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别了,哥哥
《别了,哥哥》教案设计
《别了,哥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作者殷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为了革命理想与亲人诀别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精神。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对哥哥的亲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决心。
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亲情与革命理想之间的艰难抉择和崇高追求。
引导学生将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深入理解其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诗歌的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革命时期的视频或图片,营造出特定的时代氛围。
提问学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往往要做出艰难的抉择。
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殷夫的生平经历,着重强调他的革命活动和文学创作。
讲述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状况。
3、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语调、重音和停顿。
学生再次朗读,思考诗歌的主要内容。
4、诗歌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题目“别了,哥哥”,思考这个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逐节分析诗歌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每一节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白莽”“柔石”等,探讨这些意象所象征的意义。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富有力量等。
5、情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哥哥的复杂情感,是亲情的不舍还是革命理想的坚定?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亲情与革命事业之间的抉择,体会他的无私和勇敢。
高二语文《别了,哥哥》教案
高二语文《别了,哥哥》教案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别了,哥哥》教案
《别了,哥哥》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抉择中,作者抛弃金钱权位,追求真理,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人格。
2、把握诗歌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说明:殷夫是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别了,哥哥》写于1929年“四一二”事变两周年之际,是一首纪实性诗作。
作为一篇与自己阶级彻底决裂的宣言书,它是决绝的反叛之歌,更是对于真理的激情的礼赞。
但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革命诗歌标语化、口号化的通病,而是一首能够从情感上打动人的诗篇,能把“手足之情”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
为了能让学生把握住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词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但真挚饱满的情感内涵。
同时,作为纪实性红色鼓动诗,时代背景对学生理解诗人与自己的阶级决裂,投身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和课内补充的形式为主题理解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圈画字词,品读体会诗中真挚复杂的感情状态。
理解诗人在生命抉择中,无畏高尚的人格精神。
2、难点:把握作品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说明:这是一篇能以真情动人的诗歌作品,体会诗中字里行间感情,对高中学生而言,应该避免被动式地接受,要调动他们丰沛敏感的情感,在反复朗读,圈画字词体会中实现情感共鸣的产生。
朗读形式安排上,要适合学生实际的朗读水平,丰富多样。
《别了,哥哥》赏读
《别了,哥哥》赏读别了,哥哥文/殷夫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想做个Prometheus偷给人间以光明。
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赏析点睛】《别了,哥哥》一诗是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
正如诗人在副题上所说的,这“算作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词吧”。
一个叛逆旧社会而走向革命的勇士的形象在这首诗里深刻地表现出来。
在殷夫三个哥哥中,与他关系最紧密的是他的大哥徐培根。
他是在大哥的照料下长大的,此诗就是他写给大哥的。
他大哥曾经几次把殷夫由狱中保释出来,而每次保释后都极力阻拦殷夫参加革命活动,并希望殷夫能按他的意志去生活。
在这首诗第三节中,诗人斩钉截铁地表示:“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是的,正因两个人背道而驰,那种“爱”才“不能留住我”。
别了,哥哥_教案1
别了,哥哥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回忆现代诗歌特点,把握诗歌对比、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2.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抛弃金钱权位、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内涵。
在反复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圈画字词,品读体会诗中真挚复杂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作品对比、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附教师习作:
别了,高三(1)
(作算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吧!)
别了,我那曾经的高三(1),
一年前的相遇,犹在眼前,
分别的泪水,止不住——
我们孤独的离去。
365个日夜的左右陪伴,
365个日夜的坦诚相知,
在分别的一纸决定里,
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你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他说,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相聚,
佛说,是非一念间,一刹便永恒,
我说,为了你们的明天,我愿意——守望。
在高二年级里我也觅到了曾经的你们,高二(5)班,同样的执着,同样的敞亮,
同样的明慧,同样的坚强,
39个纯净的心灵拥有着相同的梦想!
听说,徐汇统考你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祝贺你,我曾经的高三(1),
没有我们的日子里,你们学会了,飞得更高,
没有我们的日子里,你们眺望得,更远。
请继续你们那强健的步伐,
在最后30多个日夜里抒写人生的篇章,为了流火的七月,
收获金灿灿的明天!
别了,我曾经的高三(1),
别了——
栖栖的六月,我们相逢着的,
将是在三附中的考场上。
《别了,哥哥》赏析
《别了,哥哥》赏析这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别了,哥哥》,字里行间显露着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在亲情与信念两难抉择中的勇气和决心。
殷夫自幼聪慧颖悟,在家排行最末,备受宠爱。
因少年丧父,长他15岁的大哥给予其父辈般的照应呵护。
他勤奋好学,擅于诗文,为了让他学业有成,光耀门楣,1924年大哥送他赴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民立中学、浦东中学。
目睹帝国主列强在十里洋场飞扬跋扈,军阀统治腐败无能,百姓饥寒交迫,他很快便违背了大哥“专心念书,别管闲事”的告诫,加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
殷夫第一次入狱关押了三个月,险遭枪决。
在狱中,他将自己被捕的经过写成长篇叙事诗《在死神未到之前》,表现出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革命的本身就是牺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枪下走奔……在森严的刑场上,我们的眼泪决不因恐惧而洒淋!”殷夫出狱后,大哥一直把他软禁在身边,不断督促他专心复习功课,准备报考同济大学。
当时的同济大学是德国开办的一所贵族学校。
大哥满心希望通过西方贵族式教育感化殷夫。
殷夫表面顺从埋头苦读,却瞒着大哥从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进步文艺书籍中汲取丰富的知识。
1927年秋,他考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仅用了半年就能阅读、翻译德文原著。
还掌握了英语、俄语,为以后的译著,打下基础。
大哥要出国了,临行前,再三叮嘱他,要安分守己,好好读书,并许诺将来送他去德国深造。
可殷夫坦率地回答:德国我是不去的,要去就去莫斯科。
大哥奈何不得,只能嘱咐妻子,千万别让殷夫出去“惹事生非”。
1928年秋,殷夫因参加革命活动又一次被捕。
大嫂闻讯后,急忙托人将他保释出来,带回老家。
是小姐姐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暗中帮他潜离家乡重返上海。
殷夫没有回同济继续学业,而是毅然决然地摆脱了大哥为他精心安排的贵族生涯。
经历了一段流浪生活后,找到了党组织,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人运动。
别了哥哥朗诵稿
别了哥哥朗诵稿
哥哥,你知道吗?当我说出“别了”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儿。
我还记得小时候,你总是带着我到处玩。
那时候的天空总是那么蓝,我们在田野里奔跑,你在前边跑,我在后边追,一不小心摔倒了,你就会立马跑回来把我扶起,还会刮刮我的鼻子说:“小笨蛋,看路呀。
”那时候,你就是我的超级英雄。
可是现在呢,我们却要分别了。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旅行,突然就到了要出发的时候。
我知道,我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有你的梦想,我也有我的追求。
你可能会担心我,觉得我还小,还不够坚强。
但是哥哥,我想告诉你,我已经长大了。
虽然我还是会想念我们一起的时光,但是我也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我会带着我们之间的回忆,那些美好的、快乐的回忆。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你,想起你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别了哥哥,这不是永别,只是暂时的分开。
我们都会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我相信,当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我们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不会让你担心。
我会努力学习,去结交新的朋友,去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
就像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鸟,虽然有些害怕,但也充满了对天空的向往。
哥哥,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呀。
不管多忙,都要记得按时吃饭,好好睡觉。
希望你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那个你一直想要成为的人。
虽然分别是苦涩的,但是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我会带着对你的思念和祝福,勇敢地走向未来。
别了哥哥,期待下次相见。
别了哥哥原文及解析
别了哥哥原文及解析
《别了,哥哥》是近代诗人殷夫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新诗。
以下是原文以及解析:
原文:
别了,哥哥,别了,
出自内心的哭声,
悲哀的喊声在消散,
满腔热泪已抛尽。
解析:
这段诗文表达了作者对哥哥的离别的悲伤和痛苦。
作者使用了“别了”和“悲哀的喊声”等词语,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同时,通过“满腔热泪已抛尽”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作者情感的强烈和深沉。
原文:
我把我一年来的想望,
向哪能永恒之夜长泻着,
我真想伴着你长夜里,
身旁徨的沉醉迷惘着,
去找我们人造的歌——
去找青春幻成的乐
和将来献给不安宁的社会。
解析:
这段诗文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和对不安宁社会的担忧。
作者通过“我真想伴着你长夜里”的描述,表达了对与哥哥永恒之夜的渴望。
同时,通过“青春幻成的乐”和“将来献给不安宁的社会”等词语,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原文:
别了,哥哥,别了,
你永隽着我的心头痛的伤痕,
哥哥,亲爱的哥哥
…….不须告别吧!
还不如默默地分手。
解析:
这段诗文表达了作者与哥哥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哥哥的深深怀念。
作者使用“你永隽着我的心头痛的伤痕”等词语,表达了与哥哥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他的深深怀念。
同时,“不须告别吧!还不如默默地分手”等词语,进一步强调了作者与哥哥之间无需过多言语的情感联系。
诵读家书,情景演绎《别了,哥哥》
诵读家书,情景演绎《别了,哥哥》
哥哥:小弟弟,我要离开家去上学了。
虽然要离开你,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听话,勇敢面对生活。
记住,你是家里最大的希望。
弟弟:哥哥,你怎么能离开我呢?我会想你的,每天都等着你回家,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喜悦和痛苦。
哥哥:弟弟,大哥要去追逐梦想,学习知识,将来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你也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争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弟弟:哥哥,我会听你的话,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
你可得想念我,记得回家看我哦。
哥哥:当然会想念你,弟弟。
我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回来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和骄傲。
弟弟:哥哥,你一定要记得安全第一,照顾好自己。
我会等着你回来,我们再次相聚的时候,一定会更加快乐。
哥哥:弟弟,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会带着礼物给你,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弟弟:谢谢哥哥,我会牢记你的话,等待着你的归来。
珍重,哥哥!
哥哥:珍重,弟弟!我会努力,为你和我们的家人争取更好的未来!别了,弟弟!。
殷夫诗歌最经典十首诗
殷夫诗歌最经典十首诗《殷夫诗歌:经典中的经典》殷夫,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就像一把把锐利的剑,直直地刺向黑暗的社会。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他最经典的十首诗。
第一首就是《别了,哥哥》。
这诗就像两个亲兄弟在岔路口的诀别对话。
殷夫在诗里对哥哥说:“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那种坚决,就像革命者斩断和旧家庭的最后一丝温情纽带。
殷夫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充满荆棘,可他义无反顾,这决心,简直像钢铁一样坚硬。
再看《血字》,哇塞,这诗写得可太有力量了。
殷夫像是一个愤怒的控诉者,把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仇恨都倾注在字里行间。
“血液写成的大字,斜斜地躺在南京路,这个难忘的日子——润饰着一年一度……”这诗就好比是一面旗帜,飘扬在被压迫者的心中,让人们看到那被鲜血染红的真相。
《孩儿塔》也相当经典。
殷夫在诗里就像一个纯真的孩子,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
“春天的花儿开遍了天涯,花儿在暗笑他底痴心妄想;蝴蝶儿争逐着,要在她的花蕊里宿夜。
”这诗句充满了童真和美好的向往,可又夹杂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就像一个美好的梦被现实无情地敲碎。
《伏尔加的黑浪》呢,感觉殷夫像是一个勇敢的航海者,在黑暗的伏尔加河上航行。
“伏尔加的黑浪,鼓动着他的胸膛,铁索锒铛的声音,惊破了他的迷梦。
”那画面感,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下子就把人带到那压抑的场景之中。
《一百零七个》也不容错过。
殷夫像是一个细致的记录者,记录着那些被压迫者的苦难。
“一百零七个,幽囚的兄弟们,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受着无限的苦辛。
”这就如同我们看到一群可怜的人被关在黑暗的笼子里,那种同情之感油然而生。
《意识的旋律》是一首很特别的诗。
殷夫仿佛是一个探索灵魂的冒险家。
“我们的意识,是从海底,向明月飞升的火箭;我们的思想,是从地壳,向天际闪射的光线。
”这诗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
《写给一个姑娘》充满了细腻的情感。
殷夫就像一个羞涩的少年,在向心爱的姑娘倾诉。
《别了,哥哥》教案:一篇感人肺腑的作品解析
《别了,哥哥》教案:一篇感人肺腑的作品解析一篇感人肺腑的作品解析《别了,哥哥》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和人性的复杂。
本文将通过对文本的逐字逐句分析,深入探讨这篇作品所展现的主题和情感,并探究其深层次的意义。
这篇作品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家庭、亲情与死亡”。
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四口之家,由父亲、母亲、哥哥和弟弟组成。
哥哥是家中的独子,他聪明、善良、有责任感,是弟弟的榜样和保护者,也是整个家庭的中心。
然而,哥哥突发重病,家庭的平静和幸福瞬间瓦解。
作品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内心独白和对话,展现了每个人在面对哥哥的离去时的不同反应和情感。
父亲沉默寡言,母亲强忍着痛苦,弟弟不相信哥哥已经去了,而哥哥则在临终前向家人表达了对他们的爱和牵挂。
整篇作品对家庭、亲情和死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这些主题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意义。
这篇作品在情感描写方面十分出色。
作者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把主人公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在哥哥临终前对弟弟的话语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哥哥的无奈和心痛:“弟弟,他说,我没什么可以留下的东西,就这一点肉身,所以……你要听妈妈的话,要好好读书,要长大,这样,我才不枉来到这个世界上。
”这段话表达了哥哥对弟弟深爱的心情以及对逝去生命的无奈,让读者在心灵上受到极大的触动。
作品中还有许多细节和对话都能让人感到揪心,例如哥哥的监护医生对母亲说的话:“从楼下听到了你们哥俩在去医院的车上的一切,连哭声都在。
我知道,在这个圈子里,你们经历过的,甚至比我知道的还要多。
”这篇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它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在作品中,哥哥虽然只有18岁,但他留下的话语却让人感受到他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领悟。
他对弟弟说:“真正的成功并非在小资产阶级的物质积累中,真正的成功来源于人的成长和进步,来源于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
别了,哥哥读后感
别了,哥哥读后感篇一别了,哥哥读后感《别了,哥哥》这篇文章,读完后我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
殷夫,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毅然决然地与自己的哥哥告别,选择了充满艰险的革命道路。
我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哥哥是那个给予关心、爱护,提供庇护的人。
但对于殷夫来说,哥哥所代表的安稳、舒适的生活,却成了他追求理想的阻碍。
他大声地喊出“别了,哥哥”,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可背后藏着的是他坚定的决心和信念。
我觉得吧,这要是放在现在,很多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他的选择。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去折腾,去冒险。
但这恰恰就是殷夫的伟大之处啊!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看到了人民的苦难,他心里有一团火,烧得他坐不住,非得冲出去做点什么。
文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这得多难受啊,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理想,这种抉择可能让他的心都在滴血。
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这种决绝,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我能有这样的勇气吗?也许,我会犹豫,会害怕,会舍不得那安逸的生活。
但殷夫没有,他就这样头也不回地走了,去追求他心中的光明。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面临各种抉择,有时候,为了心中的那份信仰,我们必须要勇敢地舍弃一些东西。
别了,哥哥,别了,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安逸和舒适!篇二别了,哥哥读后感读完《别了,哥哥》,我的心情就像海浪一样,起伏不定。
殷夫这小子,真有种!他能跟自己的亲哥哥说再见,去追求他心中所谓的“大义”,我真不知道该说他傻还是勇敢。
你说他哥对他多好啊,关心他,照顾他,就盼着他能走一条安稳的路。
可他倒好,非要去闯那不知生死的革命之路。
我就想问问,值得吗?也许在他心里,这就是值得的。
文中描述的那种兄弟间的情感拉扯,真的太真实了。
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自己认定的理想,这要怎么选?殷夫最后选了理想,这可能让他哥哥伤心透了。
别了,哥哥读后感
别了,哥哥读后感篇一别了,哥哥读后感读了殷夫的《别了,哥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里,殷夫那种坚决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决裂的勇气,让我震撼不已。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亲情是无法割舍的,但殷夫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广大受苦受难的人民,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哥哥。
我觉得殷夫好勇敢啊,他难道不会害怕吗?可能会吧,但他心中的信念战胜了恐惧。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退缩,和殷夫相比,我简直太懦弱了。
我在想,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我能有他那样的勇气吗?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文中哥哥对殷夫的关怀和爱,是那么的真挚,可殷夫还是选择了离开。
这是多么艰难的抉择啊!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理想,殷夫最终选择了理想,这种坚定真的让人佩服。
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能这么果断吗?这一路,殷夫走得坚定而又决绝,他的身影仿佛在告诉我:别犹豫,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勇敢前进!可我有时候就是太犹豫了,做个决定都要纠结半天,这样怎么能行呢?殷夫的这篇文章,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让我明白了,为了心中的理想,有时候必须要有所舍弃。
篇二别了,哥哥读后感《别了,哥哥》,这篇文章读完,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殷夫啊殷夫,你咋就这么牛呢?说告别就告别,那可是你的亲哥哥呀!我就在想,他哥哥得多伤心,多无奈。
但再一想,殷夫得多坚定,多决绝,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
“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这话说得,多硬气!好像能看到殷夫那一脸的坚决,眼睛里都透着一股倔强劲儿。
也许有人会说,殷夫太绝情了,亲哥哥都不要了。
可我觉得吧,他这不是绝情,是深情!他对劳苦大众的深情,让他不得不放下个人的亲情。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是我,能做到吗?我可能会犹豫,会纠结,说不定最后就妥协了。
殷夫诗歌《别了,哥哥》原文及赏析
殷夫诗歌《别了,哥哥》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殷夫诗歌《别了,哥哥》原文及赏析【导语】:《别了,哥哥(算作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词吧!)殷夫》全文与读后感赏析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别了,哥哥》读后感
《别了,哥哥》读后感《别了,哥哥》读后感读殷夫的《别了,哥哥》,内心五味杂陈。
读到“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的阶级交了战火。
”这几句的时候,我感觉到作者在作一个艰难却又坚定的告别。
他告别的仅仅是自己的哥哥吗?不,那是和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的告别。
殷夫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他却毅然选择投身革命,背叛自己的阶级。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他们不为自身的荣华富贵所束缚,而是为了理想信念,不惜与自己原本的家庭或阶层分道扬镳。
特别触动我的是殷夫对哥哥所代表的阶级的那种深刻剖析。
他清楚地看到那个阶级存在的很多问题,即便哥哥给予他爱与关怀,但他明白这种基于剥削基础上的舒适无法让他心安理得地接受。
这可能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面临各种利益的诱惑,有时候会随波逐流追求一些表面的东西。
而殷夫却为了人民大众,为了心中的公平正义,抛弃了本可以轻易得到的安逸。
然而,这篇文章中也有些令我不太理解的地方。
比如那个时代的阶级矛盾为何如此尖锐,让殷夫这样面对亲人都能如此决绝呢?后来我明白了,当时旧中国社会积贫积弱,被压迫阶级数量庞大,备受煎熬,他若不能坚定地站在被压迫者一边,那就是对更多人的不公平。
作者想表达的应该不仅仅是家庭关系的分裂,更多的是两种理念两种阶级命运的分野。
我们今天回过来看,殷夫所做的是伟大的选择,他的勇气可嘉。
对了,还想说他的这种反抗精神不仅仅是在那个时代需要,在任何时代,当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当人们面临义利之择的时候,都应该有像殷夫这样的决心和觉悟。
这篇文章也启迪我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要追随自己的大义。
《别了,哥哥》赏析
《别了,哥哥》赏析这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别了,哥哥》,字里行间显露着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在亲情与信念两难抉择中的勇气和决心。
殷夫自幼聪慧颖悟,在家排行最末,备受宠爱。
因少年丧父,长他15岁的大哥给予其父辈般的照应呵护。
他勤奋好学,擅于诗文,为了让他学业有成,光耀门楣,1924年大哥送他赴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民立中学、浦东中学。
目睹帝国主列强在十里洋场飞扬跋扈,军阀统治腐败无能,百姓饥寒交迫,他很快便违背了大哥“专心念书,别管闲事”的告诫,加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
殷夫第一次入狱关押了三个月,险遭枪决。
在狱中,他将自己被捕的经过写成长篇叙事诗《在死神未到之前》,表现出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革命的本身就是牺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枪下走奔……在森严的刑场上,我们的眼泪决不因恐惧而洒淋!”殷夫出狱后,大哥一直把他软禁在身边,不断督促他专心复习功课,准备报考同济大学。
当时的同济大学是德国开办的一所贵族学校。
大哥满心希望通过西方贵族式教育感化殷夫。
殷夫表面顺从埋头苦读,却瞒着大哥从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进步文艺书籍中汲取丰富的知识。
1927年秋,他考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仅用了半年就能阅读、翻译德文原著。
还掌握了英语、俄语,为以后的译著,打下基础。
大哥要出国了,临行前,再三叮嘱他,要安分守己,好好读书,并许诺将来送他去德国深造。
可殷夫坦率地回答:德国我是不去的,要去就去莫斯科。
大哥奈何不得,只能嘱咐妻子,千万别让殷夫出去“惹事生非”。
1928年秋,殷夫因参加革命活动又一次被捕。
大嫂闻讯后,急忙托人将他保释出来,带回老家。
是小姐姐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暗中帮他潜离家乡重返上海。
殷夫没有回同济继续学业,而是毅然决然地摆脱了大哥为他精心安排的贵族生涯。
经历了一段流浪生活后,找到了党组织,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人运动。
别了哥哥读后感
别了哥哥读后感《别了,哥哥》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通过一个悲伤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灵和情感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明的男孩,他和他的哥哥小亮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
由于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离异,小明和小亮经常面临着生活的种种困难。
然而,尽管生活的压力很大,小亮始终都是一个乐观坚强的男孩,他总是尽力去帮助小明,给他带来温暖和希望。
然而,就在小明觉得生活开始有了转机的时候,小亮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去世了。
这个消息对小明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无法接受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这样离开了自己。
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整个人都变得消沉和沮丧。
他无法释怀,无法原谅这个残酷的现实。
小明的悲痛和绝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家庭才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家庭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家庭更重要了。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家人,爱护家人,让家人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怀。
除了家庭的重要性,这部小说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灵和情感的。
小明和小亮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绝望和无助,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希望,不能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只有坚强和乐观,我们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迎接生活的挑战。
在读完《别了,哥哥》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灵和情感的。
这部小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让我更加珍惜家人,更加坚强和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接生活的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别了哥哥》ppt课件
3
▪ 鲁迅 《白莽作<孩儿塔^序》
▪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 ▪ 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
▪ 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 ▪ 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 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怨之作, ▪ 都无须来作比方, 因为这诗属于别一
▪ 世界。 4
左联五烈士去世后, 鲁迅对他们的牺牲感到无比悲愤。
▪ 进行!
13
赏析
▪ 形象: ▪ 情感基调:
14
赏析
▪ 形象: 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成熟形象。 ▪ 情感基调:革命的信念和诗的激越情感, ▪ 构成了殷夫诗歌的基调。
15
▪ 最亲爱的—— ▪ 最后的手—— ▪ 教导、培植—— ▪ 感激、 钦佩—— ▪ 不能不——
▪ 安逸、功业、爵禄、 高帽——
▪ 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27
▪ 二、革命理想是真实感情,手足情也是 ▪ 真情, 为了割断这种手足之情,他 ▪ 的痛苦也是真实的。 ▪ 而写出这一层感情, 更衬托出诗人坚定
的革命信仰、立场和与统治阶级决裂的决 心,因而感人。
28
▪ 三、 《别了,哥哥》主要用对比手法,
▪ 《血字》则多用比喻。
29
10
▪ 殷夫的著名译作
▪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格言》
▪ 生命诚可贵, ▪ 爱情价更高。 ▪ 若为自由故, ▪ 二者皆可抛。 ▪ 激励无数有志青年冲破牢笼献身人民革命的解放
事业。
11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 殷夫第三次出狱是靠自己出来,大热天 ▪ 穿了棉袄跑去向鲁迅求助,告诉鲁迅 ▪ 他其实是一个革命者。对又气又急的哥哥 ▪ 写来的信, 要他忏悔觉悟,告别危险工作, 他回
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别了哥哥知识点
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别了哥哥知识点本文是关于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别了哥哥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康桥给徐志摩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
那么同学们赶快一起来看看别了哥哥知识点!【原文欣赏】《别了哥哥》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煳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因此劳苦群众的唿号震动心灵,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想做个Prometheus偷给人间以光明。
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更不要那纸煳的高帽。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简介:《别了,哥哥》一诗是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
正如诗人在副题上所说的,这“算作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词吧”。
一个叛逆旧社会而走向革命的勇士的形象在这首诗里深刻地表现出来。
背景:殷夫自幼聪慧颖悟,在家排行最末,备受宠爱。
因少年丧父,长他15岁的大哥给予其父辈般的照应呵护。
他勤奋好学,擅于诗文,为了让他学业有成,光耀门楣,1924年大哥送他赴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民立中学、浦东中学。
诵读家书,情景演绎《别了,哥哥》
诵读家书,情景演绎《别了,哥哥》摘要:一、前言介绍《别了,哥哥》这首诗的背景及作者二、诵读家书的意义1.诵读家书的历史渊源2.家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3.诵读家书对于传承文化的作用三、《别了,哥哥》的情景演绎1.诗歌的创作背景2.诗歌的内容概述3.情景演绎的具体形式和过程四、诵读家书与情景演绎的结合1.诵读家书在情景演绎中的作用2.情景演绎如何增强家书的感染力3.结合实例分析诵读家书与情景演绎的完美呈现五、结论总结全文,强调诵读家书与情景演绎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性正文:一、前言《别了,哥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
这首诗以家书为背景,表达了对哥哥的怀念之情。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诵读家书和情景演绎的方式,来体验这首诗的魅力。
二、诵读家书的意义1.诵读家书的历史渊源家书,作为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烽火、驿站,到后来的信鸽、快马,家书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2.家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在传统文化中,家书被视为亲情、友情的象征,是一种极具人文关怀的表达方式。
许多文人墨客,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曾通过家书来传递情感。
3.诵读家书对于传承文化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虽然通讯手段日益发达,但诵读家书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诵读家书,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别了,哥哥》的情景演绎1.诗歌的创作背景《别了,哥哥》创作于20世纪初,当时正值国家战乱,徐志摩与哥哥分隔两地。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助家书的形式,表达了对哥哥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2.诗歌的内容概述这首诗以一封家书为主线,描绘了作者在战乱中与哥哥离别的场景。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哥哥的怀念之情。
3.情景演绎的具体形式和过程在情景演绎中,表演者通过诵读家书,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将诗歌中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产生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别了,哥哥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抉择中,作者抛弃金钱权位,追求真理,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人格。
2、把握诗歌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说明:
殷夫是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别了,哥哥》写于1929年“四一二”事变两周年之际,是一首纪实性诗作。
作为一篇与自己阶级彻底决裂的宣言书,它是决绝的反叛之歌,更是对于真理的激情的礼赞。
但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革命诗歌标语化、口号化的通病,而是一首能够从情感上打动人的诗篇,能把“手足之情”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
为了能让学生把握住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词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但真挚饱满的情感内涵。
同时,作为纪实性红色鼓动诗,时代背景对学生理解诗人与自己的阶级决裂,投身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和课内补充的形式为主题理解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圈画字词,品读体会诗中真挚复杂的感情状态。
理解诗人在生命抉择中,无畏高尚的人格精神。
2、难点:把握作品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说明:这是一篇能以真情动人的诗歌作品,体会诗中字里行间感情,对高中学生而言,应该避免被动式地接受,要调动他们丰沛敏感的情感,在反复朗读,圈画字词体会中实现情感共鸣的产生。
朗读形式安排上,要适合学生实际的朗读水平,丰富多样。
教学过程
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2、散读体会言表达。
2、学生最后散读课
文,整体体会。
作教学。
课后作业学习反馈1、熟读诗歌。
2、人生的道路永远充满了分叉和
抉择,而每一次抉择正是对人性
最大的一次考验。
随笔练习,以
《生命的抉择》为题做一文。
3、课外推荐阅读:鲁迅《白莽作
〈孩儿塔〉序》、《为了忘却的
纪念》,殷夫《血字》。
朗读为必做项目,
随笔在文体上不设
限制,鼓励学生尝
试诗歌创作。
课外
推荐作品,学生可
自由选读。
作业设计分巩固和拓展两
部分,并力图激发学生开
阔的写作思维和个性的创
造力。
本诗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在名利权位和革命真理上的抉择,体现了他高贵的人格
精神,具有激荡人心的感染力。
所以,教学上也可以直接从人生道路的抉择这一话题切入文本,先把握作者决裂自己的阶级,追求真理的价值取舍,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一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进一步把握主旨。
此外,本诗以情动人,也可以让学生课外先阅读《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了忘却的纪念》,从鲁迅先生对诗人的追忆和评价中引入诗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真挚复杂的感情,以此深入分析写作手法和主旨精神。
练习举隅
1、选定诗歌题材,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诗歌朗读兴趣。
2、请以《别了,___》为题,创作一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