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疑难病例讨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CT疑难病例讨论》PPT课件

《CT疑难病例讨论》PPT课件
40
病理诊断
多发性子宫肌瘤伴变性
41
病例小结
子宫肌瘤是子宫最常见的肿瘤,好发于 30~50 岁生育期妇 女。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一般认为可能与过多雌激 素有关。根据生长部位分为浆膜下肌瘤,包括阔韧带型 (15%)、黏膜下肌瘤(21%)和肌壁间肌瘤(62%)。 肿瘤大小从几mm~二十多cm不等。
17
病例二
病例资料:患者2004年曾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后恢复良 好。2007年行剖宫产术。平素月经规则,月经周期、经 量均无明显改变,无痛经。半年前自觉腹部膨隆,近半 月来增大明显,有腹胀感,无明显腹痛,无恶心恶吐, 无畏寒发热,无腹泻便秘。近期无明显消瘦,纳可眠佳。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膨隆如孕足月,腹部扪及 质中包块,上极达剑突下,形态不规则,脐右侧包块间 有间隙,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卫,肝脾肋下未及。
黏膜下型肌瘤出现症状早而明显,在较小的时候就能发现。 而浆膜下由于生长空间大,不受限制,不易产生症状。所 以,巨大子宫肌瘤主要发生于浆膜下,其次是肌壁间。
较大的子宫肌瘤由于血供障碍常伴有透明变性、黏液变性、 红色变性及囊变、坏死及钙化,子宫肌瘤的血供均来自子 宫动脉。
42
CT表现
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平扫子宫增大,可呈分叶状,肌瘤的密度可等于
45
(2)与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较大腹膜后肿瘤可向下 生长至盆腔,在鉴别上应注意定位诊断,子宫肌 瘤与子宫关系密切,腹膜后肿瘤则与腹膜后脏器、 邻近的血管关系密切,使其受压变形或分界不清, 腹膜后肿瘤可致腹主动脉、肠系膜血管受压前移, 而子宫肌瘤则相反。
(3)与来源于肠壁或肠系膜、腹膜后大的间质瘤的 鉴别:间质瘤主要以推移肠管为主,很少推压子 宫,肿瘤内可见片状囊变坏死区,以中心坏死为 主,增强强化与子宫差异大,肿瘤与子宫分界清 楚,平扫与增强无“复印征”等表现。

疑难病例讨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

疑难病例讨论PowerPoint演示文稿

拟讨论
根据患者病情,你能考虑到的哪些相关辅助化验检 查需要完善?
1、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血清铜、24小时 尿铜检查。
2、眼科会诊裂隙灯检查 3、化验免疫指标: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原 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4、下腔静脉血管照影(Budd-Chiari综合征)。
拟讨论
该患者病因诊断最可能考虑什么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依据、治 疗方案、预后及医学进展?
经验教训
1、重视病因的分析是明确疾病诊断的关键。该病人之所 以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在当地多家医院末能获得明确病因诊断, 主要是忽略了对病因的分析。因此,病人入院后,不满足肝硬 化的表面诊断,面针对于病人的临床表现,亦即导致肝硬化的 原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从而为临床明确诊断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2、治标治本相结合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该病人从症状出 现后,虽然予以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令人满意,而在予以对因 治疗后,症状得以稳定好转,说明对因治疗是治疗疾病贩关键 ,而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则有助于病情的更好完善。
6、血吸虫病:虫卵沉积于汇管区,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 致窦前性门静脉高压.但由于再生结节不明显,故严格来说应称 为之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7、其他:药物、酒精因素等
拟讨论
你觉得病历所提供病史资料中还有哪些不足(包括既往史、 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等)?理由是什么?
1、既往诊断为乙型肝炎的相关检查; 2、是否有长期酒精接触史; 3、有无胆道疾病; 4、有无先天性心脏病或心包炎; 5、有无长期化学毒物及药物接触史; 6、有无寄生虫感染病史; 7、有无家族遗传代谢性疾病; 8、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风湿性米免疫性疾病)
病例回顾
患者青年男性,18岁, 主诉: 间断腹胀、乏力、纳差1年半,加重伴胸闷、气短1个月 病史: 患者于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纳差,伴

《CT疑难病例讨论》课件

《CT疑难病例讨论》课件
《CT疑难病例讨论》PPT 课件
CT疑难病例讨论 PPT 大纲:介绍CT扫描技术原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 性,以及疑难病例的诊断思路和影像分析。
疑难病例介绍
团队讨论
医学团队共同分析、研究和解 决疑难病例。
病例回顾
深入了解病例的医疗历史和症 状,探索潜在的诊断线索。
诊断挑战
解决医学难题,寻找并提供准 确的诊断。
疑难病例诊断思路
系统思考
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疑难病 例,进行全面的诊断思考。
拼图解析
将病例中的线索逐一整合,找 到完整的诊断拼图。
决策分析
根据不同的诊断可能性,制定 正确的治疗方案。
疑难病例影像分析
1 结构特征
2 密度变化
分析不同组织结构在CT 图像上的特征,以辅助 诊断。
观察和解读不同组织的 密度变化,寻找异常情 况。
CT扫描技术原理
射线原理
了解射线的产生、定向和散射机制。
影像重建
掌握基于射线吸收的影像重建原理。
图像处理
了解通过图像处理提高影像对比度和清晰度的方法。
临床CT应用现状
1
癌症筛查
CT扫描在早期癌症筛查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2
器官评估
如何利用CT扫描评估不同器官的病理情况。
3
损伤诊断
CT扫描在骨折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
3 异常表现
辨认和评估各种异常表 现、病灶及其相关性。
重要影像指标解读
CT值
理解和解释不同组织在CT值 方面的含义。
增强扫描
掌握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影像 的解读方法。
血管成像
学习CT血管成像的原理和分 析技巧。
疑难病例诊断误区
1 局限性解读

疑难病例讨论PPT演示课件

疑难病例讨论PPT演示课件
• 发现"高血压"3个月,最高175/80mmhg,平素服用硝苯地 平缓释片20mg qd ,平素血压155/85mmhg左右。
6
既往史
• 既往体质一般,无”冠心病”等慢性病 史,无”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 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无输血、献血史, 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过敏症状不详,预防 接种史不详。
•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43
病例特点2
• 查体:营养差,桶状胸,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 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浅 昏迷,检查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2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球运动检查不合作。 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不合作,四肢腱反射弱, 四肢肌张力铅管样高,肌力检查不合作,感觉及 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右侧病理征阳性,左侧阴 性。颈强,Brudzinski征阴性、Kernig征阳性。
详),兄弟姐妹5人,2个哥哥已去世,死 因不详,2个姐姐健在,子女体健,否认家 族有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9
体格检查
• 营养差,桶状胸,呼吸急促,双肺呼吸 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心 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肠鸣音活跃,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浅昏迷,检查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2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球运动检 查不合作。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不合作, 四肢肌张力铅管样高,肌力检查不合作, 感觉及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右侧病理征 阳性,左侧阴性。颈强,Brudzinski征阴性、 Kernig征阳性。
53
定性讨论(6)
AD/DLB
• 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等 神经系统变性病 起病隐袭,进行性智能障碍, 一般累及运动很晚,并且病程在数年以上。
54
定性讨论(7)

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医学PPT课件

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医学PPT课件

12
1、肺内病变
2、膈肌病变
3、膈下病变
13
讨论:右侧膈肌升高原因?
• 1:膈膨升症: (1)是指因先天膈肌纤维发育不良或各种原因 所致膈神经麻痹所引起的膈肌位置显著升高, 可伴有呼吸道、消化道及心血管系统症状的综合征。 (2)最有价值的是胸部立位平片,可确定病 变的位置和程度。透视检查可观察膈肌动度和有无 矛盾运动。消化道造影、CT 和 B 超检查不仅有助诊 断,也可帮助鉴别膈疝并排除胸腔及膈下占位性病 变。对严重病例应做实验室生化检查及肺功能检查。 ( 3 )治疗 轻症膈膨升患者无须治疗或保守治疗 即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要方法是加强营养,控制感染,吸氧及对症 处理。
18
18
14
讨论:右侧膈肌升高原因?
结论:考虑膈肌升高主要为右下肺炎或胆结石(胆
囊炎)刺激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从而使膈肌处于 松驰状态,因胸腔负压牵拉使膈肌向上膨隆,长期膈肌 麻痹还可使肌纤维萎缩,致膈肌呈薄膜状,形成膈膨出, 膈肌与腹腔脏器向胸腔内膨升。
15
2016年4月20日胸部X片
16
17
谢 谢!
病例讨论
放射科
病例简介
2
1、男,77岁,主因发 热一天就诊
2 、2016年2月16日胸 部CT,如下:
3
4
5
6
2016年2月17日胸部CT
7
8
9
10
影像诊断:1、双肺感染,第二日渗出灶增多。
2、冠状动脉钙化。 3、胆囊结石,胆囊周围脂肪内可见条索影。 4、右侧膈肌升高。
11
右侧膈肌升高原因???

医学疑难病例讨论PPT教学讲授课件

医学疑难病例讨论PPT教学讲授课件

4 主要讨论内容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和妈妈系好 安全绳 ,穿戴 好安全 衣和头 盔,走 上了二 层楼的 高度, 我走在 前面, 妈妈走 在后面 ,因为 人多的 原因, 工作人 员让我 们走上 三层楼 的高度 玩,瞬 间我俩 的表情 有点不 淡定了 ,这样 的高度 对我们 来说有 点超高 了。
1
患者基本信息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和妈妈系好安全绳,穿戴好安全衣和头盔,走上了二层楼的高度,我走在前面,妈妈走在后面,因为人多的原因,工作人员让我们走上三层楼的高度玩,瞬间我俩的表情有点不淡定了,这样的高度对我们来说有点超高了。
汇报人: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和妈妈系好安全绳,穿戴好安全衣和头盔,走上了二层楼的高度,我走在前面,妈妈走在后面,因为人多的原因,工作人员让我们走上三层楼的高度玩,瞬间我俩的表情有点不淡定了,这样的高度对我们来说有点超高了。
XXX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和妈妈系好 安全绳 ,穿戴 好安全 衣和头 盔,走 上了二 层楼的 高度, 我走在 前面, 妈妈走 在后面 ,因为 人多的 原因, 工作人 员让我 们走上 三层楼 的高度 玩,瞬 间我俩 的表情 有点不 淡定了 ,这样 的高度 对我们 来说有 点超高 了。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和妈妈系好 安全绳 ,穿戴 好安全 衣和头 盔,走 上了二 层楼的 高度, 我走在 前面, 妈妈走 在后面 ,因为 人多的 原因, 工作人 员让我 们走上 三层楼 的高度 玩,瞬 间我俩 的表情 有点不 淡定了 ,这样 的高度 对我们 来说有 点超高 了。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和妈妈系好 安全绳 ,穿戴 好安全 衣和头 盔,走 上了二 层楼的 高度, 我走在 前面, 妈妈走 在后面 ,因为 人多的 原因, 工作人 员让我 们走上 三层楼 的高度 玩,瞬 间我俩 的表情 有点不 淡定了 ,这样 的高度 对我们 来说有 点超高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膜下型肌瘤出现症状早而明显,在较小的时候就能发现。 而浆膜下由于生长空间大,不受限制,不易产生症状。所 以,巨大子宫肌瘤主要发生于浆膜下,其次是肌壁间。
15
鉴别诊断
① 内胚窦瘤:现称卵黄囊瘤,一般瘤体较大,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瘤体基本上位于中轴线,呈椭圆 形,多呈浅分叶改变。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与轻 中度或无强化并存。病灶内常常见溶冰状坏死。 易侵犯邻近组织;AFP阳性。
② 恶性畸胎瘤:多起源于盆部腹膜后区域,瘤体 多数巨大,一般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呈混杂密 度,内含有或多或少的钙化及脂肪成分,一般为 轻中度不均性强化,邻近组织一般不受侵。
妇科检查:阴道后壁膨隆,扪及球形质中包块活动,宫 颈暴露困难。
18
实验室检查
糖类抗原-125:51.30 U/ml 糖类抗原-153:15.80 U/ml 糖类抗原-199:13.28 U/ml 糖类抗原-50:1.55 U/ml 甲胎蛋白:2.92 ug/L 癌胚抗原: 0.52 ug/L
19
11
病理诊断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病例小结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一种罕 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来源于横纹肌细胞或向横纹肌细胞分 化的间叶细胞的中度到高度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有4种类 型:多形型、腺泡型、胚胎型和葡萄族型。
横纹肌肉瘤的特征和预后与原发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 位以及组织学亚型有关。胚胎型绝大多数发生于3~12岁 儿童,占RMS发病的50%~60%,是RMS中最常见的类 型,好发于头颈部及生殖道,生长快,转移早。腺泡型恶 性度高,预后差,多见于青年,好发部位为四肢和头颈部 及会阴部/肛周。多形型易发生于成年人,好发于四肢,其 次为躯干。
17
病例二
病例资料:患者2004年曾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后恢复良 好。2007年行剖宫产术。平素月经规则,月经周期、经 量均无明显改变,无痛经。半年前自觉腹部膨隆,近半 月来增大明显,有腹胀感,无明显腹痛,无恶心恶吐, 无畏寒发热,无腹泻便秘。近期无明显消瘦,纳可眠佳。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膨隆如孕足月,腹部扪及 质中包块,上极达剑突下,形态不规则,脐右侧包块间 有间隙,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卫,肝脾肋下未及。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60HU
33HU
51HU
63HU
35HU
33
49HU
63HU
34
35
36
37
38
讨论:
姜志妍:子宫肌瘤恶变,畸胎瘤? 吴昭彬:畸胎瘤恶变。 黄贵:子宫肌瘤恶变。
39
手术所见
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形状不规则,宫颈部 见肌瘤突起,与盆侧壁致密粘连,子宫峡部偏左突 起一肌瘤约24*26cm,双侧子宫血管粗大,静脉 怒张明显,双侧输尿管扭曲,分别行走于肿块前壁; 右侧卵巢部分囊性变,右侧输卵管及左侧附件外观 正常,盆腔粘连,少量腹水。
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区扪及大小约10*10cm的 质中包块,活动度可,有压痛。
2
实验室检查
糖类抗原-125:137.30 U/ml (升高) 糖类抗原-199:7.04 U/ml 甲胎蛋白:3.13 ug/L 癌胚抗原:< 0.5 ug/L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0.48 μg/L,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1.2 μg/L
13
临床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肿瘤发现时较大,主 要为痛性或无痛性肿块,肿瘤较小时可无坏死,但 随着肿瘤的增大,中央区常发生不同程度坏死,晚 期多伴有淋巴结及血行转移。
病理特点:胚胎型横纹肌肉瘤,镜下所见肿块由弥 漫性异型细胞构成,呈小圆形或梭形,疏密不均, 核深染,易见核分裂,为胚胎型 RMS 的特点。免 疫组织化学染色 SMA、Myod、CD99 基本均表达 阳性,提示肿瘤来源于横纹肌。
40
病理诊断
多发性子宫肌瘤伴变性
41
病例小结
子宫肌瘤是子宫最常见的肿瘤,好发于 30~50 岁生育期妇 女。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一般认为可能与过多雌激 素有关。根据生长部位分为浆膜下肌瘤,包括阔韧带型 (15%)、黏膜下肌瘤(21%)和肌壁间肌瘤(62%)。 肿瘤大小从几mm~二十多cm不等。
14
CT 表现
横纹肌肉瘤属软组织恶性肿瘤,具有软组织肿瘤的基本 影像学表现,CT表现缺乏特异性。
平扫一般表现为肿块呈均匀软组织密度,较大的肿瘤有 出血或液化坏死区,出血灶呈密度较肿瘤实质稍高的区 域,而液化坏死区为瘤内不规则的低密度灶,边界模糊。 肿瘤钙化非常罕见。
肿瘤的强化形式与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无关,呈轻、中 度不均匀强化,增强程度略高于邻近正常的肌肉组织。 静脉期的强化程度增高,瘤体实质部分较动脉期更加明 显均匀强化;在平衡期时由于瘤内的对比剂排出,强化 度减低。
3
4
5
6
7
60HU 31HU 25HU,16HU 8
56HU 53HU 59HU,27HU
9
讨论:
龙家全:多考虑卵巢癌。 姜志妍:囊腺癌?结核? 杨章华:考虑卵巢癌。 商观锋:考虑结核。 黄贵:恶性,考虑卵巢来源。
10
手术所见
盆腔左侧壁、膀胱左侧见10*12cm的实质性 肿块与盆壁致密粘连,深达髂血管;肿块质地 脆,呈豆渣样。表面被乙状结肠及大网膜粘连 包裹。盆腔见600ml暗红色血液。钝、锐分离 粘连后见子宫后位,大小正常,表面形态规则; 双侧附件外观未见明显异常。
疑难病例讨论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影像科
病例一
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平素月经规则, 4-5/30天,量中,轻度痛经。半月前无明显诱 因出现下腹隐痛不适,无畏寒发热,无恶心恶 吐,无腹泻,无进行性消瘦,予抗炎治疗无明 显好转。一天前疼痛加剧,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无压痛、 反跳痛及肌卫。
16
③ 淋巴瘤:一般放疗或化疗前很少发生坏死,肿瘤可 由肿大的淋巴结融合而成,增强后多呈均匀性强化, 强化的程度一般低于RMS未发生坏死的部分。
④ 骶前神经母细胞瘤:表现为混杂密度肿物,钙化较 多见,易侵入椎管。
⑤ 脂肪肉瘤:脂肪肉瘤常分为实体型、假囊肿型和 混合型,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其内可见不 均一的 脂肪性低密度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