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1李白诗二首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1李白诗二首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1李白诗二首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mǔ)渌.水(lù)猿猱.(náo)金樽.(zūn)B.欢谑.(xuè) 馔.玉(zhuàn) 剡.溪(yǎn) 万壑.(hè)C.木屐.(jī) 石栈.(zhàn) 华.山(huà) 吮.血(shǔn)D.将.进酒(qiānɡ) 千金裘.(qiú) 扪参..(mén shēn) 訇.然(hōnɡ)解析:选B。

“剡”读“Shàn”。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连天向天横.横:直插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因为C.忽魂悸以.魄动以:而D.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解析:选B。

因:依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A.云青青兮欲雨B.洞天石扉,訇然中开C.湖月照我影D.栗深林兮惊层巅解析:选C。

A项,“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B项,“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D项,“栗”和“惊”都是使动用法,使……栗,使……惊。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如青丝暮成雪B.会须一饮三百杯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选C。

A、B、D三项是夸张;C项是借代。

5.名句名篇默写。

(1)《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一诗中抒发李白怀才不遇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傲视权贵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6~7题。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2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2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2杜甫诗三首诗宴穷居成都草堂的杜甫家里来了几位诗友,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汤待客。

第一碗是炒韭菜,上放两个蛋黄;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着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汤,上漂几片蛋壳。

客人有些莫名其妙,杜甫指着第一碗说,这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指着第二碗说,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着第三碗说,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指着最后一大碗汤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时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绝。

◎作者卡片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背景呈现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公元761年,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公元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

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

2.《兵车行》是杜甫的名篇,为历代推崇。

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成就也很突出。

3.《旅夜书怀》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知识链接1.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总第一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有目标】【学有计划】第一课时《将进酒——李白、文人与酒》第一步:晨读40分钟。

在作业基础上预习,完成1——6.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阅读探究,完成7——12。

完成课后作业:背诵本诗第三步:课后作业完成13、14第二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步:晨读40分钟。

在作业基础上预习,完成1——5.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阅读探究,完成6——9。

完成课后作业:背诵本诗第三步:课后作业完成10、11第三课时:《兵车行》第一步:晨读40分钟。

在作业基础上预习,完成1——5.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阅读探究,完成6——10。

完成课后作业:背诵本诗第三步:①课后作业完成11、12 ②巩固拓展第四课时讲评“巩固拓展”练习题,整理巩固写作成果展示(文人与月文人与茶文人与柳)(请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选择一个句子,改写成散文化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

)印发交流摘抄“文苑撷英”第五课时《旅夜抒怀》《月夜》第一步:晨读40分钟。

在作业基础上预习,完成1——3.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阅读探究,完成4——8。

完成课后作业:背诵本诗第三步:①课后作业完成9第六课时《春江花月夜》第一步:晨读40分钟。

预习,完成1——3.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阅读探究,完成4——9。

完成课后作业:背诵本诗第三步:①课后作业完成(8、9任选其一)10②诗歌创作《春》第七课时意象与意境第一步:晨读40分钟。

预习,完成1、2.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阅读探究完成3-5第三步:①完成6②完成片段写作5③完成巩固拓展能力挑战部分。

④准备诗歌朗诵比赛⑤大作文构思一、文学文化常识1.知识卡片一——关于作者: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

先世罪迁中亚碎叶,后随父迁居四川绵州隆昌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号青莲居士。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课外自读演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课外自读演

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铁骑绕.龙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胡骑凭陵..杂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玉筯..应啼别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包围。

(2)下级军官。

(3)何时。

(4)仗势侵犯。

(5)思妇的眼泪。

2.说出下列专用名词的含义。

(1)烽火照西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牙璋辞凤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汉家..烟尘在东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力尽关山..未解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铁衣..远戍辛勤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绝域..苍茫更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寒声一夜传刁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京城长安。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2 杜甫诗三首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2 杜甫诗三首

5.《旅夜书怀》这首诗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描 写了怎样的景色?暗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名师指津] 解说意象构成的画面内容,指出景象与诗人 的境况、情感的相似之处。
我的理解: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 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此景正暗示着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 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落到水塘里。挂结。
南 村 群 童 欺 我 老 无 力,忍② 能 对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
面 为 盗 贼。 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唇 焦 口 燥 呼 不 得,归 来 倚 杖 自叹息。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阻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背景呈现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公元 761 年,是杜甫旅居四 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公元 759 年,饱受战 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 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 的是 761 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 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 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
未 断 绝。 自 经 丧 乱 少 睡 眠, 长 夜 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

湿

由 彻⑤!
②忍:忍心。③向:将近。
雨漏屋湿,如何挨到天明!④衾:被子。⑤彻:通,达。
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庇⑥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






颜,
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呢?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单元+阶段质量测评+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单元+阶段质量测评+Word版含答案

阶段质量测评(一)(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改正下列加点的字中错误的注音。

【导学号:32672014】怒号.(hào)嗟.叹(jiē)将.进酒(qiānɡ)邈.远(miǎo) 渌.水(lù) 殷.岩泉(yīn)宁.愿(nínɡ) 岘.山(xiàn) 凋.旗画(diā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号(háo),殷(yǐn),宁(nìnɡ)。

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香雾云鬟湿,清晖玉臂寒。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尊-樽,苍-沧,晖-辉,尤-犹。

3.下列诗句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萧关逢候骑..候骑:侦察骑兵B.荆门九派..通九派:九条支流C.玉筯..应啼别离后玉筯:玉制的筷子D.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怜:可爱【解析】C项,玉筯:思妇的眼泪。

【答案】 C4.下列对诗词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将进酒》一诗借酒发挥,尽吐郁积在心中的不平之气,流露出施展抱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思想的矛盾。

B.李白很自负,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反映了他自信、乐观、豁达的一面。

C.《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3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3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àn)B.汀.上(dīnɡ) 纤.尘(xiān)青枫浦.(pǔ)C.皎.皎(jiǎo)江畔.(pàn)扁.舟(biǎn)D.徘徊.(huái) 碣.石(jié)捣衣砧.(zhěn)解析:选A。

B。

“汀"应读tīnɡ;C.“扁”应读piān;D。

“砧”应读zhēn。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B.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C.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安静的水潭解析:选A。

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月照花林皆似霰B.落月摇情满江树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解析:选A.A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拟人。

4.填空。

(1)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__.(2)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3)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汀上白沙看不见(2)应照离人妆镜台(3)江潭落月复西斜(4)落月摇情满江树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鲁人版选修课唐诗宋词第一单元学案

鲁人版选修课唐诗宋词第一单元学案

鲁人版选修课《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总第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智慧苑走进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单元导读】唐朝是古代诗歌的全盛时期,而初盛唐时诗歌创作更是达到了顶峰状态。

在这里,我们欣赏着春江花月夜的清丽雅致,感受澄澈恬静的飞动神韵;侧耳倾听李白随黄河奔涌而出的豪放之歌,与他同起骑白鹿梦游神仙之境;在草堂聆听征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更为杜子美推己及人、心系苍生的博大胸【学有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情感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2、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学有计划】第一周晨读(20分钟)课堂安排(45分钟)课下作业(30分钟)星期一自学《将进酒》,完成3-7题和9-10题。

完成《巩固拓展》3-5题和第7题。

星期二无课。

收阅学生的导学案,集体备课星期三写作星期四阅读《文苑撷英》之《酒与剑诗化李白人生》,交流阅读心得星期五熟读背诵佳句自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1-5题和6-8题。

完成《文苑撷英》“读一读写一写”。

双休日阅读《文苑撷英》中的推荐篇目,并作课外摘抄,不少于1000字。

第二周晨读(20分钟)课堂安排(45分钟)课下作业(30分钟)星期一自学《春江花月夜》,完成3-7题和8-9题完成《巩固拓展》第8题,《能力挑战》第一题。

星期二无课。

收阅学生的导学案,集体备课星期三上周作文讲评星期四阅读《文苑撷英》之《杜甫的象征》,交流阅读心得星期五熟读背诵《论语》《孟子》名句自学杜甫诗两首,完成3-6题和第7题。

完成《巩固拓展》第二题双休日完成《巩固拓展》第1、2、6题,《写作园地》之写作。

第一篇章我读我思学有目标将进酒理解诗歌复杂的思想情感,体会李白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诗风。

梳理·积累一、文学常识1、知识卡片一——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3+春江花月夜+演练+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3+春江花月夜+演练+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àn)B.汀.上(dīnɡ) 纤.尘(xiān) 青枫浦.(pǔ)C.皎.皎(jiǎo) 江畔.(pàn) 扁.舟(biǎn)D.徘徊.(huái) 碣.石(jié) 捣衣砧.(zhěn)解析:选A。

B.“汀”应读tīnɡ;C.“扁”应读piān;D.“砧”应读zhēn。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B.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C.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安静的水潭解析:选A。

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落月摇情满江树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解析:选A。

A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拟人。

4.填空。

(1)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

(3)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汀上白沙看不见(2)应照离人妆镜台(3)江潭落月复西斜(4)落月摇情满江树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019-2020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单元综合测评2

2019-2020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单元综合测评2

单元综合测评(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回眸.(móu)竹坞.(wù)蒹葭.(xiá)城阙.(què)B.玉簪.(zān) 马嵬.(wéi) 凝睇.(tì) 迤逦.(lǐ)C.迢.递(tiáo) 跻.攀(jī) 衰鬓.(bìn) 征铎.(yì)D.烂柯.(kē) 穴窅.(yǎo) 枳.花(zhǐ) 凫.雁(fú)D[A项,“葭”应读jiā;B项,“睇”应读dì;C项,“铎”应读duó。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生活在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的时期,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B.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C.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音调谐美,语言质朴,浅显易懂,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D.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像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C[C项,“语言质朴,浅显易懂”应为“深情绵邈,含蓄隐涩”。

]3.下面几句是刘方平《月夜》一诗,已打乱了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虫声新透绿窗纱②北斗阑干南斗斜③今夜偏知春气暖④更深月色半人家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C[根据句意,③①是因果关系,应排在一起,并且顺序是先③后①,因而排除A、B两项。

根据先写时间再写“事”的顺序,确定选项应为C。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课外自读+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课外自读+Word版含答案

课外自读杨炯《从军行》【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艺术特色(1)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风格诗人通过对书生从戎沙场事迹的描述和心理的刻画,反映了他“壮士耻为儒”,志在沙场建立功业的雄豪气概。

在初唐诗风萎靡的诗坛上,这种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诗风很少见,它可谓是开盛唐诗风之先声。

(2)对仗整齐,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首联外,其余三联皆对。

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

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随堂练笔】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用“照”“辞”“绕”这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

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

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

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练。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宁愿当一名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了作者为国杀敌的爱国思想和昂扬的战斗豪情。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1 李白诗二首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1 李白诗二首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唐王朝统治开明,民族心态健康自信,社会稳定繁荣,文化多元并蓄。

凡此种种,都是唐代诗歌艺术兴盛的背景。

国富、民殷,人们对文学艺术等的追求尤为强烈,对现实中缺失的美好格外地向往,这恰恰应当是盛唐文化大气蓬勃的根源。

唐诗既是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是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外在时空不断出现共振与落差,使唐诗呈现恢弘中回荡着悲壮,激扬中潜藏着隐忧的内涵。

本单元选取唐代8位诗人的18首诗歌,基本体现了唐代诗坛的精神风貌与写作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太白对天发问,将胸中的无限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忧国忧民,将百姓的无尽悲苦化为歌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孤篇盖全唐,创造了盛唐的传奇……品读这些诗歌,感悟优美的意境,如同欣赏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如同观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又如同聆听一位位长者的教诲……我们如痴如醉,我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我们的心灵人格得到了熏陶,我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亲近唐诗,就如同拥有了一位导师和朋友,她能够帮助我们健康成长!1李白诗二首赋诗得名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认为儿子长大后能成为诗人,就想为儿子取一个好名字;但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诗,只想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

”李白的母亲想了好一阵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

心想:这句诗中的“李”字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作者卡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其先祖在隋代末移居中亚碎叶城,李白即出生在那里。

他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

【鲁人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教师用书

【鲁人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教师用书

1 李白诗二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将.进酒( ) 金樽.( ) 岑.夫子( )馔.玉( ) 恣欢谑.( ) 沽.取( )瀛.洲( ) 天姥.( ) 天台.( )剡.溪( ) 渌.水( ) 宿.处( )殷.岩泉( ) 霹雳.( ) 石扉.( )訇.然( ) 魂悸.( ) 恍.然( )千金裘.( ) 谢公屐.( ) 澹澹.( )【答案】qiānɡzūn cén zhuàn xuèɡūYínɡmǔtāi Shàn lùsùyǐn lìfēi hōnɡjìhuǎnɡqiújīdàn 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会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径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摧眉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应该。

(2)默默无闻。

一说“被世人冷落”。

(3)只管。

(4)拿出。

(5)低头弯腰。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3)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

(4)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_。

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_____。

鲁人版高中语文习题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唐诗歌《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鲁人版高中语文习题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唐诗歌《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2 杜甫诗三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5分) A.号háo号.叫号.丧号.哭号.啕大哭B.强qiánɡ 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C.帖tiè字帖.碑帖.画帖.俯首帖.耳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解析B项强.(qiǎnɡ)迫,强.(qiǎnɡ)词夺理;C项俯首帖.(tiē)耳;D项累.(léi)赘。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5分)A.侍养侍从伺候伺机而动B.翱翔翔实祥和举止安祥C.安逸实业拾零拾人牙慧D.轻率轻佻轻慢轻歌曼舞解析B项,举止安详。

答案 B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 A.三重茅:三层茅草。

挂罥:挂结。

B.俄顷:一会儿。

漠漠:模糊不清。

C.恶卧:睡觉不安宁。

突兀:高耸。

D.干云霄:冲上云霄解析A项,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不是确数。

答案 A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5分)(1)古体诗是“五四”运动以前的古诗。

(2)近体诗是指律诗和绝句。

(3)“绝句”指的是五言诗。

(4)词又叫长短句。

A.(1)(2) B.(2)(3) C.(2)(4) D.(1)(4)答案 C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5分)(1)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___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2)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________开展起来了。

(3)他决定用最________的方法解决了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作客逐渐简洁B.作客逐步简捷C.做客逐步简洁D.做客逐渐简捷解析作客:指寄居在别处。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逐步:一步一步地(中间有间隔)。

逐渐:渐渐(连续,无间隔)。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答案 B阅读与鉴赏6.阅读杜甫的《兴八首·其一》和《登高》,进行比较后回答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2杜甫诗三首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2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运用1.选出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 )A .兵车行.(xín ɡ) 声啾.啾(jiū) 塘坳.(ào) B .车辚.辚(lín) 生荆杞.(qǐ) 危樯.(qi án ɡ) C .干.云霄(ɡān) 生男恶.(wù) 俄顷.(qīnɡ) D .马萧.萧(xi āo) 挂罥.(ju àn) 陇.亩(lǒnɡ) 解析:选C 。

“恶”应读“è”;“顷”应读“qǐ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 B .名岂.文章著 岂:难道 C .纵.有健妇把锄犁 纵:放纵 D .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冲 解析:选C 。

纵:纵然。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B.⎩⎪⎨⎪⎧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C.⎩⎪⎨⎪⎧秋天漠漠向.昏黑天姥连天向.天横 D.⎩⎪⎨⎪⎧信.知生男恶烟涛微茫信.难求 解析:选D 。

都解释为“确实”;A 项,高阔/(飞得)高;B 项,怎么/安稳;C 项,将近/对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公然..抱茅入竹去 B .耶娘妻子..走相送 C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D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解析:选A 。

A 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是“公开地、毫无顾忌地”。

B 项,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婚后的配偶。

C 项,古义:古时称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D 项,古义:这里指官府;今义:县的长官,多指县长。

5.名句名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杜甫的《兵车行》描写了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3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3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àn)B.汀.上(dīnɡ) 纤.尘(xiān) 青枫浦.(pǔ)C.皎.皎(jiǎo) 江畔.(pàn) 扁.舟(biǎn)D.徘徊.(huái) 碣.石(jié) 捣衣砧.(zhěn)解析:选A。

B.“汀”应读tīnɡ;C.“扁”应读piān;D.“砧”应读zhēn。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B.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C.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安静的水潭解析:选A。

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落月摇情满江树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解析:选A。

A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拟人。

4.填空。

(1)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

(3)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汀上白沙看不见(2)应照离人妆镜台(3)江潭落月复西斜(4)落月摇情满江树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4 课外自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一单元 4 课外自读

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铁骑绕龙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为百夫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胡骑凭陵杂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玉筯应啼别离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包围。

(2)下级军官。

(3)何时。

(4)仗势侵犯。

(5)思妇的眼泪。

2.说出下列专用名词的含义。

(1)烽火照西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牙璋辞凤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汉家烟尘在东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力尽关山未解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铁衣远戍辛勤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绝域苍茫更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寒声一夜传刁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指京城长安。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2 杜甫诗三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1单元2 杜甫诗三

一、积累运用1.选出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 )A .兵车行.(xín ɡ) 声啾.啾(jiū) 塘坳.(ào) B .车辚.辚(lín) 生荆杞.(qǐ) 危樯.(qián ɡ) C .干.云霄(ɡān) 生男恶.(wù) 俄顷.(qīnɡ) D .马萧.萧(xiāo) 挂罥.(juàn) 陇.亩(lǒnɡ) 解析:选C 。

“恶”应读“è”;“顷”应读“qǐn 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 B .名岂.文章著 岂:难道 C .纵.有健妇把锄犁 纵:放纵 D .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冲 解析:选C 。

纵:纵然。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 B.⎩⎪⎨⎪⎧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C.⎩⎪⎨⎪⎧秋天漠漠向.昏黑天姥连天向.天横 D.⎩⎪⎨⎪⎧信.知生男恶烟涛微茫信.难求 解析:选D 。

都解释为“确实”;A 项,高阔/(飞得)高;B 项,怎么/安稳;C 项,将近/对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公然..抱茅入竹去 B .耶娘妻子..走相送 C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D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解析:选A 。

A 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是“公开地、毫无顾忌地”。

B 项,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婚后的配偶。

C项,古义:古时称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D项,古义:这里指官府;今义:县的长官,多指县长。

5.名句名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杜甫的《兵车行》描写了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Word版含答案.doc

[基础巩固层次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导学号:32672009】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àn) 霰.雪(sǎn)汀.上(dīnɡ) 纤.尘(xiān)青枫浦.(pǔ) 园圃.(pǔ)矫.揉(jiǎo) 江畔.(pàn)扁.舟(biǎn) 皎.皎(jiǎo)徘徊.(huái) 碣.石(jié)捣衣砧.(zhěn) 偈.子(j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霰”读xiàn,“汀”读tīnɡ,“扁”读piān,“砧”读zhēn。

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帖上拂还来。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斜月沉沉藏海雾,偈石潇湘无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升”应为“生”,“帖”应为“砧”,“纹”应为“文”,“偈”应为“碣”。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B.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C.皎皎..空中孤月轮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安静的水潭【解析】A项,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答案】 A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中“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mǔ)渌.水(lù)猿猱.(náo)金樽.(zūn)B.欢谑.(xuè) 馔.玉(zhuàn) 剡.溪(yǎn) 万壑.(hè)C.木屐.(jī) 石栈.(zhàn) 华.山(huà) 吮.血(shǔn)D.将.进酒(qiānɡ) 千金裘.(qiú) 扪参..(mén shēn) 訇.然(hōnɡ)解析:选B。

“剡”读“Shàn”。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连天向天横.横:直插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因为C.忽魂悸以.魄动以:而D.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解析:选B。

因:依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A.云青青兮欲雨B.洞天石扉,訇然中开C.湖月照我影D.栗深林兮惊层巅解析:选C。

A项,“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B项,“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D项,“栗”和“惊”都是使动用法,使……栗,使……惊。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如青丝暮成雪B.会须一饮三百杯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选C。

A、B、D三项是夸张;C项是借代。

5.名句名篇默写。

(1)《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一诗中抒发李白怀才不遇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傲视权贵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6~7题。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本诗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答:答案:作者用“天上来”的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水的壮阔永恒,又用“朝如青丝暮成雪”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同时又用前者反衬后者,进一步突出人生的纤弱渺小。

这样开头就营造了一个气势浩大的悲伤氛围。

两个“君不见”是呼告的手法,同时形成反复。

以“黄河之水”开头,引出对人生的感慨,是起兴手法。

7.有人认为文中“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含有享乐主义的思想,因此应加以否定,你是怎样认为的?试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答:答案:这是作者的激愤之词,因为正直的他一生中基本上未曾“得意”过,因此他想用酒来解脱自己,这虽有消极成分,但是情有可原。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作者思想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不能因这一点就否定李白的思想。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8.诗人提到谢灵运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效仿之。

9.“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答案: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更加深刻。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1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

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多刺的灌木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解析:选A。

A.前四句营造的是一种浩大空阔与苍凉萧索的意境,“昂扬奋发”显然与其意境不符。

13.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解析:诗歌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

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阔与苍凉萧索。

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诗人丰富而不幸的人生际遇,怎不令人痛感“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呢?而这种际遇实因“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所致。

“徂晖”即落日之余晖,这里暗喻朝政不明。

“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

诗人感叹身世,并从自身的不得志中,看到了“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的社会现象,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诗人极欲改变这种现状,但又无能为力,因而只有“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以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④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心情。

三、语言表达14.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要点,为“窗边族”下定义。

要求:不超过50个字。

“窗边族”,适用于那些初入职场不知所措的职场新人。

不少初入职场的新人,也许是出于公司性质、岗位特征、个人因素等原因,还未真正体会职场法则,还没真正融入职场生活。

他们如同背景板一样被搁置在角落。

窗边的风景固然美丽,然而失落的背影却成了他们的印记。

答:答案:窗边族是指未真正体会职场法则、没融入职场生活、被搁置角落的不知所措的职场新人。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

人体通过呼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陈述对象:生命的呼吸。

再分析这段话的层次,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生命需要呼吸”,第二层说明人体呼吸的过程,第三层类比说明“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是相同的。

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示例)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遥想李白当年阎真古人所经历的苦难在后人的心中总是非常淡漠,淡漠到教科书中轻轻翻过的那几页纸。

而对当时的经历者来说,却是一生中日积月累寸寸血泪的承受。

我们只有到他们生命的褶皱中去访微探幽,才可以感觉到那些许沉重,才能触摸到他们生命的鲜活与温热。

遥想李白当年,他作为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怎么会落到穷途末路沿门托钵的地步?李白是一个文人,但文人并不是一种职业,一种价值的证实。

在古代中国,一个文人,如果他不能在官阶上占据一个位置,即使他才高八斗气冲霄汉,也只是一个卑微的人物。

李白的一生就是如此。

在这样的社会机制中,谋求官位是每一个文人本能的生命冲动,李白也不例外。

开元十三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出三峡顺流而下,开始了求仕的生命旅程。

其时“开元之治”如日中天,大唐王朝生气勃勃,笼罩在一片金色光辉之中。

大唐皇帝玄宗昭示天下求贤若渴,李白才华横溢意气风发。

不必怀疑朝廷求贤若渴的真实性,更不必怀疑李白冠绝一世的超迈之才。

可是,当李白此刻站在船头,将满江风景纳入胸襟,将天下纳入胸襟,他怎么也想不到,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也未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