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qs

合集下载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qiu)-答案汇编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qiu)-答案汇编

4. 天敌生物、转基因生物属于农药管理的范畴(
V)。
5. 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物质属于农药,性引诱剂则不属于农药(
6. 安全性指数 K 值越大,说明农药对作物越安全( 7. LD 50 值越大,农药毒性越低( V)。
X)。
8. 施用农药 24 小时内下雨需要重新补喷。 ( V )
9. 内吸性药剂是指有害生物体吸收农药导致死亡的药剂。
触杀型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移动,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的药剂。
4. 毒力和药效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毒力是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在室内,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测定,
测试的生物体是标准饲养的。所测结果一般不能直接应用田间,只能提供防治上的参考。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不同生物体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在室外进行的生物测定。
学习 ----- 好资料
一、名词解释
绪论
植物化学保护学 : 植物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 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IPM: 害虫的综合治理 ,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综合 利用和协调农业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有效的防治措施。
1. 拒食剂和驱避剂的区别?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 ----- 好资料
拒食剂: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足
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的药剂。驱避剂:依靠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害虫忌避或发
生转移、潜逃现象,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或特殊场所目的的药剂。
2. 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的区别? 保护性杀菌剂:当病原菌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药到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题记:资料比较多,比较详细,强烈推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四、论述题(共15分)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四、论述题(共18分)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病理学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植物病害:长期异常的环境胁迫和病原生物的侵染,超过了植物的耐受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植物出现病态表现,甚至死亡,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2分)2.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出现的病态表现。

(2分)3. 侵染过程:植物病害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种体从越冬、越夏场所通过传播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寄主植物发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环节。

植保专业基本知识点

植保专业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昆虫的基本知识本章摘要:了结昆虫在动物界中分类地位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各部位附器的构造、功能与防治的关系、昆虫的内部构造、生理在防治方面的应用、昆虫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与发生消长规律,为促害控益奠定基础。

同时,介绍主要类群的识别,为防治害虫提供依据。

在为害植物的有害生物中,除少数是螨类、蜗牛、蛞蝓、鼠类之外,绝大部分是昆虫。

昆虫是一些小型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约占动物总数的75%。

昆虫数量和种类庞大复杂,而且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在整个地球上,从南极到北极,由海洋到沙漠,从土壤到空中,由平原到高山都有昆虫存在。

因此昆虫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

昆虫绝大部分对人类有害,食性也多种多样,有咀嚼式取食的,也有吸食汁液的,还有蛀食式等多种取食方式。

许多昆虫是园艺植物的重要害虫。

蚜虫、粉虱、蚧壳虫等造成花卉嫩枝叶片苍白、卷曲以至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蚊、蝇、虱、臭虫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

这些都是害虫。

当然,昆虫中也有很多对人类有意的昆虫,如家蚕、柞蚕能吐丝;蜜蜂能酿蜜、传播花粉;白蜡虫、紫胶虫能分泌虫胶,蝉蜕、土鳖、蝼蛄、蟋蟀、斑螯、冬虫夏草等可作医药治病;寄生蜂、寄生蝇产卵在害虫体内,使害虫死亡,;瓢虫、蜻蜓、螳螂、步行虫等能捕食多种害虫。

这些都是益虫。

消灭害虫,保护利用益虫,是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昆虫种类多,形态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成虫的胸部有三对足;大多数昆虫的成虫有2对翅。

具有这些特征的就是昆虫(看挂图)蜘蛛、蝎子、蜈蚣、马陆等因没有这些特征,所以都不是昆虫(挂图)下面分别叙述昆虫各部分及其附器的形态特征1.昆虫的头部头部是昆虫体躯最前的一个体段,外壁硬化成为一个头壳,有触角、复眼一对,单眼2-3个以及口器等器官,是感觉和取食中心(挂图)(1)眼昆虫的眼具有复眼和单眼两种,是昆虫视觉器官。

植保学习资料

植保学习资料

二 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类 1.保护剂 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等. 2.治疗剂: 如多茵灵,托布津等. 3.铲除剂:
三 按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传导特性分类 1,内吸性杀菌剂: 2,非内吸性杀菌剂: 此外,杀菌剂还可根据使用方法分类, 如种子处理剂,土壤消毒剂,喷洒剂等.
第三节 除草剂
按化学结构系统分类: 一 按化学结构系统分类: 1,无机除草剂,如硫酸,硫酸铜等. 2,矿物油类除草剂,如杀草油,101除草 剂等. 3,有机合成除草剂,种类多,生产量大, 应用广泛.
二 稀释方法 1 直接溶解 对于乳油及可溶性粉剂等可 直接溶解. 2 二次稀释法 对于如可湿性粉剂,悬浮 剂及含量较高的要采用此法.先取少量水, 在较小的容器里面把药剂溶解,制成浓度较 高的母液,然后在喷药器械里面加上水,把 母液加入搅拌后喷雾.
三 使用方法
1 2 3 4 5 6 7 8 喷雾 喷粉法 撒施法及泼浇法 土壤施药法 拌种法 种,苗浸渍法 毒饵法 熏蒸法
二 氨基甲酸酯 1 杀冲范围不如有机磷杀虫剂那样广,一般不能 用于防治螨类和介壳虫类,但能防除对有机磷 产生抗性的害虫 2 分子结构于毒性有很大关系 3 有些可于有机磷类混用 4 大部分比有机磷毒性低,对鱼类比较安全,但 对蜜蜂毒性大 5 主要品种 异丙威(叶蝉散),仲丁威,灭多 威(万灵),克百威(呋喃丹)
二 按用途分 1 杀虫剂 2 杀螨剂 3 杀菌剂 4 杀线虫剂 5 除草剂 6 杀鼠剂 7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 按作用方式分类 1 杀虫剂 ① 胃毒剂 ② 触杀剂 ③ 熏蒸剂 ④ 内吸剂 ⑤ 拒食剂 ⑥ 驱避剂 ⑦ 引诱剂
2 杀菌剂
① 保护性杀菌剂 ② 治疗性杀菌剂 ③ 铲除性杀菌剂
3.
除草剂 ① . 触杀性和内吸输导性 ②. 选择性和灭生性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农林类种植、园艺专业课综合》Ⅰ、考试课程及所占比重考试课程为《植物保护学》和《植物学》共150分,两门课分别占60%和40%,即《植物保护学》占90分,《植物学》占60分,每门课中的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操作的比例为7:3。

本考试大纲的编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4年颁布的《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农学类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Ⅱ、学习目标知识要点:1、掌握植物保护学的相关概念;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识别要点以及生态学等等基本理论知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本知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等。

通过植物保护学的学习,达到对病虫害的准确识别及科学有效的防治。

2、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植物学的相关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技能要点:1、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种类;能熟练计算、稀释农药和使用农药;掌握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2、熟练掌握常常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掌握植物切片和制作技术以及生物绘图法,并能用这些技术解剖观察各种营养器官。

3、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能够识别被子植物的主要科及本地区农田杂草。

Ⅲ、考试内容植物保护学第一章绪论及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学习要求】绪论掌握植物保护学的概念、植物保护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及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了解植物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学习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一、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和农业昆虫的概念;了解昆虫在动物界乃至生物界的地位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头部的基本构造;重点掌握昆虫口器的两种主要类型的取食危害及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胸部;重点掌握翅和足的基本构造、功能。

了解昆虫翅的特征在昆虫鉴定中的应用。

昆虫的腹部:掌握昆虫的腹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了解昆虫的外生殖器的构造及其在种的鉴定中的意义。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植物保护与植物病害植物保护是研究防治植物病害与鼠害、改良土壤条件的理论和实践科学,以防止和消除任何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变迁的有害事件。

植物保护技术也涉及作物保护,包括抗病虫技术、水耕技术、耐逆技术、种植系统优化技术等。

植物病害可以指性质不同的植物损害,由内部凋零、外部病虫害以及其他的有害事件造成的病害。

内部凋零病害又分为内部溃疡病害和内部病斑病害,这些病害往往是由病原体引起,并且需要采用相应的防治技术才能控制。

外部病虫害包括各种害虫、真菌、病毒等,是植物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类,植物能够抵抗外部病虫害的能力是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

第二章农药农药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的化学物质,是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药可以根据不同的杀虫、杀鼠、杀草性能进行分类,也可以依据它们的物理毒理性质进行分类,又可以根据它们的动力形态及用途进行分类。

在使用农药进行植物保护时,要根据植物病害的性质及发生规律,遴选合适的农药,按照有效的控制原则,以节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植物保护的技术效果,减少病害发生和农药残留,维护植物保护和环境的安全。

第三章绿色防治绿色防治的概念源于发达国家对生物种群的调控及对其他生物技术的发展但鲜为提及的领域,是生态农业的基本理念和一种思想,也是技术体系一部分。

它主要指在农业生产种植过程中利用生物方法控制农作物病虫害,通过提供害虫的天敌主要流程来保护农作物,即实施的是一种低毒、绿色的控害技术,能减少或替代农药的使用,节约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防治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四章热气膜技术热气膜技术是植物保护技术中一种新型的技术,它是利用高温热气来发挥对害虫的防治作用,对作物直接施加蒸汽膜,阻止害虫潜入,而不损害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殊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害虫的侵害,有效控制病害传播,保护植物生长发育,改善园艺作物产品的品质,从而延缓植物的衰老,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抗逆性,并且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植物保护复习资料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植物病害、虫害、草害等方面的防治,对于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复习资料。

一、植物病害的防治1. 病原体的种类和传播途径: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昆虫传播等途径感染植物。

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2. 预防措施:预防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首要环节。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轮作、间作、深翻土壤等可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等也能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3. 防治方法:当病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是必要的。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防治时机,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也是可行的选择。

二、植物虫害的防治1. 虫害的分类和危害:植物虫害主要包括咀嚼式害虫、刺吸式害虫和蛀食式害虫等。

它们会导致植物叶片凋落、果实受损、生长受阻等严重后果,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的生物控制剂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能保持生态平衡。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虫害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杀死或驱赶害虫。

然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三、植物草害的防治1. 草害的危害和分类:植物草害主要指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的竞争,导致产量减少。

常见的草害包括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和水生杂草等。

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有效的草害防治方法,包括手工除草、覆盖材料覆盖、地膜覆盖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草害的生长和繁殖,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复习资料.doc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复习资料.doc
二、 简答
农药发展面临的“ 3R”问题是抗药性、再猖獗、农药残留。
1、 农药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 1000 多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
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 7~5 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而作 为农药的发展历史, 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 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 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 从 20 世纪 40 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 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1、除草剂选择原理、使用原理。 (课本 P169)
12、制定植物病毒化学防治策略时为何要考虑杀菌剂—病原物—寄主—环境的相互关系?
13、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与病害循环有何联系? 根据在病害侵染过程或病害循环中的不同时期使用杀菌剂而达到防病效果,
病作用原理分为
将杀菌剂防
A、 保护作用:是在病菌侵入寄主之前杀死或抑制其活动,阻住病原菌侵入,使植 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具有保护作用的杀菌剂称为保护剂。三种防治策略: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以后,通过 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 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 17 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他们把烟草、 松脂、 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1763 年,法国用烟草及石 灰粉防治蚜虫, 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1800 年,美国人 Jimtikoff 发 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 1828 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 虫的杀虫粉出售。 1848 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 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 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 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qs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qs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变化,最后发病植物外观变现出病态.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4.病状: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

5.病症:病部表现出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症。

6.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7.病原物:指能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

8.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能传染的一类病害。

9.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侵染性病害。

10.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11.多型现象:有的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12.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全部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13.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4.病原物的寄生性: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能力。

15.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的寄生能力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之后,寄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16.非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这类寄生物包括大多数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

17.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称为寄生专化性.18.生理小种:指病原物的种内形态相同、对寄主植物的品种致病力不同的专化类群。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

20.植物的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遗传特性.21.免疫:寄主植物完全不发病。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二章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二章

4.3 雄性外生殖器的构造
4.4 尾须
蠼螋的尾须(铗状)
蜉蝣的尾须(可见中尾 丝)
5 昆虫的体壁
5.1 体壁的构造

体壁是昆虫体躯最外层的组织,由外胚层部分细胞形成,这层细胞的分泌物 常堆积在体表,而且比较坚硬,所以又称为外骨骼。
5.2 体壁的功能

保持昆虫固定的体形
内陷供肌肉着生 保护内脏器官免受机械损伤 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外来有害物质的 侵入 与昆虫与外界环境保持联系
3.3.2 翅脉
C 前缘脉 Sc:亚前缘脉 R:径脉 M:中脉 Cu:肘脉 A:臀脉 J:轭脉
3.3.3 翅的类型
蜻蜓的膜翅
叶甲的鞘翅
蝽的半鞘翅
蝗虫的复翅
蝴蝶的鳞翅
石蛾的毛翅
蓟马的缨翅
大蚊的平衡棒
4 昆虫的腹部
4.1 腹部的构造
4.2 雌性外生殖器的构造
雌性硕螽的外生殖器
雌性耳螽的外生殖器

眼天牛属、二翅蜉蝣属和豉甲属每侧的复眼各分 两部分。原尾目和双尾目昆虫无复眼,虱目、蚤 目、雌性介壳虫和一些穴居昆虫的复眼退化或消 失。

在双翅目和膜翅目的 有些类群,雄性的复 眼较发达,在背面相 接,称为接眼式(上 方的蝇),雌性复眼 分离,称离眼式(下 方的蝇)。

昆虫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很大。多数昆虫的每个 复眼大体由几千只小眼组成,但猛蚁中的工蚁的 每只复眼仅由1只小眼组成,而蜻蜓每只复眼的 小眼可达30000个。

大多数昆虫对于运动物体的反应也比人眼 敏捷,如蜜蜂仅需0.01秒就能作出反应,而 人眼需要0.05秒才能看清轮廓。但昆虫的视 程远不及人类,如蜻蜓只可看清1m-2m,
家蝇只能看到40mm-70mm。

植物保护学 重点

植物保护学 重点

第一章绪论1、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2、植物保护学范畴的有害生物是指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及鸟兽等(病、虫、草、鼠)。

3、植物保护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农药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第二章植物病害1、“病害三角”“病害四角”感病寄主植物、强致病性的病原物、有利的环境条件(人为干预)2、症状(symptom):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植物病害的症状由病状和病征两部分构成。

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

3.病状类型: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颜色发生变化。

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

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

萎蔫: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

畸形: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肿瘤、根瘤)。

4. 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霉状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

粉状物: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

锈状物: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

粒状物:植物病部产生的颗粒状物。

索状物:患病植物的根部表面产生紫色或深色的菌丝索,即真菌的根状菌索脓状物:植物病部在湿度较大时产生胶粘状、似露珠的白色或黄色脓状物,即菌脓,干燥后形成薄膜或胶粒。

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

----细菌病害5、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原生物的参与,只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致使植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受到干扰,表现出各种病态现象。

植物保护学复习提纲

植物保护学复习提纲

植物保护学复习提纲绪论生物因子:包括各类有害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即所谓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病害由各种病原微生物造成,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植物虫害主要指昆虫和螨类;草害主要指农田杂草;鼠害指啮齿类动物。

非生物因子:气候、土壤、水肥等,对植物造成诸如干旱、涝害、冻害和缺肥等伤害。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定义病害:植物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病态),甚至死亡的现象。

病原: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导致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可分为三种:1、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2、不良的环境因素;3、病原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有以下五大类型:1、变色:由于病部细胞的色素改变,导致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均匀或不均匀改变。

2、坏死:发病植物组织和细胞受破坏而死亡。

3、腐烂: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4、萎焉: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5、畸形: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造成的形态异常病征:指在植物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的组织结构。

有以下六大类型:1、霉状物:小麦赤霉病、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甘薯软腐病、柑桔青霉病等。

2、粉状物:苹果白粉病、小麦散黑粉病、水稻粒黑粉病等。

3、锈状物:各种锈病4、粒状物: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毛豆炭疽病、茄子褐斑病、西瓜白绢病、5、索状物:柑橘紫纹羽和白纹羽病6、菌脓: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

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第三节、两种类型的植物病害一、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故也称传染性病害致病因子=病原物: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真菌、细菌、(植原体)、病毒、(类病毒)二、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传染,故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植保通论-农药篇第二章 农药基础

植保通论-农药篇第二章 农药基础
6
一、基本概念
药效(efficacy):是农药在特定环境下对某 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药效通常在田间 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测定。
7
一、基本概念
毒性( toxicity)是指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有 机体品质性或功能性 损害的能力,分为急 性毒性(acute toxicity) 、亚急性毒性和慢性 毒性(chronic toxicity) 三种。
34
9、种衣剂
种衣剂(seed coating, seed dressing agent: PS) 含有粘结剂的农药包覆在植物种籽外 面并形成比较牢固药层的剂型。
黏合剂(成膜剂):羧基甲基淀粉钠、 聚乙稀醇等。
注意:种衣剂不同于种子处理剂
35
9、种衣剂
种衣剂的施药
36
10、烟剂
烟剂(smokes) 引燃后,有效成分以烟状 分散体系悬浮于空气中的农药剂型。
38
10、烟剂
39
11、气雾剂
气雾剂(aerosols)是利用低沸点发射剂 急剧气化时所产生的高速气流将药液 分散雾化的一种罐装制剂。
由于药液是靠发射剂在常温下急速气 化喷射成雾的,所以都需要灌装在特 制的耐压罐里并配有阀门喷嘴使用。
40
11、气雾剂
气雾剂示意图
41
11、气雾剂
气雾剂(aerosols)的组成
悬浮助剂: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 质量标准:粒径0.5-5µm,悬浮剂>90%,摇
动后成均匀的悬浮液。
27
6、悬浮剂及胶体剂
胶体剂(colloidal formulations) 加水后可 将制剂溶散成为胶体状或类似胶体状悬浊 液的块状、粗粉状或粘胶状农药剂型,如 50%胶体硫。药粒直径1 μm以下。

植保复习资料

植保复习资料

植保复习资料植保复习资料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如何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植保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提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来应对病虫害的威胁。

一、植物病害防治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的疾病。

常见的植物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

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等自然的生物因素来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可以引入寄生菌来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病原体。

常见的化学农药有杀菌剂、杀虫剂等。

物理防治则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如利用热水消毒土壤。

二、植物虫害防治植物虫害是指由昆虫、螨类等昆虫类动物引起的植物的害虫。

常见的植物虫害有蚜虫、螨虫、飞虱等。

防治植物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的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害虫。

常见的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螨剂等。

物理防治则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如利用黄色粘虫板吸引和捕捉害虫。

三、植物营养与肥料应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

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有氮、磷、钾等。

营养元素的供应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病虫害易发等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地施肥是植物保护的重要一环。

施肥的原则是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来确定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常见的肥料有有机肥、化肥等。

有机肥是指由动植物的残体和排泄物经过腐熟而制成的肥料,它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化肥则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肥料,它能快速供应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四、植物保护的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植物保护领域也涌现出一些新技术,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来应对病虫害的威胁。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培育抗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

植物保护学基础知识

植物保护学基础知识

2.1.1.2常见的细菌病害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2.1.1.2细菌病害诊断
• 主要症状: – 坏死 – 腐烂 – 萎蔫
田间症状特点:
水渍状或油渍状;
黄褐色或乳白色、
胶粘、似水珠状的菌 脓; 腐烂型病害患部往 往有恶臭味
2.1.1.2常见的细菌病害
2.1.1.2细菌病害诊断
• 主要症状: – 坏死 – 腐烂 – 萎蔫
• 防治的对象。 • 保护的对象。 • 保护的手段。
2.植物保护所研究的对象
• 2.1植物病害 • 2.2植物虫害 • 2.3农田草害
2.1植物病害
• 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 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 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 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 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 态,甚至死亡。
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 生境中不断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人工植被状 态的一类植物。
2.3.2杂草的分类
禾本科
莎草科
阔叶草
2.3.2杂草的分类
按杂草的生活史分类: • 一年生杂草 • 二年生杂草 • 多年生杂草
狗牙根
牛筋草
千金子
酸模叶蓼
3.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策略
防治的定义 3.2 防治的手段
– 矮化 – 皱缩 – 丛枝等
2.1.1.3常见的病毒病害
黄瓜花叶病
柑橘黄龙病
病毒病防治药剂
• 小叶灵、速退病毒宝
– 盐酸吗啉呱、乙酸酮
2.1.1.4 植物病原线虫 •低等的无脊椎动物。 •腐生于水和土壤中。
2.1.1.4 常见线虫病害
2.1.1.4 常见线虫病害
线虫防治药剂
非侵染性病害 2.1.1.5盐害 2.1.1.6药害 ……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qiu)汇编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qiu)汇编

学习 ----- 好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植物化学保护学 : 植物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IPM: 害虫的综合治理,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

经济利益及防利用和协调农业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有效的防治措施。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是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环境中,通过生物链累康及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事先知情同意程序( prior informed consent procedure ):是指对禁止或严学品出口国必须实现征得进口国的统一才能使其出口。

二、简答题:简述农药的发展史三、论述题试述化学防治的利与弊及如何认识农药的一些弊病。

P5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同步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 C )。

A 乐果B 氯菊酯C 硫磺D 西维因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 D )。

A 石灰B 波尔多液C 磷化铝D 敌敌畏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 C )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B 成分C 用途D 机理4. 下列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 D )。

A 除虫菊素B 烟草C 鱼藤酮D 苏云金杆学习 ----- 好资料A .大白鼠口服 LD 50 B. 三致试验 C. Ames 试验 D. 迟发性神经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使用胃毒剂效果好( X )。

2.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使用内吸剂效果好( X)。

3. 高温天气使用农药容易产生药害( V)。

4. 天敌生物、转基因生物属于农药管理的范畴( V)。

5. 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物质属于农药,性引诱剂则不属于农药( X)6. 安全性指数 K 值越大,说明农药对作物越安全( X)。

7. LD 50 值越大,农药毒性越低( V)。

8. 施用农药 24 小时内下雨需要重新补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变化,最后发病植物外观变现出病态。

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4.病状: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

5.病症:病部表现出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症。

6.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7.病原物:指能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

8.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能传染的一类病害。

9.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侵染性病害。

10.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11.多型现象:有的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12.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全部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13.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4.病原物的寄生性: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能力。

15.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的寄生能力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能生存。

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之后,寄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

16.非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这类寄生物包括大多数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

17.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称为寄生专化性。

18.生理小种:指病原物的种内形态相同、对寄主植物的品种致病力不同的专化类群。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

20.植物的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遗传特性。

21.免疫:寄主植物完全不发病。

22.抗病:寄主表现轻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能扩展,对寄主为害不大。

23.耐病:寄主植物能够发病,症状也明显,但由于寄主自身的补偿作用,对寄主的产量的质量影响不大。

24.感病:寄主发病严重,表现典型症状,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25.垂直抗性:寄主的品种对病原物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小种是高抗的或者免疫的,而对其他小种是感病的。

具有这种抗性的品种与病原物的小种之间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所以又称为小种专化抗病性。

26.水平抗性:指寄主品种对病原物的绝大多数小种都具有同等水平的抗性,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间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互相作用,所以又称为非小种专化抗病性。

27..避病:不是植物本身的抗病性,而是寄主植物由于某一因素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而减轻发病或不发病。

(如作物的感病阶段错开了病原物的盛发期,或株形或形态结构减少了病原物的接触机会)。

28.抗侵入:由于植物的形态特性,表皮组织结构及体表分泌物等,阻止病原物的侵入或者减少病原物的侵入机会,称为抗侵入。

29.抗扩展:由于植物内在的因素,病原物侵入后,不能在寄主体内生存或被限制不能扩展的特性,称抗扩展。

30.病程:指病原物进入寄主植物,到寄主植物表现发病的全过程,称为病程。

31.接触期:指病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寄主,并与寄主建立接触关系的时期。

32.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称为侵入期。

33.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育期。

34.活体营养寄生型:这类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杀死细胞,通常是菌丝在细胞间扩展,以吸器伸入寄主活细胞内吸收养分,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有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专性寄生物。

35.死体营养寄生型:病原物产生酶和毒素先杀死寄主细胞,再从死亡细胞中吸收养分,属于这一类病原物都是非专性寄生物。

36.局部侵染: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有的局限在侵染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侵染,称为局部侵染。

37.系统侵染:有的病原物则从侵染点向多个部位蔓延,甚至扩展到全株,称为系统侵染。

38.发病期:从寄主出现明显症状开始,到病害进一步发展而加重的时期,称为发病期。

39.潜伏侵染:在潜育期,有的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的抗病性或对寄主体内环境不适应等,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潜伏而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

40.侵入循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41.主动传播:是病原物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传播。

(传播距离和范围很有限,仅对病原物的传播为害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42.被动传播:绝大多数的病原物需借助外力进行传播。

(作用远远大于病原物的主动传播。

)43.初侵染:越冬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期进行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44.再侵染:在初侵染感病后新产生的病原物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引起的侵染,称为再侵染。

45.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在一个地区短期内大面积严重发生,并对作物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

46.单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在侵染,但作用很小的一类病害。

47.多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仅有初侵染而且有多次侵染的一类病害。

二.填空题1.植物受到的虫伤、机械伤、风雹等,由于没有病理程序,不称病害。

而茭白黑粉菌侵染刺激形成白嫩肥厚的茎,在弱光下栽培的韭黄和葱白,一般不作病害。

2.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征只有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

病毒、类病毒在植物细胞内寄生,外部没有病征的表现,非传染性病害,也没有病征。

3.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两方面。

4.病状的类型可以分为五类: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

5.病征是鉴别病原物和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病征多属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而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脓)。

6.病症的类型主要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线状物、脓状物,其中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

7.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8.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植物养分失调、水分过多过少、温度过高过低、土壤与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毒害等。

9.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取决于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应该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

10.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植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11.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体和繁衍后代的繁殖体。

12.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纤细分支的丝状体,散生的丝状体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

13.真菌的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可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类。

14.菌丝的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15.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16.吸器形状根据病原菌不同而异:白粉菌为掌状,霜霉菌为分支状,锈菌为棒状,白锈菌为小球状。

17.菌丝体常见的变态结构体有菌核、菌索、子座。

18.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真菌孢子,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体统称为子实体。

19.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孢子。

20.无性孢子类型有芽孢子、厚壁孢子、粉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21.常见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

22.真菌最有性孢子类型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23.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24.许多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25.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有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26.鞭毛菌亚门引起农作物病害有关的病菌有疫霉菌、霜霉菌。

27.接合菌亚门引起病害的病菌有根霉菌、毛霉菌。

28.子囊菌亚门与作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有白粉菌类、囊壳菌类、盘菌类。

29.在(子囊菌和半知菌)中,除白粉菌外一般形成病斑,且有明显的色较深的边缘,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

30.半知菌的主要特征是只有无性阶段,没有有性阶段的真菌。

31.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黑点状物。

32.病原细菌大多数是杆状,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是阴性。

33.植物病原细菌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

34.植物病原细菌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均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且都好氧,以微碱性培养基为宜,一般生长适温为 26-30℃。

35.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四类。

病症为脓状物。

36.病毒的主要特征是超微的、结构简单的细胞内寄生物。

37.植物病毒颗粒的基本形态为杆状或线状、球状、弹状或杆菌状三种类型。

38.植物病毒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有两点:一是没有细胞结构,二是颗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或。

39.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增殖。

40.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汁液摩擦传播、昆虫传播、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及嫁接传播等。

41.植物病毒的症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病征。

常见的症状有花叶、黄化、斑驳、皱缩、矮化丛枝及畸形。

42.同时病毒具有隐症现象。

观察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可作为鉴定病毒的依据之一。

43.线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借寄主植物的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等作远距离传播。

田间主要通过土壤、流水、人畜活动和农具等传播。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方式有两种外寄生和内寄生。

44.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对寄主营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两类半寄生和全寄生。

45.传染性病害的诊断一般经田间观察、症状鉴别,可以作初步诊断。

46.世界上公认的确定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必须完成的操作规程是柯赫氏法则。

47.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两大类。

48.人工培养基上无法培养的病原物是病毒、植原体、霜霉菌、锈菌、线虫。

49.细菌性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菌系,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毒株或株系。

50.病原物的寄生性并不等于致病性,通常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反而小;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反而大。

51.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免疫、抗病、耐病、感病四种表现。

52.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两类。

垂直抗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效能高,表现明显。

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的改变而丧失抗性。

53..水平抗性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不会因病原小种的变化而丧失抗病性。

在田间表现为病害发展缓慢,不会流行成灾。

54.植物的抗病机制有避病、抗侵入、抗扩展。

55.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可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四个时期。

56.病原物侵入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类型: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