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李凤茹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1、针刺伤---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
病。(乙肝,丙肝,艾滋病)
2、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及细胞毒性 药物,抗生素等的药物危害。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3、物理因素:转运病人、给病 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 4、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伤害。 如戊二醛。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有多少医务人员被经血液传播的病菌感染?
1982乙肝疫苗问世,1985~1996感 染率下降90%。 丙肝(HCV):研究表明1%在医院工 作的医务人员曾有过丙肝感染。 艾滋病毒〔HIV):1985~2000年, 57名医务人员通过医源性途径被感染上 HIV,其中25例发展成艾滋病。
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1、含氯灭菌剂:如漂白粉
2、2%双氧水
3、70%酒精
洗 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 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的主要原 因之一。
医务人员的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 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
护士在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1、护士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
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用和保存口 罩。 2、护士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护: 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
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 杀灭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
炎病毒。
常用的灭菌方法足以使艾滋病病毒灭
活——煮沸和化学灭菌。
煮沸是有效的灭菌方法。世界卫生组
织建议HIV污染的器具应煮沸20分钟。
化学灭菌法主要用于不能采用加热法
灭菌的器具。以下三种常用的化学灭菌剂
足以灭活艾滋病毒。
1、乙肝(HBV):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 者,若被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一次,根据其乙肝 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 30%。表面抗原(HBsAg)、 e抗原(HbeAg) 和核心抗原(HBcAg)均为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 中含乙肝病毒活性高,因此传染的机会大。(俗 称大三阳)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造成护士身心两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现将常见的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损伤危害因素1.1物理因素:1.1.1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发生率年人均0.98次,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还存在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据报道,其中有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
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疾病。
1.1.2负重运动性危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协助病人翻身、过床等搬运工作,常致腰背疼痛,据调查,目前国内护士腰背痛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7.9%~80.8%。
手术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身体长期固定某一姿势,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3辐射放射性检查,如x线、CT、透视等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常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致皮肤红斑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还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1.2化学因素:1.2.1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据有关报道: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接触危险性更大。
1.2.2细胞毒性药物临床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接触肿瘤药物和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防护,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虽每次量很少,但频繁接触,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可有骨髓抑制、致癌、致畸的危险。
1.2.3废气、污染气体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工作环境里存在残余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产生不良的生理、生育、心理行为影响。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第7页
护士常见职业危害
3、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 造成护士腰背损伤。
4.身体长久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 造成配合手术护士患颈椎病。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第8页
职业性接触病人血液
接触到病人血液可经过针刺、锐器割 伤或者是病人血液溅到眼睛、口腔或者皮 肤。急、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 救, 多在毫无准备情况下进行, 更易发生针 刺、锐器割伤事件, 职业总暴露危险性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普遍性防护标准包 含以下内客: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1、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器具传 递给他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确保足够 光线,尽可能降低创口出血。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第42页
普遍性防护标准操作内客是什么?
3、千万不要向用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 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注射器。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第31页
补救办法
有没有疫苗或者治行能够进行预防? 1.乙肝--有!全套乙肝疫苗注射完成后1-2个月应抽血 检验确认机体是否产生了抗体(HBs抗体),量是否足以 到达免疫作用,HBs抗体> 10m iu/ml。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第32页
补救办法
第一次全套乙肝疫苗注射完成后, 机 体没产生抗体或者HBs抗体<10 m iu/ml, 应进行第二次全套乙肝疫苗注射(或者检 查机体是否已经是HBsAG阳性)。第二次全 套乙肝疫苗注射完成后, 应抽血再检验机体 是否产生了抗体。30%-50%机率机体出现 抗体。
3.艾滋病病毒: 暴露后HIV抗体检测:医务人员在职业 暴露含HIV血液后几小时内要进行。 对其意外事件进行评定。咨询并对该 医务人员进行HIV基线检测(统计接触暴露 发生时该医务人员感染情况)在6周、12周、 6个月重复HIV抗体检测试验。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1常见职业危害因素1.1接触感染:护士每天护理着不同病种的病人,直接接触他们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
这些体液带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如HIV病毒、乙肝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可直接污染护士的皮肤及黏膜,造成感染。
1.2环境污染: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各种致病菌在空气中的含量大大超过一般空气中的数量,如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护士每日工作在这样的场所,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1.3化学物理危害:护士每日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化疗药物、放射线等,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发感染,同时易引起过敏反应、皮炎等。
另外,工作中的锐利器械如刀、剪、针头、玻璃器皿等易误伤皮肤,造成感染。
1.4精神及心理压力:护理工作要求护士精神高度集中,每项护理工作都要认真细致,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遇有急危重病人更加明显。
另外,由于护士缺编,使护理工作量相对加大,从事护理工作的几乎都是女性,她们既要为自己的事业付出辛勤的劳动,又要为家庭承担繁重的义务,身心疲惫,加之住房条件、晋升等,增加了护士的后顾之忧,不少人是带着情绪工作。
1.5体力消耗:由于社会因素所致,护士严重缺编,护士在超负荷工作。
她们每日穿梭于各病房之间,为病人进行着各种治疗及护理,走路多,站立时间长,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两臂、腰、膝等部位要承受重体力劳动(如为昏迷、瘫痪病人翻身,搬动病人等)。
因此,每日消耗大量体力,易使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造成肌肉、肌腱劳损,尤其是脊背的损伤,导致腰痛、腿痛[1]。
据统计,从事护理工作20年以上的护士85%以上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1.6护理工作要求每日三班倒,加之工作中常遇到抢救病人而推迟下班时间或连续工作,生活无规律,生物钟被打乱,同时给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家庭有一种愧疚感,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易导致胃病发生。
1.7心理伤害:由于世俗观念的影响,不论在医院内部还是在社会中,都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偏见,一些人认为,只有医生才有回春之术,“护士”只是打针、送药、跑跑腿,无专业特长,工作低人一等。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护士是医疗工作者中承担重要医疗任务的群体之一,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危险、繁琐、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可能会遭受一些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害。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取各种职业防护措施,让护士在工作中享受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一、护士职业危害因素1. 生物性因素: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可能被感染,导致传染病的发病和传播。
2. 化学性因素:护士在使用医疗药品或处理病人的血液、体液、尿液等生理液体时,容易受到化学药物和有毒物质的侵害,产生化学反应。
3. 物理性因素: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可能导致腰椎病、颈椎病等职业病。
4. 心理性因素: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等原因,护士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护士职业防护1. 生物性防护:护士在接触病人、处理病人生理液体等工作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戴上医用手套和口罩,避免病灶的传播。
2. 化学性防护:护士处理药品或体液时,一定要按照规程正确操作,避免药品、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溅到皮肤或吸入肺部,同时要注意储存和处置有毒或危险废物。
3. 物理性防护:护士可以通过科学的安排工作时间、大力普及职业保健知识、配备设备等方式减轻工作负担、避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4. 心理性防护:护士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自我修养,改变消极情绪和情绪失控等问题,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者中的重要群体,承担着保卫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
然而,由于工作原因,护士面临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为保证护士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适当的职业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希望职业防护意识能够在护士中得到普及并加强,确保护士健康工作,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措施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1一、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1、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2、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锐器伤;3、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4、心理社会性因素: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
二、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①皮肤刺伤(80%),②皮肤接触(27%~43%),③黏膜接触(<10%)。
三、容易出现锐器伤的情况:A、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所刺伤;B、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C、抢救病人、配合手术时传送;D、器械,清洗器械,打包的时候;四、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1、针刺受伤后的处理①当被一般病人针刺受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受伤部位5分钟; ③用2%碘酊、75%乙醇消毒伤口④被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要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
若被刺伤者以上两种抗体阴性,则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同时注射乙肝疫苗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
⑤被HI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进行登记填表。
同时在刺伤后24小时内抽血查HIV 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 6个月监测HIV抗体。
2、接触感染血液后该做什么?① 用清水冲洗被血溅的口、鼻腔、皮肤;②用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消毒冲洗液冲洗被血③溅到的皮肤或粘膜;④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血渍。
3、接触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①使用戊二醛时,容器要加盖,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感染风险: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容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
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勤洗手,定期进行体检,接种相关疫苗。
2.化学物品:护士在处理药物、消毒液、化学试剂等时容易暴露在化学物品中。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清洁工作区域,妥善处理残留物。
3.放射性物质:护士在医学影像或治疗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放射性物质,例如X射线。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铅制防护衣、护目镜和手套,限制工作时间和距离,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4.肌肉骨骼问题: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正确可能导致护士出现肌肉和骨骼问题,如腰背疼痛、颈椎疾病等。
防护措施包括: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工作方式来减少肌肉和骨骼负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适量的运动和锻炼。
5.职业暴露:护士可能会面临暴力、威胁、诋毁等有害行为。
防护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应对技巧,加强安全意识和警惕性,及时报告和记录有害行为。
6.创伤风险:护士在处理危险工具、移动患者、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创伤。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导。
除了以上列举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还需要重视疾病预防、紧急医疗应对技能的培训和更新,定期检查设备和装备的维护,以及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等。
有关部门和护士本人也要积极参与相关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最重要的是,护士本人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之一,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他们要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为病人提供细致的、全面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手术室工作中,护士也面临着一些危害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需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1.工作强度大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工作,尤其是在手术紧张的情况下,护士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并且不能离开手术室。
这样长时间的站立工作会导致护士脚部疼痛和不适,甚至引发脊柱病和关节疾病。
2.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经常会被感染、污染的生物颗粒物污染,这些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可能会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
在手术室内,手术刀和其他医疗设备使用频繁,若不及时清洗,可能残留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护士在清洁时不慎接触到污染物,可能会感染某些疾病。
3.化学品污染手术室护士日常工作中,会经常接触一些化学药品,如氯己定和吲哚菊酯等。
这些药品虽然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但是若不注意安全防护工作,很容易造成手术室护士的伤害。
4.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手术刀具和机器,常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职业习惯。
由于习惯性刀具和机器的摆放位置,会降低操作手术工具时的警觉性和谨慎性,从而容易引起切割伤等意外情况。
二、防护措施1. 保护自身安全作为护士,医护精神是必须具备的,自我保护应当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在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应注意穿戴医用手套、口罩、防护衣等防护用具,尽量避免手术刀具误伤和污染物接触。
2. 健康管理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腰背疼痛、关节疾病等职业病。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规律锻炼、按时休息、合理饮食等方式预防职业病发生。
3. 手术刀具消毒清洁和消毒是防范污染传播的基本手段,手术室内各种物品的消毒操作必须得到保障。
手术刀具必须经过高温、压力等消毒方法消毒,防止各种细菌、病毒等造成交叉感染和医源性病。
4. 建立科学的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本职工作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习惯,如在使用刀具时,量力而行、小心谨慎,尽量减少误伤事故的发生,建立严格、规范、系统的职业习惯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护士是医护人员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职业。
护士职业有着很高的危害系数,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风险、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就这些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感染风险护士工作中通常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物质,包括病原体、医疗废弃物、化学物质等等。
这些危险物质会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传染病、肺结核、艾滋病等危险疾病的感染。
影响因素主要是:1.1 工作环境医院作为高危环境,护士处于这个有病毒、细菌等危险作业环境中时,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因此,医疗机构应设定严格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并保证区域划分,减少污染源。
1.2 个人防护护士应该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选择适戴个人防护设施,并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的医学检查是不应该忽略的。
同时,护士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应注意安全,职业安全培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二、工作压力护士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面对患者时往往面临的是巨大的压力。
护士的工作压力包括:心理压力、时间压力、生活压力等等。
影响因素主要是:2.1 经济压力由于薪资相对较低,许多护士很难维持他们和家人的正常生活质量,这会增加工作压力。
对于个体来说,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接受管治,以此来提高收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2 团队氛围一个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将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
同时,管理人员也要了解群体心理学,促进良好的团队氛围,为护士创造的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三、心理压力护士工作极度复杂,经常会面对悲伤,刻苦钻研,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许多心理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是:3.1 患者家属的压力在工作中,面对患者家属不够理性的行为,遇到扬言等情况,对护士的心理将会产生极大的压力。
因此要保持科学理性的沟通,放心护理。
3.2 工作压力护理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看到病人病情无法控制的时刻,护士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与工作困境感到困惑和无助。
建议护士应该对自己进行定期的心理保健,适当锻炼身体,减轻工作压力。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护理是一个非常受尊敬的职业,护士们在医疗团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护士的工作环境和专业性质使其面临一些特定的职业危害。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护士职业危害,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以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一、体力劳动与姿势不当护士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站立、行走和抬举患者,因此容易导致体力劳动引起的伤害。
此外,不正确的姿势也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影响。
为了预防这些职业危害,护士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2. 遵循正确的抬物姿势,如屈膝下蹲,使用合适的护具等。
3. 护士站立工作时,应尽量分配站立时间和休息时间,使用舒适的鞋类和防滑鞋垫。
二、暴露于传染病风险护士们在工作中时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传染病,这可能会危及他们的健康。
为了保护自己,护士们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
2. 注意手卫生,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3. 注意接种必要的疫苗,如流感和肺结核疫苗等。
三、职业暴露于有害物质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如药物、化学物质和放射线。
这些物质可能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使用安全的药物管理措施,并遵守药物管理和处方准则。
2. 合理使用和处理化学物质,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
3. 定期进行放射线安全培训,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铅背心和护目镜等。
四、心理压力和工作疲劳护士的工作往往是高度应对和情绪辛劳的,这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和工作疲劳。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学习有效的应对机制,如放松技巧和沟通技巧。
2.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以帮助护士应对工作压力和挫折。
3. 确保有充足的休息和休假时间,以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护士职业存在一些特定的危害,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这些危害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
护士们应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并确保获得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来应对职业压力和风险。
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三篇)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是保障医护工作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措施。
由于医务人员从事的工作特殊性和困难性,他们常常面临各种健康与安全风险,包括职业病、感染风险、工作压力等。
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有利,还能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医疗质量。
一、职业病防护医务人员由于长期与各种病原体接触,容易患上职业病。
而且许多职业病多年后才会出现症状,给医务人员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做好职业病的防护工作非常关键。
首先,要加强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宣传与培训,让医务人员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医院应制定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制度和规章制度,要求医务人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在工作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同时,医院还应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提前发现潜在的职业病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康复。
最后,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病预防措施的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做法,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感染防护医务人员常常面临感染风险,尤其是在处理传染病患者时。
因此,加强感染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自身的健康状态。
其次,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预防措施的有效执行,包括手卫生、消毒操作、环境卫生等。
同时,医院还应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供给医务人员使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此外,对于被感染的医务人员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要做好其它员工的防护工作,以避免感染蔓延。
三、工作压力管理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管理与缓解。
首先,医院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量,避免过度工作的情况发生。
其次,医院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安静的工作空间、适宜的温度和光线等,提供舒适的休息条件。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的研究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的研究
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在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然而,长期从事护理工作容易受到各种职业危害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做好自我防护成为了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职业危害分析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各种病人,可能会面临传染疾病的风险。
例如,护理人员接触病人分泌物、血液等体液时,存在被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的风险。
此外,长期的忙碌工作和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职业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肌肉骨骼损伤等。
二、自我防护建议
为了降低护理人员面临职业危害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护理人员参考:
1. 掌握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穿隔离衣等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2.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度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避免受到感染风险;
4. 遵循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保证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标准的护理,有效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5.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病,避免病情恶化。
通过以上自我防护建议,护理人员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危害风险,保
护好自己的健康,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希望广大护理
人员能够关注自身健康,将自我防护工作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培训
题。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防护意识教育
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
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确保护士在工作中得到充分 保护。
研发新型防护用品
针对护士工作中的不同危害因 素,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护 用品。
开展心理干预研究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 措施培训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必要性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
01
02
03
噪音
THANKS。
药物
处理药品时,可能会接触到各种 有毒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结核 药物等,长期接触可能对护士的 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生物因素
细菌和病毒
接触各种细菌和病毒,如流感病毒、 结核病毒等,可能对护士的健康产生 影响。
锐器伤
使用针头等锐器时,可能发生刺伤, 导致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社会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护士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针对护士的心理问题,开展心 理干预研究,提高护士的心理
健康水平。
06
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
01
总结词
针刺伤是护士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02 03
详细描述
针刺伤是指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针头所刺伤, 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正确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型针具、正确处理 医疗废物、加强手卫生等。
护士如何防止和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护士如何防止和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护士作为医护人员的重要一员,在医疗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然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护士也面临着一定的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发展,护士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和应对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一、认识职业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护士要时刻保持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充分了解职业病的原因和危害。
护士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只有明确了职业危害的存在,才能主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
二、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工作过程中,护士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工作任务,合理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特别是在处理患者体液和危险物品时,必须全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护士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长时间的工作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护士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当调整工作强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或久立,以免导致骨骼肌肉疲劳和损伤。
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缓解职业危害非常重要。
护士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定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和体质;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五、关注心理健康,缓解职业压力作为护士,工作中经常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和患者的痛苦和抱怨,心理压力较大。
因此,护士应该学会正确应对职业压力,寻找适当的方式和渠道缓解心理压力,如与同事交流、参加培训课程、鼓励自我放松等。
同时,护士也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帮助。
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护士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
只有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和防范工作中的职业危害,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自身的身体健康。
我国关于护士职业危害区防护措施相关文献
我国关于护士职业危害区防护措施相关文献引言:护士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面临着各种职业危害。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护士职业危害区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这些防护措施,以期提高人们对护士职业危害的认识和关注。
一、工作场所危害的防护措施1. 空气污染防护:护士工作环境中常常存在各种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如甲醛、苯、二氧化碳等。
为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定期通风换气,合理设置空气净化设备,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和防护眼镜等。
2. 噪声防护:医院工作环境噪声较大,容易对护士的听力造成损伤。
为了保护护士的听力健康,医院应设置隔音设施,提供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噪声对护士的影响。
3. 光照防护: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对护士的视力造成损伤。
医院应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保证工作环境的适宜光照,并提供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保护护士的视力健康。
二、化学品危害的防护措施1. 药品防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药品,这些药品可能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和防护服等,并加强药品的储存和处置工作。
2. 消毒剂防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可能对护士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为了保护护士的健康,医院应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和手套等,并加强消毒剂的使用和管理。
三、体力劳动危害的防护措施1. 劳动强度控制: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工作效率下降。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医院应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提供必要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2. 劳动保护设施:为了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医院应提供适当的劳动保护设施,如助力搬运设备和人体工学座椅等,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四、心理危害的防护措施1. 心理辅导: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医院应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护士缓解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化学品危害:医院供应室护士常常处理各种化学药品,这些药品有些具有刺激性气味或颜色,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道、皮肤、消化系统等相关疾病。
为了保护自己,护士们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和吸入有害气体。
2.生物危害:医院供应室护士处理的物品中包括一些病原体,例如细菌、病毒和真菌,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护士感染和传播疾病。
护士应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有感染风险的物品。
同时,护士在处理具有传染性的物品时,需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装备,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物理危害:医院供应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受到物理危害,如被锋利物品刺伤、被重物压到或摔伤等。
护士们应注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作器具和维护设备,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在搬运重物时,要采取科学的姿势,借助工具和人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4.火灾危害:医院供应室可能储存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如酒精、有机溶剂等,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参加火灾应急演练,熟悉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应急疏散路线,并要随时保持警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和处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5.辐射危害:医院供应室中的一些放射性物品可能会辐射出有害的电磁波、离子射线等,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护士的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接受相关的辐射安全教育培训,严格遵守辐射工作规范,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放射性物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总之,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较高,但通过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风险。
尤其是要加强对化学品、生物物质、物理工作、火灾和辐射的认识,定期参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应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防护设施,为护士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摘要] 通过分析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在护士身上的发生率。
笔者分析了医院各个科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总结常见的职业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护对策。
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并会正确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遭受职业危害的机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提高。
临床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正确合理的采用各种防护措施。
[关键词] 护士;职业危害;防护[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36-04nurses’ occupational harm and its protection guanyanhuazhaomingyao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occupational harm which the nurses faced in the clinical work, 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to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es’self protection awareness,an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occupational harm.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occupational harm the nurses faced who working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hospitals.then,we summarize the common occupation harm,andproposed the pertinent protective measures.the nurses improve their self-protective awareness,and properly used a variety of protective measures.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occupational harm has been deeply reduced,and the work efficiency was improved,either.for the clinical nurses,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self-protective awareness,and properly and reasonably take a variety of prot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nurse;occupational harm;protection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职业危害的认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充分认识医院职业危害的存在,掌握医院职业危害的特点和致病规律,有助于实施有效和必要的防护措施。
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仅为了自身不遭受医院职业危害所致的损害,而且还关系到所有其他接触人员的利益。
1医院职业危害范围和种类由于医院职业工作的特殊性,涉及面很广,医院职业危害种类很多。
护士的职业危害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和心理社会性危害。
1.1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可分为运动功能性损伤和物理刺激。
有些物理性危害如医用仪器漏电、高压氧舱燃爆等易被医护人员所警觉;有些物理性危害如运动功能性损伤、电磁辐射和低噪声等在平时易被医护人员所忽略,等到出现严重损伤时才有所意识。
1.1.1运动功能性损伤运动功能性损伤最为典型的是腰背痛,是一种较常见的职业相关性疾病。
发生原因主要是护士常期处于一种超体力和持续弯腰状态,如弯腰为患者进行护理,搬运患者、为患者翻身等。
这种职业状态可导致护士的腰肌和韧带的损伤。
1.1.2物理刺激1.1.2.1电离辐射现在医院里,除了人们熟知的x光机、医用同位素源外,尚有大量功率强弱不等的电子仪器,它们可产生射线和电磁场,激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少量多次接触就可致突变、致畸和致癌。
1.1.2.2针刺伤护士工作量的2/3是注射,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伤害之一。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0.3%[1]。
其最大的危害不是对皮肤和其他组织的损伤,而是生物性感染的传播。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触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2]。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ontrol disease center,cdc)监测统计,每年因感染血液传播疾病而死亡的医护人员超过数百人,其中护士占63%[3]。
1.1.2.3噪声病房的噪声来源于患者的呻吟,工作人员、探视陪护人员对话,电铃、电话、电视、物品、推车及仪器的移动声,机器、空调、监护仪及其它机械性声音等。
据测各类报警噪音在53~73 db,呼吸机在65 db[4]。
环境噪声超过50 db将影响睡眠和休息,70 db时干扰谈话,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护士容易出差错,同时也使胃分泌下降、内分泌失调、性功能紊乱[5]。
1.1.2.4微小气候指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如:空气的温度、通风情况、热辐射、热量的消耗、衣服的热阻等。
不适宜的微小气候可造成健康的损害。
供应室、手术室等场地长期使用热力灭菌方法,干热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明显升高,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个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和自然环境温度的变化交替中。
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供应室的护士亦不可避免的接触冷水。
急剧的冷热交替,会使机体组织器官出现血管的收缩和再舒张,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从而激活氧自由基、钙超载和中性粒细胞,造成机体的损伤。
由此可见,寒冷和潮湿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1.2化学性危害1.2.1消毒剂和防腐剂医院长期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甲醛、甲苯、戊二醛、乙醇等都是挥发性化学制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对机体的生殖、发育、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多方面有害性影响。
消毒剂还可致支气管哮喘、诱导机体突变和致癌等[6]。
1.2.2麻醉剂机体内安氟醚、异氟醚等吸入麻醉剂,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除,少量经手术创面、皮肤、尿排出体外[7]。
手术患者中大部分接受静脉复合麻醉,拔管后均直接送入病房监护。
患者所处环境相对密闭,排出的带有麻醉剂气体并不能很快流通出去及医护人员近距离处置患者,都会较多的吸入此类气体。
长期吸入被安氟醚污染的空气可造成肝脏损害、免疫功能下降等[8]。
护士接触麻醉性气体,有引发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9]。
1.2.3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下降、生殖系统损伤、皮肤过敏、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已被公认。
在许多医院,无特殊配制化疗药物设备,配药时挥发至空气中的药物微粒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使护士被动吸收。
孕妇接触抗癌药物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增加[10]。
1.2.4患者体液患者的胃液、血液、尿液、胆液、粪便等都对护士产生不良刺激,同时也增加感染机会。
在icu病房,尿液、血液、痰液的溅落率分别为38%、26%、13%,平均每月溅落40次/床[11]。
1.3生物性危害在未经诊断和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患者无意识地把病原体带入了医院,导致在医院流动人群之间的传播。
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尿便、胸腔积液等分泌物,手术切下的标本,被污染的器械、敷料、针头等,若不注意防护,不仅可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染媒介[12]。
同时,医院人群密集,人群流动性大,护士在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和频繁的接触中,容易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受到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特别是sars,在流行早期,由于对其认识不清,未加严密防护,较多医护人员被感染,是呼吸道传播的典型病例。
2003年5月6日,北京首次发布sars疫情分析,截至到5月6日,北京确诊sars患者1 897例中,其中医护人员感染有335人,约占18%,居感染人数类别的首位,并持续一定时间。
对于妊娠期护士来说,受污染后的补救措施受到诸多限制,被感染的概率也因此而显著增加。
一些病原体可在胎盘上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从而感染胎儿[13]。
1.3.1传染性肝炎病毒生物性危害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疾病类型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14]。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综合性报道指出,医院工作人员(包括护士)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一般居民高3~6倍。
1.3.2hiv病毒据报道,美国1981 ~ 1993年发现的30万aids患者中,已有20万死亡,其中6.0%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0%[15]。
1.4心理社会性危害1.4.1医院生物性危害后的心理打击当护士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尤其是暴露于hbv、hcv和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多数人心理会受到严重损伤,表现为悲伤、恐惧、消极无奈等,甚至影响工作、生活、家庭等。
1.4.2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心理压力从事护理工作的几乎都是女性,她们平常工作繁杂,在家庭要承担更多一些的家务劳动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加上住房条件、晋升等相对处于劣势,增加了护士的后顾之忧,身心疲惫。
1.4.3医院暴力侵犯形成的心理压力酗酒就医人员、病故后家属冲动、患者医疗意外后、精神病患者等常将护士作为直接暴力的对象。
国际护士会(icn)指出和其他行业相比,护士可能受到暴力比其他行业多3倍。
暴力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士气、直接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
1.4.4怀孕期护士职业压力形成的心理风险占据临床一线的多为年轻护士,其中一些面临成家生育的问题。
在怀孕到生育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需保持工作状态。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高负荷、高责任、高风险性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变得不稳定。
而稳定的个性有助于怀孕的护士身心发展,能保证她们平稳地度过孕期,同时也将对胎儿的身心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2医院职业危害的发生原因分析2.1护士自身保护意识淡薄在一些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关知识宣教和培训。
蔡志翔等调查241名护士发现,高达51.1%的护士在输液、注射等操作中从不戴手套。
而护士不戴手套的原因是“操作不方便”占84.6%,是医院没有要求的占15.4%,这反映了护士的防护意识淡薄和管理人员缺乏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