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合集下载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承担着照顾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职业风险和潜在的健康威胁。

因此,职业防护对于护士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正文内容:1. 身体防护1.1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中应穿戴适合的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免受病原体和化学物质的侵害。

1.2 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

此外,接种必要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肝炎疫苗,有助于预防疾病传播。

2. 感染控制2.1 手卫生:护士应经常洗手或使用洗手液,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体液或污染物后,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2.2 应用消毒措施:在处理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物品时,护士应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以杀灭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护士应遵循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戴手套、穿戴防护衣、佩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职业暴露防护3.1 预防针刺伤:护士在处理注射器、针头等尖锐器械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同时,使用安全针头和容器,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3.2 化学品防护:在接触化学药品时,护士应佩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化学物质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3.3 心理疏导和支持:护士在处理病患时,可能会面临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对于减轻护士的职业暴露压力至关重要。

4. 环境防护4.1 空气质量控制:护士工作的医疗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避免空气中的病原体或有害物质对护士的危害。

4.2 废物管理:护士应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包括医疗器械、药品残余等,以减少对环境和护士自身的污染。

4.3 辐射防护:在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遵循辐射防护的规定,减少辐射对自身的危害。

5. 职业培训与教育5.1 职业安全培训:护士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安全培训,了解职业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对职业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扶风县人民医院信息科张培兰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如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中存在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健康因素,如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放射线、利器、电器设备等。

护士应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防护1.1 危害生物危害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感染途径常见针刺伤;通过粘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感染;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

尤其针刺伤,它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医院感染80%与针刺伤有关[1]。

另据统计,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WHO 1998年)。

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伤而感染的HCV的比例为1.8%;被艾滋病病毒(HIV)污染的锐器伤而感染的HIV的比例为0.3%[2]。

我国目前处于HIV感染的增长期,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1.2 防护措施1.2.1护士应接受系列乙肝疫苗免疫注射。

1.2.2护士在注射完毕后应将针头或锐器直接放入耐刺的锐器盒内,收集箱要有牢固的盖子和箱体锁定装置,有明显的生物危险品警告标志。

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

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再回套针头帽,以防针头误伤。

拾、取污染针头或其它锐器时要使用专用钳子或镊子,绝对不可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皿。

提倡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刀片以及安全的真空采血试管和新型无针注射装置。

1.2.3严格执行清洁、无菌技术和隔离制度。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分泌物,接触分泌物及污物时,戴手套进行,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集中灭活处理,被污染的桌面、手术床、地面等,用1%戊二醛擦拭,再用清洁干布擦干,每次操作完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是防止乙肝病毒和一切微生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1常见职业危害因素1.1接触感染:护士每天护理着不同病种的病人,直接接触他们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

这些体液带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如HIV病毒、乙肝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可直接污染护士的皮肤及黏膜,造成感染。

1.2环境污染: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各种致病菌在空气中的含量大大超过一般空气中的数量,如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护士每日工作在这样的场所,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1.3化学物理危害:护士每日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化疗药物、放射线等,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发感染,同时易引起过敏反应、皮炎等。

另外,工作中的锐利器械如刀、剪、针头、玻璃器皿等易误伤皮肤,造成感染。

1.4精神及心理压力:护理工作要求护士精神高度集中,每项护理工作都要认真细致,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遇有急危重病人更加明显。

另外,由于护士缺编,使护理工作量相对加大,从事护理工作的几乎都是女性,她们既要为自己的事业付出辛勤的劳动,又要为家庭承担繁重的义务,身心疲惫,加之住房条件、晋升等,增加了护士的后顾之忧,不少人是带着情绪工作。

1.5体力消耗:由于社会因素所致,护士严重缺编,护士在超负荷工作。

她们每日穿梭于各病房之间,为病人进行着各种治疗及护理,走路多,站立时间长,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两臂、腰、膝等部位要承受重体力劳动(如为昏迷、瘫痪病人翻身,搬动病人等)。

因此,每日消耗大量体力,易使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造成肌肉、肌腱劳损,尤其是脊背的损伤,导致腰痛、腿痛[1]。

据统计,从事护理工作20年以上的护士85%以上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1.6护理工作要求每日三班倒,加之工作中常遇到抢救病人而推迟下班时间或连续工作,生活无规律,生物钟被打乱,同时给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家庭有一种愧疚感,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易导致胃病发生。

1.7心理伤害:由于世俗观念的影响,不论在医院内部还是在社会中,都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偏见,一些人认为,只有医生才有回春之术,“护士”只是打针、送药、跑跑腿,无专业特长,工作低人一等。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措施的地⽅越来越多,措施是⼀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措施吗?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常见护⼠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常见护⼠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1 ⼀、护⼠常见的职业危害: 1、⽣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2、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锐器伤; 3、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 4、⼼理社会性因素:⼯作紧张、倒班、⼼理压⼒超负荷等。

⼆、感染⾎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①⽪肤刺伤(80%),②⽪肤接触(27%~43%),③黏膜接触(<10%)。

三、容易出现锐器伤的情况: A、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所刺伤; B、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C、抢救病⼈、配合⼿术时传送; D、器械,清洗器械,打包的时候; 四、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1、针刺受伤后的处理 ①当被⼀般病⼈针刺受伤后,应⽴即从近⼼端向远⼼端挤出⾎液; ②⽤肥皂⽔清洗伤⼝并在流⽔下冲洗受伤部位5分钟; ③⽤2%碘酊、75%⼄醇消毒伤⼝ ④被⼄型病毒性肝炎表⾯抗原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抗原阳性病⼈的⾎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要在24⼩时内抽⾎查⼄肝、丙肝抗体。

若被刺伤者以上两种抗体阴性,则应在24⼩时内注射⼄肝免疫⾼价球蛋⽩,并同时注射⼄肝疫苗按1个⽉、3个⽉、6个⽉接种。

⑤被HIV阳性病⼈⾎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必须⽴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进⾏登记填表。

同时在刺伤后24⼩时内抽⾎ 查HIV 抗体,定期做⾎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 6个⽉监测HIV抗体。

2、接触感染⾎液后该做什么? ①⽤清⽔冲洗被⾎溅的⼝、⿐腔、⽪肤; ②⽤⽣理盐⽔或者其他消毒冲洗液冲洗被⾎ ③溅到的⽪肤或粘膜; ④⼯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液或体液时,应及时⽤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渍。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护士是医疗工作者中承担重要医疗任务的群体之一,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危险、繁琐、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可能会遭受一些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害。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取各种职业防护措施,让护士在工作中享受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一、护士职业危害因素1. 生物性因素: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可能被感染,导致传染病的发病和传播。

2. 化学性因素:护士在使用医疗药品或处理病人的血液、体液、尿液等生理液体时,容易受到化学药物和有毒物质的侵害,产生化学反应。

3. 物理性因素: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可能导致腰椎病、颈椎病等职业病。

4. 心理性因素: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等原因,护士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护士职业防护1. 生物性防护:护士在接触病人、处理病人生理液体等工作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戴上医用手套和口罩,避免病灶的传播。

2. 化学性防护:护士处理药品或体液时,一定要按照规程正确操作,避免药品、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溅到皮肤或吸入肺部,同时要注意储存和处置有毒或危险废物。

3. 物理性防护:护士可以通过科学的安排工作时间、大力普及职业保健知识、配备设备等方式减轻工作负担、避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4. 心理性防护:护士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自我修养,改变消极情绪和情绪失控等问题,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者中的重要群体,承担着保卫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

然而,由于工作原因,护士面临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为保证护士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适当的职业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希望职业防护意识能够在护士中得到普及并加强,确保护士健康工作,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护士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护士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护士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每天都在与各种疾病和患者打交道,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在履行职责、照顾患者的同时,护士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安全和健康,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风险及预防1、生物性危害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的疾病,以及流感、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为了预防生物性危害,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正确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在进行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如注射、采血、伤口处理等,要特别小心,避免发生刺伤或划伤。

如果不慎发生职业暴露,如被针头刺伤,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包括挤压伤口、冲洗、消毒,并及时报告和评估。

2、化学性危害医院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清洁剂、药物等,这些物质可能对护士的皮肤、呼吸道、眼睛等造成刺激和损伤。

例如,含氯消毒剂具有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抗肿瘤药物可能具有致畸、致癌作用。

护士在使用化学物品时,应了解其性质和使用方法,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

3、物理性危害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噪音、辐射、锐器伤等物理因素的危害。

例如,医院中的各种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等可能产生噪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听力下降;X 射线、CT 等检查设备会产生辐射,护士在陪同患者检查时应做好防护;锐器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如针头、手术刀片等,应妥善处理和存放锐器,避免意外刺伤。

二、心理压力与应对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经常需要面对患者的痛苦、死亡以及家属的情绪,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为了应对心理压力,护士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休息、娱乐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自我防护手术室护士工作量重、节奏快、经常昼夜颠倒、三餐无规律,同时还受到环境中生物、化学、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侵扰。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身心健康必会受到损害。

所以更好的认识这些职业危害,做好自身防护,就尤为重要。

1 职业危害1.1 意外损伤手术室因其特殊的环境[1],手术室护士配合每台手术所用的锐器较多,如:刀、剪、针等频繁传递,术后清洗等环节极易损伤自己或他人。

据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手术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触。

如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里、倾倒引流液等原因。

这些因素使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很高,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乙肝感染率高达63%。

1.2 生理、心理因素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

器械护士配合一台大手术时需要穿针引线上百次,长时间站立往往导致颈酸、眼晕、双下肢酸胀等。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进食时间不规律,使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状态。

手术室护士极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等。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手术室护士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工作也会产生心理疲劳,从而出现动作协调性差,思维和判断失误增多。

1.3 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污染包括:高频电刀使用时所散发出的焦灼气味,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挥发。

甲醛、戊二醛等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2]。

它们用于手术室的消毒、固定标本、器械消毒等。

这些化学消毒剂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黏膜均有刺激作用,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4 激光和电离辐射当今高科技的医疗仪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多采用激光手术,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有些手术如骨科半闭合手术需要在X射线下才能进行。

这些医疗仪器虽然可极大提高手术的准确率,但如果对其产生的电离辐射保护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使免疫功能低下甚至致病。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ppt课件
4、注意饮食结构,保持乐观情绪, 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并按规 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
41
42
43
13
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 锐器刺伤发生比率较高,一项调查 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护士有 过1次以上锐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利 器刺伤的发生。
14
易被刺伤的情况: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 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 治疗抢救、手术后器械清洗
32
职业暴露后,你应该:
向有关部门(科室、感染控制科) 报告 被刺、被割或接触到血液的事件。
33
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
1、乙肝:越早越好,24h内最 佳,最迟不超过7天。 2、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几 小时内。
34
普遍性防护原则的操作内容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 包括以下内客:
28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一 项研究显示,影响针头刺伤后感染艾 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因素包括: 1、刺伤的深度; 2、针头的性质 3、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 4、针头刺伤了静脉和动脉;
29
5、污染源来自感染早期和晚期艾滋病 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6、引起感染的因素: 7、病菌种类; 8、什么样的接触(接触方式); 9、接触的血量; 10、接触时病人血中的病毒量;
39
医护人员在高危环境下的 自我防护
1、医护人员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 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 用和保存口罩。
2、医护人员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 护: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 法。
40
3、医护人员对血液、体液传染 的防护:切记,只需 0.004毫升带乙 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你感染。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和药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也日益繁忙。

在这个环境下,供应室的护士职业危害也日益凸显,对其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就医院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一、医院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供应室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配送、管理和储存。

然而,在这个繁忙的环境下,供应室护士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物品危害供应室中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药品和消毒剂等化学物品,这些化学物品的气体、粉尘和液体等都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例如:乙醇、甲醛、氯化氢等药品或消毒剂,长时间的暴露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物理性危害供应室中常见的医疗器械有大批的手术刀、镊子等尖锐物品,当不小心使用不当时,极易导致割伤等伤害;另外电动器械使用较多,长时间使用容易对护士的听力、视力造成损伤,同时也会对皮肤造成刺激。

3. 生物性危害供应室中存放的药品、器械都是经过人工操作的,存在一定的交叉污染风险,从而可能会带来细菌感染、病毒传播等生物性危害,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须严格遵守消毒、“一物一消”原则等防护措施。

4. 心理危害供应室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需完成大量的耐心的细致工作,若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对护士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不良影响。

二、医院供应室护士自我防护措施为了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供应室护士需要采取以下的自我防护措施:1. 佩戴防护用品在工作时需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医院应提供相关的防护用品,并保证其品质合格。

2. 掌握正确操作技能供应室护士在工作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职业病和工伤。

同时还需经常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提高工作质量。

3. 进行体检供应室护士需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状况的异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加强个人卫生供应室护士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常洗手、修剪指甲、戴头套等,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身体清洁。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之一,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他们要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为病人提供细致的、全面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手术室工作中,护士也面临着一些危害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需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1.工作强度大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工作,尤其是在手术紧张的情况下,护士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并且不能离开手术室。

这样长时间的站立工作会导致护士脚部疼痛和不适,甚至引发脊柱病和关节疾病。

2.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经常会被感染、污染的生物颗粒物污染,这些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可能会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

在手术室内,手术刀和其他医疗设备使用频繁,若不及时清洗,可能残留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护士在清洁时不慎接触到污染物,可能会感染某些疾病。

3.化学品污染手术室护士日常工作中,会经常接触一些化学药品,如氯己定和吲哚菊酯等。

这些药品虽然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但是若不注意安全防护工作,很容易造成手术室护士的伤害。

4.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手术刀具和机器,常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职业习惯。

由于习惯性刀具和机器的摆放位置,会降低操作手术工具时的警觉性和谨慎性,从而容易引起切割伤等意外情况。

二、防护措施1. 保护自身安全作为护士,医护精神是必须具备的,自我保护应当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在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应注意穿戴医用手套、口罩、防护衣等防护用具,尽量避免手术刀具误伤和污染物接触。

2. 健康管理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腰背疼痛、关节疾病等职业病。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规律锻炼、按时休息、合理饮食等方式预防职业病发生。

3. 手术刀具消毒清洁和消毒是防范污染传播的基本手段,手术室内各种物品的消毒操作必须得到保障。

手术刀具必须经过高温、压力等消毒方法消毒,防止各种细菌、病毒等造成交叉感染和医源性病。

4. 建立科学的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本职工作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习惯,如在使用刀具时,量力而行、小心谨慎,尽量减少误伤事故的发生,建立严格、规范、系统的职业习惯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护士是医护人员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职业。

护士职业有着很高的危害系数,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风险、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就这些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感染风险护士工作中通常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物质,包括病原体、医疗废弃物、化学物质等等。

这些危险物质会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传染病、肺结核、艾滋病等危险疾病的感染。

影响因素主要是:1.1 工作环境医院作为高危环境,护士处于这个有病毒、细菌等危险作业环境中时,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因此,医疗机构应设定严格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并保证区域划分,减少污染源。

1.2 个人防护护士应该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选择适戴个人防护设施,并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的医学检查是不应该忽略的。

同时,护士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应注意安全,职业安全培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二、工作压力护士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面对患者时往往面临的是巨大的压力。

护士的工作压力包括:心理压力、时间压力、生活压力等等。

影响因素主要是:2.1 经济压力由于薪资相对较低,许多护士很难维持他们和家人的正常生活质量,这会增加工作压力。

对于个体来说,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接受管治,以此来提高收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2 团队氛围一个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将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

同时,管理人员也要了解群体心理学,促进良好的团队氛围,为护士创造的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三、心理压力护士工作极度复杂,经常会面对悲伤,刻苦钻研,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许多心理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是:3.1 患者家属的压力在工作中,面对患者家属不够理性的行为,遇到扬言等情况,对护士的心理将会产生极大的压力。

因此要保持科学理性的沟通,放心护理。

3.2 工作压力护理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看到病人病情无法控制的时刻,护士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与工作困境感到困惑和无助。

建议护士应该对自己进行定期的心理保健,适当锻炼身体,减轻工作压力。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职责是协助医生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康复。

然而,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生涯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因素,给其健康与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自我防护对策。

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1. 噪音污染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手术设备和手术器械,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容易引起听力损害,甚至导致失聪。

2. 聚集性感染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易感染的环境中,尤其在手术过程中会遭受污染、感染等危险。

细菌和病毒在这种环境中传播较快,容易使护士身体免疫力下降,发生聚集性感染。

3. 电辐射手术设备的使用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护士长期进行观察、调节和操作这些设备会产生电辐射侵害。

4. 化学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可能存在化学毒性,引起呼吸、皮肤等各种问题。

5. 重体力劳动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比如搬动病床、患者、器械等大件物品,长期下来会导致骨骼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三、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1. 噪音污染方面可以降低手术室内噪音,换上降噪耳机,使用噪音防护耳塞等,避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

2. 聚集性感染方面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避免手术室感染给自身和众人带来危害,同时加强对细菌、病毒传播的知识了解,拥有充足的防护措施。

3. 电辐射方面在使用手术设备时,应该合理摆放和使用设备,维护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对于操作设备多且持续时间长的护士,可佩戴电磁防护服或手套等安全防护措施。

4. 化学危害方面在使用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时应当全程戴手套,对于患有过敏性体质的护士,应该避免接触或研究相关物品。

5. 重体力劳动方面应该定时进行放松、伸展,进行体育锻炼或者瑜伽活动收缩筋骨,加强腰椎、脊柱等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工作等。

四、结语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但其工作也会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是保障医护工作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措施。

由于医务人员从事的工作特殊性和困难性,他们常常面临各种健康与安全风险,包括职业病、感染风险、工作压力等。

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有利,还能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医疗质量。

一、职业病防护医务人员由于长期与各种病原体接触,容易患上职业病。

而且许多职业病多年后才会出现症状,给医务人员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做好职业病的防护工作非常关键。

首先,要加强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宣传与培训,让医务人员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医院应制定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制度和规章制度,要求医务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在工作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同时,医院还应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提前发现潜在的职业病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康复。

最后,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病预防措施的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做法,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感染防护医务人员常常面临感染风险,尤其是在处理传染病患者时。

因此,加强感染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自身的健康状态。

其次,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预防措施的有效执行,包括手卫生、消毒操作、环境卫生等。

同时,医院还应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供给医务人员使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此外,对于被感染的医务人员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要做好其它员工的防护工作,以避免感染蔓延。

三、工作压力管理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管理与缓解。

首先,医院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量,避免过度工作的情况发生。

其次,医院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安静的工作空间、适宜的温度和光线等,提供舒适的休息条件。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的研究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的研究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的研究
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在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然而,长期从事护理工作容易受到各种职业危害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做好自我防护成为了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职业危害分析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病人,可能会面临传染疾病的风险。

例如,护理人员接触病人分泌物、血液等体液时,存在被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的风险。

此外,长期的忙碌工作和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职业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肌肉骨骼损伤等。

二、自我防护建议
为了降低护理人员面临职业危害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护理人员参考:
1. 掌握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穿隔离衣等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2.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度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避免受到感染风险;
4. 遵循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保证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标准的护理,有效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5.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病,避免病情恶化。

通过以上自我防护建议,护理人员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危害风险,保
护好自己的健康,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希望广大护理
人员能够关注自身健康,将自我防护工作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护士如何防止和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护士如何防止和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护士如何防止和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护士作为医护人员的重要一员,在医疗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然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护士也面临着一定的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发展,护士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和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一、认识职业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护士要时刻保持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充分了解职业病的原因和危害。

护士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只有明确了职业危害的存在,才能主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

二、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工作过程中,护士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工作任务,合理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特别是在处理患者体液和危险物品时,必须全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护士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长时间的工作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护士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当调整工作强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或久立,以免导致骨骼肌肉疲劳和损伤。

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缓解职业危害非常重要。

护士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定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和体质;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五、关注心理健康,缓解职业压力作为护士,工作中经常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和患者的痛苦和抱怨,心理压力较大。

因此,护士应该学会正确应对职业压力,寻找适当的方式和渠道缓解心理压力,如与同事交流、参加培训课程、鼓励自我放松等。

同时,护士也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帮助。

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护士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

只有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和防范工作中的职业危害,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自身的身体健康。

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社会心理因素
身心危害 护士这一职业主要是女性承担,女性特殊的生理 心理状况、家庭的重担、工作压力等是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中的社会 心理因素。尤其是在ICU工作的护士,科技的发展,仪器的更新,抢 救治疗手段的层出不穷,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ICU护 士经常是在应急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的,需无条件的全身心 投入,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导致一定的精神压力。会出现精神不 稳定、心烦意乱。国内外有研究显示:长期在ICU工作的护士心理健 康程度普遍下降,甚至出现抑郁。
物理因素
噪音 ICU集中了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如: 生命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抢救设备。噪音主要来 源于这些设备。另外,个别医护人员不规范行为, 如:大声说话、砰然关门、电话铃声等也是噪音的 来源。有报道,噪音可引起医护人员心理紧张,从 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改变,还可出现烦躁、 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中易出错等现象。
ICU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 防护
ICU
ICU是收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专科病房, ICU室护士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 的各种体液、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噪音、放 射线等多种有害因子,使得ICU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新的化学物质和潜在的职 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逐渐呈现隐匿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其危害 也向以远期作用、慢性作用、多发病为主转变。所以,ICU护士的 职业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现就ICU护士常见的 职业危害与防护进行论述
化学因素
水银、戴奥辛 水银和戴奥辛是医院 常见且易被忽视的毒性垃圾。来自于体 温计、血压计、荧光灯以及电池等医疗 用品的水银具有一定的神经和肾毒性, 而输液器、输血器、输血袋等占医院 25%的卫生材料是PVC产品,含有戴奥 辛,研究认为它与子宫内膜异位、内分 泌失调及癌症有关。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01
立即报告:发现职业暴露 后,立即向医院报告
02
紧急处理:立即进行伤口处 理,如清洗、消毒、包扎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预防感染:注射疫苗、服 用预防药物等
04
心理疏导:对暴露人员进行 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05
跟踪观察:对暴露人员进行 跟踪观察,确保身体健康
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包括《护士条例》、《职业病 防治法》等
05
02
血液、体液暴露: 护士在护理过程 中可能接触到患 者的血液、体液 等
04
生物暴露:护士 在护理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病原微 生物,如病毒、 细菌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
感染疾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A
可能感染各种疾病,如艾滋病、
肝炎等
职业伤害: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B
可能受到各种职业伤害,如针
刺伤、化学物质伤害等
职业暴露的预 防措施包括加 强个人防护、 规范操作流程、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等。
01
02
03
04
职业暴露的风险来源
针刺伤:护士在 注射、输液、抽 血等操作过程中 可能被针头刺伤
01
药物暴露:护士 在给药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有毒、 有害的药物
03
物理暴露:护士 在护理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辐射、 噪音等物理因素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要求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遵守相 关法律法规,防止职业暴露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规定了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时 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报告、隔离、治疗等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还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发生职业 暴露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报告、隔离、治疗等
职业暴露的典型案例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化学品危害:医院供应室护士常常处理各种化学药品,这些药品有些具有刺激性气味或颜色,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道、皮肤、消化系统等相关疾病。

为了保护自己,护士们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和吸入有害气体。

2.生物危害:医院供应室护士处理的物品中包括一些病原体,例如细菌、病毒和真菌,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护士感染和传播疾病。

护士应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有感染风险的物品。

同时,护士在处理具有传染性的物品时,需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装备,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物理危害:医院供应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受到物理危害,如被锋利物品刺伤、被重物压到或摔伤等。

护士们应注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作器具和维护设备,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在搬运重物时,要采取科学的姿势,借助工具和人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4.火灾危害:医院供应室可能储存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如酒精、有机溶剂等,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参加火灾应急演练,熟悉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应急疏散路线,并要随时保持警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和处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5.辐射危害:医院供应室中的一些放射性物品可能会辐射出有害的电磁波、离子射线等,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护士的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接受相关的辐射安全教育培训,严格遵守辐射工作规范,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放射性物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总之,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较高,但通过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风险。

尤其是要加强对化学品、生物物质、物理工作、火灾和辐射的认识,定期参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应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防护设施,为护士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造
成护士身心两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
重视和关注,现将常见的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损伤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发生率年人均0.98次,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
还存在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据报道,其中有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

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疾病。

1.1.2负重运动性危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协助病人翻身、过床等搬运工作,常致
腰背疼痛,据调查,目前国内护士腰背痛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7.9%~80.8%。

手术室护士站立
时间过长,身体长期固定某一姿势,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3辐射放射性检查,如x线、CT、透视等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
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常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致
皮肤红斑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还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1.2化学因素:
1.2.1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
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有关报道: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接触危险性更大。

1.2.2细胞毒性药物临床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接触肿瘤药物和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
物时不注意防护,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虽每次量很少,但频繁接触,会因蓄
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可有骨髓抑制、致癌、致畸的危险。

1.2.3废气、污染气体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工作环境里存在残余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产生不
良的生理、生育、心理行为影响。

医院常用的体温计、血压计中的水银外漏后在室温下可蒸
发形成汞蒸气。

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可致慢性汞中毒、过敏性皮炎等。

1.3 生物因素医院是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地方,护士在各种操作中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及
患者的体液、血液及分泌物,若不注意自身防护,如工作服穿着时间较长,沾有血迹未及时更换,有些护士洗手后用工作服拭干,穿工作服进餐等,都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且成为传播
媒介,其中最具有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1.4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心理危害是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倒班、生活缺乏规律引起的。

巨大的压力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防护措施
2.1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医院要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程序,鼓励护士参加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可减少职业损伤
的发生。

2.2接触各种锐器及感染性废弃物,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对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必须毁形分类处理。

医院要提供安全的医疗装置,以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


旦发生针刺伤时,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血液后用清水不断冲洗,再用碘
伏消毒包扎,伤后48 h 填写报表,72 h 内作HIV 、HBV 等检查,防止血液或体液传播疾病。

2.3护士要养成洗手习惯,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必须戴一次性手套,一旦被病人
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及每次摘下手套后,都要对手进行彻底清洗。

工作服每周应更换2~3 次,口
罩应该每4~5 小时更换1 次。

2.4接触各种消毒液时,应戴上手套、口罩,尽量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防止消毒液溅入眼内或
吸入。

接触化疗药物时,护士要戴防护手套和一次性医疗口罩,操作化疗药物产生的医疗垃圾
应放在专用垃圾袋内并封闭处理。

药液溅到身体应及时清洗。

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定期监测
空气中浓度,严禁超标,减少呼吸道、皮肤吸收。

2.5医院要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备,适
当调整工作强度,减轻医护人员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规范护理行为。

护士还应学会自我调节,减轻工作压力,以最佳心理状态投身护理中,减少损害发生。

参考文献
[1]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等.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9
作者单位:521000广东潮州解放军第188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