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的背后的故事

开国大典的背后的故事

开国大典的背后的故事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开国大典背后那些超有意思的故事!开国大典啊,那可是咱新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你想想,那场面得有多壮观。

当时全国人民都沸腾了,就跟过年似的,那叫一个高兴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啦!那声音,掷地有声,仿佛能穿透云霄。

这就好比是咱家里盖了新房子,家长站在门口高兴地喊着:“咱新家盖好啦!”筹备开国大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就说那场地布置,得有多精细。

工作人员们就像小蜜蜂似的,忙前忙后,只为了让大典能完美举行。

这就好像咱要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从买菜、洗菜到做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还有那阅兵式,军人们走得那叫一个整齐,那步伐,就跟一个人似的。

他们为了这一天,不知道训练了多久,流了多少汗水。

这多像咱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天天埋头苦读啊!当时的老百姓们也都积极参与进来,大家都想为开国大典出一份力。

这感觉就像是一家人一起准备过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忙得不亦乐乎,但心里都特别开心。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背后的故事,开国大典能这么精彩吗?咱新中国能有这么好的开始吗?肯定不能啊!这开国大典就像是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回想起来,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充满了干劲,充满了希望。

这就跟咱现在一样,只要咱齐心协力,啥困难都能克服,咱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开国大典背后的这些故事,不就是咱新中国成长的见证吗?不就是咱中国人团结奋斗的象征吗?咱得好好记住这些故事,记住咱们的根,记住咱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以后啊,咱也得像当年的先辈们一样,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拼搏!这就是咱中国人的精神,永远都不会变!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开国大典背后的小故事

开国大典背后的小故事

开国大典背后的小故事
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庄严仪式,于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背后,有一些小故事。

1. 持续的准备工作: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开始于1948年,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在这段期间,大批志愿者参与了广场的修复和装饰工作,以确保庆典的顺利进行。

2. 天安门广场的“维多利亚瀑布”:为了在大典上创造一个雄壮的场面,广场中央的金水河上建造了一座长达520米的临时瀑布。

这个“维多利亚瀑布”使用了70吨的机械装置将水泵送至喷泉顶端,喷涌而下,给整个场面增添了壮观的效果。

3. 广场的特殊铺装:广场上的道路铺设了特殊的青石和胶结水泥,以确保整个场面的平整和安全。

这种特殊的铺装材料在当时是非常昂贵和珍稀的,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而来。

4. 精心设计的舞台:广场上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以容纳领导人和嘉宾。

舞台上设有各种宴会的布置、演讲的设备和相应的席位,以确保整个仪式的顺利进行。

5. 惊艳的焰火表演:在开国大典的最后,一场庞大的焰火表演将整个庆典推向高潮。

成千上万的焰火在天安门广场和周围地区绽放,形成了美丽绚烂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在开国大典背后的细节和努力,为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庆典创造了一个难忘的场面。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历史背景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历史背景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历史背景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庆典。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伟大胜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开国大典,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其历史背景。

一、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在了解中国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状况。

从1927年至1949年,中国国民党以蒋介石为首,实行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内部充斥着严重的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和民不聊生的问题。

同时,国民党腐败不堪,统治手段残暴,人民的痛苦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日本侵华战争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还要面对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勾结傀儡政权,对中国发动了长达八年的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被迫进行持久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崩溃,人民生活陷入极度困苦和绝望。

三、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与国民党相对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抗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成功地组织了一系列的抗日武装斗争,并与国民党达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共产党在抗战中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解放区的社会变革在国民党统治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些地区建立了解放区。

解放区内实行了大力度的土地改革和群众运动,大力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为开国大典做好了准备。

五、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的落败,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1945年至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最终于1949年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被迫撤退到台湾。

六、开国大典的意义因为以上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期待着一个新的政权,并希望能够改变社会的现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开国大典发生的小故事

开国大典发生的小故事

开国大典发生的小故事一、开国大典的背景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这场盛大的庆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开启了新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征程。

开国大典不仅仅是一场庆典,更是一部充满激情、团结、奋进的历史篇章。

二、开国大典中的小故事概述1.升国旗仪式的曲折开国大典上,升国旗仪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当时,国旗设计者曾专门为毛主席制作了一面国旗。

然而,在升旗过程中,国旗杆突然断裂,国旗险些坠地。

幸运的是,国旗杆设计师及时发现并迅速修复,使得升旗仪式得以顺利进行。

这个小插曲充分体现了当时我国在国旗设计、制作和升旗仪式方面的严谨态度。

2.阅兵仪式的感人瞬间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是我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朱德总司令亲自检阅了部队。

当阅兵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受阅官兵精神抖擞、整齐划一,展现了我国军队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精神风貌。

阅兵式上,许多官兵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感人瞬间成为了开国大典的经典画面。

3.人民群众的热烈参与开国大典不仅仅是一场庆典,更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历史见证。

当天,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全国各地的代表、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共同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

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彰显了新中国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三、小故事背后的历史意义开国大典上的这些小故事,虽然看似琐碎,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它们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为构建一个新的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这些小故事成为新中国成立的象征,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四、总结:开国大典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开国大典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庆典。

它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展示了我国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开国大典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庆典,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教育和激励着我们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1949开国大典的历史故事

1949开国大典的历史故事

1949开国大典的历史故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这一历史时刻被认为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的巨大努力的胜利之日。

1949年,中国正处于内战时期。

这场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斗争。

经过数年的战斗,到了1949年,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国民党政府逐渐衰败,最终于10月1日宣布投降。

开国大典的历史故事从天亮开始。

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数十万人民群众,他们满怀激动和希望地等待着历史的到来。

在广场的中心,高高耸立的天安门城楼上,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

当旗帜在晨风中徐徐升起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这一声声呐喊表达着人民对新中国的祝福与支持。

中国共产党的主席毛泽东手持红旗,站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个时刻被全世界瞩目,也被镜头永久定格。

开国大典上,还有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

人民解放军代表队走过广场,他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接着,毛泽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将致力于国内的发展和外交的独立自主。

开国大典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回顾1949年开国大典的历史故事,不仅是对中国现代史的回顾,更是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和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奋斗的伟大成就的纪念。

这一历史时刻激励着中国人民坚持奋斗,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努力。

开国大典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开国大典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开国大典不为人知的小故事1. 大典前的忙碌1949年10月1日,那可是个大日子!我们都知道这一天,中国人民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

然而,这背后可有不少小故事,有些甚至是连老一辈的人也不知道的。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场景,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像热锅上的蚂蚁。

主席要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的成立,事无大小,全都得提前准备好。

小道消息说,那些天,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时间合眼,连饭都吃得草草了事。

大家心里想着:“这可不能出错,搞砸了就太丢人了!”1.1 小插曲就在这忙忙碌碌的日子里,有一个小故事特别有趣。

有一天,负责布置场地的工人们发现,国旗的颜色居然反了!想象一下,鲜艳的红色变成了灰色,整个场面简直就像“乌鸦变凤凰”一样搞笑。

工作人员们一看到,顿时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找来修正的材料。

为了不影响大典,他们只好加班加点,几乎是拼命地赶工,直到天黑才把一切都弄好。

真是让人捏了把汗!1.2 激动的心情大典的那天,天公作美,阳光明媚,大家心情特别激动。

城楼上挂满了红色的横幅,整个天安门都像是穿上了新衣服。

无数的民众聚集在广场,期待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大家都在讨论:“今天可要好好见证一下历史!”现场气氛火热,热情如火的群众齐声欢呼,整个广场宛如一个巨大的“摇滚现场”。

说真的,那一刻,谁能不激动呢?2. 宣布成立的时刻终于,到了宣布的时刻,毛主席走上了城楼,手一挥,全场鸦雀无声。

人们都屏住了呼吸,心跳得像打鼓一样。

接下来,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出了那句激动人心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大家瞬间沸腾了,简直像放了一颗烟花,欢呼声、掌声响彻整个天安门,真是让人热泪盈眶。

可你知道吗?在台下,有个小伙子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还在那边喊:“我终于活在了新中国里!”2.1 那个忘记的合影不过,精彩的时刻总是伴随着小插曲。

在大典后,工作人员准备和毛主席合影留念,结果有个小伙子紧张得把相机忘在了角落。

可当他发现的时候,合影都拍完了,心里那个懊恼呀,简直想撞墙。

开国大典的故事

开国大典的故事

开国大典的故事
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以下是开国大典的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庆典上,我们可以回顾开国大典的历史细节,了解这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

1949年6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旨在推翻国民党政府的解放战争。

7月23日,国民党政府宣布全面内战结束,人民解放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194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这场庆典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婚礼,吸引了数万名国内外游客和民众前来观看。

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演讲,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愿景。

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上舞台,向全国人民发表演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典礼上,毛泽东发表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演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制定了这个宪法。

他还向全国人民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地位。

在开国大典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全国进军,解放领土。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和战役,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稳定和繁荣的国家。

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场庆典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开国大典背后故事

开国大典背后故事

开国大典背后故事:为何选在下午3时开始(组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清晨,激动得整夜没有睡觉的人们,怀着兴奋的心情从北京的四面八方向天安门广场集中。

著名作家、当时担任《大公报》记者的萧乾,也行进在参加开国大典的行列里。

他事后这样写道:“如果重生是奇迹,今天我看见了5000年老中国的重生。

老了时,我将拍着胸脯对我的儿孙们讲,开天辟地的那一天,我在场!”30万群众赶往天安门10月1日零时,北京长辛店二七机车厂内响起了阵阵铃声。

半个小时后,2000名干部和工人准时来到了工厂的北大门。

为了提前赶到天安门,9月30日夜里,工人们一直在车间里等候。

令工人们感到自豪的是,他们乘坐的是自己修理好的客车。

1948年初,国民党的交通部门下令长辛店二七机车厂加紧时间修理好一列客车,用来运送国民党的军队打内战。

客车修理好了,但是,每次到了要开出工厂的时候,不是这儿有毛病就是那儿出问题,弄得国民党派来的监工一筹莫展。

时为二七机车厂的工人赵学勤回忆说,我们工厂过去给国民党做的那个客车,早就做完了,一直想拉到南方去,一到走的时候,我们就给他搞点小动作,做点毛病就走不了。

被工人们保护下来的客车,没有开往内战的前线,却成了工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交通工具。

10月1日来到了,住在门头沟镇的焦桐兰和小伙伴们开始忙碌起来,她们翻箱倒柜,找出了过年的时候才舍得穿的新衣服。

为了防止喊口号的时候嗓子干,焦桐兰没有忘记在自己缝制的小挎包里放上一瓶凉开水。

这一天,为开国大典和阅兵式演奏的军乐队员们将在天安门广场站立6个多小时。

早饭的时候,食堂特意给每个人加了一个鸡蛋,并对饮水进行了限制。

时为联合军乐队队员的孟庆元回忆说,动员的时候要求大家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为了在天安门站的时候不要去解小便。

阅兵指挥部对安全保卫工作做了严格的规定。

出发之前,乐队总指挥罗浪接受了保卫人员的安全检查之后,再由自己对军乐队员们逐个进行检查。

开国大典故事

开国大典故事

开国大典故事开国大典,是指一个国家在建国或改朝换代时所举行的盛大仪式。

开国大典通常包括国家元首宣誓就职、国旗升降、国歌奏唱、阅兵式等一系列庄严肃穆的仪式。

这些仪式不仅是国家政权交接的象征,更是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开国大典故事,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手持国旗,挥舞着五星红旗,欢呼雀跃,庆祝着新中国的诞生。

这一天,被载入了中国历史的史册,成为了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

开国大典的仪式庄严肃穆。

首先是国家元首宣誓就职,宣誓就职是国家元首向全国人民宣誓忠诚的重要仪式。

在这一仪式上,国家元首宣誓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宪法和法律。

这一宣誓,代表着国家元首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国家政权交接的象征。

其次是国旗升降仪式。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的尊严和荣誉的象征。

在开国大典上,国旗升降仪式是一个十分隆重的环节。

国旗升起的那一刻,象征着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国家的繁荣昌盛。

国旗降下的那一刻,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和平,国家的安定和安宁。

国旗升降仪式的举行,让人们对国家充满了敬意和热爱。

最后是阅兵式。

阅兵式是开国大典上的一项重要仪式,也是对国家军队的一次检阅。

在阅兵式上,军队会列队接受检阅,展示军队的整齐划一和威武雄壮。

阅兵式的举行,展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也向世界展示了国家的和平愿望。

阅兵式的举行,让人们对国家的安全感到更加的自信和放心。

开国大典故事,是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开国大典故事,让人们铭记着国家的历史,也让人们珍惜着国家的和平和安宁。

愿开国大典的故事,永远在人民心中流传,永远在国家历史中闪耀。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50字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50字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50字
开国大典是我国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背后蕴含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场盛大的庆典筹备历时数月,相关人员精心策划,以确保每一个环节无懈可击。

一、开国大典的筹备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

为了庆祝这一盛事,中央政府决定举行开国大典。

筹备工作始于年初,相关人员对场地、仪式、文艺表演等方面进行了周密安排。

二、大典仪式的亮点
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寓意着新中国的崛起。

典礼上,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此外,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也是大典的亮点,展示了我国武装力量的强大和人民群众的喜悦。

三、背后的感人故事
在开国大典的背后,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例如,典礼上的国旗设计者曾历经坎坷,多方征集意见,最终确定了五星红旗为我国的国旗。

另外,大典上的国歌也是经过广泛征集和修改,最终确定为《义勇军进行曲》。

四、历史意义和影响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翻开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篇章。

这场盛大的庆典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如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感受到开国大典背后的磅礴力量
和民族复兴的梦想。

开国大典是我国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背后蕴含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努力奋斗。

开国大典相关故事

开国大典相关故事

开国大典相关故事一、开国大典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这是一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庆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受压迫的历史,揭开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二、开国大典的相关故事1.毛泽东发表宣言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发表了震撼世界的宣言,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一宣言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实现民族独立的坚定决心。

2.阅兵仪式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受阅部队士气高昂,武器装备精良,展现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壮大。

此次阅兵式共有陆、海、空军三个兵种的部队参加,充分展示了我国国防建设的综合实力。

3.群众游行开国大典的群众游行是人民群众欢庆新中国成立的一种独特方式。

游行队伍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市民等各种阶层的人民群众,他们手持国旗、鲜花,高呼口号,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这场游行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新政权的热烈拥护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4.烟花表演开国大典的烟花表演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烟花表演,共有五千多种烟花品种,燃放时间长达一个小时。

璀璨的烟花照亮了夜空,与人们的欢声笑语共同谱写了一曲新中国诞生的壮丽乐章。

三、开国大典的影响和传承开国大典不仅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里程碑。

此次大典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如今,开国大典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历史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每逢国庆佳节,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

开国大典的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心。

1949年开国大典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1949年开国大典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1949年开国大典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全中国都需要铭记的日子,这是中华龙魂觉醒的日子,是中国人站起来的日子。

下面是分享的1949年开国大典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

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

”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

”周司令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然后放下了电话话筒,他慢慢地坐回沙发,脸上充满无奈。

不过,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

这是一个蒋介石与周至柔密谋多时、准备多时的计划。

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能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只是全国人民的更加愤怒和美国对蒋介石黔驴技穷的蔑视。

还有,天安门广场与故宫相连,把故宫炸了,把北京的古建筑炸了,蒋介石不就成了烧阿房宫的项羽和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了?也正是出于对蒋介石冒险的警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带弹受阅,这在中外阅兵历史上也是极罕见的。

1957年4月16日,周恩来为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举行盛大酒会。

周恩来介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时说:“国共两党过去已有了两次合作的过程了。

”毛泽东紧接着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合作。

”4月17日,《人民日报》刊出这条消息,标题为“毛泽东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

后来,毛泽东主席对此问题更是语出惊人:“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我看还是蒋介石好。

有关开国大典的故事

有关开国大典的故事

有关开国大典的故事摘要:一、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二、开国大典的筹备过程三、开国大典的盛况四、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正文:开国大典是我国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中华民族从此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这场盛大的庆典不仅在国内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1949年10月1日,经过长达28年的艰苦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

为了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彰显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政府决定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

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二、开国大典的筹备过程为了确保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进行了长时间的筹备。

从选址、规划、建筑改造,到庆典活动的组织、参会人员的邀请、仪仗队的训练等,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策划和严密组织。

在筹备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调动全国各方面的资源,确保庆典活动的圆满成功。

三、开国大典的盛况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庄严的气氛中正式开始。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礼炮鸣放,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全场掌声雷动。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陆续展开,整个庆典活动持续了几个小时。

这场盛大的庆典,展示了新中国的雄壮气势,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四、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华民族翻开了一个全新的历史篇章。

自此,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状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富强的人民共和国。

开国大典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开国大典是我国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它永载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小报内容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小报内容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小报内容《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小报内容》开国大典是新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大庆典。

它不仅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和人民群众的团结力量。

然而,开国大典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感动和振奋的故事。

首先,开国大典背后有着英勇抗战的坚定意志。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和牺牲。

然而,他们不屈不挠地与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开国大典的背后是无数热血青年献身国家、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事迹。

其次,开国大典背后是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战略布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解放斗争,他们充分利用了当前的形势和国际局势,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他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并以民主、法治和发展为目标。

第三,开国大典背后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奋斗。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拥有广泛的文化和宗教多样性。

然而,在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刻,来自各族人民的代表团凝聚在一起,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团结的伟大力量。

他们肩负着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携手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

最后,开国大典背后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和平和公正的追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倡导社会公正和平等。

开国大典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社会正义和公平的不懈努力。

总之,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党员的担当精神,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独立、自由和公平的追求。

开国大典不仅是一场庆典,更是一部展示了中国人民奋斗历程和价值观的重要篇章。

开国大典的相关故事

开国大典的相关故事

开国大典的相关故事
1.开国大典上,毛主席还讲了一段鼓舞人心的演讲,他说:“一
切先进的文明,都是靠百姓的努力换来的。

”他号召全中国人民要有一个新的革命精神,为构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2.周恩来总理对于举行大典具体时段的选择也很慎重。

经过反
复考虑,他将开国大典起始时间定在了10月1日下午3时,之所以选择下午3时,主要是出于防止敌机长途奔袭的考虑,因为按照此前敌机远程飞行袭击规律,一般都是上午起飞,下午返回。

同样出于安全方面考虑,直至10月1日上午10时左右中央才通过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一事向全世界发出预告(此时距大典正式开始时间仅剩5个小时)。

这也造成了来参加开国大典的外国人不多。

关于开国大典的相关故事

关于开国大典的相关故事

开国前夜,领袖们彻夜未眠。

1949年10月1日凌晨6点钟,天刚蒙蒙亮,东方已露出了曙光,彻夜未眠的毛泽东缓步走出办公室,一边散步一边抽着烟。

开国大典前一天晚上,毛泽东本想早点休息,以饱满的精力参加第二天的开国典礼,但因处理一些重要事务,他一直没有离开办公室,直到次日凌晨6点。

期间,面对警卫人员的催促,毛泽东风趣地说:“好嘛,疲劳战反正是一个接一个。

我们打了几年的疲劳战,打出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天又是建国的第一天,又是一个疲劳战,到天安门上还要连续站几个小时,看来,咱们的命运就是打疲劳战吧。

”。

开国大典课文背景资料

开国大典课文背景资料

开国大典课文背景资料《开国大典》背后的那些事儿嘿,小伙伴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背后超级有趣又超级伟大的故事呢!你们能想象吗?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中国可不像现在这样繁荣昌盛。

那时候,到处都是战争,人们的生活可苦啦。

就像在黑暗的大森林里迷了路,找不到方向,到处都是危险。

以前,有好多好多国家来欺负咱们中国。

那些侵略者就像一群恶狼,冲进我们的家园,抢我们的东西,伤害我们的老百姓。

老百姓们呢,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吃不饱饭,穿不暖衣。

我听爷爷说,他小时候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了,时不时就会听到枪炮声。

可是,咱们中国人是不会被打倒的呀!就有那么一群勇敢的人站了出来。

他们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呢。

这些人就是咱们的革命先辈。

毛主席就是他们当中最最了不起的人。

毛主席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船长,带着大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要驶向一个光明的地方。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经过了好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打败了那些侵略者。

然后呢,又经过了好多的努力,国内的情况也稳定下来了。

这时候呀,就准备开国大典啦。

为了这个开国大典,全国上下都忙得热火朝天的。

大家都特别高兴,那种高兴就像过年的时候得到了最想要的礼物一样。

人们都在想,咱们终于要有自己的新中国啦。

那时候的北京城,到处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人们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看的衣服。

工人们精心地布置天安门广场,就像在打扮自己最心爱的宝贝一样。

再看看那些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战士们呢,站得笔直笔直的,像一棵棵挺拔的松树。

他们可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就为了在开国大典上展现咱们新中国的军威。

开国大典那天,天安门广场上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啊。

大家都早早地来到了这里,就盼着那个伟大的时刻到来。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那气势,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

当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整个广场都沸腾了。

人们欢呼着,跳跃着,大喊着:“新中国成立了!新中国成立了!”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打雷一样。

开国大典的有趣故事

开国大典的有趣故事

开国大典的有趣故事在天安门城楼正面,除了悬挂有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外,还悬挂了两条巨幅标语,一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一幅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这两幅标语其实都出自一个人之手。

当时,负责筹办开国大典的周恩来等人决定在毛主席画像两侧书写两幅标语,但因天安门是扁长结构,两幅巨幅标语如果按通常的竖贴法,明显会影响其美观效果。

这时,肖野打破思维定势,他提出可以采用横幅对称的设计,红底白字白框,既非常醒目又没有破坏天安门的协调。

筹委会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

标语设计完成后,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总务处办公室主任兼会场布置科科长钟灵,承担书写这两幅大标语的任务。

钟灵很兴奋,他铆足了劲,打算拿出自己全部本事,在这个意义非同寻常的地方好好露一手。

这可不简单,天安门城楼红墙很长,标语的每个字都有房子那么大。

钟灵决定采用庄严、大方的宋繁体美术字书写这两幅标语,根据城楼的尺寸,他最终测算出每个字高2米、宽2.2米,并且也解决了书写时候的对称问题。

书写前,钟灵一步一步丈量了天安门城楼的长度,结果发现,天安门的9间门楼宽窄并不一样,中间部分最大,第1和第6间稍窄,第3和第7间、第2和第8间、第9和第1间依次递减。

明代在设计天安门城楼时,利用人们视觉存在错觉的原理,在本来对称呆板的建筑上作了技术处理,但人们的肉眼却根本看不出来。

于是,钟灵仿效这种处理,把8个字的那一幅标语各个字之间的距离依次适度拉大,这样,从远处看,这两幅标语虽然一幅是9个字,一幅是8个字,但看上去也显得非常对称。

紧接着,钟灵又指导木工按照要求锯好了木板,钉成字盒,外面装上一层毛玻璃,里面安上电灯泡,这样,标语挂上去并通电之后,即使晚上从远处看,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的。

还有,筹委会原本打算在天安门城楼的重檐中间悬挂国徽,但到9月30日国徽图案还没确定好,筹委会又请钟灵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这幅字悬挂在这个地方。

开国大典的故事

开国大典的故事

开国大典的故事篇一: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仪式,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开国大典的故事起源于中国人民的长期奋斗与努力。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面临割据混乱、内外交困的局面。

然而,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追求。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奠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战略方针。

此后,经过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广泛的斗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集结了数十万人民群众,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代表了各个阶级、各个民族的人民。

在广场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高举起新中国的国旗。

开国大典是一场庄重而盛大的仪式,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庆典期间,人民群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自豪。

同时,仪式上还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和队伍,显示了新中国具备的国防实力。

开国大典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独立和发展。

从此以后,中国人民过上了没有外国侵略和内战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的成立也为世界上其他被压迫民族和国家树立了榜样,激励他们为自己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至今,开国大典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很高的纪念和教育意义。

每年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仍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纪念这一历史时刻。

开国大典的故事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二: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举行的庄严盛大的仪式。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向社会主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开国大典照片背后的故事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候 波 摄 影
谢谢 大家
THANKS!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开国大时间为何选在下午?
原因:南方一些地区还未解放,国民党的空军经常 袭扰北方,并图谋破坏开国大典。国民党空军夜航 能力不行,在大陆轰炸完后,必须在天黑前返回, 如果上午举行大典,国民党飞机飞到北京还能赶在 天黑前回去,如果下午举行,就来不及返航。于是 开国大典决定在下午举行。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 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 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在这次座谈会上,马叙伦提议:“我们政府就要成立, 而国歌根据目前情况一下子是制作不出来的,是否我们可 暂时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 一部分委员提出需要修改歌词。周恩来表示,就用原来的 歌词,他说:“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 会有那种情感。”最后,毛泽东主席拍板,歌词不改,与 会者一致赞同。两天以后(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 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5、哪些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典礼“资格”的新中国领导人、政协代表和候 补代表共622人。共分为五类: 一是党派代表142人。其中中共、民革、民盟代表分别为16人,民建、 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各12人、10人、8人至5人不等;二是区域代表l02人。 其中:西北、华北、华东、东北、华中等解放区代表各15人;华南解 放区代表8人;内蒙古自治区代表6人;北平、天津两直属市代表6人; 解放区民主人士7人;三是军队代表60人。四是团体代表206人;五是 特别邀请代表,共75人。其中:特邀首席代表宋庆龄;戊戌变法领导 人之一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前清翰林张元济。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 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 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 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 时间也不能超过10天。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4、开国大典时间为何选在下午?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2、庆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 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 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 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 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1、国庆节的由来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1949年10月9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 会议上,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 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毛泽东主席说:“我们 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当天会议一致决议,通过 《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 国庆日》的建议案。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 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这就是把“10月1日” 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伟大的历程
周年
1949–2014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升降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升旗时,必须将国
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 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 国旗在2分0 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 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 动作精确在13至15把之间。 更换国旗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1949年8月,华北军区的几位将他们经过反复论 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 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 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
3、国旗、国歌的诞生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祖国母亲 生日快乐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 初选委员会,并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1949年 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 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 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 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 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 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 团结,又是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