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精选练习苏东坡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检测: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检测: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97c22de66f1aff00bfd51e08.png)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的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喙,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
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系列《传记选读》《苏东坡传》课件
![度高二语文苏教选修系列《传记选读》《苏东坡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ef3756b9f3f90f77c61b77.p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通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节
课,试图让学生交流阅读原著的感受与体会; 2、用一节完成需要六到八节完成的教学内容,只有淡 化过程,有侧重的解决主要的问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巨儒政治家, 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 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生识字烦恼始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千 古 奇 才 最浪漫的诗人
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 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 暇无事的下午。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 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 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生活的艺术》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千 古 奇 才
苏 东 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通过《苏东坡传》的阅读,全面 认识苏轼的生平事迹,熟悉苏轼的 主要作品,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 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2、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 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 重现形象的; 3、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 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 人生理想。
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苏东坡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苏东坡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905f4449ec3d5bbfd0a7487.png)
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苏东坡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商贾训诂桎梏呱呱坠地B.炽热不啻鞭笞摧山坼地C.症状正月蒸腾狰狞可畏D.滞留投掷对峙栉风沐雨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进B.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C.山麓贿赂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D.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劲敌痉挛不胫而走曲径通幽B.和面霍乱豁然开朗祸起萧墙C.峭拔讥诮翘首以待七窍生烟D.孝悌剔除醍醐灌顶风流倜傥4,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自言本是京城女。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高下之势其曲中规B.觉而起,起而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故为之文以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柳宗元)物我两忘.出世超尘的句子是( )A.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4.本文题目不称《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 苏东坡传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 苏东坡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8360c77c1cfad6195fa798.png)
节选的两个章节, 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苏东坡 的精神世界。 “两兄弟”通过日常生活去观照苏东坡, 去观察兄弟间的同异;而“赤壁赋”则透视苏东坡在人 生处于低谷时的生存状态。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SJ · 语文 传记选读
课 前 互 动 探 究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教,1966 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提倡“以自我 为中心, 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成为论语派主要人 物。著有《剪拂集》 、 《大荒集》 、 《我的话》 、 《生活的艺 术》 、 《吾国与吾民》 、 《无所不读》 、 《京华烟云》 、 《风声 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SJ · 语文 传记选读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SJ · 语文 传记选读
课 前 互 动 探 究
1.诗文融入传记 引用诗文客观地再现苏东坡的生活和形象, 表现他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的思想。 2.细节刻画传主 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 刻画出苏东坡的形象, 使这 位千年之前的历史人物在纸上栩栩如生地立了起来, 让 我们看到他身上的才气和浪漫,感受他的苦难和悲哀, 解读他的思想和灵魂。
(4)畅所欲言: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我其谁:
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遇到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东坡传-苏教版传记选读教案
![苏东坡传-苏教版传记选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999d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f.png)
苏东坡传-苏教版传记选读教案一、前言《苏东坡传》是一个广为传颂的传记,由苏轼的儿子苏迈所写。
该书记述了苏轼(字子瞻)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之一。
本教案为苏教版的《苏东坡传》选读教案,旨在通过对苏轼的传记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和探究苏轼的文学、历史与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和分析《苏东坡传》这一经典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发展,并理解苏轼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2.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审美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苏轼的作品和思想,我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1.苏轼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2.《苏东坡传》的背景和基本情况;3.选定的课文和独特之处。
2. 阅读教学1.要求学生阅读选定的文本,并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和讨论故事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状况,以及苏轼思想和文学特点的体现。
3.学生还需要分析作者选材和文学写作手法的特点,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3. 讨论和思考1.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并讨论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2.老师将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如何在历史和文化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们将被要求思考苏轼的影响和文学增值,以及我们今天阅读和欣赏苏轼作品的原因。
四、教材参考1.苏教版《苏东坡传》。
2.中国文化大典。
3.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Alice Munro的短篇小说集。
五、评估方式针对此课的评估方式为:1.答题笔记;2.课堂讨论;3.阅读报告;以上评价方式将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总结本节课旨在通过《苏东坡传》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2013学年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电子题库:模块综合检测(一)
![2013学年高二(苏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电子题库:模块综合检测(一)](https://img.taocdn.com/s3/m/7cfb0536bb4cf7ec4bfed0be.png)
模块综合检测(一)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请帖./字帖.当.真/安步当.车模.板/装模.作样B.载.体/下载.连累./罪行累.累稽.首/无稽.之谈C.对峙./仗恃.憧.憬/灯影幢.幢拜谒./断碑残碣.D.联袂./抉.择提.防/金榜题.名疏浚./提前竣.工解析:选C。
A项,tiě/tiè,dànɡ,mú;B项,zài,lěi,qǐ/jī;D项,mèi/jué,dī/tí,jù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温州“购房门”事件再起波澜:政府限令补差价,买卖双方齐喊冤。
安置房层层转卖,差价谁该来埋单?一买一卖,简单交易是否隐藏腐败?B.仰望夜空,总是会有无可明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的如金刚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暇想.C.秋躁,是美丽的秋天最让人烦恼的事情了。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中水分减少,此时,唇干口渴、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现象就显得很频烦。
D.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在内地影坛掀起一股“纯爱电影风”。
纯爱电影中那些像初恋般淡淡而唯美的情感总是让人觉得意尤未尽.解析:选A。
B项,无可名状,遐想;C项,秋燥,频繁;D项,意犹未尽.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蜡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解析:选B。
“钟爱”指特别疼爱;非常喜爱;“喜爱”指对某人或事物有好感或者产生兴趣。
“喜爱”符合语境.“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5-1苏东坡传(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含答案)
![5-1苏东坡传(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2d7043312b3169a551a41d.png)
苏东坡传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斐.然/翡.翠盘桓./煊.赫覆.盖/狂放不羁.B.杀戮./指戳.戏谑./虐.待歉.疚/意犹未慊.C.湫.隘/龙湫.蹶.然/蹶.子醇.甜/纯.洁无瑕D.鲈.鱼/泸.州缆.绳/橄榄.蔷.薇/帆樯.如林解析:选D。
A项,fěi,huán/xuān,fù/jī;B项,lù/chuō,xuè/nüè,qiàn/qiè;C项,jiǎo/qiū,jué/juě,chún;D项,lú,lǎn,qiá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携眷颧骨匀亭推心置腹B.唾弃戏谑鹤唳夜阑风静C.窥探桂淖临皋余音袅袅D.徜怳颍河清宴无以侑解析:选B。
A项,亭-停;C项,淖-棹;D项,徜-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苏东坡留恋在湖山之美的杭州,以天真快活的心情,几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羁....,将心中之所感,尽情歌唱出来。
B.辛亥革命前后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在谣言、炮火中经历了痛苦和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城市街头风云际会....。
C.与傅雷夫妇素昧平生的江小燕为傅雷夫妇保存骨灰,鸣冤叫屈,却被打成反革命,十几年过着宵衣旰食....的悲惨生活。
D.4月4日苏州西山景区发生快艇撞船事故,该事故已造成4名大学生殒命太湖,清明节竟成了孩子们的祭日,人们纷纷对此评头论足....。
解析:选A。
A项,狂放不羁:指任性豪放,不受约束。
形容性格豪爽,蔑视世俗礼法。
B项,风云际会: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C项,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
用在此处,属适用对象不当。
D项,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
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用在此处,属误用贬义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的文学对于神话的淘汰,或者说是神话的褪色,速度比希伯来,比印度,比希腊都要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就是因为我们确立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把神的意义贬低了。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 课后知能检测11 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 课后知能检测11 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9e113f55270722192ef7c1.png)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后知能检测11 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杀戮.(lù) 惝怳..(tǎnɡ)(huǎnɡ)袅.袅(niǎo) 荆棘.(jí)B.两颊.(jiá) 札.记(zhá)醇.甜(chún) 木讷.(nà)C.咫.尺(zhǐ) 家眷.(quàn)唾.弃(tuò) 诙谐.(xié)D. 祈.求(qí) 麻痹.(bì)一蹴.而就(cù) 含情脉脉.(mò)【解析】A.惝chǎnɡ怳;B.木讷nè;C.家眷juàn。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在随后八九年内,他始终在杭州,青岛附近的密州以及江苏的苏州为官,无不政绩菲然。
B.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淮阳)充任教授,淡泊自甘。
陈州位于国都东南七八十里,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
C.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窘然相异。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
D.苏东坡与其弟弟子由及家人共渡中秋。
这次中秋值得记忆,他后来一直思念不置,也是随后六年中唯一的一次中秋。
【解析】A.斐然;C.迥然;D.共度。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的文人中,有那么一类人,他们狂放不羁....、随性而行,给世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B.高晓松酒驾被拘的消息传出后,音乐圈里的人大都三缄其口....,不表态。
C.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三访“特园”,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推心置腹....,共谋国家和平统一。
D.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
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喋喋不休....。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写作 序列训练5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写作 序列训练5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e17d5f48d7c1c708a145ba.png)
写作·序列训练五一、课内素材1.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遇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
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往往他宁愿保持他的英雄本色。
所以他内心中的冲突总不会太大的。
他那伟大的天才不断自由流露而一发不可抑制。
(《苏东坡传》)【应用指南】苏东坡面对世俗社会,能够坦然地选择保持英雄本色,足以证明其个性的自由,胸怀的豁达。
可以用于“人生中的选择”、“学会坚守自我”等相关话题。
2.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
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像、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已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
(《苏东坡传》)【应用指南】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人陷害而罪贬黄州,可以说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他人生的最低点。
然而他过的是神仙般生活,生活的睡梦丰足,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足以表明他的乐观豁达情怀。
可以用于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应学会坦然、学会乐观”等相关话题。
3.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不属于我们的据为己有,又有何用?只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供人人享受的。
凭我们的生命和血肉之躯,耳听到而成声,目看到而成色——这些无限的宝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无私,一切供人享受,分文不费,分文不取。
(《苏东坡传》)【应用指南】苏轼是睿智之人,七情六欲自然丰富于常人,对景生情,触发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时消极情绪,亦属自然。
最为可贵的是,他能从此消极情绪中跳出来,转入理智和超然。
这实在是常人难及的。
可以用于“人生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尽人事而顺自然”等相关话题。
二、课外素材1.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
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虽然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所处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
高二语文苏教版传记选读练习:模块综合检测(二)
![高二语文苏教版传记选读练习:模块综合检测(二)](https://img.taocdn.com/s3/m/96394b0cb0717fd5370cdc70.png)
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教练看到林书豪在球场上的表现之后总是会说:“他比外表看起来还要敏捷。
”林书豪感觉出了________,知道这是一种歧视。
他将此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动力,一再地以________的瞬间移动,人球合一般杀入禁区,为球队赢得了胜利,让球迷________,为他大喊:“上帝降lin!”A.弦外之音兔起鹘落望其项背B.胯下之辱兔走乌飞望洋兴叹C.胯下之辱兔走乌飞望其项背D.弦外之音兔起鹘落望洋兴叹解析:选D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或文章里并没有明说出来而间接透露的意思。
胯下之辱: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指极大的侮辱。
此处结合教练说的话,应选用“弦外之音”。
兔起鹘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
也比喻书法笔姿飞舞。
兔走乌飞:“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此处结合“瞬间移动”,可知指动作,故应用“兔起鹘落”。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看到人家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此处结合语境,应选用“望洋兴叹”。
2.关于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借代: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C.对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比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析:选D因为“泥”和“尘”是同一事物(梅花)前后状态的比较,不是将梅花与不同的事物作比,所以不是比喻修辞。
3.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学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
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
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精学精练05-苏东坡传+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精学精练05-苏东坡传+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a5b8205f0e7cd1842536e9.png)
苏东坡传[基础巩固层次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惝怳.(huànɡ)袅.袅(niǎo)荆棘.(jí)札.记(zhá)醇.甜(chún)木讷.(nà)家眷.(quàn)唾.弃(tuò)诙谐.(x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怳huǎnɡ;讷nè;眷ju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的文人中,有那么一类人,他们狂放不羁....、随性而行,给世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B.咏月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可谓是俯拾即是....。
有托月言志的,也有赏月写景的,有望月思乡的,也有对月恋情的,风格多样,情怀迵异。
C.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三访“特园”,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推心置腹....,共谋国家和平统一。
D.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
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喋喋不休....。
”【解析】A项,狂放不羁:放纵任性,不受约束。
B项,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C项,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
D项,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不符语境,应改为“畅所欲言”。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苏教语文选修《传记选读》课件:专题五苏东坡传
![苏教语文选修《传记选读》课件:专题五苏东坡传](https://img.taocdn.com/s3/m/415a3ef604a1b0717fd5ddba.png)
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
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
为人乎!”
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
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
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
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
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 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 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 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 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 必大受影响。
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
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
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 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 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 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
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
站就是千年。
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
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 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 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
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
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
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
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
湖上繁华之地。周密撰的《武林旧事》
为后人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画楫轻
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
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 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 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 段、犀钿、织藤、窑器、玩具等物,无 不罗列。” 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 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
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传记选读》精学精练:5 苏东坡传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传记选读》精学精练:5 苏东坡传](https://img.taocdn.com/s3/m/f6e1306aaa00b52acfc7cad9.png)
[基础巩固层]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惝怳.(huànɡ)袅.袅(niǎo)荆棘.(jí)札.记(zhá) 醇.甜(chún) 木讷.(nà)家眷.(quàn) 唾.弃(tuò) 诙谐.(x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怳huǎnɡ;讷nè;眷ju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的文人中,有那么一类人,他们狂放不羁....、随性而行,给世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B.咏月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可谓是俯拾即是....。
有托月言志的,也有赏月写景的,有望月思乡的,也有对月恋情的,风格多样,情怀迵异。
C.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三访“特园”,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推心置腹....,共谋国家和平统一。
D.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
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喋喋不休....。
”【解析】A项,狂放不羁:放纵任性,不受约束。
B项,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C项,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
D项,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不符语境,应改为“畅所欲言”。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合集8篇)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合集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2c85d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6.png)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合集8篇)篇1: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②也!”崇宁、大观③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外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的“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斯是陋室B.问今是何世C.不知木兰是女郎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小题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小题4: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3分)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1: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小题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小题1:答题要点:开阔的胸怀。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的能力。
例句与D项中的“是”都是“这”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文章对“欧阳修”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篇2: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层]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惝怳.(huànɡ)袅.袅(niǎo)荆棘.(jí)札.记(zhá) 醇.甜(chún) 木讷.(nà)家眷.(quàn) 唾.弃(tuò) 诙谐.(x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怳huǎnɡ;讷nè;眷ju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的文人中,有那么一类人,他们狂放不羁....、随性而行,给世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B.咏月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可谓是俯拾即是....。
有托月言志的,也有赏月写景的,有望月思乡的,也有对月恋情的,风格多样,情怀迵异。
C.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三访“特园”,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推心置...腹.,共谋国家和平统一。
D.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
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喋喋不休....。
”【解析】A项,狂放不羁:放纵任性,不受约束。
B项,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C项,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
D项,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不符语境,应改为“畅所欲言”。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解析】本题从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B项,最后一个句子暗换主语,应在“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前加“使之”。
C项,语序不当,“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与“是对……的呼唤”调换位置。
D项,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
去掉“能否很好地”,在“传承”前加“的”。
【答案】 A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_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这是一段写游踪的文字,语段的中心是“箕山”。
那么紧跟着的应该是登山,所以首选④;④句的结尾已经登到“箕顶”,那么下面应该紧连②句;②句写出了“空旷”之势,所以应该紧连⑤句;再看③,③句中的词语“遗址”,与后面句子连接紧密,所以③应该在最后。
故答案应为D。
【答案】 D[阅读提升层]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7题。
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
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像、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已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
但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
他有一群朋友,像他一样,可以把时间自由运用,而且还在一方面像他,身上金钱不多,身边空闲不少。
在那些人之中,有一个奇特无比的李岩,若不是苏东坡笔下记载他的睡量之大,后代便对他茫然无知了。
午饭之后,朋友正下围棋之时,李岩便到躺椅上一躺,立刻睡着。
下了几盘之后,李岩翻个身说:“我刚睡了一回合,你们战了几回合了?”苏东坡在他的札记里说:李岩在四脚棋盘上用一个黑子独自作战。
“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
”此等生活真是睡梦丰足,苏东坡用下面欧阳修的一首七绝描写得很美: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一里三分之一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
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坡之后,就到了黄泥坂,它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
那个地方向四周一望,似乎全是黄色,只有树木苍翠,竹林碧绿而已。
苏东坡曾在徐州建有黄楼。
现今住在黄州,日日横过黄泥坂,而后达到黄岗的东坡。
他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
他每天来往走这段路。
在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
有一天,他喝醉之后,写出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黄泥坂词》。
其结尾部分如下: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晏。
纷坠露以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岁既晏兮草木腓。
归来归来,黄泥不可以久嬉。
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有趣的谣言,不但在当地,连宫廷都知道了。
也幸喜饮酒夜游,这种生活才使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也有诗,也有散文。
他那篇“牛肉与酒”的小文,记的就是一件异乎寻常的荒唐夜游行径。
今日与数客饮酒而纯臣适至。
秋热未已而酒白色,此何等酒也?入腹无脏,任见大王。
既与纯臣饮,无以侑,西邻耕牛适病足,乃以为肉。
饮既醉,遂从东坡之东,直出春草亭而归。
时已三更矣。
当代有一个人说春草亭位于城外,由此篇文字足以证明苏东坡喝私酒,杀耕牛,在城门已关闭之后,乃醉醺醺爬过城墙而回。
“难道纯臣也是个荒唐鬼?”又一次夜游,他可把太守吓坏了。
他在江上一只小舟中喝酒,夜晚的天空极美,他一时兴起,唱词一首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谣传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而下逃走了。
这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
他立刻出去,结果发现苏东坡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
这谣言也传到了京都,甚至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次年,发生了一个更严重的谣言。
苏东坡过去就在胳膊上患有风湿,后来右眼也受了影响,有几个月他闭门不出,谁也没见到他。
那时,散文大家曾巩在另一省死亡,这时,又一个谣言传开,说苏东坡也在同一天去世,二人一同玉楼赴诏,同返天庭了。
皇帝听说,向一位大臣询问,那大臣是苏东坡的亲戚。
他回奏说也曾听到此一消息,但不知是否可靠。
那时皇帝正要吃午饭,却无胃口吃,叹了口气说:“难得再有此等人才。
”于是离桌而去。
这消息也传到范镇耳朵里,他哭得很伤心,吩咐家人去送丧礼。
随后一想,应当派人到黄州打听清楚才好。
一打听才发现传闻失实,都起因于苏东坡数月闭门不出的缘故。
苏东坡给范镇的回信里说:“平生所得毁誉,皆此类也。
”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
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在动物之中,据我所知,只有人猿能笑,不过即使我们承认此一说法,但我信而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
我不知道我们能否称此种笑为神性的笑。
倘若希腊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具有的弱点,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吧。
但是基督教的神与天使,则绝不会如此,因为他们太完美了。
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是溢美之词吧。
5.选段第一节提及苏东坡好友李岩有何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为了表明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生活得睡梦丰足,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进而表明他的乐观情怀。
6.选段两次提到有关苏东坡的谣传,目的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目的是突出苏东坡在当时才气极佳,虽然被贬,但仍受关注,有社会影响力。
同时也表明他的宠辱不惊。
7. 在黄州的日子,苏东坡真的是在享受其人生快乐幸福的时光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其实恰恰相反,这是他人生的最低谷。
因为“乌台诗案”被人陷害而罪贬黄州,可以说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他人生的最低点。
貌似快乐幸福的时光只不过是为了突出其乐观、豁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冯其庸的“大国学”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
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
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
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
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
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
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眼前逐渐打开。
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
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