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四则运算和因式分解等数学运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多边形的图片、生活实例等。
2.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多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多边形有什么特征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接着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多边形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内容。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公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接着提问:你们能理解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吗?让学生尝试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给定的多边形的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六》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六》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六》数学教案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60~61练习练习十三第2、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会熟练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应用与反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我能填:
(1)7a6=□(□□) 2x + 6x =(□+□)x
(2)a+a=( ),aa=( ),当a=5时,2a=( ),a2=( )。
(3)一个长方形,长a米,宽b米,面积S=( ),周长C=( )。
2.我会选:水果店购进一批水果,皇帝柑有x 箱,每箱重10千克,香蕉共有6千克。
说出下列式子表示的意义:
(l)lOx (2)10x + 6 (3)lOx - b
3.小结并板书课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小学数学科教案五年级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总课时 11 课时第 1 课时主备教师累计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前准备平行四边形学具纸片,剪刀,尺子等学生预习预习相关例子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内容二次备课内容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学习,我发现我们学校环境特别优美,我拍了几幅照片,看一看,你能找出哪些图形?2、师: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庆典活动,为了把我们的学校打扮得更漂亮,学校准备在操场的西边空地上新建两个花坛。
(课件出示规划图)3、师:说一说,这两个花坛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生: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课件相机抽出平面图形)师:你认为哪个花坛大呢?生1:长方形的大。
生2:平行四边形的大。
师:怎样来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呢?生: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比较。
师: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生:我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将长方形的长乘宽就能算出它的面积。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发现新知1、猜一猜。
师: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怎样计算?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来计算。
生2:我觉得跟长方形的一样,用底乘邻边来计算。
师:老师告诉你们所需要的条件,你们按照这你们的方法来算一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是多少。
学生计算,师将可能出现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数一数。
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师:你们的猜想成立吗?我们先用嘴直接的方法----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P80方格图)师说明要求:一个方格表示1㎡,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来的数据填在书上P80页的表格中。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几何图形的综合应用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平面图形的认识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计算多边形面积时,容易忽视对图形特征的把握,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分割、拼凑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已知面积的图形,掌握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能熟练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的理解,以及如何把多边形转化为已知面积的图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动手操作法:学生动手剪拼图形,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多边形模型、剪刀、彩纸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多边形模型、剪刀、彩纸等。
3.教学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练习题等。
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案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复习回顾: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P89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
练习六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4.经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知识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现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5.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的欢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教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口算。
1.6÷4= 0.49÷7= 3.8÷19= 9.6÷6=5.1÷17= 3.5÷5= 14.4÷12= 7.6÷19=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口算回答。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50.7÷5= 0.91÷65= 18÷48=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6题。
(1)组织学生算一算,改一改。
(2)让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并指出题目中竖式计算错误的原因。
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可能会指出:第一个式子的小数点没有对齐,第二个式子商的小数点后遗漏了一个0。
2.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题。
提问: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被除数小于除数的情况下,商比1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3.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0题。
(1)出示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0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这是一个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先求出总钱数也就是总价,价,单价就可以通过“单价=总价÷数量”的式子得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练习课》教学设计
第3单元小数除法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法。
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那我们现在就来检验一下。
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2.列竖式计算。
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指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
(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3)组织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一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的质量是0.25 kg。
(2)提问:你能根据题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提示:首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考查重点是小数除法,而这两个课时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所以提出的这个数学题目要与“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个主题相关。
人教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二、基础练习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 0.56×100= 3.78×100=3.215×100= 0.8×10=4.08×100=⑵4.1×9= 1.2×3= 5×5.8=0.28×3= 16.5×4= 0.796×7=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47= 1.6×52= 64×0.25= 1.37×21=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数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口算、听算等方式复习导入,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基本练习(10分钟)(1)计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1页第1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典型错误进行点评。
(2)对比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81页第2题,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提高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1页第3题,教师点评并强调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4. 应用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1页第4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材第81页第5题,展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教材第81页第6、7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提高练习”环节。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六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练习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如分数的乘除法、小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的应用等。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第六单元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练习课的学习。
2.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针对练习题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4. 解题指导教师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3. 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课堂练习
20÷2-4=6(cm) 6×4=24(cm2)
解析: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 根据“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先求出长方形的长为20÷2-4=6(cm),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6×4= 24(cm2)。
5.一块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油菜地,每公顷收油菜2.46吨,一共可收油菜 7.38吨。已知这块菜地的底是240 m,这块菜地的高是多少米?
7.38÷2.46=3(公顷) 3公顷=30000 m2 30000÷240=125(m)
解析:本题先根据“总产量÷每公顷的产量=总的公顷数”,求出菜地的总 面积;再根据“1公顷=10000 m2”把单位换算成平方米;最后根据“平行四 边形的高=面积÷底”,列式解答即可。
6.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 cm2,如果它的底增加2 cm ,高不变,面积将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60÷10=6(cm) 2×6=12(cm2)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先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根据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底增加的厘米数乘高,即可求出面积增加 多少。
同学们, 再见!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 以及图中给出的信息,把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3.分别计算出图中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它们的面积相等吗?你发现了 什么?
2×9=18(cm2) 2×9=18(cm2) 2×9=18(cm2) 它们的面积相等,都是18 cm2,我发现同底等 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四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四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六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练习课:第六单元知识点2. 练习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第六单元的知识点,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第六单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二、课堂练习1. 老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4. 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课堂小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回家后,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关注。
【教学评价】1. 课后,老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老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老师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教学反思】1. 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老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练习题:根据第六单元知识点编制的练习题3. 辅助工具:计算器、直尺、圆规等【教学延伸】1.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推广到一般情况。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边形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多边形。
2.准备剪刀、彩纸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多边形,并计算其面积。
3.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回顾一下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正六边形,提问:“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引导学生思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七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练习课(第七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六单元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通过练习课,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练习课:第六单元知识点巩固2. 课堂练习:针对第六单元的练习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第六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回顾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六单元,谁能告诉我,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二、课堂练习1. 老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练习题完成后,老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课堂小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第六单元的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吗?谁能来说一说你的收获?四、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第七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巩固了学生对第六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及时发现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如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某些题目的解题思路不够清晰,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此外,课堂氛围较为紧张,老师应适当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究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于复杂多边形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多边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杂多边形的理解和计算,以及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纸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推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并给予反馈。
3.讲解:教师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总结:学生总结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6.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多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多边形的特征,也能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感知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于较为复杂的多边形面积计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生活动材料。
2.学具:学生分组活动材料、计算器、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多边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多边形有什么特点吗?它们的面积又是怎么计算的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求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计算多边形面积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多边形边长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情境图、实践活动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多边形模型。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P89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
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2.练习十九第6题。
(1)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8 cm,高都是1.5 cm。
(3)启发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
4.练习十九第8题。
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小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要求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让学生自己列式,再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11*题。
(1)议一议: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因此面积都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8÷2-24(cm2)。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9、10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课后小知识
--------------------------------------------------------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