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金融思想简史共55页
中国货币金融思想简史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货币金融思想简史
唐代钱币思想的变化
l 唐代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殖, 物价不断下跌,出现了与汉晋以来不断 发生钱币贬值情况相反的“币重物轻” 的局面,要求增加流通中的钱币数量。 而这些都能在唐代思想家的思想中得到 反映。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货币金融思想简史
l “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坐卖买
田宅奴婢铸钱抵罪者,自公卿大夫至庶人,不可称数
。”“每壹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犯者俞众
,及五人相坐皆没人,郡国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钟官
,愁苦死者什六七。”,这当然要导致王莽币制改革
的失败了,也是加速王莽统治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后,终于重新恢复使用五铢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货币金融思想简史
古代部分(春秋时期)
l 《春秋》原来是东周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中国 古代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就 由史官每年不断地编年纪事,孔丘所作的《春 秋》,编的是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下讫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一间 的史事,史称春秋时期。由于“周室卑微”诸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货币金融思想简史
王莽的钱币思想及其改制活动
l 王莽执政14年,竟4次托古改革币制,对社会经济活动 受到很大影响,也加速了新朝的灭亡。在登上皇帝的 宝座前一年就曾经搞过一次币制改革,发行重十二铢 值五十的大钱和值五百的“契刀”’以及值五千的“ 错刀”三种新币与原来的五殊钱同时通用。他在做了 皇帝后又连续多次改革币制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货币金融思想简史
墨家的商品货币思想
中国货币金融史
1、典质:典质是产生于南北朝的专门经营放款的金融机构。
典质有寺庙经营,办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
短陌:以不足实数一百而当百钱使用的钱。
2、典质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原因:历时370年的战乱使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经济受到较大破坏。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在统治者阶层的支持下,寺庙在各地广泛建立。
老百姓也纷纷信教。
寺庙财力雄厚。
首先上层社会的佞佛施舍之风使寺院形成强大的财力机构,其次寺院享受经济特权,寺院与政府有着特殊关系,独立于国家编户之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是重要原因,第三,地主、官僚、王侯也将多余的钱存到寺庙委托其放款。
统治者对老百姓盘剥严重,老百姓为交税被迫向寺庙去借高利贷。
意义:典质是中国古老的高利贷机构——典当铺的前身。
典质的出现意味着民间的信用机构产生了。
而信用机构的出现本身就是借贷市场的扩大、信用专业发展的产物。
典质的出现意味着信用活动已从过去的单纯放款扩展道路吸收存款,这有助于扩大信用规模。
典质的出现及其信用活动表明,放款的形式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信用贷款扩展到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放款形式多样化可以降低信用风险,进而有助于信用的发展。
3、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货币实物货币会复兴?1)历时370年的战乱和政治分裂使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货币经济受到较大的破坏。
2)货币制度因政治分裂和朝代的频繁更替而不统一和稳定,各朝铸造的钱币轻重杂行,币制混乱,钱币流通不便。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铁铜等铸币不断减重,金银等贵金属减少,所以实物货币盛行。
由于钱币不断减重,以致良币推出流通领域,劣币泛滥,物价飞涨,小钱难以流通;另一方面,由于良币不足,市场上有时又会发生通货紧缩。
在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频繁出现且交替为害,所以实物交易盛行。
13金融4班130105100426 吴伟祥。
《中国货币史》课件
新中国成立后的货币体系
总结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货币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详细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国的官方货币。在1955年 之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较低,主要用于小额交易。 1955年后,人民币进行了多次改革,币值逐渐提高,成 为主要的交易和储蓄工具。
总结词
人民币的发行和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金属货币
中国古代金属货币主要有铜币、银币 和金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流通的金 属货币种类和形制都有所不同。
纸币
电子货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在 中国逐渐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移动支付方式成为人们日常交易的重 要手段。
中国现代纸币始于清朝末年的法币改 革,逐渐发展成为人民币体系,其面 额、材质和防伪技术不断更新。
人民币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详细描述
人民币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改革等。同时, 人民币也面临着一些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等。中国政府将继续 推动人民币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
04
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重要历史事件对货币的影响
01
05
中国货币史的意义与影响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贸易与商业活动
中国货币史的发展过程中,货币的演变和流通促进了国内 贸易和商业活动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推动金融体系改革
中国货币史的演进也反映了金融体系的变革。随着不同时 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金融体系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总结词
晚清及民国时期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详细描述
晚清时期,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和应对货币贬值问题,政府 实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如铸造银币、发行纸币等。民国 时期,政府也进行了一些货币制度的改革,如废除银两制 度、推行法币等。
中国货币金融史课件06复习用
中国货币金融史论纲课件中国货币金融史概论一、研究的对象与任务指中国社会货币金融产生与发展史.该学科是以历史唯物论和马列主义的财经理为指导论,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史论结合,阐明中国社会货币金融产生发展的客观过程,探讨揭示中国货币金融的发展规律,论述中国货币金融的管理体制与政策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评述中国社会货币金融的思想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建立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服务.二、基本内容的划分三、关于中国货币金融史学研究的理论性与现实性分析〔一〕、中国货币金融史研究的理论性分析〔二〕、中国货币金融史学研究的现实性分析2、关于中国货币金融史学研究的现实性分析1、总结经验,为现实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历史是现实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与基础,是现实的温床,现实是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树根与枝叶的关系,历史是根,现实为枝叶,根深才能叶茂.〔2〕镜子和影子的关系.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经验有助于帮助我们鉴别现实的是非曲直,现实中也有历史的延续.〔3〕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历史经验对现实有借鉴指导意义..〔4〕互相转化关系.现实转化为历史,几乎是无时不在的;瞬间即为历史;历史转化为现实,一是表现为静态文物的延续性的转化,如历史上的钱币,等,既是历史,也是现实;这就不光是影子问题,而是历史的活生生的现实表现.二是表现为动态事物的转化.如,金融机构,各种融资模式如股份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历史与创造现实是一致的.2、丰富历史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史学与理论的关系.〔1〕史学是理论抽象的客观基础;金融史与金融学的关系,如,国债论来源于国债经验的抽象〔2〕史中有论,论中有史,史学本身就包含实践史与思想两部分史,王茂荫货币改革论;贾谊、晁错的货币集权论;孙中山的钱币革命论等.3、提高政策水平史学与政策的关系.货币与金融政策的变迁是金融史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背景采取不同政策,既有扩张,也有紧缩政策.历史上既有成功的政策,也有失败的政策.〔1〕有助于丰富金融政策知识;〔2〕有助于提高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方面的决策能力和自觉性.历史经验证明,政策的制定与选择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4、提高科研水平史学与科研的关系.〔1〕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料和论证的根据;〔2〕推动创新研究,推陈出新.历史创新必须与历史比较,创新是对历史成果的突破,超越和跨越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才能知道新在什么地方.5、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与自信心.〔1〕古代货币金融史,有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古代货币文化和许多富哲理的货币管理思想.使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开创的古老的货币文化与货币金融管理的丰硕思想成果〔2〕近代货币金融史,可以使我们加深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对内如何利用货币金融杠杆压榨人民,而贫穷落后的中国又是如何遭受列强所掌握的外国金融的侵略与掠夺,从而可以激发我们改革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二〕方法1、坚持历史唯物论科学的指导思想,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比较法.3、联系法 .复习题:1、货币金融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2、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货币金融史?第一章中国先秦时期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中国古代货币的产生一、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二、中国货币起源于夏朝〔一〕学术界对中国货币起源的看法〔二〕中国货币于起源夏朝夏朝大致具备了货币产生的历史条件.首先从出土文物上看,夏朝的商品交换已有相当明显的发展.夏代已有远距离交换物品出土.反映夏代文化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所出土的玉、绿石即非本地所产,而是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这说明夏代具有货币产生的商品交换基础;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夏朝遗址出土了原始货币贝.据有关文献反映,这种贝壳已不完全是一种装饰品,而是有一定转让支付职能的货币.除海贝外、还有仿造贝如石贝、陶贝、骨贝等.第二节中国商、周时代的货币一、商代的货币〔一〕贝币流行更广、数量大、种类更多且在社会交往中广泛使用.〔二〕商代有金属货币出土,这是商代有金属货币的有力证据.〔三〕、货币的名目多二、周代的货币〔一〕金属货币的地位上升并趋向简化.〔二〕、货币管理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1布钱体系2、刀币体系3、圆钱体系4、楚币体系第四节先秦时期的货币思想一、单旗的字母相权论〔一〕、单旗与周景王1、单旗2、周景王〔前544—520〕〔二〕、子母相权论二、《管子》的货币思想三、《管子》货币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第五节先秦时期的信用信用与金融的概念界定是,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转让形式.大多为增值性的有偿转让.包括商品与货币的转让.在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货币资金的借贷和商品交易中的预付与赊销.既有货币性信用也有商品性信用.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包括规则与行为.包括与货币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经济行为.如存贷、金银与外汇的买卖、金融信托租赁、以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借贷活动和结算等.由此信用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产生与发展的基础.金融是信用的延伸与发展,信用活动就是金融活动.6页背面一、信用的产生与文献中的周代信用〔一〕、信用的产生历史条件与分类复习题一、为什么说中国货币于起源夏朝?二、试述战国春秋时期四大货币体系.第二章秦汉时期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秦朝统一货币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货币的经过(一)秦朝的建立〔二〕秦朝统一货币1、秦始皇三七年〔公元前210年〕颁布货币改革令,宣布"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万县棠: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书社,1979年版. 〕并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单位为镒,每镒为20两用于大额支付和赏赐,仍沿用金版,饼金等旧形制.秦半两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汉书·食货志》秦取消了珠玉银锡龟背等物的货币资格,视为宝贵的装饰器物,不再作为货币投入流通,从而大大简化了古代的货币.2、秦朝统一货币的重大历史意义经济意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货币统一,扫除了货币流通的区域性障碍,有利于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方便商品流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扩大商品交换的规模与空间,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意义,货币统一是国家政治统一的体现,同时它也有利于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因为货币是国家法定的流通手段,它必须以统一的政治局面为基础,同时它也有利于加强统一政治局面.秦朝统一货币结束了六国货币不同一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财政意义,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收支管理.历史影响:体制创新.开创了高度集权的货币管理体制,货币的发行权与管理权集中于国家,奠定了统一货币管理的思想基础与实践基础.对以后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制度创新.建立了圆形方孔轻便实用的新货币流通体系.统一了货币单位,确定了货币的重量,规范了货币的形制,结束了以往货币种类多样,区域色彩浓厚,流通不畅的局面.建立了半两钱的货币体系,为西汉进一步统一货币奠定了基础,创了条件.具有划时代意义.形制影响深远.第二节西汉进一步统一货币一、西汉初期的社会背景与政策二、西汉统一货币——五铢钱的建立到元狩五年〔前118年〕,除三铢钱开始铸行五铢钱,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拓与创新.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西汉进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币制改革,取消了允许郡国铸钱的放权体制,改由中央统辖的上林三官统铸五铢钱,五铢钱重3克,制作工艺规范,造型精美,大小适中,流通方便,有的穿上有横划,成为官炉钱.汉武帝对流通货币也进行了高度集中统一,把五铢钱规定为国家法定的唯一流通手段.三、汉武帝统一五铢钱的意义汉武帝进步完善和发展了秦朝开创的圆孔形的铢两货币体系,并确立了新的五铢钱体系,开辟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货币大统一的新时代.1、经济意义:推动了西汉经济特别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货币经济运行主要是通过货币的职能作用来实现的.货币的统一与稳定,有助于降低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成本,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2、政治意义:货币统一有助于加强国家政治上的统一与稳定,货币发行与管理的放权与分散,是造成国家经济与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西汉前期发生的吴楚齐国之乱,在很大程度上与郡国货币铸造与发行权的盲目扩大有关.由此汉武帝统一五铸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西汉政治上的统一与稳定.3、货币意义:体制创新.建立并完善了集中统一的五铢钱体系.消除了因货币分散质量不高和不稳定带来的混乱与给社会流通造成的不便并由此引发的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 财政意义:统一与稳定的货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时强化了国家财政的经济基础,为财政的充实与发展创了有利的条件.货币不仅是商品流通手段,也是国家充实财政的重要工具,货币的政策与财政政策是紧密相连的.货币政策也是财政政策的体现,货币政策历来是充实国家财政的政策工具,货币的统一与稳定既有助于提高国家收支安排的效率与效益,也有利于降低国家财政收支管理成本,促进越来越多的财政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西汉的算赋、口赋、更赋已按货币征收,这显然有利于充实财政;5、历史影响:西汉确立的五铢钱体系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从元狩五年〔前118年〕到唐武德四年〔公元631年〕流通长达739年其形制一直延续到清末与民国初年,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四、西汉的铁铸币五、西汉关于货币问题的论争六、秦汉货币政策的考察第三节王莽的货币变改一、王莽的生平与评价二、王莽变改革货币的主要内容一、东汉的货币〔公元25-220年〕东汉基本上延续了汉代五铢钱体制,没有大的改变.再铸造工艺上比以往有一些进步,外形更为规范美观一些,东汉在董卓以前,货币情况基本上是稳定的.董卓以后钱币趋向混乱,这与政治背景有关.第四节秦汉时期的信用一、国家信用(一)放债(二)借债二、社会信贷三、利率两汉官府信用与民间信用利率是很不相同的.政府救济性信贷,名义利率当然不会很高.且常有免债的优惠;政府经营性信贷利率低于社会信用利率也是肯定的.社会信用的利率包括高利贷利率总体上是高于工商业的经营利润的.至于高利贷利率更是很难确定的.汉代已出现高利贷阶层——子钱家.毋盐氏贷给出征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将领一千金黄金,利率为本金的10倍.毋盐氏因此"富埒关中".西汉晁错讲,农民借高利贷有"倍称之息"的说法.此可理解为利息为本金的一倍.秦汉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形式比较单一,只限于放款;以民间放款为主;高利贷多;范围比较广.复习题:一、秦朝统一货币的重大的意义.二、西汉统一货币的重大的意义.第三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的货币一、三国的货币〔公元220-265年〕二、两晋与南北朝的货币〔公元265-420年〕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的信用〔公元265-—587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信用,在当时各方面背景的影响下,私人高利贷资本发展比较猖獗.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政治上分裂动荡的年代,经济发展缓慢,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统治者搜刮严重,社会生活很不稳定.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在这种背景下,以高利盘剥为特征的信用借贷则更为猖獗,高利贷放宽的大户放款的规模很大,范围很广.对此多有文献记载.南朝宋代吴郡人顾绰以放债、出债、举贷而远近闻名"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起责 ",家里存有放债得文券有一大橱.在战乱动荡的年代,重利盘剥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前凉张骏以100%利率向社会贷放谷帛,到期不还则强行出卖田宅.《魏书.张骏传》卷九九.有些王公贵族依仗权势以10倍的利率强行向社会放债.南朝宋文帝之子晋平王刘休佑,以短期放款100钱,到期需以1万钱归还.由于该时期政治的腐败,压榨的深重,社会风气的败坏,使官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结合的更为密切.一些大的官僚贵族不顾国家的禁令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与自身名声的败坏,仍从事高利贷以牟取暴利,有些因此被举报而名声扫地.北齐太师王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后景、录尚书元弼、尚书令司马子如等皆因大肆参入高利贷而被尚书左承宋游道所举劾. 该时期还出现官府与高利贷互相勾结,强制社会借贷并共同分割利润.官府催逼征发租调,人民只好举借高利贷,富商大贾乘机高利贷放,10天内就获利10倍.然后官府与高利贷者共同分割利润."故编户之家,困于冻馁,豪富之门,日有兼积".《魏书.高宗纪》卷五.有些地方官府出于分割利润的需要,甚至直接帮助高利贷收取债务.除了契约性的信用放款以外,南北朝的抵押放款也随着发展起来.最早健营这项业务的主要是寺庙和邸店.南北朝佛教盛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各类百姓信佛信教的人很多,并积极向寺庙资助款项,从而扩大了寺庙经营抵押放款的本金.由寺庙经的抵押放款机构质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的货币思想复习题一、魏晋南北朝的信用有哪些变化.二、质库邸店第四章隋唐的货币与信用、隋唐是中国第二次封建大统一的时代.隋朝仍为铢两货币,唐朝货币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把原来的铢两货币改为年号通宝钱.第一节隋唐时期的货币一、隋朝货币〔581——618年〕隋文帝统一北方后,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铸五铢钱..一、唐朝货币〔618——907年〕〔一〕货币的变迁与种类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首铸开元钱名为"开元通宝",该钱是在圆形方孔的铢两货币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比铢两货币有很大的创新与发展.1、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的四年〔公元521年〕2、乾封元宝.〔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所铸.3、乾元重宝.唐代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85年〕所铸.后又造"重论乾元"我们从唐代货币名称上进一步看出,封建统治者把钱看作是与乾坤并重,与宇宙并存,于开创新纪元相提并论的珍宝.〔二〕唐朝的货币政策第二节隋唐的信用一、隋朝的信用二、唐代信用〔一〕放款1、信用放款〔2〕官府放款公廨本钱唐朝发给地方官服用已放款取息或从事经营区利益补充经费的款项.属关款放债的一种形式.2、抵押放款.质库3、控制利率 .〔二〕存款〔三〕兑换业.〔四〕汇兑.复习题一、唐朝货币与以往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二、唐朝采取了哪些调控货币的措施.三、唐朝信用业有哪些发展.四、质库、飞钱.第五章宋辽金元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宋辽金元的货币一、两宋时期的金属货币二、宋代的纸币〔一〕、背景分析〔二〕、种类1、交子2、钱引3、关子南宋时期发行的一种纸币,类似唐代飞钱,具有汇票兑换券的性质.4、会子宋代有一兑换回收纸币的"称提"制度.三、辽、金、元的货币〔一〕、辽的货币〔二〕金的货币〔三〕元代货币〔1271-1386〕1、通宝钱〔1〕"至大通宝"、"大元通宝",与至大三年〔1310〕铸造〔2〕"至正通宝"、"至元通宝"等2、纸币〔1〕"中统元宝交钞"35页于世祖中统元年〔1206年〕所铸.中统钱备有可兑换的本金,信誉高,流通比较稳定.〔2〕"至元宝钞"与至元二十八年〔1287年〕所铸,与中统钞并行.〔3〕"至大银钞"与元武宗至大二年〔1390年〕所铸.〔4〕"至正交钞"与至正十年〔1350年〕所铸.元代设有纸币调控机构"平准行用库",调节流通量,稳定纸币购买力的机构.第二节宋、金、元的信用一、宋代的信用宋代以契约为凭据的信用放款,仍然是民间信用的主要形式.名称也多种多样,有放债、生放、赊放、称贷、出举、举钱、出息钱、出子本钱等.宋代对高利贷利率虽有所限制,但利率仍然是很高的.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令富民出息钱不得过倍称,过者没入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丙子. 二,金的信用三、元代信用<一>、羊羔息.(一)解典铺或解库.(二)银铺或银匠铺.复习题:一、试述宋代的纸币与其失败的原因二、试述宋代的信用与特征三、羊羔息、平准行用库、青苗钱、市易法第六章明朝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明代的货币明代的货币有通宝钱、纸币和白银.开始用通宝钱,后来钱、钞并用,最后广泛使用白银.一、通宝钱〔一〕种类1、"大中通宝"〔元至正二年公元1361年所铸〕朱元璋为吴国公时铸造,在应天府设宝元局,国家专设铸币机构,该钱与历代铜钱一起流通.2、"洪武通宝"朱元璋即位后,于1368年铸造.有五种货币: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和小钱.票面价值与实重基本一致.此后明朝历代皇帝均有铸币.3、"永乐通宝"〔明成祖1403年所铸〕4、"宣德通宝"〔明宣宗1426年铸〕5、"弘治通宝"〔明孝宗1488年铸〕6、"嘉靖通宝"〔明世宗1522年铸〕7、"隆庆通宝" 〔明穆宗1567年铸〕8、"万历通宝" 〔明神宗1573年铸〕9、"泰昌通宝" 〔明光宗1620年铸〕(三)明铜铸币的特征一、纸币〔一〕"大明宝钞"(四)倒钞法二、明代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五、明代的白银〔一〕背景1、历史背景2、经济背景3、货币背景4、社会背景(五)明代白银的来源第二节明代的信用一、典当业二、私人高利贷三、钱庄是由兑换业发展而来的金融机构,也是由宋代的各种钱币交换机构如金银铺、金银交易铺,金银钱交换铺等转化而来,钱庄起源于明朝发展与清代直至民国.明以前没有钱庄这个名称,类似的业务机构有.钱庄的产生是明代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加强的表现.如果把明代钱庄与欧洲中世纪银行比较一下,可以看出,二者最初的业务是基本相同的.都起源于货币兑换业,并由此形成了较为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和货币信用机关.但二者因各自所处的背景不同后来的发展却有很大差距.首先的发展的规模与营业的范围不同.中国的钱庄规模小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且发展缓慢.只从兑换发展出放款,存款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与不同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有关.中封建社会有窖藏的习惯,且有些贪官对不义之财当然不愿公开,更是以各种方式藏在加重,有的是窖藏有的是藏在墙壁的夹缝内.至汇兑业务因为有大面额的纸币发行便于携带,可以代替汇票,因此明朝前期汇兑业并不发达.到明朝中期汇兑业由官方办理私营钱庄并为担负起汇兑业务欠账的业务范围仍然非常有限.而同期中世纪的欧洲银行,却有兑换业发展出存放款业务和汇兑业务,其业务范围比中国钱庄大得多.另外中国钱庄的信誉度也不如欧洲银行高,主要是中国钱庄营私舞弊的现象比较严重,社会的信誉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钱庄业务的开展.另外明代放款信用相对阻碍了钱庄业务的发展.因为明代放款大多是大商号兼营的.一是消费信用放款;二是对手工业和商业经营性放款.这样反而加强了大商号同中小工商业的联系和控制.而对中小工商业者来说他们宁愿把自已的闲散资金存入大商号而不愿存入银行.而大商人的款项主要来自有权势的官僚,所以他们无需向钱庄借钱.这种情况无疑影响了明代钱庄存放款业务的发展.这也说明中国的信用业,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同官僚资本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特征对中国后来经济与金融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复习题:一、试述明代钱庄的产生、主要业务与其与中世纪欧洲的银行相比有哪些差距?二、试述明达纸币的贬值与政府采取的调节措施.第七章清前期的货币第一节银两制导言白银是清代的主要流通手段,铜钱主要用于小额支付,银本位和银两制是清代的主要货币制度.一、清代的秤量货币—银两制二、实银两与虚银两〔一〕实银两指在各地流通使用的具有宝银名称和成色的实际存在的银两.即实实在在的银子.如银元宝,成色一般在93%以上.成色指含银量.如的十足银、松江银、##化宝银、白宝银;济南高白宝等.〔二〕虚银两指银子的计算单位,而非银子本身.指观念上银子的计算单位,是由官府或社会公认的银两计算单位,有地区差别,在帐务处理上意义很大.虚银也必须有成色,否则也起不到计量单位的作用.1、纹银.2、海关银.3、##九八规元.4、##行化银.5、汉口洋例银.6、炉银.三、平砝〔银秤〕是称量银子重量的标准单位.大致可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四种.〔一〕库平.税秤,是政府征收各种税收使用的的称量标准,为全国征税的计量标准.〔二〕关平.海关使用银秤.也叫关秤.是根据中外通商条约规定的标准重量,比中央库平大一点,每两重为581.47英厘.即37.68克.〔三〕漕平.指对水运粮折成银两后所用得称量标准,即漕粮银的一种虚银两.〔四〕市平是各地市场通用的银秤.。
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
提供发展援助、贷款和技术支持,促进全 球减贫和发展。
如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支持 地区性发展项目和合作。
成员涵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政 策协调和对话平台。
01
金融危机与金融稳定
金融危机的定义与成因
定义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信 用崩溃等现象,导致金融资产价格暴跌、市场恐慌,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 负面影响。
挑战
现代金融监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如何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如何提高监管效 率和透明度、如何平衡监管与创新的关系等。同时,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也显 得尤为重要,以
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与演变
金本位制
最早的国际货币体系,以黄金为基准,各国 货币按照固定汇率兑换。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01
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如借款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
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监管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
者和借款人的利益。
02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体系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如果金融体系不稳定,可能对实体
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金融监管旨在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易货交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 始使用易货交易,即用一 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实物交换时代存在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换变 得不方便和不高效。
货币的起源
贵金属货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 始使用贵金属货币,如金 、银、铜等。
纸币的出现
随着商业的发展,纸币逐 渐取代了贵金属货币,成 为了交换的主要媒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货币金融史PPT课件
第三章 六朝时期货币状况:经 济实物化趋向与《钱神论》
第1节 紊乱的金属货币流通 一 六朝时期社会经济
政治上分裂,军阀混战。自然经济占主导地 位,货币经济衰落。《钱神论》体现出经货 币化程度在地区上、社会阶层上的不一致和 不平衡的事实。自此时起,铜钱流通单位以 “文”计,一文即一钱;千文为一贯。形成 千钱为贯的计数习惯。
货币金融史
第一编 中国古代货币史
第1章 先秦货币状况:中国货 币的起源与货币经济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货币的起源与金 属货币的出现
一 最早的货币
天然海贝为中国最早的货币。 史籍的记载:《管子·国蓄篇》、《史记·平准
书》、《盐铁论·错币第四》,等等。 考古学上的论据。 甲骨卜辞的记载。 民族学上的论据。汉字结构上的论据。 经济发展与交换状况。 货币单位朋,1朋10贝。
泉货6品:小泉、么泉、幼泉、中泉、壮 泉、大泉。
贝货5品:大贝、壮贝、么贝、小贝、贝。
布货10品:小布、么布、幼布、厚布、 差布、中布、壮布、第布、次布、大布。
④天凤元年(14年),废大小钱,改姓 “货泉”与“货布”。
分析:时代精神;价值尺度;阶级实质。
第4节 东汉货币流通(附:汉 代铜钱的购买力)
二 五铢钱制的建立
武帝元鼎四年(BC113)将郡国铸币权收归中 央,专令上林三官(水衡都尉所属钟官、辨铜、 均输)铸造五铢钱,重如其文,新的统一的五 铢钱制在全国确立。
钱制改革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铜铸币大改制,自此行用达
七百年之久,影响深远。 稳定币值与流通。 中央财权的强化。
第3节 王莽的货币改制——货 币史上违反货币规律的典型
汉行用量陡降,主要表现于赏赐方面,代之 以钱物。
中国经济思想史_第4章_中国古代的货币思想
第四章中国古代货币与人口思想第一节子母与单旗货币思想单旗,史称单穆公,是春秋时周景王(前544—520)和周敬王(前519-476)的卿士。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要新铸大钱取代原有的轻钱,单旗不同意“废轻而作重”,并提出了著名的“子母相权”思想,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思想。
《国语·周语下》记载,“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
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大小利之。
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
一、子母的概念:母者,重也,其大倍,故为母也,子,轻也,其轻少半,故为子也。
(汉书·食货志)《逸周书·大匡解第十二》曾记载,周文王告知四方商旅,“布租轻,作母以行其子,易资贵贱,以均游旅”。
如果此段记述真实可靠,则属最早提及“子”、“母”概念的文献。
二、子母相权:母权子,子权母。
子母相权是指货币的轻重要求子母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从而维系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之间的平衡关系。
母权子,就是在民患轻时,作重钱,新的重钱就是维系这种平衡关系的主要方面。
同理,子权母,就是在民患重时,作轻钱,新的轻钱就是维系这种平衡关系的主要方面。
子母相权就是轻重货币按照一定的比价流通。
在商品流通中,如果人们感到原来的钱太轻,交易不便,则可以铸造分量重一点的钱。
重钱按对轻钱的一定比价投入流通,重钱为母,轻钱为子,这即所谓“母权子而行”;反之,如果人们感到原来的钱太重,交易不便,则可以铸造分量轻一点的钱。
轻钱按对重钱的一定比价投入流通,重钱为母,轻钱为子,这即所谓“子权母而行”。
单旗“母权子、子权母”的论说表明,他对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之间必须互相适应的重要货币原理已有一定认识。
三、量资币,权轻重。
轻重是指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还是货币内部轻重币之间的关系?四、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因袭相承的,金融学
科的存在和发展也必须承上启下,《百年中国
金融思想学说史》的出版,就是为了让金融思
想学说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不致“断档”,在
考察金融学说在世界各国的存在和发展时中国
不致“空白”。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不只是向国内
人士展示在这个领域发展中前人的所想、所
为,而且能够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人在这一领
域的睿智。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共三卷,第一
卷和第二卷分别选择50位和48位代表人物,梳
理其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概括其
精华,阐述其背景,评价其价值,集中展现了
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发展的历
史。
第三卷以百年来金融学术动态和具有学术
含量的金融史实为基础,概括成17个专题,梳
理了71位有识之士和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和政
策主张,展现了辛亥革命百年来经济金融领域
各主要学派的学术观点。
中国货币简史
中国货币简史中国货币简史——上篇(铜币篇)一、渐变萌生货币是在物品(商品)交换中自然发展而来的。
货币分两个层次解释:货币的概念,是基于人类共识信任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具象外化载体,是承载货币属性的某一具体实物。
货币概念先于货币载体而产生,人们因生存的需要而相互交换物品(如食物、工具、皮毛等),这就需要某一物品充当中间媒介,以方便交换,由此产生了“等价物”概念。
概念产生后,需要具象外化,需要以某一具体实物为载体,让人们可见、可感触、可辨认,这样才能实实在在运用于交换中,而不是仅存于大脑中。
在生产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人们只能尝试从身边已有的物品(天然物或简单手工物)中“挑选”某个物品出来,作为货币的载体。
在中国先祖们漫长的挑选和检验过程中,珠、玉、龟壳、谷物、贝壳等均是“备选项”,均充当过等价物。
而贝壳以其诸多天然优势(美观装饰、坚固耐用、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最终被人们选中作为最理想的货币载体,并发展成为一般等价物。
由此,中国货币的鼻祖——“贝币”诞生。
贝壳发展成为贝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个渐变过程可分为:装饰品→贵重物→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四个阶段。
天然贝壳最初以其奇特斑彩的外观而引起先祖们的注意和喜爱,并以装饰品的角色进入先祖们生活之中。
在殷商时期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天然贝,这些贝都有穿孔,方便串联起来作装饰用。
同时,由于贝壳的美观性、稀缺性、耐用性,贝壳逐渐成为了一种“贵重物”,区别于一般物品。
在商代的青铜铭文中,有记载贝多被作为君王的赏赐物,可见其已是“贵重物”。
商代王室墓“安阳妇好墓”内随葬的海贝达6880枚之多。
殷商时期,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和频繁,“等价物”概念也产生了,而此时,已被人们当作“贵重物”的贝壳,以其诸多的天然优势脱颖而出,众望所归地成为了“等价物的最佳载体”。
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商品交换进一步扩大和频繁,贝壳也自然地从“等价物”升级成了“一般等价物”。
西周墓葬出土的贝币,相比于商墓葬,有两大特点:一,商墓贝币集中于河南及周边,而西周墓葬分布地域广泛,黄河中下游均有出土,如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甘肃、江苏等;二,西周墓葬出土的贝币数量明显多余商墓。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完整版2024新版
THANKS
感谢观看
早期铸币与称量货币并行发展
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铸造自己的货币,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铸币体系。这些铸币大多以铜为 主,形状各异,重量和成色也不尽相同。
称量货币
与铸币并行发展的是称量货币,即以金属块或金属条的形式进行交易。交易时需要根据金属的 重量和成色来确定其价值。称量货币在流通中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和制度。
2008-2017年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 审慎管理。
金融市场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
01 金融产品创新
货币市场基金、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创新丰富了 市场投资工具,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影响。
02 金融科技发展
移动支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发展改变了金融交 易方式,提高了货币政策执行效率。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将绿色金融纳入货币政策框架,支持可持续 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6
总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中国货币发展史回顾
古代货币
起源于商周时期的贝币,逐渐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圜钱等。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推行半两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钱的形制。
近代货币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银元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发行了具有 现代意义的法定货币——银元。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 完整版
目录
• 货币起源与早期形态 • 秦汉至隋唐时期货币制度演变 • 宋元明清时期纸币与金属货币并行
发展 • 近现代中国货币体系变革与演进 • 当代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发展 • 总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01
货币起源与早期形态
中国货币简史
中国货币简史先秦时期先秦时期,以华夏文明为核心,不同地域文化长时期交融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大一统帝国。
商周至秦的货币发展史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统”这一显著特点。
商周时期商周先民曾经用天然海贝做货币,除了贝也用青铜块做称量货币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这个时代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我们的青铜铸币技术来源于商周时期发达的青铜文化。
由于各个地区生产方式和文化发展的差异,他们铸造的货币形态差异很大。
比如以农业为主的中原地区,今河南、山西一带,使用布币,这种货币形制来源于农具铲。
(这枚“重以黄釿”耸肩尖足空首布为春秋中晚期晋国所铸造的货币。
耸肩尖足空首布,形制为耸肩、尖足、銎部中空,多为无文和单字,两字以上耸肩尖足空首布存世较稀少。
目前所见字数最多的该类空首布是山西运城侯马出土的“新晋共黄釿”五字空首布。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重以黄釿”四字空首布,重29g、长118mm、宽41mm,文字清晰,钱体完整,存世罕见。
)以游牧、渔猎为主的东部和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山东、河北、北京等地,使用起源于削刀的刀币。
(齐大刀为战国时期齐国的铸币,目前所发现的齐大刀几乎都出土于山东,因其铸造精美,钱体厚重,刀身硕大,故称“齐大刀”。
齐大刀根据面文字数不同可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四种,其中三字刀及四字刀较多见,五字刀少见,六字刀罕见。
亦可根据面文不同分为齐大刀、齐之大刀、即墨大刀、即墨之大刀、安阳之大刀、齐返邦长大刀等。
)南方的楚国,也就是今湖北、安徽等地,使用蚁鼻钱,以及金版。
圆形的青铜铸币出现比较晚,但在整个北方地区都有使用,秦国主要使用的就是圜钱。
(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所铸造的货币,钱体上尖下圆,主要有近十种文字,通常大量出土于湖北。
蚁鼻钱和战国其它国家货币形态差距较大。
)(战国时期的黄金货币主要发现于楚国,多铸造成金版的形制,并在上面打印文字,使用时再行切割。
货币金融史资料
③短陌。 陈(557-589): “太货五铢 ”。
第37页/共83页
四 北朝的铸币流通
北魏:“太和五铢 ”。“永安五铢 ”。私铸盛行
。
东魏:沿用永安五铢 。西魏大统六、十二年(540 , 546)两次铸五铢钱。 北齐:“常平五铢 ”。北周:三次铸钱 。周武帝 保定元年(561)铸“布泉 ”,一枚当五枚五铢钱 , 并行流通;建德三年铸“五行大布 ”,一枚当 十枚布泉;静帝大象元年(579)铸“永通万国 ” 钱 ,一枚当十枚“五行大布 ”。 至南北朝之末 ,冀州以北 , 民间以绢布交易 ,五 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
第35页/共83页
三 南朝的铸币流通
刘宋(420-479):“ 四铢”钱,重如其文。劣 币充斥 ,流通紊乱。 南齐(479-502):齐武帝四川铸钱“千余万 ” , 因费多停铸。 萧梁(502-557): ①大铸铁钱 。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始铸背有四 出文的铁五铢钱 ,为我国货币史上政府第一次大 量铸铁钱 。曾禁铜钱流通, 以至“交易者以车载 钱 ”,物价腾涌。 ②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曾铸铜钱 。五铢钱 ,“ 肉好周廓 ”;“公式女钱 ”。
第26页/共83页
泉货6品: 小泉、么泉、幼泉、中泉、壮泉 、大泉。
贝货5品:大贝、壮贝、么贝、小贝、贝。 布货10品: 小布 、么布、幼布 、厚布、差 布 、中布、壮布 、第布 、次布 、大布。 ④天凤元年(14年) ,废大小钱 , 改姓“ 货泉 ”与“货布 ”。 分析: 时代精神; 价值尺度; 阶级实质。
· 政治上分裂,军阀混战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货币经济衰落 。《钱神论》体现出经货币化程度 在地区上 、社会阶层上的不一致和不平衡的事实 。 自此时起 ,铜钱流通单位以“文 ”计 ,一文即 一钱; 千文为一贯 。形成千钱为贯的计数习惯 。
《中国经济史》第五章货币
第四节 政策和观念
三、财富观念
• 早期两种财富观念: 劳动创造财富;自然形态的财富 • 孔丘从伦理规范角度提出财富观点 • 司马迁认为财富是能够交换的东西 • 汉武帝后期三种财富观: 产品财富观;货币财富观;土地财富观
第四节 政策和观念
三、财富观念
• 宋代为富人辩护的思想 • 苏辙指出富人是国家赖以富强的保障,应该得到保护 • 唐末农民起义第一次提出了“评价”的口号 • 明代,丘浚认为财富是人生存的前提 • 海瑞和张居正公开抨击王朝统治阶层浪费财富 • 明末清初,在王夫之的财富思想中区分了国家财富和个人
第四节 政策和观念
一、货币政策和议论货币
明王朝不发钞,只铸“洪武通宝”钱 黄宗羲提出废金银用钱钞 颜李学派力图是清王朝过度到单一货币制 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和财政危机
第四节 政策和观念
二、价格政策和议论价格
• 范蠡的平籴说 • 管子学派的高下衡无说 • 李钰认为增加税收并非增加财政收入的唯一途径
第一节 货币演化和金融业演进
二、金融业演进
古代金融机构主要是钱庄、票号和银号 钱庄在明代出现 银号出现于清初 票号主要经营汇兑业务
第二节 信用
一、赊贷和高利贷 二、典当
第三节 价格和货币价值
一、价格
战国时,有人已经悟出价格和货币有内在联系 隋炀帝时,私铸日多,钱质变坏 元朝大量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
第三节 价格和货币价值
二、银钱比价
(一)鸦片战争以前的银钱问题 通常认为,中国长期出超是白银大量流入,从而引发银贱钱 贵。 (二)白银对铜钱的升值与贬值 纸币停用后,通货以银钱兼用的双本位存在,比价波动会引 起银荒
第四节 政策和观念
一、货币政策和议论货币
单旗的子母相权说和管子学派的收放货币说 贡禹指出钱币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人们对财富无休止的追求 武帝和王莽的币制改革 荀悦的货币论 南朝废除金属货币论和自由铸造论 唐代的三次货币流通问题 宋代纸币的使用
中国货币文化简史
中国货币文化简史附录中国历史货币基础知识教学目的:钱币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钱币学及钱币收藏鉴赏的基础知识,提高收藏鉴赏水平,弘扬传统的、灿烂的中国货币文化。
教学内容:1、钱币学及钱币学研究;2、关于钱、泉及钱币形制;3、关于钱文、钱文书法及文字;4、关于钱币的铸造及纪号;5、关于压胜钱及其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分配:2学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教学目的:本章以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为基础,阐述货币是价值形态发展的最终形态,货币的本质也是商品,一般等价物以及货币职能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教学内容:1、劳动价值理论是货币理论的基础;2、一般货币理论(货币起源、发展、本质与职能);3、关于货币流通规律;4、关于信用货币理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分配:2学时第二章中国古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的历史起源,了解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明确秦统一货币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1、中国货币的历史起源;2、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3、秦统一货币的形成及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分配:2学时第三章汉唐明清钱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汉至清末制钱的历史演变及特点,以及封建货币制度崩溃及历史原因剖析。
教学内容:1、汉五铢钱的演变及历史特点;2、唐开元通宝产生及意义;3、明清制钱的兴衰和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分配:2学时第四章农民起义军货币教学目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是一起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力量,铸行货币时间短,流通受到限制,起义军本身革命不彻底性、时代局限性。
教学内容:1、农民起义军铸造货币的必然性;2、秦汉至明清农民起义军货币;3、太平天国货币及历史特色。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分配:2学时第五章金银铸币的演变教学目的:中国货币发展史上,金银铸币一直占重要地位,金银铸币的演变体现由称量货币向计枚货币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