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山东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含两套)(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2)【含答案及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2)【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d73fd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f.png)
2021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新⾼考全国Ⅱ卷)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司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同些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
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
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二一样。
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三是白媒你。
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派费的行为。
向网络发送垃报信息不但会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1届高考语文(八省新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2021届高考语文(八省新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e5b4df02020740bf1e9ba3.png)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八省新高考)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题1(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
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
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
俗世烟火,是书中()的源泉。
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
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的。
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① ,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也该如此。
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②。
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
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孤芳自赏鸡零狗碎喜怒哀乐超尘脱俗B.孤芳自赏乱七八糟嬉笑怒骂出类拔萃C.顾影自怜乱七八糟喜怒哀乐出类拔萃D.顾影自怜鸡零狗碎嬉笑怒骂超尘脱俗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分)18.A(“孤芳自赏”侧重自命清高、自我欣赏,“顾影自怜”侧重孤独失意、自我怜惜,前者更切合语境;“鸡零狗碎”强调琐碎、庸俗,“乱七八糟”强调混乱不堪,前者更切合语境;“喜怒哀乐”侧重指各种情感,“嬉笑怒骂”侧重指嘲笑、斥骂等各种行为,前者更切合语境;“超尘脱俗”强调高雅而不同凡俗,“出类拔萃”强调优秀而超出众人,前者更切合语境)19.B(B项和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龙城飞将”代指杰出的将领,“烟火气”代指俗世生活的气息,“铜臭”代指金钱的气息。
(5)古诗词鉴赏__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
![(5)古诗词鉴赏__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8506fc52ea551811a68788.png)
(5)古诗词鉴赏1.(2021年全国甲卷,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宋)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2021年全国乙卷,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要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3.(2021年浙江卷,20-2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村坞云遮。
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
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
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
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
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
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
2021高考语文真题(新高考1卷)山东卷「含文言文译文、参考答案」
![2021高考语文真题(新高考1卷)山东卷「含文言文译文、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340f10fab069dc51220141.png)
2021高考语文真题(新高考1卷)山东卷「含文言文译文、参考答案」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空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2021届高三语文模拟金卷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08 名句默写(含解析)(1)
![2021届高三语文模拟金卷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08 名句默写(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2f29cd4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6.png)
专题8:名句默写1、(15届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摸底)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份。
(任选3题,多项选择只按前3题计分)(6分)(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王羲之《兰亭集序》)(3)亲友无一字,。
,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4)恰同窗青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答案】(1)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亦犹今之视昔(3)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4)风华正茂挥斥方遒【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显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5届辽宁实验分校高三上期初)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份。
(6分)⑴至人无己,____________,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滔滔来。
(杜甫《登高》)(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4)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5) _____________?只是那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6)_____________,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答案】(1)神人无功(2)无边落木萧萧下(3)濯清涟而不妖(4)民生各有所乐兮(5)此情可待成追思(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偏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显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平常常积存,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
名句范围一样是初高中必修、选修,和部份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
答题时笔画要清楚,答完后要检查,幸免低级错误。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e16d671dd3383c4ba4cd256.png)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2021.04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
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
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
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
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
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语文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06 名句默写-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专题训练2(答案解析版)
![语文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06 名句默写-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专题训练2(答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25432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3.png)
专题06:名句默写【2021年高考】一、【2021年高考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________,________”;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3)《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
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形:瓮、牖、枢、氓、己。
(3)补充: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二、【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幽”“砌”“芷”。
三、【2021年高考新高考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说,到郊野去的人,只带一日之粮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而去往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a8243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1.png)
绝密★启用前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2021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
![2021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cce0d24a7302768f99391f.png)
2021届高考全国模拟题汇编——古诗鉴赏题30道(2021八省新高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故人寄茶李德裕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注】作者一说曹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篇扣题,“缄题”扣“寄”,“剑外”“玉京”暗寓千里寄茶情意深厚。
B. 作者将茶碾碎烹煎,已至半夜还邀请僧人前来品饮,足见其爱茶之深。
C. 绿色茶汤悦人眼目,香气四溢,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
D. 作者不愿耗用余茶,要留下在读书时饮用,表现了对茶和友情的珍视。
(2)“微月”“泉声”“竹”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 C(曲解诗意。
“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不当。
“香泛乳花轻”是说茶汤表面泛起如花般的茶沫,茶沫轻盈,茶香四溢。
)(2)“微月”点明开茶的时间,渲染了清幽的气氛;“泉声”以动衬静,突出了碾茶时环境的清静;“竹”写出了饮茶之处的雅致。
三个意象展现了烹茶饮茶的美好环境,从侧面烘托出饮茶的清雅脱俗之趣。
(2021云南省昆明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赵善庆稻粱肥,蒹葭莠。
黄添篱落,绿淡汀洲。
木叶空,山容瘦。
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
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危楼,高耸的阁楼。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蒹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机与诗意。
B. 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
C. “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
D. 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活泼。
(2)《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2021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1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9efbdd763231126fdb1123.png)
2021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
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
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
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
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通了。
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
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
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
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
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
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
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
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
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 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d86b5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6.png)
高-新高考Ⅱ卷1.暂无。
2.暂无。
3.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A.“分析了杨译本的长处和不足”错误。
原文是“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
B.“形成对比”错误,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不同,但由原文“为了实现译本与原著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霍克思将‘忠实’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可知,二者在忠实原著上是一致的,没有对比。
C.“只有完成两种异质文化观念转换生成的翻译者,才有可能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前后顺序有误。
原文是说“他使用西方本土读者谙熟且可以接受的地道的英语及其文化、风俗等观念,以此来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
故选D。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为了实现译本与原著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霍克思将‘忠实’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可知,霍克思主张大多时候忠于原著,但出于译本艺术性考量,可以进行文字的删减。
由“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
‘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与原作的惟妙惟肖。
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可知,杨宪益主张“临摹”式翻译,将忠实原作作为其全部艺术追求。
答案:①杨宪益主张“临摹”式翻译,将忠实原作作为其全部艺术追求。
②霍克思主张大多时候忠于原著,但出于译本艺术性考量,可以进行文字的删减。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由“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可概括为: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
2021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题(一)及答案
![2021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模拟题(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2fb91be1e650e53ea9957.png)
系: 专业班级: 姓名: 考号:2021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模拟试题(一)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卷(一)选择题(共计50分)一、(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壬(rén)戌 (xū) 酗.酒(xiōng) 落蕊.(ruǐ) 横槊.( shu ò) ..... B 、渔樵.(qiáo) 熨.帖(yù) 狭隘.( yì) 殷.红(yān) ..... C 、俨.然(yǎn) 羁.旅(jī) 嫠.妇(lí) 一椽.破屋(chuán) .... D 、祈.求(qí) 属.客(shǔ) 歧.韵 (qí) 混淆.(xiáo) ....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 即望 惊鸿一瞥 御风 桂棹B. 幽壑 正襟危坐 横槊 麋鹿C. 椭圆 酽黑如漆 骆驼 潋滟D. 裨益 所向披靡 鉴赏 倚歌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阳光虽然为生命所 ________,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
②如何依照学生的特长,_______ 其创造性思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③市教委制定的新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从本学期起开始__________ 。
A .必需 启迪 施行B . 必须 启示 实行C .必需 启示 施行D . 必须 启迪 实行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②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③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 ④她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⑤池塘里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A .③⑤②①④ B .②⑤①③④ C .②①⑤④③ D .⑤③④②① 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A .目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抗危能力和调控措施正在不断提高。
山东省新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Ⅰ)
![山东省新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Ⅰ)](https://img.taocdn.com/s3/m/295b684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e.png)
2021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孪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
2021高考语言运用题模拟训练精编(附答案解析)
![2021高考语言运用题模拟训练精编(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799d24f705cc1754270986.png)
2021高考语言运用题模拟训练精编(附答案解析)01【厦门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統文化的外在体现。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
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毛笔,此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
《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
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离至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历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B.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C.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D.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①,也难怪崇尚“以形补形”的中国人会认为“核桃能补脑”了。
但是其实两者也不太一样。
如果你拿几个核桃来比较一下,②,可是人类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只是有的地方沟回很多,有的地方就相对平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山东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含两套)新高考山东2021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
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
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
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
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
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
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
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
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
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
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
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
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
他可以有深入而巧炒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
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材料二“历史想象力”,不仅是一个诗歌“写什么”的功能概念,同时也是“怎么写”的本体概念。
“历史想象力”要求诗人具有历史意识和当下关怀,对生存、个体生命、文化之间真正临界点和真正困境的语言有深度理解和自觉挖掘意识,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处理时代生活血肉之躯上的噬心主题。
“历史想象力”,应是有组织力的思想和持久的生存经验深刻融合后的产物,是指意向度集中而锐利的想象力,它既深入当代又具有开阔的历史感,既捍卫了诗歌的本体依据又恰当地发展了它的实验写作可能性。
这样的诗是有巨大整合能力的诗,它不仅可以是纯粹的和自足的,同时也会把历史和时代生存的重大命题最大限度地诗化。
它不仅指向文学的狭小社区,更进入广大的有机知识分子群,成为影响当代人精神的力量。
丰富的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主要特征。
但是,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
诗歌话语固有的具体生存语境压力和词语使用的全部历史留下的语义积淀,决定了我们在衡量诗歌文本中的想象力的价值时,必须同时将其对“历史生存的命名力”考虑进来。
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有关先锋诗歌“想象力”问题在当下的含义,无疑应当将“历史想象力”作为重点之一。
(摘自陈超《重铸诗歌的“历史想象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不像曹雪芹的艺术想象力那样无拘无束。
B.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C.“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
D.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
B.胡适“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并无不同。
C.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D.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历史想象力范畴的一项是()(3分)A.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
佩因特想发明一种人人都需要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赚大钱。
吉列在刮胡子时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
于是他设计出了电动剃须刀。
B.瓦特看到开水沸腾,壶盖跳动便猜想有看不见的东西推动了壶盖运动,通过反复观察得出是水蒸汽的力量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C.莱特兄弟拆开父亲送的“蝴蝶玩具”,大胆设想除了鸟、蝴蝶等动物之外,人工制造的物品也可以飞天,最终发明了飞机。
D.李白在《登太白峰》一诗中,写道仿佛听到了太白星向他问候,并且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大门。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想象力下一个简要定义。
(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
苦柚周伟赖显增,一个人过,只有四十多岁,无残无疾,半傻不傻,在贫困户中是一个特例,没有通水通电,危房也没有改造。
我第一次去看他时,他蹲在自家屋前的水田下面的水渠里洗手,双手使劲儿压低往水渠中伸,腰身拉得长而直,隔老远看去真像一只黄狗埋头在水渠里喝水。
说起用水的事,村里原来没有统一规划的自来水,都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人家一伙分别搞的自来水。
最早只要每个人摊上200块钱,就能接上清凌凌的自来水。
当接到赖显增屋门口时,他不舍得出那200块钱,还说了很多气愤的话:“太不像话!在农村连喝水都要钱,真的是太不像话!”他不肯接,说:“我不接,我就不相信会渴死!……”赖显增家的危房改造是早已列入计划的,却迟迟没有落到实处。
第一批危房改造,当时的政府补助10700元。
赖显增的房子改造好,大约得花18000元,自己也就添个六七千元。
赖显增一屁股坐在他家的大门口,死活不肯,说就是他卖了血也凑不够这么一大笔钱。
这次,我们又去找他,说今年危房改造最高补助到两万元,不要他自己再掏钱,你就放心改造吧。
但他却一万个不相信,说政府的钱哪会一会儿一万一会儿两万,分明是骗他的,不可能。
房子改造完成后,肯定又要他自己拿钱的。
他说:“莫要三番五次来找我,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
”他认定死理,说:“我反正不改造,总不会让我自己掏钱吧——”说起赖昰增,村里人都讲他父母死得早,两兄弟都是奶奶带大的。
他奶奶是个硬棒的人,再苦再难,也硬撑着。
赖显增也跟他奶奶一样,从不欠人家的情分,穷也穷得硬棒,饿也饿得精光。
自从他那个傻弟弟走丢以后,他变得更古怪了。
他说他的弟弟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但是大家没有点破——他的傻弟弟都走丢十多年了,肯定早死在外边了。
一到夜晚,赖显增总在头上套一个探照灯,在黑夜里游荡。
他说,在他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白昼一般,没有什么事能瞒得过他,他的心里亮堂堂的。
一回到家,赖显增就钻进黑洞洞的低矮破旧的屋里。
夜晚静寂得可怕,星星睡了,月亮睡了,他也睡了,进入了黑沉沉的梦乡。
赖显增最喜欢做的是香火工。
哪户人家老(死)了人,不用人去请他,他自己就跑去烧纸钱点香烛,出殡的时候撒纸钱。
这样的时候,有吃有喝,迎来送往,爆竹震天,敲敲打打,哭哭喊喊……他就昼夜不睡,忙上忙下,显得他是多么重要和突出,他的脸上堆满了欢快的笑容和忙碌的喜悦。
他逢人就说:“当大事,要办得像样,办得热闹,办得隆重……”有一天,天大晴,突然就下起雨来。
妇联主任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边走边打赖显增的电话,要他帮忙一起去收一下晒谷坪里的谷。
收完谷,妇联主任就留了他在家里吃饭,我们工作队员也在妇联主任家里寄餐。
那天,在餐桌上我就跟赖显增聊起来。
他不看我,也不看大家,一碗饭吃得飞快,吃完饭放下碗准备走人。
我赶忙要他表态,说镇里村里不要他出钱,只要他表个态。
他笑笑说:“哪有这样的好事?”但显然,他没有拒绝。
第二天镇长来了,我们陪着他去了赖显增家。
镇长拉着赖显增的手要他表态,并且和他合了影,录了视频。
镇长说:“有视频和照片为证,不能反悔,明天开工!”赖显增呵呵笑着,大家也呵呵笑着。
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喊了水工、电工、泥瓦工,一起动手,没几天时间,就把水、电、厨房和厕所的问题一并解决了。
大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那天晚上,夜很深很黑,赖显增来到妇联主任的家里,头上套着一个探照灯。
他看见我们工作队三个人在妇联主任家里烤火说话,他就说给我们去树上摘几个柚子吃。
我们正要阻拦,他却一个黑影般消失了。
没几分钟,他回来,用外衣包了五个柚子,呵呵笑着。
我说:“这么黑的夜,这么高的树,赖显增怎么一下子就摘下来五个袖子?”妇联主任说:“显增是个夜猫子呢。
”他立在那里,头上的探照灯,照得眼前的世界一片明亮……赖显增摘的柚子是迟熟的,个儿不大,我们吃着,有些苦、有些酸,也有些甜。
他呵呵笑着,问我们:“甜不甜?”妇联主任笑着说:“显增说苦就苦,说甜就甜。
”妇联主任不经意的话,我却觉得有几分深意。
(选自《百花园》2019年第12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先交代了赖显增家里缺水缺电,住危房的基本生活情况,再写在妇联主任等人的帮助下改善生活条件的事情,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B.“他立在那里,头上的探照灯,照得眼前的世界一片明亮”,烘托了赖显增生活美好的氛围,也预示了扶贫事业的光明前景。
C.文中“在黑夜里游荡”中的“游荡”一词,既指赖显增心里的孤独,又暗含了他希望有朝一日在黑夜中重逢失散已久的弟弟。
D.镇长拉着赖显增的手要他表态,并且和他合了影,录了视频。
说明镇长怕赖显增反悔。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刻画赖显增形象时多次运用了语言描写,如“莫要三番五次来找我”“哪有这样的好事”等,表现了他对政府补助改造危房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