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
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
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
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懑。
他最后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
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
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
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
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
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天下情怀。
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
其次是民本思想。
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
再次是主人意识。
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和”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和”强调和谐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保持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万物的生长和发展。
其次,“和”注重协调平衡。
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差异,但通过协调和平衡,可以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如,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强调在处理事物时要避免极端,保持适度和平衡。
最后,“和”倡导包容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同的事物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如果能够秉持“和”的理念,以和谐、包容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就能够减少冲突,增进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和”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包容他人,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在当今时代,“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弘扬“和”的思想,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人是相互独立的,需要保持和谐统一。
河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河北省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的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乡村题材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类型。
不同历史情境下的乡村书写,呼应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与召唤,形成独具中国美学追求的文学传统。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并实施,使乡村题材创作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敦促作家对乡村进行再认识以及美学再创造。
②新时代的乡村题材创作不仅要面对当下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样态与情感精神状况的多样性,更需要认识到,伴随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城镇化进程,乡村所发生的新变化。
乡村是一个包含农、林、牧、副、渔多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广义概念。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乡村题材创作更多聚焦于狭义的“农村”,也即以种植耕作为主的农业,对草原游牧、山林渔猎、海洋渔业以及其他类型的乡土生计与活动观照较少。
今天的乡村开始实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操作甚至智慧管理,“互联网+”农业、绿色与休闲农业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乡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
尽管区域性发展差异依然存在,但既有的城乡二元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
新的乡村召唤新的书写。
③城乡互动与一体化进程使乡村现实更加生机勃勃,扩展了乡村书写的经验领域、题材范围与表述空间。
这要求作家不仅要了解生产、经营等宏观规划,同时要在转型过程中聚焦乡村新文化、新观念的形成。
比如,农民运用自媒体工具,直播销售农产品,技术不仅带来了流通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塑造着农民的新形象。
作家需要把这些变化通过文学的方式讲述出来。
大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文化创新、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关乎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生福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变革中,我们要关注乡村的“变”与“不变”。
比如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是传统文化根脉所在,在当下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环境变了,文化根脉仍在。
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语文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渴望一片宁静的天地。
而中国古典园林,正是这样一片让人心灵得以栖息的净土。
古典园林以山水为骨架,以建筑为点缀,以植物为装点,营造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
其中,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和丰富的内涵,被誉为“江南园林甲天下”。
以下是一篇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请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一)阅读材料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布局、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欣赏和研究。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
在园林中,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例如,拙政园以水景著称,利用水池、溪流、小桥等元素,营造出“水乡风韵”的意境;留园则以假山为主,通过堆叠山石、凿刻石洞,展现出“山石之美”。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又有北方园林的豪放。
园林中的建筑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
例如,拙政园的“听雨轩”,建筑小巧玲珑,四周环水,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烟雨江南”。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也十分讲究,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从春花到秋叶,四季更替,景色各异。
园林中的植物布局合理,与建筑、水体等元素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
(二)小题11.下列关于苏州园林的布局,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布局讲究“因地制宜”B. 利用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C. 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元素相互独立D. 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答案:C解析:根据文章第一段“苏州园林以山水为骨架,以建筑为点缀,以植物为装点,营造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可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元素是相互映衬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故C项错误。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凡是仿效“天”的目中,,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保定市定兴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定兴三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杭州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的过程中不幸被飞来的铁块砸中,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停稳客车救了一车人的性命,自己却不治身亡。
“最美司机”和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因救孩子而断腿的“最美女教师”等平民中的伟大人物,让我们在反思这个社会的冷漠和不信任的时候,觉得应该将重建良善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底层。
诚然,今天的世界,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与人的纽带弱化,社会缺乏互信,这已成为世界通病。
有人认为,权力与市场,严重腐蚀了今天的中国社会。
笔者以为,我们中国底层普通市民之中,仍然存在传统的美德、责任与信赖的基础。
上述事实也说明,中国社会底层存在广泛而深厚的良善社会基础。
有人将良善社会重建的重任寄予我们的知识阶层,笔者不敢苟同。
北大教授钱理群直言,现行中国教育制度培养出一大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批判的是某些知识分子向权力奴颜婢膝的现状。
这些年,教育制度过分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人格成长。
钱教授这番话不能不让我们追问,在中国,如何恢复独立人格的价值、社会彼此信任这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
数千年来,中国能屡遭入侵而不亡,这有赖士大夫阶级对中国主流价值的捍卫、传承。
具有高度历史责任的中国知识阶层引领了近代历次革命。
当年的知识阶层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独立人格。
现代国家建立之后,知识阶层容易成为权力附庸、市场奴仆。
国立大学成为培养知识权贵的基地。
明治维新之后,东京大学成为培养官僚的学府。
对此,一个来自地方的政治家创办了早稻田大学,他认为日本不能成为官的天下,应该成为民的天下。
他决定在这个大学要培养两类人:一类是新闻记者,另一类是全国的村长。
因为他认为,权力不能没有监督,国家不能没有基础。
今天中国面临一个重建良善社会的任务,我们应把希望寄托于普通公众,把更多的精力、热情投放在基层。
我们重塑中国地方,应该从中国的传统之中汲取养分,培养公共精神。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高二语文考试(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崇高的书写向来是与宏大叙事紧密联系的。
书写崇高,需要宏观思维和整体视野。
只有在对历史、现在、未来史诗般的全景观照中,在对时代、国家、社会宏大脉动的整体把握中,崇高的意义才能得到有效凸显。
事实上,宏大叙事与细节叙事之间不是有你无我、水火不容,而往往是相互交融、并行不悖。
一些凸显崇高的宏大叙事作品,如《平凡的世界》《额尔古纳河右岸》《三体》之所以屡屡掀起阅读热潮,与其丰富的内容、真实生动的细节是分不开的。
细节叙事具有凸显崇高的独特作用,可以与宏大叙事相辅相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细节叙事本身所具有的超清视野和常人视角。
细节饱含着现实生活的汁液,连接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细节叙事从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等平常细节入手,塑造有血有肉的常人形象,展现普通的个体在面对矛盾冲突时所爆发的伟大力量。
在这种平常与伟大的对比中,崇高故事已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记忆和经验中唤醒了巨大的力量,因而更能够冲击人的心灵。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家利奥塔强调:“崇高不是简单的满足,而是因努力而满足。
”细节叙事可以展现这种努力的过程,因而更能够凸显崇高。
正如康德所说,崇高“是通过对生命力的瞬间阻碍及紧跟而来的生命力的更为强烈的涌流之感而产生的”。
这意味着,对生命力的阻碍矛盾越激烈,紧跟而来的生命力涌流越强烈。
正是故事中贯穿着的深刻矛盾,使读者因为感受矛盾冲突积累了深深的痛感,当故事人物做出选择、完成转变或者取得胜利之后,这种痛感才能瞬间释放转化成崇高的精神愉悦。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
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
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
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
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
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
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
女人美了,才完整。
”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保定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国人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所产生的,通过一套礼仪制度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它是由历史长期锤炼和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特质。
乡土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
中国东西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茫茫沙漠和大草原。
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
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指的“天下”,并非今天人们所认识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
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
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
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象、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
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也大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先秦时,人们曾大量开发土地,后来发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必须要有节制,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
在此后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知足者常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的文化理念。
当认真研究乡土性这一文化基因的特点时,就可以发现,钱穆、梁淑滨等一些民国时期的学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早熟的文化是有道理的,这种早熟的文化特征让中华文明具有发育上不全的一面,因而造成了后来某些技术方面的脆弱;但另一方面,早熟又让中华文明具有直觉体验的先见性和超前性,而这正是当下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也是未来中国可以在世界领域里有所贡献的文化因素之一。
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下·成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
人民日报微博曾评论:“李子柒的视频不着一个英文字,却圈了无数国外粉。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箪食一瓢饮,到底是真实生活或精心△ 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中式生活之美,在赏心悦目之际让人愿意接近。
无声胜有声,李子柒的样本意义,绝不应被忽视。
无论怎样的文化,想要让别人理解,必先打动人。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
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
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 ,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
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荣获表演交融自怨自艾B . 荣获演绎交流孤芳自赏C . 荣膺演绎交融孤芳自赏D . 荣膺表演交流自怨自艾(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文化输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B .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 . 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保定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保定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_____________“山阴道上,”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_____________-_,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___________,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______________,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惊魂甫定高山仰止B . 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甫定仰之弥高C . 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惊魂不定仰之弥高D . 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不定高山仰止(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B . 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C . 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D . 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解析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5第1~7课。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
据科学家测算,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1980年以来,局部升温甚至达3.5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目标。
2016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2016~2017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已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树线北移;在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之北上,渔业资源也北移。
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
一方面,地表大量营养盐物质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
总体来说,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保定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保定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①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②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
(1)“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
但“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
请你体味上面两个示例,从积极的角度简述“杯具”一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并分别解读“杯具”一词在两个示例中蕴含的情感或态度。
(2)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现代生活异彩纷呈,网络变异词语层出不穷,如“木有”“大虾”“童鞋”“斑竹”“打铁”“果酱”。
请以其中一两个为实例,并联系汉语词汇演变的历史谈谈你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
要求:中心明确,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洁、生动、形象;③不超过150字。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
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予艺术品比例上美的和谐。
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其体现为光影、焦点透视、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就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
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都是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能仅仅喊口号,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与尝试。
尤其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积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5第1~7课。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
据科学家测算,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1980年以来,局部升温甚至达3.5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目标。
2016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2016~2017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已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树线北移;在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之北上,渔业资源也北移。
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
一方面,地表大量营养盐物质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
总体来说,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最后,北极地区发生的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也对北半球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产生了影响。
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场的变化,造成中纬度气压降低和高纬度气压升高,给北半球国家带来频繁的寒潮与暴雪,甚至影响雾霾的扩散。
此外,冰层的融化也会导致海平面的升高。
北极的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
然而,对于北极,我们已知的还很少,未知的还太多。
未来,对北极变化情况及其生态效应影响还需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
在此基础上,各国也应立足长远,为应对气候变化、规范北极治理积极展开磋商和合作。
(摘编自陈建芳《正在消失的北极冰川》,《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8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将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加速形成。
B.北极地区气候变暖问题严重,近年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大大缩小。
C.北极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引起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D.北极的各种快速变化也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比如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增强,油气、渔业等资源开采的条件将大为改善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论证了气候变暖给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影响。
B.本文列出让人惊心的数字,论证了全球气候变暖是古老的北极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的主要原因。
C.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显著影响,条理清晰。
D.文章通过论述北极的快速变化带来的新的经济机遇,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视角,也使得文章论证更加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极地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极地的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B.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这个“汇”涉及一些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未来究竟会如何变化,还是未知。
C.全球气候变暖是北极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只要解决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能解决北极冰川逐渐消失的问题。
D.北极的快速变化所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危害,但北极对于我们来说,未知的还太多。
将来我们应该对它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0%,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的92.6%下降1.6个百分点。
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8%,较2014届的2.0%略有下降;“正在读研”的16.8%及“准备考研”的3.3%较2014届分别增长3.2个、1.4个百分点。
由于深造的分流,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
2018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4.2%,较2014届的4.5%略有下降。
(摘编自《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材料二:材料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何芳表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就业难”一直被认为是“考研热、读研热”的主要原因。
这种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塞于推迟就业而表现出的逃避心理和逃避行为,会使个体在读研期间因缺少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产生被动学习、无所适从等问题。
更会因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而缺少前进的动力,进而虚度光阴。
这种动机是把学历的衍生功能作为读研的动力,缺少对学术本身的兴趣,因而也缺少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影响读研的收获和成效。
“仅就‘改善就业’的功利目标而言,这样的读研方式,其实已经很难保证3年后他们就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动机状态下,他们的求学体验也很难幸福,因为如果不具备学术热情,研究生阶段所必需的大量的阅读、研讨、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撰写。
都可能让他们痛苦不堪。
”河南某高校教师焦翔宇表示,确实有一些同学以考研为名逃避就业,这些同学报名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压力、从众心理或侥幸心理等。
但她同时也认为,考研是一件好事:“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还是鼓励去考,毕竟进一步的学习会对学生个人非常有益。
”“考研的内驱力应该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如果抱着其他目的考研、读研,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是连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综合自己的能力、资源,选择一条合适的路。
”焦翔宇说。
(摘编自《逃避式考研渐热:留恋校园?恐惧社会?》) 材料四:在高考之后的研究生考试,再次赋予了受教育者一次竞争机会。
在任何时候,机会公平的价值都不应该被低估。
也许在顺利考上名校研究生以后,本科来自非名校的学生发现自己与“土著”学生[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是,只要研究生阶段的学校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差距就有机会缩小以至消弭。
确实有不少非名校的学生冲着就业优势而考研,当他们在求职时,发现自己的竞争力不如“土著”学生,难免产生心理落差,旁人更会讥俏他们“考上研究生也找不到出路”。
然而,只要认真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就会养成区别于本科生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在职场上获得优势。
必须明白的是,考研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下一轮竞争的起点。
读研,意味着迈入学术研究的大门。
虽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毕业之后都要从事科研工作,但至少在选择考研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对学术有所向往和追求。
外界会赋予学历各种各样的附加值,这或许是“有用”“无用”引发争论的基点。
不过.如果不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锻炼思维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研究能力,那所有的附加值就无所依托。
(摘编自《非名校生考研不在于熬一锅浓浓的“鸡汤”》) [注]“土著”学生:这里指本科在名校就读的学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4届到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自主创业”两项的比例都持续下降。
B.2018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压力并未因就业率下降而上升,这和考研热有关系。
C.大多数人选择考研与就业问题有关,提高就业竞争力更是考研的最主要动机。
D.某些本科毕业生考研目的茫然,可能与家庭压力、从众心理或侥幸心理等有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何芳教授认为,基于推迟就业而考研的学生可能会在读研期间产生诸多问题,导致他们的最终目的难以实现。
B.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考虑,焦翔宇老师认为考研对学生个人非常有益,毕竟进一步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值得鼓励。
C.研究生考试赋予受教育者第二次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体现了机会公平的价值观,更是考研的最高价值所在。
D.应该坚守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社会所赋予高学历的各种附加值才有意义,才能体现“有用”。
6.请结合材料,试给准备参加考研的本科生提出一些建议。
(6分)(三)文学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风车转了起来袁省梅老汉跳门槛出去时,扭头说:“今个你生日哩,我给你买个蛋糕去。
生日蛋糕嘛,人家城里都兴个这,你也赶个时髦吧。
”穿过南门前的小巷子,就是戏台子。
好多年没有演过戏,台子上就总是冷冷清清的,鸟雀的小脚印印在灰黑的浮尘上,一片连一片。
台子下,倒是热闹,天天日日的,那几个老汉在台子下闲坐,栽盘,耍扑克。
耍到交关热闹时,你一声他一声的,谁也不弱于谁。
他也爱耍扑克,放羊回来有个空闲了,总要到台子下耍两把。
吵吵嚷嚷一顿,赚个热闹,就开心了。
快到台子时,老牛喊他三缺一。
他喊老牛不耍了,今个有事哩。
扭身去了台子边的小卖部,买了一包盐两袋子醋,还有三块蛋糕,回去了。
老牛在背后骂:“你个老不死的急哩是屋里有七仙女哩。
”院子静静的,柴草上立着一只野雀子,唧唧叫。
他把蛋糕拾到碗里,放在柜桌上,说:“本来想买五个哩,没有了。
就剩三个。
”柜桌后墙上的一张相片,老婆子笑盈盈地看着他。
他也笑盈盈地看着她,说,“你走了,我还记着你的生日还能给你献个蛋糕;等我死了,娃娃女子都忙得,怕是想不起你我了。
不说了,我得编些风车子,眼瞅着年跟前了。
”从屋外的柴棚子下抓来几根秫秸秆,慢慢地坐在杌子上,拾起一根秫秸秆,扯了枯干的叶子,黑糙的手也不怕扎,攥住秆子,把剩下的碎叶子捋干净。
“再过几天就都回来了,屋里就热闹了,腊月二十三,灶锅爷点人头。
我得多做几个,不要又跟年个一样,娃娃争的吵的都嫌少。
”“啥?娃娃们不稀罕我这?”“呵,你才说错了,娃娃可稀罕哩,就是巷里的娃娃,也这个爷那个伯地喊,给上个风车子,可高兴。
”“回来的娃娃是越发少了,跟着爸妈在外头,远嘛,路上不要花钱啊,人挣俩钱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