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十二专题
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整合教师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小令何谓“小令”?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令”是“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
小令是词中的前辈。
因为在小令盛行的五代时期,还没有慢词。
最早的小令可上溯至隋炀帝时代的《河传》,可见小令的源起便是词的源起。
小令有齐句、有长短句。
在唐代,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的发展,长短句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
古诗的抒情方式一、理论讲解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抒情诗,它抒情性极强。
钱钟书用“中国抒情诗早熟”来评价古典诗词。
那么,古代诗人在诗词中是如何抒情的呢?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是主要方式。
(一)直接抒情它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也常用这种方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凸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总是带着“养尊处优”而来的阅历浅显的、缺少理性的、多情气质的率真之情。
这主要表现在他前期的词作中;而亡国以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以排解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像是向人敞开心扉,直接进行情感交流。
(二)间接抒情具体情况见下表:就一首诗词而言,往往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如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全词表达的是一种悲秋怀人的情感。
上片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出愁思。
下片怀人,细雨惊梦,彻夜吹笙,盘旋曲折。
直到结尾才引满而发,直笔言情。
该词景语与情语相生。
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来说,掌握诗人们的抒情方式极为重要。
因为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理解并体悟诗的思想感情。
对此,最主要的是抓诗词中的“情语”,即直接交待情感的词或句,如李璟《浣溪沙》中“愁”、“憔悴”、“恨”等均属“情语”,它们是解读诗词的钥匙。
(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全汇总
(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全汇总课时跟踪检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从军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淑.气(sh ū) 绮.筵(q ǐ) 银烛.(zh ú) 扁.舟(bi ǎn) B .物候.(h òu) 宦.游(hu àn) 铁骑.(q í) 江渚.(zh ě) C .绿(p ín)凤阙.(ju é) 端倪.(n í) 凋.旗画(ch óu) D .琴瑟.(s è) 环绕.(r ào) 牙璋.(zh ān ɡ) 金樽.(z ūn) 2.对下列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长河:银河绮筵:华丽的筵席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B.⎩⎪⎨⎪⎧淑气:美好古调:古代的歌曲宦游人:离家做官的人 C.⎩⎪⎨⎪⎧ 西京:代指长安凤阙:相合的兵符凋旗画:指旗上的图画黯然失色D.⎩⎪⎨⎪⎧ 帝子:帝王槛外:栏杆的外面江渚:水中的小块陆地3.填入下面横线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是令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中,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半是赞秋月的,而今夜是冬月,没有①________,没有②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 .①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②花的清香、淡淡的秋风B .①花的清香、虫的吟唱②浓浓的树影、淡淡的秋风C.①花的清香、淡淡的秋风②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D.①虫的吟唱、花的清香②淡淡的秋风、浓浓的树影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霞出海曙,________________。
(2)忽闻歌古调,________________。
(3)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
(4)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复习资料——唐诗部分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复习资料——唐诗部分一、诗句背诵与默写:可以根据课本要求,对名句加以背诵默写训练。
二、诗歌阶段划分初唐诗歌①贞观诗坛:-上宫体:上宫仪-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②馆阁体诗:-文章四友:杜审言等-律诗定型:宋之问、沈佺期③唐诗风骨:-陈子昂:《感遇》38首④诗境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盛唐诗歌①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其它:裴迪、储光羲、张子容、常建等②豪侠诗人:-王翰-王昌龄-崔颢-其它:李颀、祖咏等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其它:王之涣、陶翰等李白①诗歌创作:-乐府诗作-歌行体诗-七五绝句②艺术成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想落天外的想象特色-意象丰美,语言明丽杜甫①诗歌创作:-写实“诗史”-近体律诗②艺术成就:-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大历诗坛①创作特点:-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渐露出中唐面目②代表作家:-韦应物、刘长卿-大历十才子-顾况、李益中唐诗歌①元白诗派:-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成就最高)-杂律诗-元稹:-新乐府-艳情诗、悼亡诗(成就最高)-张籍:-乐府诗(以之著名)-近体诗-王建:-乐府诗(成就最高)-宫词(影响最大)②韩孟诗派:-韩愈:-古体诗-近体律绝-孟郊③长吉体:-李贺游仙诗④诗豪刘禹锡:-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成就很高)-民歌体诗:竹枝词、杨枝词晚唐诗歌①李商隐:-政治讽喻诗-咏史诗-无题诗②杜牧:-咏史诗-伤别诗-纪行诗、写景诗③许浑:-咏史怀古诗④贾岛:-五言律诗⑤姚合:-武功体⑥其它:-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陆龟蒙等⑦司空图:-诗歌理论《二十四诗品》三、诗歌类型鉴赏1.田园诗:意象:家常生活,农忙景象。
手法:白描,色彩,叙事情节。
情感:喜悦,友情,平和,自得其乐。
意境:恬淡,宁静。
如王建的七绝《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检测二Word含答案
专题检测(二)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 金伐鼓(chuā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
C项“蓟”读jì,“伫”读zhù。
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解析“竹喧归浣女”是王维的名句,写得极富情趣,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起初未见,等到听见竹林喧声,才发现浣女洗衣归来。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最新同步教案1.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最新同步教课设计《唐诗宋词选读春夜别友人等》教课设计 1教课目的:1、对一篇《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 》,教师应在指引学生推测详细词句的同时着重领会其于宁静之中见深厚感情的艺术境地。
2、《和晋陵陆丞初春游望》一篇,固然是一首和诗,但写得别有情致。
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觉新鲜而思路凄清,风景优美而情调漠然,甚至于感慨,有满腹牢骚寄于言外。
要点指引学生领会该诗在使用“虚”字上的妙处的同时,体悟诗人这类独到的感情。
教课过程: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由《登幽州台歌》导入: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1、参照《学习与评论》2、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拥有惨剧性格的抒怀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涛。
(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
)二)作者简介陈子昂( 659- 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年任侠,24 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
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
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
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贬职。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告,坐牢死。
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重申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朝诗歌改革的前驱,对唐朝诗歌及后辈诗歌创作均有踊跃影响。
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弊端,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表现。
(三)朗诵《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四)诗歌鉴赏1、依据说明,初探诗意2、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的语句。
银烛――“夜”;离堂――“别”。
3、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如何的感情?离情别意。
4、详细剖析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思绪和沉寂状态。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专题整合+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专题整合+专题整合四行诗体绝句在唐及以后的古代诗歌中是一种使用频繁的格律诗体,特别在唐代诗歌中与律诗一并成为唐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最充分地显示了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以其句式短小、自由灵活也被后代的历代文人喜爱。
绝句起源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代。
它也被称为断句、断句和独特的诗歌。
每首歌只有四句五个词,被称为五大奇迹;每一个七字的句子被称为七诀。
绝句的声音和节奏要求与普通诗相同,但与普通诗不同,中间两副对联必须相对。
绝句也是高考命题者常选的诗歌鉴赏体裁。
要把握这种诗体,最主要的是把握它的结构。
绝句的一般结构为起承转合。
第一句叫起,开启下文;第二句叫承,接着第一句展开;第三句叫转,转移内容或手法;第四句叫合,总结全文。
其中,“转”是绝句中最见写作者功力和诗体特征的一部分。
这个“转折”,可以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前两句不同,也可以在前两句写景的基础上转为写情,也可以在写作手法上与前两句不同。
而结句,则是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的重要部分,可谓绝句中的主笔,它一般为卒章显志,总结全诗,有时开辟诗的新境界。
杜牧被誉为“晚唐绝句大师”。
他的风景和有关历史的绝句相当出色。
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这些绝句,这将加深他们对绝句诗意结构的理解。
登临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登山、登台和建筑攀登的古代记录。
登山的本意是避免灾难。
在原始居民的观念中,山属于一个神奇的地方。
登高意味着接近神,所以很容易得到祝福。
后来,寄宿行为的宗教意义逐渐淡化,与文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打开唐诗和宋诗选读,其中包含古代作家的广泛作品。
风景秀丽,色彩丰富,意境浑厚,有一种盖天地之感;抒情诗充满自豪感,如滚滚的河水,千百年来仍能撼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作家登临高处时,便获得了一个居高临下、俯视山川的特殊视角。
他能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自然、人文景象,看到他平时看不到的各种各样的景观态势,写出这些景观别具一格的风貌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完整版)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目录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专题整合+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六+专题整合+专题整合绝句绝句在唐及以后的古代诗歌中就是一种采用频密的格律诗体,特别在唐代诗歌中与律诗一并沦为唐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最充份地表明了它那独有的艺术魅力。
它以其句式短小、民主自由有效率也被后代的历代文人钟爱。
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
它也叫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
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只是它不像律诗那样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绝句也就是中考命题者常选的诗歌品酒体裁。
必须把握住这种诗体,最主要的就是把握住它的结构。
绝句的通常结构为起承转合。
第一句叫做起至,打开下文;第二句叫做顺,接着第一句进行;第三句叫做转回,迁移内容或手法;第四句叫合,总结全文。
其中,“转回”就是绝句中最见到写作者功力和诗体特征的一部分。
这个“转折点”,可以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前两句相同,也可以在前两句写景的基础上变为写情,也可以在文学创作手法上与前两句相同。
而结句,则就是把握住诗的思想内容的关键部分,堪称绝句中的主笔,它通常为卒章显志,总结全诗,有时开拓诗的新境界。
杜牧被称为“晚唐绝句大家”,他的写景和咏史绝句写得相当出色。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来这些绝句读读,会加深对绝句这种诗体的结构的认识。
驻跸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可见古人登山、登台、登楼的记载。
登高的原始意义在于逃避灾祸,在原始居民的观念中,高山属于神奇之地,登临高处,意味着接近了天神,因此也就易于获得福佑。
后来,登临行为的这种宗教意义逐渐褪去,与文学的关系倒日益紧密起来。
翻开《唐诗宋词选读》,其中收录的古代作家描写登临的作品俯拾即是。
写景则美丽多姿,且意境雄浑,有囊括天地之感;抒情则豪情满怀,如滚滚江水,虽逾越千年仍能撼人心魄,引起人的共鸣。
当作家驻跸高处时,便赢得了一个居高临下、俯瞰山川的特定视角。
他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观测自然、人文景象,看见他平时看不出的各种各样的景观态势,写下这些景观别具一格的风貌去,给读者增添美的享用。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专题十二++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病例诊治[对应学生用书P10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的拟制是制约考生得分的一个“瓶颈”。
要突破这一“瓶颈”,首先得明白“瓶颈”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因“病”施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诗写“雨后”池塘景象,从“动”与“静”设题,正合此诗妙处。
命题非常标准,答题角度(从“静”与“动”的角度)限制明确,要求具体(“赏析”)。
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其表述思路是:怎样写“静”——怎样写“动”——怎样体现“动静结合”。
三个要点答到一个给2分,缺乏分析扣2分,存在其他问题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考生所犯的毛病主要有:一、未说行话[病例1]这首诗先从首联、颔联描写池塘水面的静,用它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檐楹来表现,而颈联、尾联则是通过一阵东风吹来,吹动杨柳舞动,水面泛起波纹来描写它的动,全诗形成了一种静中之美、动中之丽的图画。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但偏偏没有点出“动静结合”的术语。
[并发症]常识错误(绝句没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分,单独一个句子也不成“联”)。
[得分]4分。
[病例2]水面的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正是微风拂动吹起的朵朵涟漪,明镜一般可照射出檐楹的影子,由下及上,由上到下地写到东风垂杨舞,风过池面,荷心声音起伏,更勾画出一幅静谧的池塘与大自然风声结合的画面,拟人、比喻使画面美丽动人。
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客至》(杜甫)(《唐诗宋词选读》) (1) (PPT课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全诗的情感基 调是怎样的?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 从作者的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以看 出作者喜客的心情。
解题客 至喜 崔Fra bibliotek明 府 相 过
明府:县令
相过:拜访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 即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 诗人心中怎样的奥秘?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他在干什么?诗中哪些词语有所暗示?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他在干什么?诗中哪些词语有所暗示? 一位正在家中准备设筵迎客的农家老翁。 打扫、开门、准备酒菜、招呼。 但见、扫、开、肯与„„呼取„„。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全诗的情感基 调是怎样的?
【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飧(sūn)】:熟食。 【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醅(pēi)】:未过滤的酒。 【肯】:正、恰。 【呼取】:叫过来。
诵读提示:
这首诗:诗的内容浅显易懂,难得的是,
诗人一反往常沉郁的心态,显得开阔明朗 而又轻松愉快,这是全诗的基调。要读得 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因为诗中的每一 句话都是对一位极要好的朋友说的,是友 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次:就全诗来说, 后一层为主,前一层为次;就各层来说, 最后一句为主,前三句为次。“次”是为 “主”蓄势的,突出“蓬门今始为君开” 和“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才能渲染 主客之间喜悦、融洽的气氛。
江苏省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第十二专题 课件
宝马雕车香满路 游玩的人,熙熙攘 攘,比肩接踵,骏 马、彩车来来往往, 路上弥漫着一种让人 兴奋不已的香味。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凤箫声声,歌声阵阵, 月儿西沉,天色渐亮, 舞彩灯的人兴味盎然, 还在舞个不停。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那些姑娘,肌肤如雪,身段婀娜,走 起路来,似弱柳扶风,头上戴的、身 上穿的,华美无比;她的笑容是那么 迷人,声音是那么悦耳,她款款而 去,只留下令人迷惘的心醉的淡淡的 幽香。
4.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 她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盛妆的贵族女子和“那人”。 群女像:追寻热闹,追求虚荣; “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用盛妆艳服的丽人来反衬孤高脱俗的美人。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 有怀抱。”,这首词中 寄寓了诗人自己什么样 的“怀抱”?
表现“那人”自甘淡泊、 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 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不同流俗,志怀高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遍又一遍 地寻找那个意中人,却怎么也看不 到她,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无意 中一回头,发现她竟然在灯火稀疏 的暗处悄然独立。
1.上片中词人写了元宵节的哪些意象?
火树银花,宝马雕车,凤箫,玉壶,玉龙 形的灯。 这里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 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 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 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元宵之夜张灯结 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3.“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 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表达作用?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这样写含 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 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十二+专题检测(十二)+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检测(十二)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én)悲怆.(chuànɡ)玉簪.(zān) 怙恶不悛.(quān)B.讳.言(huì) 螺髻.(jí)蓓蕾.(lěi) 不容置喙.(huì)C.菁.华(jīnɡ) 口讷.(nè)堪鲙.(huì) 信手拈.来(niǎn)D.揾.泪(wèn) 骁.勇(xiāo)笑靥.(yàn) 蓦.然回首(mò)答案 A解析B项“髻”读jì;C项“鲙”读kuài,“拈”读niān;D项“靥”读yè。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B.毕竟..东流去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C.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D.众里寻他千百度.度:遍答案 B解析毕竟:终归。
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
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答案 B解析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4.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辛弃疾那为国而萌生的满腔忠愤之情?答案示例:桃花潭中的千尺深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李白因好友汪伦而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苏轼因远方的弟弟子由而萌生的浓浓思念之情?5.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句子。
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三专题十二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十二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双基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遥岑.(cén)悲怆.(chuànɡ)玉簪.(zān) 怙恶不悛.(quān)B.讳.言(huì) 螺髻.(jí)蓓蕾.(lěi) 不容置喙.(huì)C.菁.华(jīnɡ) 口讷.(nè)堪鲙.(huì) 信手拈.来(niǎn)D.揾.泪(wèn) 骁.勇(xiāo)笑靥.(yàn) 蓦.然回首(mò)解析B项“髻”读jì;C项“鲙”读kuài;“拈”读niān;D项“靥”读yè。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 A.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
B.毕竟..东流去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C.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
D.众里寻他千百度.度:遍。
解析B项毕竟:终归。
答案 B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
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 (5分)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解析B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答案 B4.下面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5分)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李清照B.辛弃疾李煜C.苏轼李煜D.辛弃疾李清照解析句①中注意“继东坡”“美芹悲黍”等的提示作用,句②注意“金石录”“漱玉词”等的提示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十二专题目录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专题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专题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专题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专题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专题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专题十“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专题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专题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2017高中语文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 古体诗(古风)⎩⎪⎨⎪⎧ 四言诗:出现最早如《诗经》五言诗:成熟于汉代如《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成熟于唐代如白居易《长恨歌》乐府诗:诗题有歌、行、引、歌行、吟、曲等名称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理论讲解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其实,赏诗也不过“情、景二端”。
从高考的角度讲,答诗歌鉴赏题,也不过“情、景二端”。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特点。
因此,分析、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为学习古典诗歌的关键。
一般说来,古典诗歌里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1.乐景衬乐情以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
2.哀景衬哀情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用“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绘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阴冷凄清的景色,用这种阴冷凄清景色衬托出离人之间的哀愁。
3.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
”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
从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也可看出这一特点,中间两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表面上描写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景色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在美好的景物中,寓含着思乡的愁绪。
在王勃的《滕王阁》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诗歌通过描写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哀婉低沉的人生慨叹。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用春江花月之夜清新静谧的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美景,衬托出离别之愁苦及人生短暂之伤感。
欣赏这类诗歌的关键,是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要联系上下文。
4.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
杨炯的《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进军的鼓声交织在一起。
这两句描写了战场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激烈惨状,尾联却转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上。
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二、真题剖析(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
“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由上题可知,情由景中自然流露。
写的是荒草、残碑、残阳、黄沙等哀景,抒发了一种哀伤之情。
三、技法规律本题型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属于间接抒情);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
可谓一句一景,动静相衬,绘声绘色,景物清新自然,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反衬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
解析答案先总述所写之景,然后再具体点明所写典型之景,突出景之特点及写景之手法、角度,并结合具体字词分析景中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情感,具体分析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
答案第二句所写的是明丽之景,树叶红艳,山峦青翠,水流湍急。
但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伤感,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的是反衬手法。
第四句并不直接抒写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此时景是凄凉迷茫的,表露出诗人萧索迷茫的情怀,这是借景寓情,以景传情——以风雨的暗淡景色正衬离情。
1.林中的隐逸英雄陈子昂陈子昂一生三次返回林中,每一次返回,都不是以在林中生活为目的,返回是为了再入社会,而且是在终极价值的层次上重新承担社会的责任,故可称其为林中的隐逸英雄。
就其在林中的行为而言,他虽试图向释、道方向提升自我人格,但主要的还是感受天地阴阳的生生仁德,体悟天命。
洞烛时代大势之先机,得悟天命旨意之后即下山以辅佐帝王,调和阴阳,治平天下。
这种隐者便是积极入世的隐逸英雄,他知行一体地承担着为社会寻求光明,为民生大众寻求幸福之路的重任。
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创新”、“出世与入世”、“生命”、“价值”、“乐观面对生活”、“责任”等话题的作文中。
在文学上,陈子昂情感充沛、壮志高昂地高举诗文革新大旗,一扫六朝“彩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余波,开创盛唐一代诗风。
在仕途上,他积极入世、“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他“出世”是为更好地“入世”。
2.令人感叹唏嘘的张若虚张若虚仅凭一首诗,即名留文史。
《春江花月夜》气势恢弘,文思并茂,可见张公当年横溢才华之一斑,而叹张公昔日之荣耀,又叹历史传名之艰难。
张公之才,今其事已不可考,其诗已多散失,则吾辈碌碌之夫,又怎能奢望名垂青史?今人知道张若虚的,可以想像是不会很多的。
没读过《春江花月夜》的,必不知张若虚;读过《春江花月夜》的,又对他知道多少呢?我们只能去感受诗文的美妙,却无法捉摸诗人的行踪。
当我们对花长叹对月长吁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是不会有张若虚的影子的。
张若虚是否会想到,他的诗被我们广为传诵,而他的名字却令我们如此陌生。
他对此感到愤怒还是悲哀,或是淡然一笑,踏江而去?他对李白杜甫的盛名是否存有妒意?他是否觉得历史对他欠失公平?不过,张若虚还是幸运的,他毕竟留下了《春江花月夜》,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是仅留下一首诗,也足以使他不朽了。
尽管不会有太多的人念叨他,可是却总会有人在角落里将他发现。
因为,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
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盛名与其实”、“公平与现实”、“孤独与超越”等话题的作文中。
夜色春花,花下流水,水映月光,轻轻摇晃的小舟上,望月问天的张若虚,怀着一种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孤独,吟出了“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三分钟的感谢一家日资公司的公关部招聘一位职员,最后只剩下她和另外四个人。
公司通知他们五个人,聘用谁得由日方经理层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决定。
几天后,她收到一封公司人事部发来的电子邮件,内容是:“经过公司研究决定,你落聘了,但是我们欣赏你的学识、气质,因为名额有限,实是割爱之举。
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额,必会优先通知你。
你所提交的资料录入电脑存档后,不日将邮寄返还于你。
另外,为感谢你对本公司的信任,还随寄去本公司的优惠券一份。
祝你开心。
”她知道自己落聘了,十分伤心。
但又为外资公司的诚意所感动,便顺手花了三分钟时间用电子邮件给那家公司回了一封简短的感谢信。
两个星期后,她接到了那家日资公司的电话,说经过日方经理层会议讨论,她已被正式录用为该公司职员。
后来,她才明白那是公司最后一道考题。
她能胜出只不过因为多花了三分钟时间去感谢对方。
解读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往往更能检验人的品质。
活学解读二: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多么失意伤心都不能忘记做人的礼节。
心怀感激的人善待万物,也必将得到善待。
解读三:出人意料的收获,源自于情理之中的行为。
解读四:人才的选拔,德比才更重要。
解读五:人生处处是考场,凡事每每是考题,每份答卷都忽视不得。
巧用“细节决定成败”、“善待万物”、“才与德”、“人生处处是考场”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节选)胡晓明《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
这包括以下几个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三、人生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不舍弃。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子。
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
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