习和对食物的认知,也可以去咨询营养师或医务人员,如何正确地进行科学营养化的烹饪。
1.2菜品原材料采购不完全符合行业相关标准目前许多人购买的菜品原料并不完全符合行业的相关标准。
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价值
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价值作者:华金中来源:《健康人生》2015年第10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国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食品。
例如,保加利亚的酸奶、日本的纳豆等。
中国传统食品在营养方面的价值,可以说无论在合理性、丰富性、科学性方面都值得向世界推广。
首先,中国传统食品的特点基本体现了“素食养身,医食同源,源于农耕,和谐自然”。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大部属于农耕食文化,普通人经常能吃上肉、蛋、奶,不过是近年的事,数千年普通中国人的家常饭,其实就是素食。
2500多年来中国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里曾总结了健康饮食指南:“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彩为充。
”这些论著说明传统的中国膳食结构甚至和现在营养学所推崇的理想膳食不谋而合。
1983-1988年,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一些专家教授共同实施了针对中国不同地域65个县的膳食与健康的合作调查项目。
项目报告《中国膳食、生活方式与死亡率》在西方国家引起很大反应。
参与调查的Campbell教授总结指出:“中国项目的主要发现是,动物性食品、脂肪摄食得越少,癌、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下。
”“高收入人群,血液总胆固醇、尿蛋白明显高,这是动物性食品、高蛋白摄取多的指标,同时这些指标高也是引起白血病、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脑肿瘤、糖尿病等发病率高的原因。
”“调查表明,膳食中少量的动物性食品也能使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而摄取植物性食品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Canpbell教授最后总结说:“我认为完全素食和普通素食或非素食品相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同等或更加享受健康。
”因此,美国心脏学会前会长安东尼奥指出:在平均血液胆固醇值很低的社会,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等疾病几乎没有。
中国人心脏病的风险只有欧美人的5%。
不过这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那时中国被认为是理想的素食饮食结构国家。
在许多研究基础上,美国营养协会等专家团体还制订了素食膳食指南。
中国膳食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膳食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品质和营养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中国的膳食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 粮食消费过高。
中国人的主食以米饭为主,粮食消费占总能量的比重高达70%以上,而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较低,容易导致热量过剩、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2.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大部分人的膳食中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过低,导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缺乏,容易引发慢性病。
3. 膳食结构区域差异大。
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精加工食品和肉制品摄入过多,而粗粮和蔬菜的摄入量较低。
为了改善中国膳食结构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大力推广粗粮。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补贴等方式鼓励人们多吃粗粮,如糙米、全麦面包等,以降低粮食消费比重,提高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2. 加强蔬菜、水果的推广。
政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鼓励人们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量,预防疾病。
3. 加强中西部地区的膳食结构改善。
政府可以优先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便他们能够购买更多的蔬菜和水果,减少肉制品和精加工食品的消费。
综上所述,改善中国的膳食结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国居民饮食图鉴反映5大营养问题,你注意过吗?
中国居民饮食图鉴反映5大营养问题,你注意过吗?编者按:所谓“每逢佳节胖三斤”,想必大部分人都已暗暗决定要在节后调整饮食,合理膳食。
然而,你知道我们日常饮食中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吗?你知道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饮食,吃得更加健康吗?今天,我们特别编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丁钢强和张兵团队发表的题为“Nutrition transition and related health challenges over decades in China”的文章,共同关注中国居民的营养问题。
摘要:中国饮食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出台的各种经济、教育和卫生政策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居民饮食结构和营养不良相关问题的进展。
本综述的目的是全面回顾中国成年人的饮食营养状况以及后续所面临的健康挑战。
数据来源主要为 1982 年、1992 年、2002 年和 2010~2012 年中国全国营养调查(CNNS)和报告以及1989~2015 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几十年来,中国成年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变化有:谷类和蔬菜摄入量减少,以猪肉为主的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增加;鸡蛋、鱼和奶制品的摄入量随时间推移有少量增加,但仍处于低水平;食用油和食盐的摄入量远远超过了推荐量;以脂肪为主的供能来源和“隐性饥饿”现象仍然很突出。
尽管营养不良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但相关疾病方面略有改善,超重和肥胖已成为突出问题,成年人的患病率分别从 1982 年的 16.4%和 3.6%分别上升到 2012 年的 30.1%和 11.9%。
综上所述,本文综述了我国营养水平与营养不良现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
应加强对营养特征的动态监测,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提出有效的营养改善策略。
背景介绍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国家公共卫生战略和疾病防控战略的重要信息。
中式烹饪的科学化与营养化
146中式烹饪是我国主要的饮食制作方法,不仅历史悠久,在时代传承中也实现了日益创新和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显著改变,已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追求怎样才能让食物更美味、更有营养,对中式烹饪的科学化和营养化也越发重视。
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中式烹饪实现科学化和营养化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一、中式烹饪中的营养学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和梳理可知,中式烹调极为注重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这样才能促进膳食的营养含量提升,使人体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1.米面类食品。
大米最适合运用煮焖的方式,但在煮米饭之前通常要先淘洗大米,此过程可能会导致大米流失掉一些营养物质,而且淘洗时间和营养物质的流失量成正比,淘洗时间越久,营养物质流失的越多,所以我们平时要尽可能减少大米的淘洗次数。
通常来说,在煮饺子和面条的时候会加入很多水,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就会流失到汤水中,所以吃面时应养成喝汤的习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另外,在采用油炸方式烹饪面食的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多加注意。
2.蔬菜类食品。
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而维生素具有水溶性,蔬菜的大小、种类、加热时间、加热方式等均会对其中的维生素造成影响。
通过诸多实验可知,在烹饪蔬菜时最好采用急火快炒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流失。
除此之外,最好用铝锅或铁锅炒制蔬菜。
3.动物性食品。
人们经常采用清炖、快炒、红烧等方法来烹制肉类,但这三种方法均会导致肉中的硫胺素流失。
其中,清炖方法的流失量最大,通常在60%-65%左右;快炒可以最大化地保留肉中的硫胺素,流失水平在13%左右,因此在烹制肉类食材时最好采用急火快炒的方式。
此外,做汤是烹制骨头的最佳方式,在烹制时可以添加少量醋,以便溶解骨头中的钙。
中式烹饪的科学化与营养化二、现阶段中式烹饪科学化和营养化所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在中式烹饪科学化和营养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受自身和外部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消费者缺乏较强的烹饪科学化和营养化意识。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现状与关键问题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现状与关键问题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多元化,食品问题逐渐成为与环境污染、疾病等同等重要的社会问题。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获得了巨大的食品安全成就,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但是我国食品问题的种类和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本文将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现状与关键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食品营养与健康现状营养是人们吸收能量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目前,各类食品都在不停地进化与升级,而消费者对于食品营养成分的关注度也逐渐加大。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现状。
一、膳食结构不合理在现代社会,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化。
生活节奏加快、社交娱乐的增多导致许多人开始在外用餐,但是这样会导致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快餐、方便面类的食品普及率越来越高,相应的糖分和脂肪成分也越来越多,这会导致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足。
二、常见营养成分缺失很多人的餐桌上缺少十字花科蔬菜、全谷物等营养丰富的食品。
而在现代社会,某些食品的加工技术虽然不断提升,但是也会导致食品营养成分的流失。
例如,许多人喜欢吃白面包,但是白面包的营养成分相较于全麦面包来说会更少。
三、食品成分令人质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食品中添加了什么成分,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吃下去究竟食品如何影响身体。
例如,许多人会吃奶茶,但是过量的糖分和花式茶的防腐剂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
这些现象反映出了目前我国在食品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现状,食品的成分不到位、营养成分不足等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食品营养与健康关键问题营养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现代社会对营养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保证充足、多样、平衡、安全、卫生的膳食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深加工食品的安全问题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快餐行业的繁荣,许多人对于深加工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倍感担忧。
深加工食品中常会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影响人体健康。
中国人膳食结构的误区
中国人膳食结构的误区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一些常见的中国人膳食结构误区,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善这些问题。
第一个误区是过度依赖主食。
主食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过度依赖主食会导致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从而增加肥胖和患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适量摄入主食,同时增加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
第二个误区是蛋白质摄入不足。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对于维持肌肉和组织健康非常重要。
然而,很多中国人的膳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
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肉、豆类和奶制品。
第三个误区是脂肪摄入过多。
高脂肪饮食会导致关键性脂肪酸和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国人往往喜欢吃油炸食品和肥肉,这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
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并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
第四个误区是食物搭配不合理。
很多人在膳食结构中没有合理地搭配各种食物,导致一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比如,维生素C和铁质是互相促进吸收的,所以我们应该将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与富含铁质的食物一起食用,以增强铁质的吸收。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搭配不同种类的蔬菜,以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
为了改善中国人的膳食结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育公众关于膳食结构的重要性和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素的知识,并提供实用的膳食建议。
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食品行业提供更多健康膳食选择,并加强膳食结构相关的宣传和教育。
另外,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膳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个人也应该增强自身的膳食知识,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膳食结构的均衡。
总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存在一些误区,但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政策和个人努力来改善这些问题。
一个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改善自己的膳食结构。
中国食品营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运动平衡;多食用蔬菜、奶类、豆制品: 适量食用鱼类;少盐少油、少糖少酒,为 公众的膳食行为提供指导方向。
1.2 膳食营养素存在问题 近年来,软饮料、糕点等加工食品中 的添加糖等被认为是造成肥胖、糖尿病、 高 血 压 等 疾 病 的 重 要 因 素。 因 为 这 些 食 品 有 较 高 生 糖 指 数, 会 导 致 人 体 内 血 糖 水 平 升 高, 进 而 引 起 胰 岛 素 水 平 也 显 著 增加,据 2015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 状 况 报 告 显 示, 我 国 成 人 肥 胖 率 已 经 达 到 11.9%;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达到 6.4%; 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 9.65%。一直以来, 精制粮食被认为是良好生活的象征,但是 我国膳食指南显示,大众多食用糙米、全 麦面粉、豆类等低血糖指数、维生素高的 粮食。 这种错误饮食在未成年中更为频繁, 儿童饮食中多糖、多盐、多添加剂现象更 为严重,成为食品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1.3 解决对策 政府、学校要加强对公众膳食、营养、 健康生活知识的科普。借助通讯、媒体等 平台鼓励公众关注食品教育;同时,食品 生产者要提高社会意识,优化产品,提高 食品营养。食品经营服务行业要关注我国 发布的营养指南,优化菜品。 2 食品残留物及污染 2.1 农药、兽药残留 目前,我国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包括甲 有机磷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这是 我国市场销售蔬菜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兽 药残留包括抗生素类、抗菌类、抗寄生虫 类、促生长类等药物,会造成人体变态反 应、细菌耐药、致癌、致畸等。据结果显示, 儿童食物残留有农药、兽药的食品之后更 难排除,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2.2 重金属污染 食品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土壤、水、 空气等,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中铅、砷、铬、汞等是常见的重金属污 染物种类,会通过食物链以慢性中毒的方 式损伤人体。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地域、环 境关系密切。近几年,我国食品重中金属 总体超标率不高,但部分地区还存在砷、 镉、铝等污染。粮食、蔬菜、菌类、水产 品为主要受污染种类,其中的铅、砷、铬 难以去除,大量摄入会存在健康风险。
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的问题和方法
中式菜品烹饪中科学营养化的 问题
中式菜品传统菜肴评价体系中未包含 营养元素 中式菜品烹饪过程中科学营养化 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传统菜肴的烹 饪标准中,对于一些菜肴原材料的选 用、加工和食用方面的卫生标准未做 出较为明确全面的规定。评判中式厨 师的烹饪技术时,因评价标准不够明 确,导致评价工作无法取得更良好的 效果。以我国举办的众多烹饪大赛为 例, 大多是评判菜肴本身的味道、 搭配、 使用,食物自身的营养效果和菜肴的 观感等,这对于全面评价菜肴的营养
大厨离开了酒店,将会给酒店造成较 大的损失,因而在加工中式菜品的过 程中, 大厨应积极使用科学化的方法, 全面有效地控制菜品质量和营养效果, 在保证自身绝对性地位的同时,还需 教授其他烹饪人员自身的控制能力, 提高各个烹饪人员的加工菜品的水平。 大厨需将自身的一些技能基础传授给 烹饪人员,尤其是需要详细讲解菜品 的复制情况。 不断提升烹饪人员自身的营养化和科 学化意识 只有烹饪人员具备较高的营养化 意识和科学化意识,才能在烹饪菜品 的过程中, 积极融入自身的烹饪理念, 提升菜肴的营养化效果。在中式菜品 烹饪过程中提升烹饪人员的营养化和 科学化意识,就需不断提升烹饪学科 的营养化建设效果,将烹饪营养理论 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加强培训烹饪 人员的相关工作,不断提升烹饪人员 自身的营养化和科学化意识和能力。 想要充分有效地结合中式菜品和科学 营养化烹饪,首先需全方位地培训和 教育厨师,主要针对厨师开展的培训 课程包括营养卫生学理论、烹饪实验 技能、烹饪化学、烹饪原料过程和设 计营养餐等方面,同时还需不断提升 烹饪人员开发新菜品的能力,保证当 前的烹饪人才能具有较高的创新能 力, 具备较好的营养化和科学化意识, 这样一流的复合型厨师人才将能够为 有效提升中式菜品营养科学化烹饪效 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还可积 极 组 织 一 些 新 老 厨 师 间 的 交 流 会, 让不同理念的厨师针对自身的烹饪技 能、理念和经验等全方位地交流和沟 通,有效促进科学营养化烹饪具有良 好效果。 加强营养化和科学化烹饪的宣传工作, 提升消费者的科学营养化膳食的意识 积极促进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
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的问题和方法
巨题营养与健康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与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 关心日常饮食中的营养摄入问题。
而我 国传统的中式菜品虽然品类丰富,但在 烹饪过程中,必须依据严格的烹饪程序, 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才能最大化地保 存其营养价值,实现营养与美味的统一。
为此,本文全面分析了现阶段中式菜品 科学营养化烹饪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 出了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的有效方 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现阶段人们的健康饮食意识不断増 强,而我国对中式菜品的评价一般只关 注中式菜品的色泽、香味与形态,而很 少将其营养价值考虑进来。
这就导致人 们在选择中式菜品时,因为不了解其营 养价值,而常常无从下手。
所以相关人 员进一步加强对中式菜品科学营养烹饪 的研究,能更好辅助人们选择那些营养 价值高的中式菜品,确保国民的饮食健 康营养。
同时,还可以将科学化营养化 的中式烹饪方法传播给大众,推动中式 菜品烹饪的长远持续发展。
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饪存在的问题消费者缺乏科学营养化烹饪意识现阶段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虽然 明显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饮食健 康。
但是具体到一日三餐上,人们普 遍缺乏科学营养化烹饪意识,只依据 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不注重食物营 养的摄入问题,也不关心食物的热量 问题。
也就是说现代消费者普遍的是 以中式菜品的色泽、味道和形态来选 择食物的,不会深究其食材的科学烹 饪方法与食物的营养搭配。
这就导致 许多人的饮食中,糖分、脂肪与蛋白 质过高,而膳食纤维较少,最终出现 高血压和肥胖症。
菜品原材料采购不完全符合行业相关 标准原材料是烹制中式菜品的基础, 其自身质量直接关系着中式菜品的营 养价值。
按照相关烹饪标准选购合适 的原材料,才能制作出营养美味的中 式菜肴。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餐饮集团 并未实行统一的原材料供货,对原材 料的采购数量与材料质量都未明确要中式菜品科学营养化烹 饪的问題和方法□樊勇刚广西忻城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求。
传统饮食对现代营养的影响
中国传统饮食对现代营养的影响中国传统饮食对现代营养的影响很大,食疗、饮食平衡从中国古代就有,一直到现代。
关键词:传统饮食现代营养影响1、中国传统饮食1.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1.2传统饮食习惯2、现代营养观1.1平衡膳食1.2人们的普遍营养观3、传统饮食对现代营养的影响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
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文化,步步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
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林语堂《吾国吾民》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给机器加燃料,而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
中国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首先因为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
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
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
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
这样促使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其次,由于中国文化追求衫,中国手工业的发达,所以烹饪中的饮食加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衫特征。
所有这些,使中国饮食文化有如下特征。
其一,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其二,中国人的食谱广泛,举凡能够食者皆食,毫无禁忌;其三,中国救荒的著述特别多,以备饥荒之年以野菜充饥之用;其四,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
中国饮食的诸多特征,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
宫庭饮食,市肆饮食则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表现出这些特征。
平民的节日饮食,如春节,也许能够部分地表现出这些特征来,但是春节对于一年的365天来说毕竟是短暂的一瞬间,如昙花一现。
中国传统饮食的营养与健康
中国传统饮食的营养与健康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之一就是传统饮食。
中国传统饮食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卓越的营养价值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饮食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饮食的特点之一是多样化和均衡。
它以大量的优质谷物(如米、面、杂粮)为主食,搭配各种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瘦肉和禽肉等食材,形成了一种充满色彩、口味丰富的饮食模式。
这种多样化的食物组合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素,而且很好地满足了人体的各种营养需求。
中国传统饮食注重谷类粮食的摄入,这是因为谷类粮食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
谷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为身体提供持久的能量,并维持身体器官的正常运作。
米饭、面条、馒头等传统主食的摄入,可以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并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除了谷类粮食,中国传统饮食也强调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蔬菜和水果是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传统的中国饭菜中,蔬菜通常以炒、煮、烧等简单的方式加工,这样可以尽量保留蔬菜中的营养成分。
同时,传统的凉菜中常常配有各种水果,既满足了味蕾的需求,也增添了营养的多样性。
此外,中国传统饮食偏好鱼类和豆腐等植物性蛋白食物的摄入。
鱼类是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而豆腐则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食物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同时对抵抗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饮食中,适度摄入肉类也是重要的。
肉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为身体提供多种必需营养素。
然而,中国传统饮食中的肉类摄入通常没有过多,重在口味的调和和搭配,而不是过度依赖。
适度摄入红肉和白肉可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避免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风险。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饮食以其多样化和均衡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口味体验。
健康饮食的传统与现代营养需求研究
健康饮食的传统与现代营养需求研究简介: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传统饮食和现代饮食两个方面探讨健康饮食的营养需求。
传统饮食的特点与营养需求:传统饮食是指几代人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搭配方式。
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类、豆类、蔬菜、水果和部分动物产品为主要食物源。
传统饮食的特点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谷物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传统饮食注重谷类的摄取,其中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等主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并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E和镁、铁等。
此外,传统饮食还注重豆类的食用,豆类富含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和维持机体健康。
传统饮食还注重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并提供膳食纤维,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传统饮食中适量摄入的动物产品(如禽肉、鱼类和鸡蛋)也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
现代饮食的特点与营养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许多变化。
现代饮食的特点是快餐化、加工化和高糖高脂的倾向。
现代饮食中快餐化的特点使人们更偏向于选择方便和快捷的食物。
这些食物往往含有高糖高脂,但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
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现代饮食加工化的特点使许多食品经过高温加热和添加剂的处理,导致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流失。
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剂、增稠剂和人工色素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现代饮食需要注重新鲜蔬果和天然食品的摄入。
现代人早餐不吃或吃得很少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早餐对于维持日常能量需求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早餐应包含谷类、蔬菜和水果,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为什么很多中国传统美食从养生的角度看都不健康?
为什么很多中国传统美食从养生的角度看都不健康?为什么很多中国传统美食从养生的角度看都不健康?因为很多传统食品制作流失营养严重,一些油炸烟燻食品吃多了还对身体不好,所以加工制作方式很重要,要养生喝东方神参,冷加工,营养全中国传统美食的营养数千年来中国的古老传统一直得以储存,但现在仿佛屈服于不可抗拒的西方生活方式......从美国那里,他们模仿到的是最糟糕的东西--洋快餐,仅在北京市就有50多家麦当劳餐厅,另一家快餐连锁店肯德基的数量也差不多,中国已是它们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洋快餐的最大缺点是:肉量太多、蔬菜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
汉堡包中夹了一大块肉,只有一小片生菜叶和西红柿;甜饮料含大量糖分;马铃薯制成炸薯条后热能大大增加,维生素却被破坏了......古生物学家在判断动物的摄食种类时,首先分析牙齿的结构。
人共有32颗牙齿,其中:臼齿20颗,用于磨碎谷物、豆类和其他种子类食物;切齿8颗,用于切咬果蔬;惟独4颗犬齿是用于撕咬肉类食物。
人类不同牙齿的比例为:臼齿∶切齿∶犬齿= 5∶2∶1。
依此推算,人类正常食物结构中,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值应为7∶1。
这个数百万年以来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神祕比例,凸显出人类合理的膳食结构。
从肠道的相对长度看,肉食动物的肠道较短,杂食动物居中,草食动物的肠道最长。
这是因为草食动物进食大量的膳食纤维,肠道长有利于细菌发酵、分解食物中的膳食纤维。
肉食动物肠道的长度在进化过程中逐渐缩短。
经测定计算,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肠道长与身高(体长)的比例如下:猫4∶1,狗6∶1,人7∶1,马12∶1,猪14∶1,牛20∶1,羊27∶1。
从这不难看出,人类的比例是居中的。
中国人动物性食物在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应当显著低于西方膳食结构:畜、禽、肉类每日摄取量为50~100克(1~2两),宜选食含脂肪低的瘦肉、鸡、鸭等禽类;应鼓励食鱼,鱼、虾每日摄取量为50克(1两);蛋类每日摄取量为25~50克(半个到一个);同时要搭配足量的蔬菜。
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问题
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问题
李里特
【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研究一个国家传统食品的现状和走向,对国民健康、农业发展、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进入小康社会时正面临弘扬传统或西餐化的抉择,科学对待和充分认识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价值十分重要.本文通过中西餐特点的比较,用现代营养学研究成果肯定了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价值.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李里特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7)》发布校园餐存在忽视食品营养等问题[J], 张磊
2.食品营养标签相关标示规定及营养标签常见问题 [J], 梁咏瑜;赖文婷;郭丽仪
3.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问题 [J], 李里特;
4.儿童营养和食品安全父母的头等大事——营养没补好问题在哪里 [J], 潘晓群
5.独特的加工工艺让中国传统食品更具营养价值 [J], 王元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问题 [自动保存的]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类消 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偏远地区仍然比较 严重,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 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 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 的营养素。
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 松等症状
食盐要限量
为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每人每日食用量以不超过10g
为宜,原则是“食不过咸”
多吃食糖引起的最重要营养问题是 龋齿 。食糖是纯能量食物, 除提供能量外几乎无其他营养素。对于只需低能量的人来说,要 避免经常食用含有大量糖的甜食。
饮酒要节制
如欲喝酒,可少量饮用低度白酒、啤酒及各种果酒。孕妇儿 童均忌白酒,以利健康。严重酗酒。
其他成员:廖万山 邓豪
。
第一类是谷物粮食,作为主食,其是热能的主要 来源。 第二类是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包括瘦肉、禽肉、 蛋、鱼类等。此类食物约占膳食总量的13%。 第三类是豆类及其制品。此类食物应占每日摄入 食物总重的9.5 %。 第四类是蔬菜水果,这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和 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第五类食物是油脂。
《膳食与营养结构指南》
目前已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任何一种单一天然食物都不能提 供人体的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各有不同特点。因此, 合理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我国膳食的 基本特点是以植物食物为主、动物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要 注意各类食物中尽可能地选择不同食物品种,特别是蔬菜应多选一些绿 色蔬菜或其他深色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胡萝卜和矿物质。
建立合理饮食制度,切忌暴食暴饮 ,提倡少吃零食 。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以 早餐占全日总能量的30%、午餐40%、晚餐30%较为适宜。当然可以根据生活很工作 制度,适当调整。要提倡吃好早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问题李里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作者简介:李里特(1948~ ),男,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从事食品科学研究。
21世纪我国居民从总体上讲,可以说摆脱了延续数万年的“饥饿时代”,真正进入所谓“饱食时代”。
当各类食物供应充足,世界各国食品都在争占国人的“胃袋”时,中华民族的餐桌主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抉择。
这抉择不仅关乎国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农业、农村、环境、资源,乃至国家的兴衰。
其实居民饮食西餐化的影响已经有所显露,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已经引起人们担忧,“三农”问题、食物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等无不与此有关。
因此有必要用现代科学的眼光,重新认识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问题。
1传统食品的概念和分类虽然人类具有相同的消化系统,相同的味觉和相同的代谢机制,可是不同国家、民族,甚至不同区域的人却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
各民族、各区域人们日常餐桌爱用的,历史悠久的食品往往被称作传统食品。
传统食品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标志。
因为人类的文明起源于解决食物问题的技术进步,英语中“agricultural”(农业)一词的组成中,后缀就是“cultural”(文化)。
有趣的是英语“cultural area”一词并不是文化区域的意思,而是种植区域。
可见摄食活动是人类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有学者把世界传统食品大体上分成两类,即西餐和中餐(也叫东方食品)。
如果说西餐代表了游牧民族食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No.6,20072007年第6期文化,那么中餐可以说是农耕文化的代表。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食品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不仅世界各地都有中华餐馆,而且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吃西餐的发达国家学者积极倡导东方饮食习惯。
可是在中国,我们的传统食品近年却受到很大挑战。
首先是西方的快餐文化,迅速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饮食习惯,西餐也在“文明”、“高雅”、“营养”的光环下对中国传统食品提出了挑战;另外由于农畜产品的极大丰富和中国人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传统食品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2“食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引起大家极大的担忧,生活好了,食物充足了,人们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过敏体质等一系列疾病患病率却迅速上升。
社会小康,反而身体不健康,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吃”上!吃饭、摄取食物是人的本能,似乎吃是不学自通的本事。
可是由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吃饭已经不再只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
因为吃饭不良习惯引起的生活方式病问题、饮食安全问题、食品传统与文化的继承问题、文化冲突引起的农业贸易摩擦问题等等,都使得许多有识者思考“食事求是”的道理。
“食育”(eating education)——饮食行为教育,开始受到关注,甚至提出把它和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教育内容。
国际上已经有学者开始对食育的内容和实施进行了摘要:研究一个国家传统食品的现状和走向,对国民健康、农业发展、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进入小康社会时正面临弘扬传统或西餐化的抉择,科学对待和充分认识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价值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中西餐特点的比较,用现代营养学研究成果肯定了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传统食品;食物营养;食文化;素食;中餐;西餐探讨,有的国家甚至开始实施“食育基本法”。
简单地说,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
在没有食育的概念以前,就一直存在着食育,那就是由每个人母亲开始的饮食习惯的培养。
家常菜、故乡饭几乎对每一个人都是终生偏好的口味,成为影响一生饮食习惯的餐饮内容。
然而,我国进入21世纪,儿童一出生就可能接触到各种工业化食品,城市的孩子更是如此。
许多家庭不再自己做饭,许多传统的食品受到冷落和遗忘,传统食品的价值被人们忽视。
许多事实说明,解决中国人营养问题,不能不认真评价中国传统食品的优势。
3中国传统食品的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国都努力发掘、弘扬自己的传统食品。
近年比较瞩目的有保加利亚的酸奶、日本的纳豆、韩国的泡菜等等。
中国传统食品在营养方面的价值,可以说在合理性、丰富性、科学性方面都值得向世界推广。
首先,中国传统食品的特点基本体现了“素食养身,医食同源,源于农耕,和谐自然”。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大部属于农耕食文化,普通人经常能吃上肉、蛋、奶不过是近年的事,数千年普通中国人的家常饭,其实就是素食。
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主食一般指粮食做的“饭”,而把副食称作“菜”。
餐桌食品叫做“饭菜”,餐馆的配膳叫做“中国菜”,就连厨房的切刀也叫做“菜刀”等等。
道教著作《玄门大论》对素食解释道:“一者粗食,二者蔬食,三者节食。
……粗食者,麻麦也。
蔬食者,菜菇也。
节食者,中食也。
……粗食止诸耽嗜,蔬食弃诸肥,节食除烦浊”。
2500多年前的中国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里曾总结了健康饮食指南:“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些论著说明传统的中国膳食结构甚至和现代营养推崇的理想膳食不谋而合。
西方国家大都是游牧食文化,因此食物结构中往往以动物性食品为中心。
当30多年前,有识之士指出这种食物结构的缺陷和危害,从人体健康、动物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倡导素食时,医学界曾存在很大的误解和偏见。
后来,随着医学、营养学研究的进展,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素食的优越性被广泛认可。
1983~1988年康奈尔大学的Colin Campbell教授、牛津大学Ri-chard Peto教授等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研究院陈君石院士共同实施了针对中国不同地域65个县的膳食与健康的合作调查项目。
项目报告《中国膳食、生活方式与死亡率》(Diet,Life—Style and Mortality in China)在西方国家引起很大反响。
Campbell教授总结研究结论时指出:“中国项目的主要发现是,动物性食品、脂肪摄食的越少,癌、心脏病和其它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下”。
“高收入人群,血液总胆固醇、尿蛋白明显高,这是动物性食品、高蛋白摄取多的指标,同时这些指标高,也是引起白血病、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脑肿瘤、糖尿病等发病率高的原因”。
“调查表明,膳食中少量的动物性食品也能使一些疾病发病率大大提高,而多摄取植物性食品可以降低疾病发生”。
Campbell教授最后总结说:“我认为完全素食(Vegan食品)是理想的食品,它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甚至迄今没有发现它的缺点;完全素食和普通素食(Vegetarian食品)或非素食相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同等或更加享受健康。
”中国人的主食米饭、馒头、豆腐、粥和西餐的牛排、奶酪、面包相比更有利于健康。
关于动物性食品的营养问题如前文,不再赘述。
这里仅比较一下东、西方的面食。
西方因为是游牧食文化传统,古时用锅灶不便,食品熟化主要靠烧烤,这对于谷类的利用大受限制。
因为只有小麦粉含有面筋,可以在烘烤前先做成大块的面团,所以在古代,面包成为游牧食文化圈人们唯一的谷类主食。
今天,在尽占现代科学技术之利的面包面前,我国的传统馒头似乎显得苍白黯淡。
其实馒头并非简单的落后的面食,它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探索。
焙烤加工其实在中国古代已经是过时的技术。
《礼记》中有关开化早期“燔黍捭豚”的记载,说明在蒸制食品之前人类就开始炒食谷粒,烘烤畜肉。
从西方的现代食品“燕麦片(oatmeal)”和“烤肉(barbecue)”,可以看到古时“燔黍捭豚”的影子。
不过中国早已走过了烧烤的阶段。
早在大约6000年前的“黄帝之世”,传说黄帝发明了釜、甑,也就是锅灶和蒸笼。
《周书》中写到“黄帝始蒸谷为饭,煮谷为粥”。
由于中国古代烧制陶瓷器和冶炼技术世界领先,青铜器、铁器也比较早用于炊事器具,加上早期的主食以黍、谷、稻、菽等粒食为主,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蒸煮食品文化。
所谓“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描绘了中华食文化以水为传热介质的重大进步。
中国传统主食加工工艺的妙处之一在于蒸煮。
蒸煮有利于营养保持和调和。
例如,汽蒸馒头和烘烤面包相比,汽蒸火候易控。
现代热物理知识也说明,汽蒸很容李里特:中国传统食品的营养问题5易把加热温度控制在100℃左右,使馒头、包子等熟化时外不焦内不生,营养破坏降到最少;而烘烤面包,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即使现代技术,自动控制,底火、面火也在200℃左右。
被烘烤的胀发面团显然是热的不良导体,难免发生外焦内生现象。
正因为蒸制可以做到无论大小的食品,只要时间充分,内外温度都可达到100℃的熟化温度,才有了包馅的包子、馒头、饺子等,实现了包容诸菜、配餐方便、营养全面。
麦当劳、三明治虽然有馅,但都必须烤好了面包,切开,再加上熟肉馅,不然外面即使烤焦,馅还可能是生肉。
带馅的面制品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还有煲汤、煲粥等,美味保健,这些都和蒸煮加工有关。
一个爆炸性消息给烘焙食品带来沉重的阴影。
2002年4月25日瑞典政府食品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向新闻界发表了重大发现:油炸土豆片或焙烤的淀粉质食品含有非常高浓度的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简称AA(AA:acrylamide),是神经毒素,国际癌研究所定其为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保局(EPA)规定饮水中浓度限量为0.5ppb。
可是超过100℃加热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的AA浓度为1200ppb,薯条为450ppb,饼干为410ppb,面包为140ppb,大大超过危害限量。
这个发现再次凸现中国传统蒸煮食品的优越。
由于中国古代锅灶发达,五谷杂粮的粥饭成为传统食品,《墨子・天志》称华夏:“四海之内,粒食之民”;《晏子春秋・内篇》也有:“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之说。
五谷杂粮的粥饭不仅好消化,还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谷粒的养分,包括膳食纤维、矿物质。
4豆类食品和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锅灶同样使大豆、绿豆、小豆、豌豆、扁豆等成为中国的传统食品材料,尤其是发明了豆腐等大豆食品。
豆类的营养价值已被现代科学确认。
中医认为“大豆性味甘平,不凉不燥,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治疗虚痨内伤,消渴水肿,温热伤寒等疾病的佳药”。
现在大豆的保健功能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1999年10月26日美国药物与食品管理局(FDA)对“每日摄取大豆蛋白25g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保健功能性标识,即所谓:“Soy Protein HealthClaim”正式认可。
日本在1994年就把豆腐列为保健食品。
因此,近年在西方国家掀起了大豆食品热。
对于心血管病高发、又没有吃豆腐习惯的西方人,为了每日摄取这25g以上大豆蛋白,可谓煞费苦心。
在中国,豆腐、豆浆等大豆食品可以说早已经是人们的家常便饭,照理说要按照美国等提倡的每日至少吃25g大豆蛋白,在中国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