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建构和设计-顾大庆
1.1_3 作业要求和评分
● [日]原口秀昭 著,徐苏宁 等译,《路易斯康的空间构 成——图说20世纪的建筑大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 [日]藤本壮介 著,张钰 译,《建筑诞生的时刻》,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日]川口卫和阿部优等编著,《建筑结构的奥秘:力的 传递与形式》,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 黄源,《建筑设计与模型制作(用模型推进设计的指导手 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 (英)理查德 韦斯顿著 范肃宁等译,《材料、形式和 建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建筑抄绘,九宫格空间操作,建筑精品分析 (CAD制图)
建筑设计基础推荐参考书单:
● 程大锦(Francis.D.K.Ching)著,《形式、空间和秩 序 》(第2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褚智勇 著,《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中国电力出版
社,2006 ● 陆翔等编,《北大建筑2:79号甲+》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期刊 ● 国内期刊 :《建筑学报》, 《建筑师》,
《世界建筑》, 《时代建筑》, 《新建筑》, 《建筑创作》, 《建筑与都市(A+u中文版)》, 《建筑细部(双月刊)》, 《建筑技艺》 ● 日本期刊 :A+U, GA Document ● 西班牙的期刊:El Croquis ● 意大利的期刊:Domus
作业要求与评分标准 (附参考书目)
厦门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本课程有三个设计作业,100分制, 60分及格。 其中建筑抄绘30分,
九宫格空间操作40分, 建筑精品分析30分: 1、每个作业采用分阶段评分的方式: 最后作业成果占70%,平时成绩占30%。 注:作业成果必须与设计任务书要求相符,迟交、
● 顾大庆,柏庭卫 著,《建筑设计入门》,中国建筑工
(最新整理)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
(完整)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的全部内容。
建筑学专业必读书目推荐《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建筑空间论》布鲁洛·塞唯《图解思考》保罗·拉索《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弗朗西施《园冶》计成《现代建筑语言》布鲁洛·塞唯《建筑的永恒之道》亚历山大《后现代建筑语言》查尔斯·詹克斯《建筑模式语言》亚历山大《建筑体验》拉斯姆森《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彭一刚《城市发展史》刘易思·芒福德《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城市意向》凯文林奇《中国建筑技术史》赵立瀛《艺术哲学》丹纳《中国古代建筑史》潘谷西《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艺术的起源》格罗塞《西方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西方现代艺术史》阿纳森《古今图书集成》线函本古籍出版社《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广义建筑学》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吴良镛《生态文明论》刘湘溶《生态的忧患》陈鸿清《增长的极限》丹尼斯·米都斯《城市生态学》杨小波等《城市生态安全导论》曹伟《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朱士光《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刘沛林《乡土中国》费孝通《华夏意匠》李允鉌《中外传统民居》荆其敏张丽安《中国民居研究》孙大章《中国民族建筑》(5卷)中国民族建筑编委会《可持续性建筑》(英)布赖恩·爱德华兹《城市生态安全导论》曹伟《绿色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新乡土建筑—-当代天然建造方法》(美)琳恩·伊丽莎白卡萨德勒·亚当斯个人推荐《空间操作》东南大学朱雷《空间、建构、设计》顾大庆《材料呈现》东南大学史永高《几何形式》周凌。
建筑空间知觉的研究——一种基于画面分析的方法
h e i n t r odu c es wo t v ar i at i on s of app l i c a t i on of t hi s me t h od i n t ea ch i ng,t he i f r s t i s
a pu r e pi c t or i al an al y s i s a nd t h e s ec on d i s a co m bi n a t i on o f pi c t or i al an al y s i s an d p l an a na l y s i s. Th e l at t er c er t a i nl y ha s mor e p ot en t i al as a me t h od o f s t ud y .
t ex t u r e,a nd su r f ac e pa t t er n .Thes e ei g ht as p ec t s c an be cl as s i i f ed a c c or di n g t o t wo p r i n ci pl es. es s en t i aI f 0 r m a nd v i s ua l ap pe ar a nc e of s pa c e.Th e s i z e,v ol um e,
i ma ge s o f a r c hi t ec t ur a l s pa ce wi t h an i n t e nt i on t o dev el op a met h o d of p i c t or i al an al ys i s t h r ou gh whi c h t he c ha r ac t er i s t i cs o f sp ac e ca n b e p r ec i s el y un d er s t ood Wh at do we s ee wh en l ook i n g at a ph ot o of ar c hi t ec t ur al sp ac e? W e s e e ei gh t
空间、建构和设计-顾大庆
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顾大庆【摘要】本文是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在过去的几年就建构这个课题所作的一个设计教学研究。
其基本理念在于把建构问题归结为一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并且相信这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结构有序的和严谨的练习来传授的。
文章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对建构这个教学命题的一些理论思考,其次是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再次是设计练习的简要介绍。
最后是有关这个教学研究对当今建筑教育的意义的几点讨论。
【关键词】建构空间设计教学法研究Abstract:ThisPaPerPresentsacaseofstudioteachingbytheTectonicStudiooftheDePartmentofArchitec tureat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ItaddressestectOnicStudyasanattitudeofdesignandamethod ofworkthateanbeeffectivelytaughtinastructuredandr【gorousmanner.ThePaPerexPlainsthisteachingresearehin4Par-ts:firsttheformationofthetheoreticPr oPositionoftectonicStudy;secondthedesignoftheteCtonjeProgram;thenexercisesandtheirimPlement ation;andthelastits imPlieationsofthisPedagogicresearchontoday’5arehi-tectura!education KeyWords:tectonics,sPaee,design Pedagogy .research建构“是这几年建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主轴无疑是肯尼斯·弗兰姆普顿(Kennet卜FramPton)的巨著(建构文化研究)(StudiesinTeetonieCultu「e).弗氏为我们划定了一个学究式的探索建构本质内涵的路径。
基于模块化体系的建筑“设计—建造”研究
基于模块化体系的建筑“设计—建造”研究摘要:就以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筑实践界设计过程与建造过程脱节还是比较严重的,整体系统运行流程也处于低效的状态,文本将对于建筑系统内设计、建造的生成机制与操作方式进行重新审视,以模块化理论与方法为内核,整合“设计-建造”系统内离散子系统,提出基于模块化体系的建筑设计优化方法与建造流程高效运行模式,保障信息传递的完整与流畅,以期实现设计与建造过程一体化,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关键词:模块化、建筑体系、设计—建造、研究引言基于模块化体系的建筑“设计-建造”新模式,从模块化体系、模块化分解与重组、模块化设计与建造三方面展开研究。
在学科内部引入模块化理论和方法,拓展学科研究范畴,丰富建筑“设计-建造”方法论体系;将制造业领域设计结构矩阵、关联矩阵、统计分析、数理分析、聚类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转化应用,提出体系内模块分解与重组的科学方法,促进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一体化;建立合理的“设计-建造”模块化系统模型,形成对建筑实践指导,使建筑设计与建造能够高效、集约地运行。
一、建筑业模块化应用与演变过程建筑模块化应用及演变过程主要集中于自工业革命至今的历史时段。
模块化建筑的演变过程大致呈现为两个体系的交替:首先,技术的演化引导模块化操作进行相应的转变;其次,以潜在的模块化操作为基础的设计思潮的演变。
自19世纪建筑业进入工业产业化以来,模块化操作依据设计思想与建造技术的演化不断发展。
最早的模块化操作雏形可追溯到英国为应对殖民地的迅速扩张而采用的解决方。
1851年英国博览会建筑“水晶宫”中采用标准化设计的构件模块体系,实现与机械工业化建造体系相契合。
“水晶宫”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模块化操作,但其中一些标准化预制单元仍可视为模块化操作的端倪。
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模块化设计受制造业的大批量生产模式的推动,简化生产过程并压缩建筑成本。
建筑师试图效仿福特公司生产汽车的流水线制造方法,进行预置装配式住宅建筑试验。
空间建构与设计顾大庆梗概
空间建构与设计顾大庆梗概空间建构与设计是通过对空间的组织和布局,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和美学要求的环境。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通过对空间形式、结构和材料的选择,将虚无的空间转化为有形的建筑体量。
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功能区域的划分、家具摆放和装饰元素的选择,使空间更具居住和工作的舒适性。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地形、植被和水体的布局,创造出具有观赏和休闲价值的景观空间。
空间建构与设计的目标是实现空间与人的和谐共生。
顾大庆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人居环境设计”的理念。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以人为本,将人的需求和舒适度放在首位。
在他的设计作品中,体现了对于空间与人的关系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他强调空间应该为人们的生活和活动提供便利和舒适,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在空间建构与设计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则需要被遵循。
首先是功能性,即空间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和工作需求。
其次是美学性,即空间应该具有艺术和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是可持续性,即空间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此外,还有人性化、安全性、经济性等原则也需要被考虑。
在实际的空间建构与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
他们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研究空间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考虑到空间的尺度和比例关系,选择适合的材料和装饰元素,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和施工的可行性。
设计师需要通过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等手法,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建筑形式。
空间建构与设计的实践需要设计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变化,以确保设计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与客户、工程师、施工方等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空间建构与设计是一门关注人与空间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它通过对空间的组织和布局,创造出满足人们生活和活动需求的环境。
设计/建造教学模式的理念、做法与问题
一
根 据建 构教学( nt c vs t c i ) 论 , c s ut i a h g理 o r i te n 十八 世 纪 初 意大利 哲 学家 Ca b ts i i a i aV c 出 知识并 m tt o指 非 建 立在 客观 事实 ( 理 ) 真 之上 , 而是人 们 基 于过去 的知识 和经 验所建构 出来 的 :而人们 过去 的知识 和 经 验 ,也 宰制 了每 个人 当下对 事物 的认 识 与理 解 。 建构 教 学 又 称建 构 主义 教 学 ,由建 构 主 义 学 者 们 fos u t i )所提倡 。他们认 为 传统行 为 主义 者 cnt ci s r vm
一
造 教学模 式应用 于建筑 学设计 教学 即是对 现代建 筑
设计 教育 的反思 。 之相对 应的 “ 构 ”T co i) 与 建 ( et c 作 n 为建筑 学 界 的一个 热 门话题 曾得 到业 界 的传 播 、 关
注和讨 论 , 一些 建筑 师 、 学者 的文章 中 , 字 眼也成 该
fe a i i ) 学建 立在 直接观 察和 外在控 制 的方 bhv rt o s  ̄教
第一 作 者 简 介 : 占军 (9 3 )男 , 南 平 顶 山人 , 通 大 学 建筑 工 程 学 院 讲师 , 筑 学 硕 士 。 范 17一 , 河 南 建
越 来越多 的来源 于机械 ” 。国内外众 多建筑 学 院校 , 包 括 哈佛 大 学 、 鲁 大学 、 耶 南加 州 大 学 等将 设 计/ 建
工程 等建造 工艺作 为研究 对象 和媒 介 引入 建筑设 计
教学 .从建 造活动 和制造工 艺本 身出发来研 究建 筑 问题 , 并纳入设 计教 学 已逐渐 成 为一 种学 术传统 , 为 当代 的建筑 设计教学提供 了新的思路 , 的视角 。 新
具身认知理念下“建筑初步(一)”的教学探索
具身认知理念下“建筑初步(一)”的教学探索作者:托亚高旭来源:《科技风》2023年第25期摘要:落實教学理念、保持教学特色是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教改致力研究的课题。
我院建筑学专业一年级组在顾大庆教授的教学模式指引下进行改革探索,围绕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展开了“建筑初步(一)”的教学工作。
本文介绍了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初步(一)”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井展示了学生作业,探讨了具身认知理念在建筑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与意义。
关键词:学习行为;具身认知;教学场所一、概述“建筑初步”是建筑学一年级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国内建筑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课程内容也迅速从以表现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的教学内容向认知、体验、建构等主题转变,如何构建自身的建筑教育特色成为各院校发展的首要目标。
本文是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1年级(2020级、2021级、2022级)秋冬学期的“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总结、反思。
课程教学设计参考了顾大庆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学模式,自2020级以来,该学期“建筑初步”课教学分为三个板块进行训练,即“环境认知、板片操作、杆件操作”,建构起了目标明确、可教可学的教学项目。
三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进行,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身处的建筑和已经建成的环境展开观察、体验、记录、分析,掌握具身认知的学习方法。
围绕建筑馆实施教学活动是我学院“建筑初步”教学的独特之处,具身认知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建筑学新生五年专业学习乃至建筑生涯的启蒙。
二、具身认知和教学场所(一)具身认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的主流,近年来经历了一场“后认知主义”的变革,“具身认知”跃然而出,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
“具身认知”来源于英文词汇“Embodied coS7ution”,直译为“健全的认知”,简单理解即当认知行为发生时,人的身、心、物以及环境无分别地、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同时参与、扮演不同角色。
空间、建构和设计-顾大庆
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顾大庆【摘要】本文是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在过去的几年就建构这个课题所作的一个设计教学研究。
其基本理念在于把建构问题归结为一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并且相信这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结构有序的和严谨的练习来传授的。
文章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对建构这个教学命题的一些理论思考,其次是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再次是设计练习的简要介绍。
最后是有关这个教学研究对当今建筑教育的意义的几点讨论。
【关键词】建构空间设计教学法研究Abstract:ThisPaPerPresentsacaseofstudioteachingbytheTectonicStudiooftheDePartmentofArchitec tureat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ItaddressestectOnicStudyasanattitudeofdesignandamethod ofworkthateanbeeffectivelytaughtinastructuredandr【gorousmanner.ThePaPerexPlainsthisteachingresearehin4Par-ts:firsttheformationofthetheoreticPr oPositionoftectonicStudy;secondthedesignoftheteCtonjeProgram;thenexercisesandtheirimPlement ation;andthelastits imPlieationsofthisPedagogicresearchontoday’5arehi-tectura!education KeyWords:tectonics,sPaee,design Pedagogy .research建构“是这几年建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主轴无疑是肯尼斯·弗兰姆普顿(Kennet卜FramPton)的巨著(建构文化研究)(StudiesinTeetonieCultu「e).弗氏为我们划定了一个学究式的探索建构本质内涵的路径。
建筑空间建构
参考资料
• 1.张彧.“空间、建构与设计教学研究”工作 坊设计实践[J].建筑学报,2011.6:20-23. • 2.顾大庆.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 种设计的工作方法[J].建筑师,2006.1 • 3. 电子资源: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网页数字资 源检索关键词“建构” • 4.图书 • (1)《建筑空间组合论》 • (2)《建筑:时间,空间,秩序》 • (3)《空间、建构与设计》
时间安排
总成绩=成果60%+平时40%
• 成果分:60%
• 内部空间符合意向图并 加强了意象表达:20分 • 内部空间序列与秩序: 20分; • 形态造型:20分; • 建构的逻辑性:20分; • 模型及成图表达质量: 20分。
• 平时分:40%
• • • • • 出勤率10分 每次分组答辩10分 不迟到不早退 积极参加讨论 阶段性作业成果按时、 保质保量提交
• 第四阶段(6月3日-6月9日):建构表达
• 1.推敲用两至三种模型材料制作的1:100的模型,通过透视图等手段来 观察和分析材料区分对于空间知觉的影响,加强最初的空间意象和设 计构思,形成最终成果 • 2、设计成果:电脑打印的A1图纸1张。图纸格式可参考模板 ,按照内 容要求将相关的数码照片和解释文字填入即可。图纸应能清晰表达三 、四阶段的工作成果,并能阐释设计的逻辑、方法。
(2)建构的表达形式
杭州国际会议中心
爱因斯坦天文台
卒姆托的养老院
形象和象征
• 建筑形式表现的与 建筑本身没有直接 的关系,借助形式 表达一个建筑外的 概念
抽象和雕塑
• 建筑形式表现的是 一种抽象的雕塑感 ,构件表面的涂料 掩盖了具体建造的 材料和它的结构
建构
• 建筑形式通过材料 的运用清楚的表达 了结构关系,这种 建造方式具有可读 性
2010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评选与观摩评选结果
2010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评选与观摩评选结果学校/院/系作业名称作者姓名年级指导教师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茶室设计——茗王媛媛 1 沈晓梅、南飞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外部空间设计——城池之间刘亦涵、魏枫 1 王一丁、倪震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纸管桥结构设计与建造建筑学一年级 1 戚广平、俞泳、孙彤宇、岑伟、关平、李立、张雪伟、赵巍岩、章明、张建龙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积木·文章蒋栋、王斯翰、潘天豪、郑毓荃、张洋、吴聪河 1 申晓辉、方翊珊、袁炯炯、曾琦芳、陈芬芳、桑晓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平面构成郑惠婷 1 王璐、施瑛、肖毅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解读建筑朱正 1 王璐、施瑛、刘虹、肖毅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解读建筑李竞扬 1 王璐、施瑛、许自力、肖毅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社区中心设计季欣 1 张嵩、顾大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专家交流活动中心设计于善君 1 史永高、顾大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九宫格·造园王宇瞳、刘黛依、李飔飔、王哲则、文曌、张丹棣(设计小组) 1 王欣、欧阳文、金秋野、李春青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融——限定环境要素的空间构成刘逍、周晓宇 1 马跃峰、刘志勇、张翔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泉·踪——环境空间构成刘瑶、高鹏飞 1 刘彦君、冷婕、罗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小石潭记—限定环境要素的空间构成徐苗、唐坤 1 刘彦君、冷婕、罗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湖畔茶室设计——“返璞归真”刘金霖 1 解旭东程然郝赤彪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水印廊桥——山水茶廊设计张安晓 1 徐岩王少飞马立群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构成.再生唐荞菀 1 许建和,梁智尧,严钧,李苏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立方体的两种表情王明充 1 张涛、曹震宇、吴璟、贺勇、顾凯、张景礡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组合空间的推理及演绎张骁聪、李一奇 1 董志国、黎继超、王秀慧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苏州博物馆空间认知与分析朱一帆、景艳 1 王秀慧、董志国、黎继超清华大学碧榭——圆明园茶室设计郑涛 1 韩孟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空间构成张立名 1 刘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实体构成胡玥、梁宇博、黄怡平、马百冶、唐润贇、时楠、罗平、张立名、朱成俊 1 万谦、刘剀、徐怡静、范向光、孙靓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盒子住宅设计——光庭张林琦 1 刘剀、沈屹然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认识建筑系列作业——流水别墅张颖 1 赵小刚、赵春梅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建筑学系材料.空间.建造顔旭东、裘宇、刘潇、赵栋、余文彪、夏晨阳、赵琳 1 姚颖、王健、毛利群、王忠祥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 House Design In Sam Mun Tsai 邓卓言 1 平林美穗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映画静美——青年旅舍设计丁烨 2 刘峰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庭院·行走——建筑系馆设计单悠 2 蒋晓风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走走停停”——摄影师别墅设计高原子 2 胡璟、彭晋媛、袁炯炯、赖世贤华侨大学建筑学院“跳房子”——幼儿园设计曾恩杰 2 薛佳薇、胡璟、洪毅、王珊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幼儿园设计黄芸芸 2 张翰卿、童乔慧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餐馆设计陈玮璐 2 费彦、郭谦、王国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南方十八班小学陈玮璐 2 张智敏、郭谦、王国光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幻矩——滨水休闲空间褚圣捷 2 邓敬、韩效、张蓉、贺昌全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幼儿园设计——围盒杨翌晨 2 王靖、张帆、董雷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入木三分”——传统木亭结构形态的现代演绎穆焱、张文正、彭亦可、吴启晶 2 向昊、罗荩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幼儿园设计范哲、齐志一 2 吴晓东、吴亮、曲敬铭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徽州屏山舒光裕堂测绘程凯、何昊、袁武、苏恒、李志颔、李博、尹文斌、赵玉玲、高敏、胡安丽、王勇、田苗、程曦、麦鑫鑫 2 刘阳、张泉、饶永、贺为才、石建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青年旅社设计韩雨晨 2 屠苏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四界·书法形式与文字空间姜泓、赵晨、欧阳万霖、邬极(设计小组) 2 王欣、李春青、王光新、许政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事务所设计吴迪 2 徐丽萍蔡进彬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学系幼儿园设计—一米的视点王申川马洁好 2 成斌王禹白雪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大学综合体--活动中心+留学生公寓设计全德生赵书艺 2 邱爽李巍李雷立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蒙古包的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杨楠 2 裘鞠、柳红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小自由——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张鹏 2 李晶源、廖静、王冬、张志军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海草的传承--荣成市海草房民俗博物馆设计褚安东赵晨 2 郝赤彪郝占鹏解旭东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水墨相生--板桥儿童书画院设计史学鹏 2 解旭东程然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稚墨轩院——儿童传统文化教育会馆设计戴锦晓 2 解旭东孙逊赵海涛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文化聚落--沂源县双石屋村儿童普教站设计侯正大仲伟君张国凡 2 郝赤彪郝占鹏谢旭东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自由盒子-30㎡展房设计张然然张竞予陈殷 2 陈琛林晓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慢生活,缓舒心——别墅设计郑紫嫣 2 张其邦郑豪山东建筑大学重塑——山地别墅设计李雯 2 仝晖,魏琰琰,王江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老城·幼儿·园——南方六班幼儿园设计李纯阳 2 罗朝阳、叶红清华大学建筑系馆设计傅隽声 2 邹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纪念品博物馆孙贻昭 2 汪江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独院式住宅设计——院-园路瑞兴 2 王芙蓉郭华成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Whiriling childhood ——幼儿园设计屠炳华 2 李立敏,何梅,师晓静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秦皇岛美术馆设计范颉 3 王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曲阳地块商业综合体设计祁乃理 3 董屹、王方戟、胡滨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南方城市小型商务旅馆设计吴冠中 3 郑剑艺、施建文、王剑平、李健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群体空间设计葛小蕊 3 罗鹏、徐洪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自然环境群体空间设计方圆 3 罗鹏、徐洪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物馆设计闫超 3 兆翚、李国友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创业园区(城市环境群体空间设计)葛家乐 3 卜冲、王岩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浙江余姚四明山里冠珮村落更新设计桂耀国、史敏、江珊 3 胡思润、黄凌江、庞辉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浙江余姚四明山里冠珮村落更新设计侯开龙、涂悦、林雪峰 3 王炎松、袁雁、欧阳玉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历史地段社区图书馆设计张大园 3 王炎松、袁雁、欧阳玉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与规划系城市绿岛——公共汽车站设计赵晨 3 罗明、郑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城中村旧楼:不抛弃策略——城市低收入群体住宅设计许珂 3 殷虹、祝莹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定量+变量=建筑?祁鹏远 3 吕列克、汤煜、辛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榫卯·版筑——交互式学生公寓设计张鹏飞、卿文浩 3 张蔚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轨道记忆博物馆饶屹、王晓梦 3 李旭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鄂伦春民俗展示中心王琳、田宇飞、李岳 3 于辉、张宇、柳长洲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古城序幕——文化展示中心设计陈伟杰、杨旭、张煜 3 孔宇航、高德宏、于辉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节奏——高层商业办公楼设计王雅、李瑾 3 桂汪洋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图书馆设计崔磊、孙睿 3 叶鹏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平纪念中心设计刘一歌 3 邓浩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孙晓倩、景文娟 3 钱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基督教珠市口堂扩建设计刘雍孙中元 3 金秋野蒋方杨琳徐怡芳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逸墨山房-徽州古民居测绘李欣蒙,张彦哲,张弥 3 孙静,金乃玲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西递古村落青年中心改扩建概念设计任翔、何春林 3 吴运法、左光之、金乃玲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西递古建改扩建概念设计——青少年活动中心杜彬 3 王薇凤元利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合肥市文化馆设计周立涛 3 金乃玲,孙静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中国北车长客集团企业文化展览馆贾彬李松名李希铭 3 李巍裘鞠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重置—兵工厂改建专业图文信息中心杜静 3 田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面向“夹心层”人群的住宅设计冯立星 3 黄颖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免疫演化——中波发射台综合楼概念设计黄文耀、丁樯 3 朱冬冬、邓元媛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商业里院Commercial Square——青岛观象路商业文化广场设计邵彦徐超凡 3 徐岩郝赤彪解旭东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京城自传——北京城市博物馆设计张天池 3 赵之枫胡斌王冰冰艾英旭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交流之所——建筑系馆设计齐鑫 3 宋晟、朱哲、田长青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新农村住宅设计--适应农村生活状态的居住空间周衍、杨靖 3 余志红、周丽彬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土楼1+1 郑华鑫、刘奕超、傅媛 3 余志红、周丽彬、蔡碧新、吴先德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建筑改造——五大道社区图书馆高磊 3 王克宁张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旧建筑再利用——社区图书馆姚晶晶 3 王克宁张晟栗达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某高校学生宿舍底层复合空间快速设计裴星彤王承华 3 彭蓉陈星星郑辑宏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博物馆设计管理 3 李澍田、陈翔、林涛、王卡、王雷、钱海平、秦洛峰、黄杉山东建筑大学 Drawer & Space out 空间方略——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姜咏茜 3 江海涛,魏琰琰,刘伟波,仝晖山东建筑大学 conversation & stage 山间语·舞台——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孟圣博 3 刘伟波山东建筑大学精神容器——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刘兴晨 3 江海涛魏琰琰仝晖刘伟波清华大学 3069以个体生命的名义王飞解扬 3 单军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系“何园”测绘马频、裴逸飞、董真、孙钰舒等 3 张建新、马鑫、高燕、宰德斌、鞠培全、刘雁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庭院深深深几许——顺平县王氏腰山庄园测绘张桥,李欣宇,马自学 3 李纪伟、曹迎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小型会展综合体设计齐飞宇李驰宇 3 赵建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分院山居秋暝”民间博物馆设计张亮亮 3 周璟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艺术中心设计——交集空间王俊博 3 井敏飞董芦笛张颖刘宗刚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 Jade Market Yau Ma Tei 杜景玮 3 马傲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向水螅致敬!——数字化设计之概念摩天楼设计包恺 4 孙澄宇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海天之间的住宅肖潇 4 白小鹏、杜博斯克(法)烟台大学建筑系烟台山海滨假日旅馆设计钟忱艺、苏飒 4 贾志林、鲁慧敏烟台大学建筑系时光机——烟台张裕葡萄酒文化展示中心李明书、朱悦箫、王毅、王超 4 周术、王磊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涅磐从旧厂房到社区文化中心——成丰面粉厂改建设计颜凤兰、吕金鑫、魏晓晨、孙岚、张永军、王鹏 4 于江、刘寒芳、李云兰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S.M.L.XL——湖南省长沙市溁湾镇地区城市设计黄志刚、李苑常、曾令东、满棠、陈瑶 4 蒋涤非、石磊、刘钺、胡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井院街城——成都猛追湾城市设计张纯雯 4 史劲松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近代滨海工业遗址更新设计董宇成、邓曦、孙曦、战长恒 4 高德宏、张险峰、胡文荟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港口再生——大连十五库地区城市更新设计李偲德、裴立东、陈世光、程鹍鹏 4 范悦、周博、高德宏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丹东城市铁路中心区改造设计刘梦、吴昊、敖雷 4 高德宏、刘代云、范悦、张宇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市城隍庙文化商业区改造设计王旭、戴炜、郑鑫、郑映、李小虎 4 徐晓燕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焦化厂景观改造闵欣、王伟实、吴欢愉 4 王晓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Angle_X——计算机生成设计与建造徐文、高浩、陈琳琳、张进汶、谢晓晔、陈林 4 李飚、华好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奉节白帝城博物馆设计戴琼、余璐鹭 4 张兴国、罗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竹筑—竹材建造研究实验梁谡谡、刘运娜、戴琼、陈非雪 4 王朝霞、陈科、覃琳、王雪松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延续·生长·对话——校园多功能厅堂研究性设计杨钏 4 魏宏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重庆宝轮寺修复设计卢寅、吴婷婷、付晓辉、张露娟 4 陈蔚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情节的空间表达—汶川大地震都江堰纪念馆设计——“土木再生”张雷 4 郝赤彪解旭东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青岛小港湾历史街区再生计划沈思罗坤 4 郝赤彪王少飞刘婕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 SOHO的HS模式——高层商住楼方案设计耿绪发王鑫星杜昱霖 4 刘晓东张天宇王克宁张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停车楼设计安喆 4 王克宁、张天宇山东建筑大学【之间---缝合】济南将军庙历史片区城市设计李晓东、刘文、郑一林、田新 4 赵斌王茹任震仝晖山东建筑大学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侯韵孙燕怡黄雅文梁叶李帅张乐岩朱子尚 4 赵斌王茹张克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围园新书院东湖学术交流中心设计夏露、邵岚 4 李晓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李洋、詹远 4 邹颖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大城小世——天津市滨水区历史地段城市设计许婷 4 魏广龙、单承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坊·格西安纺织城居住环境规划与住宅设计袁方 4 王芳王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适应干旱地区气候的居住环境规划与建筑设计——甘泉生态住宅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武舒韵 4 王芳王宇惠劼张倩杨柳王代赟刘宗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追逐阳光共享生活——陕北干旱条件下的生态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李祥柱 4 惠劼刘宗刚杨柳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建筑学系细胞的演绎——宁波市新马路水果加工厂改造金峻存、金剑、陈楠 4 金武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叠城——高层办公楼城市功能复合化实践王佳、喻涛 4 董玉香、姜忆南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达沃斯夏季论坛永久会址会议展览中心设计岳宏飞 5 韩光煦、周宇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豫才学校设计——新江南水乡建筑文化与形式研究于璐 5 陈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天津滨海新区夏季达沃斯永久会址城市设计姜蕾、凌颖、马圆融、薛君、周渐佳 5 黄一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历史街区的空间重组——上海老城厢露香园地块改造冯菀垚、夏艺璇 5 蔡永洁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在逻辑系统网格影响下的源和堂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及产业服务中心设计王锴 5 吴少峰、尹培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鄂尔多斯市体育馆建筑设计吕冠男 5 刘德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海珠区十香园旧城区改造与重建设计林鑫 5 陆琦、施瑛、潘莹石家庄铁道学院建筑与艺术分院既有住区公共空间营建研究李冬 5 姜玉艳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斯瑞国际广场韩韬、梁睿 5 徐晓燕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滨海新区夏季达沃斯永久会址设计李元秀 5 汤羽扬欧阳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 MAX GREEN: 都市公共空间的再生闫康 5 杨宇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天津滨海新区夏季达沃斯永久会址城市设计——“流体城”城市设计及“流.居”酒店设计徐辉 5 邓蜀阳、王琦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天井·院落之间——泰州大学城图书馆设计张轶伟 5 王蓉、吕昀、易学尧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工业建筑多重改造实验陈希 5 严钧,许建和,梁智尧,李苏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前海CBD城市设计暨地铁前海车辆段上盖物业详细设计孔明君倪贵斌金鑫漆宇李思石俊 5 陈方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朱养心历史保护建筑修缮中人居环境改善和建筑节能改造设计顾月明 5 葛坚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市大明湖东门地段景观环境与曲港荷香斋建筑方案设计张鹤 5 张建华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系扬州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文化演艺休闲广场”规划及建筑设计研究姚芳、周志如、刘星、热合米图拉巴图尔、胡佳妍、凌林、颜文杰 5 张建新、马鑫、刘雁、张伟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转承-湘南板梁村发展规划及建筑设计申杰、王超 5 李晓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太庙保护规划邓晓琳、金银实、荆国栋、李超、辛鹏飞、朱英宁 5 王其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纺织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设计---看与被看闫晶 5 王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曹杨一村街区改造——老龄化社区改造模式的探索 "费肖夫、余颖捷" 5 张小岗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0-09-09。
空间认知下的建筑与服装思维方法类比研究
摘要:从建筑与服装的“空间”本质探讨二者思维训练的可类比性。
通过案例分析,论证空间思维训练作为建筑与服装造物阶段的基础训练方法的共同点。
通过论证比较可知,建筑空间思维训练中的“装配部件”法通过对抽象部件的组织,完成了对空间位置、尺度等空间关系的表达;而类比于此的“俯视”视角的服装空间训练,则补充了通常“立体裁剪”这一造型方式以“平视”视角对服装空间不能整体审视的缺憾。
二者的空间思维训练皆是空间之内的链接关系的建立和整体秩序的诉求,是通过“图底关系”反映出的“空间”与“体量”的明确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 服装设计 建筑空间 服装空间 空间思维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6-0085-05Abstract: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mparability of their spatial thinking training from the "spatial" essence of architecture and fashion. Through case analysis,thispaper demonstrates the common points of spatial thinking training as a basic training method in the stage of architecture and garment creation. By comparison,the "Kitof-Parts" method in architectural spatial thinking training completes the expression of spatial relations such as spatial position and scale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abstract components; the clothing space training from the view of "Overlook" complements the defect that the modeling method of "Drape Cut" can not examine the clothing space as a whole from the view of "Head-up". The spatial thinking training of both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ink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space and the appeal of the overall order. It is the clarity of "Space" and "Volume" reflected through the "Figure-Ground Relation".Keywords:Architectural design Fashion design Architectural space Clothing space Spatial thinking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梁 燕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陈 薇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陈 尨引言将“建筑”与“服装”类比的研究,黑格尔曾提到“服装是行走的建筑”[1],20世纪30年代时装设计皮埃尔·巴尔曼(Pierre Balmain)也宣称“衣服是流动的建筑(Dress Making is the Architecture ofMovement)” [2]。
建筑空间知觉的研究——一种基于画面分析的方法
建筑空间知觉的研究——一种基于画面分析的方法顾大庆【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导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38-41)【作者】顾大庆【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图1 ,约翰尼斯·伊藤的名作形式分析图2 ,Composittie in dissonanten,Van Doesburg,1919图3 ,婚礼舞会(Pieter Bruegbel Elder)画面分析,引自 Art Structure,Henry N. Rasmusen, 1950In this article, Gu Daqing shifts his subject of study from plan diagrams to photo images of architectural space with an intention to develop a method of pictorial analysis through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can be precisely understood.What do we see when looking at a photo of architectural space? W e see eight aspects or visual elements: element, space, perspective, plasticity, light, color,texture, and surface pattern. These eight aspects can be classi f ed according to two principles, essential form and visual appearance of space. The size, volume,and def nition of a spaceare properties of essential form, while the other aspects are modifiers which can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a space and influence how we seethat space. Gu Daqing further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se visual elements in terms of their impacts on the percep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 Then,he introduces two variations of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teaching, the f rst is a pure pictorial analysis and the second is a combination of pictorial analysis and plan analysis. The latter certainly has more potential as a method of study.前面几篇关于空间知觉的文章主要涉及的是平面图形,或是现代抽象绘画,或是抽象空间图形。
构·建·空间——大理大学一年级空间建构设计实践教学探索与深化
构·建·空间——大理大学一年级空间建构设计实践教学探索与深化内容摘要 “空间建构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难点与热点,已经在国内多所知名建筑院校的引领与启发下普及与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大理大学建筑学专业立足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在广泛学习外校先进经验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空间;建构;设计;教学;改革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初衷及建构设计实践环节的引入大理大学建筑学专业2009年办学之初仍以传统布扎建筑初步教学模式为主,为了弥补其在造型基本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又将“三大构成”引入教学内容及作业设计中。
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总结,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样的教学设计缺乏对建筑造型及空间生成过程的探索和思考,制约了学生对建筑空间及设计过程的理解。
我们深感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空间意识形态的建立,应该成为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团队在学习了大量国内知名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空间建构引入教学中,并以其为核心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设计。
建构是指建筑要素的真实呈现与建造逻辑的艺术表达,以体现真实自信的建筑艺术态度和精致诗意的建筑文化品位。
建构注重连接的艺术,强调回归和彰显建筑的本体美学价值。
早在2001年,顾大庆教授就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办了建构工作室,并开始了建构教学实验。
之后东南大学等一批内地知名建筑院校相继开展建构教学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基于空间和建构的系统教学体系。
空间和建构已成为目前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所关注的两大主题,其中“空间设计”已经成为建筑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而“建构设计”成为了当前建筑教育改革的热点。
“建构”教学的开展是建筑在物质实体上的回归,在专业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表面形式美的创造,同时建筑的材料、构造和结构方式所形成的建造的逻辑性产生的美,是建筑审美的又一重要价值取向。
空间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基础教学课程设计
134 2/2021 新建筑 | 建筑教育[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710055)空间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基础教学课程设计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Space Construction Teaching: Basic Teaching Course Design of Architecture i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摘 要 实体空间搭建是目前国内外建筑学教育中的热门话题,但其长期以来多以竞赛形式出现,与课程教学尤其是建筑基础教学联系不够紧密。
针对这种情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基础教学团队借助新工科教学改革的机会,尝试在原有空间建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工坊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大比例模型的实体搭建,理解建筑空间生成的逻辑性及技术支撑对方案完成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空间建构 建筑工坊 建筑基础教学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space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 in architecture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that the attempts to build physical space have taken the form of competition, which i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curriculum teaching, especially basic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In view of this, the team of basic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i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kes the new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opportunities and tries to introduce the workshop teach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space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 allow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physical model and understanding the logic of building space generation as well a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echnical support behind it for programme completion.KEY WORDS space construction, building workshop, basic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DOI 10.12069/j.na.202102134中图分类号 TU2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959(2021)02-0134-04基金项目 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BG013)陈敬 来嘉隆 张天琪CHEN Jing LAI Jialong ZHANG Tianqi一 空间建构的教学方式空间建构是顾大庆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期间提出的一种建筑学基础教学方法。
未来的回音_与张永和一席谈
未来的回音———与张永和一席谈长 明 1997年5月中旬,张永和、顾大庆受邀,在东南大学建筑系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学。
之后,张先生在中大院“求是堂”作了“‘非常建筑工作室’工作汇报”的学术报告。
之后又作了座谈。
座谈内容表明了当代中国先锋派建筑师的思虑及对中国建筑未来的责任感,也显现出年轻学子的不甘寂寞和追求。
时间为1997年5月20日下午。
地点是建筑系中大院前草坪。
参加人有张永和、顾大庆、建筑系研究生、本科生计40人以上。
(下面L、Z、Y代表同学)L:张老师,看您的作品很多,但有种感觉,就是作品很强调“概念”,似乎缺乏情感。
比如早期的“四间屋”,觉得很冷漠。
张:英国建筑理论家罗宾・艾文斯有篇题为《巴塞罗那馆:密斯的矛盾对待》的文章,深入地分析了密斯的这一名作,发现被认为是理性建筑师的密斯实际上常常不理性;另一方面,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高迪倒是用非常科学、严谨的方法从事设计工作。
概念或理性与情感或浪漫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L:很有意思。
请问你对美国现象学派建筑师,如霍尔、理查・费诺等如何看?费诺在南加州“自宅”中有一张带轮子的床,是否对你的“席殊书屋”有影响?张:哲学著作我从来读不下去,现象学的著作仅读过几页。
读过一位中国电影理论家写的《电影美学》。
发现书中对现象学观点的归纳与我的很多想法恰恰很一致,知道霍尔,费诺不知道。
(注:其实不但知道而且认识,座谈时对他的中文译名没反应过来)L:你于昨天讲课时曾谈及:形式对于你而言是不存在的。
对此我也有同感,不过,我更多地指中国传统建筑。
最近一次对此的认识是在上完选修课《营造法式》之后。
古代匠人从设计到营建都以“侧样”为先,而且所谓形式便是结构与构造的忠实表达。
我以为“造型”这个概念在古人心目中是不存在的。
结构与构造之美配以强烈色彩,而此与彼又“千篇一律”,结构、构造、色彩便成为移情的媒介,不是有“檐下彩绘金碧辉煌”之说吗。
这金碧辉煌实则是一种感受。
倒是想到你在洛阳设计的幼儿园,那个剖面式的入口。
顾大庆香港现代建筑的设计研究及其对香港当前建筑设计发展的意义
[ topic ] 主题/香港:大都会建筑师 Hong Kong: tHe Metropolis ArcHitects155text_顾大庆(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教授)A Design stuDy of Hong Kong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itsiMplicAtion on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Hong Kong香港现代建筑的设计研究及其对香港当前建筑设计发展的意义一般大众对香港建筑的印象恐怕主要局限于港岛中环和九龙尖沙咀一带的地标性建筑,如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大厦,诺曼·福斯特(Norman Forster)设计的上海汇丰银行大厦,以及西萨·佩里(César Pelli)设计的IFC 等。
即使是专业人士,若要他们举出一些香港建筑的代表性例子,大概也不会出其左右。
作为在香港工作的外地人,我们对香港建筑的兴趣则显得有点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往往被人忽视的建筑现象。
20世纪90年代刚刚到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任教一年级的设计基础课程,我们试图寻找一个本地的参照系,开始对香港的集装箱建筑发生兴趣。
我们利用业余时间遍访港岛、九龙和新界各地,调研集装箱建筑的案例,并将其归纳整理,最终编辑成书出版。
集装箱建筑是一种民间的建筑现象,这种非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以最直接的方式来处理场地、使用和建造问题,因而是学习建筑学基本知识的最佳教材。
2000年以后,我们开始研究香港20世纪50至60年代的警察宿舍设计。
港英殖民政府为解决亚裔初级警员的住房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建造已婚警员宿舍,在10多年的时间内,在港岛、九龙和新界建成了10多个宿舍建筑群。
这些宿舍基于两个基本的原型,根据具体的地形和规模而各不相同。
到了20世纪末,香港警察的居住条件大幅改善,旧的宿舍逐渐被淘汰。
绘图,制作,搭建和建构——关于设计教学中建造概念的一些个人体验和思考
绘图,制作,搭建和建构——关于设计教学中建造概念的一些个
人体验和思考
顾大庆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以笔者个人经验为线索,分三个阶段来梳理设计教学中的建造概念,即从绘图到制作,从制作到搭建,从搭建到建构,这种描述大致能够反映我国建筑教育在1980年代以后建造教学研究和探索的心路历程.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顾大庆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
【相关文献】
1.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结构设计与建造方面的一些思考 [J], 丁洁民;吴宏磊
2.建构科学概念,让高效课堂绽放光彩r——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谈概念建构中的一些思考 [J], 张春晖
3.凸显概念建构过程,拓展概念生活原型——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的建构策略[J], 胡梅
4.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建造实践探索
——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校园搭建为例 [J], 张成杰;史慧芳;张玉龙
5.建构科学概念,让高效课堂绽放光彩——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谈概念建构中的一些思考 [J], 张春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绘画到建筑——一个空间设计方法
从绘画到建筑——一个空间设计方法顾大庆【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导报》【年(卷),期】2013(028)006【总页数】6页(P38-43)【作者】顾大庆【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图1 ,勒·柯布西埃的小住宅构思草图,以及萨伏依别墅构思草图和透视图图2 ,空间组织策略的不同结构可能性In this last essay, Gu Daqing concludes this series of discussions by proposing a space oriented design method. First, he points out that a design process requires perceptual skills in both f at and deep space -- the former functions a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space organization and the later as a means of experience on howwe perceive space. Then, he further articulat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concept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structural origin of space concept and the function -- space dynamics. In ancient times,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pace concept was mostly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structural possibility. In the period of modern architecture,the pioneers devoted their efforts to develop one particular space concept -- continuous space. However, today we can see a broad use of various space concepts with dif ferent structural possibilities. In this respect,this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space organization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inally,Gu Daqing proposes a design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so call “T ectonic Lab” described in his book “Space, Tectonics and Design”. He also uses student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method is taught in the f rst year studio program at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这组文章已经完成了五篇(本刊149-153期),分别讨论了有关建筑空间的五个话题,构成了一门课程的几个相互关联的、循序渐进的专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顾大庆【摘要】本文是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在过去的几年就建构这个课题所作的一个设计教学研究。
其基本理念在于把建构问题归结为一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并且相信这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结构有序的和严谨的练习来传授的。
文章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对建构这个教学命题的一些理论思考,其次是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再次是设计练习的简要介绍。
最后是有关这个教学研究对当今建筑教育的意义的几点讨论。
【关键词】建构空间设计教学法研究Abstract:ThisPaPerPresentsacaseofstudioteachingbytheTectonicStudiooftheDePartmentofArchitec tureat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ItaddressestectOnicStudyasanattitudeofdesignandamethod ofworkthateanbeeffectivelytaughtinastructuredandr【gorousmanner.ThePaPerexPlainsthisteachingresearehin4Par-ts:firsttheformationofthetheoreticPr oPositionoftectonicStudy;secondthedesignoftheteCtonjeProgram;thenexercisesandtheirimPlement ation;andthelastits imPlieationsofthisPedagogicresearchontoday’5arehi-tectura!education KeyWords:tectonics,sPaee,design Pedagogy .research建构“是这几年建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主轴无疑是肯尼斯·弗兰姆普顿(Kennet卜FramPton)的巨著(建构文化研究)(StudiesinTeetonieCultu「e).弗氏为我们划定了一个学究式的探索建构本质内涵的路径。
而作为设计教学的一个课题的建构,与作为理论研究的一个课题的建构.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实践性的,后者则是思辩的.弗氏的本意应该是提倡一种设计的建构文化,但是这个任务却不能够完全通过对建构的理论研究来完成.而必须借助于设计实践和教学的环节。
本文所介绍的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的建构设计教案,就是对如何发展“实践性的“建构文化所作的一个尝试.一、命题作为设计教学的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对‘建构’‘作必要的定义.以确立一个建构研究的独特视角。
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构筑一个深奥和复杂的理论和哲学的架构.而是采取了一个直接的和朴素的方式.即对建筑设计活动的基本观察和再思考.这些认识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清晰的,而是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而渐渐形成的。
1.空间、建造和建构弗兰姆普顿在(建构文化研究》一书的开篇便把建构研究与空间问题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空间已经成为我们建筑思维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这个前提下.“建构研究的意图不是要否定建筑形式的体量性特点而是通过对实现它的结构和建造方式的思考来丰富和调和对于空间的优先考量。
”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似乎不应该简单地把建构和空间作为一对对称的概念.而是先澄清建造和空间的关系.然后才是建构与建造和空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建造活动领悟到建造和空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个在田间劳作的村妇为了将孩子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选择了田埂边一凹地.再用几根树枝搭在上面便给了孩子一个既安全又遮阳的栖身之处。
这个创造空间的过程不是概念的和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和物质的.建造的目的就是创造空间,用材料来搭建以创造空间.这就是建筑活动的本质(图1)。
在这个最原始的层面上来看‘建构和空间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两者在建筑活动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弗氏在前述关于建构和空间的那段文字中,接着又指出他并无意强调建造的技术性问题.而是着眼于建造的表达潜能。
何为表达(expression),赛克勒(〔eduard .F.Sekler)在1965年的一篇短文“结构.建造和建构(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tonics)”中对建构作了最直接明了的阐释。
他认为”结构”是关于建筑中处理受力关系的一套体系或原则的抽象的和一般的概念而“建造”则是结构体系或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样的一个结构体系或原则可以通过若干不同建造材料和手段来实现.比如梁柱承重结构是一种通过梁和柱来传递荷载的结构体系.它可以用木、石钢及混凝土等多种材料来实现。
于是.结构这种不可视的原则.通过建造得以实现再通过“建构”得到视觉上的表达。
由此.我们知道建构并不是一个关于建造技术的研究它所关心的是建筑形式的表达问题·大致来说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基本的建筑表达形式,即形象和象征的(Figurative and symbolic),抽象和塑型的(Abstract and plastic).和建构的(tectonics)。
所谓象征的形式和表达是指建筑的形式所表现的是与建筑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如上海博物馆(图2)的基本体量所体现的“天圆地方”的概念与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功能都没有直接的关系.设计者是在借助建筑的形式来表述一个建筑以外的概念.尽管这种表达也是必须借助于建造的手段才能实现的。
再来看看风格派的施罗德住宅(图3).它算不算是一个建构的形式和表达呢?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板的构件的抽象构成.构件表面的涂料掩盖了具体建造的材料和它的结构因此它只能算是一种抽象的和塑型的表达.事实上,它只是一栋砖混结构的建筑。
再看皮特·卒姆托设计的养老院(图4).建筑的形式通过材料的运用清楚表达了结构体系关系它的建造方式是直接可读的.很显然形象和象征的表达不属于建构的研究范畴。
抽象和塑形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纳入建构的研究范畴.它是抽象的形式要素的建造.只是其将材料的物质性极端压抑。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即建构是关于空间和建造的表达.进而我们还可以推演出几个关于建构的研究课题如建造的材料和手段与所产生的空间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如何去界定这种关联?又如建构表达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抽象的表达也纳入建构的研究范畴建构的表达就应该存在不同的类型该如何去界定这些建构表达的类型?它们对设计的意义又如何?等等.如此我们便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建构研究的范畴.2.建构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作为实践性的建构只有在成为一种可操作的方法时才有意义。
有关这个方面的启示同样来自于对基本的设计活动的考察.在民间的和原始的建筑活动中建造的意图(创造空间或庇所)与实现意图的手段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设计“环节.人们是直接通过建造即对建筑材料的操作来实现建造的意图这也许是我们能够在这类建筑中找到建构的最直接和最丰富的表达的一个根本原因.这种原始的建筑方式的不断演化便产生了用特定的材料进行建造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方式.以师傅传徒弟的方式或法式的方式流传下去.建筑师的出现使得建筑意图和建筑手段之间的直接联系中断.建筑师将业主的建筑意图以图纸和模型的方式转化为设计再以设计来指导建造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建构的表达就不大可能是建造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果,而是建筑师需要刻意去追求的设计目标。
关于建筑设计的方法.根据设计的媒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以绘图板为基础的设计方法以及以模型制作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在现代建筑出现之前,作图是建筑师设计的惟一手段。
建筑物在平面图上只是表现为一些连续的笔触或图形它们代表了实体与空间的种种关系.从最开始的构思到最后完成的施工图其间是一系列的图面上的作业或前或后建筑师总是要面对建造的问题。
模型作业的设计方法应该是从‘包豪斯“的工作坊训练中衍生出来的.建筑师不是以作图来构思.而是通过模型来研究.这样的研究较之图形更为直观.可以打破单纯图形思维的限制.毋庸置疑,很多的建筑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图面作业的方法来达到建构形式和建构表达的目的。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模型制作的设计方法.是因为在它的作业过程中始终包含了对材料(模型材料)的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又回到了建造的最初定义.那么.这对我们要进行的建构研究究竟意味着什么?这里我们提出有关设计的方法与建构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当代的建筑师习惯于直接用模型进行设计研究.制作模型需要材料不同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操作的可能性.一张纸板,你可以用切割的方法先切成若干的板块.再用这些板块来围合和限定空间:你也可以用折的方法来直接将纸板折成所需要的空间.这个折的操作会给你的设计一个明确的特征.是因为纸板这个材料提供了这种创造空间的可能性。
如果你的这个建筑最后是用钢筋混凝土来实现的.这种材料显然是不能折的,但是这个在构思阶段用纸板折出来的形式特征却成为你的形式表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图5).如果你在构思时用了不同的模型材料.那么最后的结果会不会就不一样呢?曾经在某本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教学的文章作者回顾自己在南加州学习建筑的经验时,提到在街上行走时见到那些著名建筑师的建筑.作者几乎可以在这些建筑上看见当时制作模型时用大头针固定吹塑板留下的痕迹。
换句话说.这些建筑仿佛就是放大了的模型.模型的特征.或者说设计者对模型材料的操作成为了建筑表达的内容.这个观察对我们是很有启示意义的.我们常说功能决定形式.或者场所决定形式、技术决定形式.看来我们还应该说,工作方法也能决定形式建构设计的本质就是一种工作方法.3.建构是关于建筑物的构成方法的研究一般来说,一个建筑物的设计要考虑人.环境、和建造等因素.每一项因素都可以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比如我们需要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空间、感知空间以及赋予空间惫义:需要研究建筑物如何适应特定的城市环境.自然环境和建筑场地条件:还需要研究建造的材料结构和建造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以及节能和环境技术诸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对于一个好的设计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和重要的.在上个世纪中.人们普遍认为只要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就一定能产生一个好的设计.但是,我们现在意识到这些研究未必就一定能够产生一个好的设计.因为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项十分必要的研究,那就是关于建筑物自身的研究.即构成一个建筑物的整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基本规律的研究.这在“鲍扎“‘(巴黎美术学院)的年代属于‘构图“的研究范畴在.现代主义“盛行的年代一度成为研究的禁忌而现在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说它是热点.是因为建筑的造型问题重新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的目的.而不是单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