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决定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一章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曲线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一章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曲线

第十一章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曲线
本章教学内容:AD-AS模型
本章教学重点:AD曲线推导、AS曲线推导、AD-AS模型
本章教学难点:AD曲线的变动及影响因素、AS 曲线的变动及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掌握AD曲线的含义及推导、掌握AS曲线含义及推导、理解AD-AS模型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十一章第一、二节AD 曲线、AS曲线
一、教学内容:AD曲线、AS曲线
二、教学重点:AD曲线推导、AS曲线推导
三、教学难点:AD曲线的变动及影响因素、AS曲线的变动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目标:1.掌握AD曲线的推导
2.掌握AS 曲线的推导
3.理解AD 曲线的变动及影响因素
4.理解AS 曲线的变动及影响因素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十一章第三、四节AD-AS 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一、教学内容:AD-AS模型
二、教学重点:AD-AS模型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对总需求扰动和冲击的反应
四、教学目标:1.理解AD-AS模型
2. 了解对总需求、总供给冲击的反应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二讲总支出与总收入

第二讲总支出与总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回忆
PDI = PI - 个人所得税 PI = NI - 公司利润 - 社会保险税 + 红
利 + 利息调整 + 政府转移支付 NI = NDP - 间接税 NDP = GDP - 资本折旧
2020/5/21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27
个人可支配收入
我们将政府变量和企业储蓄简化为 常量0
非计划的库存投资 = 计划总产出 - 计划总 支出
2020/5/21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15
均衡产出
观察 收入总是等于产出,因此均衡产出 的决定也是均衡收入的决定。
2020/5/21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16
均衡产出
总结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一)
计划总产出 = 计划总收入 = 计划总支出
YE
2020/5/21
那么,PDI = PI = NI = NDP = GDP 亦即 Yd = Y
2020/5/21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28
某家庭的消费函数
可支配收入 Yd = Y
A 9000 B 10000 C 11000 D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消费 C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会出现……
2020/5/21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13
均衡产出的形成
YE
如果计划总产出大于计划总支出
……非计划的库存投资增加,企业部 门将缩减生产,减少产出,直至与计 划总支出相等。
2020/5/21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14
均衡产出的形成

宏观11章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11章国民收入决定

宏观11章国民收入决定1. 引言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模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宏观经济学中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和模型。

2. 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决定与有效需求密切相关。

有效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际需求的总和。

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系。

当有效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的有效需求刺激了生产和就业的增长,从而推动了国民收入的增加。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效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凯恩斯模型来解释。

凯恩斯模型认为,总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当总支出增加时,企业为满足需求会增加生产,从而提高就业水平和国民收入。

因此,政府和个人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以及净出口都对国民收入有着重要影响。

3. 政府支出与国民收入政府支出是国民收入决定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来进行支出。

这些支出刺激了经济活动,促进了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增长。

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乘数效应来解释。

乘数效应是指一个政府支出单元对国民收入的总影响。

根据凯恩斯的乘数效应理论,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产出和就业的增长,进而提高国民收入。

4. 私人消费支出与国民收入私人消费支出也是国民收入决定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私人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私人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刺激生产和就业的增长,从而提高国民收入。

私人消费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边际消费倾向来解释。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个人或家庭每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

当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时,个人或家庭更愿意用新增收入来进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5. 投资支出与国民收入投资支出是国民收入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支出是企业用于购买资本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和改善生产技术的支出。

投资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推动国民收入的提高。

1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 消费、储蓄和投资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2、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2、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3、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收入的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 。( 。(收入的增加 消费也增加,但其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 消费也增加,但其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 4、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5、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 支出模型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 消费、储蓄和投资
C
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f(Y) =
45

0
Y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 支出模型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C MPC= ⊿Y = dC 或= dY
从几何上, 从几何上,边际消费倾向表示为消费曲线上 任一点的斜率。 任一点的斜率。 1> MPC >0
ECONOMICS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 支出模型 十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12.2 消费、 消费、储蓄和投资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平均消费倾向 --消费总量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消费总量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储蓄函数 (Saving Function)
--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第11章 收入-支出模型

第11章 收入-支出模型

一、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假定:
①没有折旧;②没有间接税;③公司利润 全部分配;④没有进出口;⑤投资是自发 的。
Yd=Y-T 总支出:AE=C+I+G 总收入:Y=Yd+T=C+S+T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总支出]AE= Y[总收入]

C + I + G = C + S+ T I + G = S + T I S = T G
一、均衡产出概念
按照以上假设,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 国民收入就等于总需求。 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与社 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即 与全社会所有居民和厂商的计划总支 出相等的产出。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 支出。 书上使用小写字母表示,是因为在此的是 实际产出、实际收入、实际消费与实际投 资,不是名义值。 Y=C+I (C+I=总支出[AE]) Y——收入 C+I——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及变动 第四节 及变动 第五节 及变动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呵呵

一位经济学家与一位数学家一起到储蓄 所去存钱,碰巧遇到四五个武装匪徒抢 劫银行,在储蓄所内的储户也同时遭殃。 后者被要求把钱包和其他诸如首饰等值 钱物交出。经济学家见状立刻从口袋里 摸出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并把它交给了数 学家,他还小声解释说:“这是我上次 向你借的100美元,现在还给你。”

第11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

第11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
1 1 1 1 1
⊿Y= ⊿AE= ⊿ (α+I) α
例:乘数
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Yt= α+It+ βYt-1
β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Y1
Y
边际消费倾向对乘数的影响
AD
[C+I]
C+I C+I
E1
⊿I
E0
⊿Y 45 .
KI = ⊿I
⊿Y
0
Y0
Y1
Y
乘数理论小结: 乘数理论小结:
K=
1
⊿C 1- ⊿Y -
在两部门经济中,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 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 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资 源尚未充分利用; 源尚未充分利用; 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 占比例. 占比例.
MPS= MPS=
⊿S ⊿Yd
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AE
[C+I]
Y=AE AE [C+I] C
E
I
教材P447 教材 图14-8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册(第五版)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2011年2月目录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第十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7)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4)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31)第十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7)第十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43)第十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49)参考答案 (51)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在题前括号中填写答案)()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2.当煤炭有多种用途时,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家庭用于做饭和取暖B、餐厅用于做饭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D、化工厂作为原料()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全对()4.下列那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十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5.在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Σ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6.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7.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的是A、地方政府办学校的支出B、政府购买一批军火C、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的一笔住房补贴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8.根据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一笔资金的使用,下列哪一项可以被视为投资:A. 购买公司股票B.存入国外银行C. 购买企业债券D. 以上都不对()9.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10.中国的资本品存量2008年年初约为80万亿元,本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可达12万亿元,资本消耗是8万亿元,则中国2008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20万亿元和8亿元B、20万亿元和4万亿元C、12万亿元和4万亿元D、12万亿元和8万亿元()11.如果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大于零,则有A. GNP=GDPB. GNP=NIC. GNP>GDPD. GDP>GNP()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对项有影响A、GDPB、NDPC、NID、PI()13.下列各命题中,正确的是A、NDP+企业间接税=GDPB、NDP-资本折旧=GDPC、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D、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14.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A、500 美元B、480美元C、470 美元D、400美元()15.已知: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资本折旧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亿元,出口为2亿元,进口为亿元,则A、GDP=亿元B、GDP=亿元C、NDP=亿元D、NDP=亿元()16.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A、直接税B、折旧C、间接税D、净出口()17. 属于转移支付的是A、退伍军人的津贴B、退休人员的退休金C、贫困家庭补贴D、以上答案都对()18. 下列第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19.忽略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下列投资—储蓄恒等式中不正确的是:A. 两部门经济:I=SB. 三部门经济:I=S+(T-G)C. 四部门经济:I=S+(T-G)+(X-M)D. 四部门经济:I=S+(T-G)+(M-X)()20.今年的名义GDP比去年的名义GDP高,说明A. 今年的物价水平比去年高B. 今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比去年多C. 今年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都比去年高D. 以上说法都有可能二、判断题(在题前括号中填写答案,正确写T,错误写F)()1. 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运用个量分析方法.()2. 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第11章IS-LM模型凯恩斯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11章IS-LM模型凯恩斯经济学分析框架
Y 1 ( A h r) 1
0<β<1
9
IS曲线的移动

1 1
则Y=K(A-hr)
IS线的切线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曲线
的这一性质表现了利率对均衡产出的影响,即均 衡产出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
10
IS曲线的移动
A的变化
自发性支出(例如政府购买)增加,不影响IS
第11章 IS - LM 模型
利率是由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当时,利率才会处 于均衡状态 。 货币需求是由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 需求决定的。
4
11.1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11.1.1 IS曲线的定义与形成 IS曲线是能够保持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 入与利率的各种可能组合所形成的曲线,它 反映的产品市场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相当时 各经济变量所处于的状态。
18
货币需求曲线图
r
L L1 (Y ) L2 (r )
0
Y
19
2 货币的供给
货币的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货

币余额,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 系统以外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广义的货币供给量为M1、M2、M3 表示三种 层次货币供应量。 M0 表示流通中的现金 M1 =M0 + 活期存款 M2 =M1 + 定期存款 M3 = M2 +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产品市场上总产出或总收入增加了,需要
的货币的交易量则增加,在利率不变时, 货币需求会增加;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变, 利率会上升;而利率上升,则影响对投资 品的支出,反过来对产品市场产生进一步 的影响。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和货币市 场上的利率水平正是在这两个市场上的相 互影响过程中被共同决定的。 。

经济学基础(第11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经济学基础(第11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第11章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本章小结】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2、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用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来说明。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利用IS-LM模型来推导。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现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惟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会影响IS曲线,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会发生移动。这是因为,IS曲线的变量被假定是实际变量而不是随价格变化而变动的名义变量,但LM曲线中的货币供给量则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既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不同变动情况。 4、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AS)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及技术决定。
Q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是由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因此,IS曲线、LM曲线的移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而财政政策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货币政策的变动则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因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PP1 P0
0 Y0 Y1 Y2 GDP
(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说明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同方向变动的关系。物价上升,总供给增加,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移动;物价下降,总供给减少,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方移动。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货币市场的失衡
r
货币市场的失衡及调整
L<M
LM
A
rA
B’
rE
A’
B
L>M
Y
O
fig
YA
第三节 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 均衡时的IS-LM模型
❖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当投资等于储蓄 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反向关系;
❖ 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当货币需求等 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 LM曲线的由来:所谓货币市场的均衡,是指 货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
货币市场的均衡的条件为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 给量。
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L=L1(Y)+L2(r) 。
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M 是由政府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 因此货币市场均衡的均衡模型可表示为:
均衡条件 L=M
KI ⊿S;
政府支出及税收变动 :政府增加支出或者减免税 收,IS向左移动;
净出口额的变动:净出口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 ❖ IS曲线的移动,既可能是斜率既定的平行移动,也可
能是斜率发生变动的非平行移动。
产品市场的失衡
r
产品市场的失衡及调整
A’
I<S
rA
A
rE
B
B’
I>S
IS
Y
O
fig
YA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
IV :I>S, 超额产品需求
I :L<M, 超额货币供给 II :L>M, 超额货币需求 III :L>M, 超额货币需求 IV :L<M, 超额货币供给
IS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1-12章

人大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1-12章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 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及收入的增加多。 及收入的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 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 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 c=c(y)
消费函数表
6000 6000 6000 9000 12000 15000 15000 14700
0 0 0 3000 3000 3000 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300 3300 3300 300 0
c+i
E
c+i’ c+i
∆i

0
。 45
y y’
∆y
y
图3-18 乘数效应
第五节 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 加速原理: 资变化的理论。表示投资变化引起收入变 资变化的理论。 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 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 加速数=总投资的改变量 本期收入 加速数 总投资的改变量/(本期收入 上期收 总投资的改变量 本期收入-上期收 入)
i ,s
s E
+
0
i y
图3-12储蓄曲线和投资 储蓄曲线和投资 曲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
y0
图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二) 图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二)
c ,i c+i
E

0
。 45
y0
y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图3-13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 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三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中国精算师经济学基础第11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综合练习与答案

中国精算师经济学基础第11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综合练习与答案

中国精算师经济学基础第11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引起住宅投资减少的原因是()。

A.住宅租金上涨B.住宅的收益率不变,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下降C.社会总财产增加D.长期利率上升E.降低抵押贷款要求【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BCE四项都会引起住宅投资增加。

长期利率上升,投资成本增加,投资量减少。

2、下述哪种消费函数论最不宜用以说明申请较多货款来购房的行为?()A.相对收入B.绝对收入C.生命周期D.持久收入E.暂时收入【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持久收入理论指出人们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不是暂时性收入,只有持久收入的变化,才会引起消费的变化。

因此,该理论不宜解释贷款消费等经济现象。

3、下列关于投资需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投资需求一般包括固定投资需求、住宅投资需求和存货投资需求B.固定投资是指对固定资本存量的充实和对目标的资本存量的调整C.住宅的需求曲线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存货投资分为意愿的存货投资和非意愿的存货投资E.投资需求一般与利率成同向的相关关系【参考答案】:E【试题解析】:投资需求一般与利率成反向的相关关系,当利率上升时,说明投资的成本增加,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不变时,可能导致投资需求的下降。

4、()会引起投资量增加。

A.利率上升B.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C.预期的未来利润减少D.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悲观E.投资成本增加【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CDE四项都会引起投资量减少。

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实际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5、下列关于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B.持久收入指从一个更长的时期来观察家庭的平均收入,一般可以通过计算考虑利率以后的家庭各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而得到C.该理论表明,虽然从某一短期看,收入变量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从一个更长的时间范围来看问题,收入变量可能是相对稳定的D.该理论能较好地解释经验事实,但无法解释家庭如何把握当前收入的变化是否是一种持久现象E.弗里德曼在提出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时,采用的预期是一种理性预期【参考答案】:E【试题解析】:弗里德曼在提出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时,采用的预期是一种适应性预期而非理性预期。

总需求均衡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均衡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X)是20亿元。 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值是多少? 根据这个经济建立一个收支平衡表,并回答支出平衡点的收入水平
是多少? 在一个图形里画出一条450 线和一条支出线(总需求线)来描述之
前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当政府减少税收时,收入如何变化?
2. 假设商业管理者们比较乐观,他们增加了投资支出。支出线会发生 什么变化?这将怎样影响实际GDP?画一张图来证明你的答案。
4.变动支出G和变动税收T有何不同?
• 是否乘数K值越大越好?
• 实际上,对一个国家来说,在一个给定的时间范围内, 其乘数值是相对稳定的。
税收增加
A
开始, 税收增加将
D
减少消费:
C = MPC T
Y=C1 +I +G
Y=C2 +I +G
…企业将减少产 出, 收入水平将 下降到一个较低 的均衡水平
消费C与收入
消费
2000 2600 3200 3800 4400 5000 5600 6200 6800 7400 8000 8600 9200 9800
收入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为什么会有乘数效应?
•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 部门的支出就是另一个部门的收入
•乘数的大小 •乘数效应与财政政策
k 1 1b
乘数发挥效应的过程
财政政策
• 含义: 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变动支出G或税收T来达到 变动总产出的目的。 1. 支出变动G
2. 税收变动 C
持久减税 暂时减税
3.K值大小与财政政策效果
3. 假设中国商品在美国突然变得不受欢迎了,净出口怎样变化?支出 线怎样移动?实际GDP 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作图说明。

2第二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第二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讲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1.模型假设(1)二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

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2.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总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图2-1均衡产出的决定图2-1中,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投资等于储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也可用i s=表示。

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 s=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只有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答:(1)凯恩斯定律的含义与萨伊定律不同的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提出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按照凯恩斯定律,只要存在着需求,社会便可以生产出任何数量的产品与之相适应,()=+++-的意义即在于此。

凯恩斯定律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y c i g x m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时代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

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着生产能力,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与支出模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与支出模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2. 储蓄函数; 3. 投资乘数;4. 平衡预算乘数 5. 平均消费倾向;6. 边际消费倾向;7.均衡收入;8.意愿投资;9.意愿消费二、单项选择题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

A. 收入B. 价格C. 边际消费倾向D. 偏好3.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4.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 5B. -0.25C. -4D. 25.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

A. Kg<KtrB. Kg =KtrC. Kg>KtrD. 不确定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

A.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 与边际储蓄倾向没关系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

A. 大于MPCB. 小于MPC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

A. 不变B. 增加200万元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0.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11. 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A.两者完全等同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12. 下列()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第11章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国民收入流程 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导入案例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 “GDP是20世纪最伟 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现,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 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 道我国的GDP总量排在全世界的排位,没有GDP这个总量 指标我们就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 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 其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 应用, 传感器的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可安 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 成在同一芯片上, 构成集成传感器(如美国 ADI 公司生产的AD22100 型模拟集成温 度传感器)。此外, 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以 及传感器工作时必须有辅助电源。传感器 的组成如图2.1 -1 所示。
(3)GDP是一定时期(一年) 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 的最终产品价值。若某企业年生产100万美元产品,只卖掉 80万美元,所剩20万美元产品可以看作企业自己买下来的 存货投资,同样可以计入GDP。
(4)GDP是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价值,因此在计算 时不得包含以前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例如2005年建造的房 屋,在2007年售出,售出房屋的价值不能纳入2007年的 GDP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 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有区别 的,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即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 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 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 劳务输出在境外获得的收入就应计算在GNP中。而GDP则 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 定时期内所在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并不 将国与国之间的转移计算在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I(单位:百万美元)
当利率提高时,厂商投资减少;当利率降低时,厂商投 资增加,投资量与利率反向变动。
投资曲线
i(%)
I=I(i)
O I
投资曲线的移动
i
投资曲线向外移动,投资规模扩大, 投资曲线向内移动,投资规模缩小。
i I2 I I1 O I1 I I2 I
11.2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当下述等式成立时,其中的 r 便是资本的 边际效率:
R1 R2 R3 Rn
R0 =———+———+———+……+——— 2 n 3 (1+r) (1+r) (1+r) (1+r)

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只有当投资的边际效 率大于实际利率时,投资才是可行的。
厂商的资本边际效率
i(%) 20 15 10 5 O
O
Y0
Y1
Y
乘数原理

乘数原理又称倍数原理,其主要内容是: 如果总支出增加,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 增加量,并不限于原来增加的这笔支出, 而是原来这笔支出的若干倍。
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投资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 入变动的倍数。其计算式为: K1=———
ΔI ΔI表示投资的增量 ΔY


投资乘数的作用
C=bY
O
Y
(1)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中,消 费所占有的比例。其定义式为:
C APC=—— Y
(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 所占的比例,即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 之间的比例,其定义式为:

ΔC MPC= ——— ΔY
储蓄函数

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储蓄被视为 收入的函数。根据定义: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消费函数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的两个假定条件:
(1)经济中只存在消费者和生产这两大部门,没有税收; (2)价格水平不变。
定义消费函数
C=f(a1,a2,a3 ……)

C表示消费支出; a1,a2,a3等表示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诸如
收入水平、商品价格、利率水平、分配状 况、个人偏好以及社会习俗等。

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

边际消费倾向与投资乘数成同向变动关系 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 也不同,比较下图
I
I
E1 E1 ΔI E0 ΔY C+I' C+I E0 ΔI C+I C+I'
ΔY Y1
O
Y0
Y
O
Y0
Y1
Y
注意的问题

乘数作用是双向的

乘数作用的前提是存在剩余劳动力和生产 资料
第11章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决定
本章主要内容:
消费 投资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变动 乘数原理

11.1 总支出的构成

重点: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现实经济中存在的意愿的总支出 一种人们意愿的、计划的支出。显然,意 愿的总支出则不一定等于供给。而只有当意 愿的总支出和供给相等时,才能实现均衡的 国民收入。
bY 的消费额直接取决于收入水平,为引致
性消费。
消费曲线
C
C=a+bY
自 发 性 消 费
45

Y
非线性消费曲线
C
O
。 45 图11-2
边际消费倾向 b不是 固定 不 变的,而是递 减的,即随着 C=C(Y) 收入的增加, 消费也是增加 的,但其增加 的幅度却越来 越小。
Y
长期消费函数
C
。 45 线
Y=C+S S=Y-C=Y-(a+bY)= -a + (1-b)Y


线性储蓄函数
S S=-a+(1-b)Y
O
Y
非线性储蓄函数
S
S=S(Y)
O Y
(1)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中,储 蓄所占有的比例,其定义式为:
APS= ——
S Y
(2)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储蓄 所占有的比例,即增加的储蓄与增加的收 入的比率,其定义式为: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现期消费支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可支配收入 在这里由于假定没有税收,因此可支配收 入就等于国民收入Y 消费函数:

C=f(Y)
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的 变化而变化。
线性消费函数


假定消费函数是线性
C=a+bY
a 的消费额部取决于收入 Y ,为自发性消费;

均衡国民收入分析
国民收入 100 200 消费 50 80 投资 90 90 政 府支出 40 40 净出 口 30 30 愿意 总支出 210 240 国民收入 变动趋势 扩张 扩张 均衡 收缩 收缩
300
400 500
140
200 260
90
90 90
40
40 40
30
30 30
300
360 420
其他消费理论

持久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
投资

投资是指对资本品的支出,并预期它们可 以产生一系列的未来收入。
影响投资水平的因素
实际利率水平 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投资风险

资本的边际效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资本资产在未来各年预 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资产的供给价 格的贴现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
某部门收 入的变化 该部门消 费的变化
其他部门 收入的变化
其他部门 消费的变化
ΔY
乘数作用
KΔY
乘数作用的过程

乘数发生作用的首要条件是经济中各部门 是相互联系的。 最初的支出变化引起经济部门中各部门一 系列的连锁反应,以至于最后所有部门的 收入和消费的增加进而国民收入的增加大 于最初支出的增加。
国民收入小于意愿总支出,国民收入就有 扩张的趋势。 国民收入大于意愿总支出,国民收入就有 收缩的趋势。 国民收入等于意愿总支出,实际的国民收 入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AE
E
C+I
C
O
Y1
Y0
Y2
Y
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AE C+I+G+(X-M)+ΔI E1 C+I+G+(X-M) E0
ΔS MPS =——— ΔY
消费和储蓄的关系

从图形看两者的关系
S C=a+bY 自 发 性 消 费 O
S=-a+(1-b)Y
45

Y。
Y

从两个重要的等式来看两者的关系:

APC+APS=1 MPC+MPS=1Fra bibliotek定消费的其他因素

(1)凯恩斯理论
财富的真实价值 消费预期 财富的分配 利率及获得信贷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