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399cde8c524de518964b7db0.png)
小
波长λ 大
小
举例:一束白光从顶角为θ的一边以比较大的入射 角i射入并通过三棱镜后,在屏P上可得到彩色光带, 如图所示,在入射角i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假如屏 上的彩色光带先后全部消失,则 ( ) A.红光最先消失,紫光最后消失 B.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 C.紫光最先消失,黄色最后消失 D.红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
牛顿环的形成
举例:在下列情况中,发生的是光哪一种现象: (1)通过狭缝看日光灯可见彩色条纹,是 现象. (2)通过三棱镜看书上的字的边缘有彩色,是 现象 (3)阳光下水面上的油膜出现彩色条纹,是 现象 (4)增透膜是利用光的 现象. (5)两平板玻璃紧压在一起,阳光下可见彩色条纹是
现象 (6)立体电影,电子表的显示屏及太阳镜是利用了光 的 现象. (7)泊松亮斑是 形成的,牛顿环是 形成的. (8)彩虹是阳光接近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形成的.
一.薄膜干涉的色散: 1.实验:
现象:薄膜 上形成由明 暗相间的条 纹构成的等 焰的像.
分析: 思考:白光下观察肥皂泡会由什么现象?
应用: ①增透膜:通常在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上镀上一 层薄膜减少某色光在镜头上反射造成的光能损失, 增强透镜透光的能量,这层薄膜叫增透膜.增透膜的 厚度等于入射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1/4.
照相机镜头呈淡紫色的原因: 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消弱绿光的反射,但红光和紫光没有显著消弱.
②光的干涉检查平整度
单色光
明暗相间等间距条纹
标准样板 薄片
被检查平面
甲
乙
丙
若某处凹下,则对应亮条纹(或暗条纹)提前出现; 若某处凸起,则对应亮条纹(或暗条纹)延后出现. (指由左向右的顺序位置上)
二.衍射时的色散: 略
光的色散定义
![光的色散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c12eb3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7.png)
光的色散定义
光的色散,也称为颜色分散,是物体形成色彩时由弯曲光线组成的光谱的量度。
具体
指的是一种物体所发出的或反射的、用特定的颜色构成的光谱的程度。
它可以是白色光,
也可以是分红蓝绿三色,或多色光,比如彩色灯。
白色光是一种完全色散的光,它是指当物体以等势发出颜色各不相同的平行光线时,
光各种波长(色)成相同强度地散射或反射出来的现象。
白色光中的各种波长的光频率的
强度是相同的,可以形成类似日光的颜色。
红蓝绿三色光是一种不完全色散的光,它是指在给定范围内(如亮度、感觉等)只有红、蓝、绿三种元素才能构成某种光,它们是直接以不同频率发出光,而其它颜色都是由
这三种颜色组合起来形成的。
多色光是指由多色光元件组成的光,这种光中,有多种颜色,可以是数种灯泡发出的、多种灯丝组成的或由激光等组成的光。
它们的特点是集中的单一波长的光线,各波长的强
度也大多相同。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26dcec4d4028915f814dc273.png)
光的色散一、本节学习指导本节内容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几遍记住重点知识即可。
二、知识要点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
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2)没有黑光的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
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早晨和傍晚的太阳为什么是红色的?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颜色的单色组成。
如果射入人眼的光少了几种,我们感觉到的光的颜色就是由剩下的那几种光混合而成的颜色。
地球的大气层厚达几十千米,大气中漂浮着无数的尘埃、小水滴以及各种气体分子,阳光穿过大气层时,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在碰到大气层中的尘埃和小水滴时容易被散射开,而红色、橙色光则不容易散射掉。
太阳升起或落下时,太阳光斜射入大气层后再斜射到地面,太阳光中的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几乎都被散射掉了,所以看上去太阳光是红色的了。
5、光谱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红外线(1)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到。
(2)红外线的功能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②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③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较强;④红外线具有可见光一样的特征,沿着直线传播,被物体反射。
应用于加热物品、取暖、摇控、探测、夜视。
7、紫外线(1)紫外线在光谱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38b30c3987c24028915fc33f.png)
一、前言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提高供电质量,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我单位在2023年度对停电安排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实施。
现将本次停电安排工作总结如下:一、停电安排工作概述1. 停电范围:本次停电范围涵盖我单位所辖区域内所有供电线路,共计XX条。
2. 停电时间:本次停电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共计XX天。
3. 停电原因:本次停电原因为电力线路改造、设备检修、电网升级等。
二、停电安排工作实施情况1. 前期准备(1)制定停电计划:根据停电原因,提前制定详细的停电计划,包括停电时间、停电范围、停电原因等。
(2)通知用户:通过短信、电话、公告等形式,提前通知停电范围内的用户,告知停电时间、原因等信息。
(3)人员安排:成立专门的停电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停电工作有序进行。
2. 停电实施(1)现场勘查:停电前,对停电范围内的设备进行现场勘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停电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停电操作,确保停电过程中人员安全。
(3)设备检修:停电期间,对停电范围内的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提高供电质量。
3. 停电恢复(1)设备检查:停电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2)恢复供电:按照恢复供电计划,逐步恢复停电范围内的供电。
(3)反馈信息:及时向用户反馈停电恢复情况,确保用户了解停电恢复进度。
三、停电安排工作成效1. 顺利完成停电任务:本次停电安排工作按照既定计划顺利实施,确保了停电范围内的供电安全。
2. 提高供电质量:通过停电期间的设备检修、维护,提高了供电质量,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3. 优化供电结构:本次停电安排工作为电网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优化了供电结构。
四、停电安排工作不足与改进措施1. 不足之处(1)停电期间部分用户反映停电时间较长,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2)停电期间部分设备检修工作进度较慢,影响了停电恢复进度。
2. 改进措施(1)优化停电计划,尽量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对用户生活的影响。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d3137045852458fb770b56d6.png)
小结
1.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 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红外线的特征及实际应用: 测体温、夜视、取暖等。
4.紫外线的特征实际应用以及危害:
荧光效应、验钞、杀菌消毒等。
巩固练习
1.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 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则白屏上的颜色顺序 黄 绿 蓝 为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橙 靛
利用红外线跟踪目标
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成像
用红外胶片拍摄 的“热谱图”
红外遥感探测
红外线摄像
红外摄像头
野生东北虎 进村吃牛,被红 外线相机逮个正 着。
3.紫外线
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1)紫外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能使荧光物质 验钞机 发光。
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用于检验 钞票的真伪。
(2)紫外线消毒灭菌
紫外线灭菌灯
紫外线消毒柜
紫外线杀菌过滤器 消毒柜
(3)紫外线防护 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皮肤灼伤,甚至致癌影响动 植物、人类的生存。
科学家戴着防护眼镜 电焊时发出的弧光含有大量紫外 在紫外线下进行实验。 线,工人戴上特制的防护面罩。
登山运动员都要戴特制的黑色眼镜,炎炎夏
日人们撑起遮阳伞,这是为什么?
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2.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由电视机中的电子枪射
到屏幕内侧的荧光粉上产生的,根据色光的混合规 红 绿 蓝 律,在电视机中只需要_____、_____、_______三
种颜色的即可配出各种绚丽的色彩来。 红、绿、 三原色 蓝 叫做光的___________。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7332540ba6c30c2259019e3f.png)
响尾蛇的视力很差.但体内有一红外线 定位器官,依靠红外线定位,它能准确的捕捉 猎物,根据这一原理,美国人发明了一种名为 响尾蛇的导弹.
利用红外线跟踪目标
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夜视仪在军事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红外线的应用举例
•(1)红外线照相 •(2)红外线加热 •(3)红外线遥控器 •(4)红外线夜视仪
2.什么是紫外线?
紫外线是太阳光谱的紫端以外,
是人类看不见的光
紫外线使钞票上的 荧光物质发光 ,用于 检验钞票的真伪.
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 它能杀死微生物, 医院 里常用紫外线来消毒病房 和手术室 .
紫外线的应用举例 • 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 紫外线灭菌 • 紫外线验钞 注意: 过量的紫外光对人体有害,臭氧层的 破坏是现在地球紫外线增加的原因。
红外线是指在太阳光谱 的红光以外、人眼看不 见的光
红外线的应用
遥控器发出——信号,受 控机器收到信号后进行相 应的操作:变换频道、改 变音量等。
用红外胶片拍出的“热谱图” 图中的颜色是制作时加上的,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温度
红外线加热
远 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取 暖 器
浴室暖灯
电烤箱
红外测温仪
红外线端口很早就开始应用于笔记本电 脑,在蓝牙技术出台之前,红外线端口是 笔记本电脑上唯一轻巧廉价的无线连接方 式,而且只要装备红外线端口的设备符合 红外线通讯协议,即使是不同类型的设备都 可以互联,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等工作。
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被空中的小水滴色散 产生的。
重点2.色光的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34f0b6ab941ea76e58fa0459.png)
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不 同,前者是淡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D、上述说法都不对
10、以下对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 B ) A、紫外线对人类生活只有危害,应尽量减
少紫外线照射 B、患皮肤癌或白内障的病人都是由于受紫
外线照射引起的 C、只有太阳光中含紫外线 D、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
小结
1.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 等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红外线的特征及实际应用:
测体温、夜视、取暖、遥控等。
4.紫外线的特征实际应用以及危害: 荧光效应、验钞、杀菌消毒等。
巩固练习
1.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各种 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则白屏 上的颜色顺序为红、_橙__、_黄__、_绿__、蓝___、 _靛__、_紫__。这说明_白__光__是__由__各__种__色__光__混__合__而__成。
五、光的色散
太阳光(白光)是不是单纯的光? 雨后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17世17纪世以纪前以,人前们,人一们直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 认色为。白直色到是16最66单年纯,英的国颜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 色太.阳直光到发16生66了年色,英散国。物理 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 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②紫外线消毒灭菌
紫外线灭菌灯
紫外线消毒柜
消毒柜紫外线杀菌过滤器
(2)紫外线防护 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皮肤灼伤,甚至致癌影响
动植物、人类的生存。
科学家戴着防护眼镜 电焊时发出的弧光含有大量紫外 在紫外线下进行实验。 线,工人戴上特制的防护面罩。
登山运动员都要戴特制的黑色眼镜,炎炎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61a139e7910ef12d2af9e738.png)
太阳光 ,地球 5.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___________ 臭氧层 可吸收紫外线,使得 周围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___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但目前 臭氧层 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逸出的 ___________ 氟利昂 等物质的破坏,出现了“空洞”。 ___________
三棱镜
白纸屏
太阳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一、光的色散
•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 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 是复色光,不是单色光.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水滴具有重力,呈椭球形。光入射时, 发生折射和反射.
彩虹的形成
使皮肤粗糙 引起皮肤癌
鉴别假钞
紫外线能 使荧光物质 发光。
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 除了紫外线,它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紫外 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紫外线灭菌灯
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紫外线对我们也 有危害,怎么办?
不要怕 可以防
防紫外线伞
炎炎夏日, 各种防紫外 线伞保护人 体皮肤免受 紫外线直接 照射。
红外线自动跟踪装置
响尾蛇导弹它的红外线自动跟踪系统,不仅 可以根据发动机发出少量热量来追踪飞机 或舰艇,而且还能按目标留下热痕,顺藤摸瓜 跟踪,直到击中目标为止.
猜一猜: 在红光的外侧存在红外线,在 紫光的外侧是否存在紫外线?
紫外线的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在1801年有一 次把含有氯化银的照相底片放到可见 光光谱的紫外光外侧,发现底片被感 光,他反复探究,终于发现里面有一 种不可见的光----紫外线
1.红外线
温度计放在红光以外
说明这里也有能 量辐射,不过人眼 看不见,这样的辐 射叫做红外线。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47f5a157804d2b160b4ec0e0.png)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 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机等。
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 来加热物品。
三、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紫外线是德国化学家里特1801年发现的。他在光谱的紫光区域 外侧放置了一张,结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紫外线被找了出来。
5.三原色光——红、绿、蓝叫做三原色光。 用其它颜色的光不能混合得到红、绿、 蓝,但是用红、绿、蓝按不同比例混合可 以得到其它颜色的光。
彩色电视机节目的画面是怎样产生的?
电视机屏幕和计算机屏幕上布满荧光点,这些点发出的 红、绿、蓝三种颜色复合起来就形成了各种颜色的光。
6.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
1.光的色散—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 黄、绿、青、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 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2.光谱—把红、橙、黄、绿、青、靛、紫 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为光谱。
3.单色光—透过三棱镜后不能再色散的光称 之为单色光。 4.复色光—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 光。 白光是一种复色光。
实 验 探 究
6、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色光颜 色相同。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 同的光。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光就成什 么颜色。
太阳光谱(Spectrum)
将光依据红、橙、黄、绿、蓝、靛、紫 等颜色的顺序排列起来得到太阳光谱。
二、红外线(Infrared Ray)
三、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
四、光的散射
散射作用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是照相底片感光。
光的色散例子
![光的色散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5efc07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9.png)
光的色散例子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方式折射或反射。
这种现象导致了光的分离与偏折,使我们能够观察到丰富多彩的色彩。
下面将列举10个光的色散的例子,以展示光的色散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1. 彩虹:彩虹是最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之一。
当太阳光透过水滴后发生折射、反射和折射等过程时,不同波长的光被分离出来,形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2. 水晶棱镜:将光线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水晶中的折射率不同,会使光分散为七种颜色。
3. 光纤:光纤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传输的导光介质。
由于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从而导致光的色散现象。
4. 太阳光经过大气层:太阳光在经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散射和折射等现象,不同波长的光被散射到不同的程度,使得天空呈现出蓝色。
5. 玻璃棱镜:将光线通过玻璃棱镜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不同,会使光分散为七种颜色。
6. 光谱仪:光谱仪是一种用来分析光的色散性质的仪器。
通过将光线通过光栅或棱镜等光学元件,可以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从而研究光的组成和特性。
7. 多色荧光灯:多色荧光灯是利用荧光粉对不同波长的光进行转换的一种照明设备。
当电流通过荧光灯管时,灯管内的荧光粉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光线。
8. 星光经过大气层:当星光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散射作用,使星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因为星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光被大气层散射的程度不同,导致观察到的星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9. 折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利用透镜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透镜中的折射率不同,会使光分散为不同的颜色,从而影响望远镜的成像质量。
10. 紫外线灯:紫外线灯是一种能够发射紫外线的照明设备。
紫外线灯通过电流激发荧光体,使其发出紫外线。
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较短的光,它在空气中的折射率较大,因此会有明显的色散效应。
光的色散课件
![光的色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4cb67501f69e314332944a.png)
红、橙、黄、绿、蓝、靛、紫 白光 色散 红 绿 绿 白色幕布会反射各种色光 三Cຫໍສະໝຸດ 1、在没有其他光照时,舞台追
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衣、 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 是:上衣呈黑 色,裙子呈 绿 色。
2、为什么电影幕布的颜色都是白 色的?
物体
不透明
红玻璃只透过红光
蓝玻璃只透过蓝光
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颜色的 色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什么颜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什么色光,其他 颜色的色光则被它吸收
白色物体: 反射所有色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兔
白
三、光和颜料的三原色 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利用 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 红+绿+蓝=白
光 的 色 散
光 的 色 散 物 体 的 颜 色
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三原色光:红、绿、蓝 光的混合: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 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光的颜 色决定。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练习: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 橙 成红、 、 、黄 蓝 、 靛 七色光带,这就是 紫 绿、 、
光的色散 现象.
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 各种色光 混合而成 的. 3.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被空中水滴 色散而产生 的. 4.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 光的色散 。 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一、光的色散: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
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2a2ac9593c1ec5da50e27035.png)
牛顿在上述实验中所得到的光谱是不纯的,他认为光谱之所以不纯是因为光谱是由一系列相互重叠的圆形色斑的像所组成.牛顿为了获得很纯的光谱,便设计了一套光学仪器进行实验。
用白光通过一透镜后照亮狭缝S,狭缝后放一会聚透镜(凸透镜)以便形成狭缝S的像s‘.然后在透镜的光路上放一个棱镜.结果光通过棱镜因偏转角度不同而被分开,以至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个由红到紫的光谱带.这个光谱带是由一系列彼此邻接的狭缝的彩色像组成的.若狭缝做得很窄,重叠现象就可以减小到最低限度,因而光谱也变得很纯.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Dispersion of light)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
光的现象;复色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光纤中由光源光谱成分中不同波长的不同群速度所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的现象。色散也是对光纤的一个传播参数与波长关系的描述。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或折射率n=c/v)随光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另外,我们看的电视的荧光粉也是这种组合,你到彩电跟前看看CRT就是这样,不过别看你面前电脑的监视器,他的像素点太小了,肉眼分辨不出来的。RGB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所有的颜色。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因为自然界红绿蓝三种颜色无法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的,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介质折射率随光波频率或真空中的波长而变的现象。当复色光在介质界面上折射时,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彼此分离。1672年,牛顿利用三棱镜将色散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这是人们首次作的色散实验。通常用介质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dn/dλ与波长λ的关系来描述色散规律。任何介质的色散均可分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让一束白光射到玻璃棱镜上,光线经过棱镜折射以后就在另一侧面的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其颜色的排列是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中间依次是橙黄绿蓝靛,这样的光带叫光谱.光谱中每一种色光不能再分解出其他色光,称它为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自然界中的太阳光、白炽电灯和日光灯发出的光都是复色光.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光波都有一定的频率,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频率决定的,在可见光区域,红光频率最小,紫光的频率最大,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等于3.0×10ˇ8m/s.但是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受到介质的作用,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并且速度的大小互不相同.红光速度大,紫光的传播速度小,因此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小,对紫光的折率大.当不同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三棱镜上,红光发生的偏折最少,它在光谱中处在靠近顶角的一端.紫光的频率大,在介质中的折射率大,在光谱中也就排列在最靠近棱镜底边的一端. 夏天雨后,在朝着太阳那一边的天空上,常常会出现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形成虹的原因就是下雨以后,天上悬浮着很多极小的水滴,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就在这些小水滴中发生了色散,朝着小水滴看过去,就会出现彩色的虹。虹的颜色是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依次排列.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6b8f458aa0116c175f0e4858.png)
(1)白光:------复色光
(2)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单色光
为什么雨后的天空会有彩虹?
二、色光的混合
• 色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电视、电影都是根据 色光三基色所制成。
• 颜料的三基色: 红、黄、蓝。
三、物体的颜色
• 1、不同物体,对光的 反射、吸收、和透过 的情况不同。
一、白光的色散
• 1、光的色散现象: •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 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日光的色散的成因: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2、色散的原因: 由于棱镜的玻璃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由红光到紫光,光的折射程度越来越大。
白光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
红玻璃只透过红光
蓝玻璃只透过蓝光
红纸只反射红光
绿纸只反射绿光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 不透明体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颜色。
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用三棱镜使 太阳光发生色散.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成 红 、 、 、 、 蓝 橙 黄 绿 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紫外线
化学作用强,使照相底片感光 生理作用强,促进人体维生素的吸收, 杀菌,消毒 荧光效应,用于仿伪等项目
学生活动三:探究物体颜色之迷
(1)研究不透明体的颜色
光源
绿光 紅光 蓝光
白颜料
绿光 红光 蓝光
紅颜料
綠颜料
绿光
蓝颜料
黑颜料
红光 蓝光
1、结论:不透明体颜色,取决于反射光 的颜色。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0acda5a50029bd64783e2c23.png)
• 二、选择题 1、用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纸上,看见纸是红色, 如果用一束蓝光照在该红纸上,看见纸的颜 色是( ) A、品红 B、紫色 C、红色 D、黑色 2、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 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学生回去试用红、 黄、蓝三种颜色颜料 调出其他颜色
雨过天晴,天空中常会看到彩 虹,它是怎么来的了?
透明物体和不 同物体的区别
物体的颜色 由什么决定?
我们怎样看到 颜色不同的物体?
1.用放大镜,紧贴电脑显示屏,观察白色 区域发出的光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的。
2.用红光、蓝光、绿光分别照 同一白色物体
3.将三种不同颜色的透明纸分别 蒙在手电筒上,让手电筒的光 透过透明纸,照到天花板上。
2.完成练习册习题
光的色散: 一束光由一种颜色,经过某物
体后变为多种颜色的现象 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色光
如果在屏上开一个狭缝,使光带中某种 颜色的光通过它再射到另一个棱镜上, 这束光经过棱镜的折射后,只会发生偏 折,不再分解为其他颜色的光,这种不 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 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白光是复色光。
为什么用玻璃制成的三棱镜能 把太阳光分成七色光呢?
因为同一介质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是不同的, 在太阳的七色光中,对红光的折射本领最小,然后依 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逐渐增大,对紫光的 折射本领最大,不过这种差别很小,在一般的折射下 看不出来。 当太阳光射到三棱镜的一边上,折射后进入三棱镜中 时,由于玻璃对各颜色光的折射本领不一样所以各 种颜色光的折射角不一样,这些不同颜色的光在玻璃 中行进,入射到三棱镜的另一侧面时,入射角都不相 同,折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更不相同,入射角大的 折射角也大。因此不同颜色的光就被三棱镜分开了。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9faf55ca6f1aff00bed51ecb.png)
2.紫外线
光谱上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有较强的化学作用和荧光效应。
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 成 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 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 的吸收,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 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本身
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
吸收。
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 的光。 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 的光。
思考:红色的玻璃为什么显示红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光的颜色决定
判断各种单色光能否透过有色玻璃
结论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一、光的色散:
实验表明:
(1)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2)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不同,偏折由小到大依次 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彩虹
问: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 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 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 成绚丽的七色光。因此,有时我们能看见 太阳光和小水珠建造起的——彩虹。
练习:
1.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只是解释桃花红的原 因( C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再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 红裙子的演员身上,那么在观众看来她( D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de700f06de80d4d8d15a4f21.png)
D、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
4、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 (B )
A、其实那盏灯并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B、灯管在发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 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D、上述说法都不对
5、以下对紫外线说法正确的是(B ) A、紫外线对人类生活只有危害,应尽量减少紫外线照射 B、患皮肤癌或白内障的病人都是由于受紫外线照射引起的 C、只有太阳光中含紫外线
练习 在SARS病毒肆意侵害人类的时候 , 学 校宿舍常用 紫外线灯来灭菌。另外, 各 科研部门在与 “非典” 的斗争中研制出 了许多快速(不超过0.5秒)测量体温的仪
器,它们是利用 红外线 测量的。
小结(板书) 特性 红外线
红外线的热作用强 红外线穿透能力强
应用
不可 见光 光 紫外线 可见光
加热物体. 进行遥控,遥感
练习: 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条件下,舞台追光灯 发出绿光,照射在穿白衣服、红裙子的演员身上, 观众看到她上衣呈 ___ 色,裙子呈 ___ 色。 绿 黑
品红 青 黄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1 什么是光谱?
把太阳光分解成的七种不同的色光 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 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可见光是怎么回事? 用什么来验证它的存在?
红外线的应用
4.红外线应用
•(1)红外线照相 •(2)红外线加热 •(3)红外线遥控器 •(4)红外线夜视仪
5 什么是紫外线?
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 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应用
紫外线的应用有哪些,不利因素有哪些?
光的色散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解释光的色散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053b9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0.png)
光的色散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透过透明物质时,由于不同频率的光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波的折射角度也不同,从而使不同频率的光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这种现象使得光被分解成一组不同颜色的光谱。
光的色散现象首先可以通过折射角的变化来解释。
根据斯涅耳定律,当入射光线从一介质射入另一介质时,根据两介质的折射率差异,入射光线的折射角度会发生变化。
而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的折射率也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它们在折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偏折角度。
这就是为什么光的色散现象中,不同频率的光波会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其次,光的色散现象还可以通过光波的波长来解释。
根据光波的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不同波长对应的光波频率也不同。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波相对来说频率较低,而波长较短的紫光波则频率较高。
因此,在光通过透明物质时,频率不同的光波由于介质对光的频率响应的差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
这样,光就被分解成了一组不同颜色的光谱。
光的色散现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光谱学。
通过分光仪器可以将光进行色散,然后用探测器捕捉到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从而得到光的光谱。
光谱学在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天文学研究、光源标定等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光的色散现象也与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密切相关。
例如,彩虹的形成就是由于光在空气中的色散现象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形成了七彩的光谱。
而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的散射程度不同,蓝光波的散射最为明显,使得我们在白天看到的天空呈现出蓝色。
这些自然现象的解释都离不开光的色散现象。
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光的色散现象也有其独特的应用。
例如,光纤通信中的多波长分频复用技术,就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使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能够在同一光纤中传播,并在接收端分离和识别出不同的信号。
这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效率,为信息传输提供了技术保障。
总之,光的色散现象是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不同频率的光波在介质中速度不同导致的偏折现象。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ecfcc896daef5ef7ba0d3c11.png)
薄膜干涉的应用(一) ——检查表面的平整程度
1、增透的条件是什么?即镀层薄膜的厚度至少多大? 薄膜的厚度至少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2、是否对所有颜色的光都有增透的作用? 因为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一般增 强绿光的透射,即薄膜的厚度是绿光 在薄膜中波长的1/4。由于其它色光不 能被有效透射,故反射较强,这样的 镜头呈淡紫色。
薄膜干涉的应用(一) ——检查表面的平整程度
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产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 如图(b)所示;如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c)所示, 则表示被检测表面微有凸起或凹下,这些凸起或凹下的 地方的干涉条纹就弯曲。从弯曲的程度就可以了解被测 表面的平整情况。这种测量精度可达10-6cm。
单色光
返回
2002(上海卷)
3、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 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 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 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 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
(93年高考题) 4、如右图是用干涉法检查某种厚玻璃的上表面是否 平的装置,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滤光片产生的, 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 叠加而成的( ) 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 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 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
增透膜 由能量守恒可知,入射光总强度= 反射光总强度+透射光总强度。 光的强度由光的振幅决定。当 满足增透膜厚度d=λ介/4时,两束反 射光恰好实现波峰与波谷相叠加, 实现干涉相消,使其合振幅接近于 零,即反射光的总强度接近于零, 从总效果上看,相当于光几乎不发 生反射而透过薄膜,因而大大减少 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 强度。
标准样板 薄片 被检测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1)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单色光、复色光、三原色光等概念; (2)初步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解释简单的有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2、能力与方法领域:
(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实验能力,
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2)通过小组实验、观察、讨论活动,能归纳决定的物体的颜色主要规律; (3)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要求,使用给定的实验器材,完成较简单的实验
任务;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
亲和感;
(2)养成主动关注周围世界,乐于思考和想象的学习习惯; (3)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难点:物体的颜色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仪器:较强的手电筒, 三棱镜,屏幕;
小组实验仪器: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颜色纸,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
的透明玻璃纸,三个光比较强的手电筒,实验报告纸。
(4人/组)
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
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取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8年级实验教材。
《光
的色散》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础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为:光的色散、颜色。
本节教材的教学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 ,但由于本节内容是属于知道级的教学内容,只安排了一教时,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色散现象。
探究“颜色之谜”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实验新颖,
情景引入 演示、观察、归纳 演示、引导、归纳 实演、讨论、交流 演示、交流、授课
光的色散 单、复色光
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归纳小结
巩固反馈
课后巩固拓展
饶有趣味,教师通过提供实验报告,适当引导,而在实验报告中,又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自主愉快地学习,培养动手技能、实验观察、知识探究的能力,归纳物体“颜色之谜”。
初步形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描述):在太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各种物体。
然而,在漆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场所里,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
如果有灯光的照射,则光照到哪里,我
们就能看到那里的物体及其色彩。
这一现象证明了一条什么规律?
(引导归纳):有光才有色,没有光就没有色。
(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周围的物体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光色之迷。
(二)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现象:
(教师演示):在暗室中将一束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后,调整角度,将光谱再现与屏幕上。
(教师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描述):白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
(教师引导):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请同学根据光的色散原理图归纳什么是光的色散?
(学生归纳):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归纳板书):光的色散现象
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之为光谱。
2、单色光、复色光:
(教师演示):(1)将一束红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
(2)将一束绿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
请同学根据光透过三棱镜后出现的现象,归纳白光与色光的区别。
(学生归纳):白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
色光透过三棱镜后不能再色散。
(引导归纳):我们把透过三棱镜后不能再色散的光称之为单色光。
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称之为复色光。
白光是一种复色光。
3、颜色之迷:(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1)探究的透明体颜色由什么决定的。
(分组实验)
(实验观察):
基础:将无色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色;
将有红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色;
将有绿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色;
自选:将有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色;
将有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色。
(讨论分析):无色的透明体能透过的光,而绿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色光。
(学生归纳):将有颜色的玻璃纸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是的顏色。
透明体的颜色取决于。
(分组实验):(2)探究不透明体颜色由什么决定的。
找几张颜色不同的纸: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再找几张颜色与上面相同
的透明玻璃纸和一个光比较强的手电筒。
把几张色纸排列在桌上,在黑屋子里,先
用手电筒射出的白光依次照射各纸,记下它们的颜色。
再用各张透明的色纸蒙住手
电筒的前端,用不同的色光依次照射各张色纸,记下观察现象。
白黑红绿
纸的颜色
光的颜色
白
红
蓝
(空白的项可以选做)
(讨论分析):白色物体能将色光反射;红色物体能将色光反射,而吸收色光;绿色物体能将色光反射,而吸收色光;
黑色物体将吸收,不能。
(学生归纳):不透明体颜色取决于。
4、光的三原色。
(学生实验):(3)将有顏色的玻璃紙包在手电筒上,我们看到的光的顏色就是玻璃纸的顏色。
如果我们将红、绿、蓝不同顏色的光按下图组合,我可以看到顏色?
(讨论分析):红光、绿光组合成;红光、蓝光组合成;红光、绿光、蓝光组合成。
(教师授课):红、绿、蓝光按不同的比例组合,会引起不同颜色的感觉,我们把红、绿、蓝光称为三原色光。
在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关混合而成
的。
(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归纳,请几个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四)巩固反馈:
1、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发散成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我们
把彩色光带称为光谱,这一现象称为。
2、在不同颜色中,、和称为三原色光。
3、白光照射到红色屏幕、白色屏幕、黑色屏幕上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4、白光照射到红色、无色玻璃上,会透过什么颜色的光?绿光照射到红色、无色玻璃上,又
会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为什么?
(五)课后巩固、拓展:
巩固:
1、小华身穿红衣、白裤在蓝光下看起来为衣裤,在红光下看起来为衣裤。
为什么?、
2、活动卡P48、P49/1
3、教室的玻璃、窗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教室的墙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拓展:
1、活动卡P49/
2、3
2、光的色散的原因
(六)课后反思:
《光的色散》这节课时间较紧,学生在一堂课上掌握这么多知识,面面俱到确实有点难,值得庆幸的是学生比较喜欢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这也算是我的一点成功之处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能力强,动手能力也较强,并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发挥主导、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
如:从教师演示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现象。
又如:通过提供实验报告引导学生探究之谜,不仅使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要求,使用给定的实验器材进行基本的实验,探究物体颜色的规律,而且在实验报告中,也尽可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采用半开放的表格形式让学生实验,使学生发挥着主体核心的作用得以发挥,从而使用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养成各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崇尚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主动参与来完成学习,品尝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